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00:20:2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欺诈

刘德华个唱首演引风波 公司发声回应欺诈案

  作者:封面新闻记者杜恩湖 北京时间12月15日晚备受关注的刘德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将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首演。但就在歌迷期盼刘德华个唱开演之际,却引来了一场风波。 原本的投资方“聚善美”公司,指责刘德华旗下公司不讲信用有欺诈行为,而刘德华的“映艺剧团”则否认欺诈,声称对方违约在先。 12月14日,“聚善美”公司负责人苏先生,给封面新闻记者独家发来相关声明(见文末),认为刘德华公司违约。他还透露,已经向台北警方报案刘德华公司李先生诈欺,台北警方受理此案,并己函送台北地方检察署侦办中。 刘德华公司:否认欺诈 日前,有台湾媒体报道,“聚善美”的公司指“映艺剧团”单方面终止其公司作为演唱会投资者资格,并将其公司的商标从海报中删掉,之前按协议支付的投资款项都被事后乙纸通知函没收,认为被欺诈了。 针对“聚善美”的公司指责,刘德华旗下公司映艺剧团有限公司于12月13日公开发表声明,称涉嫌诈骗的指控无稽失实。 表示公司曾于8月下旬得到聚善美违约,转让该演唱会投资权予第三方的确实证据,后正式书面通知对方负责人终止合作。 刘德华公司代表指责“聚善美”违约在先 声明最后,对此事为公众带来不安,和刘先生造成困扰表示致歉。 刘德华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有关聚善美涉嫌欺诈的指控是“毫无根据和不实的”。根据公司声明,公司与聚善美确实签署了“刘德华2018 - 2019香港站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投资协议。但在随后的合同履行过程中,聚善美严重违约,无法补救。 该公司还透露,已向聚善美表示,如果不接受公司终止合作的决定,并根据相关协议没收投资资金的权利,可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 “聚善美”相关负责人:台北地检署已侦办此案 “刘德华中囯演唱会签约双方香港天卓公司与海宁聚善美公司及刘德华香港演唱会签约双方映艺剧团与台北聚善美是四家独立的公司,映艺把二者混淆,误导了观众。 其实,刘德华是很有口碑深得歌迷观众喜爱,也是很讲信誉的。但他下面公司做事有些方式不接地气,利用刘德华的江湖地位作风强势让合作单位苦不堪言。 有人在香港九龙湾,拍到数名戴着口罩的男子,拉着分别写着“映艺公司,还我血汗钱”、“刘德华映艺公司,无德无信”的横幅和纸牌,这一行人站在街边抗议,画面十分显眼。 附: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声明 天王刘德华(华仔)《2018-2019刘德华世界巡回演唱会》 香港红馆演唱会明晚即将开跑,演唱会前夕惊传刘德华旗下‘映艺剧团’公司涉嫌诈欺,台湾演唱会投资商‘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估计损失巨额款项,希望还原事实要华仔主持正义。 苦主‘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负责人苏耿弘提出最新声明:首先不承认有违约情事,中国大陆海宁聚善美与香港‘天卓’的纠纷,与台湾‘聚善美文创娱乐有限公司’和‘映艺剧团’公司无关,四家完全不同主体公司,是二件事,对方故意混淆黑白指称我公司违约,单方终止合作。 第二点对方有诈欺事实已向台北市警察局报案诈,后经台北中山分局己函送台北地检署并已受理此案,审判结果待法院公断。相关细节损失金额不便提供。 第三点自己在业界有超过20多年的经验,举办王力宏、BIGBANG、仓木麻衣等众多演唱会中国巡演超过百场,除了诉求对方违约还我一个公道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事件还原,不想让更多人和自己一样吃亏,苦主苏男表示自己也是刘德华的超级歌迷 服务他10多年,香港场开演在即,如果‘华仔’知道他的合作公司确实让我损失血汗钱,不知用什么心情唱下去,公司会继续捍卫我方权益,直到正义得到伸张。 来源:封面新闻

刘德华公司被曝欺诈 投资者街头抗议

男子街头抗议 据香港媒体报道,近日艺人刘德华旗下的映艺剧团被卷入欺诈传闻,有多名男子面戴口罩现身香港街头,有的举着“刘德华(映艺公司)还我血汗钱”横幅,有的举着立牌控诉映艺公司无德无信。有路人上前询问这些挂横幅、举立牌的男子关于刘德华涉嫌欺诈的事情时,对方却丝毫不理睬没有回应。 有台湾媒体报道,“聚善美”的公司指“映艺剧团”单方面终止其公司作为演唱会投资者资格,并将其公司的商标从海报中删走,之前按协议支付的投资款项都被没收,认为被欺诈了。映艺剧团一位李姓代表,被该公司提出刑事控告,目前由台北地检署侦办中。报道指出。一位代表“聚善美”的苏姓负责人,先后取得华仔今年及明年演唱会的合作合约。更于今年5月同7月签定“香港站”的投资协议书,7月26日公布演唱会海报,但后来商标忽然被删去。9月22日获发函,指“聚善美”违反投资转让约定,所以终止双方投资协议,并没收投资款项。对此,记者联络华仔公司了解,对方暂未回复。 来源:新浪娱乐

中国游客印度自由行多次遇欺诈 中使馆发安全提醒

印度旅游。网上图片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30日通报称,近日,大使馆接连获报并处理多起赴印度自由行的中国游客被欺诈案。大使馆介绍,这些欺诈案的主要情况是中国游客深夜抵印,自火车站、机场乘出租车、电动三轮车赴预订酒店途中,被司机带至当地某些旅游机构后,这些机构合伙谎称,中国游客原先预订的酒店周围因突发情况,道路受阻,无法通行,诱骗中国游客自行取消已订酒店,并另订酒店、出行交通工具等,误导中国游客上当受骗。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特此提示赴印自由行中国游客,不要偏听偏信,慎防旅游欺诈。如遇类似情况,需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所订酒店等方面核实相关情况,报警或向当地政府旅游部门投诉,并与驻印度使领馆联系寻求协助。 来源:北京青年报

纽约Lady M蛋糕推爆款月饼 其实是别家代制 算欺诈吗?

Lady M今年推出的月饼礼盒。网上图片 纽约著名蛋糕店Lady M在今年中秋节,再度推出限量版月饼,但月饼原来是奇华代制。 香港亦有Lady M月饼订购。网站截图 Lady M去年首度推出月饼,掀起热潮,今年推出可亮灯的精致月饼礼盒,每盒卖美金60元(约470港元)。礼盒内有4个迷你奶黄月饼,月饼中间有一个M字,代表Lady M饼店品饼,即差不多每个15美元(约117港元)。 住在三藩市的毕先生买了一盒,但品尝时发现装月饼的独立胶盒,底部竟然印有“奇华”字样。 毕先生说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认为Lady M是“挂羊头卖狗肉”。他打电话去投诉,店铺愿意退款,但要他寄回整个月饼盒。他说有很多盒送了给亲戚朋友,不会向人取回盒子。 Lady M承认月饼为外判公司制造。网上图片 Lady M的始创人罗马尼斯济恩(Ken Romaniszyn)就承认同美国奇华饼家合作,奇华负责做饼,Lady M负责包装。他表示做月饼要特别的器材同造法,因此外判予其他公司做,公司无意隐瞒。 网上图片 毕先生觉得,Lady M应在订购网站,预先清列明月饼是奇华做的。投诉的不只毕先生一人,有顾客认为Lady M是欺诈。 来源:巴士的报

保健品广告里有这些用语 趁早别买了

资料图: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内展示的涉案虚假保健品。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3日电 随着网购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网络平台也成为保健品虚假广告的多发地。 “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疗,不是药,胜似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迫切追求健康、警惕性低等弱点,通过夸大、虚假宣传等方式诱骗老人高价购买所谓保健品,损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面案例,你家老人可能也会遇到 实际上,一些网购保健品的实际成分与广告宣称的不符,甚至含有有害成分。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60多岁的李先生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一种名为“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其主要成分包括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近20种中草药,但李先生吃后身体却有异常反应。 经检测,该保健食品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苯乙双胍。苯乙双胍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乳酸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同样是在5月,某小作坊加工的“三无保健品”被曝光,成分只有西地那非粉、玉米粉等,却在包装盒上标称具有“壮阳”“补肾虚”功效。不法商家用网络“刷单”的方式让销售量虚高,进而招揽生意,这种保健品被销往20多个省份。 资料图:2017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内,警方展示涉案虚假保健品。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为何网络虚假广告多发? 虚假宣传与欺诈成为保健品行业的主要问题之一。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全国消协共受理保健食品类投诉2351件,占食品大类总量的26%,投诉集中在质量和虚假宣传方面。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虚假广告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甚至广告代言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心;监管存在漏洞也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和真空地带。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互联网领域虚假广告的形式多样,比如信息流广告将信息和广告混在一起,甚至不用标记为广告;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自媒体领域不用审核就能发,是虚假广告的高发地。 政府严打保健品虚假宣传 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营销欺诈等行为进行强力打击。 2018年6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又发布了《关于继续做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的通知》,要严厉查处虚假标识标签和虚假广告,以及以健康养生讲座、专家热线等形式进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知》还提出,要加大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力度,督促第三方平台经营者严格落实审查、登记、检查、报告等管理责任。要加大对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功效产品的抽样检验,及时依法核查处置。 资料图:刘女士的父母都是大学退休教师,他们拿全部积蓄买了保健品。受访者供图 保健品广告有这些用语的,别买 保健品广告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如何判断什么是虚假违法宣传呢?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18年第一批典型虚假违法广告,下面的例子是其中之一。 例如,当事人在发布的保健品广告中宣称,“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疗,不是药,胜似药,没有副作用,婴儿、妇女都可以使用,治疗飞蚊症、老花眼、脚气、脚干、痔疮等疾病”。 这些宣传用语违反了《广告法》中相关条例——“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另外,保健品的名称也要符合一定要求,比如不能含有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 根据2016年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虚假、夸大或者绝对化的词语;明示或者暗示预防、治疗功能的词语;庸俗或者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词语;人体组织器官等词语,等等。 购买时须看有没“蓝帽子”标识 在选购保健品时要认清“蓝帽子”标识,正规的保健品都会在产品外包装盒上标有天蓝色、形如帽子的标志。 2018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提醒称: 一是,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在信誉好的销售场所或购物平台购买。二是,要查看其包装上是否标有“蓝帽子”标识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三是,注意食用者和包装上标明的适宜人群是否一致,不要听信虚假、夸大宣传。 记住,购买票据、实物包装等是维权关键。 在中消协发布的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老年保健品排在首位。 “如发现假冒或不合格保健食品,可以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得保留购买的实物包装票据,记录销售公司名称地址等相关信息。”中消协建议。 中消协还建议,如果所使用的产品宣传“治好了”某些慢性病时,就涉及虚假宣传问题,应当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最好有录音、录像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被设圈套购买高价保健食品或引诱汇款的,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求助,因为这已涉及到诈骗等违法行为。 来源:中新网

花巨资微整形没效果还毁容 美容欺诈频发暗藏危险

网上图片 近年来,整形美容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尤其是不用动刀的注射玻尿酸、肉毒杆菌等“微整形”越来越火,而一些打着美容幌子的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事件也屡屡发生。 案例1 花2万多注射“活性细胞”去皱 眉毛眼皮下垂了 本想去皱,没想到做完后,眉毛下垂,眼睛下垂,连挑眉的动作都做不了了,从今年3月接受了“自体活性细胞去皱”注射后,西安市民王女士至今都在为自己上半部分面部担忧,“不会以后都这样了吧,这可咋办!” 王女士称,今年3月初,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西安南门附近一家美容医疗机构面诊。经过咨询,工作人员称王女士面部有皱纹,推荐她打除皱针“修复细胞再生”,“当时办的是包三年的服务,一共是21000元。”王女士称,自己当时觉得这个价格比较划算,当天就接受了注射,“没想到打完第三天就出现眉毛下垂、眼皮下垂等情况,吓得我赶紧跑到一家三甲综合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跟注射了肉毒素有关。” 王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这家医疗美容机构只对她说是注射“活性细胞”,并未提到“肉毒素”。王女士一气之下来到该医疗美容机构,要求对方给个说法,同时投诉到西安市卫计委,“后来他们给我退了钱,但前提是我得写一个承诺,承诺不再投诉才行。” 美容机构:注射“活性细胞”项目已不做 王女士称,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自己眼皮和眉毛还是下垂状态,没办法做挑眉的动作。自己很后悔当初注射前没有了解更多,“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5月17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王女士提到的这家医疗美容机构。其在一处写字楼内,咨询处内坐了近二十名女性。工作人员看到记者后询问是哪位朋友介绍的,并表示:“我们是私人订制机构,会员制的,要朋友介绍来才可以接待。”见记者执意要咨询,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先填一个包括有姓名、年龄、电话等情况的信息表。等候了约5分钟,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记者表示想去皱,希望注射“活性细胞”时,对方称:“这个项目我们已经不做了。”记者询问为何不做时,对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表示:“你的情况注射肉毒素就可以了。” 专家:面部血管神经丰富 注射美容须谨慎 “目前,国内除皱的就是注射肉毒杆菌,合法的只有进口的保妥适和国产的衡力。”西安栾术医疗美容诊所负责人栾琪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正规机构没有注射“活性细胞”去皱的,王女士注射后出现眉毛、眼皮下垂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在注射肉毒杆菌时,医生的技巧和注射层次有问题,“面部血管神经极其丰富,即使是经验颇丰的注射者都需要很谨慎,王女士出现的问题并不算太严重,一般恢复半年至一年就好了,我之前还见到过注射后面部皮肤坏死甚至导致失明的情况。” 栾琪表示,注射美容是一种医疗行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实施美容注射手术的医生,必须持有执业医师证;医师只能在注册批准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行为;医疗机构必须获准开展注射美容项目。此外,医疗机构采购时需要厂家出示“三证”,即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厂家供货时也需要医疗机构提供“三证”,即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案例2 切眉手术后伤口化脓感染 切眉手术4个月后,一侧眉毛伤口不仅没有愈合,还化脓感染了,这让西安市民李女士的家人痛苦不堪。 李女士称,去年12月,经人介绍后,自己的姐姐到西安高新区一家医美机构做了切眉术,“做完后,右侧的伤口恢复得比较快,很快就结痂了,但左侧的总是疼。”让她们没想到的是,术后第4个月,一直红肿疼痛的伤口竟然起了泡。 李女士和姐姐随即赶到该医美机构,经过一个星期的打针吃药后仍不见好转,担心伤口会越来越严重,李女士的姐姐只好到另一家医院,又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治疗,“伤口是愈合了,但是留下了疤痕,医生说治疗这个疤痕得花不少钱。” 随后,李女士和姐姐便找到该医美机构,要求退还切眉手术费,同时对治疗伤口的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进行赔偿,但至今双方没有协商好。 5月17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高新区这家医美机构,也提出想做切眉手术,一女性工作人员要求记者填写了姓名、电话等信息后表示:“我们最擅长的就是眼部的各种手术,尤其是切眉术。”当记者询问手术会不会有风险,伤口会不会出现感染等情况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不会的,肯定不会的,我们都做了很多年了。” 5月18日,记者联系到该医美机构相关负责人,她表示:“患者一侧眉毛出现的问题是排线反应,跟个人体质有关,并不是化脓感染,这个我们在跟患者的术前谈话中都告知过了。”她称,因李女士提出的赔偿金额太高,他们无法接受,因此迟迟无法协商好。 针对这一问题,5月18日,华商报向西安市卫计委发函咨询。 专家: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 “术前咨询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不要仅仅听完咨询师的意见就下决定。”栾琪说,无论什么手术,即使是水光针,正规的整形美容机构在手术前会对求美者存在的疑惑进行详细解释后才进行手术,”“是否接受手术”、“接受哪些手术”、“术后效果”这些问题一定要听从有资质、有经验的主诊医生意见,一般医美机构的咨询师不够专业,“对他们来说,业绩是第一位的,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如果跟求美者说太多,尤其是手术风险等问题,他们会担心把求美者吓跑,影响自己的业绩。” 此外,栾琪还表示,求美者要保持健康心态,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手术风险,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心理疾患、心脏疾患的人及血液病患者、疤痕体质者不宜做整形手术。 案例3 打瘦肩针没效果 美容院说是个人肌肉问题 5月12日,西安市民李女士称自己前段时间在长安路一家医疗美容院打了瘦肩针,共花费2880元,可是打完针21天后,她觉得没有任何效果。 李女士说,打针前医院承诺打完后7至15日会有效果,“但我一直等了21天发现没有变化,去医院询问说是我肌肉群的原因,不是他们美容院的问题。” 5月16日,记者来到李女士提到的这家医美机构。该机构在一处写字楼内,其门内的护士站工作人员表示咨询的话往里面走,会有人接待。随后一名工作人员询问记者怎么知道她们店的,要求记者先填一个包括有姓名、年龄、电话等情况的信息表。同时记者看到该机构内也有多名顾客正在咨询。大约过了几分钟后,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咨询,当提到有关肉毒素的项目时,对方表示现在做这些很正常,很多人都在打,“一般能保持半年左右,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该工作人员称。 专家:影响肉毒素效果因素较多 建议去有资质正规医院 然而美容院肌肉群的解释却让李女士很茫然,不知道自己的肌肉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 为此,记者咨询了医生,医生表示瘦脸针、瘦肩针,其实都是一种叫做肉毒素的物质,学名叫“A型肉毒毒素”,二者的区别只是肉毒素的注射部位和用量不一样而已,原理都是通过肉毒素麻痹肌肉神经,使其适量萎缩,体积变小,然后变瘦。目前国家对保妥适、衡力这两种肉毒素把控特别严格,在注射前要登记每位顾客的身份证信息并进行存档,相关部门也会定期来检查。 对于李女士的情况,医生称影响肉毒素效果的因素较多,一是药品剂量,一般医院会根据顾客的体重和身形来定,但最多不能超过两支;二是打的位置,必须打到肌肉里,如果打到皮下效果就会减少;三是个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一般人只要注射了肉毒素都会有效果,因为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医生在注射时要和顾客说得客观一些。“一般个人打了肉毒素后,药品疗效能有10个月到一年,之后打针的部位能恢复到原来的90%以上。但李女士的肌肉群可能较为强大,所以影响了效果,但美容院的解释并不是很全面。” 医生还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不能注射肉毒素,另外易过敏人群和局部有感染者也要慎用,因为肉毒素是异种蛋白,有部分人群会产生过敏,轻度出现皮疹,重度则会出现休克。“一般我们在注射前都会仔细询问顾客有没有过敏史,并详细询问身体状况,即使不过敏的人注射后也必须观察一到两个小时才能走。” “目前美容市场较为混乱,仿冒的肉毒素产品较多,希望消费者在选择时,尽量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注射,还希望消费者明白,做美容只能改善,个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医生说。 案例4 进美容院领赠品 结果却花了8000多元 除了“微整形”的投诉较多外,还有不少市民反映,一些美容机构用免费领赠品的方式让消费者进店,然后在后期的治疗中不断提高消费费用,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近日,华商报新闻热线相继接到两名市民投诉,反映自己在经过西安北大街时,有一家美容院的人发传单并表示可以免费领取赠品,结果进店后做皮肤测试时,对方给脸上抹了一层黑色的东西,顿时感觉皮肤很疼,后来对方表示必须用他们的产品才能治疗,而且这一治疗的药品并不便宜。 投诉人周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该店前后治疗共花费8000多元,而且对方推销的产品一次比一次贵。“对方给我把脸上黑东西洗掉后又表示我脸上有痣,后来我又被带到另一间房子给脸上涂抹了他们称之为胶原蛋白的东西,可他觉得脸上特别疼,对方又给他推销能修复止痛的药,就这样一环接一环,总共支付了8000多元后才得以离开。为了避免更多人上当,周先生随后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后来工商部门介入调查,最终该美容院向周先生赔付了8000元,但同时该美容院让周先生签了协议,承诺自己不会再继续投诉。 另一位投诉人李女士则称,自己也是通过有人发传单进入该美容院,对方给她脸上涂完黑色东西后,她立刻觉得皮肤发疼,后来对方直接让她买能祛痘的产品,“我给对方支付了9000多元的产品费用后,又买了一些其他的配套产品3000多元,结果用药后脸上的痘痘越来越严重,不知道是不是药的问题,感觉自己被骗了。” 5月16日,记者来到周先生和李女士所反映的美容院,发现该店并没有开门营业。随后,记者从该美容院相邻的两家单位了解到,该美容院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开门,但之前一直正常营业。 5月18日,投诉人李女士说自己前段时间也曾找过该美容院,表示不愿再继续治疗,但对方表示因为她已经使用了产品,所以只能给她退3000多元。李女士认为退的钱太少,表示会继续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律师:对商家的“免费”最好避而远之 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所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情权,以及与生产经营者进行公平交易的公平交易权。但该美容院以免费体验为诱饵,欺骗消费者进入店中,用新的收费名目强迫消费者消费,已构成消费欺诈,该商家应全额退还消费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予以处罚。 徐律师建议,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商家的各种“免费”,消费者最好还是避而远之。 来源:华商报  

银行出错 华裔女子白白挥霍2300万元 检方放弃所有指控

照片来源:腾讯网据澳大利亚媒体“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30日报导,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女留学生李佳欣在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操作失误之后,获得了无限透支银行卡的权利,之后她挥霍了46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2301万元)购买奢侈品,这起案件拖延了数年,近期检方决定放弃对她的所有指控。李佳欣此前被指控以欺骗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欺诈和故意处理犯罪所得的罪名,并且曾经出庭受审。西太平洋银行的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西太平洋银行已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收回资金,包括对李女士采取民事行动李女士的刑事指控归检控官和警方管辖,我们尊重他们的决定“。李佳欣的律师表示,案子的审判结果出炉后,李佳欣将返回马来西亚。“令她感到高兴的是,随着案子的结案,可以继续过她的生活。”“这个案子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西太平洋银行在2014年出现操作错误之后,李佳欣从该银行那里获得了银行卡无限透支的权利,之后便开始了疯狂的挥霍和血拼。已经花460多万澳元购买包括名包在内的一些奢侈品。李佳欣在2016年5月试乘乘坐飞机逃回马来西亚时被捕。尽管所有针对李佳欣的指控都被撤销了,但警方依旧会扣留这些奢侈品。来源:腾讯网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