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12:25:55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心理健康

机构联合推动心理健康运动 疫情期间需要精神护理

(■■瘾癖及精神健康协会行政总裁斯帕福特,呼吁安省建立精神健康和瘾癖系统。CP24) 安省7个主流心理健康及瘾癖机构联合推行“一切都不好”(Everything Is Not OK)运动,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心理健康,呼吁三级政府立即采取行动,缩短有关服务的轮候日子,让病人及早治疗。 据去年5月的民调结果显示,安省心理健康危机因疫情而到达临界点,接近75%的人口面对越来越多心理健康及滥药的挑战。 为此,7个机构参与这个全新的“一切都不好”运动,分别是安省瘾癖及精神健康协会(Addictions and Mental Health Ontario)、加拿大安省心理健康协会(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ntario)、精神健康及瘾癖中心(Centre for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儿童心理健康协会(Children's Mental Health Ontario)、安省海岸心理健康科学中心(Ontario Shores Centre for Mental...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度排名 加拿大糟糕

【加拿大都市网】有一个排名加拿大跻身前三,不过是个负面排名…… 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近日,一项排名显示,由于疫情影响,加拿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很差。 著名的Chegg.org开展了一项全球研究,对来自世界21个国家的近1.7万名18-21岁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在这些学生中,有1007人来自加拿大。 Chegg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 Rosensweig说:“能让全世界的学生团结在一起的一件事是,他们亲身经历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教育分裂。”调查显示,这种分裂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加拿大的表现 73%的受访加拿大学生表示,他们的心理健康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了重大打击,这个数值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当中高居第三位,只有巴西(76%)和美国(75%)比加拿大更高。   心理健康问题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研究显示,诸多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他们的经济状况感到不知所措。报告显示,83%的加拿大学生表示,如果学费降低的话,他们可以接受更多的在线课程,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加拿大这项数值最高。 研究还发现,45%的学生有某种债务或贷款,其中48%的人会因此失眠。此外,27%的人说他们非常焦虑,需要医疗帮助。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还表示,去年他们难以支付生活费用,包括水电费、伙食费、房租和医疗费。 不仅如此报告还指出了一个更加严重的事:19%的加拿大学生曾考虑过自杀,而13%的学生称他们曾自残。还有4%的加拿大学生表示他们曾尝试过自杀。 总体上,76%的加拿大大学生说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有所增加。   研究还发现了什么? 在这项研究中,学生们认为他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其实来自校外,其中气候变化是第一位的问题,其次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他们还担心能否获得高质量的工作。 “在世界各地,学生们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这代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工作”Chegg的社会影响主任Lila Thomas说道,“在新冠肺炎造成经济破坏之后,应对这些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教育正是其中关键。” 附: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度排名 TOP 10: 巴西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西班牙 墨西哥 沙特阿拉伯  土耳其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narcity.com/en-ca/news/countries-where-student-mental-health-is-suffering-include-canada) (图片来源pixabay)

安省76%居民感压力焦虑 无力偿债者比例上升

(■■疫情导致国民精神疾病问题更加严重,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资料图片) 疫情封城与居家令实施后,市民出现精神与心理健康问题情况越来越严重。公益金委托安格斯列特就国民心理健康所做民调显示,受访逾1,500名国民中,有76%感受到压力、焦虑甚至抑郁,有19%称曾无法支付至少一张家庭开支帐单,疫下普遍市民精神健康或较社会认知的更为严重。 据加通社报道,公益金委托民调公司在本月初,即本省封城与居家令实行个多月时,透过网上问卷以英文及法文访问1,530名市民,发现有76%受访市民不讳言过去一年疫情期间,曾经或正感到重大心理压力,对现时或前景感到焦虑,甚至有抑郁倾向。 企盼有倾诉对象  受访者提到感压力与焦虑原因,有些与家人关系变差,有些坦言承受着家庭财政困局;有19%受访者表示自从疫情后,曾经甚至到现时至少有一张家用帐单未能如期支付,这些受访者说在疫情前,从未延迟缴付帐单。 新冠疫情如延续不退,这些受访者或被辞退,又或工作时数被削,令到收入难以维持支付每张帐单。  公益金表示在如今疫情仍处于严峻阶段,每天饱受心理压力与抑郁折磨的国民,极需要在感到孤独无助时,有倾诉对象。其实在疫情后致电心理求助热线,排解郁闷的需求大增,公益金盼透过昨天2月11日,向公众宣传211心理求助热线;需要心理辅导人士,只需拨打211便可得到相关社区支援服务。 无力偿债者 50岁以上比例上升 新冠疫情导致无力偿还债务的年龄层出现变化。破产信托机构Hoyes, Michalos & Associates的研究发现,50岁以上无力还债的比率4年来首次上升,由2019年的28.3%,上升至去年的29.8%, 持牌破产信托人Doug Hoyes指出,疫情爆发前年青人申请无力还债的比率不断上升,但疫情后出现的转变,是越来越多年长者无力还债,反映政府的收入援助和延迟还款计划,不足以应付长期累积下来的债务。 去年无力还债者的失业率增加一倍至12%。各年龄层人士均面对失业的压力,但60岁或以上尚未退休的人受打击最严重,损失10.7%的入息。 反映政府救助计划效果有限 Doug Hoyes指出延迟还款和法庭未重开,令欠债人减轻不少压力;但对于临近退休的人而言,摆脱债务的机会正不断缩小。 另一持牌破产信托人Ted Michalos表示,联邦的紧急援助金(CERB)纾缓了疫情对年轻负债者所造成的财政压力,但对收入较高的年长者帮助不大。 再加上年长者承担显著更大笔的债务,便出现还债困难的状况。 50岁或以上负债者平均欠65,929元消费信贷,高出一般无力还债者12.6%;当中信用卡数占41%,无力还债者平均只有34%。 他指出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波动将持续几年。任何年龄的人如果负债累累,一旦遇到失业将极为糟糕。 “影子疫情”问题多 社工吁政府增投入  家和专业辅导中心总干事黄晓莹博士(图)称,市民除面对危及身体健康的新冠疫情外,所带来的“影子疫情”更需关注。因应疫情影响下的禁足孤独感、家庭纠纷、财务窘境等,并非短暂副作用,而是长期社会问题。她形容政府尽管明白“影子疫情”之存在,但在紧急拨款上,未必对招募相关前线人员有更多投入,盼当局正视。  黄晓莹提到自爆疫后,涉及家庭暴力与财困贫穷求助个案一直增加,虽然联邦有向因疫情失业等人士,提供紧急财政资助,不过失去工作的国民,始终感到失却工作下,仍对前景及家庭财务感到忧虑。  她称疫情或许在一段时间后得到纾缓,但带来的“影子疫情”,即使疫情纾缓后也不可能一时三刻得到缓解,纵使联邦及安省政府明白这涉及市民心理健康、财政问题、就业、家庭及经济等的状况,需要正视,但在政府抗疫拨款上,却未有反映出对纾缓“影子疫情”的重视。 政府拨款重点应为前线人员  她说省府拨款5,000至5万元不等的拨款予不同机构,主要用在购买个人防护装备,以及一些网络社会服务方面;然而重点是前线人员不足,尤其社区估计疫情带来的影子副作用,大有可能延续多数年,政府核心拨款应主力用在增加社福机构前线工作人员方面,例如可容许社福机构提供全天候服务心理辅导服务等。她形容第2波疫情对市民所带来的心理与财政困境,较首波疫情更甚,却不见政府在上述范畴拨款提供新精神心理健康计划。在目前状况下,不少社福机构工作量多到难以形容,求助者所面对情况,严重程度远超社区人士想像,求助者的状况确实令心理辅导人员忧心。  黄晓莹称农历新年来到,但人们没办法如往年般与亲友相聚,对一些市民来说确会带来突如其来的孤独感,但现今疫情下这仅是暂时性,亲友们在节日下不忘致电问候,可以化解其孤独感觉。  谈到个人如何克服心理压力及焦虑时,黄博士认为在疫情下,市民更需要秉持量入为出观念,如果一些能够暂缓支付的家庭开销,例如政府提供能暂缓支付地税或水费单,甚至银行可提供暂缓楼宇按揭支付等,有需要人士应与相关政府部门或财务机构商议,解决燃眉之急。星岛记者报道

封锁下 各国谷歌搜索消极词汇频率暴增

【加拿大都市网】一项新研究显示,封锁期间,一些负面词汇如“无聊”、“孤独”、“烦恼”等在谷歌搜索上的查找次数猛增。 专家们检查了欧美10个国家的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数据,发现搜索模式反映出封锁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具体方法是,他们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间来自英国、美国、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谷歌搜索数据。这可以让他们比较人们在封锁前、被限制在家后以及12个月前的同一时期搜索13个关键词的频率。 专家们追踪了人们在谷歌上搜索恐慌、离婚、自杀、无聊和幸福等关键词的频率,发现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封锁期间,欧洲搜索无聊的次数增加了93%,孤独增加了40%,担忧增加了27%。在美国,2020年封锁期间,搜索无聊、孤独和担忧的次数分别上升了57%、16%和12%。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国家/州/城市是全面封锁还是部分封锁,结果都是相似的,这表明任何形式的封锁都会对幸福感产生重大影响。 行为科学教授Nick Powdthavee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他专攻幸福经济学。他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心理健康可能已经受到了疫情和封锁的严重影响。” “无聊、孤独和担忧这些词的搜索量正在大幅增加。然而,自杀、离婚和压力这些词的搜索量在显著下降。我们可能需要确保那些在封锁中挣扎的人能够得到支持。”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经济学家也参与了这项研究,该研究发表在了《公共经济学杂志》上。 渥太华大学教授Abel Brodeur说:“我们发现搜索‘悲伤’的频率正在回到正常,这也许说明人们期待封锁会相对短一些。然而无聊和担忧的搜索数并没有下降。封锁前几周的幸福感不能抵消之后自我调节带来的疲乏和厌倦感。” “这提醒我们疫情大流行和封锁除了会带来经济成本,还有其他方面的成本。而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许多国家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大流行,并面临新的限制措施。”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phys.org/news/2021-02-google-reveal-hidden-lockdown.html) (图片来源图库,仅作说明使用)

多伦多年轻亚裔护士自杀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受关注

【星岛综合报道】多伦多一名年轻亚裔女护士自杀,引起业界及社会人士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 Jason Parreno与斯蒂芬妮.范阮(Stefanie Van Nguyen)交往了九年,他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直到周六,Parreno发布了一张范阮与她爱犬的照片,并以过去式文体写作。 「今天本来是我们在一起的九周年纪念日。你曾是如此特别,如此善良珍贵。」Parreno接受Global News采访时说,解释范阮已经不在人间,「我希望自己当初能多做一点事,我希望自己能揭开你的脑袋,看看有什么出了问题。」 两天前,25岁的范阮自杀死了。 她的死引发了认识她的人的伤感和关注。作为一名前线医护人员,她一直在疫情中稳定地上班,但显然很少人知道她有抑郁症。 自八月以来,范阮一直在多伦多汉伯河医院(Humber River Hospital)工作,这家医院就她的去世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如此说:「虽然斯蒂芬妮在汉伯河工作的时间很短,但她在与同事的每一次交流中,都体现了我们医院的价值观。她给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安省注册护士协会的行政总裁Doris Grinspun说,范阮的死亡是灾难性的,并强调了前线工作者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援。她说:「我和她的家人都希望,为了纪念斯蒂芬妮,总有一天他们会说出来。让我们彼此问候,跟其他人说:『你好吗?』即使这个人看来很坚强。」 Grinspun指出如果医院的深切治疗部人满为患,护士和医生首当其冲,很多人都会精疲力竭,「互相爱护,互相善待,不要互相指责。对安省来说,提供必要的支援,遏制病毒。而对于安省人来说,如果你不需要出门,请留在家里。」 善终服务医生和医疗保健倡导者Naheed Dosani医生赞同Grinspun的观点,他表示医护界再一次的损失,表明了许多工作人员已经身心俱疲,在没有精神心理健康支援下超时和两班制工作。他形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个人福祉也常常被忽略边。 「这是一场悲剧,让大家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我们真的在处理正在经历的事情吗?我们在新冠状病毒危机前线所看到的情况,会产生什么长期影响?」 Parreno在范阮去世后发起了一个 GoFundMe众筹活动,以支付丧葬费和帮助她的父母。众筹导言说:「如果你知道有人正在应付抑郁症,或者只是感到悲伤、不堪重负、压力很大,请找人倾诉,给你爱的人打电话,或者寻求专业帮助。」 (图:Global News) T11

又一排名加拿大上榜 但这不是荣耀……

【加拿大都市网】又一排名发布,加拿大名列第三,但这可不是什么好排名…… 《2021年全球健康报告》出炉,加拿大人是全世界压力、焦虑和悲伤第三大的国家…… 这份报告是基于世界各地对心理健康和统计数据的研究而做出的排名。正是基于这些信息,该报告得出结论,加拿大人是全世界与心理健康斗争第三激烈的人民。 研究发现,26%的加拿大人在疫情大流行期间有压力、焦虑或巨大的悲伤。在这项排名中,美国人以33%的比例位居榜首。英国紧随其后,排名第二,不过数据与加拿大相同。 “事实证明,2020年对许多人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来说也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压力、焦虑和悲伤等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关注以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报告写道。 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荷兰和挪威也都进入了这份不太光荣的榜单,具体数据为: 美国 (33%) 英国 (26%) 加拿大 (26%) 法国 (24%) 澳大利亚 (23%) 新西兰 (23%) 瑞典 (18%) 荷兰 (14%) 挪威 (10%) 查看完整报告,请点击这里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narcity.com/en-ca/news/saddest-most-anxious-citizens-in-the-world-are-in-canada-for-2021) (图片来源pixabay,图文无关,仅作参考说明)

疫情连绵拖累心理健康 国民抑郁焦虑爆增

(■■图为昨日在多伦多公园内行走的市民。加通社) 有调查发现,加拿大人面对疫情持续的困扰,感到抑郁及焦虑的水平创出新高,但在各省中,受影响水平最低的是疫情严重的魁省。 该项加拿大心理健康研究会(Mental Health Research Canada) 最新发表的报告,是基于在12月10至18日的调查数据所得,因此未计入各省于圣诞期间实施多项更严格防疫措施,对受访者造成的心理影响。 近四成人在家工作感压力 调查显示,22%国民表示感到自己出现抑郁征状,另有20%表示自觉有焦虑征状,两项数据均为有研究以来的新高,且较疫情爆发前高出4个百分点。两项指数的水平,以缅省及沙省为最高,魁省最低。 调查指出,社交隔离措施及在家工作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有36%受访者表示,在家工作构成压力,较去年10月调查所得,高15个百分点。 研究会理事兼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及精神学教授多佐斯(David Dozois)指出,自出现疫情大流行后,国民较少机会能与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面谈,焦虑及抑郁水平上升,更应受到关注。 受访者中,有四分三表示愿意接种疫苗。研究显示,不愿接种或对疫苗有顾虑的人,较多表示自己有焦虑及抑郁征状。 可喜的是,受访者中,有65%表示对抵抗疫情仍充满心理韧性(resiliency),对克服“疫境”情绪正面。 星岛综合报道

新年要保持希望 专家提供心理健康建议

(■■专家吁民众新年应保持乐观情绪,预留希望的空间。网上图片) 挥别2020年、迎接2021年,许多人都盼望着新冠状病毒疫情能够尽快结束。随着疫苗运抵加拿大而开始接种,对民众来说,或许是最大的安慰。专家称,人人要保持希望,但也要有心理准备,生活不可能完全恢复到完全正常。 加拿大副首席公共卫生官尼奥(Howard Njoo)上星期亦表示对2021年充满了希望。 多伦多临床心理学家阿兰妮沃吉(Taslim Alani-Verjee)表示:“2021年保持希望的空间(holding space for hope)是需要的。” 这是心理学上常用的词汇。阿兰妮沃吉说:“即使现在谈论希望真的很困难。但是学习不判断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无论我们感觉如何,我们都需要空间来理解这些情绪,来处理自己的感受。” 好坏消息参半引发情绪矛盾 她补充说,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对疫苗接种后世界的期望。因为过去我们会用拥抱方式来问候他人,或者不加思索地与朋友分享一杯酒,但未来可能都不同了。“那些希望事情回到原来水平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专家柏克霍特(Suze Berkhout)说,疫苗批准的好消息与病例上升的坏消息同时出现,导致人们在进入新的一年时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情绪。她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麦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传染病专家查格拉(Zain Chagla)说,要看到疫苗推广的成果还需要时间。他告诫,就案件数量和死亡人数而言,可能2021年头几个月仍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但依然不要失去希望。 他认为夏天将看到更多乐观成果,除了有疫苗催化之外,也因为温暖的天气让社交活动变得更安全。“如果疫苗在人群中真正起作用,那么到9月,我们将拥有相对正常的生活。旅行和音乐会之类的事情可能要推迟更长的时间了……但我认为到2021年年底,我们的状况会更好。” 渥京已表示,目标是在9月之前为大多数加拿大人接种疫苗。 星岛综合报道

拖延症让你效率低下 我们该怎么办?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虽然任务紧迫、计划周密却总是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务?总是被无关紧要的事情吸引,有时候很苦恼却不知道如何改变?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拖延相关问题。   我们知道拖延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拖延问题是自我调节失败的一种行为状态,在可以预测到拖延会有严重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将已做好的规划向后推迟,这种拖延的行为是有意识的主动推迟,拖延者希望尽快完成作业和任务而又不会立刻去实施,同时又伴随负罪感、焦虑、自我否定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产生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产生拖延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   1.时间管理能力欠缺   时间管理能力的不足是拖延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很多个体的拖延的问题是从大学开始,因为在高中时期,家长和教师的管束下,学习生活被安排的满满当当。而到了大学,有了充裕的时间来自由支配,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时间管理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所以产生了拖延的问题。   2.个人的“完美主义”倾向   研究表明,拖延可能与完美主义相关,但是并不是完美主义就是有问题的,只有当个体对自身能力过度的怀疑、过分担忧会犯错,那么对当前任务的拖延就产生了。换句话说持有这样完美主义信念的个体,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他能力之外的,当任务开始的时候就会自我怀疑,犹豫不决。   3.外部因素   我们生活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会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刷短视频、追剧、逛淘宝等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时间。短暂的快乐是容易获得的,并且不需要付出很多的意志力和努力。所以有时候即便有重要的任务,也会无意识的去做更容易和更快乐的事情。   除了上述的几个原因以外,还有人格的特征、任务的难易程度等都是拖延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有了拖延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1.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根据我们所作做的任务的难易程度,计划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去完成任务,其他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完成任务,也不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生活,做好合理的时间规划是很重要的。   2.改变不良的认知   当我们有拖延行为的时候,个体很容易出现负面的情绪,但事实上这样的情绪状态并没有好处。因此,改变不良的认知,改善情绪状态和行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生活中难免出现吸引我们的事情,我们的注意力分散是很正常的,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是应该被接受的,没有必要过度自责,合理地规划时间、自我期待也是重要的,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竭尽全力完成任务即可。   3.适当的正念练习   研究表明,适当的正念练习可以改善拖延问题。正念的练习有很多,您可以关注相关的公众号、APP等,采用专业的指导语来练习,让自己更好地觉知自己、觉知当下,改善拖延的问题。   4.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您不能进行自我调整,并且因为拖延的问题已严重影响生活了,选择一个专业的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是非常好的选择。   本文由吉林省长春市第六医院院长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中国,作者:桑红,图片来源pixabay)

疫情影响生意不佳 加拿大企业主愁难眠

(■■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拿大企业东主的心理健康。加通社) 有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拿大企业东主的心理健康,受访者中有39%每星期最少一次感到郁闷,64%说感到疲倦或缺乏能量;当中对女性及少数族裔等带来更大挑战。专家认为情况令人担忧,建议优先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才可以有效营运生意。 由加拿大发展银行(BDC)公布的民调报告,目的是了解本国企业家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状况。64%受访者仍然处于适应阶段,29%表示每天遇到的情况不一而要调整心情。某些群体特别是女性企业家,少数族裔,企业东主根据停摆规定,还未能或部分恢复业务,对他们的打击更大。 报告指出,有51%女性受访者明显感到抑郁,40%表示心理健康影响她们的工作能力。48%少数族裔认为,面对心理健康挑战,令他们的工作能力下降,33%说需要寻求支援。有87%东主称,因未能完全恢复营运而使他们感到疲乏,75%感到抑郁,57%影响工作表现。 企业家感忧虑应求助 该银行首席市务推广总监兼心理健康倡者马索尼斯(Annie Marsolais)表示,去年向企业家宣扬心理健康,有助促进他们的企业保持稳健。通过研究这个主题,并与专家和伙伴合作,希望帮助消除与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偏见,让企业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报告又指有众多受访者因为担忧业务,晚上无法入睡。有43%的人表示最大的忧虑是未能赚取足够利润,40%说是应付开支。为了消除这些压力,47%经常出外散步,41%做运动,以及29%向人倾诉心事。 为支援这些企业家,该行与杜格拉斯心理健康大学研究中心(Douglas Mental Health University Institute)、魁北克大学(Université du Québec à Trois-Rivières)及WorkInsights,组成顾问委员会检视研究结果。 杜格拉斯心理健康大学研究中心心理学家庞泽博士称,企业家必须为疫情而造成的长期破坏做好准备,并且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才可以在新的环境发展业务。 他说,报告显示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感到疲倦,精神不振或精力不足,这个事实令人担忧,应该解决问题。在疫情期间出现更多焦虑或心情轻微起伏是正常反应,但变得自我批判时,问题可能会更多。 所以要寻找应对方法,并留意出现下列的警告信号: 改变正常行为模式,例如食量或睡眠增加或减少; 饮酒或服药增加; 与人的关系疏离及减少社交; 日间难以工作,留在家里或维持关系; 反思事情如何可能出错,开始影响个人的工作能力。星岛记者报道

研究显示:儿童心理健康受新冠疫情显著影响

【加拿大都市网】正如许多父母所担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可能受新冠疫情严重影响。这份研究也向政策制定者施加压力,希望有关当局能够提供更多帮助,以免孩子将症状带入成年期。 周四公布的研究报告发现,无论疫情流行期间还是之后,儿童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以及创伤后的严厉都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对那些受影响最严重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症状可能会增加“多逹10倍”。 这项研究是由卑诗儿童和青少年代表协会委托进行的。研究还指出,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经济及社会不平等加剧了这一流行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该研究的撰写者还查阅了5分学术报告,把之前一些流行传染病对儿童心理状态的影响与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对孩子作出的影响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与自然灾害相比,儿童在疫情后更容易患上创伤症后遗症(PTSD)。 撰写者指出,他们找不到任何直接研究涉及新冠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是因为这个疫情相对较新,且远未结束。但在理论上,新冠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比之前的流行传染病更严重。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很糟糕了。 据统计,卑诗省进入新冠疫情第9个月以来,“儿童帮助热线”报告称,寻求帮助的儿童短信增加51%。至于地电话咨询,自5月份以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咨询服务增长了70%。 研究还发现,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通过影响家庭关系和动态,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精神健康。该研究还发现,种族主义也可能多少导致新冠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作者在报告中说:“卑诗省为儿童提供治疗和支持,首选要解决现有的服务不足,然后维持适当的服务水平。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增加足够的预算必须要成为优先事项,且避免被削减。新冠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然而它也是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让卑诗省成为高度重视儿童情感健康的地方。” V33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疫情与冬季双重影响 专家忧民众焦虑抑郁升级

有心理学家担心,在疫情恶化和冬天来临的双重影响之下,部分民众因新冠病毒而产生的压力与焦虑会升级至更严重的抑郁症,令他们面对一个“漫长和黑暗的冬季”。专家指民众在隔离期间不应与世隔绝,要采取各种方法保持与外界和亲友联系,调节自己的情绪。 加通社报道,随着第二波疫情到来,许多地区重新宣布各种限制措施,民众看不到再次解禁的希望,同时面对白昼缩短和萧瑟天气,部分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加凸显。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登斯(Steve Joordens)表示,疫情令人担心自己的健康和就业前景,对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感到渺茫。目前为止大多数人所经历的心理问题仍是焦虑,但随着进入冬季,有些人的焦虑可能会升级至抑郁。 专家忧抑郁发病率升 “疫情回潮令许多人沮丧,认为我们夏天作出的种种努力都付诸东流。如果人们这样想,很容易让焦虑转成抑郁。心理学上称之为认知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他表示,“如果在进入冬天、更少享受阳光的同时,减少了社交,减少了有氧运动,担心失业,我会担心抑郁发病率会增高。” 乔登斯强调说,焦虑可以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但仍是可以自我调节的负面情绪。抑郁症是远为更加危险的一种精神状态,需要尽快采取步骤,找到可以正确帮助自己的人。 爱民顿注册心理医生西班达(Noreen Sibanda) 表示,疫情期间限制社交聚会的措施,拿掉了一些习以为常的支援系统和人际互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甚至意识不到这些对心理健康有多重要。她建议尽量保持与家人和朋友惯常的社交,即使方式上会改变。 渥太华皇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林(JianLi Wang,译音) 亦指出,有效的人际互动不一定面对面。是否有孤独感不在于身边有多少人,而在于如何与他人互动。专家向民众提出一些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第一,孤独和隔绝感可能因圣延节不能与亲友聚会、不能在办公室开个派对而更加明显。西班达表示,重要的是想到这并不是个别人的遭遇。 第二,了解焦虑和抑郁是如何产生的,同时破除与此有关的思想负担和禁忌。乔登斯表示,“心理健康问题不再是其他人在挣扎的问题。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通过一些问卷了解自己正面对的心理问题及其严重程度。王建林建议可以完成PHQ-9问卷评估抑郁症程度,藉GAD-7问卷评估焦急程度。 第四,学习一些放松情绪的技巧。比如每天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即使每天在户外步行20分钟也会有帮助。此外,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包括每天在同一时间吃午饭和晚饭。 最后,要树立最终战胜疫情的信心。乔登斯说,那些因疫情而遭受焦虑或抑郁情绪困扰的人,要告诉自己疫情不会永远持续,这样可以令自己舒服一些。星岛综合报道

「买买买」停不下来?可能因为你太累了

  网红直播带货经常魔音绕耳,“口红一哥”李佳琦一句“OMG”!带动了直播卖货行业的繁荣。随着消费者的购买欲被迅速点燃,冲动消费现象也愈发普遍,“我怎么就管不住这双手啊!”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现代人对冲动的诠释。   人们通常以为冲动消费是女性专属,但不少研究指出,男女的冲动消费发生率几乎相同。在网购不发达的年代,因为逛街是女性“专长”,冲动购物在女性中更常见;但由于网购变得简单快捷,男性的冲动性消费发生率可能会越来越高。   男女老幼都会陷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但钱是怎么没的?在全民消费的热潮中,我们帮你打开辨别是非的第三只眼。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关于购物的心理学知识,一起做复杂时代的理性消费者。   自我损耗的陷阱:心累让你更爱“剁手”   我们一般认为,心情好时人们更容易“买买买”,但真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剁手”行为在人们心累的时候最常出现。想搞明白这个现象,我们要先从经典的“胡萝卜实验”说起。   “胡萝卜实验”的设计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他让一群学生全都饿着肚子来到实验室,把他们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让大家做几何题。但这些题其实都是无解的,实验测量的是他们愿意在题目上坚持多长时间才放弃。   对照组的学生直接做题,他们平均每人坚持了20分钟。而两个实验组学生在做题之前则先被带到另一个房间,面对刚烤好的巧克力饼干以及一些萝卜,实验人员告诉其中一组学生可以随便吃饼干,但是要求第二组学生只能吃萝卜。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饥饿状态时看着热气腾腾的饼干而不能吃是一种什么感觉,你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萝卜!   第二组学生抵制了饼干的诱惑,然后两组学生都被带去做题,结果可以随便吃饼干的第一组跟对照组一样坚持了20分钟,而只能吃萝卜的第二组只坚持了8分钟。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第二组的意志力在抵制饼干的时候被消耗掉了。这说明,意志力不是一种美德或者思想境界,它其实是一种生理机能,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每次使用都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会疲惫。心理学家把这种意志力随着使用而不断消耗的现象称为“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   自我损耗状态下,由于意志力资源消耗殆尽,大脑会切换到“节能模式”,拒绝一切需要艰苦思考的事,并且偏爱直接的命令与绝对化的信息,这时,如果再听到一句直击灵魂的咒语——“买它!”,你的荷包恐怕就又要大出血了。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理解了为什么带货主播会用极快的语速介绍商品了,通过短时间输出超量信息可以造成用户的大脑疲劳,一旦在损耗中失去抵抗力,购买行为就很容易发生了,怪不得我们总把冲动消费戏称为“无脑下单”呢!   商家利用“自我损耗”原理促进成交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买新车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升级配置的选项,而聪明的销售人员总是让你刚来的时候先对一些花钱少的配置进行选择。等你连续决策到选累了以后,他再向你介绍价格贵或者根本没用的选项,比如要不要来个防锈?而这时候你的意志力已经没办法对抗他的推荐了,他说啥就是啥了。   自我损耗还解释了“双十一”的狂热消费现象,购物节之前,许多人会压制自己的购物需求,看到好看的衣服与鞋子,就会告诉自己减价了再买,这种压制会消耗意志力资源,到了双十一时,购物欲望集中释放,大脑却再没有能量克制任何消费冲动,导致人们买入了一大堆计划之外的东西。   小买怡情、大买伤身:警惕购物上瘾   由于自我损耗误入商家陷阱,仅是财产的损失;如果不慎踏进购物成瘾的泥淖,就是对身心健康的全面威胁了。   购物成瘾也被称为“强迫性购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会造成明显的心理、财政、家庭问题,包括抑郁症、大量债务、亲密关系/家庭的破裂等等。强迫性购物症的发病率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一些,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强迫性购物者。   强迫性购物症是一种逃避机制。患者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会陷入自卑和各种心理不适感,他们希望购买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种感受。但这种解脱只是暂时的,所以他们会不断买东西、不断试图达到上次冲动消费时的情绪高度。   还有一些强迫性购物症患者在通过消费抵抗内心的抑郁感。一项法国的调查显示,抑郁症与强迫性购物的共病率非常高,抑郁症患者中,近三分之一(31.9%)有强迫性购物行为。当我们不够快乐时,看到商业广告上温情与欢乐画面的那一刻,会产生一种错觉:买下来,我就会快乐。然而,这同样是一种逃避,从长期来看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反而会陷入更深的购物成瘾中。  有趣的“零售疗法”:适量“剁手”治愈心病   即便如此,大多数时候购物是无害的,适量的“剁手”甚至还能能带来一定的心理疗愈效果。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指代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套自我调节方法。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的成瘾性消费,购物本身是人们不断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这个“做出选择”的过程,就能够提升人们内心对于生活的掌控感,换句话说,购物赋予了人们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而通过做出这些选择,我们也随之获得了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除此之外,购物会让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想象拥有了这些物品之后的生活的样子,帮助人们适应生活的转变。例如,一些准爸爸妈妈提前买好婴儿的奶瓶、衣服等,能够帮助他们想象宝宝出生之后的家庭生活的样子,减轻内心的焦虑感。   当然,想要“零售疗法”起效,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购买的艺术。首当其冲的就是,多逛街,少网购。一项消费者购买体验研究表明:去实体店购物的心理体验优于网购,线下店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会让你更有逛街的气氛,也更加投入其中。研究者甚至发现,仅仅是佩戴VR眼睛观看店铺都可以让心理状态更积极愉悦,所以,当你下次想买东西时,请尽量走出家门哦!   同时,与其购买实物,不如购买体验。所谓购买体验,指的是不购买实物的消费体验,如到餐馆吃饭,参加健身培训,享受飞机头等舱的服务等。有研究者让消费者回忆人生中让自己感到幸福开心的一项体验性消费和一项物质性消费,并评价这两者哪样让自己更开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体验性消费更开心。这可能是由于体验性消费和自我概念联系更紧密,人们更多地用人生经历定义自己,而非自己的物品,我们常会炫耀自己旅居尼泊尔圣地的经历,却很少直接秀自己的凯迪拉克。   最后,别小看生活中的“小确幸”。很多次小额的“买买买”比一次性的大额消费带来的快乐更多。花了大钱买了一件限量版包包,时间久了也不会一背就快乐,但隔三差五买点小东西会持续提供正向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小钱激励自己,让幸福聚沙成塔,成为习惯。   现在,这些小技巧你掌握了吗?理解购物的底层心理逻辑,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中获得幸福与充实的前提,祝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消费时代带来的福利,而不是被时代所消费。(作者 | 唐义诚)

国民心理状态持续下降 健康指数连跌5月

(■■疫情下。国民要面对“新常态”,令很多人的心理健康受影响。CBC) 据每月心理健康指数显示,国民的心理健康指数由7月的-10分,下跌至8月的-11分,这是连续5个月持续负数。报告反映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影响国民,包括担忧第二波疫情来袭、经济不明朗,以及忧心学生回校复课后面对染疫的风险。人力资源顾问公司Morneau Shepell公布最新心理健康指数为-11分,对比疫情前的75分持续下降。其他心理健康风险的分类指数,包括焦虑是-12.9分、 抑郁-12.7分、乐观-12.7分、隔离-12.1分,以及工作效率-11.1分。与上个月相比,所有分类指数除工作效率保持不变外,其余得分均在下降。 该项调查于7月21日至31日期间共访问3,000名国民,他们在过去6个月在本国生活及工作。 顾问公司总裁聂卓柏(Stephen Liptrap)指出,除了注视疫情对财务及经济的影响外,还需关注疫情对国民心理健康造成的持续影响,最新心理健康指数显示下降,确实令人忧虑。 学校复课影响巨大 聂卓柏表示,当开始重启经济及放宽措施时,加人初期虽然保持乐观情绪,但并未消除疫情持续带来的影响。为避免指数进一步下降,公共卫生官员及各级政府必须采取必要步骤,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支援,并继续将国民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 最近数星期,有关学校安全地重新开课及学生回校上堂,成为全国的父母、老师和青少年首要关注大事。该心理健康指数发现,育有一名孩子的家庭为-15.2分,两个孩子是-13分,相对没有孩子的是-9.9分。令人惊讶的是,在大家庭生活的人似乎较容易适应疫情;育有三个或以上子女的得分为-8.6。 在教育界工作的人,心理健康指数从7月份的-11.1分,下降至8月的-11.6分。专上学生在所有组别中下降幅度最大,从-23.7分下跌至-28.5分。与全国所有行业相比,大专生的分数始终是所有组别中最低的。 半数省民忧经济不稳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常态”这个名词已广泛使用,但有不少加拿大人仍然很难适应新的生活习惯。在面对最具挑战的事,该指数发现适应个人生活变化的难度,比工作或财务状况更为困难。有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生活习惯感到犹豫不决,或是适应能力很低;另有30%认为,他们分别对工作和财务状况的适应能力很差。 是次结果表明,虽然在疫情开始时国民面对就业和金融等问题困扰,但慢慢地似乎取得了一些控制,惟随着疫情转变,面对全国各地的隔离措施,孤立感随之爆发,对日常生活面临的不安感也越来越多。即使受访者已节省更多金钱,并且对财务有更多的控制权,但有49%的人仍担忧疫情对财务及经济带来持续的影响。 改善心理抑郁焦虑 找新兴趣做开心事 对于心理健康指数显示持续负数结果,注册社工及心理治疗师区慕启(图)认为,现实情况确是如此。在疫情初期一般人以为持续3个月至半年,到了9月仍面对不确定情况,无论是家长或年轻人均感到焦虑;特别是难以应变及处理危机的人,更容易陷入情绪困扰状况。 区慕启表示,疫情经歴超过半年,国民原以为会逐渐消退,或是有新疫苗面世就可以解决问题。近期医疗专家表明,即使有疫苗但病毒仍会存在,这种不确定情况未知会持续多久,而且比数月前更差,是令人们感到担忧的原因之一。 提高正能量抗逆境 他称父母在疫情开始时在家指导子女学习,面对9月开学的安全问题,安排孩子上学及自己上班的事,担心会否增加感染病毒的机会。青少年本来需要与朋友来往及交流,在过去多月只能在网上打发时间,已开始感到生活乏味。有上班族因经济不稳定,忧虑能否保住现有职位,长者因疫情与子女朋友减少见面,感到被隔离及孤独。人们处于担心与害怕的情况下容易影响情绪,继而胃口不佳,睡眠质素下降。 区慕启说,每个人性格影响其适应新生活及处理危机的方法,在接触的受助者中,有不少面对这种情况感到无助。他会协助对方认识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发挥,借此调整心态。例如是做一些曾经感到开心的事,或尝试有益身心的新兴趣或活动,这是有助提高正能量,较容易面对逆境及解决困难。星岛记者报道

心理暗示小技巧 蝙蝠侠效应让你变成更好的你

在一系列针对儿童的自控力实验中,面对枯燥的任务,当研究人员提醒受试儿童,“想一想,如果你是蝙蝠侠,你会怎么做?”后,任务的完成度就会大幅提高。 这一效应因此被称为蝙蝠侠效应。或许在未来的儿童教育事业中,存在非常有意义的应用。 它的核心原理是,把自己不当自己,而是某个更加理想化的形象。当我们假装自己是蝙蝠侠的时候,焦虑会减轻,勇气和道德责任感提升。 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雷切尔·怀特说:“疏离自我给予了我们些微额外空间,让我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当前的状况。它也可以帮我们控制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毅力和自制力。” 在过去十年,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伊森·克罗斯领导了大部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视角上的微小转变也能帮助我们控制自身的情绪。 根据采访,碧昂斯和阿黛尔登台表演之前,会暗示自己是某个充满自信的狂野女孩。当她们在脑中勾画出女孩更多细节的时候,她们的行为举止都会随之改变。她们不再因即将开始的表演而焦虑,因为知道自己不会失败! 自我疏远可以提高意志力的可能性令人倍感兴奋。 在克罗斯的系列实验里,我们发现这一技巧对普通人也是适用的。比如说,不用我,而是用第三人称(如称自己为老胡)称呼自己,可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感。 不同的人,还可以依据需要构想出不同的虚拟人格。当你要上台表演的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和舞蹈的时候,不妨直接想象自己就是杰克逊本人;当你在为期末考试备考复习的时候,可以幻想自己是一名高度自律的学生,为了欺骗大脑,甚至可以给ta起一个名字。 一点点想象力就会让我们与我们想要成为的人更加接近。(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疫情期间饮酒量剧增 谭咏诗开始担心了…

■疫情期间,加人饮酒量增。图为民众排队进入酒铺买酒。星报资料图片 加拿大星期日新增642宗新冠肺炎病例,累计95,699宗病例,另外多27个患者死亡,令全国死亡人数累计达7,800人。公共卫生机构指,全国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数由上周五的7,703人微升0.9%至上周六的7,773人,进一步显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但是本国首席卫生官谭咏诗对于自大流行以来,国民饮酒和进食垃圾食物或甜食量增加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是部分国民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状况恶化的迹象。 加拿大的10个省正逐步重新开放经济,并放宽对社交聚会的限制。然而在疫情期间,失业率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市场分析师表示,经济复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有专家指出,疫情令一些人的精神压力增加,例如担心是否可以保住饭碗。 谭咏诗称,担心国民的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她指出,加拿大统计局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国民对啤酒、葡萄酒和汽水的需求增加,3月份饮料和烟草的销售,比2月份增长6.7%,食品销售增长8.2%,另外,加拿大统计局的调查发现,近20%的受访者表现出的征状,与中度或严重焦虑一致。 谭咏诗续道,国民需要把精神和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尽管现在的社交互动和活动,可能看起来与疫情前有所不同,但加拿大人应积极寻找安全的社交方式,做运动和选择进食健康的食物。 谭咏诗称,尽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在本国整体有所放缓,但是多伦多和满地可的社区传播重灾区令人担忧,并警告如果太快放宽公共卫生限制,可能会导致该疾病再次流行。 全国疫情略放缓 安省仍属重灾区 ■谭咏诗表示,担心国民在疫情下的精神健康恶化。CBC   在过去两周里,安省和魁省占新病例的90%,其中大多数出现在多伦多和满地可。 ■加国各省疫情 魁省星期日增加8人死亡,这是自4月1日以来,该省因为新冠肺炎而新增的死亡人数,首次低于10人。截至星期日,该省因新冠状病毒死亡的总数为4,978人。 在8个新死亡人士当中,有5人死于满地可,使该市的总死亡人数达到3067。其他严重的地区包括拉瓦勒(Laval),死亡人数635人;蒙特雷吉(Monteregie),死亡人数483人;以及魁北克莫里西(Mauricie-et-Centre-du-Quebec),死亡人数205人。 此外,魁省多225人确诊,使该省的病例总数达到52,849。 魁省住院人数星期日再次下降,减少了9人,总计972人。其中,要入住深切治疗部的病人比上周六减少,现总计128人。 周一起,魁省允许恢复足球和棒球等团体运动的训练,但目前暂时不能进行比赛,球员之间亦要保持社交距离。还有,只要员工遵守社交距离指引,电影和电视制作将在周一恢复。 亚省方面,在上周五录得新病例最少的7宗之后,该省上周六再跃升至双位数,多达40宗,其中19宗出现在爱民顿,15宗在卡加利。

青少年因新冠焦虑增加 求助热线可以帮到你

自3月起新冠疫情爆发,青少年焦虑增加。尤以即将毕业的中学生为甚,他们因没有毕业礼未能与同窗告别,或如何进入大专院校而感到焦虑。有约克区服务机构表示,儿童及少年人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正在急升。年轻人在学校可以向辅导员求助,如今难获所需资源。 约克中心(York Hills Centre)是约克区最大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在疫情期间仍为新生儿至18岁人士及家庭提供服务。新闻网站yorkregion.com报道,该中心首席行政总监罗高斯(Dean Rokos)称,现时接触的家庭有不少儿童和少年人,在隔离生活中感到压力,有需要处理这些问题。 罗高斯指出,自3月省府宣布关闭非必要企业和服务,起初数星期可说是一个蜜月期,家庭自行调整居家的生活。其后发现,寻求心理支援服务的人急剧上升。 由于疫情期间未能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该中心调整服务模式,包括设立求助热线(Here to Help Phone Line),每周3天由3名职员专责服务18岁或以下人士。另一种支援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研讨会Play Therapy进行,负责的职员接受相关的训练。 罗高斯说,有见于服务需求大增,中心计划能否延长服务时间。目前,约有400人正在轮候服务。 焦虑往往与家庭有关 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约克区及闪高南区分会(CMHA-YRSS)也尽力维持服务,每年该会举行筹款活动,用于约克闪高南区服务计划,这是一个流动心理健康诊所,走访社区主动帮助少年人。今年筹款活动原定于6月14日举行,因疫情而取消,但维持流动诊所的功能。 该分会首席行政总监施奥斯(Rebecca Shields)表示,有些年轻人处于脆弱的境况,了解青年人的焦虑情绪继续上升;以往有五分一的年轻人正在面对焦虑症问题。受训的职员帮助少年人,包括那些失去暑期工作,以及作为年轻人感到沉重压力。 有需要人士,可致电以下求助热线: Kids Help Phone(适合20岁或以下人士):1-800-668-6868 大专学生可致电:1-866-925-5454 Ontario Crisis Line:1-866-531-2600 Ontario York and Simcoe Support Services Network:1-855-310-2673。

饮酒吸烟抽大麻猛增 安省民众心理健康危机

(■疫情期间,23%安省省民称饮酒、吸烟或食大麻的数量增多。星报/DREAMSTIME) 安省有69%民众相信疫情过后,将要面对另一场严重的精神心理健康危机。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CMHA)安省分会最新报告指出,有77%人认为社会有需要增加心理健康的支援。 协会委托机构Pollara Strategic Insights进行3次民意调,以评估省民在新冠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变化。这是首次的调查结果,未来将在经济逐渐重开后作跟进调查。 安省分会行政总裁君莉妮(Camille Quenneville)表示,心理健康问题仍然被视为是一种耻辱,令很多人只肯承认关心别人的心理健康,却不愿表露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有39%担心个人的身体状况,但只有23%人正视个人的心理健康。 调查显示,有79%对疫情爆发后的前景感到忧虑,87%担心疫情对长者的打击,也有71%为年青的一代忧心。有90%关注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69%则顾虑疫情打击个人财务。 40%受访者个人或直系家人因为疫情被削减工作时间或薪酬,28%更是被裁员。 调查又发现,67%省民忧虑疫情影响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健康,但只有53%担心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过,有58%承认疫情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55%则认为影响同住的家人或其他人,59%表示其他亲戚朋友受影响。 23%更多饮酒吸烟抽大麻 报告显示,36%感觉心理健康在疫情期间变差,身体健康出状况则只有26%。23%称饮酒、吸烟或食大麻的数量增多。29%改变往常饮酒、吸烟或食大麻的时间。36%的日常饮食变差,48%未依平时的运动习惯。 另外,8%曾经有朋友或家人被测出感染新冠病毒,或有亲友患病死亡。69%担心受感染,70%忧虑疫情会带走家人或朋友。 君莉妮表示,未来两次民意调查,将可以就疫情对民众的影响有一个更广泛认识,从而协助大众解决心理健康和癖瘾的问题。 星岛记者

最新研究:疫情影响半数雇员心理健康

(■■有一半受访的加美雇员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令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AP) 据最新研究显示,有一半受访的加美雇员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令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负面影响。其中39%雇员称他们的雇主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另有85%的人说,使用员工福利计划下视像护理方式,作为支援心理健康的需要。 由Teladoc Health主导,委托独立研究机构Leger,于4月17日至20日在网上进行的民调,共访问1,504名加拿大人及1,001名美国人。是次调查也是该机构于去年秋季,就2019年国际心理健康研究所作的跟进工作。 民调结果反映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加国雇员的心理健康已产生负面影响,并强调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在当前公共卫生危机期间,国民需要持续的关怀、教育和相关的支援。当中又显示,越来越多雇主提供积极的心理健康支援,反映雇员对视像护理选择的兴趣和舒适感,这是企业心理健康和保健计划的一部分。 65岁以上心理问题反而最少 有一半受访者承认,疫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负面影响。以性别来看,女性57%,男性43%。以年龄划分,18至34岁的人士为52%,相对美国同龄人士是49%。虽然65岁或以上人士感染病毒的机会较高,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却是最低,加拿大是37%,美国为38%。此外,接近40%的加国雇员指,雇主因疫情提供心理支援,相对美国是27%。当中包括提供额外的资源,与雇员讨论心理健康的需要,以及免付有关的费用。 研究发现加国受访者并有雇员福利计划,66%关注心理健康的资源,相对美国人是55%。62%的加人对使用视像方法作为心理支援感到安舒;使用公司保健计划者,有85%认为这类视像护理应是心理支援的选项之一。 上述数据反映过去6个月,使用视像护理的模式明显增加;这是该机构开始于去年10月的专项研究,有40%的受访者表示欢迎这种视像护理方式。星岛记者

疫情重创国民心理健康 失业率上升带动自杀率

(■疫症对市民心理健康带来无形压力,专家指疫情过后民众心理难以回到过去。Global) 新冠疫症导致人心惶惶,有心理专家指出,各国市民除致力透过社交距离维系生理健康不受感染外,其实疫症对市民心理健康也带来无形压力,专家尤其关注当政府逐步放宽社交距离,市民心理上又会否回复正常。疫情令市民外出时担心受到传染,经济下行及失业情况严重,专家认为市民心态上或再不能返回故貌。 据Global电视台报道,本国精神健康专家凯历克(Mark Henick)表示,新冠疫情为市民带来的不单是生理上的健康问题,更带来了精神心理健康上的警号,然而后者往往被忽略,但为社会问题构成长远而具伤害性的影响。 现时政府实施社交距离,避免新冠病毒传播,但各级政府已筹划一旦社交距离令逐渐“松绑”后,社会商业可如何重回正常,但当社会渐渐重回正轨时,市民在心理上又会否返回以前。凯历克认为即使会需要一段相当漫长时日,市民心理也再难返回疫症蔓延前。 他相信市民经此一疫后,外出活动、上班、上学,会较疫症前更谨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接触仍会保持一段距离,心理上深恐会受到病毒感染;此外,尽管社会逐渐放松针对疫情禁令,本国就业市场与职位未必会如以往一样,市民仍要面对失业及经济下滑危机,生活与财政压力等,容易令人出现抑郁与焦虑等心理疾病。 失业率上升带动自杀率 凯历克形容市民在疫情后,需要学习如何在经过翻天覆地后的世界生存,这对一些人来说,会形成一种无形压力与挑战。 他尤其关注一些本身已有心理疾病患者之处境,例如罹患抑郁或焦虑症人士,容易受到社会整体气氛影响心情,加上在社交距离令下要留在家中,想寻求心理辅导也不容易,致电心理辅导热线或需长时间等候,不能立时解开心结,在此疫境下,他们的心理疾病很大机会更趋严重。 凯历克指不少科学研究显示,失业及经济陷于困局与精神有异及自杀数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举例称2008年美国受金融海啸影响导致的经济衰退,每1%失业率上升,自杀数字就多1%。 他坦言一些向来没有出现心理与精神问题的公众,受到是次疫情所导致的经济不振大环境下,其实呈现心理健康问题却不自知。他认为各级政府在积极处理抗疫与在财政纾困措施时,也应多拨资源在国民心理健康方面,尤其在处于疫情期间与疫情过后的关键期。然而,他称至今未感到联邦政府及省府,重视在此方面的资源分配与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