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6:36:39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Omicron变种

BA.5在加拿大占主导地位 最近几周疫情恶化

(■公共卫生局提醒国民及时跟进接种加强针。联邦政府提供)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周五(15日)发布疫情数据和分析称,由于奥密克戎(Omicron)的BA.5亚谱系在全国占主导地位,与前几周相比,最近几周疫情严重程度指标都在上升。每周病例数和实验室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医院患者的日平均人数均趋于升势。 公卫局表示,在预期新冠状病毒(SARS-CoV-2)将继续演变的同时,当局正在密切检测几个奥密克戎亚谱系,当前这些亚谱系已显示出比BA.1和BA.2亚谱系更强的生长优势和更显著的免疫逃逸能力。虽然确切的影响尚不清楚,但有理由预期病例在未来几周内数会持续增加,特别是BA.5在各种测序毒株中的比例增加。 尽管来自新冠免疫工作组(CITF)的最新血清学调查数据表明,在奥密克戎疫情浪潮的最初5个月,本国因感染获得的免疫力急剧上升,但最近的证据表明,大多数感染者仍然有可能被奥密克戎谱系中的类似病毒和其他病毒再次感染。对于那些尚未接种新冠疫苗或没有及时跟进疫苗接种的人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此,及时跟进接种,包括加强针疫苗,对于减少新冠肺炎引起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仍非常重要。 打第三针者住院及死亡率均低 2022年5月9日至6月5日期间,在奥密克戎毒株仍占主导地位期间,最新的现有疫苗有效性数据表明,与未接种的人相比,接种完整基础系列疫苗加上一剂加强针的人住院率降低4倍,死亡率降低6倍。 加拿大卫生部周四审核批准了第一种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新冠疫苗,即莫德纳(Moderna)的Spikevax mRNA疫苗(25微克),现在被审核批准可用于6个月至5岁儿童的两剂基础系列。此外,加拿大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已经审查了莫德纳Spikevax疫苗(25微克),在该年龄组儿童中的安a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反应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关于新冠病毒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传播和严重程度的流行病学数据。 目前,NACI对6个月至5岁儿童使用Spikevax疫苗提出了建议,包括对于6个月至5岁、没有疫苗禁忌症的儿童,可以提供莫德纳Spikevax疫苗的两针基础系列,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至少要间隔8周。对于6个月至5岁、免疫功能中度或重度丧失且没有疫苗禁忌症的儿童,可以提供莫德纳Spikeva疫苗的3针基础系列,每针疫苗之间要间隔4至8周。 由于这是对该年龄段新审核批准的新冠疫苗,NACI建议莫德纳Spikeva疫苗不应常规地与其他疫苗在同一天接种,而是在接种其他疫苗14天之前或之后接种。这将有助于确定潜在的副作用,是由莫德纳Spikevax疫苗或其他疫苗引起。此外,NACI建议在某些情况下,莫德纳Spikevax疫苗与其他疫苗之间的间隔时间可以缩短,由医疗服务提供者酌情决定。 有了这些建议,本国新冠疫苗接种的范围现已扩大到了6个月以上且无禁忌症的所有人。在此之后,卫生当局和NACI专家将密切关注国内扩大儿科项目后的推广情况,并继续审查国际项目和研究中积累的证据。  

日本研究指Omicron病童易患热痉挛 影响脑部发展

有日本医生近日指出,变种病毒Omicron盛行后,儿童染疫后出现热痉挛的症状有增加的趋势。据日本小儿科学会提供的数据,1至4岁确诊幼童热痉挛的发生率,甚至是Delta变种病毒流行时的3倍。 日本国立病院机构三重病院院长谷口清州,近日在接受名古屋电视台访问时指出,Omicron盛行后,染疫儿童的发烧率提升,热痉挛的发生率也增加,即指儿童高烧至38度以上,出现意识障碍和痉挛的现象。 热痉挛指儿童高烧至38度以上,出现意识障碍和痉挛现象。网图 日本小儿科学会提供的数据,指在Omicron流行期,1岁至4岁的幼童确诊后,热痉挛的发生率为9.4%,比Delta流行时的3%高出3倍。5岁至11岁儿童的发生率也从0%增加至3.5%,热痉挛发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月至5岁之间。 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的研究报告曾指出,即使只是轻症,罹患新冠病毒后仍可能造成大脑萎缩,处理情绪和记忆区域的灰质减少、掌管嗅觉区域受损。谷口清州亦指,当初的研究是以Alpha为对象,目前尚不确定Omicron是否也拥有相同的现象,但看到热痉挛发生的比率提升,引发许多小儿科医生担忧,Omicron可能还是会对脑部带来影响。  

美国白尾鹿群验出Omicron 忧成新变种病毒宿主

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在纽约白尾鹿身上验出新冠病毒变异株Omicron,这是首度在野生动物上侦测到Omicron变异株,令人担忧在美国有3.000万只的白尾鹿可能成为新变异株的宿主。 路透社报道,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科学家率领的研究人员在纽约州史丹顿岛131只鹿身上,采集血液及鼻咽拭子样本检测,发现近一成半带有Omicron抗体,显示鹿群早前感染过Omicron。 宾州州立大学兽医微生物学家库奇普迪(Suresh Kuchipudi)说:“一种动物群体感染病毒,总有再度把病毒传回人类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这让病毒有更多机会演化成新型变异株。” 库奇普迪说:“病毒完全突变时,可逃脱现有疫苗提供的防护,因此我们必须再度调整疫苗。” 美国农业部先前曾通报,狗、猫、老虎、狮子、雪豹、水獭、大猩猩与水貂曾感染新冠病毒。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BA.2变种传播力更强 加拿大研究员正密切追踪

【加拿大都市网】Omicron再变体病毒株BA.2,开始在多个国家传播;加拿大研究人员正密切追踪这种再变体病毒株的传播情况及发展。 有专家表示,BA.2再变体病毒株,由于更容易传播,故传播速度较Omicron更快,至今全球大约50个国家,已录得有大约1万宗BA.2病例。 有人将BA.2称为“隐形Omicron”,因为其基因组成,更难透过PCR检测中验出。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少数具有不同突变的Omicron再变种病毒株出现,但BA.2再变种病毒则最受关注,因为加拿大的病例正在增加中。 在丹麦,这种再变种病毒株,占所有Omicron病例的近1半。 有早期迹象显示,BA.2可能比最初的Omicron变种病毒株更具传染性,但尚未清楚这种病毒株,对疫情产生甚么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研究人员,应优先研究BA.2病毒株。 (网上图片) T02  

Omicron变种病毒在皮肤与塑料上存活时间更长

【加拿大都市网】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发现,Omicron变种病毒在塑料及皮肤上的存活时间,较原始病毒及之前出现的变种病毒会较长。 日本研究员进行的1项研究指出,与之前的变种病毒相比,Omicron变种病毒在塑料表面,及人体皮肤上的存活时间会较长。 研究指出,在高度“稳定环境”下──保持传染能力──可能协助Omicron能取代Delta,成为主要变种病毒株并可作快速传播。 在塑料表面上,原始病毒株、Alpha、Beta、Gamma及Delta等变种病毒株,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56小时、191.3小时、156.6小时、59.3小时及114小时,但Omicron则可以存活193.5小时。 另外,研究人员以尸体皮肤作样本,发现原始病毒株的平均存活时间为8.6小时,Alpha为19.6小时,Beta为19.1小时,Gamma11小时,Delta为16.8小时,Omicron为21.1小时。 在皮肤上,所有变种病毒在接触含有酒精的洗手液15秒后,都会完全消失,故此,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强烈建议控制(手部卫生)实践使用消毒剂……正如全球各国卫生组织所建议的那样”。 研究又指出,使用快速抗原检测来检测新冠病毒的人士,应该按照制造商的指示擦拭鼻孔,而不是擦拭喉咙或脸颊。 研究人员共对731名要求进行病毒检测的人士进行了PCR及雅培(Abbott Laboratories)的BinaxNOW快速抗原检测。 美国加州大学三藩市分校的Diane Havlir博士表示,鼻拭子“检测到超过95%病毒感染水平最高的人”;在115名PCR检测呈阳性的志愿人士中,从鼻子及喉咙采集的拭子样本作比较,咽拭子检测到的病例,较鼻拭子少近40%。 Havlir博士表示,数据支持按照包装上的指示从鼻拭子中使用BinaxNOW,及建议对BinaxNOW快速测试,及症状呈阴性或曾接触感染者的人士,进行重复快速测试。 另外,英格兰研究人员比较了333间长期护理院的住客,在Omicron变种病毒成为主导前及之后的住院率;在Omicron出现前,感染的398名住客中,有10.8%需要住院,而感染Omicron的1,241名住客中,只有4%需要住院,受感染住客的平均年龄为85岁。 整体而言,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出现严重疾病的程度显著降低,加上疫苗接种率高,及之前的自然感染,预计将显著限制因感染Omicron后对长期护理院住客的住院与死亡的影响。 (网上图片) T02  

Omicron变种感染力长达10天 加拿大隔离期不会缩短

(■研究指奥密克戎感染力长达10天。星报/Getty Images) 本国首席卫生官谭咏诗指出,新冠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感染力长达10天,隔离期无法缩短。 谭咏诗周二告诉众议院卫生委员会,最新证据并未显示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传染时间,少于先前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株;但感染人数之多,给劳动力带来了压力,“这也是调整我们提前结束隔离期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因”。她说这是各省必须作出的艰难决定。 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3周前表示,根据感染期数据,如果民众在离开隔离后戴口罩,隔离期可以从10天缩短到5天。 根据CDC的数据,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在征状开始前约两天和征状开始后3天内最具传染性。 在本国,检疫规则由各省和地区制定,但与国际旅客有关的规则除外。不过,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仍然建议新冠感染者在检测呈阳性或征状开始后,至少隔离10天,以先到者为准。 每个省份和地区都已停止遵循这一建议,从去年12月30日的安省和沙省开始。 新斯高沙省、爱德华王子岛和纽芬兰省以及育空地区和努纳武特地区把接种疫苗者的隔离期由10天缩短到7天。其他省份和西北地区则是5天。 不过,与CDC不同的是,在加拿大,较短的隔离期仅适用于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士;在西北地区,则适用于接种加强剂的人士。 未接种疫苗的人士仍然应该在任何地方隔离10天,尽管在一些地方对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有例外。 在周二,当被众议院卫生委员会的国会议员询问,本国何时会改变这方面的指引时,谭咏诗称,加拿大公共卫生局正在努力更新感染期数据。她续道,资讯很少,但是“我们设法积累的研究,包括最近针对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传播期并不短于其他变体病毒,因为病毒脱落和病毒载量直到诊断后采集样本后或征状发作后第10天才真正减少。 感染者10天内仍能播毒 这项日本研究是初步的,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研究显示,在征状开始后3到6天,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患者的病毒载量最高,并在大约10天后消失。 谭咏诗指出,这使得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与以前的变种病毒没有什么不同。举例说,一个被感染者仍然能够传播病毒,甚至在10天内也能传播这种病毒。 日本这项研究显示的结果,与本月较早时候在英国发表的数据检视相若。 谭咏诗称,然而这并非表示,隔离期不能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来作行调整,“我们确实认识到,由于很多人感染密克戎变种病毒,因此目前要保持商业和关键服务的连续性极具挑战性。 谭咏诗补充道,缩短隔离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使其他保护层例如口罩及检测变得更加重要。 英国在去年圣诞节前把隔离期由10天减少到7天,并在周一进一步减少到5天。但英国表示,确诊者必须在隔离第5和第6天接受两次快速检测,并且结果呈阴性和病征消失,才可解除隔离。

故意感染Omicron病毒以获得免疫的想法很危险 

(专家指奥密克戎疫情已令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图为去年6月4日,卑诗省素里纪念医院深切治疗部一名护士照顾新冠病人。 加通社资料图片) 【加拿大都市网】本国多名专家警告,以为奥密克戎病毒(Omicron)不会造成重症而把它轻视,甚至故意感染以取得免疫的想法,十分危险。专家认为,有官员对这波疫情采取放任政策,令公众得到错误观念,情况相当可怕。 多伦多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临床科学家奎因(Kieran Quinn)表示,在疫潮下,他发现自己的朋友、同事和社会人士的抗疫态度发生转变,他们失去了预防的警戒心,变成服膺于受感染是无可避免的事。他很同情人们对这病毒在全国横行,感到抗疫疲劳。由于奥密克戎被称为较“温和”的病毒,他可以理解有些人会接受“让它肆虐”的想法,希望借此度过这波疫情。 奎因和其他医生警告,民众不能对这病毒如此掉以轻心,尽管某些人看来感染风险较低,但任由它迅速散播,将会造成毁灭性后果。“我们不能只看自己,要保护我们身边脆弱的人,如果我们放弃戒备,任它肆虐,它就不会放过这些人。” 亚伯达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弗朗切斯科蒂(Louis Hugo Francescutti)表示,有些人以为感染奥密克戎是取得免疫力的可行方法,从成本效益来看,这肯定弊多于利。 他指出,感染者确实可能获得某程度的天然免疫力,但它会随着时日而减退,使人更容易再次受感染,接种疫苗才是建立免疫力的较安全方法。 他对奥密克戎将导致新冠疫情步向消亡或变成较可控的疾病的说法感到怀疑,尤其是世界各地疫苗接种率很不平均,存在产生新变种病毒的风险。 弗朗切斯科蒂批评,在应当加倍努力遏制这种病毒的时候,官员看来采取了放任态度,忽略了推行一些支援医疗体系和抗疫的必要措施。如果连官员也采取“让它肆虐”的态度,难怪民众也会有同一观念。他说:“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情况,任何政客或卫生官员装作一切受控的话,实际上是在假装。” 即使奥密克戎造成重症的机会较低,但传染力较上代新冠病毒高数倍,仍足以让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医护人员因染疫而缺勤,更加剧了人手不足的情况。 加拿大医学协会(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主席斯马特(Katharine Smart)指,奥密克戎已使医疗体系面对巨大压力。“试图故意感染奥密克戎,甘冒在目前情况下要求医疗服务的风险,这是很大的赌博,因为医护资源真的已经到达极限。”   V20

加拿大首席医疗顾问:Omicron变种疫苗开发太慢 无法阻止疫情

【星岛综合报道】加拿大首席医疗顾问表示,针对Omicron变种病毒株的疫苗来得太慢,没法在这波疫情中提供协助。 加拿大卫生部首席医疗顾问Supriya Sharma医生表示,与最初对付新冠病毒的疫苗相比,针对变种病毒株的疫苗,批核速度会加快,但针对Omicron变种病毒株的疫苗,可能没法及时地迎接新1波疫情。 Sharma医生表示,需要阻止变种病毒引起新1波疫情的疫苗,至今尚未上市。 Omicron变种病毒在短短2周内,已经成为加国主要病毒株;加拿大卫生部表示,目前新增感染的病例中,相信有超过90%以上属于Omicron病例。 研究显示,接种2剂辉瑞或莫德纳(Moderna)疫苗,仍不能更佳地预防Omicron变种病毒的感染。 但多项研究显示,现有疫苗仍可令新冠患者的症状减轻、防止住院、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的护理水平。 辉瑞及莫德纳目前仍致力开发针对Omicron变种病毒的疫苗;其中,莫德纳希望在年初可将新疫苗进行临床测试,辉瑞则最早可能在3月份推出大约1亿剂针对Omicron的疫苗。 但Sharma医生表示,即使当局加快审批,但可能仍不够快,且当新疫苗获批后,可能会有另1只新变种病毒出现;她表示,解决的方法,是研发出1种针对多种变种病毒株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技术委员会亦表示,Omicron不大可能是最后1种变种病毒株。 (加通社资料图) T02  

Omicron变种会将Delta变种消灭吗?

【加拿大都市网】据国外媒体报道,自Omicron变异株11月24日首次在南非报道以来,仅仅过去了几周时间,该新毒株便已经以不可阻挡之势、替代了之前的Delta变异株。   这是否意味着Omicron会将Delta一扫而空呢?还是说这两种毒株会永远共存下去?   从目前来看,Omicron取代Delta的势头似乎正愈演愈烈,Delta似乎大势已去。分析显示,在美国多个州,Omicron已经占到了新冠病例的99%以上,从12月中下旬开始,感染Omicron的人数已经大幅超越了Delta。即使在Omicron病例相对较少的州,该毒株在所有新冠病例中的占比也达到了80%以上。   Omicron刚出现时,研究人员担心Omicron和Delta可能会共存下去。虽然我们很清楚Omicron的传播速度极快,但不清楚究竟是因为该毒株传播力本身就强、还是因为它能逃脱疫苗和感染史产生的的免疫保护。事实证明,Omicron的确会发生免疫逃脱现象。但不仅如此,其传播能力也比Delta强了两到三倍。Omicron如今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解释。   如果让二者进行直接竞争,Omicron无疑更胜一筹,因此在人群中传播时就会出现目前这种情况。相比Delta,人们更容易被Omicron感染。因此Delta逐渐退出了舞台,被Omicron取而代之。   总的来说,Omicron引发的症状比Delta轻微一些,主要是因为许多人群此前已经建立了免疫力,并且Omicron多在支气管或气管中复制增殖、而不是肺部。因此与Delta不经控制、疯狂扩散相比,Omicron如能后来居上,造成的死亡人数反而会少一些。此外还有专家指出,Omicron造成的大量感染也许能为人们提供保护、不容易受未来新变异株的感染,让我们离疫情结束更进一步。不过,未来出现新毒株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新冠病毒也许仍将以某种形式与我们共存。   交叉免疫   与Delta相比,Omicron变异株的刺突蛋白产生了几十个突变。刺突蛋白相当于新冠病毒进入细胞的“钥匙”,也是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的对付目标。   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被之前的变异株感染过、或者注射过疫苗,其免疫系统便不会产生与Omicron完美适配的抗体,因为他们体内的抗体针对的主要是原始版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相比于Omicron,该版本与Delta更为接近)。不过,两者的刺突蛋白之间仍有许多氨基酸的形状相同,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原始毒株与Omicron变异株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   南非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小规模研究显示,这种交叉反应的确存在。该研究考察了7名接种过疫苗、以及8名未接种过疫苗的Omicron感染者体内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在病程大约第四天时抽取了一次受试者血样,两周后又抽取了一次。然后他们在实验室中让新冠病毒与血样接触,测试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和抗体。这些抗体理论上可以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结果不出所料。与最初抽取的血样相比,两周后抽取的血样在实验室里中和Omicron变异株的能力增加到了14.4倍。不过对Delta的中和能力也有所提高,增长到了之前的4.4倍。这意味着感染Omicron应当也能增强应对Delta的保护力。   这一发现并不令人意外。遭遇新冠病毒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能够辨认刺突蛋白不同部分的抗体。在Omicron和Delta毒株中,部分刺突蛋白的形状是相同的,因此部分Omicron抗体也能对抗Delta毒株。   这与疫苗加强针的机制相同。虽然两针疫苗无法对Omicron起到中和效果,但再打一针加强针便可有效对抗该变异株,且反应强度约为针对原始株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考虑到加强针相当于是让免疫系统再一次应对原始株的刺突蛋白,这样的有效率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加强针产生的抗体水平非常高,并且其中部分抗体具有交叉反应性,即可以与Omicron和Delta形状相似的刺突结合。即使疫苗产生的许多抗体并非针对Omicron,但只要针对这部分刺突蛋白的抗体浓度足够高,便仍可阻断病毒感染。   接种加强针之后,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的正是针对这些相同刺突蛋白的抗体。   传播动力学   与Delta相比,Omicron看上去要温和一些,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对任何人而言,感染Omicron的危险性也许都比感染Delta要低(特别是对已接种疫苗者)。然而,Omicron突破性感染的绝对人数远远高于之前的Delta,意味着接下来几周时间会很难熬:感染人数激增会给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影响至少相当于之前Delta汹涌来袭时的情况、或者更甚。   但在接下来几个月间,Omicron也许能使更多人拥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包括交叉反应免疫。假如未来又出现新的变异株,这一波感染或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然而,南非的研究也显示,Omicron本身诱发的“自然免疫力”不足以避免再次感染、或者感染新变异株。该研究发现,Omicron在已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体内引发的抗体反应较强,未接种疫苗者的反应则强弱不一。(可能是因为病毒激活的某些蛋白质会关闭、或阻断最佳免疫反应,疫苗则不会导致这一点。)就像疫苗一样,通过感染获得的抗体中和能力也会逐渐减退。   假以时日,疫苗与Omicron的结合或将帮助全世界从“大流行病”过渡到“地方流行病”状态,意味着大多数人都将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且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也会降低。但由于这种免疫力会逐渐减弱,新冠也许仍将以某种形式“阴魂不散”。并且人们上次感染或接种加强针之后时间越久,发生重症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未来也许还会再出现某种更凶猛、更容易逃避免疫的变异株。抗病毒药物未来将成为降低新冠破坏力的关键所在。(新浪科技,图片来源星岛资料图)

患者现身说法:Omicron变种病症并不温和

【加拿大都市网】虽然有不少研究显示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的毒性较弱,感染者出现的症状通常较为温和,不过有一些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提醒道,并非每个人的症状都比较轻微。 31岁里戈(Darrin Rigo)和他的伴侣在12月下旬检测出新冠阳性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感染了奥密克戎,但因为接种了两剂疫苗,所以相信症状会在几天内缓解。 结果里戈的伴侣在第7天左右出现好转,但里戈的病情却迅速恶化,两周后仍有遗留的症状。他说:“我的康复过程相当艰难,一开始自己头非常疼,感觉脑袋都要爆炸了,然后四肢无力,身体特别的累。” 里戈说,考虑到病情持续的时间和影响,自己很难将其定义为温和的病毒。他也担心每个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都会染上奥密克戎。 卑诗省公共卫生部门称,奥密克戎具有高传染性,因此感染病毒几乎不可避免,但这比之前的变种病毒温和得多。然而世界卫生组织已警告说,尽管奥密克戎产生的病症不会像Delta那么严重,但它不应该被归类为“轻度”病毒。 为了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卑诗省政府加快了注射第三针疫苗的计划,并将接种疫苗后检测呈阳性且无症状的人隔离期缩短至5天,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重返工作岗位。 但是对于41岁的斯特罗姆(Marie Strom)而言,在生病后这么快回到办公室是不可能的。她在新年前出现新冠症状,并认为是感染了奥密克戎变种,直到现在她还在继续经历各种症状。 她说:“我就是全身疼的动弹不了,身体就像被巴士撞击了一样。已经12天了,我还是很累,疼痛持续好几天,当我试图走多一点路时,就会感到疲劳和头晕。”斯特罗姆表示,自己没想到症状会这么严重,整个人累得都无法照顾孩子。她还说,很幸运没有住院,也感激疫苗带来的保护作用。 省卫生厅首席卫生官亨利(Bonnie Henry)在1月初警告说,卑诗省企业应该准备好看到至少三分之一的员工可能会因为奥密克戎生病而无法上班。亨利还表示,奥密克戎的肆虐可能会将疫情转变为地方性的社区传染。 此外,有专家警告说,让奥密克戎在人群中传染,以建立群体免疫,将会是一场无法确定结局的游戏。约克大学全球健康教授霍夫曼(Steven Hoffman)说,成为地方性疫情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基本上是承认社区无法消除这种病毒的威胁。他说,不受控制的传播可能会导致更多潜在危险的变种。 今年1月初35岁的麦格迪(Doaa Magdy)开始出现新冠症状,当她试图说完整句话时,就发现自己喘不过气来。麦格迪接种了两剂疫苗,在感染病毒后肺部出现了血块,要不是得到紧急医疗护理,这个血块可能会威胁她的生命。 麦格迪说:“我真的认为给奥密克戎贴上‘温和’的标签是过于轻描淡写的做法。”   V33

ICU患者持续上升 医生表示Omicron变种并不轻微

【加拿大都市网】有医生表示,对需要接受深切治疗(ICU)的患者人数持续上升感到忧虑;且再次呼吁停止称Omicron是一种较轻微的变种病毒。 多伦多急症科医生Kashif Pirzada表示:“这非常令人感染忧虑,因为增长率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尤其接受深切治疗的患者人数,且绝大部分是未有接种疫苗,或已接种疫苗的体弱年长人士”。 安省截至周一(10日)早上已有438名新冠患者需要接受深切治疗,而周日(9日)亦已突破400人,这是2021年6月14日以来首次超越400人。 Pirzada医生表示,即使有不少年长人士已完成疫苗接种,但感染后仍需要住院,例如接受静脉注射、吸氧气或注射抗生素。 善终护理医生Naheed Dosani亦质疑使用“轻度”来形容Omicron变种病毒;他提问:“创纪录住院率是轻微吗?ICU入院?延迟手术?我们必须停止称Omicron是温和的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已警告,不要将Omicron描述为1种温和的变种病毒,新感染病例及死亡人数正快速增长中。 另外,Prizada医生表示,鉴于不少最坏情况发生在未有接种疫苗的人士身上,医护人员已感到十分沮丧。 他表示,这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已引致不少常规护理及癌症护理停止,因为有大量未有接种疫苗而生病的患者入院,引致医疗系统再没有空间可以照顾这些病人。 Prizada医生表示,虽然目前的情况,与上1波疫情有所不同,但若果趋势不放缓,情况可能回到“哪个点”。 他希望最差的情况可以在2至3周内结束,但这难以保证。 (网上图片) T02  

Omicron变种疫情何时能结束?数据预测二月开始回落

(■■国内外数据显示奥密克戎疫情可能很快会结束。Global) 奥密克戎令加拿大新冠患者的住院人数创纪录,许多人想知道新一波疫情何时消退,而根据国内外的数据,就显示这一波可能很快就结束。首次发现奥密克戎的南非,病例数已从12月中旬高峰下跌,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等其他非洲南部国家也呈现类似情况。至于加拿大和大部分西方世界的病例,则在上述国家出现病毒的约一个月后才开始上升,这表示奥密克戎确珍数可能会在1月中下旬达到顶峰,然后在2月下跌。但国内专家对这种直接比较,仍持谨慎态度。 衡量未来疫情靠住院人数 “目前为止,证据显示这将是一个非常迅速的浪潮,因为它于短时间内感染这么多人。”多伦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鲍曼(Kerry Bowman)称。“但我们是在讨论不同地方的民众,所以不能将两者直接进行比较,并说非洲南部可作为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参考。”根据当地研究,奥密克戎对南非和邻国的影响与西方不同。当地卫生官员于12月表示,住院人数达到前一波的40%,死亡人数亦相对较低。 卑诗大学(UBC)研究传染病历史及发展客席教授科克(Tom Koch)指出,加拿大国土面积较大,较难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整个疫情期间,医疗保健系统必须平衡市区与偏远农村地区及原住民的需求。他还表示,加拿大很可能会像非洲南部那样出现短暂的奥密克戎浪潮。“我们的疫苗接种率高得多,而且我们亦有感染病例。”科克说: “因此根据其他地区的情况,这一波很可能是短暂的。”其他国家亦有缓和迹象,在英国,新增病例已渐趋平稳。 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病毒学家杨恩(Lawrence Young) 表示,在伦敦,18至50岁的病例数字似乎渐趋稳定。但他亦指出,这一波是否会迅速结束还言之尚早,因为未来几星期住院人数可能会激增。 加拿大已看到类似的飙升,全国上周三住院人数首次超过5,000人。其后更攀升至近6,000人,包括创纪录的790名重症患者。卫生官员强调,随着检测能力不胜负荷,住院人数将是衡量未来疫情的标准。 “疫情可能很快结束,但不代表一月并不艰难,我们需要积极应对。”鲍曼指出。如果二月份的病例随着住院和死亡人数下降,根据南非的数据,这也可能代表疫情终结的开始。 有研究道出,南非的奥密克戎浪潮可能可以预测未来的疫情走势。科克说,新冠病毒三个不同浪潮针对特定年龄层。首先是长者,然后Delta是针对中年人。而奥密克戎透过儿童和年轻人传播,相信病毒未来感染的群体将会减少。“奥密克戎会感染大部份人口,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免疫力。”科克说: “这就是希望。”星岛综合报道

Omicron变种具有逃逸机制 人体T细胞成最后防线

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在全球急速蔓延,奥密克戎变种的逃逸机制令人担心疫苗效用会否削弱,不过更多T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指向正面一方。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尽管奥密克戎含较其他变异株含有更多突变基因,但人体T细胞免疫反应,能继续保护我们,尤其是预防重症之上。 香港01报道,港科大与墨尔本大学团队2日于科学杂志《病毒》(Viruses)发表相关研究结果。T细胞是一种白血球,替人体作出免疫反应对抗入侵的病毒。由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是可预防感染发生(靠认出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阻断其与人体细胞连接),然而奥密克戎变异株似乎具逃逸性。北京大学上月初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奥密克戎能逃逸85%的现有中和抗体,而目前已获紧急使用的抗体药物,大多数都对奥密克戎无效。 但T细胞的抗病毒机制跟中和抗体不同,当病毒感染了人体细胞,T细胞便会马上认住病毒,攻击及杀死它们。T细胞能识别出更大部分的病毒蛋白(而非只刺突蛋白)从而作出反应,因此较不受奥密克戎突变所限。 港科大与墨尔本大学的团队分析了1500名新冠康复者与已接种疫苗人士体内的新冠病毒蛋白碎片——“抗原表位”(epitopes),发现在这些出现突变的奥密克戎抗原表位中,超过一半能被T细胞所识别。 这发现进一步减低了有关奥密克戎突破T细胞免疫屏障的推论,而且,如将分析范围扩展至奥密克戎刺突蛋白以外的部分,病毒的绝大部分(超过97%)都没有出现突变。因此总的来说,奥密克戎不太可能逃脱T细胞免疫反应的攻击,接种疫苗及加强针后所产生的T细胞免疫屏障将能继续提供保护,减少被奥密克戎或其他变异病毒的感染风险。 共同领导这项研究的墨尔本大学Matthew McKay教授说:“虽然这是一项初步研究,但我们认为有关结论提供了一个正面的讯息。即使奥密克戎或其他变异株能够逃过人体免疫反应的攻击,人体T细胞免疫反应也能保护人体避免遭受重症感染。”虽然T细胞免疫反应有望预防重症,但研究作者同时警告,T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阻止患者受感染,因此也不能堵截传播。

Omicron疫情|世卫:染疫者症状虽较轻 仍须隔离14天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表示,更多的证据表明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比以前的变种病毒更轻,惟仍建议对感染者进行14天的隔离。 针对部分国家近期宣布缩短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时间,世卫官员马哈茂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病例数量已经失控的地方,由于要在防疫的同时保持社会经济继续运转,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隔离时间可以理解,但在初始病例较少的地方,世卫组织仍建议将隔离时间维持在14天,相关决定应有助于将病例数尽可能保持在较低水平,各国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就隔离时间做出决定。 马哈茂德说,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统计,截至上月29日,已有128个国家或地区报告Omicron病例。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Omicron感染的主要是上呼吸道,不像其他变异株可能导致严重肺炎,但高风险和未接种人群感染Omicron后,仍有可能发展成重症。他表示,降低Omicron影响的最佳方式,是为每一个国家70%人口接种疫苗。 报道指出,马哈茂德关于Omicron导致重症风险下降的评论,与其他数据相吻合,包括南非的一项研究。南非是最先发现Omicron的国家之一。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新研究发现Omicron变种对肺部伤害较弱

【加拿大都市网】正在全球肆虚的Omicron变种病毒,虽然毒性更强,感染人数大增,但出现重症的人数相对较少;有研究发现,出现这情况,最主要是Omicron变种病毒对肺部的侵害力相对较低。 根据近期数个以病毒对老鼠及仓鼠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发现,Omicron变种病毒对肺部造成的损害程度相对较低,受损组织亦较少。 比利时研究人员于12月26日发表了1项研究报告,表示Omicron变种病毒如何感染叙利亚仓鼠;研究人员发现,与感染较旧病毒株的仓鼠相比,携带Omicron变种病毒株的仓鼠,肺部病毒载量降低了99.9%。 叙利亚仓鼠被认为是新冠病毒研究的重要工具,因为这类动物极易感染该病毒。 另外,由英国研究人员领导的1项针对叙利亚仓鼠的类似研究,亦于12月26日发表;研究人员将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11只仓鼠,与感染旧有变种病毒(包括Delta)的6只仓鼠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仓鼠,体重减轻、皮毛皱起及呼吸困难的迹象较少。 研究报告撰写人表示,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Omicron变种病毒在叙利亚仓鼠中的致病性是否较低,以及这是否可以预测人类的致病性。 美国及日本的研究人员,于12月29日亦公布第3项针对老鼠及叙利亚仓鼠的研究;研究人员再次发现,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囓齿动物,体重减轻较少,呼吸道病毒载量亦较低。 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囓齿动物,对肺部组织的损伤较小,这表明这种变种病毒不能在肺部进行复制。 至于在12月30日发表的另1项由英国主导的研究,该研究着眼于Omicron变种病毒对老鼠的影响,这与针对仓鼠的研究非常相似;研究人员发现,感染Delta变种病毒,及其他较旧病毒的老鼠相比,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老鼠,体重减轻幅度较少,康复的迹象更多及更佳。 研究人员在感染后2天、4天及6天,及从所有老鼠中取出的口腔拭子,发现感染Omicron变种病毒的老鼠中,下呼吸道及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降低了100倍。 研究报告撰写人表示,得出的结论,及来自人类观察研究的结果显示,Omicron变种病毒可能导致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会降低及康复得更快。 但研究人员警告,即使有证据证明症状较轻,但新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仍可能会瘫痪医疗系统。 研究人员指出,即使住院患者数量较少,但较高传染性,仍可能为医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加通社资料图) T02

专家称Omicron变种毒性低 防疫应从预防转向治疗

(■■本国继续努力应对疫情。加通社) 加拿大研究人员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称临床实验应侧重于治疗,而不是预防。 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的毒性被视为没有之前占主导的Delta变种病毒般强,这让大家乐观地认为新冠肺炎可能正在成为地方病,而不是大流行。私人资助的“共同对抗新冠肺炎”(TOGETHER COVID)试验计划联合首席研究员米尔斯(Edward Mills)表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奥密克戎是一种相对轻微的疾病,“现在需要改变临床实验来应对这一点”。 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本身是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教授的米尔斯续道,研究人员需要改变他们的基准,包括加快令一种毒性较小的疾病康复,这将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工作,而不是寻找可能有效减少新冠肺炎引起住院和死亡的方法。 迄今为止,大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已知药物的特性,并测试那些可能有助对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米尔斯的团队在他的温哥华办公室对9种药物进行的临床试验,找到一些重要发现。 该团队把廉价的抗抑郁药氟伏沙明(fluvoxamine),确定为潜在早期治疗方法,避免高危新冠患者住院。 率先发现奎宁疗治疗无效 他们也是率先发现抗疟疾药物“羟氯奎宁”(hydroxychloroquine)和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ivermectin),不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米尔斯指出,“我们一开始就做了羟氯奎宁试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试验,因为我们证明它不起作用,即使有人开了处方”。根据该等结果,其他研究人员停止招募受试者进行后续研究。 另外,“共同对抗新冠肺炎”计划加入了其他总部位于温哥华的公司,例如Acuitas Therapeutics,该公司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而抗体药物开发商AbCellera在应对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米尔斯正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天主教大学(Universidade Catolicade Minas Gerais)的联合校长雷斯(Gilmar Reis)一起进行试验,在该处他们能够招募到他们需要的病人数目。 至于氟伏沙明,“共同对抗新冠肺炎”计划发现,在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有30%的患者在治疗后不用住院,而安慰剂组为10%,显示该药有效。 安省已把氟伏沙明添加到指引中,作为一种治疗方法。 他们的下一步是试验氟伏沙明与吸入类固醇以及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的组合。医学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把“共同对抗新冠肺炎”列为在2022年塑造医学的11项临床试验之一。 米尔斯指出,他们已经接触全球约两万个患者,并已经随机选择4,000多人,“我们已经评估了11种不同的药物,正在改变世界各地的指引”。星岛综合报道

Omicron快速蔓延 欧洲破亿宗确诊占全球逾三分一

欧洲最近数月再度成为新冠疫情震央,加上新变种病毒Omicron快速蔓延,法新社根据官方数据的统计显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洲地区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亿宗,占全球感染病例逾三分一。其中法国累计超过1千万宗确诊,是全球第6个录得逾千万宗确诊个案的国家。 从大西洋岸到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境内包括52个国家和领地的欧洲地区,过去两年来累计1亿7万4700多人染疫。 而自疫情于2019年底在中国境内爆发以来,全球累计通报2亿8800多万人确诊,欧洲地区占其中逾三分一。 欧洲确诊病例中,单是过去7天就通报超过490万宗,当中17个国家及地区改写先前的单周最多染疫纪录。 单是法国在过去一周便新增超过一百万宗确诊,相当于自疫情爆发以来累计通报确诊的一成。元旦宣布新增21万9千多宗确诊,已连续四日录得逾20万宗,累计超过1千万宗确诊,是全球第6个录得超过千万宗确诊个案的国家。 现时每10万居民染疫人数全球最高国家全部位于欧洲,疫情最严重的丹麦每10万人有2045人染疫,其次是塞浦路斯1969人以及爱尔兰的1964人。 法新社的统计是依照官方数据,但部分染疫者可能未被侦测到,例如无症状感染者。 不过,欧洲地区染疫的相关死亡个案正在下降。欧洲过去一周平均单日有3413人染疫不治,较前一周下降7%。在疫情最严重的去年一月,平均每天有5735人死亡。 根据“数据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网站,欧洲地区有65%人口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61%人已完成接种,全球则分别为逾58%人已接种至少一剂疫苗,49%人已完成接种。  

多项研究显示 Omicron对肺部影响较少

Omicron变种病毒株在全球多个地方肆虐,其极高的传播力令各地受感染人数急升。不过,有多项研究显示,Omicron引起的征状较其他病毒株轻微,而且对肺部的影响亦较少。 《纽约时报》12月31日报道,多批学者以老鼠和仓鼠进行实验,发现Omicron主要影响上呼吸道,包括鼻孔、喉咙及气管,不像其他病毒株般入侵肺部,引起肺纤维化或严重呼吸困难等情况。 报道指,大批早期感染Omicron的患者都是年轻人,他们普遍较少机会出现严重病征,再加上不少人因为以前确诊或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因此科学家希望了解Omicron如何影响年纪较大而且没接种人士。 一批来自日本及美国的科学家在12月29日发表研究报告,特别提到对过往的病毒株都是会出现严重病征的叙利亚仓鼠(Syrian Hamsters),牠们感染Omicron后,肺部的损害较少,而且死亡的机会不大。报告指出,这些仓鼠鼻孔内的Omicron水平与其他病毒株相若,但肺内的病毒水平则是其他病毒株的十分一或以下。 不过科学家仍需找出Omicron高传播力的原因,所以认为有需要进行更多实验,而民众同时亦不应掉以轻心。

南非研究:感染Omicron对Delta免疫力提升

南非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后,可以提升对另一变种病毒Delta的免疫力,尤其是已接种疫苗的人。  路透社报道,这份研究只涵盖一小群人,且尚未通过同行评审;当地科学家招募了33人参与研究,当中分别有人已撞种疫苗,亦有人未接种,但都感染了Omicron病毒。14日之后,发现体内对Omicron病毒的中和能力提升了14倍,对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亦增加了4.4倍。研究人员认为,显示一个人感染Omicron后,对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提升,可能减低Delta病毒再感染他的能力。 这份研究的结果“符合Omicron正在取代Delta变异株的现象。南非非洲卫生研究所(Africa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席加尔(Alex Sigal)昨天在Twitter表示,如果Omicron致病力较低,如同南非经验所显示,“将有助赶走Delta”。

加国专家说Omicron变种大传播是好消息 你怎么看?

(12月24日,蒙特利尔街上排队等候接受病毒检测的人群,不比赶购圣诞礼物的少。 加通社) 【加拿大都市网】有本国医学专家认为,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迅速在人群中广泛传播是“好消息”,并预料疫情会在经历第5波后,步入低潮期,但专家强调,奥密克戎对未接种疫苗者仍然存在巨大威胁,所以未接种者应尽快打针。 安省密西沙加延龄草医疗系统(Trillium Health Partners)传染病专家查克拉巴堤(Sumon Chakrabarti)医生表示,“现在这一波疫情,不大可能演变成爆疫初期那么严重的情况。“这显示现在这种病毒属于温和,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对已接种疫苗的人来说,病毒在人群人肆虐,这会导致更多人——我是指在好的一方面——有免疫力。” 他认为,有些人担心现在的趋势会回到去年月时的景况,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他预期在这波疫情过后,新冠疫症将会步向“终结性”或“低潮期”。“信不信由你,实际上这是个好消息,但如果你仍没有接种疫苗,我劝你还是快点接种,这是抵御这病毒的最佳方法。” 安省新冠疫苗工作组的传染病医生博格奇(Isaac Bogoch)提出,同时留意住院人数和医院负荷能力,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以偏概全。 查克拉巴堤则指,目前医院深切治疗部(ICU)受到的压力不大,尤其是这个季节,即使在疫情前,也是呼吸系统病毒导致入院的高峰期。“我相信新冠疫情将很快步向消亡,我们现在处于有利位置。我知道,基于目前得到的消息,感觉上并非如此,但我认为情况确是这样。” 他补充说,奥密克戎造成需入住深切治疗部的重症较少,这是重要的指标。截至周二,安省有187名新冠病人正于ICU留医,在今年4月底至5月初,这数字超过800。 安省麦马士达儿童医院(McMaster Children's Hospital)的传染病专家兼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副教授富尔福德(Martha Fulford)表示,很多现在对检测呈阳性反应的人,都没有出现病征。“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获得准确报告的其中一项数据是,需要入院的染疫者有多少。” 她指出,目前应该把重点放在有多少新冠病人被送院,这个数字与病例数目相差很远,而且看来“不那么吓人”。 富尔福德指,比较奥密克戎与流感病毒的分别,它看来相当“温和”,但对长者和体质较弱的人群,仍有造成重症的风险。“我们应该带出这个平衡的讯息:疫苗不能赶绝病毒,但有助减少重症和死亡。”   V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