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0:17:03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科学研究

30多年前的一个发现 真的能达到用空气发电?

在30多年前,他们从波多马克河的泥泞海岸上挖出了:一种奇怪的“沉积生物”,具有已知细菌前所未有的功能。 这种不寻常的微生物是地杆菌属Geobacter genus,最初因可在无氧条件下制造磁铁矿的能力而闻名,但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家们发现它也可以制造其他东西,例如导电的细菌纳米线。 多年以来,为了有效利用这种大自然的礼物,研究人员一直在苦苦摸索,最终捣鼓出一台被称为Air-gen的设备。根据该团队的说法,他们的设备可以从…中产生电能,嗯,几乎无中生有。 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大学的电气工程师Jun Yao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凭空发电。Air-gen可以产生24/7的清洁能源。”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大其词,但Yao和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描述了这种空气能发电机——仅需要存在空气的环境。这全都归功于Geobacter生产的导电蛋白质纳米线。 Air-gen由仅7微米厚的蛋白质纳米线薄膜组成,位于两个电极之间,暴露在空气中。因此纳米线膜能够吸收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从而使该装置能够产生在两个电极之间传导的连续电流。 研究人员说,电荷可能是由水分梯度产生的,水分梯度会在纳米线材料中产生质子扩散。 论文中解释说:“这种电荷的扩散有望制造出一个平衡的电场或类似于生物系统中静止膜电位的电位。维持水分梯度,这与以前的系统有根本不同,是我们的纳米线器件的连续电压输出的原因。” 这个发现几乎完全出于偶然,Yao注意到他正在试验的设备似乎完全自发地产生电流。 “我看到,当纳米线以特定方式与电极接触时,设备会产生电流。我发现暴露于大气湿度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蛋白质纳米线会吸附水,从而在整个器件上产生电压梯度。” 先前的研究表明,使用其他种类的纳米材料(例如石墨烯)也可进行水梯度发电,但这些尝试在很大程度上仅产生了短暂的爆发性电流,可能仅持续几秒钟。 相比之下,Air-gen产生的持续电压约为0.5伏,电流密度约为每平方厘米17微安。能量消耗不大,但研究小组表示,连接多个设备可以产生足够的电力,可以为智能手机和其他个人电子设备等小型设备充电——几乎没有浪费,而且仅需要环境湿度(即使在撒哈拉沙漠这样干燥的地区也能满足)。 Yao说:“最终目标是制造大型系统。”他解释说,未来的努力方向可能是使用该技术将纳米线结合到墙面涂料中来为房屋供电。“一旦我们达到线材生产的工业规模,我完全可以预期到,我们制造出大型系统,这将对可持续能源生产做出重大贡献。” 如果说现实存在的制约,那就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纳米线的数量有限。 相关研究——微生物学家Derek Lovley早在1980年代就发现了Geobacter微生物——可以解决此问题:对其他微生物(例如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获得大量生产的性状。 “我们把大肠杆菌变成了蛋白质纳米线工厂,” Lovley说,“通过这种新的可扩展流程,蛋白质纳米线的供应将不再成为瓶颈。” 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上。(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科学研究:人们最常做的噩梦是什么?

即使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仍然在努力工作,处理和回顾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夜间的大脑活动常常表现为做梦,我们每个人应该都经历过噩梦。如果你曾经从一个特别奇怪的噩梦中醒来,想知道其他人是否经历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你很幸运:最近一项对2000名美国人的调查列出了最常见的噩梦清单。 无论你在噩梦中是被怪物或他人追杀,还是更微妙的事情,比如在一个重要事件上迟到,我们大多数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几个可怕的梦。这项由Amerisleep公司委托进行的研究发现,最常见的经典噩梦是:感觉自己正在坠落(64.7%)。第二常见的噩梦是被追赶(63.3%),其次是梦到死亡(54.9%)、感到失落(53.8%)和感到被困(52.4%)。 那么,为什么噩梦中的坠落会如此普遍呢?虽然专家们并不完全确定,但有一些可能的理论。 其中一种说法是,当我们的身体入睡时,放松肌肉实际上会欺骗我们的大脑,让它相信我们真的在坠落。另一种理论认为,夜晚的噩梦是由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停止工作而引起的。 另一个反复出现的噩梦话题是性噩梦,五分之二的受访者都经历过。相反,被另一半欺骗(27.8%)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梦,完全被伴侣抛弃(27%)也不太常见。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单身的人也经常会有性噩梦。单身男性梦见自己的另一半欺骗自己的可能性是单身女性的两倍多。另一方面,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女性比处于恋爱关系中的男性更可能有这样的噩梦。 然而,在所有的受访者中,已婚夫妇最常梦到不忠。总的来说,50%的受访已婚妇女说她们曾经做过关于她们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的噩梦。 研究人员还将他们的研究结果按性别进行了分类,并指出,女性(61%)比男性(39%)更容易梦到自己所爱的人去世。相反地,男人经常做关于科技崩溃的噩梦(66%),远远多于女人(34%)。 另有60%的女性受访者称梦到虫子在她们身上爬行,而40%的男性也这么说。女性也更容易梦到她们的房子被烧毁或被摧毁。 这项研究还调查了不同职业的具体噩梦。那些在新闻和广播领域工作的人通常会梦到错过最后期限和毫无准备,而在艺术和娱乐领域工作的人经常做在公共场合裸体的噩梦。在所有职业中,上班迟到被认为是一个普遍的噩梦。(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如果父母恩爱 孩子的学历会更高

在父母心中,孩子的地位往往高于配偶,但是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恩爱,孩子们的学业会更加理想,且成年后更向往婚姻生活。 由于对数据的需求很高,因此很少有研究分析父母之间的感情对儿童的长期影响。这项研究由密歇根大学和魁北克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调用了尼泊尔家庭的独特数据作为新的证据,论文发表在《人口统计学》上。 U-M社会研究所研究员William Axinn说:“我们发现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极大地影响到了儿童的未来。我们在尼泊尔发现的事实使我们离找到支持其普遍性的证据又近了一步。” 1995年启动了对尼泊尔奇旺谷家庭的研究项目,收集了来自西奇旺谷151个社区的信息。已婚夫妇同时(但分别)接受采访,并被要求评估他们对伴侣的感情程度:“您有多爱您的(丈夫/妻子)?很爱,爱,有点爱,或根本没有?” 然后,研究人员追踪这些家庭里的孩子12年里的成长历程,记录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婚姻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如若父母承认他们彼此存在爱意或“很爱”,他们的孩子会在学校里待更长的时间,长大后更不可能离婚。 麦吉尔大学人口动态中心主任Sarah Brauner-Otto说:“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机构,它不像学校或雇佣方。在这里,我们充满了思绪和感情。证据表明,爱意是家庭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一生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Axinn认为,尼泊尔为家庭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从历史上看,在尼泊尔,父母为孩子安排婚姻,离婚很少见。自1970年代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夫妇为爱结婚,离婚仍然不多,但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自1970年代以来,教育开始普及。在尼泊尔,孩子们从5岁开始上学,并在10年级后完成了中学课程,届时他们可以参加考试以获得“毕业证书”。 对于15-49岁的已婚女性,在1996年只有不到3%的妇女获得SLC的,而在2016年则有1/4。2011年,有31%的男性获得了SLC。到2016年,36.8%。 研究人员说,下一个重要课题将是确定父母之爱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影响到孩子。研究人员推测,当父母彼此相爱时,他们倾向于对子女进行更多的投资,从而使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更长。父母恩爱,家庭环境也可能会更快乐,因此孩子不太可能反感婚姻。孩子也可能将父母视为榜样,花更长的时间寻求类似的婚姻。 在研究人员考虑到影响已婚夫妇关系以及儿童过渡到成年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成立。参考因素包括种姓种族;学校类型;父母是否包办婚姻;父母的再次生育;父母是否有过家庭之外的生育经历;是否受到西方教育和爱情观念的影响。 Axinn说:“爱不是无关紧要的;父母间的爱情确实会造成重大后果。”(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儿童睡眠时闻玫瑰香可提升记忆力

如果人类真能在睡眠中学习,那鼻子可能就是关键器官。一项有关儿童的新研究表明,微妙的气味(如玫瑰的芬芳)可能有助于增强一天中的特定记忆。 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学习和睡眠期间燃烧熏香,学生能够多记忆大约30%的英语单词。 弗莱堡大学的Jürgen Kornmeier说:“研究表明,我们可以使睡眠期间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谁会想到鼻子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器官。” 自1950年代以来,科学家就对睡眠学习(即催眠术)的想法着迷。传统上,人们认为主要介质是声音,如在你入睡时播放外语。 问题是,人类的大脑或许就不支持这种学习方式。多年来,研究人员对催眠术的看法起伏不定,哪怕最近有些证据表明它是真实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尽管我们无法在不自觉地情况下掌握未知的事实和数据,但大脑有一种被称为目标内存重激活(TMR)的功能,可以在睡眠时帮助我们巩固已学到的东西。 过去十年的证据表明,睡眠时,某些微妙声音可以增强我们的记忆处理能力,同时一些研究发现,气味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在2007年,通过在学习任务中呈现一种气味,科学家能够用某种气味“标记”某些记忆,然后在睡眠中迅速强化这些信息。但是,只是偶尔有效。在快速眼动睡眠或清醒期间,重新暴露于特殊气味中,受试人员的大脑并没有显示出慢波睡眠(SWS)时的激活态。 这些发现和随后的结果表明,在SWS期间,参与短期记忆的海马体被重新激活,从而触发了与气味相关的内容。 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严格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中——而非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值得庆幸的是,脱离昂贵的设备和不自然的环境,这项新研究也有所获。 研究人员要求54名6年级的德国学生在家中记忆英语词汇,部分学生的书桌和床头柜上摆放着玫瑰熏香。 与那些没有熏香的孩子相比,作者发现,当气味持续整夜时,学生的记忆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我们的发现具备了应用价值。” 尽管如此,仍有理由保持怀疑态度。这项研究的样本量很小,并且由于是在受试者的家中进行,因此与其他研究相比,结果中存在更多的实验性“噪音”。 更重要的是,另有证据表明,人们在睡眠期间无法真正感知到太多的气味和声音。 在2018年,研究人员发现,尽管人们在睡觉时可以听到个别声音,但没有证据表明我们能够把这些声音分门别类——获取高等级信息必备的前提。 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即使睡眠时的知觉受限,也不意味着所有的睡眠学习方案均不可行。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e-scent-of-a-rose-during-sleep-might-improve-your-ability-to-learn)

又一种熟悉的动物即将灭绝!这次是荧火虫!

很少有昆虫能像萤火虫那样吸引孩子们,这些美丽的昆虫以发光而闻名,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小时候都曾在夏天的夜晚追逐和捕捉这些昆虫。而现在,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各种各样的因素正威胁着地球上所有萤火虫的生存。 塔夫茨大学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萤火虫面临的三大威胁:栖息地丧失、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和光污染。在这三者中,栖息地丧失是大多数地区萤火虫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光污染,然后是杀虫剂。为了得出他们的发现,研究人员调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萤火虫专家。 研究报告的作者,塔夫茨大学生物学教授萨拉·刘易斯在一份报告中解释说道:“许多野生动物物种正在减少,因为它们的栖息地正在缩小。因此,栖息地丧失被认为是萤火虫最大的威胁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有些萤火虫在栖息地消失时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因为它们需要特殊的条件来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例如,马来西亚萤火虫就需要红树林来栖息。” 考虑到所有因素,我们很容易推断出萤火虫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但就连这项研究的作者自己也说,他们很惊讶光污染居然是萤火虫生存的第二大威胁。 在过去的100年里,科技和电力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使得夜间人造光的数量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所有这些新的人造光都在破坏人类的自然生物节律,并对萤火虫的交配仪式造成严重破坏。萤火虫依靠它们标志性的光芒来寻找和吸引配偶,所以当夜晚人造光太强时,就意味着无数的萤火虫无法找到交配对象。此外,过亮的LED灯使情况变得更糟。研究合著者阿瓦隆·欧文斯评论道:“更亮的并不一定更好。” 除了光污染,杀虫剂也是萤火虫生存的主要威胁。大多数萤火虫在幼虫阶段就暴露在杀虫剂中,虽然大多数杀虫剂,如有机磷酸酯类和新烟碱类,从来没有打算杀死萤火虫,但无论何时接触它们仍然是致命的。 至于特定区域和当地物种,研究人员指出,马来西亚萤火虫和英国萤火虫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这项研究的作者说,为了形成全球萤火虫数量统计的长期数据,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研究人员认为美国的情况相对乐观。刘易斯指出:“在美国,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一些健壮的种类,比如北斗星萤火虫。这些家伙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而且他们也很漂亮。” 研究小组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萤火虫正面临灭绝的危险。马来西亚自然协会的合著者桑尼·王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土地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世界各地的萤火虫爱好者都能获得这些知识,我们希望让萤火虫照亮漫漫长夜。”(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加国最新研究:大学住宿舍新生成绩更好

根据安省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居住该大学宿舍的一年级学生,其首年成绩及毕业率均高于住在校外的同级学生。 麦马士达大学住房和会议服务部和机构研究与分析办公室,较早前联合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估在麦大学生宿舍居住生活体验的好处。研究人员使用校方多个数据库内2013年至今的资料,包括学生平均分成绩、第一学年升第二学年留读率、体验式学习参与度及毕业率的数据,比较居于校内宿舍的一年级学生,与居于校外居所的同学之情况差别。研究结果显示,居于麦大宿舍的一年级学生升上第二学年的2019年留读率,较居于校外地方的一年级学生高出12.7%,此数字与2018年相比更增长了1.2%。 住宿舍较多参与体验式学习 研究分析又发现,居于麦大宿舍的一年级学生之第一学年平均绩点(GPA),比居于校外地方的一年级学生之成绩,平均高出0.35分。居于麦大宿舍的一年级本土学生之第一学年平均分成绩,较居于校外地方的一年级国际学生之成绩,平均高出0.68分。 在麦大宿舍居住的一年级国际学生之第一学年平均分成绩,又比同是居于校内宿舍的一年级本土学生之平均高出0.37分。此外,居于麦大宿舍的一年级学生,在他们修读本科学位之年,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可能性,较居于校外地方的同届同学高出26.3%。研究也录得,一年级时居于麦大宿舍的本土学生之毕业率,与一年级时居于校外地方的本土学生之毕业率相比,前者高于后者10%。 国际学生在这方面的情况亦是相若。一年级时在麦大宿舍居住的国际学生之毕业率,较一年级时在校外地方居住的国际学生之毕业率,高出6.5%。位于安省咸美顿市(Hamilton)的麦马士达大学,创校于1887年。麦大是一所科研密集型的大学,设有逾70间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并有附属教学医院。全校学生人数超过33,000人,国际学生比例约为13%学糸教员逾1,000人。麦大毕业生多达195,000人,他们分布加国及全球162个国家。本报记者

科学研究背书孟子:人性确实本善

毫无疑问,人类的本性是复杂的,但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人性本善。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么一项新的研究正在支持你的观点。研究人员对近100名19个月大的婴儿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婴儿会很快与研究人员分享食物,即使他们自己也很饿。 这项研究的作者是来自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部的一组研究人员,他们表示其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利他行为始于婴儿期。此外,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表明,一个人生命中早期的社会经历可以塑造其青春期和成年后对待他人的行为。 首席作者鲁道夫·科尔特斯表示:“我们认为,研究利他主义很重要,因为它是人类最独特的方面之一,是社会道德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成年人在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会互相帮助,即使这样做会让自己付出代价。因此,我们在婴儿身上测试了这种现象的根源。” 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对他人友善是人类独有的特质。虽然一些灵长类动物表现出在特定情况下互相帮助和共享资源的倾向,但在动物王国中,仅仅因为另一个动物需要而放弃自己的食物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婴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婴儿都被安置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成年研究人员坐在桌子对面。在对照组中,研究人员将一块水果扔到了自己够不着的地板上,但对婴儿来说很容易拿到。在那之后,研究人员根本没有反应,或者试图抓住水果。在实验组中,研究人员假装不小心把水果掉到了他们够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试图找回水果,但是失败了。实验组中超过一半的婴儿伸手把水果还给了研究人员,而对照组中只有4%的婴儿把水果还给了研究人员。 接下来,他们对另一组婴儿进行了第二个实验。这一次,父母被要求在通常的点心时间之前把婴儿带进来,这样婴儿就会饿了。除了这一变化,研究小组还是进行了与之前相同的实验。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总体结果是相似的。总的来说,37%的实验组婴儿将水果提供给成年人,而对照组的婴儿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利他主义。 研究人员安德鲁·梅尔佐夫表示:“在第二项研究中,婴儿们渴望地看着水果,然后他们就把水果送人了。”。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表明婴儿不需要被“教导”去关心和体贴他人,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反应。这项研究的作者还报告说,有兄弟姐妹或来自某种文化背景的婴儿更容易向成年人提供水果。这一观察表明,婴儿的利他主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影响的。(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几颗来自二千年前的椰枣树种发芽了!

这六颗小树还有名字,它们叫亚当,约拿,乌列,博阿兹,朱迪斯和汉娜。名字已经挺绕口,但是要是谈起它们的年龄来,那甚至要比这些拗口的名字还要复杂。 这六棵树都是椰枣树。虽然他们是最近才种进土里的,但这六颗树种的来源可古早的多了——它们都是从考古现场发掘出来的。根据碳十四测年法,这些小种子们大概有两千年历史了。 两千年啊两千年,它们终于等来了自己的春天。 这种以色列椰枣树还真是出乎人意料的长寿。负责种下这六棵树的小组由沙拉·沙龙率领,之前在2005年,他们曾尝试培植另一颗同样两千岁的来自马萨达古堡的椰枣树种子。当时的结果出乎他们所有人的意料——那小种子居然发芽了,于是这第一颗成活的小家伙被他们命名为玛土撒拉,那是一个在圣经里活了969岁的家伙。 “我是万万没想到。”沙拉博士说,她来自哈达萨医疗中心,一开始她只是因为椰枣树有药用价值才对其产生兴趣。 所以这第一颗种子让他们有点猝不及防,小组连最基本的测量工作都没做,比如量量体积称称重什么的,好和现代椰枣树种子比一比,看看有没有区别。 于是在把玛土撒拉种活之后,他们决定再试一次,不过这回要更有系统性一点。 毕竟谁知道到底是小玛土撒拉运气好,还是因为椰枣树种子就是这么坚挺,能挺过两千年的漫长岁月?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一位考古学家同意沙拉从一箱箱来自那些以色列最著名的考古发掘现场的植物样本中寻找所需的东西。而她找到了一大堆合她心意的种子。 “它们全都多多少少有些腐败了,”她说,“但其中有一些状况还堪称完美。” 她从中拣出了32颗保存的最完好的种子,让她的同事伊莲·索洛维把它们种进以色列南部的一个集体农场里。在那里,索洛维把这些种子泡进水里,施用生长调节剂和肥料,但总的来说,后来的整个种植过程和种植现代种子差不多。 这六颗种子里有五颗来自颇有名气的马萨达古堡和昆兰山洞。第六颗的出身就没那么显赫,它来自玛蒂瓦库赫的一个什么洞穴。 公元74年,马萨达古堡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围城战,据说最终以守堡战士的集体自杀而告终。昆兰山洞则是死海古卷的发现地点。 这些来自两千年前的种子与这些历史事件同岁。可以想象,就在罗马人把马萨达堡团团围困,某人正执笔撰写死海古卷时,这些种子也在默默中长成。 “能把这样古老的种子种活,这只研究小组真是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奥斯卡·亚历杭德罗·佩雷斯·埃斯科巴说,他是一位来自邱园皇家植物园的学者,专门研究古代椰枣树。 小组的七次成功,说明的确可以从这些古代种子身上取回那些在上千年人工繁育过程中丢掉的基因片段。佩雷斯·埃斯科巴表示,这些古代种子可能会展现很多我们如今已经见不到的不同之处。当椰枣树种植者们在努力与气候变化还有病虫害抗争时,他们也许会想要回过头来,到这些古代老前辈们的基因箩筐里捞一捞。 至于为什么这些椰枣树种子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金刚不坏,还没人能彻底说清楚。这些种子外壳很坚硬,因为它们适应沙漠气候。尤其对干旱有极强的耐受力。但是沙拉同时也指出,死海可能为保护了这些小小的幸存者也出了一份力。因为死海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这意味着此处的大气特别的厚,它为种子们挡住了有害的宇宙射线。 为了弄明白亚当,约拿,乌列,博阿兹,朱迪斯和汉娜还有玛土撒拉这七颗古树苗和现代椰枣树有多少联系,研究小组对它们的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七兄弟彼此之间也是大不相同。玛土撒拉和亚当与如今种植在阿拉伯海湾地区东部变种最相像,汉娜和朱迪斯则跟伊拉克椰枣树更亲近,至于乌列,博阿兹和约拿,它们和现代的摩洛哥椰枣树最接近。而且除开基因不太一样,这些古树种也比现代种更大,更重。 七棵树里的玛土撒拉现在已经性成熟,可以产生花粉了,而且其实他已经都当上爹了。 由索洛维牵线搭桥,这位老古董先生与一位现代椰枣树小姐喜结连理,可谓十八新娘八十郎,一树梨花压海棠,它们成功制造了满树杈子的小椰枣宝宝。 可惜朱迪斯和汉娜两株千年老闺女还没长成,所以古代小椰枣宝宝尚且还没能制造出来。 “就算以后造出来了,这些椰枣和两千年前的古人吃的那种也是不太可能一样的。”沙拉说。 一旦种植者发现了那颗他们心目中的完美椰枣树,他们就会通过扦插的手段不断克隆这棵树。就像如今种梨子和苹果的人一样。因为通过有性生殖得到的后代会打乱基因图谱,造成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为什么你从商店里买来一颗红富士,掏出籽来,种在后院里,最后长不出完美的红富士的原因。 看来要想取回古代树种的DNA比较容易,但是想完美还原古代水果的口味就难得多得多了。(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超重的狗寿命也会变短 请适量投喂

众所周知,超重会影响社畜的健康,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的狗子寿命也会变短。 玛氏宠物护理公司 联合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员搞了一次研究,在查阅了美国900家兽医诊所的5万多条狗狗的医疗记录之后发现,所有品种的超重狗子一般寿命都比较短,不同品种的狗寿命差异更大。 这次调查的样本仅限于12种最受人们欢迎的狗狗品种内,它们分别是:吉娃娃、博美、约克夏、西施、美国可卡狗、小猎犬、“腊肠狗”、“拳击手”、比格、德国牧羊犬、金毛猎犬和拉布拉多猎犬。 其中,体型比较大的德牧、金毛和拉布拉多,如果它们体重超重,寿命通常会缩短6-8个月,而小型的比如约克夏、博美、比格和腊肠狗如果超重,寿命就要短上两年到两年半。 研究人员说,在美国每三只狗狗中就有一只超重,更糟糕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宠物超重了:“主人们通常是不知道自家的狗子已经超重了,许多人更没有意识到超重对狗狗健康的危害。如果宠物太胖,它就有可能得病,比如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并且降低宠物的生活质量。而所有这一切都会显著缩短狗狗的寿命。” 研究也调查了狗子超重的原因:调查发现,当狗子向主人要食物的时候,54%的人总是有求必应,无节制的投喂食物给它们;甚至有22%的养狗 / 猫的受访者承认,有时候,为了讨好自己的宠物,让它们开心,他们会向宠物过量投喂食物。 利物浦大学 动物医学教授 亚历克斯说:“对很多人来说,向宠物投送好吃的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但请适可而止:给予爱犬‘适量的’食物,这样可以让它保持健康,并且多陪伴你一些年。但令人担心的是,只有五分之一的宠物主人会注意到这一点,而剩下的五分之四的人总是用‘估计’的方法投放食物给自己的宠物。” 除了注意“投食量”以外,专家给出的建议是,主人要确保给予狗狗足够的锻炼(只吃不运动是人也会胖),另外,定期给它称一下体重也是很有必要的。(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在看地图方面 男性并不比女性强

有一个被大众广泛认可的“社会共识”,或者叫作“刻板印象”,那就是“男人擅长认路,女人路痴居多”,虽然这个说法可能给男士们带来一点点虚荣,但经过科学家的严谨论证发现,在看地图方面,男性和女性的能力差不多,换句话说,汉子并不比妹子强。 利默里克大学科学基金会 爱尔兰软件研究中心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由马克·坎贝尔 和 亚当·托特两位博士合作完成,论文发表在了《科学报告》杂志上。 此次研究的志愿者乃是就地取材,也就是在利默里克大学里边找到的。教授招募了100名健康的大学生,其中47个男生53个女生,他们平均年龄23岁,正是风华正茂,头脑清醒的年纪。志愿者们要在线完成一个15分钟的“心理旋转能力”测试--这个测试使用了最先进的眼球跟踪技术,用以测试志愿者们的空间认知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是理解和驾驭环境的重要能力)--研究人员在一旁记录每个人的视觉焦点位置和瞳孔收缩情况。 马克博士说:“过去40年里,科学家一直在宣传‘男性的空间感比女性强’,那些对此事笃定不移的人说,如果进行‘心理旋转测试’,男生的得分肯定更高。” 但研究人员发现,男生在这个测试上并没有强过女生。 另一位 亚当博士补充说:“男性比女性的空间感更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发现,在‘心理旋转能力’这方面,男性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当我们延长一点测试时间以后,男士们的表现就不行了。这说明所谓的‘心理旋转方面的性别差异’根本就不存在--就算真的有能力上的差异,那也可能是因为别的原因,而不是性别。” 马克博士介绍说,测试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的智商是比较高的,他们在理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的科目中成绩比较好。 此外,这次研究发现,在解决“认知类问题”时,男生和女生会使用不同的“观察策略”。研究人员说,这表示男性和女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两者往往得出相同的结论。 所以,下次再看地图找路的时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才是最好的选择。 名词解释:“心理旋转能力” “心理旋转能力”是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术语,简单说就是“在脑子里想象一个物体的二维或者三维的旋转图像的能力”。比如说想象一下俄罗斯方块中“凸”字形方块在顺时针旋转。(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上班摸鱼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大多数员工不会将全部的办公室时间放在工作上。实际上,平均而言,美国工人每天约有10%的工作时间用于浏览网页,网上聊天或在线购物。所谓的网络游荡,每年使公司老板损失高达850亿美元。 但事实证明,这些行为并不只是懒惰的工人在浪费时间。我与几位同事进行的新研究表明,网上摸鱼可以帮助员工应对压力下的工作环境。 网络游荡和压力 现有最早的有关网络游荡的研究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2年首次提出的,研究结果通常认为网络游荡不利于工作效率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大多数网络游荡研究都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监控和计算机使用政策等干预措施阻止员工摸鱼。 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摸鱼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效果。例如,在工作中使用社交媒体与更高水平的员工敬业度和工作满意度相关联。其他研究表明,网络游荡可以作为员工的一种减压方式。 对员工压力的影响 网络游荡真的可以有效减轻员工压力吗?这就是我们想在新研究中回答的问题。我们假设网络游荡是一种短暂的休息,使员工可以从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恢复过来。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招募了258名大学生,他们每周至少工作20个小时。具体来说,我们要求大学生们在工作时上网摸鱼(例如聊天和购物)。我们还调查了参与者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遭受不公待遇的频率,例如被欺负,威胁或辱骂。 如您所料,我们发现受不公待遇多的大学生工作满意度较低,并且更想离开公司。更有趣的是,我们发现网络游荡有效地缓冲了这种联系。即受到不公待遇的员工,他们花了更多的时间摸鱼后,工作满意度更高,并且辞职意愿比没有摸鱼的对照组更低。 这表明网络游荡可以缓冲员工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从压力中恢复过来。 尽管我们没有直接评估网上摸鱼如何影响员工绩效,但我们认为通过缓解压力,最终可以使员工提高生产力。这与另一个最近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该研究表明在整个工作日中短暂休息可产生更高水平工作绩效。 这并不是说网上摸鱼总是好的。在非工作活动上花费太多时间可能会导致绩效下降。 放松一下 总而言之,管理人员应允许适当的网络游荡。但是,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地让员工网上摸鱼,而不解决诸如欺凌之类的问题,否则治标不治本。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员工网上摸鱼。例如,有些人这样做是为了“回到”他们的组织,或者他们看到同事们在网络上闲逛而没有或只受到轻微惩罚。要了解员工网上摸鱼的全面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是从长远来看,也许购物或网上冲浪就可以使您的工作效率更高。(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哈佛研究:压力会促使头发变白

  (星岛日报报道)相传一七九三年法国玛丽皇后被送上断头台前头发一夕变白,中国古代也有伍子胥一夜白头的说法,现在这些故事都有了科学根据。哈佛大学有研究证实,压力确会造成头发快速变灰白。这项研究已刊登于《自然》期刊。 来自台湾的哈佛生物与医学院副教授许雅捷(Ya-Chieh Hsu)周三表示,一夜白头的原因终于找到了:这都是身体在遇到危险时,会有所谓的“战或逃”反应造成。研究人员使用老鼠做实验,发现在身体主宰“战或逃”反应的交感神经系统,扮演重要角色。交感神经是一套会通往身体各处包括皮肤的神经系统,像缎带般环绕毛囊,也非常接近黑色素干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让老鼠经历短期痛苦或处于实验室的压力环境时,牠们的交感神经就会释放“去甲基肾上腺素”,而毛囊干细胞会接收这种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头发再生时,干细胞会有部分转化为制造色素、让头发有颜色的细胞。当这些细胞暴露于交感神经的去甲基肾上腺素时,会全部活化,转化成色素制造细胞。也就是说,没有干细胞会留下来,短短数天内,再生色素的干细胞库就会枯竭,一旦这些干细胞流失,色素就无法再生了。

你有数据囤积癖?别㤺 大多数人跟你一样

现如今,困扰着人们的奇奇怪怪的“准心理疾病”越来越多,除了常见的强迫症、抑郁症、密集恐惧症、脸盲症、笑点奇怪症之外,还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毛病:囤积癖。 说起囤积症这个病,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经常为我们实地演示如何“舍不得扔东西”,以致家里堆满了各种永远也用不上的老旧物件。 英国国民保健体系临床心理学家斯图亚特 · 霍姆斯里博士解释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曾经经历过‘失去’,那么他就会在未来很难面对‘失去’,所以就无法下决心扔东西。”囤积症患者会积攒各种、任何的东西,比如衣服、报纸、照片,甚至打印的收据和干草。 随着时代的进步,囤积症也从现实世界扩散到了虚拟世界,这篇译文讲的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囤积症:它囤积的不是有形的物体,而是看不见的各种数据。 “西部数据” 委托OnePoll公司,开展了一项针对人们数据存储习惯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现代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囤积症”。 这个调查走访了2000名美国人,结果令人吃惊:52%的美国人从来没有删除过电子设备上的任何文件、程序或者其他什么数据,33%的人说,他们的手机上或者其他设备里竟然存着10年或者更久以前的文件! 统计发现,41%的受访者想了各种办法保护好自己存储的图片和视频,比如78%的人会把文件从一台设备转移到另一台设备上,而且在转移的过程中,10%的人绝对不会删除旧文件。 调查人员对这种行为颇感费解。因为保存如此多的旧数据就意味着,被调查者设备上四分之一的空间都被用来存储这些老旧的数据了,这非常浪费空间--尤其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留着所有的文件不舍得删。 于是调查人员询问受访者,他们为什么不删旧文件。人们给出的主要原因就是“舍不得”,总觉得自己以后哪天没准需要这些数据。 比如,24%的受访者坦言,那是因为,如果有人在他们的机器上看到这些数据,他们会感到很尴尬。总的来说,大约60%的人说他们考虑过哪天盘盘货,删掉一些旧的不要的数据,但还没有找到贤者的合适的时间。 另外有3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愿删除旧文件,是因为自己不想丢失附着在这些文件上的记忆;32%的人觉得清理旧文件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26%的人会在删掉旧文件后感到内疚。 不过也有24%的人说,他们的确经常会因为存有大量的旧数据感到压力,21%的人说,这种数据囤积行为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西部数据”的副总裁 大卫·埃利斯 说:“过去十年间,拍照和分享呈增长态势,每一秒都会有巨量的照片、视频和其他文件产生,而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一项技术挑战,我们称之为‘数据大爆发’;并且人们也越来越看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喜欢使用云技术存储数据,因为云存储比自己的设备来得方便。但也有不少人对云存储持保留态度:28%的人认为,把自己的文件传到云上是不安全的。(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为什么在看母语视频的时候 我们也要看字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世界观众都在养成打开字幕的习惯。 英文社交媒体上常有迷惑的父母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看剧的时候都要打开字幕? 这些影视输出大国的老观众,在电影院一向只看没有字幕的母语电影,很难理解年轻人观看英语剧集也要打开英文字幕的行为。 这一现象还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2015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传媒公司 3 Play Media 调研了2500 名学生,调研对象包括听力正常和听障学生。 之所以有听障学生,是因为这些年轻人使用的是「隐藏字幕」(Closed Captions),这种字幕原本是为听力障碍人士设计的,我们有时会看到带有「(尖叫声)、(汽车发动声)」的就是这类。如果DVD格式的光碟和电视节目带有「CC」标志,那么就可以开启隐藏字幕功能。 调查显示,听力正常的学生中有32.5%的人都会在看视频的时候频繁使用字幕。 而所有学生里有65.3%的人开启字幕是为了「集中注意力」。 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字幕对他们的保持专注、获取信息等都非常有帮助。 为什么在看片时需要额外去「阅读」的字幕反而能帮助集中注意力?不会顾不过来呢? 其原因在于:人类大脑对视觉干扰和听觉干扰,有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效率。根据Donald J. Tellinghuisen的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声音类型的干扰源相较更易影响实验对象群体的反应速度。再加上测试者更需要理解的信息也来自听觉,还会因为认知负荷过重,降低对目标声音信息的理解水平。 不使用字幕时,观众依靠「听台词」来接收台词等必要信息,这非常容易受到各种杂音干扰,尤其今天这样各种智能设备的「提示音」都在分散注意力的环境。 使用字幕将「听台词」变成了「读台词」。观众可以避免杂音带来的声源干扰,通过「阅读」保持专注。而阅读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更主动的认知行为,这也有利于专注。 使用字幕不仅可以帮助容易分心的现代年轻人,还可作为某些注意力缺失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听觉处理障碍(APD)患者,这是一种常与多动症(ADHD)并发的疾病,症状包括容易被噪音干扰,在嘈杂的环境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健忘。(大象公会,原作者:akid)

“西部世界”情节又进一步 活体机器人制造成功!

就在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描述了来自塔夫茨大学和佛蒙特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创举:使用青蛙细胞制造“活体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被称作“异种机器人(xenobots)”,由青蛙皮肤细胞和心肌细胞构成,有四只“脚”,大小为650—750微米(不到一毫米)。和以往人造物不同,它们可以为自身提供能量。可以用标准的五个字描述这些机器:它们是活的。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活机器人”是地球上从未存在过的、全新的生命形式,它们可以移动、挪动物体,甚至可以自愈! 佛蒙特大学的首席研究员 约书亚·邦加德说:“我们把一个’异种机器人’切开,只连着一点,它可以自己愈合,继续移动,这一点是普通机器完全做不到的。” 实际上,“异种机器人”的设计结构是经过程序筛选的,符合“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设计中,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编写了一个“进化算法”,算法可以模拟皮肤细胞和心脏细胞的随机组合,然后把所有组合放到虚拟环境中测试,针对特定条件选出最优解,之后再进行迭代:比如,某种细胞组合模型可能比其他的组合移动得更远,那么就可以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测试更多的功能设计 / 细胞组合,再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它们。 经过大约100次迭代,科学家以效率最高的细胞组合模型为蓝图,配合非洲爪蛙早期胚胎中的皮肤细胞和心脏细胞,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异种机器人”。 接下来,一定有人担心一些科幻片中看到的情节。第一个问题是,这种人造物会不会无限繁衍,取代人类成为地球的霸主?科学家说,异种机器人的存活周期很短,它们只能活动7到10天的时间,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它们打扰人类的生活; 然后是有关伦理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这种人造的、但又是活着的细胞机器人,有没有“自我意识”,如果它有自我意识,我们该怎么办。 牛津“上广中心”实践伦理学系 托马斯·道格拉斯 教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因为“异种机器人”的组织结构中不存在神经系统,所以它们没有精神活动(比如感受疼痛的能力),所以没必要在道德层面感到困惑;但也有些人认为,只要是活着的生物都有自己的权利,应该在道德角度进行思考,但他们马上就会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人类用青蛙细胞做的异种机器人”到底是“生物”还是“机器”。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粘糊糊的小“机器人”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比如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以清理海洋和偏远地区的塑料微粒、识别并吞食有毒物质、为病人输送药物,清除血栓;如果给它加入血管、神经系统和感光细胞的设计,甚至能够成为最简单的人造眼睛。(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电池技术大突破!手机一次用五天 汽车跑1000公里

电池,就像是挡在“科技进步之轮”下面的一块石头,可以不夸张地说,解决电池性能问题那一天,就是科技产品大变样那天:想象一下,如果有这么一块电池,它可以为你的手机连续供电5天,或者让电动汽车跑1000公里而不用充电,(其实本来就应该这样不是吗)生活将会变得多么舒心。 莫纳什大学 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 玛朵塔 谢巴尼博士领导了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开发出了一种超高容量的“锂-硫电池”,这种电池比目前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高出四倍以上,不但性能更好,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好的消息是:这种电池即将商业化,为澳大利亚和全球市场的消费者们存储电力。 研究人员在标准锂离子电池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新的“硫阴极”设计,使得电池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负载,而不会降低电池的整体容量或性能。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种最早见于197X年洗衣粉加工过程中的独特桥接结构设计,团队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在电池内部颗粒间建立适应电压的化学键,从而创造出了任何电池中都没有过的稳定性。 副教授马修 希尔说:“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电池的性能,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制造过程很简单,成本很低;因为使用的是水基工艺,所以显著的减少了制造环节中的有毒废物。” 研究小组为制造工艺申请了专利,专利号是PCT/AU 2019/051239,德国的合作伙伴 弗劳恩霍夫 材料和光学技术研究所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原型电池。 极具吸引力的性能、低廉的制造成本、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易于加工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度,使得这种新型电池极具吸引力。这是澳大利亚工业的一个突破,很可能改变未来手机、汽车、电脑和太阳能电力网的生产方式,中国和欧洲的一些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厂商纷纷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并将在今年(2020年)初在澳大利亚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迈纳克·马吉姆德教授说:“全新锂硫电池的制造和应用,将占据澳大利亚价值2130亿美元的‘锂产业’的重大部分,并彻底改变澳大利亚的汽车行业,为澳大利亚人提供更清洁可靠的能源市场。研究团队从政府和国际合作伙伴那里得到了超过250万美元的资金,今年,我们将从电动汽车和电网开始试用这种最新电池。”(煎蛋,图片来源莫纳什大学)

肥胖儿童大脑前额叶皮层变薄 或影响脑部发展

美国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上月发表一项长期研究,指出儿童肥胖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变薄存在关系。 佛蒙特大学护理学系副教授Jennifer Laurent指出,研究结果显示出一种重要联系: BMI较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层,尤其是在额叶前额区相对较薄。这项研究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资助研究项目,在10年间追踪10,000名青少年,每两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一次访谈,进行一系列测试,包括提取血液样本和进行脑部扫瞄。 而测试排序发现,BMI较高的青少年通常工作记忆比较低,而大脑前额叶皮层正正就是大脑控制执行功能,例如记忆和计划能力的区域。儿童肥胖除了可能影响脑部发展,更可能让他们患上慢性炎症,可能会改变细胞结构,增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机会。

人为什么要穿内裤?问题简单却引人深思….

虽然理论上讲,人不穿内裤是可以的,但在今天,任何衣物都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保暖遮盖「防摩擦」功能,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符号。内裤就是一种典型的被社会建构的衣物。 最早的内裤实物,一般认为来自5000年前的战士「奥兹冰人」。这位意大利先民在阿尔卑斯山上冻成了木乃伊,1991年被发现时,身上的三层服装下面是皮革制的缠腰带。这被认为是内裤的雏形。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遗体出土时,也裹着如日本相扑士一般的兜裆布。 男性内裤的演化与实战中的防护作用关系密切。古希腊男性最初以宽松为着装标准,历史学家推测,公民的袍子下面不着一物,只有需要体力劳动的奴隶才穿兜裆布。古罗马人最初沿袭希腊的装扮风格,后来则从敌对的「蛮族」中学到了穿内裤作战的方便。在中国,商代的「蔽膝」被认为是内裤的雏形,起到保护腰胯的作用。到了中世纪,为了骑马方便,欧洲骑兵的盔甲经常用锁子甲或皮革等护住裆部,骑士半站在马镫上作战。同时,为了展现自己的男性气概,在一些盔甲中也会出现如同香蕉的配置。因此,搭配盔甲的亚麻「秋裤」式内裤出现了。这种内裤到膝盖上方左右,宽松而舒适,可以将长袜系在上面,因此广受骑士们欢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类似于垫片的遮阴布(codpiece)的出现使内裤的型号变得更大,男性看上去也更雄伟。16世纪的男性内裤往往呈现夸张的形态,有些男性甚至把私房钱和性病药藏在内裤中。 女性的内裤则沿着一条不同的路线演化:与男人对女性身体的态度相关。最初,各民族女性多不穿内裤。在中国,一般认为汉代之前女性不穿内裤。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汉代众臣霍光为了限制皇帝宠幸除了本家上官皇后的其他嫔妃,「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穷裤最初是无裆的及膝长的内裤,后来演变出有裆的、男女都穿的样式。 虽然有史学家发现古罗马女性有穿三角短裤的习惯,但这一习惯并不普及。由于古代女性换洗条件不如今人,一块肮脏的布很可能成为疾病的温床。迟至18世纪,西方女性依然有不穿内裤的习惯。据传说,彼得大帝(一说是拿破仑)曾目睹一位贵妇在街上「露底」,并写下了「天堂之门在我面前訇然打开 」。19世纪,短裙的流行使得作为内裤的灯笼裤重回西方,这才终结了女性不穿内裤的历史。 在20世纪,现代的短内裤普及开来。除了美国人Jockey发明第一条Y线三角内裤、拳击手苏利文热爱的长式拳击内裤和牛仔裤品牌李维斯的助推之外,现代内裤火遍全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超人。 超人为何内裤外穿?粉丝们几乎争辩了一个世纪。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说法是,由于早期漫画印制粗糙,需要通过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个性。为了表现超人的男性阳刚之气,又避免单纯使用线条引起的尴尬,画家就在蓝色紧身衣外画了一条红内裤。这种精神大概与16世纪夸张的护裆甲一脉相承。 「超人」这一形象意外地将内裤推向了大众。在战争的年代,内裤提供了一种便宜而实用的、表现男子气概的方式。加上20世纪初,女性的紧身胸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女性胸衣和内裤就成了性感的象征。 虽然现代内裤被看做文明舒适的象征,但内裤带来的不适,经常远超其消除的不适。衡量内裤是否舒适,主要有压力舒适性、热湿舒适性、安定性等几个指标,分别衡量松紧程度、面料透气与散热程度,以及在人身上移位的难易程度。这些指标任何一个出问题,都会导致「蛋疼」的穿着体验。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男性内裤多互相剥样,或从女性内裤的样式改成男性内裤,根据人体测量来设计的男性内裤尚不多见;女性内裤则多以样式性感为导向,忽视穿着的舒适性。因此,选合适的内裤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不断有科学家称:不如不穿来得健康。(大象公会 张稆元)

情商高也没用 家境和基因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

之前的一篇译文里说,仅仅智商高是不够的,情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今天的文章又超越了“情商高学习更好的”的境界,提出了更硬的调调:一个孩子的家境和基因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 约克大学教育部的索菲·冯·斯顿姆教授在科学杂志《发展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大作,文章说,由她主持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和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就是家里有多少钱、祖上受过多高的教育)可以决定他在学校的表现。 研究人员调查了5000多名英国90后学生的学习记录,分析了每个同学在不同年级的考试成绩,并采集了他们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收入数据。 经过统计,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一些影响孩子在学校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那就是家境和DNA。 实际上,“家境”的作用要高过“基因”。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里,那些家里比较贫困、继承了父母高智商技能的孩子们,只有47%的人上了大学;而出生在家境富裕、长辈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尽管学习基因不够优秀,但有62%的人进入大学。 当然,同时拥有超强智商DNA & 家境殷实 & 祖上高知条件的同学们,毫不意外地掌握了巨大的优势,他们中77%的人上了大学;相反那些不够聪明、家里条件又不够好的学生们,也毫不意外地被前者打败(他们之中只有21%的人上了大学)。 索菲教授解释说:“基因是先天条件,家境是后天条件,这两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都非常大:好的基因可以让孩子更聪明,它的确可以增加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机会,但那也比不过那些家境好、智力水平不如他们的孩子(指考上大学的机率)。” “虽然这个研究结果是基于数据统计得出的,但它确实说明了,因为先天基因和后天家境条件的不同,孩子们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你出生于哪里’对你的学业影响非常大。” 最后索菲教授表示,希望这个研究结果为孩子们带来帮助,而不是困扰:在未来,教育机构也许可以参考这篇论文,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抹平基因和家境的鸿沟。(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年终盘点:2019年的重大科学发现

恐龙世界的末日 大约在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地震。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告称,北达科他州的一处化石遗址记录了撞击后数小时内的混乱。但是,更诱人的或许是研究人员尚未发布的论文。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论文的作者Robert DePalma告诉《纽约客》,他们团队在该地点发现了恐龙、翼龙、甚至羽毛的化石。由于撞击之前的恐龙化石很少,因此科学家认为之后时间段出现的化石恐龙死于撞击的过程和后续影响。如果真在该地发现了恐龙化石,那就有更多的证据指向了恐龙灭绝的真凶。 潮湿的天外世界 天文学家说,在离地球110光年的系外行星大气中检测到的水蒸气。围绕远恒星公转的K2 18b是第一个可能有液态水的地外行星。科学家认为,K2 18b甚至可能有含水云和降雨。计划于2021年发射的NASA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其列入观测计划,可以帮助确认K2 18b是否以及有多少液态水,毕竟水被认为是生命的关键成分。但是,即使系外行星温暖湿润,也并不意味着该行星适合地球生命。 永久冰盖下面有什么 科学家透露,在南极洲被永久冰覆盖的美世湖(Lake Mercer)下挖出了许多微型动物尸体。这一发现令人惊讶,因为这种极端的环境被认为仅仅适合微生物。生存限制可能没有以前认为的那样严苛。但也有可能这些残骸(包括甲壳类动物,蜘蛛和蠕虫)是被冰或水冲入湖中。 你好,吕宋人 在菲律宾山洞中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在50000年前,有一个未知的人类物种在如今被称为吕宋岛的地方生活。拟议中的新物种被称为人猿(Homo luzonensis),生活的时间与小型人类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上的小型人类相同。一些化石的形状和大小与已知的人类物种的相应骨骼相匹配。但是研究人员指出,功能的组合是独特的。如果被确认为独立物种,那么吕宋人是人类进化树上的最新一枝。这一发现还表明,当古人类到达中国南部时,若干同系选择居住到东亚和东南亚岛屿上,这使科学家对亚洲人进化历程的观点变得复杂。 中子星碰撞射流 当两个中子星相互碰撞时,碰撞将一束带电粒子迸射进太空,新的观察结果表明。这一发现支持了一种理论,即所谓的短伽玛射线爆发的高能神秘闪光实际上是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射流。但是研究人员还需要更多的观察结果来进一步确认。 第六感 对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人类与鸟类和鱼类相似,可能会感应到地球磁场。在实验室环境测试中,暴露于地球强度的磁场时,人类受试者显示出独特的脑波模式。但是,只有当场以某种方式指向并移动时,模式才会成型。即使发现得到证实,也不清楚我们要如何运用“第六感”,或将如何接收电磁信号。 开辟新的道路 闪烁的灯光和咔嗒声改善了有阿茨海默症症状的小鼠的记忆力。声光增强了大脑中的伽马波,这似乎消灭了与疾病相关的斑块。实验鼠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脑部产生了与人类阿茨海默症相似的病变。但接受过声光治疗后,在受到重创的大脑区域里,淀粉样蛋白斑块和有害的tau蛋白减少。科学家报告称,斑块吞噬性免疫细胞开启了高效模式。如果疗法对人有效(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它将开辟针对退行性疾病的愈疗新途径。 但是,许多在动物实验中生效的疗法对人类却不一样。(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