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05:11:2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都市报10周年

移民故事:在地球村的任何地方,做自己

作者在吹奏萨克斯风 文/胡之良 确切地说,也就是我在这十年之间的一些个人感悟,当然不全面也不完整,可能也有点儿七零八碎不成整块儿,只是想到的就说说看吧!看不下去您尽管翻篇儿! 04年初,我陪太太落地温哥华,一路上在天空中飞翔的都是无边无际的对这个我们人生新大陆的想像,并没有太多的素材,也没有任何的准备,甚至在收到落地纸之后直到启程前一个多月,都没有确定是前往东部的大多伦多还是西海岸传说中海天一色的花园城市温哥华?一切都是在未知的未来与不确定的明天之中飘忽摇晃着,就这么着摇摇晃晃地飞过来啦……哦,机票订的温哥华,取决于两个原因:一,可以先住朋友的姐姐家。二,海龟同事大赞这里的中华美食可以绝杀欧美任何城市!这里插一句,04年落地,并未立即扎根,而是因为突发状况一个月后就回了北京,再次晃悠回来,开始深入生活搭窝筑巢,已是两年后了。所以十年,如题所计。 温哥华,是我到过的城市里面最为独特和令人难以一言以描述的,借用一位日本音乐家老人的话:这个地方,待久了,人是会变的……由于我们的专业及工作性质的不同,太太在这里逐步建立和完善着她的事业发展,一步步地继续在从业和创业上实现着人生价值的体现,从通过认证,打工,中医学院兼职讲课,到开了自己的诊所,正好至今十年。 我从事的工作有点儿简单而跨界,做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一干将近二十年,自九十年代起爱上了摇滚与爵士乐吹起了萨克斯风,同时还开起了饭馆儿做过音乐俱乐部,各地巡演走遍大江南北,期间起起落落沉浮于热闹与清冷,感受到了烟云过眼,世间虚幻……而温哥华,瞬间使人安静,随手可以触及暂停键,我惊喜于这一份温和平静而踏实的包围,顿然赶觉生活之船驶入了一片宁静的深湾,我还寻得一处极其贴切的实地:Deep cove,常以此拿来印证着我的思维虚幻与现实说明。 生活的现实在任何一处都是眼前的存在,温哥华虽然常常阴雨绵绵云山雾罩,太阳在这里难道不是照样升起?日子还不是以每天计?生活还不是在时刻继续?这十年,没有倒退键,没有快进键,更没有暂停键,有的,必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须是实实在在,一日三餐。我在北京与温哥华两地晃来晃去,这边帮帮闲,那面帮帮忙,温哥华与北京是小家庭与年迈父母,中国南方与加拿大东部也都偶有演出,毕竟尽孝是华人骨子里带的,音乐是我一生不可或缺的。 经过多年感悟,谈谈感受。我们新移民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在国内几十年环境变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无不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举止和社会认知,致使我们与从小在本地成长的人之间在观念,习惯,价值观等反面互不了解,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必然形成从沟通上就不够顺畅,此为一大差异。而华人族群之间的关系,较之在国内而言,也存在着一些表面平静实则内敛含蓄的微妙,这与人在他乡异国,社交关系骤然压缩成为狭长地带有点关联,不同的移民背景,文化差异,在国内毫无交集的人群,突然同处一个环境,​​那种无的放矢无所适从的社交疑虑。再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与否倒在其次,自我身份的落差倒是使一些一时难以找到位置的新移民产生焦虑,专业难以发挥,价值不能体现,习惯性的原有文化趣味与此地的条件与方式大相径庭。 十年以来,社会在变化,温哥华也在经历着几十年来步伐最快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给我们带来的是不断地需要面对与思考,我认为我在这十年的经历促使我在不停地成长和成熟,同时也深切感受到需要努力学习,我从小时候就开始对西方文化的热爱程度,远远超过我的英文水平,所以我在这几年只要在温哥华,都去参加英语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努力参与到加拿大的音乐环境中,今年,与杰出的华人作曲家指挥家同是来自北京的张进大师兄一起刚刚筹备组建了不列颠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将在加拿大建国150周年之际的六月三十号举办首场音乐会,为加拿大伟大的多元文化彩虹添一道色彩。我个人觉得,相对于“是金子哪里都发光”这句话来讲,倒不如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更加贴切地反映了新移民之路,然而,除了积极面对努力融入之外,不忘初衷,坚持情怀,闪闪发光的不一定就是金子,是根儿铁棍儿何必非要磨成针?在这地球村的任何地方,做你自己,你就是世界!

移民故事徵文:加國最艱難時孕育小女兒

作者:加子 十四年前的那个圣诞节,天空飞舞着雪花,白茫茫,轻飘飘地洒向大地,上帝在塑造一个洁白的童话世界,我如孩童般向上帝祈祷,希望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 当时,我和先生都在上学,没有工作,儿子上小学,不满周岁的女儿送回国请父母帮助抚养。紧张的学习,使我连思想的时间都没有,学校放寒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我还是决定找份零时工作来缓解生活压力与思念之苦。 我们寓所附近有一家小超市,我便去那里申请工作,与老板娘和老板会面后,他们决定录用我当收银员。 时光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中飞逝,转眼寒假结束。开学后,我一边Part Time打工,一边Full Time学习。我请小店年轻的美女经理尽量安排我上早班,因为小店其他Part Time的员工大多都是高中生,下午和休息日才能来上班,而我一星期有三天上午没有课。 过不多久,中国大陆爆发SARS,而且传到多伦多,道致有人感染致死,公共场所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但于我来说,学不得不上,工也必需打下去。我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死由上帝主宰,听天由命。” 由于过度劳累,我的身体状况不佳,体重只有93斤,胃口也很差,不久左肩骨头上又发现长了一硬块,一碰就疼。 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天早上,小店开门营业,我正忙着从冷库往摊位搬运货物,突然感到一阵恶心,赶紧跑到门外换口气,想吐却没吐出来。 当医生证实我再次怀孕时,我头脑一片空白。这还了得, 老二还在中国, 老三倒要来加拿大凑热闹。家庭医生在得知我们家窘迫的境况后,建议我做人工流产,但风险得自己承当。  我在心中向上帝祷告,同时请在主内的兄弟姐妹帮助一起祷告,上帝的灵就在我的心中,他不会见我在悬崖绝壁徘徊而不拉不管。主内的兄弟姐妹都支持我将孩子生下来,一切有主安排,让我不必担忧。 我横下一条心,决定把胎儿放在首位。世上的事就这么令人不可思议,左肩上的硬块在擦了几次从中国带来的万金油以后竟悄然消失了。我想这是因为保胎儿是神的意思,甚至这个胎儿的到来就是神的一次试探,看我的心是否有爱,是否属灵。 怀孕前期的剧烈反应令我辞掉了工作。记得老板娘依依不舍地对我说:“你什么时候感觉身体好些,都可以回来继续工作,时间任你选,毕竟这份工对你们很重要。”她知道,我的先生也在上学且没有工作。 人心就是这样永不知足,在我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之后,我又向神提出一个请求:“如果你真是看顾我们,就请给先生一份工作吧,没有工作的夫妻怎能抚育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我又将这个心愿告诉一位虔诚的主内兄长罗伯特,请他代为祈祷。 接着,开始投简历,除在网上乱发一通外,我还把他的简历推荐给认识的老师们。 那位有着满脸络腮胡子热情的原计算机系主任抱歉地对我说:“看到你先生的简历,真为他这样的人找不到专业工作而深表遗憾。帮不上忙,我很惭愧。”不过,他还是很认真地帮忙修改润色了一下简历。 再接再励,又上网投了两个星期,幸亏我因怀孕不打工且减少选修课,这样才有时间发简历,并接到那个要求先生下星期五去面试的重要电话。先生穿上那件国内带来的西装,系上领带,又找回点白领的感觉。 大概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帝,否极泰来,先生在第三学期还没结束就回到白领的行列,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迎刃而解。 我的学业还有一学期才结束,小女儿的预产期比毕业日期早几天,前俩孩子都比预产期提前几天出生,想必小女儿也不例外,为了赶在她出生前完成学业,我向老师请求提前两星期完成毕业设计与论文,这期间先生大力协助,为我的code画龙点睛,我终于赶在小女儿出生前完成所有功课。 小女儿出生后的第5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给她喂完奶,突然浑身一抖,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而上,之后就打起寒战来,接着是高烧烧到温度计的顶端,心跳快到不敢数,感觉心要从嗓子眼跳出来。先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将家里所有的药都翻出来也不管用,我让他赶紧烧一大锅红糖姜汤,然后我就一碗接一碗地喝姜汤。虚汗一身接一身地出,一晚上我换了好几套棉毛衫裤,棉被床单全都被汗浸湿,先生不住地往我的额头和背心擦清凉油以降低体温。 第二天早晨,我打电话给一位教会的朋友,她闻讯立即赶到我家,开车把我送到医院急诊,从早到晚陪伴我,医生确诊我患上产褥热。她又带我去药房买药,送我回到家中的时候,天已近完全黑了。 那一年,我历经了许多艰难困苦,每一次,都以为走不过去,虔诚地请主耶稣保守成全。虽然我还没受洗,但在主内兄弟姐妹们真诚的帮助和代祷中,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软弱,战胜自我,得到神的祝福,一次次绝处逢生,感受神的恩典和博爱,真切地领悟到“神的恩典够你用”。

「我的10年」參賽作品 : 加國10年中西合璧 無為而治女兒成才

Sharon Liang 一家来加拿大刚好10年。 温哥华都市报「我的10年」征文比赛 作者: Sharon Liang 2007年的4月,正是温哥华春意盎然,樱花盛开的好季节。我们一家人带着一些向往,一些好奇,一些茫然,来到了加拿大这片印像中和平宁静友好的土地上,开始我们的新生活。十年的寒暑,十年的辛劳,换来了今天我们工作生活的满足和女儿的茁壮成长。来到这里的移民,每个人都可以讲一大段人生的故事,人生的感悟。若论到人生的感悟,莫过于我十年来融合东西方的教育理念,实践于对我女儿的培养上。谈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以为我女儿是不是进入了美国藤校,又或者得了无数的奖项。其实她只是一个勤奋学习和工作,有爱心,有孝心的普通女孩。 加拿大学校的教育模式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要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家长和子女共同努力。由于我是英语专业的,对西方的教育模式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我也同意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 加强阅读,发展孩子自学能力 刚来加拿大时,我女儿只是小学五年级。她英语水平极低,在学校有时不明白老师和同学讲什么,因而错过了一些活动。为了加强她的英语水平,我带她到图书馆,一起挑选图书,让她做课外阅读。她每天坚持阅读英文故事,英语水平提高很快。接着,我又给她讲解了所有英语语法(相当于中国的高中程度),让她做练习题。一段时间之后,她的英语有了长足进步,人也有信心多了。她从此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高中的英语和社会学课程中表现突出。除了阅读英文外,我女儿也对中文和法语很有兴趣。她中小学放假时,我都要求她每天从中文报纸上(环球华报,都市报等)抄写一篇文章,以继续中文学习。在我女儿整个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除了作基本的英语辅导外,其余的都是我女儿在学校的课堂学习和自学,从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她以优异的省考成绩和奖学金说明了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业。 服务社会,培养孩子高尚情操 与中国的竞争教育相比,这里的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服务社会的意识。看过不少五六岁的小孩子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捐给有需要的人,深受感动。我也希望我的孩子是个有爱心的人,所以我经常鼓励她去当义工。我没有限制她要去做什么义工,或说做什么义工对她以后升学有利之类的。只要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无论什么工作都可以去做。她在中学时去做过收集循环再用垃圾和陪特殊学生进午餐等工作。后来也做过学校的学生纪录登记,去Burnaby Village Museum做过三年的学生夏令营助手等。 鼓励独立,作出正确人生选择 西方的教育理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作出工作和生活的选择。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但同时也注意适时介入。例如在选择修什么课程,选择什么专业时,我都会根据我的经验给孩子一些参考的意见,但最终还是由孩子决定。有时孩子由于涉世不深或缺乏经验,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我们应该容许孩子犯错,犯错后她会自我纠正。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我告诉她读人力资源专业比较有趣和有前途,她开始不接受。后来由于有个在一连锁超市总部做人力资源助理的CO-OP机会,通过八个月的工作,她从此爱上了人力资源这个专业。在我女儿从中学到大学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都是让我女儿自己选择修什么课程,选择当什么义工,选择读什么大学和专业,所有的选修,填表,申请都是她自己完成。 十年磨剑终出鞘, 苦寒过后梅花香 2017年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年份。在我们庆祝来到加拿大十年之际,我女儿也即将大学毕业,踏上人生的另一个台阶。我在这里感谢所有在我们的移民生涯中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包括我的亲人,加拿大政府,我的公司,同事,朋友和我女儿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祝愿大家工作生活蒸蒸日上!文/Sharon Liang  

移民故事徵文:我為女兒重新「移民」 回來

作者:Jane Zhou 我们重回多伦多有8个月了,目送女儿蹦蹦跳跳地和同学上了校车,看着她那笑开花的小脸蛋儿,我想她是真心地爱去学校,在学校享受到了学习和玩耍的快乐,找回了两年前熟悉的感觉。每天放学后听着她给我讲学校发生的事,开心的和不开心的,我深深地感觉当初带她回来读书是正确的选择。 2015年,由于工作的调动,我独自带着6岁的女儿回到久违的家乡杭州。近乡情怯,一切是那么熟悉,又 是那么陌生。安家的首要任务是给女儿落实上学的事。在开学前的大半年,我前前后后给市教委、区教委和家门口的重点小学打了无数通电话,希望以就近安排上学的原则让女儿在9月份能顺利入学,可天不遂人愿,孩子的入学资格竟被无情否决了。于是我又带上女儿去各家私立学校报名,在经历了两个月的奔波后,暗习各种门道,托了关系,终于在开学前,给女儿落实好了学校。当时心中只想大喊一句:在国内上个好学校怎么就那么难呢! 这是一所全日制的双语寄宿学校,女儿一周在学校住5天,周末接回家。可以想像对于一个中文基础薄弱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说这是一所国际学校,但是该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就连奥数一样没落下。每周末看着女儿一书包的家庭作业,心想着周末带她出去玩的计划又泡汤了。女儿也一再地跟我抱怨,为什么作业总是写不完,我也一再地催促她尽快完成作业。终于在一个周末,我俩集体爆发 了,这一遍遍的重复抄写重复做题,我们不做了,有什么事妈妈去和老师说。结果换来的是女儿的大名上了教室门口未完成作业名单……。 磕磕碰碰这一年级也就这么过去了,女儿以6门功课全A的成绩外加年级三好学生的荣誉结束了这一年的 寄宿生活。虽然每次送她去学校,她都要哭上大半个小时,在学校的9个月里,咳嗽流涕了8个半月,但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带她回加拿大的,是医院的诊断。回国的一年半时间,她得了慢性鼻炎。 2016年7月,我们母女俩又大包小包地飞回了我们熟悉的城市多伦多。回多伦多后第一件事同样是给她落实学校。我给我们这片学区的学校打了个电话,由于已经是暑假,电话直接转到了语音信箱,被告知8月的最后一周带上住址证明、女儿的身份证明和疫苗卡直接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我花了15分钟填写完入学表格,又用了大半个小时参观完她的学校,我和女儿一起开始期待一周后的开学。 在女儿的第一次家长会上,了解到她的Home Teacher是一位有8年教学经验的犹太籍女老师。在家长交流会上,这位女老师除了介绍这一学期的教学大纲外,主要和我们商量了几个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她认为和父母即时沟通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于是每天家长们都能通过手机知道孩子们今天在学校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成了什么任务,碰到了什么困难,明天都需要给孩子们准备些什么。 转眼间女儿在这所学校已经上了7个月的学。对比之下,杭州的学校更注重学术上的教育,两个学期学完 了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及九九乘法表,1,000个左右的中文生字词语,不复杂的英文对话以及基础的奥数训练。而多伦多的学校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fraction、probability、geometry、time 和money。英语方面更注重阅读和理解,而不是语法和拼写,每天都会阅读绘本及写小短文等。科学课上学习了运动的原理、地球公转自转、水的形态变换等等。社会课上老师给他们讲了孩子了解了各个国家的文化节日和节 日特色,万圣节制作面具,圣诞节制作贺卡,绘制日本樱花,制作中国灯笼。 在课外活动上,杭州的学校有钢琴课、舞蹈课、书法课、LEGO课、跆拳道课;多伦多的学校有戏剧表演、舞蹈、绘画、篮球、电脑编程等。女儿在国内的时候选修了钢琴、舞蹈和绘画,来多伦多后选修了戏剧、舞蹈、卡通绘画及水彩画,又在课外学习了滑冰和游泳。多伦多的小学3点放学,家庭作业少之又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她感兴趣的课程,女儿很开心。 在阅读方面,杭州的学校会有更多的背诵课文的要求,女儿对阅读课文有抵触。在多伦多,老师给建议给 任何她感兴趣的书,让她自由选择阅读,久而久之,她爱上了阅读,还兴致勃勃地复述给我们听。我发现,孩子自主选择,快乐学习,自由发展天性,是加拿大教育的根本。虽然对于在杭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女儿打下了文化课的坚实基础我心存感激,但看着女儿在多伦多对学习的兴趣日渐提高不再哭哭啼啼,我觉得重新回到加拿大的选择是对的。 在多伦多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从留学到定居到成家立业。又作为妈妈,带孩子回国生活,从而体会到中 国教育的利弊。我希望女儿能讲流利的中文,能算复杂的奥数题,但我更希望她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也期盼着,女儿长大以后能看懂我写的这篇文字,能从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感受妈妈在她成长道路上所作的每一个深思熟虑。 女儿,祝你快乐健康成长!

都市報移民故事徵文:從不後悔離開家鄉的Rachel

 作者:Rachel Cao 来加拿大前的一个月,我几乎看遍了网上现有的加拿大移民故事,有好有坏,有积极的也有满满负能量的文章,有励志的也有不得志选择回国发展的。读完以后我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样的异国生活。一转眼来加拿大已经3年了。看到星岛《加拿大都市报》移民征文活动,我想自己也许可以写点什么,让像我当初一样要启程来这里的人们,可以通过文章了解这边的生活。我的故事在多伦多的新移民中也许不具备多么明显的代表性,但作为一个90后,一个年轻的妈妈,这几年的经历著实丰富,有忧伤有欢乐,有痛苦却也有收获…… 忧伤是什么?忧伤就是别人家的房子价格迅速上涨,而自己家的房子仍旧是三四年前的价格。我是地道的新移民,之前从未来过加拿大,对这里的印象是头脑中仅存的高考地理题中五大湖名称。 我先生是一位号称在多伦多待了十多年的老移民,但其实这些年他在国内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他待在加拿大的时间。如此不了解加拿大国情的我们俩,第一套房子总感觉是被忽悠着买的。当时独立屋的价格远没有现在这样夸张,公寓的价格涨幅却很有力,我们用可以买下一个独立屋的价钱买了一间三室的共管公寓。事后的故事大家也许都能猜到了,三年后我们准备卖房子为女儿换一个大一些生活空间,然而一个独立屋已经能买下三间公寓了。 欢乐是什么?虽然投资升值这样的事还未发生在我们身上,但却丝毫不影响我逐渐爱上多伦多,因为多伦多就是吃货的天堂。在这样一个城市,不但可以吃到全世界各地的美食,就连中国的各式菜系也一样不少。我手机里收藏最多的就是网友们推荐的各种餐厅。每当有新馆子开张,我总要前去一试。说实话,比起写移民感想,我希望以后搞个多伦多的餐厅推荐征文,我能写很多分享给大家。 在这里,结识新朋友也是开心的,从相识到相知虽然过程漫长,但也有很多欢乐。前几年刚来时我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在国内朋友同学一大堆,年轻人的夜生活也丰富多彩。但来到这里后,单一的生活轨迹和社交圈,节奏如此慢的生活让当时的我真的不适应。所以在登陆了半年后我果断地买了机票选择回国释放压力。当我调整了心态再次回来时,发现丰富生活、打开社交圈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肯去适应。随着在多伦多生活的时间一点点增加,我发现多伦多不仅好吃的多,其实也并不无聊。比如夏天拖家带口地和朋友们去湖边的渡假屋住上几天,去清澈的湖水里游泳,买个炭烧的羊肉串炉子支起摊子烤串;冬天再组团去蓝山滑雪泡温泉,这些贴近大自然的活动,在国内都是很难享受到的。 痛苦是什么?我的痛苦和其他新移民基本差不多,那就是英语。刚来多伦多的时候,一说英语就感觉脑子短路。要说在国内,我也是挤过高考独木桥、一本大学毕业、英语考过四六级的人。但真到了这里要说要听全无障碍,还是有一些难度的。但也许因为我还算年轻,这部分的痛苦是暂时的。因为经过了这一两年的不断练习,我发现有了语言环境英语就会有很大的进步,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练习。 说到坚持,我还有一个痛苦,因为它也需要坚持,那就是减肥。多伦多是吃货的天堂,作为一名吃货必需要付出变胖的代价,想要成为辣妈也得付出别人看不到的汗水和泪水,于是健身减肥就成了我来到多伦多之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比起忧伤和痛苦,我真心觉得我得到最多的是慢慢的收获。我收获了从一个女孩到女人的成熟,收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丈夫和女儿的爱;收获了家人和朋友更多的关爱及支持。我选择从中国来加拿大生活,除了因为夫唱妇随以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女儿到了上幼稚园的年纪。我的孩子很聪明好动,喜欢外出游玩,喜欢亲近大自然和新鲜的空气。 女儿性格开朗却也很敏感,但她永远充满能量。她这样的性格在国内上学我怕她会被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管得郁闷。我希望她自由成长,自由呼吸。我很开心女儿来到这里以后,在加拿大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学校里的老师很负责任,也能感觉到是真心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孩子能健康幸福的成长,是我和家人最大的开心。 也许我短短几年的移民路上有过许多的坎坷和失落,但因为孩子的笑容,我从没后悔离开家乡和亲人,来到加拿大生活。未来我的小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能和女儿共同成长,在这里真真正正地落地扎根,开创我们家的新生活。今年恰逢加拿大建国150周年,我想这也会是我们全家更了解这片土地的一个机会。我们愿意带著女儿一起去发觉加拿大的美,仅以此文为我的新移民之路留下一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