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日 08:21:2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健康

最新科學研究:維他命D與癌症發病率息息相關!

资料图片 本报讯 维他命D可能与癌症发生率相关,台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廖志颖日前表示,追踪90名癌症患者的平均血中维他命D数值都低于标准值,研究认为低维他命D与增加癌症死亡风险相关。维他命D一直被认为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举足轻重。 中央社报道,台北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廖志颖指出,维他命D近几年发现可能与癌症发生率相关,甚至与癌症存活率相关,但仍存在因果明确关系的争议。而维他命D缺乏也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发炎、神经型退化等。 撇开癌症发生率的不确定性,廖志颖表示,维他命D本身,除了大家熟知的促进骨头生长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发炎”功能,在动物实验中也看到各种维他命D减少肿瘤细胞增生、转移的机转,人体研究也发现癌症患者低维他命D,可能与增加癌症的死亡风险相关,但需更多临床研究确认。 廖志颖追踪90名癌症治疗完的患者后发现,平均血中维他命D数值都低于正常人建议标准值,维他命D是一重要的阳光贺尔蒙营养素(Sunshine Vitamin),皮肤须要晒太阳才能转化成维他命D,透过VDR(维他命D受体),让好的免疫细胞稳定的运作,是个重要“免疫调节者”营养素。廖志颖又表示,癌症患者经过辛苦的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疗程后,却常碰到出现各种营养素缺乏(维他命D与B),免疫低下引起带状疱疹、身心压力、抑郁焦虑导致失眠与种种治疗所引起副作用;这些状况都与“坏”发炎、抑制免疫有关,可能会长达半年以上影响身体健康。 

眉毛竟然決定壽命長短?出現這個信號,可能是大病徵兆!

咱们先来说一个医圣张仲景的故事:东汉末年,也就是1800年前,张仲景遇到时年20多岁的文学家王粲,出于职业习惯,张仲景“望”了“望”他,用专业中医词汇来讲,这叫“望诊”。谁知道这一望,竟诊出了20年后的病。 张仲景告诉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再过20年,你的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王粲始终认为张仲景的话不足为信。结果,20年后的某一天,王粲的眉毛果然慢慢脱落,半年后,就病逝了,年仅41岁。 其实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王鸿谟说,过去把眉毛叫做保寿官,拥有疏朗而整齐的眉毛者最长寿。事实上,眉毛就是健康晴雨表,不用去医院体检,一些病症,通过眉毛就会反映出来。 从眉毛看健康 1、眉毛变长易衰 老一般老年人的眉毛会比较长,年轻人的眉毛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眉毛长而旺盛是衰老的征兆之一。 古人常说,“眉长者而寿久”,其实眉毛变长和活得是否长久关系不大,但却是衰老的征兆之一,眉毛变长是身体机能的调节机制开始出现功能降低的表现。 对策:常按不老穴 如果发现眉毛开始变长且逐渐变得旺盛,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调节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一定的食欲是抵抗衰老最好的办法之一,其次就是要多增加运动,每天健步走半小时以上,不能让机体一直处于“悠闲”状态,否则身体就如零件一般,不用就会生锈。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文海推荐,合谷穴与内关穴是人体自带的不老穴,只要有时间,随时随地都能按。需要注意的是,按压时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不过合谷穴孕妇禁按。 2、眉毛干枯:肺不好 眉毛少而且显得干枯说明肺部出现肺气不足的现象。肺气不足的现象会引发一系列肺部疾病,外在则表现为咳嗽、咳血、气短有时候还会出现胸闷现象。如果不重视很容易引起肺癌,很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所以,眉毛出现干枯现象时,一定要多加留意肺部健康。 对策:多笑多吃白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养肺要多吃白色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花生、 白菜、萝卜、冬瓜、莲藕、山药等,除了日常的煎炒蒸煮外,比较理想的烹调方式还是煲汤熬粥,如白萝卜花生汤、大白菜汤、冬瓜汤、莲藕汤、百合莲子小米粥等。 3、眉毛上翘:易得膀胱炎 此处所说的眉毛上翘,不是说眉毛本身的形状,而是毛发本身出现了上翘。眉毛上翘是膀胱炎的征兆。膀胱是人体内部负责排尿的器官,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身体整体的运行与健康,严重者还会导致膀胱癌。 膀胱出现问题之后身体的排毒工作也会受到阻碍。尿液中的毒素无法及时排除体外,将会集聚在体内。眉毛上翘还反应了身体内部毒素过多,是身体发出的排毒信号。 对策:多喝水不憋尿 北京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石玉荣提醒,平时应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冲洗膀胱。把每天喝6~8杯的白开水当做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并且把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取降到非常低。 另外不要憋尿,注意清洁卫生,保持下身干净。内裤的选择需要多加注意,穿棉质的内裤,避免合成纤维制品,否则会妨碍适当的空气流通进而促进细菌的生长。   4、眉毛脱落:气血不足 如果眉毛出现不正常脱落,身体可能出了状况,不同的眉毛脱落方式也代表这不同的疾病。 眉毛淡疏易落者,多见于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容易脱落,尤其以以眉毛外侧1/3处最为明显。多数患者还会出现反应迟钝、头晕眼花,耳聋耳鸣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痴呆。 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外侧皮肤肥厚,眉毛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对策:桂圆百合枣仁茶 这是出自《金匮要略》的加减方,有补血养气、清肝泻火、助眠安神、镇定除燥的作用。 做法:取百合10克,炒酸枣仁10g,茯苓5克,桂圆5克,枸杞子3克,小麦3克,材料洗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再焖5分钟,分两次喝完,午休前、睡前各饮用一次。不想熬煮的,还可以用配好的桂圆百合枣仁茶包泡水喝。   本文作者:冰鑫,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学博士;中医研究院医院,主治医师。(来源:岐黄之约)

117歲長壽老人的秘訣竟然是每天吃它

世界是美好的,因此很多人都想在这个世界呆得更久一点。谁都想长寿,那么你知道怎么做才能长寿吗?下面一起去看看连医生都不外传的长寿秘诀。 117岁老人长寿秘诀竟是每天2颗蛋 世界上唯一一位经历过19世纪的人,意大利老奶奶埃玛·莫拉诺已经过了117岁生日。 1899年出生的这位老寿星家里的抽屉柜上摆放着世界最年长在世者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还有一张她与家庭医生卡洛·巴瓦手拿鸡蛋的合影。 问及长寿秘方,她说:我每天都吃两颗蛋,就是这样,还有饼干。但我吃得不多,因为我没有牙齿。据悉,莫伦诺20岁被诊断出贫血后开始吃蛋。她的医师建议她每天吃3颗蛋,1颗煮熟,2颗生的。她持续这样的饮食习惯近1个世纪,每年吃了超过1000颗蛋,累计吃掉约98550颗蛋。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家家都有的鸡蛋,真有那么好吗? 鸡蛋,家家都有的全营养食品。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全营养食品”的美称,甚至营养学界为鸡蛋戴上了“世界上最营养早餐”的殊荣。可是有些人怕每天吃鸡蛋升高血脂,殊不知每天吃鸡蛋的好处太多了: 1补充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粥和面包等食物相比,鸡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更好,其必需氨基酸组成与人体基本相似,生物学价值也是所有食品中的佼佼者。 另外,鸡蛋中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也比粥和面包等食物高。 2、增加饱腹感 鸡蛋不仅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还可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延长餐后的饱腹感。 3、有助减肥 早餐吃鸡蛋,能降低午餐以及一整天的热量摄入,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 4、提高记忆力 鸡蛋中丰富的胆碱是合成大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必要物质,同时也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使注意力更集中。 5、提高警觉性 鸡蛋中富含酪氨酸,它对提高人的警觉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让人更迅速地做出反应。 6、保护视力 蛋黄中的两种抗氧化物质——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能保护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它们还有助于减少患白内障的风险。 可是鸡蛋怎么吃最营养呢?有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117岁老寿星每天吃的鸡蛋中有生的有熟的,生的鸡蛋其实就是溏心蛋(蛋黄还可以流动的白煮蛋)。

別再吃了!它才是泡麵致癌的關鍵

说到方便面,相信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它是我们当下款速简便的一种速食产品。但是你知道吃它的危害有多大码?相信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桶装还是袋装的方便面,都是已经制作好的,其主要的成分之一就包含棕桐油,而这种物质可不简单。 棕榈油是从棕榈树(也称油棕树、油椰子树)的果实果肉中萃取出来的植物性油脂,其成分和肉类、奶油、牛油相近。棕榈油虽是植物油,但特征却是像牛油一样,含有极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仅有10%左右。 由于饱和脂肪酸较多,棕榈油比其他植物油的熔点高,呈半固体状。棕榈油还有另一个特征是除了维生素E之外,也含有大量β胡萝卜素。未精制的棕榈油装瓶贩售时会呈现红橙色,就是因为里面含有胡萝卜素的关系。这二大特征,也正是棕榈油的优点及缺点。 一年吃四公斤!看不见的棕榈油危机 根据统计,日本人消耗的食用油中,最大量为油菜籽油/芥花籽油占40.2%,其次为大豆油与棕榈油比例皆为占22.7%,平均每个日本人一年会吃进3.8三公斤的棕榈油。 棕榈油消耗量仅次于油菜籽油的原因,除了因为它是制造人造奶油以及酥油的原料之外,食品公司也经常用于泡面等主流加工食品。棕榈油含有一定比例的抗氧化成分,所以能长时间维持食品的品质又无损风味,因此多用于加工食品,如糕饼点心、饼干、洋芋片、巧克力、冰淇淋等甜点中。 棕榈油经由加工食品、零食、外食等途径,在不知不觉间吃进肚子里,而且是食用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种。 好吃的陷阱!儿童肥胖和高脂血症不断增多 棕榈油的最大特征是,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成分多,油本身不容易受损,用来油炸食物也可炸出酥脆的口感。 比方像煎饼、米果、苏打饼干、松饼等零食表面,之所以看起来有亮亮的光泽,就是因为喷上棕榈油,而且也可以防潮。 棕榈油的成本低,所以十分受到食品加工业以及零食业欢迎。举例来说,泡面约20%的成分是油脂,其中大部分都是棕榈油。 另一方面,棕榈油的缺点在于营养价值,它的热量非常高。如果因为用棕榈油烹调食物而口感很好,容易不知不觉摄取过量,造成肥胖或高脂血症。 总之,少量不成问题,但是大量、超量摄取就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 马来西亚近年来因棕榈油摄取过多,导致生活习惯病和肥胖患者人数暴增,以中小学生为主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26%的儿童属于肥胖人口。 日本最近也出现类似的现象,小学生吃了太多零食或蛋糕,导致肥胖现象与高胆固醇血症都增多了。 含有农药、反式脂肪,危害健康的油 虽然棕榈油中的亚麻油酸含量很少,仅有10%,但它与奶油加热后的实验结果一样,若在工厂用大型油锅加热一整天,就会像其他沙拉油一样产生4-羟基壬烯醛。 而且半固体状的棕榈油一旦食用过量,就像吃了太多肉类,会引发肥胖或心脏病。 即便棕榈油看似是植物油,但内在如同牛油。此外,棕榈油生产过程还存有很多风险,像是棕榈树农场会使用除草剂、残留先进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精制不完善产出劣质油、掺杂反式脂肪等。 曾有论文公开发表,在老鼠饲料里分别掺入大量的油菜籽油、猪油、棕榈油后,发现饲料掺入棕榈油的实验群组生存率最低,原本可存活二十四个月的老鼠,超过半数会在十五个月后死亡。  

這5類人吃醋等於吃「毒藥」

醋是我们厨房里面一种非常常见的调料品了,在做菜或者烧汤的时候滴入几滴食醋,不仅色香味俱全都有了,而且菜肴也变得更加营养了。那么你知道食醋除了作为调理品都有哪些功效吗?这5大禁忌你知道吗? 1、消除脂肪 食醋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物质,而氨基酸可以加快体内多余脂肪的燃烧速度,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2、健胃消食 食醋还有增加食欲的功效,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在食物里加点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草拾遗》中也记载食醋能:开胃、消食。当食醋进入消化系统后,就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并使肠胃蠕动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醋还能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增加唾液的分泌量,促进食物的消化。 3、降低胆固醇 三高一直是现在人的心头大患,由于内分泌和血脂代谢的失调,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附着的越来越多,从而使血管内腔变得狭窄。喝醋可以降低胆固醇的固化几率,同时还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的流通。 4、美容养颜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肤难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皱纹、松弛、发黄等现象也在所难免。不过食醋就可以起到不错的美容养颜效果,醋中的乳酸、氨基酸、甘油等化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肌肤衰老的作用,并且促进血液循环,让肌肤变得光滑亮洁。 5、保护肝脏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和消化器官,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食醋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并能够使肝脏分泌出更多的消化液。这是因为食醋中含有氨基酸、醋酸、乳酸以及维生素等多种对肝脏有极大好处的营养元素,既可以修复肝脏受损的功能,也可以防治各种肝病。 哪些人最好远离食醋? 1、对醋过敏者及低血压者忌用,食醋会导致这类人身体出现过敏而发生皮疹、瘙痒、水肿、哮喘等症状。另外,患低血压的病人食醋会导致血压降低而出现头痛头昏、全身疲软等不良反应。 2、服“解表发汗”的中药时不宜,中医认为,酸能收敛,当复方银翘片之类的解表发汗中药与之配合时,醋会促进人体汗孔的收缩,还会破坏中药中的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从而干扰中药的发汗解表作用。 3、正在服西药者不宜,正在服用某些西药者不宜吃醋。因为醋酸能改变人体内局部环境的酸碱度,从而使某些药物不能发挥作用。 正在服磺胺类药物、碳酸氢钠、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时,不宜吃醋,因醋酸可中和碱性药,而使其失效。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菌素药物时,不宜吃醋,因这些抗菌素在酸性环境中作用会降低,影响药效。 4、骨折的老年人避免吃醋,另外,老年人在骨折治疗和康复期间应避免吃醋。醋由于能软化骨骼和脱钙,破坏钙元素在人体内的动态平衡,会促发和加重骨质疏松症,使受伤肢体酸软、疼痛加剧,骨折迟迟不能愈合。 5、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醋不仅会腐蚀这类患者的胃肠黏膜而加重溃疡病的发展,而且醋本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从而加大胃酸的消化作用,导致溃疡加重。

脫髮危機男女都會有 須掌握「3要1不」原則

■ 不是只有男人会秃头,女人也有落发的困扰。网上图片 现代人不止注重保养皮肤、身材,头发也求光泽茂密。而且不是只有男人会秃头,女人也有落发的困扰。该如何抢救? 台湾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王进昆建议,如有脱发危机,须要掌握“3要1不”原则就可能避免。包括要多吃蛋白质、多吃维他命B与维他命E、多吃锌与铁,以及不吃或少吃高糖及高油食物。 据中时电子网报道,人的头发有八成以上属于生长期的头发,只有一成左右属即将脱落的休止期。当进入休止期头发突然变多,就会发生大量掉发情况,叫做“休止期掉发”。 常见原因有哪些? 一般而言,每天掉50至150根头发都算合理范围。一般而言,秋冬交替时可能也掉得比较多。常见原因有三项。 1.  压力大,生重病、开刀、住院后等都是最常见原因,造成部分生长期毛囊提早结束进入休止期。 2. 激烈节食或不吃淀粉的减肥法也会导致掉发。普利茅斯大学毛发学讲座讲师罗施顿(Hugh Rushton)指出,因为身体短时间流失大量的营养,就会开始牺牲其他相较不重要的器官,而碳水化合物对一些器官,尤其像是脑,是很重要的能量。 3. 台湾长庚医院植发医学中心主任陈建勋说,有时候掉发也可能反映身体的隐疾,例如红斑性狼疮或慢性贫血等,因此女性就诊时,医生通常也建议做抽血检查,以防忽略更严重问题。 脱发可能反映身体的隐疾 虽然掉发时,头发常大把大把地掉,但并不因此慢慢变成秃头或光头。大量掉发时,毛囊并没有坏死,只要导致掉发的原因改善,头发还会再回到生长期,并逐渐恢复原本发量。 而像是女性产后掉发,其实也是因为怀孕期间女性贺尔蒙延长头发生长周期,待产后恢复正常,头发才开始掉落,造成整体掉发量突然增加的现象。 有时候休止期头发也会突然延迟掉落,导致后来一阵子掉发量突然增加,尤其秋冬交替之际就常有这种情况。 部分疾病或药物也可引致掉发 此外,哪些疾病或药物可能造成掉发? 1. 疾病 营养不良、甲状腺亢进或低下、缺铁性贫血、高烧、头癣、严重毛囊发炎感染、重大手术或慢性疾病、红斑性狼疮、梅毒。 2. 药物 避孕药或可能影响女性贺尔蒙的各种药物、治疗青春痘用的A酸、降血压的乙型阻断剂药物、抗凝血剂、抗忧郁药物与非类固醇的消炎药、抗癌药物。 至于平日生活中,怎样知道头发掉得太多?可在浴缸或洗手槽里洗头,并把排水孔塞住,洗完之后计算掉发量。也可起床时计算掉落在枕头上的发量,把数量乘以3,就可当做平均一天的掉发量。 另一方面,也可做头发拉扯测试(hair pull test)。每次约抓起20至30根头发,如果每把可拉下约5至10根的头发,就表示有问题。本报讯

洗澡的時候這四大部位千萬別忘重點清洗

养生之道,古来有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然而只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除了健康饮食与常运动外,譬如洗澡也都有助身体健康长寿。记住洗澡时重点清洗这四个部位,对身体益处多多。 1.清洗脚趾 许多人洗澡都忽略了脚趾,就算习惯浸脚,也只是双脚在水里面互搓。其实脚趾是需要用手加以揉搓嘅,首先能让脚趾保持干净,避免汗液和细菌滋生,有助预防皮肤病。其次还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全身经络通畅。 脚趾是离心脏最远嘅地方,因此脚尖部位嘅血液循环会较差。脾胃虚弱嘅人常揉搓脚趾,能让体内气血通畅。如果搓揉脚指头时,脚趾尖会痛,也就意味身体有毛病了。 2.清洗腋下 洗澡时好多人都唔注意洗腋下,或者最多剃毛,用水冲冲就完事。实际上腋下归为身体保健区之一,腋下满布动静脉血管,有大量嘅淋巴组织,担负输送血液嘅重要使命,且有免疫防御功能。 清洗腋下时,可能会按压到腋窝上面嘅穴位,中医称穴位为「极泉穴」。经常洗刷腋窝,可以改善身体血液循环,刺激淋巴,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3.清洗三角窝 洗耳朵未必人人都刻意去洗,但耳仔三角窝,即耳朵上部三角形嘅凹窝,此处分布著神门、盆腔、内分泌等五个穴位,经常清洗三角穴并适当揉搓,不但可以防止耳朵藏污纳垢,对于调理失眠多梦、高血压都有唔错嘅效果。搓揉三角窝时,可以用指甲轻轻掐按,以出现微痛为限,避免大力按。 4.清洗小腿肌 上班族长期久坐电脑前,妨碍身体血液循环。每天清洗一下小腿,且清洗时按摩小腿肌,可提高身体嘅温度,改善新陈代谢,帮助脂肪有效燃烧。搓洗小腿肌时,用稍感酸痛但觉得舒服嘅力道揉按,小腿较僵硬嘅人建议从搓嘅动作开始,不要勉强慢慢来,切勿太过用力。

加中合作研發手機App 支援精神受困者

■有联邦国会议员认为支援精神问题困扰人士的手机程式适合年轻人。 星报资料图片 综合报道 加拿大与中国计划合作利用手机程式和短信,分辨和协助受精神问题困扰的人士,例如有学生突然中止上学或参加课余或其他活动,或者成绩突然退步,其他人都可以根据程式辨认症状。 据CBC报道,这个由加中两国合作的5年计划名为EMBED,两国将各自注资215万元,旨在利用智能电话程式、短信和电子医疗纪录,提高精神健康治疗。 报道亦指,任何有需要人士如果不想直接会见精神病专家,程式也有助协助这类人士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计划正式启动后会在卑诗大学(UBC)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APEC)精神健康数码中心(Digital Hub for Mental Health)运作,亚省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及加拿大情绪紊乱协会(Mood Disorders Society of Canada)也会参与,正在越南举行的亚太经合会议将公布有关计划详情,而联邦国际贸易部长尚平(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会在亚太经合会议向其他与会国介绍EMBED。 加中精神护理员短缺 加中两地的精神健康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特别是偏远地区,精神病专家及其他相关专家诊治病人的时间也不足。自由党国会议员Lloyd Longfield说,开发程式计划对于喜欢用数码产品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适合:“有时对于精神病人士来说,当他们健康受到困扰时,寻找精神病专家反而可能不是最好的方法。”

有人不怕冷 究竟為什麼

■ 同样寒冷的气温下,为什么有些人那么怕冷,有些人却非常抗冻呢?专家称,这跟各人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基础代谢率等因素有关。网上图片 本报讯 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很大,有人早早地穿上了秋衣秋裤,甚至披上了小棉袄;而有的人还是单衣单裤,甚至有时还穿着短袖。同样的气温下,为什么有些人那么怕冷,有些人却非常抗冻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人是怎样调节体温的? 人和高等动物的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的。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代谢会产生热量,为了维持体温在恒定的范围,皮肤表面又会通过热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形式散热,体温调节机构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的速度,使两者达到动态的平衡。 如果机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释放,机体代谢速率明显增快,肌肉也可出现寒颤、紧张度增加,产热显著增加。与此同时,寒冷刺激可使得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剧减,散热也因此大大减少,身体表层可起到一个「隔热器」的作用。 如果说有些人比较不怕冷,要么就是他身体产热的速率比较高,要么就是他身体能够通过调节使散热的速度减慢。 二、为何有人怕冷和不怕冷的差别? 1、年龄。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就像个「小火炉」,身上总是热乎乎的,从来都不怕冷。而老年人遇到稍微有点降温,就不得不穿上毛衣、棉袄了。这是因为小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越来越慢,就会变得越来越怕冷。 2、性别。男性一般较女性更耐寒,可能是因为男性的活动量更大一些,身体产热更多。 3、体形。身体肥胖者脂肪层较厚,散热速率慢,比瘦子不怕冷的更多一些。 (但也不是绝对的,下面马上会提到。) 4、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高的人,产热较多,一般怕热不怕冷,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甲亢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由于平时消耗的身体能量较多,人明显比较瘦。反过来说,还有一类人,由于平时基础代谢低,体内能量消耗少,反而易发胖,同时还容易怕冷。 5、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日常从事体力工作为主的人,就比久坐不动的人身体产热量要高,相对更不怕冷。 6、饮食。喜欢高蛋白饮食的人,耐寒能力也会增加,这是因为摄入蛋白质可以产生特殊的动力效应,使身体产热增加。 7、某些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患者都怕更冷一些。 8、长期的生活环境。生活在温暖和炎热地区的人,身体散热能力相对更好,而保持体温、抵御寒冷的生理机制发展相对就弱一些。而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机体自然会发展出对寒冷更强的适应能力。同理,如果一个人从小遇到冷天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从来没有经过耐寒训练,那么他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更加怕冷。 三、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耐寒? 1、要经常接触寒冷。 身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是可以逐渐「练」出来的。老话说「春捂秋冻」,说的就是面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要给身体一个逐渐适应环境的训练过程。但是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来进行,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超出一定的限度。 2、坚持运动锻炼。 要锻炼耐寒能力,就需要多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每天一小会,贵在坚持。运动不仅能够使产热增加,帮助抵御寒冷,同时也锻炼了心肺功能,增强了身体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3、加强营养。 尤其是女性,要注意多补铁,改善贫血的状况。在保证各类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可以注意补充肉类,猪肝、动物血制品及高蛋白食物。 4、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老待着不动的人最怕冷。所以平时可以尝试少乘车,多走路;少玩电脑、手机,多参加体育运动;少待在空调房,多到户外去活动。 四、扛冻要有限度 虽然耐寒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强,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素质还是有差别的,不能一味跟别人比拼,训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寒冷还很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塞、脑出血等心血管系统危险事件。所以对于本身就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我们还是主张在气候剧烈变化时,要积极保暖。

冬天要來了,記住這八個關鍵詞解救手腳冰涼!

天气渐冷,很多女性成了手脚冰凉的“冷美人”。为什么穿同样多的衣服,有的人却怎么也暖和不起来呢?今天,就让专家来为我们支招吧。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机能主要靠气血将养分运送到全身来完成,一旦阳气不足或气血运行受阻导致阳气瘀滞,处于四肢末端的手和脚就会感觉冰冷。一般来说,如果人体阳气不足,除了手脚冰冷之外,全身也会出现怕冷的情况;如果只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身体并不觉得冷,大多是阳气瘀滞所致。 专家建议,阳气不足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适当吃些温补的食物;如果自身的阳气并不虚衰,而是由于阳气瘀滞导致手脚发凉,可以通过运动或摄取行气活血的食物进行调节。 阳虚体质 应调脾胃重温补 因阳虚即阳气不足造成的四肢冰凉应如何调养?专家提出了5个关键词。 关键词1:多穿衣 应特别注意腰背、小腹和腿脚的保暖,衣服要穿得比较宽松,因为衣裤过紧会影响末梢血液循环,加重手脚冰凉。 关键词2:调脾胃 每天采用简单的按摩、敲打穴位等方法,即可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摩腹疗法:采用坐姿或卧姿,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30分钟进行。按摩腹部时手法应轻柔,不必重压,刚吃饱时不要按摩腹部。 轻轻敲打腿部胃经:坐在椅子上,将脚曲起,轻握拳头后敲打小腿外侧,从膝盖下一直到小腿的一半即可,每次都是由上往下敲,不要由下往上敲。还可用食指和中指按摩足三里穴位。 关键词3:重温补 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乌鸡、牛肉、狗肉、羊肉、韭菜、核桃、桂圆等温热性食物,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食人参、党参、当归、生姜、黄芪、茯苓、白术、干姜、高良姜、肉桂、桂枝等具有健脾补肾、温阳散寒的药物。 关键词4:温灸 可用艾条温灸足三里、大椎、气海、关元、神阙(肚脐)、涌泉、命门等穴位。每日可选择1~2个穴位,请家人辅助,灸条距离皮肤2~3厘米,围绕穴位旋转施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关键词5:不节食 一些女性出现手脚冰凉与冬季节食减肥有关。如果食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血虚、易疲劳、头晕、眼花、情绪低落、月经不调、情绪低落、手脚冰凉等症状,如果长期节食还会使人体衰老加速,免疫力下降。 阳气瘀滞 以运动调理为主 如果只有手脚冰凉但身不凉,很可能是因为阳气瘀滞。专家建议,这类人群的调养应以运动为主,一些在房间就可以进行的简单运动,就能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 关键词1:室内运动 龙首凤翼:“龙首”形容身体昂头竖颈,“凤翼”比喻双臂像鸟儿翅膀一样开合。练习时将两手自然放于肩上,向左转腰,右臂肩关节向前转动、左臂肩关节向后转动,两肘前后拉开成一字,然后反方向练习。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上身气血运行,缓解颈肩背痛。 五指描太极:手腕转圈,手指画一个S形,通过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经的神门穴,肺经的太渊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时还能保健心肺,改善大脑功能。 坐立抬腿:身体抬头挺胸在硬质座椅上坐直,收紧小腹,慢慢抬起一侧小腿,尽可能使之与端坐着的身体保持直角,坚持5~10秒后换另一条腿。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等疾病。 提踵颠足:即踮脚。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两脚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脚趾抓地、脚跟尽力上抬;头部自然上顶,肩臂放松下沉;然后轻轻地颠动足部。 关键词2:刮手脚 选购一个刮痧板,先用刮痧板的面刮拭手掌,手掌发热后用刮痧板上的凹槽刮拭手指的四面,从根部到指尖,每个方向刮5~10次,能行气通络。同理可运用于刮拭双脚。 关键词3:喝花茶 建议每日选择山楂、玫瑰花、金橘等泡水代茶饮。此类食材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之作用,可以辅助阳气运行。 暖手暖脚小技巧 专家建议,不管是阳虚还是阳气瘀滞者,秋冬季节都可以采用以下小技巧帮助暖手暖脚。 搓手脚 经常搓揉手脚心,按摩以下穴位,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循环状况。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搓揉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出现发热感。 三毛穴:搓揉脚趾,特别是大脚趾第二节长着几根汗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后稍用力捏3~5下。 晒太阳 中医认为,人体前为阴,后为阳,晒后背能起到补阳气的作用。秋冬季节多在太阳下晒晒后背,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 坚持泡澡泡脚 泡澡时在水中加入生姜或肉桂精油,可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可用冷热水交替淋手脚,使血管在冷热间缩放,达到畅通血管的目的。 睡前用热水泡脚。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泡脚后立即擦干,注意保暖。 控情绪 调整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对防止手脚冰凉有一定作用。研究证实,当情绪激动时,手的温度很快会下降3~6℃,平静后便可恢复。

ParentConnect專家講座:如何通過食療緩解兒童濕疹?

2017年11月8日安省多伦多讯 非牟利一站式资讯平台 ParentConnect继上月成功举办大型展览后,收到众多家长对儿童患上湿疹的饮食问题,因此将在11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时30分至11时30分举办儿童饮食健康粤语讲座,由注册营养师许楚珊讲解如何有效使用食疗缓解婴儿及儿童湿疹。另外,也会详述和解答有关婴儿及儿童湿疹与哮喘、过敏的关系和如何缓解湿疹带来的皮肤瘙痒和发红症状等常见问题,并提供一个简易的湿疹饮食餐单。座位有限,须预先登记报名留座,可致电(647)568-8226 或电邮info@parentconnect.ca报名。 日期: 2017年11月25日星期六  时间: 上午9时30分至11时30分 地点: 万锦市Milliken Mills图书馆 Program Room, 7600 Kennedy Road   ParentConnect 是由一位热心的移民家长创办,宗旨为初为人父母和移民家长而设立的一个一站式资讯平台,目的是推动正向育儿信息,通过学习及实用资料,培育健康正面的下一代,并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根据ParentConnect  所做的小组意见调查显示,新任父母和移民家长往往在寻找合适的育儿、服务、资源和支援辅导资讯时,感到无从入手 ParentConnect 让家长方便地免费获取相关信息和教育资讯。家长还可以报名参加专家讲座、工作坊、和育儿及亲子活动,聆听多方专家意见,包括健康饮食、育婴、入学、儿童心理、康乐活动及儿童安全等。不同族裔背景的父母亦可以交流及互换心得。这平台亦会邀请政府和私人的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提供资讯、活动、样本及折扣优惠。要了解如何免费加入成为会员、接收或分享讯息、提供资讯、资源赞助、义务工作或义务专家讲座可往www.ParentConnect.ca网站或电邮info@parentconnect.ca查询。

少油少肉也得糖尿病 關鍵是糖

■ 低糖饮食流派主张不吃含淀粉食物,改吃大量蛋白质,以及中等量的油脂。网上图片  台湾一陈姓妇女向来注重养生,饮食少油少肉,糖尿病还是上身,经医生诊断发现陈妇饮食多糖,改为低糖饮食后才成功调整血糖。 据中央社报道,现年56岁的陈妇是台南市立医院家医科医生王威杰收治的病人,身材微胖,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平时重视养生,三餐自己煮,饮食清淡,健康检查却检出罹患糖尿病。医生问诊,陈妇一日饮食大约是早餐麦片、牛奶搭配水果;午餐低油、少肉、多蔬菜,吃两碗饭维持饱足感;晚餐份量减半,但到晚上9时至10时有饥饿感时,就会喝碗红豆汤;麦片、水果、饭、红豆汤都是单位体积里含糖较多的。 关键不在“油”而在“糖” 王威杰表示,陈妇罹患糖尿病关键不在于“油”,而在“糖”。一般人热量来源,分为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类,如果把每天糖类摄取量定在130克内,约占热量来源的20%至25%,那就是低糖饮食。现代生活饮食一般组成约为:50%碳水化合物、35%脂肪、15%蛋白质。医界一直推广“脂肪造成肥胖及心脏病”、“少吃油腻食品”,而应该多吃淀粉,以面食米饭当作主食的观念。近年有越来越多证据证明那是有偏差的。因为真正造成肥胖、心脏病、糖尿病及许多其他疾病问题的,往往就是碳水化合物,因而出现低糖饮食的流派。开山祖师大概算是阿金饮食法(Atkins Diet),主张不吃含淀粉食物,改吃大量蛋白质,以及中等量的油脂。 据王威杰指出,低糖饮食中的油脂、蛋白质并没有特别限制,可维持饱足感,不会因饥饿而贪食,低糖饮食如果搭配好的油质,会减少对身体有害的糖化终端产物,血糖不会上升,糖化血色素、饭后血糖等指标都可改善,不仅有助预防糖尿病,更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佳饮食对策。

健康生活模式很簡單 營養師:飲食均衡 多做運動

■ 调查发现,大部分国民都希望过更健康的生活。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加拿大人都希望过着更健康的生活,但只有29%受访者表示今年达成其设定的健康目标。营养专家认为,要达标并不困难,只要饮食均衡,多做运动。 营养师:饮食均衡多运动 由美国加州其中一家最大的石榴水果农场及生产商PMO Wonderful委托专家及研究员,在本年10至11月期间,做了一份加拿大的全国调查,共访问了超过1,000名加拿大人,年龄介乎40至65岁间。这份报告发现,有91%加拿大人会想尽方法,克服障碍,希望达到有更健康的生活模式为目标,71%同样表示,会改善饮食习惯,但只有29%人做到本年订下的目标。 注册营养师Abby Langer表示,加拿大人生活节奏日趋快速,所以他们受到时间限制,加上工作与生活不平衡,及欠缺动力,成为他们达标的障碍。但只要有恒心踏出简单的一步,拟好计画,就可以如愿以偿。 报告指出,差不多接近半数的受访者均宣称以减少进食加工食物为目标,36%表示会少食快餐,32%更会多食天然食物,但近四分之一受访者发现,在日常饮食程中难以进食健康食品,48%受访者指主要障碍在于缺乏动力,32%表示没时间,24%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 Langer认为,要食得健康,并非很复杂,只要改变饮食习惯,饮食均衡,及多做运动,两者结合就可轻易达成目标。这个改变,包括可以步行上班、腾出个人时间,或饮用健康饮品等。

專家:兒童少喝椰奶 多糖少蛋白質

图片来源:加通社据加通社报道,加拿大儿科医生及营养学家呼吁家长最好不要将杏仁和椰奶作为儿童的主要饮品,部分以植物原料为主的奶类,不会增加矿物质和维他命,反而糖分过高,蛋白质也不足。专家表示,2-8岁的儿童每天需要13-19克蛋白质,两杯牛奶或豆奶可满足儿童需要,而新生儿头六个月最好只喝牛奶,六个月至两岁可以喝配方奶粉。但是9-12个月之前专家不建议婴儿喝牛奶。C02

戒掉一個壞習慣 英國男子10個月減了90kg!

为减肥可去到几尽?英国一名男子因暴饮暴食而令体重一度升至215公斤,在医生警告下,他决心减肥,更在短短10个月便丧减逾90公斤,但他并没有用任何极端减肥法,全靠戒掉一个坏习惯。 来自肯特郡、21岁的公共健康顾问托尔斯(Jack Towers)在青少年时期,一星吃最少三次外卖、薯片朱古力更是不离手,一天吸收逾7000千卡路里,衣服要「XXXXXXL」码才穿得下。庞大的身躯令他只走几步路便喘气,连弯腰穿袜、绑鞋带也感吃力。  去年圣诞节与女朋友去戏院看电影时,托尔斯因座位容纳不了他,而无法看电影,终令他感到要作出改变。其后,他去寻求医生意见,对方警告他若再不减肥,就可能会出现糖尿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令他感到非常震惊,并决意要减肥! 托尔斯于今年初参加了一个减磅计划,戒掉吃外卖习惯,因只食自己煮的健康食物,也不再吃零食和饮酒,加上慢慢增加运动量,除了血糖水平回复正常,还令他在10个月内,体重由高峯的215公斤,减至125公斤。减走近半个自己,托尔斯直言:「我精力充沛,而且充满自信,我感到我的生活回来了!」

要想長壽,先得”腸壽”! 4個方法讓腸道更年輕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可人们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心、脑、肝、肾等脏器上,而忽视了肠道的保养。 肠道年轻,人更健康长寿 其实,人体最容易生病的器官是大肠,肠道健康与我们的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只有肠道健康年轻,人才容易更健康,更长寿!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在排毒的同时,它还担负起抵御疫病的重任。 而肠道也是有年龄的,并且在青年时期开始老化。一旦肠道老化,其保护作用失效,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至。但经医学界研究发现,肠道“老龄化”的状况并非不可逆转。 4个简单方法,保持“肠寿” 只要日常采取正确的肠道养护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肠道益生菌群的活力,延缓衰老,进而远离各种潜在的肠道疾病威胁,人也就容易活得更久更健康。 1、让肠道休息 在两餐间,需要给肠道提供足够的时间休整,从而让它为下一次工作储备能量。 此外,睡觉之前也绝不吃太多东西,以免给肠道增加负担,打扰肠胃休息。 最后,每10天左右选一个休息日,以果蔬为主,吃七八成饱,能让肠道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清空肠道内的食物残渣。 2、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对消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会通过食物的味道发送信号到胃肠,告诉它们有哪些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正在路上,让肠道准备好合适的酶来迎接并分解它们。 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从食物中吸取营养,也是为了确保食物不在原地停留,以免这些滞留的食物腐烂后产生气体,并导致便秘、腹泻和食物不耐症等麻烦。 3、坚持锻炼 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加速排便,延缓肠道老化。 中老年人可以每天抽一小时锻炼身体,如慢跑、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 4、晨起喝杯水 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水,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清洁肠道。 4种食物,肠道最喜欢了 肠道健康至关重要,下面这4种食物就是肠道最喜欢的了。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加入以下食物调理肠道。 1、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在人体肠道中好比是“清道夫”,能够及时地清除肠道内的废物和毒素。因此,海带可以有效地预防直肠癌和便秘的发生。 2、黑木耳 黑木耳富含胶质,有助于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和聚集并排出体外,清涤胃肠,效果特别好。 3、花生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花生养肠胃”的说法。中医认为,花生入脾经,有养胃醒脾、滑肠润燥的作用,可以强健肠道。 4、酸奶 酸牛奶中的益生菌,能促进人体肠道菌群的和谐、平衡,及将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协助肠道抵抗有害菌。 肠道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视!

加國小學生感染白喉 當地十年內首起!

据加通社报道,埃德蒙顿一名小学生被诊断患有白喉,这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加拿大很少被发现,埃德蒙顿官方表示这也是当地十年来第一次白喉病例报告。Evansdale School所有与病童接触过的学生都被告知要远离公众,并被卫生部门监控,确保无被感染的迹象。阿尔伯塔健康服务中心的卫生官员克里斯·西克拉(Chris Sikora)博士说,卫生部门已经采取了“所有的预防措施”来治疗患病学生,以及那些接触到这个孩子的人。C02

最新調查:9成加人盼擁健康生活模式

■调查发现,大部分国民都希望过更健康的生活。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有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加拿大人都希望过更健康的生活,但只有29%受访者表示今年达成其设定的健康目标。营养专家认为,要达标并不困难,只要饮食均衡,多做运动。 营养师:饮食均衡多运动 由美国加州最大之一的石榴水果农场及生产商PMO Wonderful委托专家及研究员,在本年10至11月期间,做了一份加拿大全国性调查,共访问了超过1,000名加拿大人,年龄介乎40至65岁的报告发现,有91%加拿大人会想尽方法,克服障碍,希望达到有更健康的生活模式为目标,71%同样表示,会改善饮食习惯,但只有29%人做到本年定下的目标。 注册营养师Abby Langer表示,加拿大人生活节奏日趋快速,所以他们受到时间限制,加上工作与生活不平衡,及欠缺动力,成为他们达标的障碍。但只要有恒心踏出简单的一步,拟好计划,就可以如愿以偿。 报告指出,差不多接近半数的受访者均宣称以减少进食加工食物为目标,36%表示会少食快餐,32%更会多食天然食物,但近四分之一受访者发现,在日常饮食程中难以进食健康食品,48%受访者指主要障碍在于缺乏动力,32%表示没时间,24%工作与生活难以平衡。Langer认为,要食得健康,并非很复杂,只要改变饮食习惯,饮食均衡,及多做运动,两者结合就可轻易达成目标。这个改变,包括可以步行上班、腾出个人时间,或饮用健康饮品等。

最新研究:一天四杯酒 患癌風險飆升500%!

图片来源:加通社据CTVNews报道,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周二发布的声明称,酒精与全球5.5%的癌症患病人数的5.8%的癌症死亡人数有关,其中包括乳腺癌、喉癌、肝癌和食道癌等。即使是轻度饮酒(一天一杯)也会增加患癌风险,重度饮酒者的风险更大(一天四杯以上):轻度饮酒会增加13%的患头颈癌的风险,乳腺癌则为4%;而过量饮酒会使患头颈癌的风险增加500%以上,乳腺癌患病几率增加61%。据了解,酒精中的乙醚是致癌物质,可以组织细胞修复受损DNA。酒精还会导致癌变的肝硬化,更会影响女性荷尔蒙分泌水平,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C02

植物奶可否取代牛奶?差別在哪裡

撰文:沉彦恒 设计:张均贤 早前欧洲一位食素妈妈,因为希望宝宝也一起食素而持续只喂宝宝喝植物奶,无奈其后宝宝死亡,医生指出原因是脱水及缺乏营养。此事令大家十分恐慌,其实植物奶与牛奶有何分别,可否取代牛奶或配方奶?选择两款饮品时又要留意什么?   牛奶营养 vs 植物奶营养 牛奶与各种植物奶的营养成分分别很大,其中以蛋白质、钙、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分别最多,而植物奶的营养成分一般主要靠添加而成。牛奶的蛋白质丰富, 一杯(二百五十毫升)就含有八克蛋白质,营养唯一可以与牛奶比较的是大豆奶,它的蛋白质成分与牛奶相若,谷物及坚果类奶的蛋白质含量较少,一般只是牛奶的四分之一或以下。而钙方面,一杯牛奶约含有三百毫克钙质,远比植物奶多。由于钙不溶于水,所以没有添加钙质的植物奶,一般钙含量很低,而植物奶必须后期加入钙质,才能成为高钙饮品。加钙大豆奶每杯含有大约三百至四百毫克的钙。 至于碳水化合物方面,一杯牛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十二克,而谷物类植物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会较高,其中以米及燕麦奶最多,一杯已有二十五克,即半碗白饭的碳水化合物。而加入糖的植物奶内碳水化合物含量会更高,因而要特别留意,最好选择无糖成分,尤其减肥、控制血糖、三酸甘油脂等人士。相反,大豆奶与杏仁奶的碳水化合物及卡路里会较低,当中以杏仁奶最低,有些更低于每杯三十五卡路里。 什么是植物奶? 养和医院高级营养师陈劲芝表示,植物奶其实与动物奶无关,因为通常呈奶白色,所以有所称号。这些饮品是由不同植物提炼出来的,主要来源自以下几类植物:豆类如大豆奶、黑豆奶、青豆奶;坚果及种子类如杏仁奶、榛子奶、椰子奶及大麻籽(Hemp seed)奶等。谷物类如米奶、燕麦奶及藜麦奶。当中以大豆提炼出来的豆奶营养价值与牛奶最为接近,亦有燕麦奶及杏仁奶常被替代牛奶。   什么人士需要饮用植物奶? 凡因种种因素未能从牛奶中吸收营养的人士,或需选择饮用植物奶:   第一类是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士,这些人士喝牛奶会导致肠胃不适甚至肚泻,而植物奶不含乳糖,因此可以用植物奶代替牛奶。 第二类是对牛奶敏感的人士,可以以植物奶代为补充营养。 第三类是不能进食奶类制品的全素人士。 第四类是减肥人士,部分植物奶的卡路里较低,碳水化合物又较少,是减肥人士的轻“营”之选。   植物奶是否够幼儿所需? 有什么人士不适合饮植物奶?陈劲芝指出,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应以植物奶作为主要饮食来源,应饮用营养全面的配方奶粉或母乳,即使有乳糖不耐症或牛奶过敏的幼童,都应该饮用由医生处方的植物配方奶。 陈劲芝说:“婴幼儿成长需要吸收全面营养,虽然植物奶都有植物性蛋白,又有添加钙质,但营养成分并非全面,亦较难被婴幼儿吸收。很多植物奶都会在包装上标明,产品不可取代几岁以下小童的主要配方奶。再者,米奶中锌质含量较高,英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亦建议四岁半以下幼儿不应主要靠米奶为主食。” 
关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