什麼叫新經濟獨角獸?讓壟斷內地叫車App滴滴為你解答

加拿大都市网

近年靠燒錢急速冒起的新經濟獨角獸,最大賣點是成功說服投資者深信科技會改變世界。只要等它們「燒死」競爭對手後便可「贏家通吃」獨霸市場,賺錢賺到笑哈哈。正當市場滿懷希望之際,早已壟斷內地網約車市場的「滴滴出行」卻「貨不對辦」。公司不但自2012年成立以來從未賺過錢。即使先後收購「快的」和合併全球網約車一哥Uber的內地業務,去年竟然仍勁蝕109億人民幣,叫人咋舌。滴滴行政總裁程維預警要做好過冬準備,甚至傳出已裁減一成半員工合共2000人。

而京東、美團、摩拜等逾十隻新經濟獨角獸早前亦傳出裁員消息。滴滴是芸芸靠「野蠻生長」的內地企業典型:在未有盈利下大肆擴張,只求做大蝕本生意趕走對手。 20年前的世紀科網泡沫,市場不亦是深信這套?

▲雙馬實力旗鼓相當,當年嘀嘀與快車斗得難分難解,一度大打補貼戰。

撰文:韋寧

2012年以「嘀嘀打車」之名創立的「滴滴出行」成立不足10年,業務上已嘗盡高低起跌。 2017年公司意氣風發稱是「蹲下」的1年,暗示去年是強勢反彈的「搵銀之年」。然而網上卻傳來接二連三的負面消息,指滴滴去年勁蝕近110億人民幣,必須大舉節流救亡。

滴滴深陷困境並非無跡可尋。由於公司近年捲入連串涉及旗下網約車司機的犯罪風暴,形象大為插水,更招來中央政府嚴加規管,生意自然首當其衝。

與一眾新經濟獨角獸相似,滴滴創業頭幾年不斷開疆闢土,靠以本傷人「野蠻生長」。滴滴前身是騰訊旗下「嘀嘀打車」,與馬雲的阿里巴巴旗下「快的打車」斗燒錢補貼用戶搶客。

由於雙馬實力旗鼓相當,嘀嘀與快車斗得難分難解。至2014年,兩大新經濟獨角獸的競爭轉趨白熱化。騰訊的「嘀嘀打車」率先加強打的補貼活動,阿里的「快的打車」隨即加入戰團,雙方將5億補貼金額大增至10億。皆因雙馬心知肚明,網絡世界只得一個「老大」,做阿二等於徹底失敗。

▲滴滴開業近七年,仍擺脫不了依賴補貼司機採用旗下App,令人質疑燒死對手後「贏家通吃」的理論經不起實際考驗。

與快的合併謀壟斷

及至2015年,眼見全球網約車Uber優步來勢洶洶,嘀嘀打車毅然與快的打車合併。同年9月嘀嘀打車易名滴滴出行。翌年公司進行新一輪融資,蘋果公司更向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成為戰略投資者。

為求壟斷內地網約車市場,2016年8月滴滴出行透過同股不同權的換股方式收購Uber內地品牌、業務和資料等資產。交易完成後,Uber持有滴滴近6%股權,以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

至此,滴滴已幾近獨霸內地網約車市場。按照新經濟獨角獸的邏輯,豬籠入水的日子應該為期不遠。正當管理層和投資者雄心壯志,滴滴的策略卻連番出錯,將公司推進深淵。

2015年中,滴滴決定拓展原有「打車」服務,推出收費更平的「滴滴順風車」,原意是藉著「並車」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

豈料這個決定成為滴滴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去年內地發生多宗涉及滴滴順風車的罪案,包括轟動一時的姦殺案。公眾將矛頭直指滴滴定位和管理有問題,兩位高層的惹火推銷手法更成為眾矢之的。雖然二人旋即被炒,已令滴滴形象插水,甚至觸動監管機構的神經而介入整頓。滴滴的順風車業務至今仍無限期下線。

燒錢補貼無底洞

形象崩壞的連鎖反應是衝擊滴滴的網約核心業務。在順風車罪案未發生前,滴滴出行保持着創業頭6年估值高達800億美元的紀錄。隨着生意急轉直下,已掩蓋不了公司的財政壓力。最近傳出創業以來,滴滴出行已累積虧損390億人民幣天文數字。

▲近日不少新經濟公司傳出削減成本甚至裁員等消息。其中共享單車ofo深陷經營和財政問題。

而令市場更疑惑的是,2017年滴滴整體虧損僅27億人民幣,當時甚至預計到2018年主營業務有望賺近10億美元,公司正式由虧轉盈。可惜這個樂觀預測已然落空,反而一年之間虧損激增了三倍。
有分析指滴滴出行業績不符預期,除與去年連串案件及政府加強規管有關外,真正蝕大本的原因是公司開業近7年,仍擺脫不了依賴補貼司機採用「滴滴」App,令人質疑「燒死」對手後「贏家通吃」的理論經不起實際考驗。單是去年,滴滴便燒掉113億人民幣,非常誇張。另一隻獨角獸中國「土炮」咖啡連鎖店瑞幸亦靠照辦煮碗補貼客戶嘆咖啡而急速崛起,聲稱是「長期戰略」。

此外滴滴為催谷估值,又不斷推出新業務如「滴滴外賣」,但通通都是燒錢生意,甚至與兩大股東騰訊的美團和阿里的餓了么對撼,猶如自己人左手打右手。

雖然內地業務持續出血,為尋找新的增長,滴滴出行近日加快走出去。繼在南美巴西布局後,公司計劃在智利、哥倫比亞與秘魯推出叫車服務,與盛傳今年上市的Uber競爭。不過,滴滴在內地享有壟斷地位尚且蝕住經營,進軍海外市場難保凶多吉少。

Uber趕上市解圍

正籌備上市的約車網鼻祖Uber,跟滴滴出行其實難兄難弟。 Uber期望以1200億美元,即約8360億港元天文數字估值招股。去年上任的行政總裁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一直預告Uber將於今年內上市,並於去年委任新財務總監。

▲滴滴旗下快的早前重新進軍香港,但有指生意及不上主打八五折的士的本港土炮APP。

不過有分析指Uber想以此估值上市有難度,因為創辦近十年仍錄得巨大虧蝕。以去年為例,公司虧損雖然比2017年約172億港元減少一成八,但仍然高達140億港元,如此龐大的黑洞未知何時才能露出曙光。

而更令投資者憂慮的是,Uber的營收增速亦開始放慢。須知道高增長是新經濟獨角獸另一賣點。假如連這項優勢也消失,不知如何說服投資者高價入場認購。另一方面,除Uber外,規模較細的對手Lyft也宣布上市抽水,爭做全球網約車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