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8:06:5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City_Post

常春藤100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魏健博士(左)和任爱军老师(右)。沈雯洁摄 图文:记者沈雯洁 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是数以万计优秀学子心中的梦想,常春藤名校在招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能力、精力、兴趣爱好和智慧,这些软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名校的招生官特别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积极投身于社会奉献的学生深受教授的青睐。那么很多家长会犯愁,确保孩子的成绩出类拔萃并非是件易事,与此同时又要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可谓是难上加难,在整个大温地区能够达到这些标准的教育机构简直是凤毛麟角,但是已有18年办学经验的常春藤100教育却做到了,而且这些年来一直是北美所有家长心目中的最佳选择。 弘扬名校精神:施比得更有福 常春藤100教育作为北美最著名的专业SAT培训机构和教育规划咨询中心,魏健博士和任爱军专家带领着精英团队帮助数以千计的华人子女昂首挺胸的迈入美国常春藤名校和其他国家的顶尖大学,许多孩子的光辉事迹任爱军提起来赞不绝口,其中一名学生的成长经历更是让任爱军难以忘怀。 一位从常春藤100教育毕业的学生顺利考进沃顿商学院,在短短五年内修了3个学位,分别是商学位、计算机和工程学,那年毕业时成为最优秀的毕业生,当他走到台前接受教授颁发的最优秀毕业生奖状时,几万名师生站起来鼓掌,现在这位学生已经在香港高盛担任副总裁的职位。回忆的匣子打开,任爱军的思绪仿佛回到从前看着这位学生在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模样,他骄傲的说道现在在中国各个城市都有我们常春藤100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 常春藤100教育团队堪称是精英团队,全部教职员工拥有硕士以上的学位,其中一半以上具有海外硕士或博士学位,每年这些精英团队与父母一起合作,确保孩子在向各名校的冲刺中逐渐养成坚定、自信、果敢、顽强的精神。任爱军表示,征服名校不仅是依靠脱颖而出的学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具备的优秀素质。现在由常春藤100教育提供帮助的学生不仅包括本地学生还有在中国接受远程教育的孩子,对于所有学生无论何种出身背景任爱军都一视同仁,他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弄虚作假,并且时刻记住:施比受更有福。 “常春藤名校提倡的是施比得更快乐,实际上正是如此,我们都在把这些细微的品质渗透到孩子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任爱军娓娓道来,“在这里我们有一个项目叫adopted street,邀请志愿者打扫街道保持街道的一尘不染。许多学霸型孩子为了街道的干净整洁,在进行捡垃圾的工作。提倡孩子为社会做贡献也是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当然从事这些工作的学生是满足学习成绩极好的情况下。对于美国名校而言,指导孩子思想品德方面更高于学术成绩。” 回首从常春藤100教育顺利考入顶尖大学的学生们,任爱军感慨万千,他表示美国顶尖名校招生实际上是上帝在招生,真正用心、背后默默付出的孩子,招生官一定会知道。他想到了一位学生的求学经历,希望给予广大学子和家长些许启迪。这位学生曾经在上海平和中学就读,随后成功考入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艾利斯顿商学院,当时任爱军谆谆教导这名学生尽所能帮助他人。于是,这位学生就日复一日专程利用课余时间去紫罗兰小学(农民工子弟小学)帮助学习上有所不足的学生,重新燃起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为了让紫罗兰小学的孩子都爱上学习,这位学生就对孩子们说:好好学习的人,我可以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玩。结果这个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打工筹钱送紫罗兰学校的一些孩子去旅游,直到现在这位学生毕业后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希望从这里毕业出去的孩子都能成为乐于贡献社会的人。”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和积累,魏健坚信家长对常春藤100教育感到踏实,以前也碰见过特别纵容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什么都不用管,父母来写升学文章,常春藤100教育的老师坚决不收,表示孩子将来一定会付出代价的。魏健表示:“我们希望希望每个孩子有责任感、自信、坚强、富有同情心、诚实正直,这样的孩子将来面对任何挑战都得心应手。” 任爱军:把后半生时间投入于中国教育 任爱军每年目睹上百个学生踏入常春藤名校的校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才子俊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任爱军透露其实魏健的女儿也相当优秀,她的经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世界顶尖名校的情怀和价值观。 魏健的女儿于2004年考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2008年从商学院毕业后顺利进入毕马威工作,两年后顺利来到旧金山做主管,随后普华永道邀请她去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魏健女儿为世界上一流企业做财务规划,为公司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会造成一批人失业,魏健女儿心里不由得觉得不安,觉得他们的失业与我相关。然而看着身边的同学在比尔盖茨基金会工作每天都帮助很多人,心里充满愉悦和幸福。 最后,魏健女儿毫不犹豫地去了非洲做义工,在投身于志愿者活动两年后,她又专程去了世界三大商学院之一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攻读MBA,相信毕业后也一定能在比尔盖茨基金大放异彩。尽管在比尔盖茨基金会工作的薪资远没有在普华永道的高,但是魏健女儿还是很毅然决然想要投身减少不平等现象的事业。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需要拥有这种价值观念和情怀,这就是常春藤100教育的理念,我们希望把这种理念传承到每一位华人身上,再到国内来。如果这样的操守和理念能够进入中国并且坚持几十年,那么中国的教育一定会焕然一新,希望今后的教育从这一代开始旧貌换新颜,”任爱军的目光显得格外坚定。 现在常春藤100教育早已成为大温地区教育界的标杆,任爱军发自肺腑的呼吁希望更多的教育机构也共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华人后代的教育事业上来。对于今后想要和常春藤100教育展开合作的专业人士,任爱军提出合作的必要条件就是把从现在开始到退休后的时间全部投入在中国的教育上,现在常春藤100教育无论是在知识产权、十几年来的成果、各方面流程方面都独一无二,如果今后进驻中国后,希望新加入的人士一定要愿意将今后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上。 “我们希望从常春藤100教育毕业出来的学生拥有心怀天下之远大理想,而不是仅仅为了谋一份职业,若没有这种心胸与理想,世界就无法进步,考取美国名校的华人需要时刻谨记他们身上背负着的重任。”

走出抑鬱,如鳳凰涅槃般重生

文:沈雯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久前,失踪大学生于林海的死亡,牵动了大温很多华人的心。年轻人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值阳雨绵绵的忧郁症高度发季节,记者采访了走出忧郁症的一位女子和一位心理学家,探讨了大学生的忧郁症问题。 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显示,青少年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在加拿大,15岁至24岁之间自杀的人数占到所有死亡人数的24%,许多年轻人深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远离家乡,没有归属感,还要背负繁忙的课业压力与父母的期望,不少留学生感叹艰辛,还有些留学生尽管面带微笑,但是心中郁郁不乐。那么到底该如何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呢?本期《都市报》采访了一位备受重度抑郁之痛苦,在死亡边缘挣扎终于幸存下来的韩裔女生,希望通过她的深度感悟能够令你更爱生活。 朋友自杀带来无尽创伤 韩裔女生Ji Youn Kim还记得在UBC读大三时,即将期末考试前,她总是从恐慌中惊醒,眼前还出现幻影,脑子里不断盘旋着考试即将到来的场面,她彻底崩溃了。 看着眼前这位阳光开朗的女生,很难想象到她曾经五次尝试自杀,懂得自己脆弱的Kim在听了几百个他人相同遭遇的故事后,逐渐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现在她懂得成功是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不再是常挂在父母口中的读名校、赢得尊重与声望、拥有很多的财富,成功也可以是享受与朋友亲密无间的友谊,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 可是五年之前的Kim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认识,为了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她竭力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2000年时,年仅5岁的Kim跟随父母从韩国移民到加拿大,等到她长到9岁时,她的父母经常说:“你一定要比班级里的西人同学要更努力,因为他们在这个社会拥有特权,我们的人脉圈留在了韩国,这里不认识任何人,你要学会交际去认识更多的人。” 9岁的女孩在温哥华如此美丽的城市原本应该享受阳光海滩,但是Kim却被无形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Kim12岁时,她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向她抱怨生命的黑暗,随口表达着负能量的情绪。这位朋友和父母相处不佳,动不动就要争吵,这样的状况持续到Kim15岁,一天她的朋友突然自杀了,昔日的友情因为朋友的离世而告终,每次想到当初朋友言语中透露着绝望,Kim心中的遗憾与愧疚如海水般汹涌而来。紧接着Kim的和母亲的关系也慢慢恶化,经常和父母闹矛盾,那时学校心理咨询师建议她去看心理治疗师,她第一次被诊断出拥有轻度抑郁症。 “15岁那年我被诊断出心境恶劣障碍(dysthymia),然后我跟着一位治疗师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认知行为疗法。那个时候父母的确是注意到由于朋友的突然离世,我的情绪低落,可是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种情绪会持续这么久,而且爱面子的父母会觉得让被人知道女儿有抑郁症听起来很丢脸,从不告诉别人。” 然而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后,尽管偶尔袭来的恐慌感,这种胸闷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会令她觉得不适,但是Kim还是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高中毕业了,她还完成了5个大学先修课程,随后进入UBC的小班化项目Science One就读,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如同专为精英设置的。得知女儿成功考进Science One, Kim的父母逢人就骄傲的分享这个好消息。 所有的尊严都来自学术表现 心怀美好期盼的Kim从第一天就发现Science One是一个特别难的项目,每个星期将近30小时的课程时间,加上每星期10小时的数学作业,而且是纯数学作业,简直是Kim的噩梦。此外除了上述这些任务外,还有铺天盖地的物理阅读、生物方面的阅读和化学阅读等,对于Kim而言每星期身心疲惫。 “我每天路上花两小时的时间去上课,还有额外5个小时的学生会活动。每天从课堂到实验室再到大大小小的会再赶往学习小组,最后赶着公交车回家,我心底里有一个声音在喊:我不适合读这门课程,”Kim说道:“我也逐渐意识到我的班级同学比我更聪明,更成熟,比我对知识更好奇,我发现课外活动反而比读书更有趣。” 进入第二学年以后,Kim从Science One过渡到学习综合科学,从家中搬出来第一次自己住,Kim还投入到各种学生活动中,每天基本上有三场会议,在此期间她还在做兼职,深夜回到家开始做数学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她彻底崩溃了。到了第二学年的下半学期,Kim的精神状况变得直线下滑,她不得不删掉很多课程,由于精神濒临崩溃边缘,在实在撑不下去的情况下,Kim去了亚洲待了两个月想弄清楚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亚洲金色的海滩上,Kim决定从Science One这个项目转到人文学科。 随着转系,父母的态度也跟着180度大转变, Kim回忆道:“当我在Science One项目里学习时,我的父母以我为傲,逢人就夸我,但是当我大三转系那年,我的妹妹在UBC商学院就读,他们再也不夸我了,而是把妹妹捧上天。我的学术表现和所有的一切都挂钩,当这方面开始瓦解时,我的世界也开始崩塌了,我觉得抬不起头来。” 大三毅然决然选择辍学 等到开学时,已步入大三的Kim决定重头再来,她给自己打气:“这次我一定行的!”Kim一口气直接登记了4门课,但是由于医生开的控制抑郁症的药具有副作用,每次服用后她都需要睡12小时,早上10点的课根本爬不起来,因此最后还是留下了2门课。就在期末考试的前夜,强烈的恐惧感又疯狂袭来,Kim紧张到眼前出现幻觉,那个时候她每天只能读20分钟的课本...... “我经历过无数次从哭泣中醒来,在电脑前的情绪失控,最终我还是完成了原先以为自己永远都完成不了的考试,一切都结束了,”Kim说道,那一刻仿佛如释重负。作出决定的Kim当天就在脸书上发布了一条标题名为“我准备辍学的文章”,不料这篇感人肺腑的独白竟然得到了几千个的点击和转发,结果还有几百个学生私信给Kim说:我和你的遭遇相似,你并不是一个人。直到那一刻Kim突然发现原来精神疾病在学生中如此流行,不过很多学生都是用大大咧咧的抱怨把焦躁抑或是抑郁给掩盖了。 生而为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Kim现在很平静的说她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得到痊愈,她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自杀失败后,在医院里她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是包含两方面的病因,其中一个是创伤后压力症候群,这是由于童年好友去世的打击太大所造成的;另外一个是复合型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可能在很多移民家庭比较常见。 在Kim看来很多亚裔移民家庭像她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收到来自父母的鼓励,想要向父母“讨”一些安慰时,父母总是冷冰冰的回答:我们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但是从小在这里生长的孩子总是迫不及待的希望亲耳听到来自父母的肯定。 “我觉得这是一代又一代造成的创伤,不过这不是我父母的错,我不怪他们。他们从小就成长在一个没有那么多肯定的环境下,会习惯性的压抑住情感和表达。而且在亚洲文化里,展现自己的脆弱是如此愧疚的事情,如果总是对任何任务说不,会觉得被人看不起,”Kim继续说道:“其实展示弱点也是勇气,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生而为人,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作为移民二代很多人往往把痛苦压抑在心中,最后释放到后代身上,让后代深受其苦。” “抑郁症仿佛是被放在火上烧” 现在Kim回头想想十分理解曾经试图自杀的人,可能很多人会说心情不好,这有什么?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过段时间就好了。还有些朋友会轻描淡写的说:自杀的人有没有考虑过亲人和父母的感受?简直太自私了,平白无故就放弃自己的生命。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对于一些身患抑郁症的人而言活着比死难受多了,仿佛是在失落的荒野里奔跑,直到精疲力尽,歇斯底里,终于将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 Kim说身患抑郁症仿佛在火上烧,根本就无暇顾及其他,对一个抑郁症的人说再等待十分钟,简直是生不如死,没有人想要痛苦的死亡,可是每个试图了解生命的人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折磨。 “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如果你认为Kim的故事到这里就嘎然而止,错了,她的故事还在继续。为了让加拿大不同学校里的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Kim创立了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机构The Tipping Point。可能目前的教育体制并不是适应于每一个人,那么The Tipping Point还提倡为所有的学生营造出更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一点是共建一个社区,让有需求的学生来分享自己不为人知脆弱的一面,并意识到其实敢于直面脆弱也是勇敢的一种体现。 “我现在参加很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讨会,也为深陷痛苦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为学生创建和谐友爱的环境。对于那些深陷抑郁的学生,我对你们的遭遇感同身受,现在的我强大到足以握着你的手穿过种种困难,帮助你找到从前那个快乐的自己。” 心理咨询专家Washburn:“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Dr. Cheryl Washburn是一位注册心理学家,为数以万计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她认为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国际学生步入大学后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转变,然而国际学生面临的挑战则更多。他们千里迢迢从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国家来到这里,需要攻克语言困难和文化差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立足并且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生活中的挑战就会接踵而来。而且克服困难的技巧并不是一夜之间练就的,培养出这些能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学会的。 “对于那些高中毕业后就来本地深造的学生而言,承认自身不足的确需要很多时间,通过时间的流逝,他们会慢慢愿意分享自身面临的不足,”...

「推遲大麻合法化」可不可行?

本报特约记者 高冰尘  本月中旬,一个由华裔组成的“关注2018年7月大麻合法化小组”宣告成立,该团体要求推迟或搁置大麻合法化。该关注小组表示,如果联邦政府坚持在明年7月1日通过大麻合法化法案,三级政府必须做到,包括在法案中删除容许在家种植4株大麻、禁止在家中种植大麻,以及将购买大麻最低合法年龄定在21岁等。他们还列出了大麻合法化所衍生出的各项政府开支。该小组还将相关诉求上网组织签名,希望市民以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建议,据悉,目前签名人数已达近5000人。那么,华人社区对这一行动的看法是怎样呢?  现在需要实用的管理方法 王璐(温哥华公民权益教育协会会长) 现在大麻合法化讨论热烈,但是我想或许很多人都没有看过大麻合法化的提案Bill C-45的原文。该法案的目标是通过严格的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防止年轻人获得大麻,保护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并通过对法律框架以外的人员实行严重的刑事处罚来制止犯罪活动。该法还旨在减轻刑事司法系统在大麻方面的负担。该法案的目标是通过严格的产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防止年轻人获得大麻,保护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并通过对法律框架以外的人员实行严重的刑事处罚来制止犯罪活动。因此,如果有实用的管理方法,大麻合法化反而是件好事,不是坏事。 目前,我对这个法案的主要担忧有两点: 首先,联邦政府没有采纳加拿大医生协会的建议把法定年龄定在21岁,联邦政府可能是为了容易管理,把合法吸食大麻的年龄和喝酒的标准同样。 其实,大麻精对大脑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的影响,可能在30%的程度上。因为大麻精是油质,不像酒精容易挥发,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才可以通过身体的新陈代谢恢复正常。 我感到,大麻在医疗方面的作用还是现实存在的,我有两个朋友都是因为癌症离开人世的,他们在晚期时都是靠大麻油来控制痛,大麻油不像吗啡让人容易昏迷,病人服用后还可以保持清醒,是大麻令他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所以大麻在医疗方面是有它的可用之处,副作用可能更少些。 我因为工作需要,探访过温哥华综合医院(VGH)的精神科病房,接触过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青少年,我和他们沟通后,发觉吸食大麻的占大多数。因此,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就大麻问题进行沟通,最好不要用下命令的方式,而是用理智分析的手法,我自己也是通常以和缓的方式与他们沟通,觉得效果很好。年轻人都有好奇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为一个人只有一个大脑,在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时吸食大麻,有可能会造成长期精神方面的影响,比如产生幻觉精神分裂症等,我就问他们,你想不想冒这个险?如果他们好奇,我就再问他们肯不肯再考虑等几年,待大脑发育成熟后再吸? 第二,联邦政府有管制确实不错,但是怎么管,省政府有多少资金来投入,怎么和联邦政府配合。这个有待观察,感觉上联邦政府太急促于合法化,但配套工作可能还没跟上。也别是没有把社区服务和教育做到位,我觉得这是把车放在马前面,不太合乎情理。 推迟大麻合法化无异于“自欺欺人” Gary(温哥华旅游业人士,社区事务观察家) 我来加18年了,还真没看到各级政府为促进经济做过什么得当的事,那些政要只会跟着美国后边爬行,跟着美国推行夏令时,跟着美国欺凌弱小,就连所鼓吹的“大麻合法化”也紧跟美国亦步亦趋……所谓政治家们或曰政策法规的制造者们整天想的就是引领选民炮制一个又一个无聊的话题,诸如“尊重同性恋双性恋”、“男女同厕”、“变性优先”、“任意选择性别及行为”、“大学按族裔比例升学读书”、“亚裔炒高了房价”、“开车不准哼唱歌曲”、“道路永远反复翻修”、“公务员贪婪无底线罢工”、“油老虎电老虎气老虎和保险公司永无止境地涨价”及各种光怪陆离的垄断现象……杜鲁多上台后又哗众取宠地大搞“大麻合法化” ,美其名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及杜绝大麻非法交易”,这么冠冕堂皇的说辞真能哄骗智慧的选民? 政府不从中渔利?那只能说明加国真需要一场大麻战争来让那些胡涂选民彻底“启智”。中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帝国主义曾强加在积贫积弱的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它带给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灾难和难以名状的经久痛苦,以至于多年来见西伏地崇洋媚外大行其道。如果简单地去争取一个“推迟”这一“伤天害理”的动议实施,而不是从根本上颠覆割除它,张伯伦的绥靖主义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这些明显带有瑕疵的价值观和断子绝孙的政策难道暂时被“推迟”了,它就不会再降临到大家的头上吗?善良的华裔选民们,在历史上有关毒品的国家战争行为大概只有中国遭此大难吧?华人不发声,哪个族裔会跟你同仇敌忾呢?别人体会不到那种民族的苦难和失去自爱自信的尊严。 罗马不是一天盖起来的,同样,法语作为加国官方语言也不是靠谈判谈出来的,同理,去除和消灭“大麻合法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锲而不舍才能努力争取到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权益和正义,为了我们包括华人在内的加国的后代,我们一定要大声疾呼“坚决反对大麻合法化”。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生活在这里,加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要让我们的家洁净安宁,任何破坏我们美丽家园的行径均为我们所不容! 推迟合法化估计很难实现 Monika(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加拿大湖北同乡会会长) 反对大麻合法化似乎难以成立,因为联邦政府已经通过了这个议案,并将很快在明年的7月1日开始。据从民间了解得知,加拿大民众70%是同意合法化的,这个思维不仅使我感觉出东西方的巨大差异,而且给我一些启示和思考。 先不说目前如何阻止它的合法化是无用的,就拿如何面对它的合法,对我们真有点措手不及,看来,我们还没有跟上加拿大主流人群的大麻思维,便要立即拿出应对它的到来的预防措施,似乎有些仓促了。 以列治文市议员区泽光为代表的“关注大麻合法化小组”前不久发出的立场书,就充分表达了我们的深切忧虑和一些完善性的建议,这个行动在社会上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理解,他们纷纷签名。联邦政府貌似以“从犯罪分子手里把利润夺回来”为初衷,但却没有仔细考虑和核算出为之将付出的社会管理成本代价,这些巨额的费用也只有来自纳税人! 吸大麻的副作用暂时不说,就生产何种植大麻的高额利润,一定会让很多人见利忘义。他们可能不种蔬菜水果而都去种大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寻常百姓吃什么?如何面对物品价格飞涨?联邦政府的大麻合法化来得太匆忙,政府为什么不多做功课把帐算好再付诸实施呢? 我们的声音虽然弱小,但是一定要发出来 杨诺拉(华夏多元文化协会会长) 联邦自由党政府几年前为了拉选票,不管大麻合法化的准备工作没到位就宣布大麻合法化。果然吸引了自由化的年轻人的选票。但也害了这些年轻人,不仅是年轻人,如果大麻做成糖果饼干在学校兜售,也会损伤中学生的大脑。 另一方面,从美国领先实施大麻合法化的州出车祸的统计数字看,的确比没实施的州高出许多。相信我们的政府在实施大麻合法化的时候,应该没做好这些准备。 总有人会问,这毒品注射站或者什么安全注射屋,唐人街搞了这么多年,也不是啥洪水猛兽呀。你们华人这么就那么反对先进的“社科”理念呢?最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不是咱们大陆都实践过了吗?怎么大麻合法化就是转不过弯弯来呢?况且这毒品注射屋可是救死扶伤的,还有医生博士撑腰,你们这帮英语都说不清楚的,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但是,我们就是要说,不管推迟或者搁置有没有用,我们要权力支持区泽光等的行动,我们一定要发出我们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是不可或缺。

溫哥華華人移民之後的六大改變

本报特约记者 高冰尘   (因受访人要求,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不断地有人会问自己,移民之后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改变。或许,我们身在其中,还无法及时发现。但是,假定把时间拉长,我们便会惊叹,其实,移民之后,我们的生活确实发生了惊人的改变,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之中。 改变之一:冷对政治 关于对政治的冷感,一般认为总是指华人的“投票率”不高,并以此作为移民的“政治热情”指数高低的参照物。其实,海外华人社区对政治的“冷感”更多体现在对大陆政治关心的减弱。 记者在今年的采访中,碰到过三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 今年三月,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在北京举行,今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和政协的第五次会议,因为有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领袖列席“两会”,其中还包括温哥华的一位侨社负责人。所以,记者想采访一些社区人士,请他们聊聊有关“两会”的话题。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表示看过相关的报道或者留意过“两会”的内容,其中包括一位中医、一位中文教师还有两位侨界的活跃人士。他们都说,已经很久不关心“两会”了,因为,实在隔得太远,而且对“两会”所议论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 移民后一直在温哥华从事中文教学的崔英培老师说,自己在大陆本来是读的政教,对时政新闻是有点兴趣的,但是来了温哥华之后发现自己慢慢变了,主要是因为“两会”和自己的生活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渐渐地也就完全不感兴趣了。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今年的五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有多达100多个国家出席,可谓全球关注。加拿大中文电台准备邀请一些华人社区中关注这一话题的人士发表些意见。主持人打电话给记者,希望推荐人选,恰好那天记者和一群上海和四川的朋友在一家餐馆聚餐,其中有人在大陆还是大学老师,但一问他们关于“一带一路”,个个傻眼,竟然都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第三件事情就是最近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尽管大家的关注度明显高过“两会”,但几乎没人说得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东西,至于“两个一百年”更是完全不知道。 改变之二:弱化性别 地产经纪施简来自江苏,看上去四十出头的样子,她具有江南女子的秀美,还兼有南方佳人不具备的高挑身材,孩子在UBC上大学,平时工作非常繁忙,但是记者经常看到她独自积极参加“悠悠户外行”的活动,并且和一起徒步行走的人谈笑风生。谈及她保持年轻心态的感受,她道出了内心的想法。 她认为:年纪大了,就要有一种好的生活态度,过去年轻的时候,我们因为父母的教育以及个人的诸多状况,与人交往设下了种种限制,搞得自己很累。但是,移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你还是这样的话,很可能就会没有什么朋友。所以,现在自己是以轻松的心情享受生活,不论男女还是老幼,都真诚面对。活动也不挑剔,觉得自己能够参加就积极投入,根本没有其他的负面因素的考量,我觉得这样非常好,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持有同样看法的是来自天津的刘畅女士,她说了,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因为个性的关系喜欢参加活动。有一次参加“温哥华刀枪会”的射击活动,10个人中只有三个女的。还有一次租船出海,十五个人中只有四个女性,我也根本无所谓。并非自己不注意个人保护,而是,对于上了点年纪的我们来说,必须淡化一下性别,否则,你根本无法投入移民生活。因为,我们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已经快要年过半百了,如果,你再放大了性别差距,那么就根本没办法出去参加任何活动了。刘女士补充说,弱化性别并非完全不在意性别,而是,不把性别看得太重,因为,这是一种包袱,这个包袱必须放下。这也不意味着自己可以无视性别的现实存在,去放纵自己。 改变之三:告别攀比 从南京刚刚探亲返回温哥华的平化君,不久前和记者聊起回家乡的感受时,深有感慨地说:每次回老家,最大的感触就是,越来越和当年的同学、同事没有共同的谈话内容了。参加聚会,他们永远的话题就是谁谁换房了,谁谁升官了,谁谁的孩子考取了哪一所名校了。一直在谈论别人在干什么,听得都有些不耐烦了。 平化君说:自己是1984年来温哥华留学的,当年的学妹学长,现在在大陆混得好的都是教授院长,按理说他们的素质应该高一些了,但是,基本也大差不差。所以,自己在温哥华这几十年,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已经完全不会再和别人去攀比了。 在白石镇开一家“白石小馆”的黄老板也深有感触,他说:如果和别人比,就看和谁比。如果你越是和那些凤毛麟角的人相比,你每天都会非常痛苦。 黄老板以自己为例介绍说,他十六年前就移民过来了,一直租房子,直到五年前才买了现在的房子。当时花了70多万觉得非常贵了,如果要是当年一落地就买,同类的房子只要五十万。可是,这又有什么可比的呢?现在,自己五年前买的房光政府估价就100万左右了。我的经历就告诉大家,移民生活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活出自己,不再做毫无意义的攀比。 改变之四:不畏衙门 欧阳明初总经理来自浙江金华,移民温哥华才不到五年,他目前还是“两地飞”的空中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作为一个小企业主,在大陆办事情,特别是去政府机构办事,基本上都是用钱开路。 虽然,现在反腐工作各地抓得很紧,但是,具体在办理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化缘”,尤其是在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时候。 欧阳明初举例说:去年我们单位和一家上海企业打经济合同方面的官司,对方花钱买通了政法机构的一些人,搞得我们很被动,也不得不花钱“找关系”,后来,法院的副院长因为其他的案件被“双规”,我们的案子才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但是,我们在温哥华看到的是完全两回事。我的朋友在本那比建了一栋小高层,有32个房间,从买地到规划到建楼,没有请过政府官员吃一顿饭,简直太神奇了,这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积极从事华人社区三级政府选举辅选的王中平来自山东,他表示,加拿大的各级政府虽然也有官僚主义,也有衙门作风,但是,和中国大陆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关键是,加拿大的民意代表都是老百姓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他们不是官,一定程度上是“大义工”,他们的脸自然就亲切,他们的态度自然就是热情,他们受自己党派荣辱的约束,根本不敢胡来,所以,老百姓不但不畏惧他们,相反,是他们畏惧我们选民。 改变之五:社交革命 微信“温哥华素里群”的积极群友路易斯女士对移民生活中的“社交问题”有点研究,她认为,移民的社交生活带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是动静两极。有些人由于个性以及客观条件得制约,根本没有了社交,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还有一种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几乎每周都有各类活动。其次,角色反串。有些完全不是那个年龄或者那个文化程度甚至那个能力可以做的事情,在温哥华华人社区变成可能。比如“华裔太太选拔”,你就是再老、模样再一般,也是可以去参赛,没有人讥讽,而且保不准还能获得大奖。还有,虽然你可能只是一个文艺行业的菜鸟,但完全可以去导演一台社区的“春节联欢会”。再有,不管你五音不全也好,还是普通话水平差,但是,没有人妨碍你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或者“专题朗诵会”。第三,形式多样。 AA制、potluck、众筹……各种社交方式五花八门,这些和在大陆的社交方式完全不同了。 改变之六:思乡转淡 记者不久前采访了去国已经六十多年的一位常州籍老乡刘老先生,他说,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青果巷的石板路,那时候,他踩着它去上学。尽管,如今的石板路已经不复存在,他记忆中的青果巷也只剩下了半截。 有不少思乡心切的人,随着年龄增长,最后选择了返回家乡居住。比如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创会会长保大叔,在移民温哥华近20年后,已经在去年返回了北京。 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在海外漂泊了20多年的来自上海的移民LOUIS对这个问题就不以为然,记者询问他上次返回中国的时间,他都有点想不起来,因为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他说:上海已经没有什么亲人,自己的母亲还有外婆都在温哥华了,哥哥一家也早就移民,上海,只留下自己童年和青春的记忆了。 另一位来自山东的柳先生也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返回了,他说,父母亲去世之后,故乡已经没有自己的根了,回乡变得越来越没有原动力,相信,随着时间的延长,思乡的情节会变得越来越淡。 柳先生说:过去常说,移民是条不归路,现在终于体味到其中的内涵了,尽管是沉甸甸的。

大溫地產界黑馬Brad Moldowan 打造屬於世界的龍美

龙美地产公司凭借超前的行业思维与独特的经营理念,自2015年正式创立以来仅两年,已经在加拿大地产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吸引了大温地区最优秀的顶尖地产经纪。最近开张的温西办公室坐落于风景宜人、富有多元文化色彩的Arbutus街上。记者日前去探访,受到了龙美地产总经理Mike Reilly和西区分公司经理Brad Moldowan的热情接待。 “团队成员成就龙美,一起发光发热” 一进门,新公司的布局颇为简洁,令人感到舒适又温馨。已在地产行业拼搏40年的Mike介绍说,由于之前皇家银行开在这里,因此保留下了银行建筑独有的安保墙壁,今后与客户相关的所有重要材料都可以放心保存在这里。 Mike请记者重点采访Brad,还透露了他们的“小隐私”。原来说他与Brad都出生在温哥华,Brad不仅在温哥华出生,而且就在西区成长生活,新办公室周围几乎每一处角落都有他儿时的回忆,“哪怕是闭上眼睛,都能清晰的画出街角旮旯的不同特点。”Brad说。 记者本次专访的Brad热爱并专注于房地产行业,并始终充满激情,在留有深深回忆的故土上,他在房地产大潮中搏击风浪勇立潮头,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目前,Brad担任龙美地产西区新办公室的经理,对于经验老到的Brad而言,成为顶级经纪不简单,需要拥有一双识别出人才的慧眼,寻找到全省最优秀的房产经纪并与他们一起共事。 Brad时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正是由于每位经纪勤奋刻苦的努力才会成就了龙美,与此同时也成就了我;没有他们,我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地产公司的经理或许张口闭口都是业绩,然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Brad的心却一直与团队内每位经纪都紧紧系在一起,细微到观察每位经纪举手投足的仪态、一言一行,大到帮助经纪更精通业务流程、磨练出令客户感到舒适的沟通技巧、培养出能够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谈判技巧、还有时间管理与心理素质训练等。他在乎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关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能够让埋没的小草重新生长,让失去光泽的珠宝再次显露光芒。希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良好团结的工作氛围,让每位经纪都感到加入龙美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共同实现梦想的过程。” “想客户之所想,帮客户之所需” Brad表示,与在地产行业拥有40年的总经理Mike一样,他也面试过无数经纪,有些经纪一进门就会问:我在你这里工作能挣多少钱? Brad严肃地说,面对这一类经纪,他一律不接受。在他看来,公司团队需要始终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而服务好客户,挣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前来面试的经纪人都是经过我一手严格筛选的,我们的大门并非对每一位持照经纪都敞开,”Brad说,“对于那些在地产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纪,我会仔细询问他们的从业经历与背景;对于那些像白纸一样的经纪,尽管缺乏经验,却有着无限可能,如果从一开始就把他们领到正路上,养成优秀的从业习惯,那么我相信他们一定拥有璀璨的未来。” 凡事亲历亲为的Brad动情地表示,他把公司看作家庭的延续,对于孩子的教育他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 Brad说,他于2012年投身于地产行业中,自幼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心中渴望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由于喜欢与老年人互动,因此成为了一名专为老年人服务的资深地产专家。 尽管岁月流逝,但是无数由Brad服务过的朋友仍然住在原地区,他有时散步时还能碰见这些老朋友,走在温市西区的街头,Brad心中总是有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凭借丰富的经验与日积月累的过硬知识,他还成功说服许多客户顺利买下位于Arbutus走廊(Arbutus Corridor)周围的住房,就在不久之后,温市政府与太平洋铁路公司达成协议,以5500万元的价格购买下Arbutus走廊,并打造成9公里长的绿色走廊,成功连接起从福溪延至菲沙河的绿地。 “只要一谈起温哥华废弃的铁路,很多人就立刻变脸,很多客户都不愿意购买铁路附近的房子,生怕火车重新开启,嘈杂的声音害得家人整夜都睡不着。但是3年前,我坚信这条铁路是属于永久性废弃,我强烈推荐很多客户购买铁路旁的房子,现在他们都很满意。许多人回过头会感到惊讶:为什么我消息这么灵通?”Brad的眼神变得异常坚定: “我出生在西区,我属于这片土地,对于这里的了解没有人能够比得上。” 对于未来充满憧憬、志向远大的Brad并没有止步于西区,他希望龙美地产西区新办公室今后在格雷岬区、香纳西区、Kitsilano等地区都能开花结果,拥有数以万计的客户群,成为大温地区一大亮丽的风景线。 龙美是属于全世界的 根据移民数据统计显示,于2011年,卑诗移民人数迅速猛增至913,310,这个数字占到卑诗省人口总数的21%,其中来自中国的移民成为温哥华最大的移民团体之一。在本地土生土长的Brad这些年来也见证了温哥华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服务的社区邻里街坊都变得多元化,有时会有热情好客的中国邻居邀请他品尝中式美味佳肴。 Brad表示,他是中华文化的狂热粉丝,李小龙和成龙是他的偶像,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是他最爱吃的菜肴,每次去中餐馆都必点这些。他现在还特地从百忙中抽空学习中文,不仅是为了能更好地与客户交流,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去中国旅游。 为了能更好地深入中国移民社区,Brad还加入了北美高尔夫俱乐部,娱乐期间还经常为其他成员拍照,每一张照片都很精采,尽管偶尔会有语言交流的困难,但是他仍然乐在其中,迅速与中国朋友们打成一片。 Brad打趣道:“上帝创造了人类,中国却制造了世界上的其他东西。我被中国深深吸引,如果赐予我一种特异功能,我希望能立刻学会说中文。” 他表示:“任何一位客户只要踏进龙美的大门,一定会感到踏实心安、温暖舒适,如回到家般的自在亲切,我们会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让他们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与可靠。” 深深热爱多元文化的Brad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成功连接起来自中西方的客户,让他们因为龙美的帮助,能够在异国他乡安家乐业,也深深爱上这片土地。诙谐幽默的Brad把自己比作詹姆斯.邦德,他希望能够像赫赫有名的007一样没有国界,面对任何挑战都能驾轻就熟,面对需要帮助的人,都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 “我希望今后龙美的形象犹如詹姆斯.邦德一样,深受所有人的喜爱,不久的将来定会走向世界;对于那些专业优秀的经纪,我会带领他们一起实现梦想,绽放光彩。” Brad的眼神中充满期望:“我已经张开双臂迎接你的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大溫是現實版的瘋狂動物城

文:记者沈雯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一家人来到加拿大后,需要面对崭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除了蓝天如碧海般广阔,无论走到哪里都绿树葱茏,迎面走来的路人满脸和蔼可亲外,很多移民还发现身边甚至是家中的花园里不知不觉多了许多小动物,有些看上去呆萌的动物却无意中给居民的家中增添了许多麻烦,不过与此同时小动物带来的欢乐与幸福也不少。 Simon Huang:高贵林的动物不请自来 Simon Huang和太太住的地方位于高贵林的ranch park区域。据Simon Huang介绍,那里有很多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房子,他们居住的社区古朴而宁静,周围林立的店铺和交通设施都一应俱全,很适合家庭居住,夫妻俩很期盼看到今后出生的小孩在这里幸福快乐地成长。 不过在平淡的生活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在高贵林住了三年多的夫妻俩亲身经历和浣熊对视、起床后突然发现啄木鸟把花园内的土掘地三尺,甚至还目睹到狗熊在私家车边徘徊。两夫妻从原来的惊讶不已到现在已经习惯,慢慢学会和动物和谐共处,享受小动物不经意经过时带来的乐趣。 初见Simon Huang和他太太是在伊丽莎白女王公园旁的一家咖啡店里,两夫妻很兴奋地说,今天出门时竟然看到两只小鸟在马路中央打情骂俏,头紧紧依偎在一起,为了不打破它们俩情投意合地谈恋爱, Simon特地把车子停下来,直到它们飞走后才发动车子。原本来自无锡的Simon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许多小动物在家附近出没,家旁边热心的荷兰邻居告诉Simon,原本这里是动物迁徙必会路过的小径,邻居还逗趣道:“比起这些小动物,我们人类才是抢了他们的地盘呀。” 频频见到浣熊一家几口出没的Simon已经成为了半个动物专家,他特地从网上查阅了许多资料,了解每类动物的习性。 Simon介绍道,一般情况下,浣熊喜欢住在树木繁茂的地区,因为能够及时获得水和丰富的植被,浣熊偏向于在树木的空心部分和废弃的洞穴中筑窝,有时为了找到食物会走18英里,每到黄昏时,浣熊就会出来觅食。为了防止浣熊晚上趁着主人熟睡时偷偷翻垃圾,Simon都是等到每星期二早上5点半至7点左右才敢把垃圾放出去,家里面装食物的袋子永远都是用扣子扎好,仿佛是一成不变的习惯。为了防止浣熊冷不防入侵,Simon特地在家门口的小池塘里放特别小的鱼,因为浣熊根本就看不上眼,根本就不会打他家小池塘的主意。 “浣熊乍看之下有些像强盗,因为眼睛四周是黑色的如强盗的眼罩一样,我们夫妻俩都见过两只大浣熊带着三只小浣熊从家门口走过去,他们的特点是不怕人,”Simon笑道,“浣熊看到陌生人还会沿着楼梯走上来,不过他们特别喜欢翻垃圾桶,如果早上起来看到被乱翻一地的垃圾,真想把它的尾巴拎起来,然后就地正法。” 除了“破坏力”巨大的浣熊外,具有超高的捕虫本领的啄木鸟也让Simon和太太很是头疼。有时啄木鸟会在不经意间爬进家中,由于加拿大不少建筑都是用木头制成的,所以发现木头存在问题的啄木鸟喜欢用嘴敲击木头。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啄木鸟有时还会在木头里筑巢养育后代,Simon建议这种情况需要求助pest control的专业人士。 “Pest Control一般都是私人公司,遇到啄木鸟筑窝的情况一般需要花费170元至300元,尽管价格不便宜,但是比起自己瞎琢磨要好很多,有这些动物存在说明生态环境比较好。” 见到大型动物最好知难而退 号称是大温地区第二大公园的Mundy Park坐落在高贵林,是儿童们玩乐的天地,也是很多居民散步的极佳场所。穿越一段曲径通幽的羊肠小道是一小片森林,再走一会儿就是像宝镜一样的迷失湖(Lost Lake), 随着阵阵微风吹过,碧波荡漾。当走在这个自然宁静的公园里时偶尔会看见郊狼,Simon建议说看到郊狼千万不要转身就跑,郊狼看到你被吓得惊慌失措反而会跑过来惹你。 “我每次看到郊狼的时候会慢慢向后退,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发出较大的声响,看上去好像声势浩大的样子,让对方也想不清楚你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它就不敢轻易来惹你。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考虑打911。” 和狗差不多大的郊狼与黑熊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去年秋天,Simon就体验过与熊近距离接触的惊险经历,每每回想起来身上的汗毛都会立起来。这只体型庞大的黑熊走到Simon的隔壁邻居家,当时Simon正好开车经过,惊见到这头熊光趴在地上就有车库门的一半那么高,更别提它站起来的样子,随后这只熊在他家的后院中徘徊。事后Simon和邻居一起分析可能由于后院的果树糖粉很高,因此这只黑熊被飘香醉人的果实吸引过来。邻居还抱怨道:“这只熊真不礼貌,怎么可以私闯住处随便在草地上拉大便呢。” 第一次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看见黑熊,那段经历让Simon印象深刻,他表示首先映入脑海的并不是要和它搏斗:“第一眼看到黑熊就被惊吓到,但是因为坐在车里,所以也还好,心情很快就平稳下来,就静静地坐在车子里观察并拍照留念。” 和熊很有“缘”的Simon不只一次看到熊出没。有一次Simon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也住在高贵林,那天晚上美味佳肴下肚,酒过三巡,向外一望,只见一头熊在车子的周围踱步,不知它是否被酒香吸引过来,也想一醉方休。 Simon和朋友一行人等到熊慢慢走开很远后,才下楼开车回家。和黑熊多次不期而遇的Simon表示,黑熊的嗅觉灵敏,它很远就闻到人的味道,但是它对人好像没什么兴趣,反而对车子里的瓜皮果壳很心仪,因为这些都是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 “黑熊在入冬前经常出洞觅食充饥,为了挨过冬天,它们特别喜欢吃高蛋白的食物,如果是鸡蛋壳正好掉落在地上,它们会走过去用舌头伸进去舔一舔,弄一弄。又比如黑熊特别喜欢吃鱼子。我还和邻居聊到如何对付黑熊的办法,他告诉我看到大型动物拿铁锹在地上拍一拍,熊就被吓跑了,我说:你怎么这么猛?有点俄罗斯人对付黑熊的感觉。” 不过也有一些看似无害的小动物,却为Simon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有一段时间屋子后院内的西班牙甲虫肆虐,但是这些甲虫一般躲藏在草坪泥土中,很难发现,但是一些鸟哪怕站在树枝上,也能听见甲虫在泥土中爬动的声音,它们会冲下去把草坪刨出一个个洞,再把甲虫吃掉。目睹家中的草坪一夜间变得千疮百孔的Simon,心犹如在滴血,后来他不得不求助专业人士把整个草坪换掉,整整花费了1000元。 除了一些爱翻垃圾或者翻泥土的破坏王之外,还有模样可爱、令人一见难忘的蜂鸟也经常造访Simon家,令他感到心中充满喜悦。有次去位于高贵林北部(就在蟠龙山庄附近)的朋友家拜访时Simon看到了一只鹿,因为鹿与“禄”同音,也是瑞祥的意思,所以看到鹿的时候是很开心的。 Simon和太太都是很和善的人,他们欢迎所有对小动物感兴趣的朋友去他们家做客,“在与小动物相处的同时,会感受到生命在那一刻也充满着爱。” Tammy:我家院子是动物的极乐天地 初见Tammy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Tammy的家位于列治文,Forbisher Drive,邻里环境绿树葱茏,时常有小动物相伴,窗外的阳光将整个庭院都照得暖暖的,心灵手巧的Tammy将整个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院子里的花朵随着微风摇曳生姿,令人很是陶醉。 Tammy笑着为记者展示当天早晨无意间拍到的视频,只见Tammy在家中练习唱“花儿你为什么这样红”时,正好有一只小鸟停在了窗前的枝干上挺起胸膛左顾右盼,时而随着节拍摇来摇去,煞是可爱。目睹此景的Tammy不由得会心一笑:没想到小鸟也是如此通人性。不过有些小动物拥有可爱无辜的外表,实际上却为Tammy带来很多烦恼。 不久前的一天,原本院子如往日一样宁静,可是却被一群小浣熊的闯入打破,只见六只小浣熊从家门外穿过篱笆,由于没有围墙的遮挡,小浣熊就在树丛里穿来穿去。见到浣熊肆无忌惮的架势,Tammy着实被吓了一跳,赶紧回到室内把门关起来。 “尽管小浣熊从来都没有攻击我,但是见到他们如同笑脸狐般的样子,心里还是有些害怕。”Tammy回忆起来还是有些心有余悸。不过比起仅有小动物出没的列治文,刚从新不伦瑞克省(New Brunswick)搬过来的Tammy可是见过了大场面的。 通往Tammy在新不伦瑞克省的房子有层层台阶,每到金秋,台阶上枫叶遍布,或呈橘黄或显嫣红,宛如一堆堆燃烧的烈火。在屋后是一片汪洋的湖水,热爱唱歌的Tammy兴致高时就会去湖边放声高歌一曲。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前来驻足欣赏,有一天Tammy开车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正想要把车开进车库时,忽然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呼啸而来,听到声音的Tammy赶紧拉下车库门闸,在车库的门窗中看出去只见成群结队的鹿奔跑而过,场面相当壮观。 与鹿相当有缘的Tammy,还在屋后的湖水边看到许多鹿出来觅食,她躲得远远的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粗粗数了一下大概有12只鹿。 体形不小的鹿比起驼鹿(moose)来,还是输在气势上。驼鹿在加拿大一直以来都是“猛兽”的代名词,而且雄性驼鹿头上的角巨大无比,掌型的鹿角是它独一无二的特征。驼鹿的高度从蹄到肩的高度范围是5到6.5英尺(约为1.5到2米),雄性驼鹿的重量更是达到794至1323磅(360至600公斤),在一些加拿大的路牌上能够看到驼鹿比私家车要高大,有过亲身经历的Tammy说,驼鹿走在路上真的犹如行走的活恐龙。 “曾经听闻过当地有人碰到驼鹿结果遇难的消息,从那以后心里就会提防着。因为驼鹿力量特别大,汽车碰到它们都会翻掉。想不到有一次回家时竟会撞见驼鹿,只知道有一个特别高大的影子在眼前一晃,这一晃简直把我吓了一跳,感觉心跳都漏一拍。没想到我的运气挺好,这只驼鹿在路边待了一会儿又回到丛林中。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不过回到家后才终于如释重负。” 心态巨变:从设法驱赶至其乐融融 跟着Tammy的脚步来到了后院,只见种在泥土里的白茄子被咬得坑坑洼洼,有一只白茄子上竟然还有个大洞,Tammy说一定是看似无辜的小浣熊留下的恶作剧;摆在花丛旁的番茄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果实,留下了几只未成熟的果实在风中摇曳;挂在枝干上的佛手瓜从原本15个到现在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 Tammy见状,笑了:“这一定是小浣熊干的好事,他们特别聪明,只吃熟透了的果实,把青的留给我们。” 见此情况,记者不由得好奇问Tammy有没有想过驱赶小浣熊的妙招?因为种植瓜果整个过程令人腰酸背痛,痛苦不堪,最终的劳动成果却被突如其来的“强盗”剥夺。 Tammy透露,她经历了一系列心路历程,一开始她有些生气沮丧,在朋友圈请求大家一起来支招,后来她用花椒粉和辣椒混在一起洒在浣熊常出没的位置,原本想这样做浣熊就不敢靠近了,未料到浣熊还是照常来了,无可奈何的Tammy把事情告诉了朋友,朋友打趣道:这是从四川来的浣熊。 此外每年都会有知更鸟光临Tammy的家,在她的小花园里筑巢,对Tammy相当信任的知更鸟还把蓝色的蛋留在巢穴里,据Tammy回忆,最多的那一年鸟巢中的蛋达到了5个,她的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我刚看到5个宝蓝色的蛋变成五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时,我说简直是五朵金花啊!后来小鸟跟着妈妈学飞翔,试飞摔下来几次后很快就学会了,后来知更鸟全家都离去时,我有点伤心,因为心里有点舍不得。” 现在的Tammy很享受和小动物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我现在每天都笑咪咪的,感觉来到加拿大后生活充满了色彩。我的丈夫也常说,我们移民的选择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