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对峙鸣金收兵 中国印度各说各话

加拿大都市网

■ 中印边境对峙结束,越界印军撤离。图为印度边境安全部队人员。美联社

本报讯 金砖五国厦门峰会召开前夕,持续71天的中印边境对峙和平结束,但双方各说各话。印度外交部表示,中印双方均撤离当地的军事人员,中方则称,印方越界人员及设备28日午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至于中方是否同时撤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没正面回应,称「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但将根据情况「作出必要调整」。专家表示,虽然中印形式上的对峙已经结束,但中印之间的根本矛盾和问题依然如旧,下一轮对峙随时可能到来。

矛盾仍未解:印称双方撤 华指续驻守 
中印这场边境对峙源于6月18日,印度士兵及推土机越界进入中国控制的洞朗地区,阻挠中方修路。洞朗是位于中国、不丹和印度三国交界处的狭长高原,现属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印方声称洞朗是不丹领土,印方是「应不丹要求」派兵,又指责中方修路是改变该地区的现状。不过中国外交部强调,洞
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由于中印曾在1962年爆发边境战争,此次对峙事件引起国际关注。虽然印度不断建议双方同时从洞朗地区撤军,但中国过去一直坚持,印度必须先撤军。此前印度一直态度强硬,但近日态度有所软化,内政部长辛格上周首次表示,相信对峙很快可以和平解决。

28日午,印度传媒率先引述该国外交部表示,中印双方已同意结束对峙,双方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印外交部的声明将这项进展称为「撤离洞朗共识」。声明称,过去数周,中印针对洞朗事件保持接触,表达观点和关切。

北京望维护边境安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随后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28日下午2时30分,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她指出,中国政府重视同印度的关系,希望印方切实遵守历史界约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边境和平安宁。

对于印度方面称中国部队同时撤走,华春莹没有正面回应,也未提及会否继续修筑公路。她说:「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同时,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28日晚上也确认,印方已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到边界印方一侧,重申「中国军队将保持高度戒备,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但没有提到中国边防部队的动向。吴谦呼吁印方从事件中汲取教训,与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发展。

边防部队或更加敌对
虽然中印对峙终于和平落幕,但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认为,新一轮的对峙随时可能到来。据多维新闻网报道,在对峙结束之际,印度陆军最高长官便发话称,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印对峙事件不断发生。对此,林民旺表示,印度陆军最高长官说的是实情。

林民旺认为,中印对峙是因为中印双方在争议区里见面的频率增多。如据印度方面的统计,所谓的中国越境事件每年都有三百多起,只是愿不愿意把争斗升级爆发出来。假如有所谓越境发生,然后双方都不走的话,很容易发展成为对峙事件。

他指出,这种现象很难避免并且会增多。加上现在两国的亲近感降了很多,尤其是双方边防部队,下次可能会更加敌对。他认为,这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不了,除非能够回到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上。

中印对峙事件簿
6月16日 中方在洞朗地区修筑道路。
6月18日 印度边防部队270多人携带武器,连同两台推土机,越界阻挠中方修路。
6月19日 中方紧急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
6月下旬  中国禁止印度香客经洞朗赴西藏朝圣。
6月26日 中方证实发生对峙,公布越界现场照片。
7月中旬 中方公布,西藏军区某旅展开大规模演习。
7月中旬 印度士兵组成「人链」阻止中方修路,并进行监视。
7月24日 中国外长王毅警告印方「老老实实地退出去」。
7月27日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北京会见印度国家安全顾问。
8月2日 中国外交部发布《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文件。
8月15日 中印士兵在另一边境地区班公湖附近互掷石头冲突。
8月21日 印度内政部长辛格称,相信对峙很快结束。
8月28日 印度部队全部撤回边界印度一侧,对峙结束。

双方妥协是唯一选择
中印从激烈对峙到冲突一触即发,再到突然撤军,逆转结果引发外界热议。有分析认为,印度突然让步,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总理莫迪将访华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其次是印度境内骚乱一直未断,如果莫迪继续保持与中国的对抗态势,将面临严重的执政危机。

对于究竟谁是赢家,北京《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表示,印军撤军,「中国当然不能说『大获全胜』,人家毕竟占了我们的土地七十多天。然而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兵不血刃地促成了局势的扭转,这种能力比发动战争达到目的对大国来说更重要。 」他说,「中国是大国,完全没必要与印度陷入意气之争。」

有分析认为,这两个亚洲大国的对峙格局无法持续,妥协是「唯一选择」。 「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 」新华社28日发表评论,指印度撤军是认清形势后的正确选择,「印方撤军理所应当。中印是邻居,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方一贯重视发展同印度的睦邻友好关系,致力于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维护两国关系大局。」

英国BBC引述印度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阿图尔.巴尔德瓦伊表示,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对峙「不可能继续下去」,双方达成协议是「唯一选择」。结束对峙显示,「印度重视与不丹的关系和对不丹的承诺,但是很明显,印度官员改变了想法,因为印度需要中国市场和投资。 」他认为,印度最初扬言不会后退,但是现在做出撤离决定,将在印度产生多大的政治影响,值得关注。

澳洲国立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梅德卡尔夫则表示,看到中印媒体关于洞朗结果的不同版本,真的很有趣。他认为,双方都称在洞朗获得了胜利,但是如果中国的道路建设停止了,那么印度赢得了这一回合。

观察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很难判断中方还是印方作出较大让步,即使中国边防部队退出对峙点,也可能只是技术性撤离,让双方有个「下台阶」。关键还是要看中方会否继续修筑公路,不排除厦门金砖峰会过后,中方将再次在当地部署兵力,重新施工。

印总理料出席厦门峰会
中印对峙和平结束,印度总理莫迪预料将如期出席下月3日在厦门开幕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此前有报道称,由于对峙未平息,莫迪可能会缺席会议,改派较低级别的官员参加。在28日有关金砖峰会的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回应指出:「没有接到任何信息说他(莫迪)
不来」。

■ 印总理莫迪(左)预料将赴厦门出席金砖峰会,并与习近平(右)会晤。图为两人去年10月会面。资料图片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及南非等「金砖五国」最高领导人预料将会出席。张燕生表示,中印在边界和发展上都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这是对金砖机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办法,来解决各种不同层次的矛盾、冲突。他认为,厦门会晤将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就中印之间的矛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也是金砖机制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近年金砖国家经济放缓,引来「金砖褪色」的质疑。商务部专家张建平28日表示,尽管近年来依靠资源的俄罗斯、巴西、南非等国经济发展受阻,但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达到五成,相信这个比重还会稳步提高。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