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煙袋斜街 又聞燕子呢喃

加拿大都市网

■ 銷聲匿跡幾年後,燕子又飛回北京煙袋斜街。網上圖片

燕子又飛回來了。近期,有網友反映,北京後海地區常聽到燕子的叫聲,「銷聲匿跡」了幾年的燕子又飛回來了。中國觀鳥會會長付建平表示,這幾年,後海地區家燕的數量有所增長,但並未達到較高水準。 「你好,燕子!」項目負責人李一知表示,未來還將在什剎海周邊增加人工巢穴,招引更多家燕築巢。  

200多米的煙袋斜街,有10多處燕巢。沿着煙袋斜街,啁啾啁啾的燕子叫聲不絕於耳,一隻只家燕飛來飛去。沿街仿古商鋪的屋檐、房梁、門匾甚至射燈上,都能看到一個個灰色的燕巢。 《新京報》報道,不多時,便有兩三隻小燕子從巢內冒出頭,張着嘴,嘰嘰喳喳。

一位沿街商鋪的射燈上,也築起了一個燕巢。商鋪老闆說,這兩年夏天,總會有燕子來門前築巢,比以前熱鬧很多。這兩年燕子變多了,也是沿街多個商鋪老闆的印象。另一處飯店前的門檐上,也有一處燕巢。在房檐下守了幾分鐘後,「燕子媽媽」便銜着一條蟲子回到巢內,餵養雛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兩個多月前,每次出來都能聽到燕子叫。抬頭一看,才發現是一處燕巢。

在中國觀鳥會會長付建平看來,這兩年,後海地區家燕的數量確實有所增加。 「2008年我們曾做過一次調研,那時燕巢遠沒有現在密集,200多米的街也就一兩個家燕巢」。 2011年,志願者也曾對煙袋斜街內燕子巢進行統計,為7處。付建平說,由於近年家燕數量迅速減少,2011年曾在後海地區懸掛了4個
家燕人工巢,進行人工招引實驗,希望它們來築巢。

7年間,有一處位於棠花衚衕的人工巢穴一直有家燕「光顧」。付建平認為,人工巢穴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模擬巢形,另一種提供巢址。每年都有燕子來用巢穴,說明人工巢穴派上了用場。在她看來,這些人工巢可以解決家燕無適合繁殖地區的問題。

付建平解釋,一方面,現在建築牆面過於光滑,另外一方面,現在很少有敞門的家庭,燕子得在室外築巢,就需要建築上突出的部分,比如牌匾、電箱等。人工巢穴實驗,主要是希望找到提供什麼樣的環境,能夠幫助家燕築巢。這需要提供更多的巢穴,讓燕子有家可回。 「你好,燕子! 」項目負責人李一知曾介紹,為了創造更多適合燕子築巢的環境,今年將在什剎海周邊陸續再懸掛一批人工巢,讓燕子們有更多棲居之所。

雖然後海地區燕子似乎變多了,但在付建平看來,5年多來,家燕的數量並沒有驚人的增長。可能大家看到有燕子築巢了,就會感覺這幾年燕子變多。 「遠沒有達到之前的水準」,付建平說,「我們曾走訪後海的老住戶,他們說以前隨處可見燕巢」。付建平解釋,家燕本來就是與人相伴的鳥類,隨着人類居住環境及建築的改變,北京城區內已很難找到家燕。主要原因是築巢很難,大理石牆面過於光滑,無法支撐,也沒有房梁等結構。 「燕子築巢通常選擇在較寬的屋檐下,能遮風擋雨,還能支撐巢穴」。

「幾年前,煙袋斜街曾進行仿古復建,『老建築』更易於燕子築巢」,付建平說。 2008年,西城區政府對斜街兩側的門面房,進行了仿古式復建。付建平解釋,老房子有房檐,河泥和草棍、松針等則能用來做加固燕巢的「鋼筋結構」。同時,煙袋斜街與後海僅幾十米之隔。付建平說,湖面的昆蟲更多,比其他地方更有利於燕子捕捉食物。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