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男同志患甲肝增加 衛生局吁注射疫苗
多伦多的男同性恋者患甲型肝炎的人数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公共生局呼吁所有曾经有男同性恋行为的人,到家庭医生处接受免费甲型肝炎疫苗注射。
多伦多公共生局指出,世界生组织在今年6月曾发出警告,美国纽约市、智利和欧洲15个国家的男同性恋群体,出现甲型肝炎爆发的情况。多伦多男同性恋社区今年增加的甲型肝炎个案患者,都是未有出国旅行的人。
甲型肝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公共生局建议,所有曾经有男同性恋行为的人,到家庭医生或公共生诊所注射两剂甲型肝炎疫苗。
两次注射要最少相隔6个月。此外,男同性恋者也可获免费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以及HPV预防针,但HPV疫苗的免费注射,只限9至26岁的男同性恋者。安省由去年开始,将第8班女学生免费打HPV预防疫苗竹的范围,扩大至男学生。
聯邦若推藥物計劃 全國藥費年減40億
国会预算官昨日发表报告称,若然联邦政府推行全国药物保健计划(universal pharmacare program),当局有望与药厂洽谈更优惠的药价,估计全国药物开支每年可减少超过40亿元,令总开支降至204亿元。
该报告分析全国药物保健计划可带来的潜在成效,称由于联邦生部可大量采购药物,因此可以为大部分药物洽谈更优惠的价钱,为节省药物开支的主因,其次增加处方仿制药同样减省开支费用。
联邦生部国会秘书贝理尔(Bill Blair)昨日在国会质询环节时表示,政府将会分析报告研究计划可行性。计划一旦推行将取代现行的省级和私人药物保健计划,估计联邦政府要支付超过190亿元,而国民则须支付4亿元。
专责医疗事务评论的新民主党国会议员戴伟思(Don Davies)表示,加拿大是唯一一个拥有全民医疗计划,但却没有相应药物保健计划的国家,令加拿大处方药物价格为全球最高之一。
戴伟思表示:“药价高昂令许多人要在买食物和买药之间作出取舍。”民调公司Angus Reid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中亦曾经指出,近四分一国民因为药物太贵,宁愿不继续配药或不服药。
资料来源:加通社
世界狂犬病日:這些真相 你還要誤解多久?
今天(9月28日),世界狂犬病日。目前,全球仍有大约150个国家或地区中有狂犬病流行,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消除了由犬类传播给人类的狂犬病。
宠物不小心挠到你了,或者咬到你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出血,要不要去打狂犬疫苗呢?今天,一张长图解答你的疑虑。
狂犬病疫苗必须按时打吗?具体接种流程是什么?
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我国批准上市的狂犬病疫苗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包括“5 针法”和“2-1-1”程序两种,两种免疫程序同等推荐,但使用“2-1-1”程序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具体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5 针法程序:第0、3、7、14 和28 天各接种1 剂,共接种5 剂;
“2-1-1”程序:第0 天接种2 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 剂),第7 天和第21 天各接种1 剂,共接种4 剂(此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
没有按时接种疫苗 要重新从第一针打吗?
不需要。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被狂犬病患者咬伤之后会感染狂犬病毒吗?
狂犬病患者咬人而使他人感染,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这种案例极其罕见,以致全世界尚无人与人之间因为“咬”而被传染狂犬病的病例。
狂犬病发作有什么症状?
狂犬病发作的标志性症状,其实就是“恐水”——甚至听到水声,听见“水”字都可能出现咽喉肌严重痉挛,进而导致窒息——而并不是“发狂”。那为什么犬只感染狂犬病时会表现出发狂咬人、变成“疯狗”呢?这是疼痛引起的,所以狗会四处咬东西,而且犬只平时就习惯“咬”这个动作。但人跟犬只不同,即便感到疼痛缓解的办法也不是四处咬东西,而且人作为直立行走的动物,以及人类面部、牙齿的构造,也不适应四处去“咬”这个行为。因此如果人类狂犬病发作,是不会到处去咬人的。
什么是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被狗咬伤后一定要联合疫苗使用吗?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制剂,是外源性抗体。对于首次暴露的患者,如被确定为Ⅲ级暴露者,或者Ⅱ级者中严重免疫低下者或伤口位于头面部的,应该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为什么重要? 被动免疫制剂的正确使用十分重要,基本原则是首先在受伤部位局部进行浸润注射,可直接中和刚进入体内的病毒,从而降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构建阻遏病毒从伤口向周边神经组织蔓延的第一道屏障,而降低发病率。 宠物狗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计划是什么?
小狗如果是从可靠的犬饲养者那里获得,可以确保母犬都按时接种了合格的狂犬病疫苗,那幺小狗出生的最初3个月里,已经从母体获得狂犬病抗体。因此,可以在小狗3个月大的时候接种疫苗,9个月大的时候再接种一次,此后每年重新进行一次接种即可。如果收养的是流浪小狗,接种也应该是同样的顺序。如果收养的是成年的流浪狗,那么应尽快给予第一次疫苗接种,并咨询兽医。
如果被猫咬伤或者抓伤呢?
处理原则和方法跟被狗咬伤和抓伤一致。
母狗患有狂犬病,在发病死亡前生下的小狗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吗?
不会。
狗会无缘无故得狂犬病吗?
不会。简而言之,狗不会天生体内就有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也不会从天而降。狂犬病一定是由其他患病的野生动物或者病犬传播而来。
月餅大戰新武器 賣家狂炒「養生月餅」 主打健康「牌」
■ 图为淘宝网上的一家店铺出售的酵素月饼。网上图片
在人人关注健康的时代,「健康」、「养生」是最容易获得认同的「牌」。中秋节前,一些电商平台和微店就出现了号称有「养生」、「保健」功效的月饼。然而,含有「养生」「保健」等表述的广告是不能随便发的,月饼中添加哪些成分也不能随意为之。
每年中秋节前,都会上演一场「月饼大战」。今年这场「大战」中出现「新式武器」——主打健康「牌」的「功能月饼」、「养生月饼」。
国家食药监总局2015年曾发布消费提醒称,保健月饼涉嫌虚假宣传,总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且禁止在月饼中违法添加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物品。 《法制日报》报道,淘宝网上一家名为出售养生茶的店铺推出了一款养生月饼,这家店铺还打出「限量发售,即日接受预订」的特别提醒,标明售价280元(规格显示8只)。对于月饼,卖家表示有8种口味,分别具有不同的养生作用。
「这款月饼是我们自己做的,无论是自己吃还是送人都不错。我们没有用添加剂,我自己在吃,我的朋友也在吃,回馈都很好吃。 」卖家介绍说,「这款月饼是药膳团队经过一年研发才制作出来的,是以养生茶及其他馅料有机结合研制出来的一款低糖和无糖月饼。 」
「养生的话,是不是不应该长期吃? 」顾客询问。卖家回复称,「长期的话,我们有养生茶,你可以进我们店铺看。这款月饼是为了配合中秋节和刚才讲的企业家会议制作的一批,今年感觉好的话,明年产量会大一些」。
在另一家淘宝店铺里,卖家推出了一款纯手工酥皮台式月饼。询问卖家是否真的为纯手工制作。卖家回复:「差不多吧,哈哈,我也不懂呀,还挺好吃的。 」随后,卖家又回复:「我们有合作的工厂。」
同样,在一家出售食品的淘宝店铺中,看到一款五谷杂粮养生月饼。询问卖家哪种口味的月饼是养生的?卖家发来一张模糊的营养成分表,当顾客回复称看不出来什么,卖家说「我也不太懂」。
此外,淘宝上一家月饼经销店售卖的「四物养生紫薯莲蓉月饼」、「四物养生五仁蔓越月饼」「人参朱古力木糖醇养生月饼」则主打养生疗效。卖家表示:「这些月饼主要是养生。」
当被问及是不是要经常吃才有养生效果?卖家却不再主动回复,只是自动回复了一条内容为微信ID的资讯,让顾客添加微信好友看更多精彩内容。不过,在微信里搜索该ID时,发现用户不存在。同时,通过查阅店铺资料发现,这家店铺没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备案资讯。除此之外,养生月饼还有一个品种——酵素月饼。在淘宝上的一家店铺找到了这种酵素月饼,其产品参数中写道:酵素其实是椒盐白果、海苔果仁、松子果仁、核桃果仁、椰蓉、桑葚等配料的混合物。在另一家名为「××营养品」的淘宝店铺,顾客询问何为酵素月饼,客服则告知「其实就是健康月饼,卡路里比较低」,后又解释「酵素是一种活性酶,提高身体代谢,在日本很流行,酵素月饼添加了酵素原液,低脂肪,低糖,更健康美味」。
据调查发现,还有一些所谓的「功能月饼」,即在通常的月饼中加入诸如螺旋藻或者西洋参等「保健成分」的月饼。
网售养生月饼 自称功能多
百清香芋 具有清浊排毒、养阴润肺的作用;
六珍枣泥 具有温阳补肾、固精益神的作用;
开心红薯 具有凝神除烦、疏肝解郁的作用;
三白木瓜 具有美白淡斑、调和气血的作用;
四物香橙 具有补血活血、养血调经的作用;
鲜叶抹茶 具有消脂塑形、排毒减重的作用;
酸枣豆沙 具有无糖低脂、安神助眠的作用。
保健类月饼 属虚假宣传
中秋临近,在微信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目前,中国养生市场需求旺盛,打着「养生」招牌的「网红月饼」可谓是「瞄准市场,精准发射」。调查发现,不少月饼仍存在用料不足、违规标注,甚至违规添加药用成分等问题。尤其突出的是,今年市场上出现的各式养生月饼还声称有滋阴补气的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会发文提醒,保健类月饼属于虚假宣传,食药监总局从来没有批准过保健类的月饼。所以,若有商家声称月饼有保健功能,甚至是说月饼能够治病,那都是违规的。其次,养生的旗号属于打擦边球,我们需要看其所谓养生的配料是什么东西。比如,月饼中加了五谷杂粮后,其口感会非常粗糙,为了改善月饼的口感,制作者就会加入大量的油来调节,所以消费者不能被五谷杂粮或其他什么配料迷了眼,要仔细看营养成分、配料的使用比例等内容。至于在月饼中添加药用成分,可以添加人参、山银花、玫瑰花、夏枯草等药食同源的成分,但除此之外的药用成分是被禁止的。」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公布GB/T19855-2015《月饼》国家标准。新国标对于月饼中馅料含量、配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尽管施行了新国标,但在不少消费者看来,月饼市场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月饼新国标属于一个推荐性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强制性标准,其强制力有限。此外,一些消费者并不在乎月饼里的精确成分,反而热衷追捧一些打着养生等旗号的『网红月饼』,而且会认为一年吃不了几次月饼,因而更注重外观、口味等方面。 」朱毅说。
天價養生月餅功效成疑 營養師:商家營銷噱頭
中秋节临近,各式各样的月饼相继推出抢攻市场。有内地传媒近日在淘宝网发现有店铺推出一款「养生月饼」,八个标价280元人民币 (约328港元)。有营养专家直指那只是商家营销的噱头。
卖家向记者表示月饼自家制,药膳团队花一年时间才研制出来,强调没有用添加剂。卖家又指,有关月饼是公司第一次做,想先「试水温」,因此产量不多。记者追问要养生是否要长期吃?卖家回答要养生可喝养生茶,今次是为了配合中秋节才制作。
此外,亦有淘宝店出售一款五谷杂粮养生月饼,但当记者问卖家哪种口味的月饼是养生的,卖家也只能坦白说自己不太懂。
对于「养生月饼」所宣称的功效,有营养专家直指那只是商家营销的噱头。虽然很多月饼都标注含有营养元素,但无法改变月饼高糖、高油的本质,其保健功效有限。加上养生需要持之以恒,吃月饼不是长期性的,因此不可能借此达到养生保健之效。
安省透明新議案:醫生收藥廠錢需公開
安省政府引入议案,以增加医疗界的透明度、同时加强对业界的管制,措施包括规定药厂必须公开支付予医生的金钱详情,增加巡查休闲玩水装置、以及发牌规管医疗器械操作设施等。若议案获通过,将修订10条现行法例。
修例议案昨日下午由卫生厅长贺施金(Eric Hoskins)公布,他表示议案能为病人“提升安省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和透明度”。议案中最瞩目的建议,是强制规定药厂和医疗设备生产商,披露向医疗保健人员支付的金钱,包括演讲费、膳食费和差旅费等,并把资料制作成可供搜索的网上数据库。
目前欧美等地的病人,可以透过网上数据库,查阅医疗服务供应商收取药厂金钱的详情。贺施金指安省是全国首个处理这个议题的省份,新措施能给予省民作出知情决择所须的资料和工具,相信省民会支持。
他又指除医生外,省内所有医护从业员亦须公开所得款项相关资料,惟是次立法不会订明如须披露的收费金额下限等执行细节,相关详情将在订立规则时再作决定。
急救可送往非医院设施
议案其他建议包括增加巡查降温用休息洒水装置、发型屋和美甲店,并发牌规管操作X光机、CT扫描器和磁力共振扫描机等医疗设备的社区设施。
修订案亦会更改目前的急救服务规定,由目前只容许他们把病人送到医院,修订为容许把病人送到如精神健康设施等非医院设施。
资料来源:加通社
長者常忽略聽覺問題 早醫治助防失智症
有医疗专家指出,年过50岁人士每4人中最少有一位出现听觉问题,但令人震惊的是平均等上十年才接受治疗,而且少于20%人每天使用助听器,而及早医治听觉病症有助预防失智症病发。
多伦多大学语言病理与康复科学部导师尼尔(Marilyn Reed)及脑部研究专家兼多大医疗科学副教授艾伦医生(Dr. Claude Alain)共同撰文,并刊登在《星报》。他们指,当人察觉视力模糊,便会前往眼科医生检查,但当听觉开始出现问题,却不会尽快向听觉专家求诊。
文章指出,缓解听力损失有助预防失智症。据新近国际研究所得,中年人士听力损失而没及时治疗,患上失智症的风险增加9%。因听觉功能衰退难以与人沟通,令他们减少社交活动,将增加压力、疲倦与抑郁,感到被社会隔离。
过去数十年,科学家在听觉研究转移方向。大部人以为听觉失效,应该了解耳朵功能是否正常运作,但研究人员却审视年纪渐长与脑部改变之间的关连,以及对听觉带来的影响。
在听力功能上,耳朵及脑部均扮演重要角色。来自环境的声波到达耳朵,会转为神经信号让大脑明白,大脑会从背景杂声过滤人的说话,转化每个字后理解意思。当人渐长,脑部这过滤及转化功能开始减弱,因此长者或要求别人说话大声点,并减慢速度。
病症与记忆退化相似
如果经常感到对方说话喃喃自语,或说得太快难以理解;在背景嘈吵的地方与人说话感到困难,或是要调高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可能是听觉失灵的症状。如果发现耳鸣或耳朵疼痛,或一面聆听力较好,应该前往检查。其实,有时听觉出现问题会被记忆力退化所蒙蔽,因两者有相似病症,例如会要求对方重复说话、回答不当或混淆日期而没按时应约等。
如果感到听觉出现问题,建议应该前往听觉专家接受全面检查。家庭医生也可以告知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因有很多原因可导致听觉受损,如发炎或耳油过多等。专家通常建议使用助听器,但有些年长人士抗拒使用,担心因听觉失灵而遭歧视。
虽然现今科技可令音量放大,但不能应用于脑部把声音转为文字的理解功能。年纪渐长,脑部要阻挡不必要资料传入也倍感困难。不过,有多种方法可以加强听觉能力,如集中精神留意视觉提示,或减少背景嘈吵声音。有听力诊所设立行为策略班,帮助听力问题的病人改善与人沟通情况。
大溫就讀第六班學生 可免費注射HPV疫苗
■ 就读第六班的少年,现可以免费注射HPV疫苗。Global电视图片
温哥华沿岸卫生局宣布,就读第六班的少年现可以免费注射预防人类乳瘤病毒(HPV)疫苗。
HPV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病毒,可引起女性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癌,以及男性阴茎癌,也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的肛门癌,咽喉癌和生殖器疣。据估计,HPV疫苗可防止70%的子宫颈癌、80%的肛门癌、60%的阴道癌、40%的外阴肿瘤,以及一些口咽癌的发生。 家长可从子女学校获资料 有列治文家长表示,自己曾患上癌症,其后康复。
她的14岁女儿接种过HPV疫苗,之前即使要自己付费,也要11岁儿子接种该疫苗,而现在更是免费。她说,既然有疫苗可以预防,作为家长的她希望子女得到保护,因为她不欲子女经历癌魔的折磨。 家长和护理者稍后会通过子女就读的学校,收到卫生局的相关信件。如欲了解HPV的详情,可以登入网到https://www.healthlinkbc.ca/healthlinkbc-files/hpv-genital-warts浏览。本报记者
癌症第一信號是什麼?及早發現提高生存幾率
据生命时报:及早发现癌症症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几率的关键。美国“十佳家庭疗法”网站近日载文,根据美国“癌症网站”和《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等相关资料,总结出最容易被忽视的癌症症状。
1。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骤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见,其他还包括肝癌和肠癌等。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10%,应及时就医。
2。频繁发烧或感染。体内感染会导致发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则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觉虚弱和疲劳,就应看医生。
4。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也可能是纤维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7。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9。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10。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容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13。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则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是肝癌征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不孕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确诊患有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或子宫癌的女性罹患卵巢癌危险更大。
15。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4周以上,应当心骨癌或睾丸癌。
16。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过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
問醫有道:無痛腸鏡是什麼體驗?
肠镜是筛查大肠癌的有效手段,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可能癌变的息肉,将肿瘤扼杀在摇篮中。专家称,40岁以上人士应该接受肠镜检查,50岁以上必须接受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可以5年后再复查。
但肠镜检查有点可怕,多数人总是会对肠镜这种侵入性的检查有一种恐惧感。肠镜检查的体验感不佳来自于以下方面:
1、疼痛:主要来源于肠镜在肠道里扭曲,道致肠道痉挛带来的不同程度疼痛;
2、腹胀:为了更好的暴露视野,方便操作,肠镜检查时会向肠管里面打气,让肠道膨胀。往肠道打气,会造成腹胀甚至腹痛。
3、异物感:这恐怕是很难回避了,挺粗的一条镜子从屁屁口进入,有的人想想都觉得不舒服。
另外,还有肠道准备时的腹泻,检查前要换裤子令人有点害羞,以及对检查过程的陌生等等细节,都会对肠镜检查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这种情况下,无痛肠镜应需而生。麻醉后,手术过程风平浪静。检查结束,全程无痛苦。无痛肠镜虽好,但也有以下几点需要你知道,供参考选择:
1. 准备更繁琐。无痛肠镜与普通肠镜一样,都要提前一天做好肠道准备。但普通肠镜检查当天还可以少量喝一些水或糖水缓解口渴与饥饿,而无痛肠镜还要求4小时禁水、6小时禁食,等待的过程会比较辛苦一点。
2. 花的时间更长。为确保安全麻醉,要等药物成分代谢完,患者留下观察一段时间才能离开,不像普通肠镜,下地就能走人。
3. 费用更高。请了麻醉医师,用了特种麻药和监护,费用自然是更高的。
4. 预约时间更长。无痛肠镜离不开麻醉医师,麻醉医师一般都是从手术室抽调过来的,人手有限 。一天下来无痛肠镜的名额是有限的,预约时间就自然更长了。加上想做无痛肠镜的人多,排队的人多,预约时间可能就比较长了。
5. 存在麻醉风险。与任何全麻一样,只要是麻醉都存在麻醉风险,如药物过敏、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6. 肠穿孔风险会升高。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肠穿孔。虽然肠镜检查中肠穿孔发生率极低,但肠镜检查要过弯、要打气,可能在肠道局部闭塞扭转的情况下,肠壁很薄弱,有破裂的风险。普通肠镜如果出现肠道局部特别胀气,胀到快破的情况下,患者肯定早就疼得不让医生操作了。而无痛肠镜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没有痛觉,医生没有患者的反应来参考判断,相对而言出现肠穿孔的风险会增加。
因此,无痛肠镜对内镜医师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由经验较丰富的医生操作。如何做好肠道准备呢?肠道准备的方法很多,每个医院都不一样,应按医嘱进行肠道准备,检查前最好能认真听取医生介绍检查的过程,解除思想顾虑。
通常来说,检查前两三天饮食宜清淡,检查前1至2天不能吃多籽食物,如西瓜、番茄、猕猴桃等,以免排不干净影响肠镜检查。如果有长期便秘、糖尿病,不吃多渣食物的时间则应适当延长。
关于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也有讲究,简述如下:
1. 检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多籽的食物以及乳制品。
2. 假如是上午检查,检查当天早晨禁食,在内镜检查前4至6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2至3升,2小时内服完;如果是下午检查,中午仍需禁食,没有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
3. 如果麻醉检查,则应按照麻醉师的要求严格禁食、禁水。
要不要约无痛肠镜?孰好孰坏,没有定论,只看哪种更适合自己。
如果第一次检查耐受不了无法完成,或者迈不开第一步接受检查,建议预约无痛肠镜。如果平时忍耐力还行的话,可以尝试做普通肠镜,毕竟大部分人都还是能配合完成检查的。
15年植物人被「喚醒」!刺激迷走神經 意識漸漸增強
法国一名男子因车祸而处于植物人状态15年,医生在他胸腔植入迷走神经刺激器后,呈现意识苏醒迹象,颠覆了医学界有关植物人昏迷超过12个月就无法唤醒的既有认识。这名35岁病人的眼睛能跟着目标移动,并根据要求转头。当医生的头突然靠近他的脸,他会睁大眼睛,表现出惊讶。
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延伸到心脏、肺、肠。迷走神经对保持清醒、警觉性和许多其他基本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迷走神经刺激器是一种微型可植入式器件,此前已被用来辅助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和抑郁症。负责研究的法国里昂马克.让纳罗认知科学研究所的西里古(Angela Sirigu)在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期刊上说:“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我们发现能够增强(植物人)患者在这个世界的存在。” 西里古说,迷走神经活动对于觉醒、警觉以及应急反应来说,都起着重要作用,她所率领的研究团队希望透过刺激迷走神经疗法,让植物人恢复知觉。
一般相信,如果患者意识障碍持续12个月以上,一般就认为无法复原,但最新研究结果完全打破这观念。西里古说,这名植物人在车祸之后的15年来,状况丝毫未曾改变,但经过历时一个月的迷走神经刺激之后,其注意力、身体动作及脑部活动,均出现了重大进展。研究团队透过正电子扫描,发现这名男植物人接受了迷走神经刺激治疗之后,脑部主管葡萄糖代谢的区域变得活跃,而葡萄糖代谢对于心智功能至关重要。
在开展迷走神经刺激一个月后,患者的注意力、动作和脑活动显著改善,能回应以前不回应的一些简单命令。例如,他的眼睛能跟着目标移动,并根据要求转头。他的母亲报告说,在听人给他读书时,他保持清醒的能力有提高。 此外,研究人员还观测到这名患者对“威胁”重新有了反应。例如,当医生的头突然靠近他的脸,他会睁大眼睛,表现出惊讶。
大脑活动记录也显示,这名患者脑中涉及运动、感觉和意识的区域活动明显增强,大脑功能连接性改善,脑皮层和下皮层的代谢活动同样增加。 研究人员认为,患者进入了“最小意识状态”。研究人员指出,这项工作表明,即使在病情最严重的临床病例中,正确的干预措施也可能带来意识变化的产生。西里古说:“哪怕希望看似消失,大脑仍有可能被修复。” 西里古表示,接下来希望与多家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展开更深入的大规模研究计划。
最新研究:加國每年40萬宗病人安全事件 成本增20億
最新研究指出,现时本国需要投放资源在病人安全方面,保持医疗护理系统质素,否则会危害病人的生命,以及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促请当局考虑有关建议。
该份由Risk Analytica发表的“投资病人安全的个案”(The Case for Investing in Patient Safety)报告,由应用风险管理科学的专家进行研究,指出现时医疗护理系统面临冲击,并以病人安全个案说明医疗成本增加的情况。
是次研究分析,估计未来30年有1,210万名国民会因为医疗护理系统而蒙受伤害,当中更有120万人因为紧急情况和家庭护理模式而失去生命。这些有关病人安全事件令医疗护理系统损失820亿元,此数目尚未计算通胀率。
报告又指,每年发生约40万宗病人安全事件,若以每名病人涉及的成本为6,800元计算,每年在医疗护理的治疗所需成本将增加20.75亿元。
加拿大病人安全研究中心行政总裁普特尔(Chris Power)表示,不能轻视报告所得的结果。这些数字令人震惊,但可以采取行动改善,每宗病人安全事件,及带来的医疗成本,其实是可以预防。他说,多年来该研究中心提供以实证为本的工具及资源,让医疗护理组织及供应者使用,帮助他们以更安全的方法照顾病人。政府需要关注病人的安全,不能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该报告认为,虽然有关加拿大病人安全研究中心设立的计划,获得的数据有限,但有些资料可作为参考。在安全医疗护理计划(Safer Healthcare Now! program)方面,导管线感染中位数字,由每1,000个个案的2.4个,降至1.5个。按此比率推算,未来5年将会为医疗系统节省约2,000万元。
普特尔称,中心继续提供资源,改善病人安全的问题。近日公布2018年至2019年病人安全权利策略计划,使加国医疗系统更为完善。
在加國也可能買到假的保健品!檢獲市值176萬非法藥物
加拿大卫生部与多个伙伴连续第十年参与国际“盘古行动”(Operation Pangea),打击网上销售伪造或未经认可的健康产品。加国在上周的行动中取得硕收成果,检获大量非法和假冒产品。
是次的国际行动代号为“盘古行动10”(Operation Pangea X),有123个国家、197个警队、海关及医疗规管机构参与。在全球进行400次拘捕行动,检获的潜在危险药物超过5,100万美元,在全世界搜查非法及假冒药物创新高纪录,达到2,500万美元。该行动进行1,058次调查,叫停了逾3,000个网上广告,及3,584个网站停办。
一周内检查逾4500包裹
参与加拿大“盘古行动”的部门,包括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皇家骑警、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及国际刑警渥太华分局,由加拿大皇家骑警主导行动,阻止非法健康产品进入加国市场。在本月12至19日期间采取的行动中,加拿大卫生部检查4,545个包裹,有86%属于假冒或及没有注册的健康产品。
是次被检获的假冒或未注册的健康产品如非法处方药物,包括97%属于增强性能力产品,其余是脱发药物、假冒减肥及健康补充产品。被检获及被拒的产品估计市值176万加元,并调查45个网站。
加拿大生部与上述伙伴全年进行打击行动,防止国民在网上购买属危险的药物、天然健康产品或医疗电子产品,保障国民健康及安全。当局提醒国民,在网上购买健康产品,可能对其个人及家庭带来健康及安全的风险,甚至会失去生命,一些产品表面看来合法,但无法确定生产地及成分,消费者可能购买一些假冒或非注册的药物,没有列明成分、成分错误,令人上瘾或是过期。在网上购买药疗电子产品可能属低质素,无法使用,或因安全问题而回收。
加拿大有87%的人受這個疾病困擾 成人小孩均不能免!
加拿大湿疹医学会(Eczema Society of Canada)发表报告指出,全国有87%人受中至重度湿疹困扰,影响精神健康、睡眠及日常生活,成人小孩均不能免。学会希望希望借此报告,寻求方法改善,而不是满足于目前的治疗方法。
该会发表的最新报告“特应性皮炎与生活质素报告”(Atopic Dermatitis Quality of Life Report),特应性皮炎亦即普通称为“湿疹”,报告在全国访问了1,000名湿疹病患者,展视中至重度湿疹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报告阐释这种令人变得衰弱的慢性皮肤病,可导致皮肤出现红疹、渗出皮肤斑块、痕痒。全国有87%人都患上这种极度困扰日常生活,甚至影响睡眠、精神健康的皮肤病,但在缺乏治疗选择的情况下,严重影响工常生活质素。
该会行政总监Amanda Cresswell Melville表示,病人向他们诉苦,指每日都要与湿疹导致的痛楚、痕痒及失眠搏斗。Melville表示,过去十多年对湿疹仍然缺乏新药,但最近有突破性的研究,可望不久的将来,患者有更多治疗方法。
經常腹瀉便秘 或患腸易激綜合症
我们人体很神奇,有的时候确实相关检查都做了,就是没有发现问题,但依旧感觉不适,这种情况我们不能都归咎于心理作用,还有这么一类疾病,叫做功能性疾病。
功能性疾病是相对于器质性疾病而言的,器质性疾病就是指有炎症、肿瘤等可见的器质性变化,这些疾病往往诊断、治疗都比较明确。而功能性疾病,就是前面说的检查都正常,但就是不舒服,比较常见的像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肠易激综合症。
啥是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肠道容易激动」,它一激动就蠕动,蠕动增强了,就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同时还分泌黏液;但有的时候,它乱蠕动,导致整体动力不足,引起腹胀、便秘。如果这些情况持续或间歇发作3-6个月,同时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又排除了其他系统的原因,一般就会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了。
肠易激综合症主要分了三类,分别是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
腹泻主导型:具体来讲就是有人经常拉肚子,大便不成形甚至更稀,一天都要几次大便,同时伴有左侧下腹部疼痛,这种疼痛不重,而且有一个典型的情况,就是一般不会夜间疼醒,每天发作或者间歇发作。
便秘主导型:几天才有一次大便,而且费力,同时伴有腹胀,肠胀气。
腹泻便秘交替型:这种更倒楣,上述两种情况都有,这两天腹泻,过两天就便秘,交替出现。
肠易激综合症从何而来?那肠道在肚子里好好的它怎么就激动了呢?目前对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简述如下。比如肠道感染之后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就是打了一仗之后忘了怎么过太平日子了,经常激动;比如精神方面作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焦虑、抑郁都会导致肠道感同身受,它也激动;再比如内脏感觉神经异常,就是敏感了,平时打它一下没反应,现在碰一下就跳起来。
另外,饮食上的不注意,辛辣、刺激、生冷食物都对肠道有刺激,还有生活规律上不注意,也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作。
患了肠易激综合症该怎么办?一般对症治疗为主,腹泻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等止泻药、便秘的患者给予乳果糖等轻泻药和促进肠道蠕动药物,同时给予肠道益生菌调节功能。
预防这个病,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避免敏感食物,减少吃产气食物(乳制品,大豆、扁豆等)、高脂肪食物,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另外,加强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注意生活有规律,每天该起起、该睡睡,不熬夜,同时对于有精神因素的患者注意心理疏导。注意好以上这些方面,一般肠易激综合症会得到明显好转。
一周吃五天燒烤 男子患上大腸癌晚期!
南京一名30岁男子,一个星期至少有五天吃烧烤食物,最近去检查时发现患上了末期大肠癌,连做手术都不能痊愈。
根据内地传媒报道,该名男子新婚不久,平日酷爱烧烤,一个星期至少吃五天,在南京相当有名,更被称为「烧烤王子」。「烧烤王子」半年前开始出现血便,一开始他以为是痔疮而有为意,结果情况越来越严重,最近去检查才发现,原来他患上了大肠癌,而且已到了末期,连做手术的机会都没有。
医生表示,癌症除了基因遗传之外,目前还没有定性,但从罹患大肠癌的案例来看,在没有基因遗传的人中,通常都有饮食不规律、爱吃宵夜、烧烤等特点。
医生提醒,如果想降低肠癌罹患率,最好少吃煎烤过后的红肉、不要久坐,更重要的是保持定时运动的习惯,50岁以上的高危险族群,一旦消化系统出现异常,如发生腹痛、腹泻、大便中有黏液脓血等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错失治疗良机。
哮喘控制好 生活安好命長久
大家都知道哮喘是严重疾病,哮喘可以引致死亡,但原来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哮喘。以下两名患者,便是在一次急性发作、几乎一命呜呼情况下被送入院,才知道患上哮喘病。
其实哮喘绝对是可以控制的疾病,及早发现病情,作出相应措施,患者的生活和普通人一样。
撰文:陈旭英
设计:张均贤
10年前20余岁的Kevin,是一名药剂师,平日生活健康正常,没有大病,只是有鼻敏感,时好时坏,发作时辛苦一点而已。
没想到,当年一次突然气管收窄的经历,几乎要了他的命!
“当天我和平常一样上班,中午和同事一起外出到酒楼午膳,下班后到朋友家中饭敍、聊天,由于夜深了,大家就席地而睡,没想到睡到半夜感觉有点呼吸困难,我以为鼻敏感又发作,于是起身打开窗户好让空气流通,可惜仍然没有帮助,而且呼吸愈来愈差,像唞不过气来,惊动朋友醒来,致电九九九召救护车送我入院……”Kevin说。
那一夜他被送入院时,急症室医生发现他脸呈蓝色,明显是身体氧气量不足,即时为他急救并送入深切治疗部密切监察,之后再由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跟进,追查病因;经详细了解病史及病发过程后,为他进行一连串测试,最终发现他有严重过敏症,对多种物质过敏,特别是尘螨。
“在朋友家过夜时,我睡在地毡上,吸入尘螨,因而引发过敏征症,气管肿胀收窄,诱发哮喘,几乎丧命。”Kevin说。
另一名哮喘患者郭先生是救生员,没有湿疹、鼻敏感,生活健康,经常游泳。但这两年非常困扰,经常咳嗽,白天咳嗽较严重,于是约见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了解。
医生先询问他上班模式,郭先生说自己每天9至4上班,星期六、日放假。放假时,没有咳嗽。之后再追查,发现郭先生这两年的工作地点,由沙滩转为泳池,原来他对泳池的氯气过敏,引发哮喘。
养和医院呼吸系统科专科林颂眉医生说,哮喘是香港的常见疾病,成人患者暂时未有统计数字;至于儿童患者,2002年中文大学医学院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了4600名儿童,发现每100名儿童有7至8人患哮喘。
哮喘和气管敏感有别
“大多数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上哮喘,不少哮喘患者误以为自己只是气管敏感,直至有一天出现严重病征送入医院时,经追查下才知道患病。”林医生说。
大多数人以为哮喘发作时,喉咙会发出“he he”声,到底哮喘有什么征状?
林颂眉医生说:“不同患者有不同征状,有些病人只有咳,没有气喘,很多时黎明前会咳醒;有些只觉气喘,例如日间追巴士后感气喘;有些晚上上牀就寝听到自己呼吸he he声,就是很严重的哮喘了!”
哮喘和气管敏感有不同之处,哮喘是会有特定而恒常的病发模式,及身体会有免疫连锁过敏反应,产生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引发征状,例如转天气或
感冒时,特别多咳嗽,便有机会患上哮喘。而气管敏感则是只受某些物质刺激引致咳嗽,身体没有产生抗体。
外源性与内源性
哮喘分两大类:外源性哮喘及内源性哮喘,前者由外来物质诱发,后者则由体内诱发。
林医生说,外源性哮喘由致敏原引发,可以找到元凶,常见致敏原包括尘螨、花粉、草、霉菌、牛奶、花生、海鲜、猫狗毛发、鹅毛等。患者通常遇上诱发物引致身体出现过敏反应产生IgE抗体,出现咳嗽,气管黏膜肿胀、发炎、分泌增加、收窄、咳嗽等反应。
这类病人接触致敏原引致身体作出反应,故抽血检验IgE,便能知道是否对某物质过敏。当找到元凶后,要避免接触。
“哮喘患者病发时,气管黏膜肿胀。两者病情都可以逆转,只要好好控制,适当用药及做好预防工夫,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不少专业运动员,都是哮喘病人。”林医生说。
内源性哮喘相对较难控制,因为不是外来物质诱发,故难以避免发作。虽然病因未明,但相信与压力有关,不少病人就是考试前或面对重大压力时发作,或当压力来临时,病情控制差。
这类患者的病情通常来得较急,大多是40岁左右病发。
能找出致敏原的外源性哮喘病人,占总数哮喘患者六至七成,内源性哮喘患者则占三成。
儿童哮喘病人,有七至八成在5或6岁前已病发,到了青春期,哮喘消失,但到了中年时又再出现,40及60岁是两个高峰复发的年龄层。
哮喘有遗传因素,林医生指出父母有哮喘病,儿女遗传机会高:“父母其中一人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机会比一般人高2.5倍;2人都有,子女患病率比一般人高五倍。,”
随身携带救命药
医生诊症时亦会询问患者是否有湿疹或鼻敏感,因为三者均由致敏原诱发。
当病征出现,就需要用药纾缓。林医生说,现时控制哮喘药物效果良好,如患者能够适时用药,基本上不会发生哮喘病人死亡个案。
“哮喘药分两类,一是喷剂,一是口服药。有短效纾缓气管药,亦有长效的,两者都可以是喷剂或口服。喷剂由不同辅助器帮助药物送入气管。如平日不服药,又没有短效救命纾缓气管喷剂在身边,一发作时气管收窄,数分钟内赶不及去医院就可以死亡……”林说。
所以她提醒病人不要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发作而掉以轻心,一定要随身携带一支短效舒张气管药,病发时一喷,三分钟见效。
“哮喘病人病发时,气管收窄,皮层肿胀,里面有很多痰塞住气管,故药物中有两个成分纾缓病情,第一是长效或短效舒张气管,改善气促;第二成分是小量类固醇减轻肿胀及减少痰液积聚。喷剂药剂量轻微,吸药是安全的,副作用不多。
每天用药 预防发作
舒张气管喷剂有预防发作及纾缓作用,药效可维持12至20小时,每日喷一至两次便可预防发作。
如患者没有好好控制病情,到病发时气管收窄,需要送入医院抢救,医生就无可避免地用重剂量类固醇,控制发炎和气管收窄的情况。
适当用药是治疗及预防哮喘病发重要措施,哮喘患者平日亦要注意天气变化及环境改变。林医生说,当空气中的微尘粒子过多,气管受到刺激会收窄。建议哮喘病人在天气翳焗、潮湿、空气差的日子避免外出,减少在汽车废气多的闹市逗留;如要外出,应戴口罩。
另外亦要避免受过滤性病毒或细菌感染。“八、九成患者患感冒时就哮喘病发,因为一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气管特别容易收窄,一发炎有细菌就容易肿胀,呼吸就不畅顺起来。”
控制好 生活轻松
林医生常提醒病人,不应在病情严重时才求医,应学懂判断何时要求诊,何时要保持用药。
“患者应在家中进行自我评估,吹气检查量度最高呼气流速率,了解自己肺部气流量,如气流量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三十百分比就要求医。
当患者求诊时,医生先了解病征、发作模式,家族病史,有没有诱发的致敏原等,才作初步诊断。
若医生怀疑是哮喘病,会因应病情进行验血找出致敏原,以及进行肺功能测试,了解肺功能是否不达标准。若吸入了扩张气管药物之后,如气管打开,气流量回升,即病人吸药后有效,确诊患上了哮喘。
Kevin进行肺功能测试时结果正常,当进行激发测试时,才发现有气管收窄情况,随即进行致敏原测试,发现他对多种物质过敏,最严重是尘螨。
他知道自己病情后,每日都用药,直至今天。
另一位患者郭先生因患上职业性哮喘,最后决定放弃泳池救生员工作,转为拯溺教练,工作地点回到沙滩。此后哮喘不再发作。虽然如此,但郭先生仍然会随身携带急救的气管喷剂。
1.▲很多哮喘病人都因运动而引起哮喘发作。
2.▲在闹市汽车废气多,哮喘患者最好戴口罩。
3.▲怀疑患哮喘病人,会先进行肺功能测试。
4.▲病人可进行抽血检验,找出致敏原。
加拿大兒科醫生:兒童請避免飲用運動和功能飲料
据CTV News报导,加拿大儿科医学会最近发表的一份声明说,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对儿童来说不安全,运动饮料太甜,应该避免饮用。孩子和青少年不应该喝能量饮料,因为他们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比如肥胖和蛀牙。该声明的作者之一、加拿大安省东部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凯瑟琳·庞德(Catherine Pound)博士说,她的团队在注意到运动和能量饮料被广泛使用后决定发布这一声明,因为孩子和青少年正在消费这些饮料已经成为了常态。博士认为,对于普通孩子来说,相比咖啡因,糖份过量的功能饮料,孩子们还是喝水更好,水比含糖饮料更容易被吸收。儿童常喝功能饮料容易引发腹泻、呕吐、冲动行为、焦虑、心跳加速和心脏节律紊乱,甚至死亡。C02
注意!這個癥狀不是感冒 而是暴發性心肌炎
■ 感冒要小心最严重后果是“爆发性心肌炎”。网上图片
上周二晚上10点,上海某医院急诊室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感冒患儿」。据患儿父母介绍,孩子最初只是发烧,他们以为这是一次病毒性感冒。可没想到2天后,小孩出现了头晕、腹痛、晕倒、口吐白沫、呕吐等症状,这才赶到医院就诊。急诊心电图检查提示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医生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这是一种令医生极为措手不及的疾病,致死率极高,片刻耽误不得。医护团队奋力与死神拼搏113小时后,终于将患儿成功抢救回来。
暴发性心肌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为何如此凶险?
专家说,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防不胜防的疾病,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却可高达95%以上,患者以学龄前儿童与青壮年为主。这种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一旦起病,稍有耽误就凶多吉少。
「凶险」是医生们对暴发性心肌炎最大的感触。暴发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一种,程度轻的病毒性心肌炎大都可以治愈,只要注意休息大都可以恢复,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暴发性心肌炎相当于急性重症心肌炎,会使患者突然之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
临床发现,大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半个月内都患过不同程度的感冒,以至于很多患者误以为是感冒诱发了病毒性心肌炎。其实这个判断是片面的,确切地说,应该是病毒引起了感冒。
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繁殖,从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如果这种病毒恰好是嗜心病毒,就会不断地侵蚀人体的心肌细胞,使其功能受损,诱发胸痛、胸闷、心慌等心脏不适的症状。学龄前孩子、青壮年是相对容易患病毒性心肌炎的群体。关键是要第一时间就诊、第一时间抢救。
医生提醒大家,感冒、腹泻后出现胸闷心慌心悸都要高度警惕。同时,感冒、腹泻时,应该尽量多休息,饮食要清淡一些,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日常生活中注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注意通风,劳逸结合,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这既是预防感冒的基本原则,也是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最新研究:每天做30分鐘家務 可降低死亡率
据中央社综合报道指,研究人员指每星期5天、每天30分钟的体能活动,像是打扫或走路上班,就能在5年时间内预防全球1/12死亡的发生。该研究主要作者、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李尔(Scott Lear)表示,新研究显示“一周多数日子每天只要走路30分钟就有实质益处”。作者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份追踪17个国家、13万人的研究,“以全球规模证实体能活动与降低死亡风险及心血管疾病有关”。
这个研究不考虑参与者的国家、活动类型,也不考虑从事的活动是否属于休闲活动、日常通勤或家事的一部分。研究历时近7年,参与者年龄介于35到70岁之间,包括来自富有和贫穷国家、都市和乡下地区的民众。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剧烈”有氧体能活动。根据研究作者,全球将近1/4人口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法新社报道指根据刊于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的研究显示,每周750分钟的高强度活动,甚至与更大比率的死亡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