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3:50:06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移民故事

中國女留學生36小時逃至華沙

民众在基辅的马路上希望搭顺风车离开基辅。Getty Images   乌克兰战火连天,当地华人的命运更牵动人心。在乌克兰修读音乐的中国留学生吴小姐,与同学们历经一天半,即约36小时的长途奔波,由乌克兰逃到邻国波兰华沙。她在回忆旅程时,除深感突破重重难关的艰辛,更对很多陌生人的热心帮助感到温暖。 乌克兰政府已要求成年男性留下来抗敌,很多妇女、儿童及留学生都急不及待地逃离战场。近日,加拿大星岛中文电台《A1出击》记者冯凯欣,访问了刚刚逃离战区的吴小姐,忆述了艰难的撤离之旅。 吴小姐表示,她与同学在2月28日晚上听到警报后,便便走入地下室躲避。有一个同行的女生说,有位师姐已经成功到了波兰,便询问会否离开。吴小姐表示当时家人也告诉她,有机会要先离开乌克兰,她就下决定撤离。 他们一行人在3月1日一大早6时许,便起床开始执拾,吴小姐本来还有一个行李箱,但因为比较紧张,就放在另一位同学租住的家里。与吴小姐等人同行的四个同学只能背一个书包,放一些最重要的东西。 吴小姐说:“我们差不多8时半就到了火车站,打算搭乘11时半开往波兰关口的列车。火车站比较有秩序,但那里的人真的很多很多,因为那时首都、西部地区增开了列车,向西部运载来自城市中心及东部的难民。那时我们找了人最多的站台问管理人员,他们说现在火车都很不稳定,不知道何时会来到。” ■■吴小姐逃难过程中,在火车站月台拍摄的场景。吴小姐提供   火车站人满为患 她说大家的想法都是先上火车,挤进去就能离开。当时站台很多人,几乎站满了,队列一直排到天台,大厅那边也很多人,几乎是爆满的状态。等到差不多下午一时半,另一站台来了一班像高铁的列车,正是开往波兰的,但在车上要站立比较长时间。 吴小姐一行努力挤上列车时被当地人拦住,她表示可能因为前面车厢比较多人,让他们向后走,最后他们终于挤上车了。吴小姐说:“我们选了一班比较长途的列车,因为会向北面开5个小时,到一个关口再进入波兰。这5个小时期间停了一两个小时,所以时间比较长。我们到达乌克兰关口时已经晚上7点,天已经很黑了。火车上的乌克兰人也很好,他们会提醒我们刚刚火车广播说了什么,我们现在要怎样做,那时他们真的帮了我们很多。” 他们抵达波兰后差不多深夜11时,想先找地方住,但那个边境城市的压力很大,因为所有酒店都住满了,又没有网络,也不能召车。吴小姐等人询问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刚好有名记者驾车送他们到一间比较远,约有5公里左右的酒店,幸运的是仍有房间便住下来了。 第二天下午他们到火车站询问有没有开往华沙的列车,但是很不幸地刚错过一班列车。工作人员告知其实还有一班在傍晚6时左右的列车,但不确定究竟会否来这里,所以建议坐巴士或的士到卢布林(Lublin),那里可能会有很多往华沙的列车。 吴小姐表示后来很神奇,在门口拦到一辆的士,司机也愿意去卢布林,付钱后他们便被载去卢布林,然后也比较顺利地去到卢布林火车站,再搭上了去华沙的列车。到卢布林时差不多四五时,到华沙时就差不多八九时。她说,一路上转乘了比较多趟火车,终于来到华沙,基本上也是靠自己的。 女长者慷慨让座位 吴小姐说她和同学们都很感激其他旅客及当地人的帮助,火车站广播有时是列车上的车长说话,语速很快,他们也听不明白。她说:“我记得过关的时候男生要下车,到海关那里帮忙盖出境的印章,但我们不知道,身旁有管理人员说同行的男生要下车,然后有一个边境人员上车,我们要将护照给他。他们帮了我们很多,在列车上我们全都站着,他们又跟我们说可以坐一会,会让位给我们。同行的男生上车后被太多人逼到车厢中间,有个老太太很热心,让他坐一会。” 吴小姐表示,因为乌克兰当局要求适龄男性留下抗敌,所以要男性都下车检查身份。另外一个原因是车厢里比较暖,女性和儿童可以留在车厢里。 她表示与当地人沟通有些障碍,但勉强还可以。她说:“他们有人懂得英语,就直接和我们说英语,不懂英语的便会用俄语和乌克兰语混杂一起和我们说,再不行的话便会拿笔在纸上写,要我们翻译。我听得懂,但说起来还是比较困难。” 吴小姐表示,很幸运能挤进去直接到波兰的火车,没有入需像新闻报道般,有人从乌克兰到波兰时要步行很多个小时才能过境。她说目前火车很拥挤,比前几天的人数还要多一倍。现在中国领事馆也呼吁人们撤离,就有更多人开始离开。 她还表示,其实走路到边境是比较普遍,因为如果驾车或乘的士到边境想过境,基本上在半路已经开始塞车,司机只会送到离关口约20公里处,基本上剩余路程都要步行。   星岛记者报道  

新冠疫情令移民個案積壓 申請人求助無門非常沮喪

  【加拿大都市网】新冠疫情令加拿大移民局积压很多移民个案,申请人都求助无门。来自美国的拉丁(Jessica Radin)就是其中一位,她于一月份收到加拿大移民局的电子邮件,指永久居留确认文件已准备好,可以在政府网站下载。她立即​​登录网站,却找不到相关文件。从那以后,她和丈夫、担保人,已经致电移民局的免费电话20多次,报告没有永久居留确认文件,但都无得到回复。 电话热线通常的运作是,在拨打1-888号码后会接驳到自动语音系统,并要求输入个人资料和文件号码;然后,他们可选择有关永久居留权的专线,然后在线等待与工作人员查询。 拉丁于2008年从波士顿来到汉密尔顿攻读研究生,并在加拿大诞下两名孩子。她道出:“自动语音系统通常会说,‘我们现在的通话量异常高,我们无法回复您的询问。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她又说:“电话系统有时甚至没有让我们选择等待,说直接挂线……我感到非常沮丧。这是令人难以置信。” 许多移民申请人都表示,他们面对不同程度的“信息封锁”问题,正在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提出投诉。 自2020年3月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人的申请受影响,加上政策变化,导致人们对移民局的询问激增。特别自塔利班在8月控制阿富汗后,有关安置难民查询增加,也对移民局造成打击。 根据最新的移民数据,在2021-22财年,当局的免费电话平均每周接到140,530个通话,高于前一年的85,625个通话。同时,移民局收到的网络表格提交数量从每周的29,277份增加到每周34,400份;来自国会议员和参议员的查询,也从每周平均2,616份飙升至4,711份。 部门发言人麦克唐纳(Jeffrey MacDonald)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迈向更现代化、集中化的流程,为申请人提供及时的服务,以帮助加快申请处理。” 新民主党的关慧贞(Jenny Kwan)一直关注移民事宜,她表示,议员办公室不断被市民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在申请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她又说,自11月底以来,政府更限制议员和参议员,每天最多只可进行5次移民案件调查。“由于积压多个案件,所有国会议员办公室都正在处理大量的移民案件。因为限制他们为选民服务是不可接受的。” V10

二代華裔成為中國冰球隊隊長 父母感到無比自豪

(■■来自温哥华的中国冰球队队长叶劲光练习时摄。加通社资料图片) 在今届2022北京冬奥中,中国冰球队队长叶劲光(Brandon Yip),是一名土生的加国华裔,他的父母现时居住在大温枫树岭(Maple Ridge),两人因新冠疫情未能赴京观战,但对于儿子能成为中国冰球队队长,感到无比的自豪。星岛综合报道 现年36岁的叶劲光(Brandon Yip)在大温出生,年轻时曾效力高贵林快车队,以及波士顿大学冰球队,并在2009年首次亮相NHL的科罗拉多雪崩队(Colorado Avalanche)。  叶劲光自2017年起,加盟北京昆仑鸿星队,随后被选为北京冬奥男子冰球队队长,他曾公开表示,担任中国冰球队队长出征冬奥,是一份极大的荣幸。 观赛只关心儿子表现 而叶劲光远在加国大温的父母,在近日经常熬夜观看儿子比赛,父亲叶韦恩(Wayne Yip,译音)形容,在直播中看到儿子参加冬奥,是非常难忘的体验,“我们没有想到他会走到那么远。”  不过,叶父却表示,在观看儿子冬奥比赛时的心情,与在卑诗省看他打本地赛事一样,因为他只关注儿子的比赛过程,以及比赛时的发挥表现。   叶父和叶母均说,若不是新冠疫情禁止观众入场,他们必定会赴华观战,他们说:“作为父母,这是一个让人感到自豪及敬畏的时刻,我们为叶劲光骄傲。” 对于中国冰球队被喻为“归化兵团”,叶父则回应说:“加拿大的国民,也都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而刚刚好我们是华裔。叶劲光能回到祖父辈的家乡,发展这项运动,此举非常积极正面,也令我们感到自豪。” 叶父最后补充表示:“尽管中国未来成为冰球强国之路漫长,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但我有信心,冬奥赛事会引起当地的关注,令中国年轻一代亦会慢慢爱上冰球。”星岛综合报道

醫護人員短缺,醫療背景移民卻難拿行醫資格,被迫轉行

【加拿大都市网】疫情期间医生短缺,卑诗省列出的医生空缺职位逾千个,但约5千名在国外受教育的医生由于认证系统障碍,却无法获得在本地行医的资格。不少人被迫“大材小用”,难以施展医学才华。 有曾在台湾执业的华裔医生表示,抵加后曾想考取本地医生资格,无奈卑诗没有获得认证资格的项目,而安省即使有也很难获取实习资格,最终还是难以获得行医牌照。他只能又通过5年的中医学习获取了针灸师及中医师资格,以另一种形式为病人解除病痛。 有机构发起“平等机会”(#EqualChance)运动,呼吁改变规则,令国际受训的医生可以平等竞争住院医师实习机会。 朱国项早年在台湾国防医学院学习西医,通过5年的学习和两年的实习,他毕业后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复健科担任医生十多年。2003年11月,朱国项移民到温哥华与家人团聚。踌躇满志的他原本计划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无奈却发现要获取加拿大的行医执照非常困难。 他说,卑诗省没有国际受训医生的过渡课程项目,他如果想考只能前往安省。他原计划于2005年前往安省就读这个为期两年的课程,但后来经一些友人了解到,即使读完该课程并通过了考试,也仍须在两年内进入医院实习,才能最终获得医生牌照。然而,由于医院系统的排外和“隐形歧视”,国外医学院毕业的医生极难获得实习机会,大家都劝他干脆“死了这条心”。 除非“大破大立”否则均空谈 朱国项最终只好放弃在本国继续当医生的念头,转而学习中医和针灸。通过总共5年的学习,他拿到了注册针灸师执照,还读完整个中医师课程,现在高贵林一间中医诊所担任注册针灸师。 完整的7年西医教育和5年的中医学习,令朱国项可以结合中西医的理论来为病人解除病痛。“有得必有失,也许没有了西医的光环与收入,这是个遗憾”,朱国项说:“但用我中医西医专业知识,以针灸与中药仍可以帮助病人,尤其是当病人看过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仍束手无策时,我就用几根针施以救助,真的觉得很有成就感。” 不过他认为,政府对于该医疗系统的问题或许也“有心无力”,除非他们可以“大破大立”,彻底改革医疗系统,打破医院被工会掌控的局面,否则都是空谈,现实问题也不可能改进。 朱国项的故事并非个案,也并非只发生在华裔医生身上。据《温哥华太阳报》报道,耳鼻喉外科医生Harry Tabrizi在移民本国前,也曾在伊朗行医十多年,现在却只能在素里销售助听器。他曾参加并通过了9项不同的测试和考试,以证明他的医学资格和语言技能,并愿意在省内任何一个社区工作,却仍无法如愿。 组织发起“平等机会”吁改变 加拿大公民协会(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等组织发起“平等机会”(#EqualChance)运动,呼吁改变,禁止国际培训医生在医院获得加拿大认可的强制性培训的“歧视性”规则,令国际受训的医生可以平等竞争住院医师实习机会。该机构的Roberto Alvarez表示,很多人觉得他们所在社区的医生不够,而所有这些医生却在场边等待,随时准备提供帮助。 根据加拿大住院实习配对服务局(CaRMS)提供的公开数据,2020年3,397个培训名额中,90%指定给本国毕业生,仅剩下325个给外国培训的医生。而过去8年本国也只把10%份额分配给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生。2020年,有1,435名目前居住在本国的受过国际教育的医生申请了这些住院医师职位,但只有29%的人获得了实习机会。 2018年和2019年获得安置的申请人数量甚至更低,仅为23%。相比之下,99%的加拿大医学院毕业生获得了这些必需的住院医师职位。而与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或中东的毕业生相比,欧洲医学院毕业生在2020年获得住院医师资格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省府在一份声明中回应称,向国外医学毕业生开放的住院实习名额已经从2003年的6个大幅增加到今天的58个,但卫生厅并未表示该数字会否继续扩大。另一方面,卫生厅会给一些在国外受训的医生行医执照,条件是在卫生当局指定的社区工作两年。 卫生厅还表示,本省在2020年向内外科医生学会提出一个“副医师”职位,可以允许没有资格获得完整执照的医生在急诊室医生监督下工作。 (星岛记者王学文报道,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華裔孩子雪中送報 惡劣天氣樂受磨練

8岁的胡育恺风雪不改为社区送报。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大温地区的周三(29日)大规模降雪,为民众带来额外的乐趣。有列市华裔孩子无惧寒冬,坚持参加社区送报,家长觉得在恶劣天气下工作是很好的磨练。 列治文居民胡先生,每周四都必须要陪着儿子去送社区报纸,胡先生周三看到气象预报说会下大雪,已经给儿子心理准备,告知儿子会很辛苦,要他加油。 早上看到厚厚大雪,父子就开始铲雪,接着挨家挨户送报纸。胡先生表示,其中最困难的地方是路面的行人道、坑洞和台阶等都看不清楚,所以有两三次儿子几乎跌倒。胡先生笑着说,他自己觉得挺累,但没想到儿子一点也不觉得苦,很开心地完成了他送报纸的工作,“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磨练,让他了解很多人都必须在恶劣天气下工作,应该要懂得感恩。” 申先生位于高贵林的住所积雪约20厘米。 受访者提供 积雪20厘米铲足一小时 居住在高贵林山上的申先生亦表示,自己两名孩子对于大雪的来临感到非常兴奋,但申先生形容住所外的积雪约有20厘米,周四上午铲雪耗时一小时。申先生在周四下午尚未出门,但听说附近的道路未因大雪堵塞或关闭,申先生最后补充说:“这周的大雪分开两次下,好过以前连续下好几天,但家中的雪盐已用完,稍后或会去备货。” 另外,本报记者在周四途径本拿比街道,由于路面积雪严重,有车辆轮子陷进雪内弹动不得,数名互不认识的路人和司机,积极地加入推车行动,当被困汽车能重新行驶时,现场迎来一片欢呼。

加拿大頂尖小提琴製作大師紐曼的故事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人纽曼(Bernard Neumann)在发明小提琴的意大利小镇留下了印记,并成为世界顶尖小提琴工艺制作大师。 纽曼离开蒙特利尔,前往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学习小提琴制作已经是大约40年前的事。这位如今享有盛誉的制琴师(被称为小提琴制造师),仍然每天沿着该个意大利北部小镇有图案的鹅卵石街道和弯曲的罗马式门廊慢步,汲取灵感。 克雷莫纳是米兰南部波河(Po River)沿岸的繁华而优雅的城镇之一。2020年初,新冠大流行首次席卷意大利北部,该镇成为传播热点,更成为国际头条新闻。 不过,该小镇最持久的名声是作为小提琴的发源地。凭借该小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小提琴制作传统,还有150个制琴工作坊、国际路德学校(International Lutherie School)、斯托弗弦乐中心(Stauffer Centre for Strings)和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该小镇可以说是由乐器所定义。 学生背着大提琴,骑着单车轻快地走过,加上悠扬的古典音乐从敞开的窗户飘出来,每个角落好像一个更精致的店面,陈列著闪闪发光的弦乐器。 自从阿玛蒂(Andrea Amati)在1500年代初期创造出大家今天所知的优美形状的小提琴以来,出现了其他多个为欧洲皇家宫廷制作弦乐器的大师,包括贝尔贡齐(Carlo Bergonzi)、瓜内里(Giuseppe Guarneri)和瓜达尼尼(Giovanni Battisti Guadagnini),而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在1600年代中期把工艺提升到最高形式,创造了今天称为“斯特拉迪瓦里”或“斯特拉德”的小提琴,具有惊人的清晰度、复杂性、力量和持久性。 到了今天,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制琴师中,纽曼与他的美国搭档卡尔森(Bruce Carlson)延续了这一传统,致力于研究具数百年历史、现在价值数以百万计的乐器,并为当今最有才华的演奏家制作乐器。 出生于多伦多的纽曼在小时候,常常听到德国祖父所说的故事,更因此被克雷莫纳吸引。他在麦吉尔大学攻读生理学学位后,转到协和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学习音乐和小提琴。1982年,他前往克雷莫纳探索制作乐器。 纽曼表示,他第一次在克雷莫纳的学校学习了小提琴制作技术,但他需要接触旧小提琴,才能真正掌握。小提琴是一个雕塑,是一个三维物体,所以除非弄清楚小提琴是如何作响,否则无法理解当中的复杂性。 为了获得这种经验,纽曼申请了加拿大艺术委员会的资助,该资助支持他在卡尔森那里当了两年学徒。最终,他成为卡尔森的合作伙伴。在过去的30年里,两人成立的工作室为许多世界顶级独奏家修复、认证和制作小提琴。 克雷莫纳小提琴博物馆馆长维拉(Virginia Villa)形容纽曼是一个全面的制作大师。维拉续道,对于一个制琴师来说,以纽曼拥有的广泛技能和经验及文化成熟度和艺术开放度的水平来说实属十分少见。 当莫斯科的俄罗斯国家音乐博物馆要求克雷莫纳博物馆修复两件精美的乐器,一件可追溯到1749年的圣塞拉菲诺(Santo Serafino)的威尼斯小提琴和一个同一时期的威尼斯大提琴时,维拉表示,她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制琴工作作坊是卡尔森与诺依曼工作坊。 纽曼估计,除了他修复的数十种乐器外,他还制作了大约60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每个大约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成本高达3万元。 价格反映了从意大利东北部多洛米蒂山脉的云杉和枫木的选择,以及雕刻等。 V17

多倫多兩中國移民意外身亡,家屬急需您的援助

【加拿大都市网】两名中国移民上月20日在St. Catharines中餐馆不明原因火灾中丧生,留下两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两名移民,32岁的家住万锦市的肖佳(Jia Xiao,音译)和46岁,家住士嘉堡的齐伟(Wei Qi,音译)是自雇屋顶修理工人。两人当日被送到医院后宣告不治。 他们的离世给家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肖佳离去后,留下妻子柯女士独自照顾婆婆和三岁半的儿子。柯女士如今怀孕5个月了,没有工作,甚至不知道下个月的房租从哪来。 柯女士在接受Yorkregion.com的采访时表示,修屋顶是一项高位工作,肖佳之前一直想改变业务。“他(最后一次)离家前跟我说,他回来后会转做室内装修,但没想到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柯女士说。 柯女士说,肖佳生前每天回家总是带着各种污渍回家,所以他避免拍照。除了结婚照外,这对夫妇甚至没有一张合照。“我本想等女儿出生,我们四个人一起拍一张全家福,但现在……没有机会了。” 柯女士说到这里泣不成声。 柯女士目前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夫妇两人事发前向亲戚借钱买了新房,交付日期是明年1月。现在肖佳去世后,柯女士现在根本负担不起了。 “丈夫是我们家唯一的养家糊口的人。没有他,我无法每个月还贷款,”菲比说。 但由于已经签了合同,卖家拒绝退还 55,000 加元的定金。 柯女士说,一家人多年来一直住在地下室,早就想有自己的房子,但这次违约真的是迫不得已。她十分希望卖家能体谅她的困难,退还定金。 齐伟家账户余额不够安葬费 另一个受害者,齐伟的家庭情况也不好。他突然去世给妻子董秀英(Xiuying Dong,音译)留下了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孩子。 “他很好地保护了我。他负责所有的家庭开支;我只照顾孩子和家务。我对他的工作一无所知,也不知道事故发生后如何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董秀英说。 “我的小儿子一直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董说。“深夜的时候,我经常会感觉一切都不真实,似乎我还在等他回家吃晚饭。” 齐伟去世后,他在中国年近80岁的父母悲痛欲绝,已入院治疗。 在朋友和同事眼里,齐伟是一个非常勤奋、热心的人。如果他认识的人的屋顶坏了,他会免费帮忙修理。 正是因为齐伟的性格好,他的许多移民朋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向他的家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然而,这只是杯水车薪。 如今这家人的银行账户只有5,000 加元,甚至不足以支付他的葬礼费用。 由于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死者的两个家属都没有得到任何赔偿,但每个人都有一个GoFundMe页面。如果您想捐款,请点击以下两个链接: 给肖家捐款 给齐家捐款 (Shawn, 咨询来源:Yorkregion.com, 图片来源:Yorkregion.com, GoFundMe)

加拿大最佳25位移民 兩華青商業領袖上榜

【加拿大都市网】由多媒体公司《加拿大移民》(Canadian Immigrant)主办的“2021加拿大最佳25位移民”(Top 25 Canadian Immigrant Awards),日前已选出得奖者,其中有来自香港及中国大陆的移民成功入选,与来自其他地区的23位移民一同上榜。以下是两位华裔得奖人的故事。 吴恩达(Leon Ng)是LNG Studios CEO及创立人,他在温哥华居住,来自香港。 现年39岁的吴恩达在2015年获选为“温哥华企业40岁以下40强”(Business in Vancouver’s Top 40 under 40);2021年更入选“卑诗省50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500 Most Influential Business Leaders);现在再入选“2021加拿大最佳25位移民”。 吴恩达在13岁时从香港移民温哥华,他还记得当中一连串的问题。“我在加拿大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种族主义。我总是很突出,因此遇上了不少逆境。” 曾在香港及加拿大徘徊 吴恩达在二十多岁时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在回流香港和留在加拿大之间徘徊,“最终我选择留在加拿大,我热爱电影制作、创作和艺术,加拿大是我发展这些热情的更好环境。” 今天,他创立的LNG工作室是他实现职业梦想的顶峰。他表示:“LNG工作室是以垂直形式经营,具创意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中介公司,专注于房地产业和预售市场,以技术为先的方式开展项目。” 在疫情开始时,吴恩达将LNG的3D打印机用来为前线医护人员生产面罩,他解释说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时间来做义工,这对他来说很重要。而未来他更会利用自己的专长服务社会,他透露将会与Telus公司合作:“(这个计划)结合了LNG对XR技术的热情,以及对加拿大原住民历史的认识和分析。我们将与温尼辟的人权博物馆(Museum of Human Rights )合作,提供数码学习经验。” 张杰(Jaclyn Jie...

特寫:溫哥華華埠最後一位裁縫

【加拿大都市网】前温哥华市长苏利文(Sam Sullivan)曾经说过,他和他父亲都是趋时裁缝店(Modernize Tailors)的老顾客。他说:“一个真正温哥华人,就应该有一套趋时的西装。我们会翻开西装,显示里面趋时裁缝店Moderize Tailors的标志,我父亲经常光顾,2006年我就任(温哥华)市长时也去订了一套西装。我感觉我是在时间旅行,好似我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1960年代,趋时裁缝店搬回片打街5号原址。 自小便在裁缝店帮手 谈到趋时裁缝店,不能不提它的创办人黄公礼。黄公礼191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县三乐里,21岁时,离开中国来到温哥华,入境时缴交500元人头税,最初他在西班牙滩(Spanish Banks)一户人家做家仆,月薪5元。后来在黄氏宗亲会一个族叔建议下,他学做裁缝,跟随一个英国裁缝做学徒,他很努力学习各种裁缝手艺:拣选布料、度身、缝纫、针脚、车边以至熨烫等。 1913年,黄公礼满师成为正式裁缝,在佐治街644号开设自己的裁缝店,命名为趋时裁缝店,其后搬到片打西街5号,上世纪50年代,趋时裁缝店曾经搬到卡路街,后来再搬回原址。 1920年,年满30岁的黄公礼返回中国结婚,妻子是新会人赵文明,这段婚姻由赵文明的两个兄长安排,他们都是黄公礼的朋友。黄公礼与赵文明的婚礼以西式进行,在广州长老会教堂举行仪式。新人在教堂门口和广州先施百货公司的天台拍摄结婚相。 ■黄公礼(前排右2)一家合照。 后排左2是黄光大,左3是黄光泽。 1921年1月7日,黄公礼与赵文明乘坐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蒸气船,由香港到温哥华,2月1日到达,按当时规定,每个入境加拿大的华人都要缴付500元人头税,不过赵文明是商人妻子,得到豁免。黄公礼夫妇返回温哥华后两年,加拿大实施《排华法》,禁止所有华人入境。 1922年,赵文明为黄公礼诞下一名男婴,他就是黄光大,跟着赵文明再生下5男4女,前后10名子女。黄公礼与赵文明生的10个仔女,不少有杰出成就,除黄光大之外,五子黄光远(Milton Wong)是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前西门菲沙大学(SFU)校长;二女黄绰英(Anna Wong)是著名版画大师。其他子女分别是牙医、教师和实验室技术员。 黄公礼很注重教育,要求子女不仅上公立学校,还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在黄光大记忆中,年幼时是很忙碌, 他和小他一岁的弟弟黄光泽(Jack Wong),早上到士达孔拿学校上课,放学后先要到裁缝店帮手送货,再到中文学校上学,放学之后,两人返回店铺,与其他工人一齐吃晚饭,他们也是众多兄弟姊妹中,与裁缝店伙记一齐吃饭的两个。 黄光大所上的中文学校,是黄氏宗亲会在1925年开办的文彊学校,主要为华埠黄氏子弟提供中文教育,后来不论姓氏的人都可以报读,是温哥华华埠其中一间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学校,提供科目包括国语、历史和地理。 黄公礼如此重视儿子的中文教育,是因为当时华人饱受歧视,在加拿大发展有限,他希望儿子学好中文,就算他们将来返回中国,都有发展机会。在家里,黄家则以台山话沟通。1936年,黄公礼返故乡为母亲建造房屋,趁著这个机会,他带同长子黄光大与次子黄光泽一起去,希望他们在广州接受一年中式教育。 回广州接受中文教育 黄公礼父子返中国行程是在1936年9月出发,距1937年“卢沟桥事变”只有10个月,当时世界局势很不稳定。9月19日,他们在温哥华登上日本皇后号蒸气船,船程总共21日,期间停泊檀香山,日本的横滨和神户,中国的上海,10月10日抵达目的地香港,下船后,黄公礼与儿子返回家乡台山三乐里。 据黄光大忆述,当时三乐里缺水缺电,但人情味很浓,他祖母与一大群乡亲欢迎他们,在三乐里时,他们帮手为祖母盖起一幢两层高的新屋。 行程中,黄公礼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每日发生的事和花费数目,他也要求光大同光泽用中文写日记,他们父子这次中国之行,留下多本由黄公礼与两个儿子合写的日记,70年后,这些日记经过加拿大华裔历史研究员潘美珠编辑与翻译后,在2014年,由推动学习和研究的加国华人历史计划(INSTRCC)出版成书《思故乡》(A Year in China)。 书中最令人感兴趣,是黄光大及黄光泽,这两个在温哥华土生土长的兄弟,第一次踏足他们从未见过的中国国土,对他们来说,在中国所见到一切都是新鲜,更不期然流露出心里那份国家民族情怀。 在1937年3月5日的日记中,黄光大记述弟弟光泽在街边买了六条蚕虫回家,他走近去看蚕虫吃桑叶,初时觉得很有趣味,但愈看愈觉得不是味儿,感觉要制止蚕虫再食下去,最后他将条蚕虫赶走。他在日记解释:“这就是因为我当那块桑叶是中国,这条蚕虫是日本,他把我国的东四省断了来,倘若我们还不唤醒起来,共同奋斗。岂不是被这蚕虫吃了这块桑叶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以致人心惶惶。当年8月,黄公礼决定将两个儿子送回温哥华。1937年9月3日,黄光大与黄光泽到香港乘搭加拿大皇后号返回温哥华,当时香港遇上史上其中一次最具破坏力的台风,整个地方满目疮痍。根据记载,死亡人数高达1.1万人。当黄光大兄弟离开后,黄公礼也在一个月后搭船返回温哥华。 返回温哥华后,黄光大发现华埠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大家热切讨论怎样筹款支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不久之后,台山人引以为傲的新宁铁路也因为日军入侵而被迫拆毁,黄光大感到十分心痛。 返回温哥华后,黄光大与黄光泽继续他们的学业,同时也成为趋时裁缝店的骨干,掌握裁缝每项技术。除此之外,黄氏兄弟也有机参加由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举办的青年营,认识很多其他族裔的年青人。之后,他们考上卑诗大学(UBC),黄光大读机械工程,黄光泽则读建筑工程,黄光大更在大学认识读护士的Zoe Yip,1951年,两人结成夫妇。 当时,华人面对诸多种族歧视与限制,1946大学毕业后,黄光大及黄光泽无法如愿成为工程师。黄光大事后表示,永远不能忘记,在他们毕业时,市府一名招募官到UBC举行招募座谈会,他向旁边的人说:“告诉后面那个中国仔,叫他们不用申请,以免我们尴尬。” 这番说话令黄氏兄弟没有申请其他有关工程科的工作,他们返回父亲的趋时裁缝店,黄光泽负责划样和剪裁,黄光大则负责熨烫和平压,两人自此合作无间。 ■黄光大(左)与黄光泽两兄弟合作无间。 被问到因为歧视而不能成为工程师的感受,黄光大从来没有表露怨恨,2007年,当趋时裁缝店由卡路街搬回原址即片打西街5号时,当时他向《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记者表示:“当你回头去看时,我是过得更好,因为我们有持续的事业(趋时裁缝店)。” 事实上,黄光大兄弟以裁缝师作为职业为荣,他们敬业乐业,做事一丝不苟,每天返回趋时裁缝店工作,十年如一日,完全没有考虑过退休,这种精神赢得顾客以至整个社会的赞赏和认同。 在1950年代,黄光大兄弟正式接手趋时裁缝店,当时温哥华华埠裁缝业很兴旺,约有20间裁缝店在营运,他们的顾客来自四方八面,更不乏名人,包括政要同好莱坞明星,如以饰演007闻名的辛康纳利(Sean Connery)以及饰演末来战士的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2000年,施瓦辛格曾经一次过订造十几套同一款的西装,作为拍摄动作电影《第六发现》(The 6th Day)里面的戏服;辛康纳利也订过一套白西装,作为他拍摄一个日本广告之用。 到了1960年代,由于潮流转向牛仔裤,上班一族又出现“周五普通服”,西装热潮开始冷却,与此同时,亚洲大量生产的服装流入北美,温哥华华埠的裁缝店一间一间消失,不过,趋时凭著黄光大兄弟的坚持和手艺,仍然屹立不倒。 2008年,加拿大广播公司拍摄《温哥华华埠最后一位裁缝》(Tailor Made: Chinatown’ Last Tailors),讲述黄光大兄弟的传奇。在2013年,温哥华市政府将当年11月3日定为“趋时裁缝日”(Modernize Tailors...

美國籍體育女教練 為什麼申請加國永久居留被拒?

(■■阿卜杜勒卡迪尔说,她不知会否抗争到底。NCAA) 美籍体育教练阿卜杜勒卡迪尔(Bilqis Abdul-Qaadir)建立了女子篮球学校,并在安省伦敦的一所伊斯兰学校担任多种体育项目的教练,不过由于被拒获得加拿大的永久居留权,将不得不返回美国。 “我们来这里已经两年了,我儿子是加拿大人,我们很想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但我们最终从移民局那里得到了信息,我们被拒绝获得永久居留权。这太出乎意料了,”阿卜杜勒卡迪尔在家中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我一手把体育带到一个服务不足的社区,这结局令人心碎。” 三年前,阿卜杜勒卡迪尔和她的丈夫梅西(A.W. Massey)从美国田纳西州搬到了安省的伦敦。 阿卜杜勒卡迪尔说,自8月份以来,她就无法在加拿大工作了,当时她的工作许可已经到期,加拿大边境官员没有批准她续签。 “我们仍在努力弄清楚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不确定,我们很生气,我们也很累。我们全副精神和心机都摆在居留权的申请,我们觉得我们符合了所有条件。” 在伦敦市开设篮球学院 阿卜杜勒卡迪尔曾跟国际篮球联会(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Federation)抗争了四年之久,后者禁止在球场上穿戴宗教头饰,最后她赢了,但为此牺牲了她的篮球生涯。她曾是麻省高中(包括男和女校)的神射手,后来更代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大学打球,她是第一位戴着头巾在NCAA甲级联赛打球的女性。 除了励志演讲,她还在伦敦伊斯兰学校教书,并在伦敦开设了一所篮球学院,但现在一切都悬而未决。 周四,阿卜杜勒卡迪尔收到了来自加拿大联邦移民、难民与公民部(IRCC)的一封信,信中说她“不符合移民加拿大的要求”。 她以伦敦穆斯林清真寺体育总监的身分申请永久居住权,但她的职务——包括发展、管理和监督学校的体育科和体育项目,以及担任篮球、排球队和越野队总教练,被认为与其体育总监的职位不符。 IRCC在信中写道:“我不认为你所陈述的职务符合你的角色,包括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评估该机构综合健身项目的运作。我也不满意你履行了这个(职位分类)的大量主要职责”。 阿卜杜勒卡迪尔说,她不知道她和她的丈夫是否会抗争到底。星岛综合报道

【視頻】加拿大24歲華裔演奏家 蕭邦鋼琴大賽奪冠

(■■刘晓禹在本届萧邦钢琴大赛夺冠。视频截图) 24岁的华裔加拿大钢琴家刘晓禹(Bruce Xiaoyu Liu)近日获得第18届萧邦钢琴大赛冠军,成为第四位获得这项殊荣的亚裔钢琴家。 他在决赛中精湛地演奏萧邦协奏曲,得奖后感激老师、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刘晓禹在巴黎出生,于加拿大求学,满地可音乐学院毕业,师承加籍越南裔钢琴家邓泰山。邓泰山在1980年赢得第10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首奖,是首名夺得该项殊荣的亚裔钢琴家。 据悉,刘晓禹父母均来自北京,在法国留学认识结婚。刘晓禹在巴黎出生,随后与父母移民加拿大,7岁开始学琴,11岁开始参加本国各类钢琴比赛,15岁拿到加拿大OSM钢琴大赛桂冠,从此展开比赛及演奏生涯。刘过去曾在日本仙台、满地可等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奖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cOjKXIR8Iw 疫情培养平静心态 刘晓禹在得奖后表示,新冠病毒疫情让他一年多没有公开表演的机会,但封锁限制却让他得以“培养更内在、更平静的心态,可以在音乐中发现更多细节。” 通常小男孩都喜欢打游戏玩电动,而刘晓禹则对黑白琴键非常钟爱,他过去受访时曾表示,从小就很喜欢上台,像玩游戏闯关一样。他说:“我练琴练得很努力,小时候音乐是一个兴趣,后来成为我观看世界的方式,音乐让我有看待世界不一样的视角,钢琴就是我认识世界的窗口,让我认识了很多新的文化、新的人。” 萧邦钢琴大赛于1927年成立,每5年一届,为历史悠久的国际赛事,1942年因为二战德军攻占波兰停办,1949年才恢复比赛。今届比赛原本应于去年举行,但因疫情问题,延到今年10月。 刘晓禹今次在12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赢得4万欧元(约4.5万加元)。27岁的日本代表反田恭平、26岁的意大利及斯洛文尼亚代表加吉埃夫(Alexander Gadjiev)并列第二,24岁的西班牙代表加西亚(Martin Garcia Garcia)获得第三。另一名进入决赛的加拿大代表白立君(JJ Jun Li Bui)则获得第六名佳绩。 今年有超过500名钢琴家报名萧邦钢琴大赛,87人入围,包括中国代表22人、波兰16人、日本14人、台湾3人。过去亚裔钢琴家拿下萧邦钢琴大赛首奖的,除了邓泰山外,还包括中国钢琴家李云迪、韩国钢琴家赵成珍。此外,去年底逝世的华裔英籍钢琴家傅聪、中国钢琴家李名强,曾分别拿下第三奖与第四奖。星岛综合报道

託運悲劇!金毛犬死在從廣州到溫哥華的飛機上!籠子慘不忍睹…

托运宠物又出事了!令人心碎! 一条金毛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020年的夏天,在横跨太平洋的一次飞行中。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在中国工作的加拿大人,她的爱犬金毛Maverick在空运过程中死于心脏病。 主人现在正在向航空公司寻求赔偿。 去年夏天,在中国沈阳教英语的加拿大女子莫妮克·科莱特准备踏上返加之路,她安排宠物托运公司将她的两只狗 Maverick 和 Chocolate 先运到广州,然后乘坐国际航班运往温哥华机场。 7 月 15 日,宠物托运公司从沈阳接走了两只狗,并向科莱特发送了他们抵达广州的照片和视频。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但不幸发生了。科莱特的一只爱犬——金毛Maverick未能在第二次飞行中活下来。 最终,它死在一个血淋淋、被尿浸湿的板条箱中,令人心碎… 科莱特是爱狗人士,她在中国先是收养了一只名为巧克力(Chocolate)的混血小狗,后来当同事的金毛犬生小狗崽后,她又收养了一只——起名为Maverick。Maverick很聪明,很快就接受了服从等各种训练。 “他是个小毛球,非常搞笑,“她说。“他不知道自己是一只大狗。” 2020 年 7 月 25 日,两条狗从广州起飞,当时科莱特还在中国。 她让她的母亲多丽丝·巴斯塔拉奇从卑诗省列治文的一个国际货运仓库接狗狗。 她的母亲说,她很快接到了巧克力,但在仓库等了几个小时,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才把装有Maverick的笼子拿出来,但里面的小狗一动不动,已然是一具尸体,被尿液和血液覆盖。 Maverick曾试图咬断笼子逃出来,因为后来兽医确定金属棒刺穿了他的舌头和嘴巴。 现场的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官员建议航空公司将的尸体带到兽医医院进行尸检,并将火化的遗体归还给家人。 科莱特为爱犬办了简单的悼念仪式 但科莱特表示,航空公司没有这么做。相反,她母亲第二天接到了一个电话,要求她们去领取小牛的尸体,否则它会被视为“遗弃货物”并被扔掉。 后来母亲带Maverick进行了验尸,调查发现Maverick 死时脑出血,兽医确定这只狗很可能死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Maverick两岁半,上飞机前一直很健康。现在,科莱特的家人认为它的死是因为航空公司没有正确控制货物区域的温度和氧气水平。 科莱特说,Maverick和巧克力上飞机前她收到了一张照片,是两条狗并排坐在塑料托盘上准备登机。 但另一张发现 Maverick 死亡地点的照片显示,他的笼子放在一个木托盘上,不再在巧克力旁边。 登机前两个小狗的笼子和金毛犬死后的笼子  科莱特想知道工作人员是否在装载时移动了Maverick的箱子,并且没有通知机长——他可能没有意识到飞机的那个部分有活的动物,需要保持压力、氧气水平和温度适宜生存。 “我希望这永远不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科莱特说。“我想传播这件事,也许能改变航空公司做事的方式。我想为我的小狗讨回公道。” “我在知道这件事以后心都碎了,我本来有两条狗,现在只剩一条了…” 处理此案的律师丽贝卡·布雷德 (Rebeka Breder) 表示,飞行员应该知道活体动物何时在飞机的货舱内,以便他们能够正确控制情况。 示例图片 Pexels图 律师还说,由于高温,当时很少有航空公司在货舱中接受宠物,而科莱特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她想知道航空公司为什么在极端条件下接受这些动物。 “我还想知道狗狗死的时候到底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还记得为金毛Siri发声的事吗?今年7月,一名狗主人试图将自己的爱犬Siri从南京托运到重庆,但托运公司私自将空运改成陆运,导致Siri不幸在车上中暑死亡。 事件迅速发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呼吁保护动物、尊重生命,并对宠物托运行业进行规范。 金毛Siri,网络图片   但因托运致死的事件还在不断发生...   每个消逝的毛孩子背后,都有心碎的人类...   点击查看加国实时疫情更新!   本文图片来源:科莱特提供,援引自Daily Hive   编辑:言西早 小星

加拿大鎮長沒人做:幹活多,掙錢少!

【加拿大都镇网】同人不同命,在联邦大选和省选,各个选区都竞争激烈,但在魁省,由于薪酬微薄,不少镇镇的首长职位都乏人问津,不但经常由唯一候选人自动当选,甚至连在任者也意兴阑珊,随时出现从缺危机。 位处魁北克镇东北约210公里的小镇St-Éloi,人口仅约300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参加在下月7日举行的镇长竞选,因此要重新启动选举。 在蒙特利尔这些大城镇,往往有多至10人角逐镇长职位,但在一些较细小的社区,情况就大相迳庭。魁省有11个小镇,目前找不到候选人出选镇长之职,109个镇议员职位悬空。此外有608个镇长和 4,291个镇议员,在没有竞争之下自动当选。在2017年举行的上届镇选中,一共有5个镇长和77个议员职位,因无人参选而宣告从缺。 由于人口少、薪酬低和工作繁琐,加上公众的监督越来越严苛,使很多小镇都难以吸引从政人才。 年届72岁的St-Éloi镇长圣路易斯(Mario St-Louis)正准备卸任,他表示,这份工作需要每周7天和每天24小时工作,年薪仅约6,000元。“这实际上相当于做义工,没人想再做时薪2元的工作了。”圣路易斯指,镇上的年轻人大多有家庭和全职工作,而退休人士则已转型,习惯了另一阶段的生活。 在离魁北克镇85公里的St-Cyrille-de-Lessard,现任镇长Denise Deschênes宣布,由于健康理由,不会寻求连任,但目前还未有人愿意参加镇长选举。她表示,当镇长经常要在晚上开会,很难平衡工作和生活,对像她这类有家室和子女的人来说,尤其困难。当镇长更要面对公众批评,有时甚至会演变为霸凌或滋扰。 魁省镇长联盟(Union des Municipalités du Quebec)主席Daniel Côté表示,近十多年来,省政府把更多重任转交镇政府,以往只管倒垃圾和铲雪的镇长,现在要兼顾经济发展、基建管理和家庭政策等。他认为,小镇镇的镇长年薪大多低于10,000元,首先要提升他们的待遇,才能吸引年轻人和有能之士。 V20(图片来源:CBC)

曾協助斯諾登香港藏身 斯里蘭卡家庭移民加拿大

(■■凯拉帕塔一家四口周二到达加拿大。 Getty Images) 曾在2013年协助美国前特工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香港藏匿的其中一个家庭,获准以难民身份前来加拿大定居,周二到达多伦多。 8年前,凯拉帕塔(Supun Kellapatha)和库堤格(Nadeeka Kuttige)让一名年轻美国人进入他们在香港破旧的家中,从此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个美国人正是斯诺登,曾经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合约员工,于2013年6月在香港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被指泄露高度机密的政府文件,一直遭到美国当局全球通缉。斯诺登最终逃到俄罗斯,并在当地居住至今。 在2013年,一名与斯诺登合作的满地可律师,安排斯诺登藏匿在香港的7名庇护申请人家中,包括凯拉帕塔和库堤格一家以及其他家庭当时协助匿藏斯诺登两周,他们的角色在2016年爆光之后,备受压力。 经过律师及为他们提供私人担保的非牟利组织多年的努力,凯拉帕塔和库堤格,以及他们的孩子Sethmundi和Dinath,终于被接受为难民,周二启程前来加拿大。 申请难民庇护5年终获批 这个斯里兰卡家庭是在他们申请难民庇护5年后被接纳,两年前还有另外一对来自香港的“斯诺登难民”被接纳到加拿大,其中一人实际上是凯拉帕塔的女儿。 在2019年,罗德尔(Vanessa Rodel)及其女儿凯纳(Keana)获准以难民身份前来加拿大定居,成为本国接纳的最早一批“斯诺登难民”。斯诺登当时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对于母女两人获得难民资格,感到欣慰。斯诺登回忆道,罗德尔在香港的住处非常狭小,虽然他们十分贫困,但仍愿意帮助他,并与他分享仅有的资源。 难民组织For the Refugees的律师塞甘(Marc-Andre Seguin)表示,对凯拉帕塔和库堤格一家来说,来到加拿大感觉如释重负。他们不再谈论过去,而是期待未来,几周之后的万圣节,他们的孩子将有生以来第一次外出讨糖。 但行动还没有结束。当时协助斯诺登的最后一名难民申请人,斯里兰卡裔的库马拉(Ajith Pushpa Kumara),仍在等待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的消息,尽管该难民组织帮他们提交的申请是同时递交的。 出于隐私原因,移民部拒绝对个别案件发表评论。星岛综合报道

加油站老闆慘變流浪漢 好心女子後院收留重獲新生

【加拿大都市网】流浪汉麦当劳(David McDonald)和安省京士顿(Kingston)居民克米尔(Kim Cormier )最近成为了朋友。当被问到谁在他们的友谊中受益最多时,他们都说是他们自己。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克米尔住在京士顿Skeleton Park社区,麦当劳目前在她家的后院搭帐篷。今年七月的一次偶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46岁的麦当劳自2016年以来就断断续续无家可归。那天他骑电动滑板车(e-scooter)从克米尔家门外经过时爆胎了。他问正坐在室外用手提电脑工作的克米尔能不能帮他看守他的东西,他要去加拿大轮胎店(Canadian Tire)买新内胎。他过去被盗多次,不想再丢东西了。 他回来后,克米尔和她的伴侣恩波利(Andrew Embury)邀请他留下来吃晚饭。他们的友谊就这样开始了。 一连串的霉运 麦当劳说,每次他们聊天,都充满笑声。而笑声正是麦当劳目前最需要的。 2010年以前,麦当劳曾在京士顿拥有一家Pioneer加油站,年入近十万。但是当油价涨到每升一元时,他的加油站倒闭了。然后他失去了他位于Cataraqui Woods社区的房子,然后他失去了他的道奇Durango汽车。 于此同时,他和另一名男子长达十年的感情也结束了。 麦当劳和他青春期的女儿搬到了多伦多。女儿搬出去以后,他搭乘灰狗巴士到了温哥华。在温哥华他第一次尝到无家可归的滋味。 九个月以后,他怕自己死在卑诗省,于是打包自己为数不多的物品,有时走路,有时骑自行车,跨越行程逾三千公里,回到了安省。他最后落脚在多伦多一个公园里。 在京士顿附近多名亲戚家短居后,他于2018年年底回到了京士顿。 遭到偷窃和威胁 接下来的一年半,麦当劳和一名陌生人共住一套一卧室公寓。但是他说,其他租客让他的生活很悲惨。他们偷他的东西,还因为他的性取向对他进行暴力威胁。 在遇到克米尔后不久,他从公寓里搬了出来,开始住在一个帐篷里。下雨时,他就在一个他称为“洞穴”的废弃运输拖车里暂避。他每个月可以从安省残障支持项目(Ontario Disability Support Program)领到1,124元钱。此外,他在全市到处游走,搜集他口中的“酒罐”,以补充不足。(麦当劳有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无法在传统环境里工作。) 他说,他没有使用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服务,尽管他无家可归。他说,还有人比他的状况更差。 他在垃圾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物品,包括空调,咖啡机,甚至一把牙刷。有时候,他还能找到食物。 他说,“你无家可归时,你就不得不咽下你的自尊。” 克米尔补充说,“人们对无家可归者有误会,觉得他们懒惰,不愿意工作。他不是这样的。他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他整天都在外面寻找和积累东西,他对其他无家可归者很慷慨。” 可以依靠的朋友 但是麦当劳说,克米尔才是慷慨的那一个。她逐渐帮他补齐了他被盗的物品,给他新衣服,一次甚至从自己的脚上把鞋脱下来给他穿。克米尔和恩波利还给了麦当劳一个有太阳能板的背包,这样麦当劳就可以给自己的手机充电了。 本月初,克米尔和恩波利邀请麦当劳搬进了他们的后院。麦当劳的三季帐篷是他一个多年未见的姐妹送给他的,里面有一个大号(Queen-size)床垫,一个沙发,一个冰箱,还有地毯。他在克米尔家室外的火炉上烹饪食物,需要用洗手间或者洗衣服时就敲克米尔家的门。 麦当劳说,克米尔为他做的太多,他无法言谢。克米尔则说,麦当劳以他自己的方式在回馈她。 他说,“他有很多好故事,他很友好,又很有礼貌。这种有人进出,有人可以说话,有一个朋友可以依赖的感觉很好。” 家,小小的家 35岁的克米尔和恩波利想出了一个让麦当劳冬天也可以留下来的办法:让他有一个有隔热层的“微型屋”。 身为按揭经纪的克米尔知道当地有一家名为“我们的可居住解决方案”(Our Livable Solutions)的公司。这家公司计划建立一个微型屋社区,让京士顿的约400名无家可归者拥有永久住所。这个计划目前还在初级阶段。 克米尔在网上发起筹款活动,到周五时,已经筹到了麦当劳的80平方英尺新住宅所需18,000元的大约一半。付了定金,预计下个月这家位于尼亚加拉瀑布(the Niagara Falls)的公司就可以把微型屋送到克米尔家的后院。 筹到的款项中有一笔2,500元的捐款来自一名陌生人,当地公立学校教育局的一名雇员。 麦当劳说,他热泪盈眶,难以置信。 麦当劳计划要把房款不足的部分付给克米尔。一旦他支付了余额,那间小小的移动屋就成为了他的,他随时可以搬进去。不过克米尔说,不用着急。 她说,“他已经是我们家的一员了。” (图:CBC新闻)T04

今年流行養茶寵? 原來我喝了個寂寞!

    “都市好声音”美女主播菲菲谈茶宠 — 采访、摄影:石清 说起多伦多上空AM1540星岛A1中文电台的新闻资讯节目《都市好声音》和脱口秀《菲月秀》,早已是本城新老移民最为熟悉与喜爱的名牌广播节目了!这两档国语节目的著名主持人张菲菲,从时政评论、社会话题到幽默搞笑,处处看似信手拈来,却独具匠心,总能带给听众新意与思考。这位知性与感性兼具的美女主持,走出直播室后的业余生活,是否也似她在节目中的妙语连珠般精彩而有趣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进了主播菲菲的家。黄昏时分,应声前来开门的菲菲一身打扮便已吸引了我,内里是色彩明艳的苗族老绣片肚兜,外罩墨绿色轻纱对襟中装,实在别致得很,她笑说,这身打扮可是为了配合今天的中式主题呢。 家如其人,与带给多伦多听众的感受一样,菲菲的家果然布置得温馨而饶有品味与情致,一聊之下,原来她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好,便是收集“茶宠”。菲菲说,顾名思义,茶宠就是由茶水来滋养的宠物,大多是陶质工艺品,喝茶时要用茶汤浇淋,时间一久茶宠就会变得温润有灵气,闻起来茶香四溢。 菲菲是爱茶之人,除了爱茶惜茶外,尤爱养紫砂茶宠,之所以有这样的爱好,全是来自于家庭的熏陶,父亲是北京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对各类艺术品的收藏几近痴迷,又精于鉴赏。在中国时,家里的大小玩意儿全是父亲毕生的淘宝心血,几乎是个小型博物馆了,令有洁癖的母亲常常抱怨家里清扫难度实在太大。但这样的家,处处皆是趣意,让她心怡不已。 受了父亲的影响,菲菲说她虽也爱美,但平日最不喜逛商场,却独爱亲近大自然和逛古玩市场,来了加拿大更爱上了这里的各种跳蚤市场、古董店等,从多伦多到周边小镇,各色小店都留下她闲暇时探访的足迹,让她乐而忘忧。   说起照片里的这套鸡翅木茶具,她更是感叹不已,这套茶具是她十八年前不远万里从中国背来多伦多的。想家的时候,用它来饮饮茶,便顿生亲切感,仿佛离大洋彼岸的亲人更近了,小小的茶具一瞬间肩负起特殊的使命,成了家的缩影。 菲菲回忆说,当年在北京打包这套茶具可真是让她颇费脑筋,生怕这些娇弱的小茶宠们,经不起不起长途跋涉,在路途中“光荣负伤”,于是千包万裹,确保所有“敏感”部位绝对安然无恙,才放心置入贴身行李,随她一起漂洋过海,伴她在加拿大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谈起茶盘两侧依次摆放的一个个趣意盎然的小茶宠,她如数家珍。她说,养茶宠和养宠物一样,你可得和它有“眼缘”!一定要挑自己心爱的,这样才能用心照料它。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她竟难得有如此雅趣。   生活中常见的茶宠有金蟾、貔貅、灵龟,及造型生动、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与人物等,寓意吉祥仁和。茶盘上除了杯、壶等茶具之外,若再摆上几个精心淘来的茶宠,不仅平添几分文化气息,还能搞笑逗乐,尽显趣味童真。好的茶宠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更为品茗聊天增添了不少情趣。 来围观下菲菲主播的私家收藏:     01  金蟾      金蟾,瑞兽中的老五。三只脚,背背北斗七星,嘴衔两串铜钱,头顶太极两仪。摆放时嘴记得要向宅内,若果把嘴向外,钱可就吐到外面去了!因此金蟾有旺财、守财之寓意。嘴上所衔的铜钱是可以用手去转动的,谐音“赚钱”。           02  猪八戒      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被热茶一淋通体受热,冷不丁就会从嘴里喷出一口茶来。这是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有趣现象,它只有嘴,寓意只进不出,称“守财猪”。             03  蜘蛛      菲菲掌中这只圆润的紫砂小脚丫上趴着一只蜘蛛,你猜何意?原来是取蜘蛛‘知’的谐音,寓意:知足(蜘足),知足常乐之意,原来茶宠更可养护心灵,更凸显汉字的文化魅力。           04  丰收咯!              05  卤藕      荷塘四宝之一:卤藕一片!炒着吃?         06  青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别小看了这蜗牛壳上的小青蛙,不仅栩栩如生,嘴还能吐泡泡呢!         07  白玉兰      暗香袭来白玉兰。         08  树桩    咦,哪来的树桩?竟也是紫砂所制!       菲菲说,收藏茶宠,她从不计较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更无需为鉴别真伪而苦恼,全是出于任性的个人角度欣赏。茶宠不分贵贱,喜欢的可能十几块就能买上一只,但若遇到名家制作工艺精美、泥料上乘的紫砂茶宠,其收藏价值并不低于紫砂壶。要知道,一只画意生动的茶宠,是品茶人花时间花心思慢慢“养”成的。刚买来的茶宠常是很新的紫砂色,或紫或红或偏白,素净的泥色表面微微起砂,饮茶时,以茶扫蘸着茶汤轻轻抚刷、浇濯、摩挲,茶宠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直至逐渐散发出浑朴润雅、含蓄柔和的光泽,绵绵茶香也会时时萦绕其上。   用茶扫养宠     养“宠”有道:   有人喜欢用剩茶浇茶宠,但是茶宠和人一样喜新茶。有人认为,养茶宠要用普洱茶,其实未必,主要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喝普洱,且普洱茶的茶质易出效果,其实其它茶照样能把茶宠养好。 养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贪图快速出效果而用旧茶水浸泡,注意定期用细毛刷清洁,避免气孔被茶渣堵塞而失去有趣的“喷水”功能。 茶宠多选形制适中的,不要太大,因为要考虑让它身体的大部分起到蓄水存水的功能。 养的过程中,只需用茶水浇濯,别用白水。这样摸上去才会有温润顺滑的手感。 砂质也分好坏但不是问题,日常维护中每天须用刷子清扫,定期以茶布摩挲,使之保持一定程度的亮泽。宠物吐泡,睁眼的事儿就很容易看到了。 菲菲告诉我,养茶宠最忌讳心急,有人为了早日见效,就将茶宠扔进茶水里煮,或长时间浸泡在浓茶中,其实会影响茶宠的内部品质,茶宠之美是凝聚了时光与耐心才由内自外发散出来的。喝茶讲究的是一份惬意,异乡的一盏清茶,更能勾起海外游子的一缕故乡情。 她移民加拿大近二十年了,虽讲着洋文,用着洋名,过着洋节,但那颗赤子之心,却永远跟随故乡的脉搏而跳动,这些散发着浓浓中国味儿的小茶宠,总能在思乡之时为她一解乡愁,而她心目中一档优质的国语节目,更应具备同样的使命。 临别,菲菲赠我一枚仰坐在茶具上的逍遥童子,她说:从今天起,养只小茶宠在你的茶盘里吧,吃茶时与“他”相视一笑,心静了,烦恼便也随茶香而散了! 带着欢喜,自此,我也与菲菲因茶宠种下了一份不解茶缘。     菲菲所赠童子 重! 要! 通! 知! 金牌国语节目《都市好声音》9月6号起将在新时段播出! AM1540 星岛A1中文电台的超级粉丝们注意啦! 9月6号开始,备受多伦多听众欢迎的新闻资讯节目《都市好声音》将在新时段播出! 由现在的上午10:00到11:00,改为每周一至五,在AM1540频道,上午11:00到12:00播出! 对!9月6号开始,金牌主播菲菲将亲自下厨,务求把最营养、最权威、最奇趣的新闻大餐用AM1540的电波第一时间闪电发送至您的餐桌! 许多听众也在纷纷询问App的收听方法: 请您在苹果手机的App Store或安卓手机的Google play里,用中文搜索:“星岛A1”。 下载安装此App后,手机桌面将显示“星岛A1”的Logo,点击后即可进入节目菜单,随时随地收听《都市好声音》节目的直播或重播! 当然,您也可上网到: a1chineseradio.ca ,用您的电脑、iPad点击首页上方的“网上直播”或“网上重播”!是不是超级方便? 请记得提前锁定频道,音质更动感!节目更缤纷! 还是那句话:求-扩-散-呦~!

華裔前線工人處境報告: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時…

【加拿大都市网】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多伦多分会于今年1月至3月期间,进行一项探讨大多地区华裔前线工人,于疫情期间的工作与生活为主题的研究,并写成报告。接受访问的华裔前线工人,大多数从事低薪且高危行业。疫情下,工作与健康皆得不到保障。 该份报告长达53页,名为《我们的生命是不可或缺的:新冠病毒期间,华裔前线工人处境报告》(Our Lives Are Essential: Chinese Canadian Frontline Workers Pandemic Report),旨在重点介绍疫情期间,华裔前线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以及疫情对他们的影响,并探讨提供支持所需要的社会和政策改变。 访问大多295工人及社区人士 超过50名义工,对大多地区295位工人及社区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将11名受访者的故事,作出详尽深入的采访。受访者来自不同行业,大多数都是受雇于低薪及高危工种,工作场所存在健康与安全隐忧。大部分受访者来自医护界(如个人护理员、长期护理院护士、家居护理、医院员工等)、零售业(超市前线员工)、餐饮业、制造业(工厂工人)及建筑业。 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多伦多分会联合行政总监唐婕表示,报告揭示几个重点,包括前线工人工时长、薪水低、工作环境危险;大部分人感到工作场所不安全;绝大部分人对改变现状充满无力感;他们承受高压力及其他负面精神健康影响;工人要求有意义的政策及立法变革,以确保该群体家庭平等获得适合及有保障的机会。 “我们需要政策和资源来打击种族主义和反亚裔种族主义,与此同时,本国华裔工人阶级社区,对保护工人及家庭的政策有强烈而明确的要求。我们的建议例如10天有薪病假、法定最低工资增加至20元、提供免费精神健康护理服务、可负担住房、给予工人身份、终止所有驱逐出境及移民拘留等。政府需要立即听取社区的意见,并认真对待。” 疫期恐惧被加倍放大 清洁工搭公共汽车忧染疫 A女士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女儿,在签证逾期后成为无证移民。疫情期间她在一家工厂工作,时薪大约只有10元,现时为前线清洁工人。因为没有临时身份,不能回中国探望病重的母亲,错失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而抱憾终生。 疫情期间她曾在一家工厂工作,每天要坐3辆公共汽车去上班,再坐3辆公共汽车下班,她记不清楚每天工资多少,但估计每小时约10元,低于法定最低工资,还要担心在通勤或工作中感染新冠病毒。 怕不能返加错失与母告别 该女士为照顾生病的女儿,帮她买菜和做饭。但由于女儿的疾病和她自己没有身份,气氛很紧张。她曾与警察有过接触,与房东有过负面经历。在疫情期间,她的恐惧被加倍放大,每天生活在感染新冠和被房东驱逐的恐惧中。 她曾经在2018年向一个社会服务组织询问申请临时居留证事宜,但工作人员吓唬她,说她不应该申请,因为她是无证移民,移民局肯定会将她驱逐出境。本来,A女士很想回中国照顾患重病的母亲,但由于没有临时身份,离开之后意味着也要离开生病的女儿,且可能永远不被允许返回加拿大。在两难选择中,她牺牲了疫情期间与母亲见最后一面。 A女士几个月前成为永久居民,她最大的遗憾是听取了社会服务部门建议,未申请临时居留证,使她错失了照顾母亲的机会。 常与顾客近距离沟通 超市工人每天承压 目前在华人超市工作一年多的谢先生,2015年来到加拿大,疫情期间每天上班他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没有健康卡更加剧内心恐慌。每当有人在公共场合靠近或咳嗽时,心里特别紧张。作为一名杂货部的员工,常常会遇到客人询问商品的位置,和顾客沟通时的近距离接触,让他在疫情期间感到非常不安。 疫情后的反亚裔事件,也让谢先生焦虑,生活充满压力。他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另花上4个多小时通勤,下班回家将近晚上11时。由于没有身份,6年来也没有健康卡,身体不舒服也只能买药,休息一会撑过去就是。今年1月透过社区的帮助,他成功申请了健康保险。怎知一做体检,才知道事态严重。 体检当天,他被紧急送医,输了5袋血。医生说,要不是及时求医,可能会因为严重贫血而在睡梦中过世。这次大难不死,让他更想像平常人开开心心地在本国工作和生活。 即使如此,他说目前的生活现状是,每天头痛加上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很想像平常人一样买部车。工作劳累和害怕被房东赶走,每天都承受压力,所以再苦再累都想买个房,下班后可以安心的休息睡觉,这就是他最真诚的愿望。星岛记者报道 资料图片

移民故事:中醫讓高位截癱患者重新行走 但在加拿大發展太難了

李永洲(左)在做义诊。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华人将其带到加拿大帮助民众的健康,却经历了很多艰难。来自中国台湾的李永洲医生(John Lee),经历了中医立法、中医针灸进入医疗保险计划(MSP)系统,针灸免除商品及服务税/统一销售税(GST/HST)的过程。他亲身体会到,中医进入加拿大医疗系统的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李永洲为卑诗省注册高级中医师,曾任卑诗省注册中医师公会(QATCMA)会长、卑诗省中医针灸管理局常务理事、加拿大卫生部中医药咨询委员会委员、加拿大全国中医针灸联盟(CCTAA)主席。他近日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中医与西医不同的强项,也希望提高中医在加拿大医疗系统的地位,为加拿大人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李永洲在诊所。受访者提供   李永洲说,中医的强项是功能性疾病,西医的强项是器质性疾病。此话怎解?比如骨头碎了,怎样处理?要找西医,手术换关节也仅能是西医的专业;手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或者是身体功能出了问题,中医更合适。   两年前,一位少年来加拿大参加夏令营,上吐下泻,在医院住了3天,花了近3万元,但查不出原因。而这个孩子仍然全身没有力气,病倒在床。后来带他到李永洲的诊所做了两次针灸,吃一副中药,就解决了,只花费了200元。   李永洲说,按中医诊断,这个小孩是俗称的水土不服,脾胃功能失调。用针灸中药调节他的自身功能,很快就好了。他的病为什么西医帮助不了呢?因为他只是身体功能有问题了,没有发生质变,器质上没有病变。   “70%的病痛是属功能性的异常,并没有发生器质性的病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药、针灸对应身体功能的调理,就能帮助身体恢复健康状态而去除病痛,可以避免发展为器质性病变,这也就是为何中医能节省政府医疗开支。”他说。   他又解释,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遵循自然是中医的法则,中医中药组方因时间季节、地域、各人身体条件不一样,依中医理论对症下药,药证相应,就是安全有效,所以经中医师专业依中医理论指导使用中药才是安全有效的,而不能一个方子对应所有的病人及病程,因为每个人身体条件不一样病程变化不相同。中医以人为主体,西医则以病为主体。   中医不需要也不该跨界   中医考虑的因素特别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比如先天条件、后天条件,针对不同人的病症开不同的药方。越熟练越能精准用药。   西医,对某种病用药,则有固定的标准。对于中西医结合,他并不赞同:“中医药不应该靠拢西药医学的思维,中、西医是各自独立的理论,各有其长,相互补其短,中、西医疗各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不需要也不该跨界,要保持中医传统理论的特点。”他认为,中医、西医两种医疗缺一不可。   他说,中医可以做家庭中医生的角色,可以照顾到一家人,算是全科医生。中医强项的是调整机体功能性的异常,常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李永洲1992年从中国台湾移民加拿大,历经1995年卑诗省针灸立法,1999年卑诗省中医立法,2007年争取将针灸纳入卑诗省MSP,为低收入免去部分费用;2010至2014年,向联邦政府争取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提供针灸医疗服务免GST/HST,2014年2月国会通过。   他说,免GST/HST意义重大,意味着中医针灸专业人员正式成为加拿大医疗行业人员,提供的针灸服务才可以免除GST/HST。目前,中医药在加拿大仅3个省立法,如果全国5个省立法才算符合全国性的医疗专业人员,未来中医药的发展,有待业界的共同努力,任重道远。   他遗憾地说,加拿大建国初期既有中医的服务,虽然经过民众肯定,各级政府的认识,政界及社会人士的支持,媒体的介绍报道,业界有识者一直在努力争取,但中医在卑诗省的地位依然未能提升,尚未能得到应有的权益。   谈到学中医的经历,李永洲说,他是在中国台湾学的中医,拜的师傅是擅长治肿瘤的中医,师傅对肿瘤的特性用药熟悉,临床疗效相较了解,让他受益匪浅。他还跟从中国台湾的中国医药大学教授研习传统中医经典,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针灸除跟从中国台湾的针灸学会理事长深研传统针灸及中国台湾各知名针灸疗法外,并对头皮针、耳针、靳三针、董氏奇穴针灸均有深入的临床应用,在针灸治疗医术上更为精进。另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造,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曾受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李永洲的病人柯兆龙高位截瘫,后来又查出胃癌,手术切除了整个胃。柯兆龙神经受损非常严重,下半身完全没有知觉了,西医判定终身坐轮椅。李永洲依中医的理念慢慢调理,帮助他自身的功能恢复。经过中西医的治疗,特别是靠柯兆龙自己的坚强意志,不懈的锻炼,现在他已经可以离开拐杖行走了,还可以独自开车外出。   柯兆龙当时胃已经切除,西医认为他此后不能正常饮食。李永洲通过中医的调理,加强其他脏器的代偿功能,代替胃的工作。现在柯兆龙虽然没有胃,但可以正常餐饮,连糯米都可以吃,与常人无异。   在谈到李永洲时,柯兆龙除了盛赞他的医术,还特别提及他的医德。李永洲说,中医讲究职业道德。不能一心想着去赚钱,趁人之危。遇到有人病重不能敲人一笔,如果想赚大钱不如去做生意。中医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并没有收取我们专利费,作为中医病人痊愈就开心,看到不孕不育者生了小孩,就会很有成就感。   现在因为年龄渐长,李永洲已减少应诊时间。做了一辈子中医,李永洲的信念是济生利众,他希望中医能够在加拿大生根开花,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   星岛记者董清霞报道

移民在加拿大更孤獨 精神健康需要關注

(■■移民面临孤独的情况较本地加人严重,报告促当局应关注问题。Global视频截图)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发布新报告。报告指出,加拿大移民中自我报告孤独的案例在增加。该报告呼吁采取行动,获取更多数据,解决这一问题。 据Global新闻台报道,统计局在最近发布的报告中采用了2018年社会总调研中搜集的数据,同时使用了其他来源的信息,以评估移民和在加拿大出生者的孤独状况。 研究者在报告中指出,新移民和老移民比加拿大出生者报告了更高水平的孤独。同时,孤独并不因为在加拿大生活的时间变长而减轻。 报告说:“考虑到孤独影响身心健康的后果,在接下来加拿大从疫情中恢复的年份里,需要对移民在疫情前即报告更高水平的孤独这一问题持续予以关注。” 研究者发现,在加拿大生活10年及更短期的新移民和长期移民这两个群体,都比在加拿大出生的15岁到64岁的群体报告了更多的孤独案例。 高学历移民 更多感孤独 移民群体和加拿大出生者群体的孤独状态在统计数据上差异巨大,其差异程度相当于加拿大出生低家庭收入者(年收入39,999元及更低)和加拿大出生中等家庭收入者(年收入40,000到99,999元)之间的区别。 在根据年龄、婚姻状态、母语、教育、就业状态和家庭收入等区分的不同的移民群体中,自我报告的孤独状态都变化甚微。 根据报告,分居、离婚和丧偶者比单身或有伴侣者更加孤独。研究者同时说,移民中受教育程度更高者孤独案例更多,这和加拿大出生者是相反的。 哈卡克(Aaliya Hakak)是一名20多岁来自印度的多伦多大学学生,她刚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她两年前来到加拿大,这意味着她在多伦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疫情中度过的,这对她影响巨大。 她说,她会很多天都没有和人当面说过话。她感到如此孤独,她会到超市去,只为和收银员聊天15秒。 疫情中面对面课程大部分都被取消。哈卡克说,和同学们通过Zoom或者Skype建立纽带是很难的事。大家在网上谈15分钟的工作,然后就回到各自的生活。 哈卡克说,她在疫情中从多伦多市中心搬到了士嘉堡。在市中心时,和人交流的可能性更少。现在在士嘉堡要稍好一点,但也仍然有限。 “现在我去咖啡馆,收银员会多花两秒钟和我打招呼,在市中心则不会。在市中心我租住的公寓里,我没有见过我的房东,现在,在节日里,我会给房东打电话问好。” 她说,她现在仍在考虑回到印度去,因为加拿大没有什么可以提供给她。当然她谈的不是就业,她可能可以得到很好的职业发展,但是她在这里找不到社交生活和社区生活。 则法尔(Sadia Zafar)是社会服务机构邻里组织(Neighbourhood Organization)的语言和技能发展项目经理。她同意加拿大统计局报告中的发现。 长者更易感到孤独 她说,谈到在加拿大安居,很多人自动想到的是找工作、学英语、付房租,但她想到的是移民面临的孤独和他们的精神健康。 她继而谈到,由于精神健康在四处都被污名化,可能导致需要求助的人们不愿意显露需要帮助的迹象。 她表示,哈卡克的体验是十分常见的。 至于下一步该怎么做,报告说,目前缺乏充足的样本,尤其对更易感到孤独的长者更是如此。虽然报告没有提出具体建议,但研究者呼吁,蒐集更多数据,研究这一问题,并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以便可能采取措施,解决孤独的问题。 报告说:“自我觉察的孤独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孤独和紧张、抑郁、焦虑和其他精神健康上的后果有关。孤独也和多种身体疾病,例如心血管病、高胆固醇、高血压有关,并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專訪知名攝影師王云:帶你探索身邊的「快樂星球」

《都市脉搏》访谈嘉宾:王云 – 行摄水云间视频/摄影博主 o   多伦多国际摄影节裁判委员会主席 o   南北极探险队员兼摄影指导 o   美国摄影学会PSA加拿大安省总监 o   国际影艺联FIAP“世界级摄影师”称号获得者 o   加华杰作摄影协会副主席 o   微信视频号加拿大首位金V认证摄影师 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下,许多受影响国家封城锁国,我们被迫闭门在家足不出户,热爱旅行的你有没有一种想念远方的痛?既然停下了旅行的脚步,你有没有细心享受一下存在于身边的各种快乐?星岛A1《都市脉搏》就请到一位高段“专业玩家”,带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她是一位不断破圈的北京“飒姐”王云,从外企主管到探险队员,从非洲丛林到南极冰雪,从中科大到北大,从制药行业职场精英到优秀摄影师,活出极致花样的“破圈人生”,今天让我们跟着上天入海的她一起行摄水云间! 韩笑:摄影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收获? 王云:这几年一直在摄影的路上不断坚持走着,从最初的平面摄影到现在的视频,就一直在学习,一直在玩儿,希望将来能做得更好一些。其实摄影带给我的一个是技能学习,而且增加一个爱好,让生活更有趣一些。出去玩的时候不再盲目,能够更仔细地去观察,希望能记录下来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给自己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回忆。另外,我也能看到有一些好的作品还能影响到他人,像我在非洲做了一期溜狮子的视频,那是我在津巴布韦做的一个义工,是一个保护狮子的项目。有多的朋友都来问我,他们能不能去做义工,参与这个保护项目?包括我们的一些猎豹的视频也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鸣,都说希望能够加入猎豹的保护项目,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爱好都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尤其是像这种我从小打排球,包括现在摄影,这些爱好都是非常积极向上的,所以对自己的身心是个享受。它能够带给你的朋友也是积极向上、特别纯粹,而且是最长久的,这些朋友也让我受益最大。 韩笑:那疫情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王云;其实我特别感谢疫情,因为平时都在世界各地跑:我平时一年能够在家里待的时间都不够三个月。每年大概在非洲会呆四到六个月,在南极呆两三个月,在中国、欧洲再跑一跑,在家呆的时间就很少。但是疫情这段生活,让我不得不在家安静下来,我现在觉得每年我都需要一段这样的时间在家能够安静下来,能够自我梳理、自我提高。像去年在家呆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我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些课程,包括导演、编剧的一些课程,对我的视频制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还拜了一个90后的一个特效老师学习新的特效制作。我这个老师现在接到了下一期的狮子王三和变形金刚下一期的项目,希望将来能拿个小金人,能够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学习,真的是对我影响很大的。 而且,我还有机会去整理之前的视频、照片。以前光顾拍了,平时都没有空整理,这也让我可以把视频号经营更好一些,分享更多的以前拍摄的精彩内容。另外,我还整理了一些课件,包括以前拍摄的一些心得,对我的摄影和视频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韩笑:作为微信视频号加拿大首位金V认证摄影师,跟我们分享一下,在安省有哪些值得大家好好探索的有趣项目? 王云:不能出国了,我也确其实是有机会仔细发现了一些身边好玩的事儿。比如说我们年初去做了一些攀冰,后来我们又去探洞,露营等,真的是有点不舍得走了。其实攀冰没有大家想象那么难,实际上人人都可以,无非就是有的人攀得高一点,有的人攀得低一点,攀冰这样的运动在加拿大其实挺多的,在我们安省近的地方,比如Elora、Muskoka、Thunder Bay等很多地方都有,魁北克更多。如果是在安省的话,大概每年应该是从十二月中下旬开始。如果冷一点的话也许更早,要是暖一点可能一月初开始到三月份。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攀冰经历:探索你身边的“快乐星球”! 到了夏天,观星和拍摄星空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当你凝视星空时,漫天的繁星也在凝视着你,也许下一秒它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其实拍星空,还真的是一个技术活,这个技术活不仅体现在摄影技术上,还体现在这个时间地点的选择。其实在北半球的人,如果想看到银河,从每年的大概四月左右一直到九月份都可以看到。但如果你想看银河的核心——银心,因为那一段是最漂亮的,而且是星星最亮的地方。每年大概是农历的四、五月,最多到六月份,这几个月的月初月亮不太亮,你可以看到天空完整的银拱。每个月的时间不一样,这个要看一个专业的APP。每年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我们北半球是看不到银心。所以,从时间上要做好准备。 当然,事先的踩点非常非常重要,星空作品的关键在于地面,不想拍成天气预报式的照片,就必须事先查看地形,寻找好构图。我们今年选择了多伦多北部休伦湖上的Manitoulin岛作为拍摄地点,大家也可以去我的微信公众号看一下如何做延时流星的后期效果:60秒“梵高魔法”:手把手教你Pr制作星空延时流星效果! 其实很多貌似很难的事情,只要你开始做了,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当你做完了,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非常有成就感。希望大家能关注支持一下我的公众号:行摄水云间和视频号:水云间218。 韩笑:我们第三阶段已经重启了,大家终于可以好好地拥抱一下我们的大自然。很多人想出去露营,那么我们露营去哪里,要注意些什么?怎么样能够有一个轻奢版的浪漫露营? 王云:轻奢版的露营取决于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你想干多少活儿。当然越“奢侈”,你可能需要带的东西越多,在营地布置的时间就会越多,但是露营就是一个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我看到有的老外喜欢露营的,是在一个营地呆时间长,我看到最经典的就是一对老夫妇,他们把营地布置的成像花园,从家带来的花架子,把整个营地布置了一个非常有层次的花园,门口居然还有两个石狮。像今年我的露营,也买了很多太阳能的小灯泡、把帐篷周围的装饰起来,晚上会真的觉得很浪漫。我最喜欢露营的一点就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一块儿聊天,非常自然、简单,那种向往的生活。 其实露营很多人觉得是去野外睡觉,但实际上露营的重点是在于你在露营的时候干了什么事情,并不是为了去露营而露营。我们每一次都会有个主题,像安省特别好的主题就是去玩水,可以划划船、去钓鱼。营地相当于你一个临时的家,你在营地的生活只是露营的一小部分。露营可以很简单,但是其实也可以很舒服,可以有小小的轻奢,更重要的是和身边爱的人在一起的那一种经历。 韩笑:夏天的多伦多也是很热的,看到您去了一个别有洞天的“避暑胜地”,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么? 王云:对,大家可以去探洞,这个洞是快到蓝山的地方,是一条布鲁斯步道的一部分。走到那里,洞最窄的地方,我只能是直着身子,但是你过去以后就会发现,真的是别有洞天。在洞里头,现在夏天都还会有冰。我上个月去的时候,里面有冰柱,要穿冰爪才能在里面走。里面很凉,要多穿一点衣服。带我们的教练已经在那边三十年了。他会在那边帮我们绳索固定,这样我们下绳索会容易一些。当然他也会有一定的指导,因为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打绳结保护自己,跟着专业的教练去还是比较安全。 另外,我们在加拿大的夏天最棒的一个项目就是水上活动。多伦多第一个华人帆船游艇俱乐部,应该是我和朋友一起做的。我还玩了皮划艇,其实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如果是多伦多附近的话,有很多的帆船和皮划艇的俱乐部,也有一些相应的课程。如果你喜欢水,这是不容错过的项目。因为像帆船这样的项目,想在中国玩儿是非常非常昂贵的,是大部分人消费不起的项目。但是我们在加拿大,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享受这样的水上项目。 韩笑:现在我们的疫情慢慢好转,下一步有哪些未来新的计划?又是不是要重新上路了呢? 王云:对,我要会回到肯尼亚,这也是在去年年底离开肯尼亚回到加拿大之后,第一次回到肯尼亚,现在我还是蛮兴奋的,期待这个旅程。七月到九月份刚刚好是大迁徙的季节,我今年想好好拍一些大迁徙的镜头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今年特意还带了一些设备,希望能够直播大迁徙现场的样子,还会做一些马赛人生活、营地生活等等的现场直播,给大家一个更有临场感的画面。欢迎大家订阅我的视频号“水云间218”,这里有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的动物们相爱相杀的故事,有那些美轮美奂的异域风光,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神秘文化和走过山野之后的人生感悟,更有”地表最强非洲独家实地旅行攻略”。热爱非洲的你,怎么可以错过? 还有我的微信公众号“行摄水云间”里会分享我在旅途上的趣闻,包括一些旅途攻略,还有一些摄影和视频的前期、后期的技巧等等,欢迎大家关注。 长期来讲,我还自己有个小梦想。因为现在的时代是从平面转到了视频时代。我也希望能够不断学习,跟上世界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作品水平。希望有机会拍一个微电影,梦想有一天自己的作品能参加国际电影节,不知道能不能实现。 结语: 今年的疫情给我们的出国旅行按下了暂停键,实实在在的路上体验被对远方的渴望所取代。不过即使不能远行,美好探索依然不能停。只要心怀好奇,随处都可以探索世界。谢谢云姐的精彩分享,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最终击败肺炎怪兽的时候,会有更多更多的人背起行囊踏上前往远方的旅途。也希望朋友们可以像云姐一样,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风景,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从自然中汲取的力量,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 因为节目时间限制,采访分成两部分于七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播出,请点击以下播放会听完整音频。 采访第一部分:   都市脉搏 Pulse Of The City · 专访王云--行摄水云间视频/摄影博主   采访第二部分: 都市脉搏 Pulse Of The City · 专访王云--行摄水云间视频/摄影博主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