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07:07:1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创业故事

前eBay行政总裁即将掌舵NIKE

▲耐克现任行政总裁马克.帕克(左)明年一月将辞任,由eBay前行政总裁约翰.多纳霍(右)接任。 十年大牛股,世界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耐克(Nike),10月23日突然公布换帅消息,现任行政总裁马克.帕克(Mark Parker)将在明年1月13日卸任,由前eBay行政总裁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接任。 耐克换帅的消息震撼整个体育用品界,皆因马克.帕克掌舵的13年期间,耐克业绩节节上升,股价总回报高达九点六倍。今次换帅,有业界分析是因为耐克要加快电商发展,转型成为以数码化为主导的集团。 正因如此,耐克找来曾助eBay起死回生的约翰.多纳霍,协助公司加速电商部署。不过,体育用品市场近年竞争激烈,除了一直步步进逼的adidas,还有lululemon及Under Armour,在中国市场更要面对李宁及安踏等挑战,约翰.多纳霍此时接手,能否继承马克.帕克时期的强劲增长,成功在电商业务发围,将成为重中之重。 耐克10月23日突然发出公告,称现任行政总裁马克.帕克将在明年1月13日卸任,转任执行董事长,由董事会成员、曾任eBay行政总裁、Paypal主席,现任云计算公司ServiceNow行政总裁的约翰.多纳霍接任。 消息震撼整个投资及体育用品商界。马克.帕克接受CNBC专访时大赞约翰.多纳霍是现时接任的最佳人选,认为他曾出任三间公司的行政总裁,在数码业务方面有丰富经验,有助耐克向数码化转型。马克.帕克更表示︰“这个决定并不是突然发生,董事会已花了好几个月时间讨论继任计划。” 十三年股价翻九倍 马克.帕克2006年接手耐克,成为行政总裁,过去13年成为耐克黄金时代,股价大幅上升9.6倍,销售额节节上升。根据最新公布的首季业绩,销售额增长7.2%,至107亿美元,超出了市场预期的104亿美元,而在中国的销售额近年都以超过两成的速度增长,最新一季更增长了两成二,在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之时,仍是公司增长最快地区。 近年丑闻不断 2016年,耐克为了挽留马克.帕克在未来5年留任,更给他比以往年度奖励高10倍的股票以示激励。然而今次公司突然换帅,市场估计与公司近两年的两大丑闻相关。去年3月,耐克内部女性员工向马克.帕克提交了一份性别歧视调查,随后公司承认未有聘请足够女性及晋升女性员工,经过内部审查之后,解雇最少11名高层,为7000名员工加薪,更向全体员工道歉。 今年9月,耐克更涉嫌卷入兴奋剂丑闻,旗下培训美国中长跑运动员的Nike's Oregon Project,其主教练阿尔贝托.萨拉查(Alberto Salazar)被指控使用兴奋剂而被禁赛,耐克更因此结束整个项目。有报道曾指马克.帕克亦牵涉当中,但他在向员工发的公开信中直斥︰“耐克从未参与过任何有系统地,给任何跑步者注射兴奋剂的活动,这个想法让我感到恶心。” 转型需求 耐克近年在线下销售的增长节节上升,但主要来自中国市场,北美及欧洲、中东及非洲的销售只有单位数增长。面对激烈的竞争,电商将成为耐克未来的主要战场,所以曾助eBay起死回生的约翰.多纳霍成为最佳人选。据耐克财务总监透露,公司已建立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模型,转型为数码化主导的集团,与全球的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今年59岁的约翰.多纳霍,父亲是普华永道的会计师,高中毕业之后,父亲的朋友看中他有生意头脑,邀请他加入啤酒销售公司。不过,年轻的约翰.多纳霍拒绝,选择继续求学,先后在达特茅斯学院及史丹福大学取得经济学学士及MBA。MBA毕业后,约翰.多纳霍加入与麦肯锡齐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一做20年,由助理顾问升至行政总裁。 新CEO曾助eBay转型 在工作期间,约翰.多纳霍认识了eBay前总裁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2005年获邀加入eBay,梅格.惠特曼更将核心市场的业务交给约翰.多纳霍打理,他亦助公司进行了多项大型收购,例如买下美国最大信息分类网站橡胶树(Gumtree)。2008年,约翰.多纳霍接替梅格.惠特曼成为eBay行政总裁。 eBay在急速扩张下,业绩连年下跌,加上撞中金融海啸,股价大跌一半。约翰.多纳霍决定改革,将eBay由一个单独的拍卖平台,转型成为一个拍卖与固定价格商品交易混合的平台,由C2C转至B2C。 同时,为配合转型,约翰.多纳霍更推出了以客户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方式NPS(Net Promoter Scores),即买家在购买产品后,会否将卖家推荐给其他人,反映买家的购物体验,高层人员的薪金直接与NPS挂钩,成功将eBay由卖家为主,转成买家为主,因为在网购世界,买家的数据才是推动业务增长的重心。 经过三年,约翰.多纳霍在一遍争议中将eBay起死回生,2011年公司的毛利率及净利润率达七成及28%,远远超过当时的亚马逊,股价亦由2009年时的十多美元,升至2012年时的40多美元。2017年,约翰.多纳霍离开eBay,加入ServiceNow,任行政总裁。 今次约翰.多纳霍走马上任耐克行政总裁,市场一致认为是希望借他在电子商务的经验,协助耐克未来在电商方面大展拳脚,迎接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 除耐克外,Under Armour创办人凯文.普朗克(Kevin Plank)亦宣布明年一月辞任行政总裁,由首席营运官接任;Adidas亦有高层变动,1994年加入公司的全球品牌总监艾瑞克.立德基(Eric Liedtke)今年尾亦正式离任。三大体育用品巨头明年都将迎来新管理人,一场体育用品界的新混战,即将展开。 矮子马云挑战巨人约翰 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一直视eBay为主要竞争对手。但马云曾直言,约翰.多纳霍是他和整个阿里巴巴团队尊敬的人。两人大约在2006年相识,当时约翰.多纳霍只是eBay旗下Marketplaces的总裁。 2010年,eBay正由拍卖平台向电商平台转型,成为阿里巴巴一大竞争对手,当年在杭州举办的网商大会,马云邀请约翰.多纳霍成为讲者。由于约翰.多纳霍身高达一米九,与马云相差很远,约翰.多纳霍更打趣称︰“我希望与马云互换,我有他那麽多财富,他像我一样高。” 当有人问马云为何邀请竞争对手来演讲,他解释自已对eBay充满了尊敬,“我们坐在一起,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梦想。” 结果,阿里巴巴食正中国互联网崛起,加上电商大行其道,公司已远超eBay,市值高达4400亿美元,而eBay只是300多亿美元。 撰文:裴浩辉

业绩跌跌不休 “维多利亚秘密”减店裁员救亡

   42年前,美国知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秘密(Victoria's Secret,维密)诞生,之后一直顺风顺水,迅速成为业界龙头,更开创内衣时装展先河。维密内衣展成为众所瞩目的年度盛事,模特儿如能够获邀走上天桥,穿上天价梦幻内衣,化身维密天使,将是职业生涯中的巨大荣耀。     一直与“天使面孔,魔鬼身材”画上等号的维密,其经营哲学及营运策略从当年追求“崭新果敢”,蜕变成现在的故步自封,渐渐与世界潮流脱节,拒绝接受“大码女性”市场,加上管理层惹火言论,拖累公司生意跌跌不休,不得不关店裁员救亡,连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总部都要裁减50人,服务公司16年的门店运营总裁April Holt亦将离职。     曾经的金蛋如今褪色,维密母公司L Brands股价更连跌4年,累跌超过8成,单单今年就下挫4成,跌到目前的20美元以下。这次公司毅然决定瘦身,能否令曾经的“天使”再现辉煌,拭目以待。 撰文:韦宁 梦幻内衣   制作费惊人     “维多利亚的秘密”以往每年的内衣展都是时装界的一大盛事,其中最为瞩目一定是超豪的天价梦幻内衣(Fantasy Bra),能穿上天价梦幻内衣更成为不少模特儿的梦想。     天价梦幻内衣,制作费用及花费时间都高得惊人。以去年的Dream Angels Fantasy Bra为例,由世界著名珠宝品牌Swarovski设计,整套内衣一共使用超过71卡钻石,手工镶嵌,耗时近930小时制成,造价高达100万美元。就算是“平民版Fantasy Bra”,售价也要250美元一件,一般大众根本不会消费。 维密的内衣展  业界盛会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2016年的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就用了2000万美元,虽然制作人曾澄清并没有这么多,但市场估计亦相差不远。不过,近年这类耗巨资宣传的“离地”时装展,已难以刺激销情,维密销量由2011年开始已连年下跌,难怪公司决定,考虑停办这一盛事,令艳光四射的模特儿走过维密天桥的影像成为绝响。 管理层言论惹火  ...

遇12年来最大罢工 通用汽车陷入死局

▲今次罢工是通用汽车12年来最大型,估计每日令公司损失近1亿美元。 美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 GM)曾经是世界最大车厂,但十年前遇到财困,濒临破产,须进行债务重整才能起死回生。近年公司重登全球四大汽车生产商之一,可惜好景不常,今次又再陷入困境。自九月中起,公司发生12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共48000名工人参与。市场估计,每罢工1天,通用汽车损失接近1亿美元。分析人员指,若长此下去,通用汽车固然会蒙受极大损失,连带美国整体经济也可能会被拖累。 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发出警告,如果通用汽车这场劳资风波旷日持久,其财政状况将受到重大影响,一旦影响到信贷评级被调低,公司的借贷成本将会增加,从而令整体营运遇上麻烦。今次事件至今仍未有解决方案,令通用汽车陷入死局,公司股价近周一直受压,累积跌幅已逾1成。撰文:韦宁 这场大罢工的导火线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 UAW),与通用汽车未能就四年期劳工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一共48000名通用汽车工人于是发动罢工,争取更优厚的合同条款。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因应消费者对汽车的喜好近年不断改变,通用汽车计划将未来的研发重点,由传统汽车改为电动汽车,然而生产电动汽车涉及的劳动力较少,工会忧虑未来公司会减少人手而裁员,无法保障工人的就业数量。 有见及此,工会对通用汽车提出两点意见。第一,工人要求通用汽车将部分工厂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为美国本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是提高工人工资、医疗保健、就业保障等薪资福利。但有关第一个要求,资方已经拒绝。结果令谈判跌进谷底,工人决定继续罢工,令行动进入第四个星期。 事实上,通用汽车去年宣布转型大搞电动车计划,作为计划一部分,公司宣布将关闭7间车厂,其中四间位于美国,总共裁减近15000名员工。公司称计划将削减30至38亿美元的税前开支,到2020年底节省60亿美元。 特朗普批忘恩负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多次在推特发文,质疑通用汽车将车厂搬至中国及墨西哥,批评公司忘恩负义,要求通用汽车回美设厂。左为通用汽车行政总裁玛丽芭拉。 不过,中美贸易战打得如火如荼,通用汽车关厂的决定立即引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猛烈抨击,批评通用汽车忘恩负义,不满公司放弃美国但走到中国及墨西哥设厂。今年8月尾,特朗普再次发文,称通用汽车曾经是底特律的巨人,现在却只是当地其中一间最细的车厂,批评公司将主要厂房迁往中国,直言︰“现在他们是时候再次回到美国吧!”面对特朗普抨击,通用汽车行政总裁玛丽芭拉上月到白宫与特朗普等官员进行谈判,不过双方最终没有对谈判有任何评论。 一波未完,玛丽芭拉又要面对大规模罢工。长时间的罢工,对通用汽车的影响愈来愈大,通用汽车在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厂商也被迫停工。有分析师则估计,连续三个星期的罢工,已经令通用汽车损失了15.3万辆汽车产量,最惨的是就算罢工平息,这些产量是无法填补的,严重打击公司业绩。 据《福布斯》估计,大罢工令通用汽车不断出血,平均每日损失5000万至1亿美元;Anderson Economic Group行政总裁安达臣(Patrick Anderson)表示:“罢工已进入第四周,通用汽车的亏损正在加速上升,每天损失已超过9000万美元”;摩根大通亦估计,在罢工头两个星期,通用汽车已损失超过10亿美元。 影响电动车研发 为了抵销工人罢工所带来的影响,通用汽车日前宣布辞退其在墨西哥工厂的415名工人。有关工厂主要是生产V-8发动机和变速器。较早前,通用汽车已临时辞退了另一家墨西哥工厂的6000名员工。然而,市场对削减人手对公司的帮助并不乐观。 有分析师认为,罢工行动令对通用汽车造成的财政打击,会令公司难以把更多资源投放在昂贵的研发工作上。由于公司有意在电动车和自驾汽车生产上大展拳脚,这方面的研发工作正正对资金有极大需求。故此,今次事件后,通用汽车在设计及生产电动车和自驾汽车方面,将会难上加难,长远竞争力将会受到影响。 罢工令公司饱受打击,然而通用汽车立场坚持企硬,主要与经济基调转坏有关。在罢工开始前,美国中西部工业重镇已开始受到经济放缓困扰,美国汽车业已从前几年的高峰期回落,通用汽车的工厂和供应商则普遍被视为最受影响的行业,罢工令情况雪上加霜。经济师认为,如果公司跟工会订定长达4年的合约,在控制成本上失去弹性和主导地位,在目前的经济氛围下,颇为不利。 美汽车业 经济寒暑表 美国汽车业或多或少是美国经济的寒暑表,其发展和表现对经济现况,甚至未来前景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过去几年,美国汽车业有良性的增长,到2017年达至高峰,且反映在公司股价上。就以通用汽车为例,其股价于2017年中见顶,之后便陆续下滑,当时已有分析人员估计,美国经济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正在缩小。这次通用汽车的大罢工,正正就是经济前景的缩影,其中以美国中西部首当其冲。 原来参与这次12年来最大规模罢工的工人,来自全美31家通用工厂和21家其他设备公司,约有1万家汽车配备供应商的业务即时受到影响。分析指,这些供应商大多集中在中西部,故预料区内很快会出现数十万失业大军,或会削弱消费者信心,从而对消费市道会构成负面影响。 ▲近年通用汽车集中发展亚洲市场,例如中国。 经济学者认为,美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应该不致于因为罢工而一夜衰退,不过,若事件延至年底仍未解决,密西根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等州可能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陷入衰退。若到时其他经济板块或议题同样表现差劲,例如中美贸谈判愈闹愈大,美国整体经济前景便不能过于乐观。

烧钱快过Tesla四倍 现金流恐耗尽!中国特斯拉陷危机!

蔚来汽车(NIO)去年在美国上市,被誉为“中国特斯拉”,投资者包括腾讯、京东、百度、小米等科网巨头。左为创办人李斌。 去年在美国上市时,蔚来汽车(NIO)被誉为“中国特斯拉”。由于投资者粒粒皆星,包括腾讯(0700)、京东、百度、小米等科网巨头,即使公司蚀住招股,甫上市股价即狂飙1倍,市值一度逼近1000亿港元。 1年过去,蔚来跟“正牌特斯拉”在业绩上可说难兄难弟,赚钱遥遥无期。然而蔚来的形势比后者远为险峻。由于公司急于扩大销售,加上皇牌ES8休旅车早前爆出“自燃事件”要召回近5000架车,估计烧钱速度竟是Tesla的4倍! 创立5年的蔚来,至今累积蚀了超过200亿港元。相比2003年成立的Tesla,16年来“只是”蚀了390亿港元。市场担心蔚来若无法扑水,现金流恐怕会在几个星期内耗尽,面临破产退市的危机。难怪股价近日节节下挫,过去1年更狂泻近8成,叫人咋舌。 撰文:韦宁 其实华尔街去年已质疑蔚来的投资价值。这间成立仅5年的电动车生产商,无论市值或市场份额都远不及Tesla。两者唯一相同之处,都是靠烧钱吊命,经营上持续见红。 随着愈来愈多股民睇淡,蔚来股价已不断下跌。公司的情况有几差,从业绩可见一斑。今年第二季,蔚来录得近39亿人民币净亏损,按年飙升8成,不但远差过市场预期,亏损之多更是2017年有记录以来第二高。 虽然蔚来创办人兼执行长李斌豪言第三季营收会有反弹,预料按季增长最多一成。岂料公司竟取消投资者电话会议,理由是财报已透露充分资讯。此举即时招来市场抨击,引发信心危机,拖累股价大跌。眼见群情汹涌,蔚来管理层最终要站出来面对投资者。 2014年创立以来,蔚来原来已亏损超过200亿港元,虽然少过早前传出的440亿港元,但仍然是天文数字。因为全球电动车一哥Tesla开业15年,也“只是”烧掉390亿港元。蔚来经营的年资仅为Tesla三分一,累积亏损却高达Tesla七成,可说青出于蓝,难怪震惊市场。 蔚来蚀得这么“甘”,其中一个原因是旗下电动车的质素实在不敢恭维。今年4月底到6月中不到2个月,蔚来旗下皇牌ES8电动车,分别在西安、上海及武汉市发生四宗自燃事故,出事频率远比Tesla为高,最终迫使公司急急召回安装了问题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涉及约4800辆。 产品质量惹怀疑 这批问题电池是由“宁德时代”供应。蔚来宣布大规模召回后,宁德时代出来解画,指“此次召回的电池包箱体……,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可能出现低压采样线束短路风险,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系数对汽车生产商的影响事关重大,因为直接影响销路,尤其是当前的经济大环境并不理想。事件对蔚来的打击可想而知。 事实上,由于蔚来急于扭亏为盈,于是要不断谂计扩大销售,否则不足以带来足够收入,去填补庞大研发等开支。例如ES8若要达致收支平衡,据估计每年销量起码要达3万辆。 市场估计蔚来的未来取决于主要大股东腾讯的态度,亦有投资者则憧憬中央最终会出手打救。 然而公司一直面对产能不足的问题。例如蔚来ES8所使用的大约1700个零件,分别由160多家供应商提供,当中不少是独家供应商,因而限制了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如今甚至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翻开蔚来今年第二季业绩,营收按季下跌7.5%,其中汽车交付量更加按季急挫一成一,是相当显著的跌幅。为求止血,蔚来决定裁员重组。截至上月底,公司全球员工人数由年初的9900人劈至7800人,减幅超过两成。 股价狂插随时退市 祸不单行,蔚来除面对汽车自燃问题外,今年初中国政府减少对电动车的补助,对公司是另一大打击。中国财政部早前宣布,由6月开始,中央的电动车最高补助将减少一半以上,金额由66000元人民币降至27500元。至于比中央补助高一半的地方政府补助,同样会缩减资助。 去年中国汽车市场罕见出现下滑,不过电动车热潮却依旧,销售逆市大增六成二,带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因此,减少资助肯定冲击电动车销情。 由于前景极为不明朗,蔚来股价近期出现雪崩式下跌,一度跌破1.2美元水平,跟上市价6.26美元比较跌幅超过8成。与历史高位逾十美元相比更大跌超过9成,非常轰烈。 随着股价大插水,蔚来正陷入另一危机,就是面临被美国监管当局勒令退市的威胁。根据美国的上市规定,公司股价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若不足一美元,就会被警告,再无起色就会被勒令退市。一旦被迫退市,蔚来要扑水救亡难度将更高,现金流恐怕会在几个星期内耗尽。 蔚来能否逃过厄运,市场估计主要大股东腾讯的态度会是关键。有投资者则憧憬中央最终会出手打救,事关蔚来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当高,有象征性意义。如果蔚来宣布破产,对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厂亦有影响。至于股民是否一厢情愿,相信短时间内便有分晓。 Tesla老板伊隆.马斯克部署在上海建厂强攻内地市场,对蔚来等内地电动车厂构成挑战。 星级股东 难救股价 蔚来汽车星光熠熠,由易鑫(2858)创办人李斌、京东刘强东、腾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等顶尖网路公司与企业家联合创立,并获得新加坡淡马锡、百度资本、联想集团等数十家知名机构投资。虽然为首的李斌全无造车经验,公司却因此被誉为“中国特斯拉”。 而令蔚来一鸣惊人的,是公司成功造出全电动超级跑车EP9,在德国纽博格林跑道打破历史圈速纪录,比林保坚尼、Tesla Model S更快。造一架快过林保坚尼的跑车并无代表性,公司主打的是比较平实的SUV车款ES8。在内地售价逾40万人民币,比起竞争对手如吉利、比亚迪等生产的电动车,性价比不算高,如今更爆出质量问题。 其实蔚来去年上市短短两星期,不少投资银行已相继唱淡,甚至将之与Tesla比较,批评两者都是靠烧钱吊命,最终可能无法达到有规模效应的产量,赚钱更是遥遥无期。

全球最古老的旅游公司宣布破产! Thomas Cook的两大死因…

创业超过一个世纪的英国老牌旅行社Thomas Cook上周宣布破产,负债高达164亿港元,令不少业界人士大感可惜。 被视为全球最古老的旅游公司Thomas Cook宣布破产。消息不算意外,毕竟这家有178年历史的老字号在内忧外患下,早已陷入财务危机。但当消息证实后,业界始终有点可惜,像是一个老朋友就此殒落。 拆解Thomas Cook的死因,说穿了是一场内忧外患的悲剧。前行政总裁诺沃亚因好大喜功,策动与MyTravel Group合并,导致公司消化不良,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局。另一方面,随着旅游网站崛起,传统旅行社堕进去中介化的大时代。 Thomas Cook一度企图转型“搞网”应对新的市场形势,可惜因体形太大转身太慢,最终无法摆脱悲剧收场的命运。 撰文:韦宁 其实近年Thomas Cook的财政频频出事,公司一直寻求融资,希望苟延残喘。而最后一根稻草,是一笔总值约20亿港元的贷款告吹,资金无法周转下去,管理层遂申请清盘破产。 20亿当然不算小数目,但对一间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560间旅行社,合共聘用22000名员工,还经营航空公司和度假酒店的“最古老”旅游公司,照计也不是天文数字。由此可见Thomas Cook从经营到公司管治,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 前CEO诺沃亚2007年促成Thomas Cook与MyTravel Group合并,被指是导致公司破产收场的罪魁祸首之一。 事实上,导致Thomas Cook破产收场的原因之一,是12年前由前行政总裁诺沃亚结下的“孽缘”。 2007年,Thomas Cook宣布与MyTravel Group合并,组成Thomas Cook Group,由Thomas Cook持有合并后公司过半数权益。 当时诺沃亚看中的,是MyTravel Group持有的航空公司Airtours,以及旅游品牌Going Places。他原本希望透过这次并购进一步壮大规模,建立一条龙的旅游王国。同时每年亦可节省约7500万英镑营运成本,借此对抗来势汹汹的网上旅游公司。 两间公司合并后,诺沃亚即手起刀落,狂“刴”了2800个职位,自己因此获得过亿港元的奖金。然而所谓节省成本,只是镜花水月。事后证明这根本是宗蚀大本交易,因为MyTravel本身是家连年劲蚀的旅游公司。莫说每年替Thomas Cook省钱,最终更沦为整个集团的财务包袱。 Thomas Cook突然破产,导致不少旅客滞留国外,最终由英国政府动用公帑撤回海外国民。 天价收购债台高筑 为了这次收购,Thomas Cook要背负沉重债务。诺沃亚2007至2011年在位期间,公司的负债急飙至超过100亿港元。及至2011年公司出现财政危机,他终于辞职落台。 之后的两名继任人格林和弗兰克豪泽都无法起死回生。 Thomas...

控诉新例阻谋生 Uber司机群起抗议

网约车一直遭到传统的士司机指责不公平竞争,影响生计。 全球最大城市纽约上周晨早繁忙时间惊现“和你塞”,一众Uber及Lyft司机大罢驶。 事源Uber及死对头Lyft两大网约车公司为了配合纽约市的新法规,先后更新软件,在需求较少的时段或区域,限制上线载客的司机数量。换言之,一些未达标的司机无法在限制时段和区域中上线接客,有人担心生计因此受到影响。 除了纽约市的新法规,加州形势更大镬,新例要求两大网约车公司把司机列为正式雇员,令他们享有失业保险、医疗补助、有薪假期、最低工资,甚至组织工会等基本劳工权益。由于此举势必大增营运成本,Uber及Lyft由亏转盈的目标,愈发遥不可及。 去年上任的行政总裁霍斯劳沙希至今仍无法说服投资者公司何时有钱赚。 撰文:韦宁 逾千位Uber及Lyft司机9月17日驾车经过布鲁克林大桥,慢驶往纽约市长官邸格丽丝庄园,然后鸣笛缓慢驶过,以示抗议,令纽约市交通一度几乎停顿。 事情的起因,是大量网约车塞爆纽约市,惹来不少市民不满,最终迫使市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交通。当中包括将Uber及Lyft旗下网约车辆纳入管制,司机须取得计程车管理委员会的执照才可以营业。 司机反转纽约 自去年起,委员会已停止发出新的计程车执照,不让新司机加入这门已供过于求的行业。而为了维持传统的士司机的收入,更决定在需求量少的地区和时段,限制网约车司机上线人数。 在监管压力飙升下,Uber及Lyft惟有配合市政府的要求。 Lyft早于三个月前已经更新应用程式,限制司机的上线数量。至于Uber上星期三亦被迫更新软件。 司机上线人数受限,意味部分人的收入会因此受损。为保生计,网约车司机于是群起抗议,要求市政府加强保障从业员的利益。有司机召集人称,新措施下,未来可能有三分二的网约车司机面临失业。 在美国西岸的加州,刚刚亦通过了针对Uber及Lyft的新例,要求两大巨头把司机当作正式员工,与一般雇员看齐享有失业保险、医疗补助、加班费、有薪假期、最低工资、组织工会等基本劳工权益。纵然两大网约车先后大力游说反对,始终未能阻挡新例通过。 随着网约车行业持续扩张,车队规模正不断加大。例如Lyft,去年在同一时间内,招揽了超过200万名网约车司机,相当于超过1%的美国劳动力。当局加强规管,势必大幅增加Uber和Lyf的经营成本,对两间仍“蚀住做”的网约车公司,无疑雪上加霜。投行摩根士丹利估计,Uber和Lyft在加州为司机所支付的薪酬成本或会大增三成半,叫人咋舌。 司机转为正式雇员后,Uber和Lyft惟有改变商业模式,直接导致司机接生意的灵活度大减。例如Lyft指新例生效后,加州司机的数目将会减少,也不能在不同召车平台软件之间随意切换接生意,估计会令乘客的候车时间延长。而新例肯定会令车费上涨,增加乘客的负担,亦可能减少叫车需求。 市场担心若新例的涵盖范围扩大至其他网约业务,如Uber的食品速递Uber Eats等,对业绩的冲击将更大。 监管风险大飙升 面对日益严苛的监管环境,Uber和Lyft的生意肯定愈来愈难做。难怪两只市场原本期望甚殷的“独角兽”上市后,股价一直令人失望。抢先上市的Lyft已跌至每股46美元水平,比招股价“潜水”三成半。 Uber同样不济,每股在34美元附近徘徊,较招股价惨跌两成四。 股价一浪低于一浪,与公司持续亏损有密切关系。 Uber今年第二季营业额虽然上升一成四,至约247亿港元。然而亏损却没有因而改善,反而大增至约408亿港元,按年狂飙近5倍,等于每做1元生意,就蚀了1.65元。 愈蚀愈多,主要原因是Uber要与死敌Lyft抗衡,必须不断烧钱。为了谷上市,Lyft单是去年便烧掉超过27亿港元,将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推上三成九,两年之间足足升了17%。 另一边厢,Lyft同样无法降低烧钱速度,与Uber根本是“揽炒”。今年第二季的营业额虽然比预期好,约为67亿港元,亏损却劲过市场预期,足足烧掉约50亿港元。即是每做10元生意,就蚀了7.5元。虽然管理层不断唱好前景,对股价的支持作用显然不大。 两大网约车不单有排无钱赚,假如新例的涵盖范围扩大至其他城市和网约业务,例如Uber目前经营的食品速递Uber Eats等,冲击将会愈来愈沉重,扭亏为盈更遥不可及。一众股东怕且要有心理准备继续揼钱支撑公司营运,随时如堕无底黑洞。 Lyft行政总裁格林除面对公司蚀钱外,近期公司又面对愈来愈多女士指控旗下司机涉嫌性骚扰。 专攻东南亚 Grab值钱过Lyft 正当Uber和Lyft挣扎求存之际,创立仅7年的东南亚网约车公司Grab形势似乎相对乐观。总部设于星马的Grab以GrabTeksi之名起家,初时主打网约的士,之后逐步扩展至其他领域。业务版图近年不断扩大,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缅甸,以至柬埔寨都有他们的足迹。 去年3月,Uber将旗下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业务出售予Grab,换取后者27.5%股权。今年3月,Grab再获得软银愿景基金约114亿港元投资,是东南亚市场历年投资额最高的私募股权投资,令Grab成立至今已募资超过350亿港元。 公司计划今年底前再募资约156亿港元。根据最新一轮融资,Grab的估值已经逼近1100亿港元,超过现时Lyft的市值。 能够受私募基金青睐,除东南亚市场增长较欧美快外,2016年Grab成立GrabFood进军网上订餐业务,现时已成为另一盘甚有增长潜力的生意。今年6月,GrabFood的网上交易额急增了9倍。目前Grab的网上销售额中,约两成来自网上订餐,比一年前高出15个百分点,反映发展迅速。

诺贝尔经济学家要非理性花掉奖金,这些大咖怎么理财?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凭借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摘取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塞勒现年72岁,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东奥兰治,是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行为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得奖后,塞勒调侃称,为了与他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我会尽可能非理性地去花这笔钱”。 面对巨额奖金,这些专家都是怎么花的? 一般人会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是经济学界卓有学术成就的人士,理财方面自然也比常人有独到之处吧。 我们来看看: 1,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思与罗伯特佛格尔 两人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判断当时道琼斯指数3700点太高了,不适合买股票,所以他们用奖金买了市政免税债券。 1993年是什么时候? 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小熊市结束之后,又一个大牛市的初期。这两人的水平太臭了,不仅方向判断错误,在资产的配置上也犯了大忌:满仓单一投资品种。后来道琼斯指数上升到 11300点时,记者问诺思有何感想,诺思显得有点怅然,愤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经济学家对股市完全无知!” 2,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尔莫滕森 在华访问期间,当被人问及他个人如何理财,在投资方面有何心得时坦言:“实际上,我不适合理财,虽然我是经济方面的专家,但是我更多关注于劳动市场。我的资产组合需要依靠其他的金融学专家来帮忙。 ”他在笑称自己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同时,还保持着对市场和未来的敬 畏:“如果我们能够预测的话,就不会有危机了。” 3,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 在拿到当年近100万 美元的奖金后,他先修缮了一下自己在意大利图斯查尼的豪宅,再为自己两岁多的儿子尼古拉斯买了一匹矮种马,最后把剩下的钱都存入银行。不过,蒙代尔是把剩下的钱以欧元存入银行的,之所以兑换成欧元,是因为这位“欧元之父”长期看好欧元。 10年后,蒙代尔是赚是赔呢?蒙代尔曾经很认真地回答过媒体的这个提问,他说:“我得到奖金后,将它们兑换成了欧元,那是在 2000年9月。开始亏了些钱,不过后来欧元回升又赚了一些,所以总的来说应该算不赚不亏。 ” 4,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茵哈德泽尔腾 他在2008年访问中国时坦言:“我也持有股票,现在全卖出去的话会输掉一半!”当记者问到有关个人投资的问题时,泽尔腾很坦然地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的投资者,自己持有的股票同样被套。不过,泽尔腾称并不着急,他表示自己不是短期投资者,长期持有总会获利。他同时建议大家去选择那些低价位、高分红的股票。 这位当时79岁的老头心态倒是很好,只是似乎不懂得根据趋势止损。世界上所有的大幅下跌令投资者亏惨的股票,除非一天下跌90%,或因跌停板机制连续跌停,否则基本上都会出现长期均线拐头向下的走势,因此如果懂得止损的话,基本上不可能在一只股票上浮亏 50%,亏20%都很难。 5,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 税后奖金约70万美元, 他将其全部交给美林证券公司代为投资,2004年其投资账户上已有240万美元。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知道自己不行,就将钱交给比自己行的人打理,而不是瞎玩。这是值得九成以上的中国股市消费者们学习的榜样。 结论 经济学家也是普通人,即便是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们,尽管在学术上都颇有建树,在投资理财方面,他们的策略不见得比其他人来得高明。 他们大都是理论经济学家,在现实投资中,“马失前蹄”也很正常。再说,投资市场变化莫测,预测不准、投资不对,也在所难免。

苹果CEO库克:我本可以救活乔布斯

这篇文章,会把《蒂姆·库克传》的主要精髓提炼出来。作者主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库克的一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范本,他告诉我们一个旷世天才的继任者,怎么在重重压力之下,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 1. 乔布斯本可以...... 2011年8月11号,周日,库克拿起手机,接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史蒂夫·乔布斯,他请库克到他家里坐坐。 库克问:什么时候? 乔布斯说:现在。 库克即刻动身,当他抵达的时候,发现此行的收获只有一句话:乔布斯希望他接任苹果公司的CEO 。 那时的乔布斯已身患癌症8年,刚刚接受了肝移植手术。但两个人都心照不宣地相信——至少是假装去相信,他还能活上很长一段时间。 那年春天,乔布斯对后来《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说:“我会战胜癌症的。” 他相信自己能挺过去。 多年以后,库克回忆起那次拜访时,他跟乔布斯讨论了半天“自己当CEO,乔布斯当董事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2014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巅峰对话”中,库克讲出了一个更正经、更引人深思的版本,他说:“乔布斯刚让我接手CEO的时候,我说我担当不了。然后他给了我一句让我受用终生的建议:你要保持专注,永远不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换做是乔布斯,他会怎么做?” 乔布斯说:“有人批评我脸皮厚,但我认为,每个CEO都要有顶住非议的能力,否则人太敏感、耳根子太软,是当不了CEO的。社交媒体上有太多的噪音,你要坚持自己的决定。” 2011年8月24号,在苹果的董事会例会上,乔布斯正式将CEO的位置传给了库克。但库克也没有“抛弃”乔布斯,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他都三天两头地往乔布斯家里跑,他说:“每次我见到他,似乎他都在好转。他也有这种感觉。” 2011年9月30号,一个周五,库克说:“我和乔布斯一起看了一部电影,我们边看边聊,聊了很多,我觉得他过得很快乐。然而那个周末,情况却急转直下。” 短短5天之后,2011年10月5号,乔布斯去世。 很少有人知道,虽然终于可以“继承大位”,但库克比所有人都感到更遗憾,这种遗憾甚至超越了乔布斯的家人。 因为他本可以“救活”乔布斯的。 在库克眼里,乔布斯不仅是他的老板,更是他的挚友,他说: 有一天晚上,我离开他家的时候很伤心。我看到他身体状况很糟糕,腹腔积水导致他腹部凸起,他整天都躺在床上,非常憔悴。 他曾跟我提到他的血型,很罕见。他一直都在等待肝脏捐赠者出现,却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我做了一些研究,如果血型一样,肝脏可以再造血。即便切下一小块,我也没什么事。 我去验了血,发现自己也是稀有血型。我决定去做检查,看看自己是不是合适做活体移植。如果我不快点行动,我觉得他就要死了。 我去了一家离湾区很远的医院,我不想被别人认出来。检查做完后的第二天,我去了他家。 卧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跟他说,我想捐献自己的部分肝脏给他,但我话还没说完,他就高喊着打断了我:“不行!我绝不允许你这样做,我永远都不会接受的!” 因为肝脏问题,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他面前明明有一个健康的人能救他,我说:史蒂夫,我的健康状况没问题。我做过检查了,做手术没什么风险,我会康复的,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他的回答不是“你确定要这么做?”“不是,你让我想想。”而是“不行,绝对不做!” 他说这话的时候,差点要从床上跳起来。我们共事13年,他只对我吼过四五次,这是其中一次。 无论库克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乔布斯都坚决不肯。最终,苹果永远地失去了乔布斯。 乔布斯走后,苹果需要找到下一个继任者,一个起码能“望其项背”的CEO。然而让很多人惊掉下巴的是,这个人竟然是蒂姆·库克。 本来有传言说,苹果董事会本来想从外面“空降”一个CEO 。也有人说,苹果下一个最有远见的人,是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他主导参与了 iMac、iPod、iPhone和iPad等重要产品的设计,他是最像乔布斯的人。 而蒂姆·库克,没人觉得他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身上也仿佛没有半点乔布斯的影子。 他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甚至都没有在苹果的产品视频中露过脸,连他的百科词条都让人感觉缺斤少两、乏善可陈。 但对于苹果内部的人来说,库克的继任似乎再正常不过了,他就是乔布斯最理所应当的接班人。 这是因为:首先,乔纳森对“当官”没兴趣,他只想做设计师;其次,在早先乔布斯因病休假的时候,都是作为首席运营官的库克,代为行使CEO的职责。 8年以前的人们不会想到,库克会是那个带领苹果冲上1万亿市值的领袖,当时的他们只知道,苹果找了一个跟乔布斯一点也不像的人来执掌苹果。 所以,这种安排看上去更像一个结局,而不是新的开始。 库克接手公司以后,他给员工发出的第一封信,也是完全在预期之内的、非常“温和”的抚慰: “我希望你们相信,苹果不会改变……我相信,我们最好的时光就在前方,我们会一起继续让苹果成为一个神奇的地方。” 2011年10月4号,苹果发布了新款手机——iPhone 4S。 在发布会的前排,空着一个座位,上面写着“预留”给乔布斯。它似乎预示着第二天,乔布斯的去世。 连苹果的死对头微软公司也降了半旗致哀。 iPhone 4S的销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iPhone,首周末销量超过400万部。当时尚未上市的《乔布斯传》,在他去世后的预定量,比去世前暴涨42000%。 没人关心那个“谁都不认识的”新任CEO 。反正封了神的男人,换了谁都没法超越。 2. “别人家的孩子” 1960年11月1号,库克出生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他在三个兄弟中排行老二。 父母都是当地农民出身,爸爸在造船厂工作,妈妈是一个兼职的药剂师。库克的一生,都和父母保持着特别好的亲密关系。 1971年,为了让三兄弟上个更好的公立学校,他们举家搬到了40公里外的一个小城市——罗伯茨代尔,这是美国南方最典型的小镇,拥有大片肥沃的良田,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 库克小时候,这里的人口只有2300多人,镇上基本谁跟谁都认识。没有电影院,没有保龄球馆,30年来,连镇长都是同一个人。 库克很适应这里的新生活,在学校里,他是一个又聪明又勤奋的好学生。他最擅长各种需要分析计算能力的学科——几何、代数,等等。1978年高中毕业的时候,他是全年级的第二名,可他并不是个书呆子。 曾经的同学评价他说:“你会觉得跟他在一起很舒服。我还真不认识有谁不喜欢库克的,他性格非常好。” 不仅如此,库克还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这一点在后来成为CEO之后也有体现。 早年,库克除了会学习、会社交,还有着不错的商业头脑。他送过报纸,在饭馆打过工,还跟妈妈一起去药店做过兼职。他在高中编写校刊,还负责去拉广告赞助,他在的那年,校刊的销量和广告收入都破了纪录。 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库克选择了离家近的奥本大学,开车只需要3个小时就到了,他说:“富人家的孩子都去了更好的阿拉巴马大学,工薪家庭的孩子去了奥本——我觉得我跟他们是同类人。 而库克选择的专业,叫工业工程。如果你问这个专业是干什么,它的核心只有两个字:优化。 很多工程院系,比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都是“做”东西的——做机床、做芯片,是要“打造”一个复杂系统出来。而工业工程不“做”东西,它讲究的是如何“优化”一个复杂系统,减少浪费,更充分地利用好各种资源。 本科期间,库克做了一个优化当地红绿灯的指挥系统,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减少车辆的排队等待时间,后来当地交警真的采用了他这套系统。 如果你能理解工业工程是干什么的了,这对于你理解他后来在苹果的工作,乃至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非常关键。 3. 从毕业到苹果,中间差了个IBM 1982年,库克毕业,苹果上市已一年多。但此时22岁的库克还没有注意到这家小公司。 IBM的HR找到了刚毕业的库克。这家IT巨头刚刚发布了他们第一台个人电脑,整个计算机行业方兴未艾。 他们开出的条件不错,库克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厂里,做流水线管理,说得通俗点,库克要确保工厂在任何时候生产任何产品,零部件的数量都是对的。 当时的IBM日产量最高可以达到1天10000台个人电脑,而且平均每分钟都能卖出1台,平均每6个月就要发布一款新电脑,这给工厂的运营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但库克却都能搞得定。原因很简单,他就是学这个的——库存优化、生产流程优化,都包括在内。 每年,IBM工厂会列出25名最有前途的年轻员工,这份榜单上的佼佼者被大家看做是未来公司的领导人。库克在这份榜单上排名第一。 库克在IBM一路高升,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公司送他去杜克大学的福库商学院进修MBA。从1983到1994年的12年间,库克一直在IBM工作,到离开之前,他是整个北美地区的执行总监。 1994年10月,他跳槽到一家小型的电子公司Intelligent Electronics做首席运营官,这和他后来在苹果长期担任的职位相同。 但我们并不清楚,他为什么从大公司跳到了小公司。也许,这跟薪酬待遇有关:1995年,35岁的库克拿着25万美金的工资,7万美金的奖金,还有公司10万股股票。 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春风得意、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生活给了他一记重创。 1996年,他开始感觉到疲劳、刺痛、失去身体的协调能力。医生诊断他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 这是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可能引起各种症状,包括视觉障碍、肌肉无力、讲话困难、平衡障碍、体热疼痛,严重的可能导致残疾,而且这种病很难治愈,容易复发。 这对于当时的蒂姆·库克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然而万幸的是,后来医生发现这是一次误诊。从那以后,库克对健康问题就格外重视,也开始热心于各种慈善事业。 1997年,通用电气收购了库克所在的公司,而他长期合作的一家供应商——康柏电脑公司也借机把他给挖走了,让他做副总裁。 今天很少有人还记得这家公司——可当年的康柏,那如日中天的气势,像极了今天的苹果。 20世纪90年代,说起个人电脑厂商, IBM排第二,康柏排第一。而康柏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低价。 1997年,康柏推出了首款低于1000美金的台式电脑,吸引了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纷纷购买。当年,康柏公司的净利润高达18.6亿美金。 但很快,这个优势变成了康柏公司的噩梦。大量厂商纷纷跟进,采用廉价芯片,个人电脑价格快速下跌。 库克在康柏待了半年,到1998年初,有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公司”,它的CEO 三番五次地托关系、找猎头,想要见到康柏的副总裁库克。库克实在拗不过,只好见了。 坐在他对面的男人,名叫史蒂夫·乔布斯。 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4. 加入苹果,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疯狂的决定 很多人可能觉得,早年的库克一定是被苹果伟大的产品所吸引,主动追随乔帮主而来。 但现实并非如此。实际情况是,乔布斯“倒追”的库克。 在两人正式见面之前,乔布斯已经让猎头“勾搭”过库克好几次了,但库克每次都爱搭不理。直到乔布斯亲自约库克见面,才把库克搞定。 乔布斯早就注意到库克在 IBM 和康柏的一系列动作,他很欣赏库克搞的“准时制生产”体系(Just In Time)。1998年的苹果,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iPhone 、 iPad 、 iMac通通都没有。 乔布斯也是刚刚回归不久,而苹果已经到了“散伙”的边缘。仅仅 4 年前,苹果还在高速增长,每年都可以卖出不少 Mac 电脑。员工13000人,年营收90亿美元。 但是过了一年,苹果就开始断崖式下跌。因为1995年,微软正式发布了Windows 95,廉价的IBM电脑终于有了好用的操作系统。 运行Windows的电脑,都比苹果电脑便宜得多。Win 95发布的当年,苹果净利润还是4个亿。第二年,苹果一季度亏损6900万,二季度亏损7个亿。 股价暴跌、裁员,濒临倒闭的苹果,跟IBM...

苹果震撼价抢滩 全球串流大电视将掀惨烈生死战

苹果行政总裁库克宣布今年11月开始,推出月费低至38港元的Apple TV + 串流电视服务订阅服务,进入这片红海决一死战。 被指步入“中年危机”的苹果公司,两周前在加州库比蒂诺乔布斯剧院举行的发布会上,一如所料宣布推出三款新iPhone,欠缺惊喜。 不过,行政总裁库克两年前提出透过提供独家内容的转型大计,却有新突破。 苹果宣布今年11月开始,推出月费4.99美元的“震撼价”Apple TV + 串流电视订阅服务。消息甫出,一众串流电视股即时跌到一仆一碌。当中以今年股价大幅跑赢竞争对手Netflix、股价狂飙四倍的Roku(ROKU)最伤苹果最大优势是坐拥14亿iPhone等硬件用家,以及手握逾两万亿港元现金,烧钱能力至为强劲。 市场预计全球串流大电视势将掀起一场惨烈生死战。 撰文:韦宁 苹果“震撼价”抢滩 每年9月都是苹果迷的大日子,因为行政总裁库克都会来个大展示,展示最新的产品,今年当然不例外。两周前的秋季发布会中,库克再次粉墨登场,但标榜三镜头的新手机旗舰iPhone 11 Pro,瞩目程度反而不及半年前已事先张扬的串流电视Apple TV+宣布上架。 今年11月开始,苹果将会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出Apple TV+。用户每月付费4.99美元,即可收看大量电视节目、电影和纪录片。购买新iPhone、iPad、Mac或Apple TV的“果粉”,更免收月费一年,实行以平价抢滩。 迪士尼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全球大收,集团执行长劳勃·艾格早前宣布串流影音服务“Disney+”乘势今年11月12日上架。 由于王牌iPhone滞销,严重拖累苹果业绩,股价曾经由高峰大泻近四成。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步入低潮,加上华为等新兴品牌崛起,苹果已陷入低增长的“中年危机”。 以库克为首的苹果高层,毅然向新闻、串流娱乐、游戏订阅服务等转型,企图打造“苹果的好莱坞”,透过独家内容重新吸引用户选购iPhone。今年4月的转型发布会,苹果重金请来名嘴奥花云费、名导演史提芬史匹堡、金球视后珍妮花雅丽丝顿等参与制作苹果影片的大卡士站台推销。不过,Apple TV+势必直接挑战起步早得多的串流娱乐一哥Netflix的地位,更会与亚马逊、迪士尼、Hulu及Roku等后起之秀硬碰。由于每人只有一双眼睛和每天24小时,市场预期一场串流娱乐浴血战即将展开,对一众概念股会是一场难打的硬仗,股价因而受到重创。 原创内容争锋 其中今年股价狂升近四倍的Roku,股价一度急跌逾一成。至于纯靠广告收入支撑的免费串流电视平台Tubi,股价亦同样遭殃。 在这场串流电视大乱斗中,苹果优势之一在于本身的硬件配套相当完善。此外如串流音乐Apple Music亦已发展得颇为成熟,都有助上客和争取市场。 另一方面,苹果坐拥逾2万亿港元现金,财力庞大。现时各大串流电视因争崩头的关系,近年不断掟钱制作自己的王牌内容。例如一哥Netflix,近期便凭讲述日本“咸片之王”AV界传奇村西透的《全裸监督》而成为话题。 亚马逊的Amazon Prime Video平价作招徕。其实亚马逊最重要的业务是提供云端伺服器,有可能在这场混战中成为实际大赢家。 苹果已预告准备推出多出大制作,并已豪花了60亿美元,包括由《水行侠》男主角积逊.莫玛担纲的重头剧《See》打头阵,还有涉及美苏太空竞赛的重头戏《For All Mankind》,以及由史提芬史匹堡亲自重拍的80年代奇幻剧集《Amazing Stories》等。但苹果的大堆头制作亦非一帆风顺,例如早前被爆决定放弃由李察基尔主演的改编剧集。 不过论杀伤力之大,可能是苹果“以本伤人”。 Apple TV+的订阅费每月仅为4.99美元(约39港元),犹如大打割喉战,对Netflix和迪士尼等构成颇大压力。 Netflix今年1月已调高每月订阅费用,每月最平也要约70港元,最受欢迎的订阅费用为每月约102港元,最贵的订阅费用高达110港元。 平价抢客大厮杀 至于迪士尼的串流娱乐Disney+,月费其实已经比Netflix“抵”很多,约为56港元。所以当迪士尼宣布Disney+的月费后,Netflix的订户即罕有下跌。如今苹果将Apple TV+的月费定得更平,肯定会影响Netflix以至迪士尼的上客形势。不过Disney+有人气漫威英雄作为后盾,加上同样财力雄厚,形势似乎比Netflix要好。 纯靠广告收入支撑的免费串流电视平台Tubi,早前曾大炒,但两周前亦因苹果推出串流电视服务而股价受压。 市场原本估计,苹果的串流娱乐用户人数五年内可望突破一亿,现在月费水平远比预期为低,这个目标可能会提早实现。苹果管理层的执行能力的确不容忽视,2015年才推出的音乐串流服务Apple Music比起对手起步较迟,但凭着庞大客户基础和雄厚资金,短短三年已超越原来一哥Spotify,成为美国音乐串流龙头。 难怪公布推出Apple...

日本“新经营之神”谋退位  接班者或是优衣库头号女功臣

40岁的赤井田真希,近日成为柳井正的接班人大热门。她今年6月荣升UNIQLO最赚钱的日本业务行政总裁,成为首位女性CEO。 以UNIQLO风靡国际的日本迅销集团,其创办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已年登70的柳井正准备卸任执行长。原本柳井​​正两名儿子柳井一海和柳井康治,一直被视为有机会问鼎宝座。岂料柳井正有意打破日本职场“男人至上”的文化,上周自爆属意由一名女性接班。 消息甫出,现年40岁、被视为近年UNIQLO业绩大跃进的头号女功臣赤井田真希,即时成为接班大热。年仅40岁的赤井田,今年6月荣升UNIQLO最赚钱的日本业务行政总裁,成为集团首位女性CEO。 2001年加入迅销的赤井田,其上位作是在吉祥寺店担任店长时,将其打造成日本数一数二生意最好的分店。然而日本正面对“少子化”出生人口大减,今年首三季UNIQLO在本土的销售额竟出现倒退。赤井田能否扭转日本业务的跌势,相信是她能否成为社长的终极考验。 撰文:韦宁 被称为日本新一代“经营之神”的柳井正有意传位给一位女性的消息,虽然最近才传出,但也不是太过出人意表。作为日本的标志性品牌,Uniqlo的母公司迅销是日本其中一家女性占高层比率最高的大型企业之一。 现时迅销有6名女高层,去年更实现管理职位女性比例超过三成的目标。柳井正甚至表明,希望将集团的女性高层管理人员比例,进一步提高至一半以上。 柳井一海和柳井康治(中)现时在迅销位居要职,加上各自持有集团股权,即使未能接班,亦不会被投闲置散。 在一众女高层中,柳井正最赏识的是赤井田真希。早于2001年,赤井田已进入Uniqlo工作,18年间先后任职过东京银座街区、日本新泻县及中国上海等地的Uniqlo专门店,也曾在公司的销售和人力资源部门担当过不同职位。 不过要数她的上位之作,肯定是在吉祥寺店担任店长时,将其打造成日本数一数二生意最好的分店。及至今年6月,柳井正决定擢升赤井田做Uniqlo最重要市场日本的掌门人,成为集团历来第三位行政总裁,也是首位女性担任此项要职。此决定不但令赤井田成为柳井正身边第一红人,也成为接班人的顶头大热门。 赞女性坚毅有眼光 两周前柳井正接受外国传媒访问时,曾被问及赤井田真希是否理想接班人。他回应说:“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此话一出,原本有机会登上大位的柳井正两名儿子柳井一海和柳井康治,行情应声下挫。 去年,45岁的柳井一海及42岁的柳井康治同时晋身Uniqlo母公司迅销的董事局,顺理成章被外界视为继承父业的热门人选。 当时柳井正为种种揣测降温:“希望大家不要误解,委任两名儿子做集团董事是为了确保公司治理。就算我不在的时候,公司也能保持运转。这并不意味他们因此会接手公司的管理大权。” 现在爆出赤井田真希这匹热门马,似乎进一步反映两位太子接班无望。事实上,柳井正寻找接班人时,曾表明除了能力和才干外,年轻也很重要。 这其实不难理解,毕竟Uniqlo的主要营销对象是年轻一辈。由一位更年轻的公司掌门人决定营销路线,显然较容易跟上时代步伐。而作为快速时装的龙头之一,柳井正认为女性先天上较占优势。据他观察,一般而言女性较拥有坚毅不屈的精神,更注重细节,审美眼光也比较好。 因此,赤井田真希行情被看涨是自然不过的事。当然,她还有另一优势,就是出身Uniqlo的“红裤仔”。尤其是她曾经在上海工作,对中国市场有实战经验,对进一步发展内地业务肯定有帮助。 迅销2014年赴港上市,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踏出重要一步,柳井正更亲自赴港出席上市仪式。 两太子各有势力 虽然迅销上年度截至5月底止的3个季度,业务保持稳健,UNIQLO本身的表现却颇为参差。由于日本正面对“少子化”出生人口大减的困局,UNIQLO在本土的销售额竟出现倒退。期内日本的经营溢利更按年下跌接近两成。新上任的赤井田能否扭转日本业务跌势,相信是她能否成为下任社长的终极考验。 其实若单计截至今年5月底止的3个月,UNIQLO的日本业务的下降幅度,按年已收窄至7.5%。加上海外业务表现强劲,集团同期的经营溢利录得两位数增长,抵销了日本Uniqlo的疲弱表现。而海外市场强势,或多或少是同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有关。 作为日本首富,柳井正的接班人自然备受市场注目。最后会否出现一位女性接班人,当然仍有变数。而即使赤井田真希跑出,柳井家两位太子亦不会被投闲置散。柳井一海之前在迅销旗下的Link Theory担任全球主席,柳井康治则负责监管UNIQLO的销售策略,各有影响力。 柳井一海和柳井康治两兄弟现时各自持有约4.5%迅销股权,又是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加上父亲柳井正手上的两成二迅销股份,真正控制权由始至终,仍然会牢牢地握在柳井家手里。 快速时装近年备受新挑战者冲击,一哥ZARA和H&M近年业绩双双倒退。 多次退任社长失败 继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以及令日航起死生的稻盛和夫后,柳井正是日本新一代的“经营之神”。 2年前,柳井正曾对日本媒体透露打算2年后退任社长,之后会专注于会长职务,以“监督”身份参与公司事务。 迅销靠柳井正一手创立,投资界自然关注公司“后柳井时代”的前景。 2002年柳井正曾交棒予玉冢元一继任社长,3年后却重出江湖。他复出后,带领迅销全面改组成为控股公司,旗下除UNIQLO外,还包括GU、Helmut Lang等品牌,逐步成为全球最大服装零售集团之一。 柳井正曾宣布65岁卸任社长,但后来迅销业绩停滞不前,2013年他又撤回退任宣言。 2016年UNIQLO曾破天荒全球劈价救亡。犹幸柳井正当机立断的策略奏效,迅销企稳阵脚后,翌年创下历年来最佳业绩。 由此可见,柳井正对迅销如何重要。随着快速时装竞争愈来愈激烈,即使ZARA和H&M亦面临严重冲击。柳井正能否挑选出能肩负重任的接班人,将直接影响迅销这个年做千亿生意的快速时装王国。

初创企业打败全球美容一哥 欧莱雅赔了7个亿!

去年全球护发市场总值达7450亿港元,到2024年将增至超过9000亿港元,是相当庞大的商机。 近期化妆品界爆出大卫击败巨人歌利亚的故事。美国联邦法院裁定,全球最大美容产品公司欧莱雅(L’Oreal)在一宗被指盗取商业机密和侵犯专利的诉讼中败诉,要向美国加洲初创公司Olaplex赔偿7亿港元。对于全球一哥来说赔偿事小,赔上名誉却兹事体大。 相反Olaplex则一战成名,估计无形收益远远超过7亿赔偿金额。如今全球女士都知道这间初创企业的漂染及护发产品,“正”到连美容界巨人都要不惜赔上商誉“抄桥”。香港更先知先觉,不少发廊早已引入Olaplex 产品。 事实上,去年全球护发市场总值高达7450亿港元。来自美容世家的Olaplex创办人克里斯塔尔(Dean Christal),今次随时“发”过猪头。 欧莱雅主席兼行政总裁Jean-Paul Agon今次打输官司,可说赔了夫人又折兵。 撰文:韦宁 欧莱雅与Olaplex的轇轕始于4年前。作为一家初创公司,Olaplex的漂染及护发产品推出不久即打响名堂,首半年取得的定单数量已经超过2万,深受美容界市场人士的注视,欧莱雅正是其中之一。 2015年欧莱雅向Olaplex提出收购。然而经过多月洽商,当年9月宣布告吹。翌年欧莱雅自行推出全新的漂染及护发系列,官司也由此而起。 2017年1月,Olaplex入禀控告欧莱雅,指其产品在护发方面,盗用了Olaplex两项专利,因而要求赔偿。 Olaplex指欧莱雅2015年提出收购时,双方曾经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会上共同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克里斯塔尔曾向欧莱亚分享机密资料,当时对方承诺会保密。 有指欧莱雅正是在那个时候,窃取了Olaplex在染发过程中的新护发技术机密资料,并用在自己其后推出的产品上,侵犯了Olaplex的专利。欧莱雅当然否认指控,指集团的技术团队早于2014年8月,即与Olaplex高层会面之前已萌生有关护发技术的概念,然后自行努力研发,绝非盗用别人的技术和专利。 来自美容世家的Olaplex创办人克里斯塔尔(右)今次不单获得巨额赔偿,公司更因此红遍全球美容业。 液体黄金杀入漂染市场 今次事件主角Olaplex的染发和护发剂,源于2014年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两个高分子化学家柏利士尼(Eric Pressly)及霍克(Craig Hawker)。当年他们尝试把一种叫做Bis-Aminopropyl Diglycol Dimaleate的物质放进产品之中,成为独特的染发剂。后来欧莱雅见Olaplex产品广受欢迎,曾试图把两名研发出有关产品的科学家挖角,只是不成功。 这种物质能够在染发过程中,帮助强化或修补破损的蛋白质,最终变成Olaplex杀入漂染发市场的契机。 “漂”发即是将头发由深色漂成浅色,Olaplex是第一家将修复受损头发的护发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司。 2014年,Olaplex推出名为Olaplex Bond Multiplier No. 1的染发修复产品,主要为漂染头发造成的伤害进行重生修复,结果一击即中。现时公司的产品风行80多个国家合共数十万间美容沙龙,甚至被誉为“液体黄金”。 全球一哥被指巧取豪夺 一间成立仅仅1年多的初创公司向全球化妆品龙头兴讼,不少人觉得不自量力。单计实力,欧莱雅市值接近11300亿港元。单是今年上半年,受惠于内地销售强劲,特别是电商平台,欧莱雅的营业额高达422亿港元,按年增长7.3%,是近10年最大半年升幅。同期毛利率也创下接近两成的新高,带动经营盈利劲飙一成二,狂赚253亿港元。 不过,财雄势大不一定赢到官司。经过长时间拉锯,美国特拉华州联邦法院陪审团上周终于裁定欧莱雅一项窃取机密,一项违反合约及两项侵犯他人专利罪名成立,须向Olaplex赔偿逾9000万美元,相等于约7亿1300万港元。 由于一些法律技术问题,Olaplex最终可能只能拿得到约3亿港元的赔偿。不过因为陪审团认为欧莱亚蓄意违规,所以法官将来仍有权大幅提高欧莱雅的赔偿金额。 无论如何,Olaplex打赢官司,对创初企业来说都是好消息,因为创意得到保障。代表律师形容这是一场“大卫挑战巨人歌利亚”的诉讼,结果是弱小的大卫赢出。今次诉讼亦反映商业世界的贪婪。就算是业界一哥,仍然会不惜一切巧取豪夺。 事实上,去年全球护发的市场总值高达7450亿港元,预期到2024年将会增至超过9000亿港元,增幅超过两成。除了欧莱雅外,日本的资生堂、美国强生等都大力拓展这个市场。有市场人士认为Olaplex今次赢了诉讼,反映挑战歌利亚并非不可能的任务,预计会鼓励更多初创公司进入市场,企图分一杯羹。 欧莱雅已表明会上诉,重申自己无辜。公司发言人强调:“Olaplex的指控毫无根据,无证据显示我们侵犯了他们的专利,以及盗用机密资料。”而今次裁决,只在美国本土有效,在欧洲及其他地方都不适用。 克里斯塔尔在美容世家长大,父亲(右)是化妆品经销商,拥有26间店铺。 误打误撞  “发”到飞起 年前创立的Olaplex,迄今仍是一间“小规模”公司,只雇用少于30名职员。公司没有开设实体店铺,甚至连广告也很少,只是靠网上销售。 然而这间初创企业竟迅速把产品炒热,连荷里活名人亦趋之若骛。 《纽约时报》甚至形容Olaplex是近年发式时尚的改革动力,横扫美国。这股旋风甚至已吹向全世界。 Olaplex创始人克里斯塔尔在美容世家长大。他的胞兄任职沙龙护发品牌Alterna和美黑沙龙California Tan。父亲是化妆品经销商,拥有26间店铺;母亲投资一间发廊。克里斯塔尔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不少美容和护发的知识。 克里斯塔尔并非一开始就涉足护发市场。他经营滑板和服装公司长达20年,2009年才毅然与妻子转行。他推出Olaplex可说是机缘巧合。当时他为家人接受干细胞诊断,因而认识了两位医生,得悉有一种医学用的紫外线反射性硅胶涂层,可用于染发和护发。他于是花了3年时间和大部分积蓄开发这项技术,希望能应用到美发行业上,最终杀出血路。

玩具“扭蛋”奇招突围藏寿司 美国上市爆升

藏寿司的扭蛋小游戏,会推出不同的小礼物送给客人,吸引不少食客因为想取得小礼物而多食几碟。 去日本,品尝当地寿司可说是指定动作。问题是光顾回转寿司,还是传统的手作寿司而已。根据一项调查,四分三的日本人会选择食回转寿司,原因是便宜。税前100日圆一碟寿司,在日本的回转寿司店内比比皆是。由于“民心所向”,回转寿司连锁店因此愈做愈大。 市值达百亿港元的日本第二大回转寿司连锁集团藏寿司(Kura Sushi)是其中之一。这名靠革新回转寿司业科技,以及与不同玩具商合作推出“扭蛋”推动消费的日本寿司界二哥,近年面对本土市场缺乏增长的困局,11年前开始走出去发展美国业务,在洛杉矶开设首间海外分店。 本月初,藏寿司分拆美国业务在纳斯达克上市,挂牌首两日劲升超过七成。然而对于藏寿司的长远走势,华尔街大有保留,主要是集团的赚钱能力微不足道。 藏寿司将美国业务分拆在纳斯达克上市,股价一度狂升超过七成,创办人田中邦彦(右一)直言希望将美国店铺增加至300间。 撰文:韦宁 仅次于“寿司郎”、日本寿司界二哥藏寿司的生意愈做愈大后,跟早前收购香港谭仔的丸龟制面和准备来港的食其家一样,2008年开始发展海外市场,第一站是美国洛杉矶。经过11年的经营,迄今在德州、伊利诺伊州、乔治亚州及内华达州开设了22间分店。 本月初,藏寿司继分拆台湾业务独立上市后,再分拆美国业务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美股近4年首只传统餐饮新股。虽然以每股下限14美元定价,上市后首两日劲升超过七成,第一个星期在21美元以上上下,比招股价劲升逾五成。 上市筹集近3亿6千万港元后,藏寿司计划在美国大张旗鼓,将店铺数扩展至300间。对于藏寿司的野心,华尔街比较有保留。去年美国藏寿司的营收虽然增长三成八至5200万美元,经营溢利更劲升9成,但实际上仅为190万美元,溢利率只有3.7%,反映边际利润仍然微不足道。 藏寿司未算是日本最大回转寿司集团,但肯定是业界的革新者。其发动的“技术革命”,迅速翻转回转寿司行业。 举例说,今天帮衬日本回转寿司店,就算言语不通,也不用担心,因为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以触控方式点菜,“送餐列车”便会迅速把食物送上。如要坐得舒适,更可以选择包厢式座位。这些服务,今时今日已经是日本回转寿司店的常态。但不说不知,其实是由藏寿司带起。 藏寿司在日本的规模仅次于寿司郎排名第二,不过藏寿司带领回转寿司经历不少革新,例如引入平板电脑自助点餐。 革新寿司潮流起家 革命精神不是一天半日间爆出来,而是经过多年经验培养出来的。 1977年,年仅26岁的创办人田中邦彦原本以卖寿司醋为业。当时日本经济正在起飞,寿司业却有待发展。 眼见当时寿司行业良莠不齐,尤其是食品质素缺乏管理,价钱又贵,田中邦彦看出商机,毅然借来300万日圆开设自己首家寿司小店,并用自己的方式来经营,就是不论贫富都可以进寿司店饱吃一顿。 田中邦彦当年未有想过自己的寿司店会成为寿司王国。 1995年他成立“藏株式会社”,为回转寿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经过24年的经营,藏寿司这家以大阪为基地的回转寿司集团,已在全日本建立大约400间回转寿司店,并且成功在东京交易所上市,市值达百亿港元。去年集团的营收近94亿港元,盈利约3亿6千万港元。 由一间借借无闻的小铺发展成业界二哥的藏寿司,田中邦彦确有过人之处。他平常总是梳着杂乱的发型,永远看来惺忪的眼神,快要掉下来的老花眼镜。就算出席典礼,都是这个模样。然而在他带领下,藏寿司的口碑可能是日本最好的回转寿司连锁店,曾在日本的顾客满意度调查中排第一。 寿司是否好吃,材料的鲜度最重要。在回转寿司的发芽年代,田中邦彦察觉许多回转寿司店在输送带上的寿司因为长时放置而“枯萎”,连寿司米饭也变得干涩甚至崩垮,简直是寿司不似寿司。 扭蛋玩具催谷消费 他成立藏寿司后,开发他心目中的终极工具“鲜度君”,即是一个塑胶盖子,用来罩住寿司,保存寿司的湿度。罩的周边与上方开有小孔,让空气流通,散去寿司本身的腥味。 更重要的是,顾客毋须用手掰开盖子才能拿到寿司,只要把寿司碟往上一提,鲜度君就会自然开启;而寿司师傅也不必用手关上鲜度君,只要将寿司器皿放入往下一压,鲜度君就会自动关闭。这种处理方式,确保寿司不会沾染到人手上的细菌。 为了吸引顾客,藏寿司还利用平板电脑,方便客人点菜,对不谙日语的游客来说更为方便。为了营造家庭气氛,店铺设有包厢型座位。除了这些营销伎俩外,田中邦彦还在招牌上写上“无添”字样,意思是所有藏寿司提供的食品都是天然,没有添加剂。对讲求健康的顾客,也是一大卖点。 不过要数最受食客欢迎的,是与不同玩具制造商合作推出扭蛋,每款都是藏寿司独家限定。当食客放入一定数量的碗碟消费满一定金额后,就可以透过食桌上方​​的终端机玩扭蛋,多买多中。此举一来有助解决缺乏人手的问题,二来可以增加碗碟回收速度,更可推动食客消费。由此可见田中邦彦的商业头脑。 日本牛肉饭专门店“食其家”一早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社长西川洋司更扬言今年将打入香港市场,挑战吉野家。 台湾上市抢攻内地 除了美国市场,藏寿司2015年大举进军台湾,4年间狂开18间分店,后来变成台湾业务“亚洲藏寿司”。为提升店铺的稳定性,集团大量用台湾当地食材。亚洲藏寿司去年营收14亿4千万新台币,约3亿6千万港元,盈利约2700万港元,按年分别上升约七成和八成四。 由于业绩理想,亚洲藏寿司乘势在台湾上市,今年六月底以每股38.4新台币挂牌,股价即日狂飙超过2倍,之后股价继续炒上至150元附近上下。 藏寿司选择台湾为亚洲第一站,主因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当时台湾民众给予日本的捐款金额非常高,让田中邦彦很感动,于是决定到台湾发展。继台湾后,藏寿司正计划进军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市场。

最赚钱的美股变成这些!专家却说不是好兆头

古语有云风水轮流转,证诸美股亦然。原来过去一年,美股的“长升”军团“FAANG”,即Facebook、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Netflix及Google母公司 Alphabet,过去一年的平均回报不够百分之六。 相反,由五只传统消费股沃尔玛(Walmart)、宝洁(P&G)、百事(PepsiCo)、好市多(Costco)和可口可乐(Coca-Cola)组成的“老饼”军团“WPPCK”未计股息,同期回报竟然接近三成。 这批“老饼股”突然发威,对投资前景来说未必是好预兆,皆因可能反映广大股民估计在中美贸易战,及环球接连爆发政经大事下,经济可能由盛转衰,因此转投兼备增长和防守力的传统消费股。 撰文:韦宁 近年大举反击亚马逊的沃尔玛,上季不单整体营收增长好过市场预期,网上销售更激增三成七。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两间公司的产品斗足超过一个世纪。多年前,大家同时开发“低糖”甚至“无糖”可乐,希望为单调的主打饮品杀出新的血路。 虽然初期效果不见显著,时移世易,健康饮品今天大行其道,低糖及无糖饮品加上新口味,成为了推动两大饮品股业绩的动力。 上月底,两只老牌饮品股先后公布业绩,由于成绩好过市场预期,带动股价创下新高。当中股神巴菲特的核心持股可口可乐,今年第二季的净收入按年增长一成二,至约204亿港元。管理层更调高今年的营收预测,由原本估计增长4%,调高至5%。 美股今年保持升势,但市场宠儿已由科网股转移至传统消费甚至金矿等避险股身上。 营收前景乐观,无糖可乐应记首功。可口可乐行政总裁占士昆西说,消费者对旗下经典无糖可乐需求增加,而低糖的小包装版汽水亦同样受到欢迎。新推出的“香橙香草可乐”(Coca-Cola Orange Vanilla),以及添加了咖啡成分的可口可乐,一样备受追捧。 日本传媒甚至报道,日本可口可乐将于10月前进军酒类市场,在超市和便利商店销售罐装烧酒梳打水,成为全球可乐唯一涉及酒类业务的分公司。原来日本可乐去年在日本九州试卖加入柠檬汁的烧酒梳打水“柠檬堂”,结果反应极为热烈,因此决定将产品推向全日本,有机会成为可乐未来的新路向。 可乐百事咸鱼翻生 推动可口可乐销量的另一杀招,是集团一浪接一浪的销售计划。例如与美国电视剧《怪奇物语》第三季合作推出的1985年版“New Coke”,以及配合迪士尼乐园星球大战园区开幕推出的“机械人版可乐”。 至于早前斥资近400亿收购的英国连锁咖啡品牌Costa Coffe后,可乐月前开始在英国推出首个新 Costa 罐装咖啡系列,声称比一般罐装咖啡减少三成糖分。结果市场初步反应出奇地好,连同今季在欧洲推出的新能量饮品“Coca-Cola Energy”,预计将会成为下半年业绩的亮点。 与可乐打生打死的百事,上半年同样以新口味饮品致胜。百事今年推出了三款新口味,包括青柠、香橙及草莓百事,大受市场欢迎。加上低糖、无糖及有汽饮品和即饮咖啡,以及非饮品类别如薯片Frito-Lay、麦片品牌桂格等带挈,百事上季度同样交出理想成绩表。期内每股盈利和营收双双高于市场预期,刺激股价应声爆上。 带领百事收入超越死对头可乐的前行政总裁Indra Nooyi已退任,她任内百事股价大升八成。 事实上,过去一年美股可谓风水轮流转。根据财经杂志巴隆周刊统计,过去一年五只传统消费股沃尔玛、宝洁、百事、好市多和可口可乐“WPPCK”,未计股息的回报高达两成七,远远跑赢“长升”军团“FAANG”的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及Google母公司Alphabet。 零售老饼帝国反击 以全美第二大零售商好市多为例,今年股价表现骄人,头7个月的累积升幅高达三成半,跑赢零售商一哥沃尔玛的一成九升幅,亦高于另一零售股Target的三成和宝洁的两成八。 作为老牌股,股价大升自然有业绩支持。在亚马逊的网购无孔不入下,大型零售股原本苟延残喘,直至近年纷纷“武装起来”大反击。 其中好市多最新一个季度的销售增长7%,被形容成绩骄人,当中一直赖以成功的会员制仓库储存方式固然应记首功,集团大力拓展网上销售亦功不可没。 至于Target及沃尔玛等老店近年发展结合网上与实体店的线上至线下模式(O2O),是令业绩和股价大翻身的关键。以沃尔玛为例,上季整体营收增长3.4%,其中网上销售竟然激增三成七。至于Target上季销售更增长近5%,网上销售升幅高达四成二,表现劲过沃尔玛。 不过,这批“老饼股”发威对大市前景未必是好预兆,皆因在中美贸易战及环球接连出现政经大事下,经济可能由盛转衰。醒目钱因此率先转投兼备增长和防守力的传统消费股。 “FAANG”今时不同往日 金融海啸后,美国不停放水谷经济,导致平钱泛滥,带挈大批科网股长升长有。 随着美国息口回升,加上中美大打贸易战,以“FAANG”为首的科技股已风光不再。过去一年来,“FAANG”的股价平均只升了5.7%,严重跑输大市。 五只科网巨无霸“FAANG”股价不济,早前苹果公布季度业绩,营收连跌两季后终于反弹,但核心产品iPhone营收按年锐减一成二,主要靠云计算等服务事业顶住。 事实上,即使今年出现反弹,脸书、Netflix和Alphabet近一年仍然处于负回报。市场尤其担心政府的反垄断调查持续升温,势必冲击这批科技巨无霸的增长前景。例如脸书大锣大鼓宣布进军虚拟币libra计曝光后即面临美国政府围攻,结果自爆可能胎死腹中。 至于遭到迪士尼反击的Netflix,最新一季业绩的美国订户数量出乎意料大跌,股价自始跌到一仆一碌。受中美贸易战打击的苹果上周公布季度业绩,营收连跌两季后反弹。其实核心产品iPhone营收按年锐减一成二,增长主要靠炙手可热的云计算等服务事业收入顶住。

单挑星巴克未够力 瑞幸烧钱狙击喜茶奈雪

奈雪与喜茶近年争崩头,不少店铺距离不远。 创立仅两年的中国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不单要取代星巴克的内地一哥地位,早前更大锣大鼓宣布兼卖新式茶饮“小鹿茶”,狙击吸引大批港人排队的“喜茶”和近年爆红的“奈雪の茶”。 早前成功登陆美国股票市场集资超过40亿港元的瑞幸,贯彻“有钱就任性”的作风。对于瑞幸“半途出家”加入卖茶行列,创办人之一郭谨一自称是“既定战略”。由于瑞幸去年已狂蚀逾16亿人民币,市场估计按照未来3至5年烧钱的速度,就算经营副业卖茶,短期内止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撰文:韦宁 随着新品牌涌入,以及连锁品牌大规模扩张,过去1年内地休闲茶饮市场爆发全面恶斗。现时找一家茶饮店,分分钟比找一间便利店容易得多。 根据美团点评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截至去年第三季,全国即制茶饮店的数量1年之间急增七成半,达到41万家。另有市场研究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茶饮店市场于2017及2018年年均增幅达一成四,规模约485亿人民币;同期茶饮店饮料销量以每年4%增长,去年接近13亿升。 随着竞争愈趋激烈,内地新式茶饮正步入一场殊死战。靠“烧钱请饮咖啡”打响名堂的瑞幸咖啡,早前召开新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茶饮品牌“小鹿茶”,并重金邀请内地当红明星刘昊然做代言人。 早于4月,瑞幸率先在北京和广州部分分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测试。翌月进一步在全国分店推出4款新茶饮,售价均为27元人民币,尝试兼卖咖啡和新式茶饮。目前“小鹿茶”正式在瑞幸全国近3000间门店出售,产品涵盖“芝士茶”、“手摇茶”、“牛乳茶”、“气泡茶”等四大种类合共逾10款产品。 有钱继续任性 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说,茶饮与咖啡已成为最受办公室年轻人欢迎的两大饮品。瑞幸经过近20个月狂开分店和力谷品牌知名度后,足以为小鹿茶建立市场优势。当然,瑞幸继续沿用烧钱补贴的撒手锏,推出“充十送十”优惠,变相打5折补贴消费者。 业内人士分析,瑞幸捞过界进军新式茶饮,一方面固然是市场出现爆炸性增长。以龙头之一奈雪为例,2017年平均一间店每月收入已超过10万元。另一方面,单是今年首季已蚀了超过5亿人民币的瑞幸,亦必须不断寻找“增长故事”说服股民。例如去年8月,瑞幸便仿效星巴克推出轻食服务,以同款产品、同样供应商但卖平一半的策略抢市场。 瑞幸在全国分店兼卖茶饮,无疑有助提高营运效率。现时内地茶饮的毛利率一般高达6至7成,分分钟比咖啡利钱更高。但多只香炉多只鬼,瑞幸杀入茶饮市场,马上令原本已沙尘滚滚的战场变得更为惨烈。 强攻咖啡反击 在新式茶饮市场上,拥有什多港人粉丝的喜茶和奈雪の茶是增长最快的两大龙头。截至今年5月,喜茶的门店数目约有180家,奈雪为175家。据郭谨一自爆,瑞幸就是看中现时内地的连锁茶饮品牌中,并无一间拥有500家以上的直营连锁门店,因此觉得有机可乘。 根据喜茶和奈雪早前定下的策略,今年的目标是向开够四百家门店的目标进发,加快向一、二线城市渗透。不过,即使内地人工和租金较香港便宜,开设一间店动辄投资过百万元。 尤其是一众茶饮店如雨后春笋,而适合开店的旺铺难求,租金因此愈抢愈高。以深圳为例,奈雪约50间门店中,超过20家半径500米范围内便有一间喜茶。 眼见瑞幸步步进逼,喜茶和奈雪亦部署反击,就是杀入咖啡市场。现时中国人年均消费咖啡约3.7杯,远远低于欧美和日韩水平。奈雪早前推出新的咖啡饮品,喜茶随后亦推出喜茶咖啡应战,定价在21至25元人民币,比喜茶的水果茶定价低,与星巴克40元左右售价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瑞幸在茶饮市场的起步其实也不容易。集团本身以咖啡零售起家,咖啡豆等级标准化程度较高,部分终端制作工序转嫁到烘焙工厂手里,因此在门店咖啡制作高度标准化,产品质素相对稳定。 相反,即制茶涉及的原材料更多,储存、物流运输等条件亦相对苛刻。而即制茶的制作工序较为繁琐,更依赖人工作业。无论是出杯速度、供应链管理还是员工培训,瑞幸都面临庞大投资和不小挑战。就算进入茶饮市场,亦不能扭转短期内继续见红的局面。 喜茶屡传上市抽水 瑞幸咖啡已率先抢闸上市嗗水。去年奈雪和喜茶亦进行了大额融资,其中奈雪的A+轮集资过亿,喜茶B轮融资了4亿元。 早前传出喜茶获得由腾讯、红杉资本参投新一轮融资,公司估值高达80亿人民币,超越奈雪成为全国茶饮界估值最高的品牌。消息惹来市场新一轮揣测,喜茶下一步会否上市集资。至于奈雪则未见有筹备上市。 年仅27岁的喜茶创办人聂云宸出身普通,毕业后曾开店卖手机赚了数万元,然后创办喜茶。 不过就算喜茶有上市的打算亦不容易,因为要解决的问题甚多。尤其是喜茶过去大半年发生了5宗食安问题,令到这家网红茶饮品牌要不停道歉,直接令品牌的炽热度下降。其实喜茶重行销、轻管理的问题,在行内相当普遍。市场担心,喜茶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多伦多移民回流上海创业 研发仿生手跻身世界前沿

从多伦多回上海创业的海归倪华良,最近凭着其公司傲亿科技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肌电仿生手,不仅登上中国央视的综艺节目和新闻联播,还向中国总理李克强汇报演示该成果。   8月12日倪华良在烈治文山市与本地华文媒体见面,介绍和展示他与团队历经6年研发的这款超级义肢OHand。在现场首先播放了7月27日,该仿生手在央视一套的科技挑战综艺节目《机智过人》中,由一名失去双臂的残疾军人现场示范的片段。   该节目旨在向观众展示人工智能,是如何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帮助有梦想的人改变命运。节目上展示倪华良研制的人工智能义肢,要达到靠人体生物电传感、机器学习意图识别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智慧医疗+公益助残”。   在节目中,一名在抢修高压电时失去双臂的大部分的驻藏部队军人,戴上这款超级义肢,重新拥有了“双手”,并用他们完成了叠水杯塔的动作,虽经多次挑战失败,但他最终还是实现了将杯口对杯口叠在一起的精细动作。有了这只手臂,他还可以实现自己动手夹菜。更让人感动的是,这双手让他实现了拥抱自己妻子的愿望。 倪华良和本地少年互动。讲解智能仿生手。 这项成果除了上了央视的《机智过人》外,还在7月23日晚播出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倪华良向亲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视察的中国总理李克强,汇报的情况。他昨日表示,“虽然登上新闻联播的画面只有短短6秒钟,但为了这6秒,我们的团队却付出了6年时间,因此我们称之为,台上6秒钟,台下6年功。” 倪华良还透露,当时李克强最关心的是,有关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和芯片的研发。他向总理承诺,该产品99%是自主研发。当昨日被记者问及另外1%的非自主研发部分,他表示,只有芯片还是外国产品。 地下室创业 200元起家 谈到创业经历,倪华良是2000年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8年后,他携家人移民加拿大,并曾在著名的高通公司(Qualcomm)任职。2013年,他开始在自家的地下室,靠着花200元从kijiji上买来的配件,做出了最原始的肌电传感器。后来一直在不断改进,到2015年他才正式回中国创业。   通过肌电来进行手势识别,制成义肢有着巨大的市场,他表示,中国有2700多万手脚残疾的人士,其中手残疾的有500多万人。他的公司现在还在开发义脚的产品,以及给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的体外骨骼训练,恢复肢体机能。 倪华良还表示,该产品已经在中国市场推出,通过与有关方面合作的渠道销售。虽然北美市场也有两款肌电仿生手,但价格昂贵。他的公司正在努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爽约天价巴菲特饭局 传“中国币少”涉黄赌毒

原文标题:自爆生肾石“甩底” 内媒传涉黄毒 “中国币少”放巴菲特飞机 撰文:韦宁   来源:都市报 洋名Justin、中国虚拟货币“波场币”(TRON)创办人九十后的孙宇晨,因豪花3500多万港元破纪录天价,投得第20届股神巴菲特的慈善午餐而平地一声雷,名字响彻投资市场。 岂料被谑称“中国币少”的孙宇晨,早前突然自爆因为“生肾石”,宣布要临时“甩底”。其后内地媒体传出他生肾石只是托词,放股神飞机的真正原因,是旗下公司怀疑涉及非法集资、传播色情及赌博,因而被禁止出境。 ▲被谑称“中国币少”的孙宇晨自爆患“生肾石”,临时“甩底”以天价投得的股神巴菲特饭局。内地媒体传他旗下公司怀疑涉及黄赌博被禁止出境。 虽然孙宇晨否认传闻,他在微博发布道歉信认低威,承认自己年轻气盛,口无遮拦,渐渐演化成一场失控、失速、失败的过度营销。这名“三失青年”将减少微博发声,闭门谢客。 7月30日,祖籍青海省西宁市的孙宇晨原本会度过29岁生日。不过今年生日或许不会太快乐。早前他以破纪录的天价,投得与股神巴菲特单对单饭叙的入场券,因而一夜爆红,登上全球财经版。可惜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个多月后他突然以患“生肾石”为由,取消与股神的饭局。 每年巴菲特都会搞一次慈善饭局拍卖,价高者得。靠内地虚拟货币“波场”起家的孙宇晨,以逾456万美元的史上高价投得这次饭局机会。事后他自称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粉丝”,希望能借这次机会,向质疑虚拟货币的投资价值的股神灌输其好处。 ▲巴菲特每年会搞慈善午餐拍卖,近年屡创天价纪录。 自从孙宇晨投得饭局后,不少市场人士纷纷质疑他只是借股神“造势”,不过是企图通过一次瞩目活动,催谷旗下“波场币”。 事源孙宇晨近年活跃于内地的虚拟货币业务,被内地媒体形容为“一夜暴富”。大约两年前,由他打造的波场币从1分钱人民币,一直炒到2块钱,暴涨了200倍。孙宇晨因此猪笼入水,大力吹嘘波场币虽然较比特币迟7年起步,但交易总额已经超越比特币。单是今年首季,波场币的活跃用户亦已超越二哥以太币。 自称马云门徒 高峰时,波场币的总市值不过约100亿港元,在全球虚拟币中头十名都不入,与比特币过万亿港元总市值更是小巫见大巫。不过波场币每日的成交额接近市值一半,反映炒风极为炽热。 所谓枪打出头鸟,由于波场币“战绩彪炳”,因此被重手打压虚拟货币的中央盯上。其币值在庞大成交额中暴泻,现时只跌剩1角7分人民币左右,较高峰蒸发九成有多。 就在波场币大崩围之际,孙宇晨竟豪掷千金投得股神午宴,自然惹来“炒作”质疑。其后再爆出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办已经向公安部门发函,指他涉嫌非法集资、洗钱、涉赌、涉黄等多个问题,建议对其正式立案调查。孙宇晨的名字已在被限制出境的“边控”名单上。 还未到30岁的孙宇晨是高学历留学生。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其后到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硕士。他热爱文学创作,视韩寒为偶像,曾参加令韩寒一夜成名的“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同样赢得冠军。 孙宇晨更是马云、柳传志等内地创科界名人创办的杭州湖畔大学的首届学员。孙宇晨爱标榜自己是“马云门徒”,自己的微博认证身份便是“马云湖畔大学首期学员”。 ▲孙宇晨是马云等内地创科界名人创办的杭州湖畔大学首届学员,他最爱标榜自己是“马云门徒”。 创业演员疑涉黄赌 2009年,孙宇晨曾赴香港中文大学做交换生。他回内地后,与合作伙伴创立社交平台“陪我”,成为首个投资项目。 “陪我”最初是纯音频聊天App,用户可跟陌生人或主播聊天。后来渐渐变质,部分女主播以黄色话题甚至色情交易作招徕。结果去年新华社点名批评“陪我”涉黄。 其后全球刮起虚拟货币风潮,孙宇晨自称先后投资过比特币和瑞波币。 2013年底,他加入位于矽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Ripple Labs成为中国区负责人,1个多月后回国,获得IDG投资成立锐波科技,创立虚币货币交易平台。 到2017年,孙宇晨再创办区块链项目波场TRON,声称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球去中心化的自由内容娱乐体系。他通过发行虚拟货币筹集资金,当时还招来一大堆名人为他站台背书。 孙宇晨并非搞高科技出身,其产品风行一时,无非是靠自己的名气和营销手段。有人戏谑他只是“一个成功的创业演员”,通过包装把自己变成一个大泡沫去圈钱。 内地《二十一世纪经济》直指孙宇晨旗下的“陪我”应用程式涉嫌色情交易。至于波场项目就怀疑卷入非法赌博。 《财新网》甚至直指他涉嫌非法集资、洗钱、涉黄兼涉赌。今次他突然“生肾石”放巴菲特飞机,相信已被监管机构盯上有关。 无怪乎孙宇晨在微博上犹如小学生般认错改过,自称“一切以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公众利益为重,摒弃小我的私心,积极整改,守法经营,为区块链的行业发展输出更多的正能量,做更多的深度思考,为当代青年树立一个更好的社会榜样!” ▲万达老板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在朋友圈骂孙宇晨,惹来孙在微博反击王靠父干兼创业失败。 股神饭友 命运各异 以往19次股神午餐拍卖,先后有3名中国人中标,分别是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私募基金教父”赵丹阳和天神娱乐前董事长朱晔。 2006年,步步高创办人段永平以约62万美元投得与巴菲特饭局,成为与股神共进午餐的第一个中国人。 2年后,赵丹阳以211万美元取得入场券。他后来自爆席间向巴菲特推荐已私有化的港股物美商业,获得股神回应“考虑一下”。结果物美商业一度狂升4个交易日,赵丹阳被指大赚过亿元。 相对于赵丹阳,第三个与巴菲特午餐的中国人朱晔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被中证监调查。朱晔的天神娱乐从事文化娱乐,曾推出游戏“大杀四方”。爆出遭调查的消息后,天神娱乐股价即跌停。今年1月天神娱乐宣布巨亏75亿人民币,成为A股季度“蚀钱王”。

【研发智库创赛】2019广州天英汇多伦多赛区启动仪式

2019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外赛区2019年6月至10月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大征集区域,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多伦多、特拉维夫、柏林、巴黎、悉尼、新加坡及东京湾区九大城市赛区举行启动、项目征集、培训、初赛、复赛及决赛六个阶段的相关工作,并在11月组织上述城市赛区优胜项目参加在广州举办的总决赛。 Make It In China, 来中国建造你的事业! 活动时间 加拿大赛区启动仪式:2019年8月8日 加拿大赛区决赛:2019年9月28日 启动仪式活动地点 XINFLIX AUDITORIUM 421 Bentley Street, unit 8, Markham, Ontario 启动仪式报名 活动介绍 中国,作为如今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代表,同时也是全球智能制造的中心,一直备受全球创新企业的关注。如何更高效地拥抱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迅速抓住时代的机遇,也成了各创新企业在进一步发展时面对的最大挑战。 2019年,广州天英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国外赛区在去年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对大赛的主题与品牌升级,在结合广州天河、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上,助力全球科创企业从"China Ready"到"Make It In China"的跨越式深度发展,打造大赛的"#StartupTianhe(创业来天河)"、"#StartupGuangzhou(创业来广州)"、"#StartupGreaterBay(创业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创新影响力。 参赛条件 大赛主要面向符合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前瞻性、创新性的非上市中小企业以及创业团队,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等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健康服务、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和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均可报名参赛。 奖项设置 创新孵化服务最完善的创新大赛 针对海外科创企业,打造专属"投资机构、孵化载体、技术伙伴、领军企业和企业服务"五位一体创新孵化服务,让国际创新更高效对接中国市场与资源。 全年不打烊运营的创新大赛 针对海外科创企业,上线"www.areyouchinaready.org"国外在线教育与资源对接平台,线上线下持续为参赛企业赋能。 丰厚落户配套奖金奖品 针对海外科创企业,本届大赛将提供价值逾10万美元的落户配套奖金奖品,其中包括: -国外赛区广州总决赛十强,将获得落户奖金10万人民币及租金补贴最高10万人民币; -各国外城市赛区前三名项目、合计27支全球创新团队将获得一周免费、前往广州的市场、资本和制造的对接之旅; -国外赛区27强项目将获得由Brinc全球投资孵化器提供的中国市场、供应链、硬件生产等创新加速服务礼包,价值超过45万人民币; -国外赛区27强项目将获得来自阿里云、京东、Indiegogo、WeWork LABs中国、天河人才港、鼎谊咨询等中国市场与制造配套的服务礼包; -更多奖金奖品,持续更新! 报名方式 报名截止时间 2019年8月16日 参赛报名方式 https://www.brinc.io/contest  (请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表格,否则报名无效) 大赛咨询及合作 参赛咨询请联系|Startups:rdfi@rdfinstitute.com

中美贸易战如果有赢家 《美国陷阱》皮耶鲁肯定算一个

中美贸易战如果有赢家,港铁(0066)讯号系统承办商法国阿尔斯通(阿尔斯通)前高层皮耶鲁齐肯定是其中之一。 他的新书“美国陷阱”上月翻释成中文,以自身经历控诉美国发动“商业战争”,利用“官商合作”打击阿尔斯通,最终令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惨被最大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收购。碰巧华为卷进中美贸易战风眼,遭美国狙击,结果带挈“美国陷阱”在内地洛阳纸贵。连华为创办人任正非的案头,也放了一本用来“警惕“自己。 皮耶鲁齐警告全球要小心美国布下的陷阱:声言“昨天是阿尔斯通,今天是华为,明天是谁”其实当年阿尔斯通本身存在大规模海外腐败行为,因此“断正”,与华为现况不尽相同,却由此可见美国在商业世界充满霸权和陷阱。 撰文:韦宁 阿尔斯通是一家有近百年历史的法国企业,被称为“法国工业的明珠”,主业经营能源及运输基建,与德国的西门子及美国通用电气鼎足而立,是全球三大基建巨企。 51岁的皮耶鲁齐是阿尔斯通的老臣子,6年前被捕时已工作超过20年。当时是阿尔斯通旗下能源部一名高级职员。自2011年开始,他主管锅炉部,共有4000名员工。阿尔斯通的战略,是将该部门与中国上海电气的锅炉部门合并,从而挑战全球一哥地位。皮耶鲁齐被任命为合资公司的行政总裁,2012年与家人移居新加坡。定居新加坡8个月后,2013年4月爆出皮耶鲁齐被捕的消息。事发时他正在纽约准备转机,突然有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登上他乘坐的国泰航空客机,根据美国长臂管辖法宝“海外反腐败法”将他拘捕。情况与早前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相似。皮耶鲁齐的控罪包括行贿印尼官员,借此争取一个投资项目。美国检察官以不同的罪名起诉皮耶鲁齐,刑期可高达125年,对他造成巨大心理压力。皮耶鲁齐只能合作认罪,最后他被裁定罪名成立,服刑2年。 借口反腐狙击为实 阿尔斯通则被罚款约60亿港元。而在皮耶鲁齐的诉讼进行期间,阿尔斯通须为“赎罪”进行补救行动。其中包括在美国司法部要求下,阿尔斯通将皮耶鲁齐解雇。 2014年,市场突然传出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至翌年11月,通用电气落实斥资124亿欧元,“吞掉”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经此一役,阿尔斯通的业务只能集中在运输基建方面。皮耶鲁齐分析,美国司法部对阿尔斯通的调查令这间法国公司承受很大压力,面对通用电气的收购因此无法招架。美国实际上“以反腐做掩护,成功动摇欧洲大型跨国公司。 ”谈判期间,阿尔斯通曾提议让通用电气完成收购后代缴罚款,但美国司法部要求必须由阿尔斯通缴纳,大有赶尽杀绝的味道,将阿尔斯通逼到墙角。时任法国经济部长阿诺。蒙特布尔亦表示,阿尔斯通在谈判期间“毫无疑问”地感受到自美国司法部的压力在狱中听到这宗收购消息的皮耶鲁齐认为,所有事情的发展其实都指往一个方向:。中了美国所设的“陷阱”出狱后,他决定写书揭露“黑幕”,就是“美国陷阱”。皮耶鲁齐引述‘维基解密’的文件,指美国国家安全局如何执行收集大型法国公司商业交易的情报,例如天然气,石油,核能等所有金额超过两亿美元的合同。为了取得阿尔斯通的不利证据,美国甚至安插一名间谍,录下大量阿尔斯通职员的对话。 官商合作予取予携 至于通用电气,与美国反腐败部门其实早已建立密切关系。自2000年起,通用电气先后收购了4间受腐败案牵连的公司。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只不过是通用电气的第5个猎物。他批评美国政府以法律为工具,精心布下一个又一个天罗地网,引别人堕入圈套,再透过“商业战争”和“官商合作”狙击国际竞争对手。 皮耶鲁齐又发现,美国榨取最多的是欧洲公司的金钱。由1977年至2014年期间,涉及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调查中,虽然仅三成针对非美国企业,当中的罚款却占总额达六成七。被美国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26家企业,仅5家是美国企业,21家为非美国企业,当中14家是欧洲企业,法国占了5家。 阿尔斯通当年的遭遇,难免令人联想到今天中国华为的处境,不过两者其实不尽相同。阿尔斯通本身确实存在腐败问题,例如透过行内的“潜规则”行贿海外官员获取海外项目。皮耶鲁齐所以落入美国手中,正是他管理的其中一个部门行贿印尼官员,部分过程竟然在美国进行,因而罪证确凿。不过,阿尔斯通的个案令市场看到美国如何利用“反海外腐败法“这项大杀力法律武器,在商业世界予取予求。 华为处境更甚 中美爆发科技冷战,处于全球5G领导地位的华为被卷进风眼。 不少人将“美国陷阱”里的阿尔斯通,与华为现况相提并论。其实皮耶鲁齐在书中坦承,阿尔斯通有业务的12个国家中,贪污都很猖獗。书中详细记载公司为了赢取投资项目,是如何向外国官员作出行贿,问题只是美国政府特别针对阿尔斯通。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华为与阿尔斯通,孟晚舟和皮耶鲁齐捆绑起来比较,其实颇为危险。皮耶鲁齐承认了美国对阿尔斯通和他的指控并非子虚乌有。这与华为一贯坚持无违规的立场实南辕北辙。把两件事放在一起,对华为其实不太有利。 另一方面,美国针对华为的层次远远超越阿尔斯通事件。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市值无从衡量,但级数显然远高于阿尔斯通。而阿尔斯通事件由始至终都没有提升至外交层次。针对华为的行动,根本由白宫牵头,其中一项指控直指华为与北京有紧密联系,反映华府所用的力度和广度实属前所未有。把华为事件与阿尔斯通事件相提并论,恐怕把事情看得太轻。

加拿大干实业太难!庞巴迪挣扎30年商业飞机拱手让给日本

星报图 今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加拿大制造业巨擘庞巴迪(Bombardier)将区域飞机制造业务Canadair Regional Jet(CRJ)以5.5亿的价格卖给日本的三菱重工,标志着加拿大制造商庞巴迪在商业飞机领域挣扎30年后,彻底退出这个领域,同时也把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拱手让给日本公司。 加拿大曾经拥有非常强大的战斗机制造产能,这就是坐落在蒙特利尔的canadair飞机制造公司,这家公司制造的sabre型战斗机闻名遐迩。但加拿大政府1982年却作出一个奇怪的决定,将这样一家大型飞机制造厂卖给一个只会生产雪橇的私人企业,这就是我们今天人人皆熟知的庞巴迪,自此注定了加拿大制造业的衰落。 过去辉煌的皇家canadair飞机制造公司,一卖到庞巴迪手里就成了废物。其C系列飞机工程从2005年仓促上马开始即成为庞巴迪的噩梦,工程耗资巨大,却一再延期,不能交付,使得许多订单泡汤。工会动不动就罢工,工人成本高涨,飞机一拖再拖最后终于拖出大麻烦了。美国大选后,特朗普总统上台,针对加拿大制造业巨擘庞巴迪征收300%的惩罚性关税,这对庞巴迪而言,无疑是彻底关上对美出口的大门。 这次加拿大没有能力走上与美国贸易战的道路,于是是作出了断臂求生的悲壮之举。庞巴迪将C系列卖给空客,欧洲以法德为主的Airbus不费一枪一弹,空手套白狼获得50.01%的股权,条件是帮助C系列打开市场,并且可以在美国生产,从而绕开波音公司要求美国政府对庞巴迪征收的300%惩罚关税。 庞巴迪的C系列豪赌彻底输了个精光,航空部门多年积累的资金,加拿大纳税人多年的补助就此打了水漂。 C系列成果是加拿大纳税人一分分的血汗钱换来的,经历近20年研发时间,花了60亿加元才最终成型,现在却拱手让给欧洲空客,怎么不让人心痛。 政府和纳税人花了这么多钱,庞巴迪的债务却堆得山一样高。这次日本三菱重工出资5.5亿购买之外,还答应负责偿还Canadair Regional Jet所欠的2亿加币债务。三菱重工从这笔交易中可以得到庞巴迪航空30年的经验、客户网络、有经验的工程人员,借此来帮助其SpaceJet项目。 庞巴迪靠着变卖资产换现金自救,两年前,庞巴迪把位于多伦多市Downsview的一片371英亩土地卖了5亿加元,这是专门为Canadair 的生产测试用的厂房、跑道和其他土地。今年5月份,庞巴迪把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飞机生产厂和摩洛哥的生产厂变卖现金救急。也许,对于加拿大的制造业而言,这是唯一的出路吧。 看看这些年,加拿大的北方电讯倒了,黑莓残了,大宗商品和矿业公司都进入冬眠期,现在,庞巴迪公司也靠卖家产苟延残喘,在加拿大干实业太难!在目前加拿大全民皆房的时代,在实体制造业打工累得半死,倒还真不如炒房当房东。其结果就是产业空壳化,实体企业纷纷失去活力而僵尸化,只有地产企业独大。加拿大一旦失去生产和创新能力,在房地产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人们都买房、炒房、囤积房产,企业失去生存机会纷纷倒闭,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蜗居在家里啃老,就算到处高楼耸立,我们将来何以为家? 加拿大在过去的100年里几乎在科技创新方面毫无作为,制造业企业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现在连Canadair飞机制造公司都卖给了日本,加拿大的航空梦彻底折翼,庞巴迪也从雪橇到飞机,再从天上落到地下,30年努力彻底清零。 在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中,加拿大科技投入占比最小,而且最近2年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自由党政府一直表示将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现在看来,对加拿大来说,这个梦想变得更加遥远。 注︰文中提及产品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作者:杨凡 加拿大证券学院院士/特许金融规划师 文中提及产品只作参考,不构成推荐。 阁下投资前需评估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与专业投资人士商榷为准。

上市潜水估值如昙花 Uber遭炮轰无“钱”途

优步在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扬言要抢优步市场,更早一步上市,但股价同样节节下跌。 撰文:韦宁 全球叫车服务一哥优步(Uber)终于上市,集资81亿美元,成为继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华尔街最大规模的新股。可惜优步虽然已经以接近招股下限的45美元定价,一开市却跌穿招股价,近日更一度低见37.1美元。 事实上,优步上市时估值一再被压,由原本的1200亿美元,大缩三成七至755亿美元,上市初期即时潜水,投资者恍如已投下怀疑一票。 10年前成立的优步,可说颠复了整个叫车服务行业,然而过去几年市场出现不少“抄考”者,加上各处家乡各处例,优步在不少国家落地都遇上问题,竞争对手又一直“烧钱”抢市场,再有一连串丑闻拖累,投资者开始对公司前景感到忧虑。至于未来优步能否再闯高峰,则要看它日后能否交出真正的成绩了。 ▲近年世界各地爆发不少针对优步的抗议,质疑优步剥削员工及司机。 根据彭博的统计,过去十年集资超过10亿美元的美国上市新股中,只得7只在首日挂牌便跌穿招股价,而优步就是第7只,跌幅更排第四。而据英国《金融时报》的统计,在一众新经济及科网股之中,例如几年前的Facebook、阿里巴巴,以至近期的Pinterest,优步的首日表现绝对排包尾之列。 优步上市初期的表现难免令市场大跌眼镜。 10年前优步面世,以科技结合叫车服务的全新模式,可说是颠复了整个行业,向传统“Call 的士”业发出挑战,吸引软银孙正义以及高盛等投资,一时风头无两,“Call Uber”一时之间蔚然成风,成为潮流。市场过去2年一直期待这只“独角兽”可以过千亿美元估值登场。 不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优步在市场运作一段时间后,问题便陆续浮现。原来要令优步的商业模式在每个城市,不同市场落地生根实在谈何容易。各处乡村各处例,每个地方都有一班既得利益者,例如传统的士业,优步要成功进占市场抢占一席位,每次都遇上很大的反对势力。 以香港为例,优步过去几年在香港的发展可说一步一艰辛。传统的士行业群起反对,双方激烈竞争,加上优步在香港经营违反法例,为了稳住市场秩序,香港政府开始介入,更有优步司机因非法载客而被告上法庭。 多国禁止优步营运 除香港外,不少其他地区甚至向优步提出禁令,直接影响其发展,例如在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日本、韩国、英国伦敦、印度、台湾,以至美国本土都曾吃过苦头,不是被当地政府禁制,就是运营模式上遭到管制,令优步完全无法打响其扩张算盘。 另一个令优步褪色的就是服务质素。优步一直主打优质服务,但随愈来愈多司机加入,司机人数众多,开始变得愈来愈难管理,司机质素良莠不齐,服务参差直接影响了乘客体验。更甚者,牵涉优步的案件时有发生,例如乘客被司机强奸、性侵及性骚扰等,直接影响了市民对优步的观感,同时成为政府禁制优步的理由。 2017年,优步内部亦连环出事,公司一名前女工程师在网上大爆自己被性骚扰及歧视而投诉无门,加上传出优步恐同、有员工滥药等问题,创办人兼前行政总裁卡拉尼克在使用优步服务时更与司机发生争执,连串丑闻引发网民发起多次删除Uber App活动,公司形象大损,后来卡拉尼克更受到股东逼宫而离开公司。 优步初期大有可为,同时吸引大批竞争者加入市场,市场份额被摊薄,单是美国,就已经出现多家同类公司。其中Lyft更自去年开始,表明要抢Uber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取得相当成绩,其市占率由22%增加至39%,令Uber受到压力。更甚是Lyft月前抢先Uber上市,成为首间美国挂牌的叫车服务公司。内地的滴滴则以“银弹战略”疯狂烧钱抢市场,2016年更将优步中国收归旗下。 ▲公司成功上市,行政总裁霍斯劳沙希(Dara Khosrowshahi)未来急需说服投资者, 以及制定赚钱策略。 竞争激烈狂烧钱 面对四面八方的竞争,各大叫车服务平台纷纷要烧钱,优步亦要更多资源去稳住本身的市场领导地位,形成恶性竞争,营运10年仍然高速烧钱,与能够赚钱的日子距离愈来愈远。根据优步的招股书,去年营收为112.7亿美元,较2017年的约80亿美元,增长四成二,虽然赚近10亿美元,但与本业无关,主要因为出售各地业务所赚盈利,经营业务仍要大蚀约30亿美元。优步在自己的招股文件中更明言,由于营运成本持续上升,短期内都无法赚钱。 十年磨一剑,优步营运至今已经第十年,但面对市场激烈竞争,优步不得不改变策略,例如加入“Uber Eat”叫外卖服务以增加收入来源。不过,投资者始终以赚钱为主,难以无了期等待,加上管理层在招股书中明言短期赚钱无望,投资者惟有先沽为敬。至于未来优步的发展如何,能否靠市场资金“烧”赢对手独霸叫车市场,大家仍要拭目以待。 ▲优步的成功吸引愈来愈多竞争者加入,例如中国的滴滴、主打东南亚业务的Grab等,然而大家斗烧钱抢市占,构成恶性竞争。 Lyft向优步宣战抢市场 优步在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Lyft,不但早优步上市,在资本市场上抢了风头,公司更向优步发出战书,明言要抢优步市场,成绩亦相当不错,其市占已由22%,增至39%,势要挑战优步网约车王者地位。 在未成业界王者之前,Lyft起码有一样领先优步,就是在上市首日,股价能够力保不失。不过,自挂牌第二日起,股价便一直寻底,直至现时上市未够两个月,股价一度跌穿48美元水平,比72美元招股价跌近三成半,近期表现虽然略为好转,但也只是在54美元附近徘徊。 Lyft上市后表现不佳,还有人憧憬优步可以为叫车服务业界挽回一点面子。但现实残酷,优步的命运较Lyft更不堪,纵然上市前已不断被迫调低估值,但始终无法挽回首日上市立即潜水的厄运。由于两者同是叫车服务业界的领头羊,现在同时“揽炒”,有分析人员认为,不适宜对这类股份抱持太大信心,更有分析认为,优步这只超级独角兽的际遇,反映市场正在重新反思,对独角兽的“传统”观念或许要修订一下,日后须要更着重公司商业模式是否有钱赚,否则可能就像优步一样,夹钱送给几个初期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