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20:08:38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血糖

糖尿病年轻化 恶化恐肾衰竭!中医推荐24款食物汤水降血糖

【星岛都市网】糖尿病年轻化情况越趋普遍,除了确诊患者,还有不少是血糖指数处于临界点、属“前期糖尿”的高血糖人士,中医药学认为糖尿病并非只涉及胰脏出问题,而是五脏皆有关,预防及治疗上强调整体调理。大家不妨参考中医如何善用日常食材及药膳,助控血糖,达致防治佳效。   糖尿病年轻化 血糖高易损害肾脏机能 张勇医师指,在中医学角度,糖尿病的病变与五脏皆有关,但以肺、脾(胃)、肾为主,三者多相互影响,糖尿病初期中医证型多以“脾虚肺弱”为主,初期患者,或一些高血糖的“前期糖尿人士”,多见体胖、浮肿,代谢转差,不少患者都会有“减不了肥”、“喝水都胖”这样的表述。 中医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二型糖尿病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异常堆积也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故糖尿病患者,以及前期糖尿人士,一定要配合改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及定时适度运动,减少进食含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分的食物,以防长期的血糖代谢欠佳,破坏肾功能。 糖尿病初期症状 皮肤变黑要小心 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什么症状?根据医管局资料,部份糖尿病者初期或会出现以下8种征状: 糖尿病8大症状糖尿病初期症状 经常口渴 小便频密 感到饥饿 体重下降 容易疲倦 视力模糊 伤口不易愈合 皮肤痕痒,女性或会出现阴部发痒的情况 预防糖尿病 推荐10种食物降血糖 张勇医师为大家推荐的降血糖饮食,特别适合血糖指数超标、前期糖尿等人士食用,当中包括日常食物及中药材,例如番茄、洋葱及苦瓜等等。各食材功效及食用指引如下:                                             除了日常食材,张勇医师还推荐以下3款中药材,分别具有强化脾、肾等作用,能促进身体代谢血糖的机能,当中例如淮山、芡实等,大家可参考以下详细的食用宜忌及功效等指引:                   改善糖尿病 推荐2款汤水稳定血糖 张勇医师建议大家日常可利用上述的降血糖食物及药材,炮制汤水饮用,能有效改善血糖过高问题。两款汤水包括:番茄薏米洋葱汤、补气健脾汤,制法及用料均十分简单。 降血糖汤水 番茄薏米洋葱汤           降血糖汤水:补气健脾汤               改善糖尿病 推荐10种食物控制血糖 在中医的治疗上,糖尿病机关键在于脾胃亏虚为本,湿邪、瘀血、痰浊为标,脾胃亏虚导致湿邪、瘀血、痰浊形成,在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胃为主,以固护脾胃为根本,祛湿、化痰、泻浊为辅。 中药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减少西药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帮助减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改善糖尿病 推荐7款常用中药材 张勇医师指,以下7款药材,是中医常用以治疗糖尿病的良品,能有效降低血糖、对抗脂肪肝,并有益肾阴、脾胃等,可助患者全面调理身体机能,改善糖尿病病情。中药例子如:包括黄芪、生地黄及泽泻等等,其功效及食用指引,详见如下:                                           纾缓糖尿病症状 推荐2款常用汤水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食疗,张勇医师推荐以下2款汤水,分别包括:黄芪熟地黄汤及黄芪玉米须汤,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具有健脾、补气、祛湿等功效,能强化身体脏腑,提升人体代谢糖分的机能。                                    T03

吃三文鱼可减肥提神防糖尿 营养师教吃6类食物稳定血糖!

【加拿大都市网】吃三文鱼既可预防糖尿病,又可减肥提神?营养师李婉萍指出,研究证实,有4类食物有效稳定血糖,包括含Omega-3的鱼类,例如三文鱼。除了糖尿病患者,一般人食用也有减肥、提神之用。另外,还有2款饮品有助控制血糖。为免影响血糖升跌,进食的顺序也很重要。 减肥提神预防糖尿 6类食物有效稳定血糖 营养师李婉萍在其Facebook专页发文指,有4类食物适合希望稳定血糖的人士,无论是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的人士、减肥人士和早上想有好的精神状态的人都可以进食。 ...

都市报:3个饮食坏习惯 致血糖升高

【加拿大都市网】都市报电子版为您送上新鲜热辣的生活资讯娱乐八卦,今天的健康专栏为《3个饮食坏习惯 致血糖升高》阅读原文请翻到52-53页 点击查看本期都市报完整内容(阅读原文请翻到52-53页)

你比别人更容易饿?原因是什么…

【加拿大都市网】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明明吃饱了啊,怎么过不了两三个小时就又想吃东西了? 怎么别人吃完正餐五六个小时都不饿,但我却下午两三点之间总感觉特别困,还想吃点甜的,熬过去就又好了?让我们看看一看原因是什么吧!知识点要拿小本本记下来。 知识点1:餐后几小时内的血糖最低值就是“血糖谷值” 理论上说,在吃了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前后,如果测定血浆中的血糖含量,会发现血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称为餐后血糖反应曲线。进餐之后,曲线呈现上升态势,说明血糖是升高的,数据是正数。最高峰的数据,称为“血糖峰值”。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又会下降,有些点的血糖数据是有可能出现负数的。在某些时间点,有可能出现一个餐后几小时内的血糖最低值,称为“血糖谷值”。 这个谷值的血糖数据,有可能会低于进餐之前的值。换句话说,以餐前为零,这个值就是负数了,这个时段也称为“血糖洼地”。 知识点2:控血糖能力弱的人容易出现“血糖洼地” 血糖控制能力良好的人,在吃了高 GI 的碳水化合物餐食后,他们的餐后血糖反应是一条类似山峰至缓坡的曲线。先上升,再下降,但降低的趋势比较缓和,最后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即便到餐后 4-6 个小时,血糖都不会比空腹时的数值明显降低,而是保持稳定。 但是,对部分控血糖能力弱的人(尽管他们并不是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吃了高血糖反应的餐食,他们的反应是这样的:先出现一个较大的血糖高峰,然后提前下降到餐前水平以下,出现一个比较低的“餐后血糖谷值”。尽管这个值可能还没有到真正的低血糖区间,当时不会出现头晕眼花、腿发软、手发抖、心慌易怒、虚弱冒汗等典型的低血糖情况,但也可能带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疲劳感、不耐烦、饥饿感等与血糖降低相关的感觉。 如果是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能力就更差了。他们经常会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如果胰岛素和降糖药使用不当,更是极易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交替出现的情况。所以他们会在兜里随时放点食物,以保持血糖处于安全范围中。 知识点3:糯米、白面包、谷物糊粉等容易导致“血糖洼地” 葡萄糖就很容易出现餐后血糖负值的情况。糯米食物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白面包和一些谷物糊粉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食物会激发更高的胰岛素反应,而胰岛素过多出动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甚至降低到空腹值以下,出现血糖洼地。 相比而言,大米饭虽然算高 GI 食物,2 小时后的血糖却比较稳定,却不太容易出现负值。再说,米饭很少空口吃,通常都会配合各种菜肴,就相对更容易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如果是添加全谷杂粮的米饭,需要较多咀嚼,葡萄糖释放和吸收速度减慢,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减少,就更不容易出现血糖洼地。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遗传不同,体质不同,对食物的反应也不同。但无论如何,理论上说,凡是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的因素,如吃多样化的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餐后散步、情绪稳定、良好睡眠等,都是避免血糖洼地的重要措施。 编辑:森森 图源:Pixabay  

血糖高不能吃面食?可以,前提做到这4点

 得了高血糖就对面食拒而远之?一般来说,人体需要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碳水化合物占45%~60%,糖尿病患者不吃面食控血糖,并不可取。   很多人都知道吃面食升糖快,但为什么如此呢?   吃面食为什么会致血糖升高?   血糖生成指数(GI)用来衡量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GI)>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如馒头、面条等。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入血快、引起的血糖峰值高;(GI)<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其消化、吸收、升血糖情况相反。   GI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中糖的类型,含果糖多的GI偏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烹调方式,如淀粉的糊化程度、食物的化学成分;食物中的物质含量,如膳食纤维、脂肪、蛋白质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降低胃的排空能力,减少淀粉胶化,通常GI较低。   虽然面食GI偏高,但是只要控制好量,学会合理搭配,掌握一些饮食小窍门,糖尿病患者照样可以享受面食。   吃面食致血糖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以面条为例,一是吃面条容易超量,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二是有的人吃面条的进食速度非常快,也会导致血糖升高。三是吃的是精面,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控制血糖吃面食的小窍门   注意粗细搭配   根据最新版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写道: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糖友可以做杂粮面头或者荞麦面条等,杂粮与精细粮的比例在1:2~1:3之间。吃面条每餐总量尽量控制在100g之内,同时搭配2倍的叶类蔬菜、肉类等,多吃膳食纤维:芹菜、竹笋、木耳等均富含天然膳食纤维。这样不仅有饱腹感,还能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还可放些醋,醋可延缓面条的胃排空时间,也会降低血糖,控糖效果更好。   注意吃饭顺序   吃饭讲顺序:先喝汤,再吃菜,然后吃主食。延长面条的摄入时间,对于延缓血糖升高也非常有效果。早餐一般先喝牛奶或先吃鸡蛋,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从而降低胃排空及小肠中食物的消化率,以免胰岛素分泌过多,防止午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加工时间   在加工过程中,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有的甚至破裂并分解,变得很容易消化;食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故食物不宜太精细。如果吃面条,最好选择汤面,稍微煮硬一点,消化就会慢一些。尽量少吃稀饭、面糊、糯米饭和太烂的面条。   注意细嚼慢咽   胃肠道将食物消化成血糖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进食缓慢,胃肠道消化的过程也会随之减慢,从而降低血糖转化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减小对血糖值的影响。此外,细嚼慢咽可以使食物刺激消化道产生肠道降糖激素的作用加强。(健康时报网)

全身血都是甜的!16岁男生把自己送进了ICU,这个习惯害了他!

“血糖124!逆天了,恐怖的数字!”不少见多识广的医生睁大眼睛,不由自主发出惊叹声。 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在3.9~6.1毫摩尔/升之间,市售血糖仪的测量上限是33.3毫摩尔/升,因此血糖超过33.3常俗称爆表,而垂危少年的血糖值竟是正常人血糖值上限的20倍! 从医37年的浙江省糖尿病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华燕吟表示,血糖飚过百确属罕见,能救过来真的不容易! “爆糖”少年的血液几乎成甜饮 “120多(以为是血压)?还好么,什么?是血糖,那不得了了!”回想起一脸严肃带紧张的医生告诉检验报告结果时,小应(化名)母亲如临晴天霹雳,吓得身子发软,心“咚咚”一阵加速。 “平时身体一向好的,怎么会这样啊!”看到儿子躺在病床,睡着般对声声呼唤无回应,父母流着泪,十分惊恐与伤心。 进一步沟通后,我们得知了小应生病的原因。 小应是家中宝贝,平日里他最喜欢各种饮料、烧烤、外卖,像奶茶、冰红茶等饮品,他怎么喝都不过瘾,常常是一箱饮料一转眼就没了。同时,不管是正餐再加夜宵,也总觉没吃饱,年纪不大体重却飚至近200斤。 病态渐显。近段时间,小应胡吃海喝体重反而减轻,这让曾为其减肥大伤脑筋父母,误以为不懈催促终有收获;危险悄悄逼近,小应觉得格外地渴,尤其是病情爆发的前些天,他几乎到了嗜水如命般“牛饮”,一天的进水量竟有三四个热水瓶之多还觉不够。一反常态的还有以前胃口超好的小应,胃口越来越差,同时体力也一天不如一天,整天显得无精打采。再后来,他开始恶心、呕吐,终于,20多天前的一个上午,小应眼前一黑,晕倒在地…… 家人把小应送到附近医院急诊室。报告出来,医生惊呆了,从没见过这么高的血糖!124毫摩尔/升!同时据此推测,患者应该患病有段时间了。病情危急,抢救处理之后小应很快被转到浙江省人民医院。 “小应的血糖用专业的大型仪器都要先经过稀释才测得出来。血糖124毫摩尔/升什么概念?124毫摩尔/升的含糖量换算过来相当于2.2克/分升(百毫升),超市里卖的运动饮料,含糖量也就4.8克/分升(百毫升),也就是说,小应硬生生把自己的血变成了饮料!”一位内分泌医生解释说。 专家合力 罕见高糖病人转危为安 “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血糖如此高的危重病人。”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仁华表示,到我院时该患者病情严重到可以说九死一生的程度,稍一耽误,年轻生命将转瞬即逝。 小应被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的时,已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多脏器功能的衰竭,并且肺部合并感染,氧饱和度急转直下,他的肾脏也出现了急性衰竭,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血肌酐直线上升,血液中全是毒素,血压也开始往下掉。小应心率持续160次/分,四肢冰凉,体温却高达39摄氏度,命悬一线…… 急诊医学科主治医师盛斌等采取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以维持生命等措施,然后将小应转进重症监护室。 专家们的努力终于使小应抗过最危险的时刻,各项指标慢慢地降了下来,小应转入内分泌科后,医生们再接再厉,直至小应步履轻松,微笑着离开医院。 暑期 青少年要管住嘴,迈开腿 医生介绍,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起病年龄更早,症状更重,而2型糖尿病往往起病比较隐匿,很多患者有时候到体检的时候才发现血糖已经很高了。而正因为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很多人感觉不到身体的异常,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体壮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很好,平时有不适觉得熬熬就过去了,不会及时去医院检查,结果等到实在撑不住了,往往体内的代谢紊乱已经非常严重了。 眼下已是暑期,青少年尤其糖尿病人要管住嘴,适度运动。否则,狂吃少动,两个月下来,不仅仅是胖几斤的问题,小“糖人”或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 来源:钱江晚报 新华社 综合报道 图片来源:pixabay

就是降不下来?这些误区让你的血糖直逼红线

图片来源:Pixabay 饮食控制不当 如果糖友有按时服用药物,但是没有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就会让血糖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控制饮食并不只是不能吃糖分高的食物,在日常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只有每天计算好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运动量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患者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平时没有坚持运动,就容易让脂肪和热量堆积在身体内,容易让糖友的血糖一直持续上升。 情绪影响 情绪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多变的时候,会容易让身体的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分泌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糖出现上升。 应激状态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或者一些严重感染以及外伤等疾病时,或者是女糖友处于怀孕期间或是月经期间,也会让身体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让血糖不能下降。 用药不当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快速下降,在使用药物时会自己增加药量,而当使用的药量过多的时候,就会让血糖降得比较快,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让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让血糖出现反跳,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过量的降糖药就会让血糖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用药误区 误区一 诊断为糖尿病就用药 实际上,对于新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主张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紊乱不太严重,可以先试着进行基础治疗,包括合理控制饮食、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和运动、生活规律、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同时接受糖尿病知识的教育等,观察1~2个月左右。若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控制,就可以继续坚持非药物治疗;如果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患者血糖仍不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就应考虑选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二 该用胰岛素而不用 有些患者认为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对使用胰岛素有一种抗拒心理。其原因有三:一是把是否使用胰岛素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标准,认为注射胰岛素表明病情严重。其实不然,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目前主张尽量早用胰岛素。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而且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二是担心用胰岛素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会出现低血糖、胰岛素抵抗等。其实,导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多是由于胰岛素使用不恰当。注射胰岛素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与相关的医师联系,进行调整。三是认为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胰岛素并非终极治疗办法,对于大部分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存在撤不掉的问题。另外,从费用来讲,使用胰岛素有时比口服降糖药更便宜且效果更好。现在提倡的“休息疗法”就是早期用胰岛素,一两个月后停用,改用口服降糖药,再配合运动、饮食等方法治疗。 误区三 不控制饮食 部分患者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于是不再控制饮食。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降血糖的机制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中被利用或者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如果不控制饮食则会导致体重增加,所需的胰岛素也相应增加,所用的胰岛素的注射量就不得不增加,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误区四 口服降糖药选择不当 导致患者药物选择不当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不清楚,并受价格、广告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肥胖患者选择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选择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选择使用双胍类降糖药,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选择使用口服降糖药,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患者应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选药用药。 误区五 不区分服药时间 不同种类的口服降糖药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每种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要求,不能一概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而且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常用的须在饭前服用的降糖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这类药物能促进患者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在餐前30分钟服用;须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因其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可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减少并延缓吸收,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则可酌情选用服用时间。 误区六 合用同一类口服降糖药 部分患者认为只服用一种降糖药物控制不好血糖,就想当然地再增加几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期达到一个“累加效应”。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口服降糖药有多类,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如果不弄清楚药物的具体种类及相互作用,就盲目地增加口服药,有可能不但不会增加药效,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应当纠正这种错误做法。 误区七 服药跟着感觉走 部分患者由于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遵医嘱,降糖药物能不吃就不吃,能减量就减量。等到自己感觉不舒服或进食较多时,或者自测血糖发现血糖高时才临时加药,过后又恢复常态,这种吃吃停停的做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大忌。目前,治疗糖尿病只能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生活饮食上的调理控制病情,因此,患者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并做好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误区八 频繁更换药物 任何药物,其药效的发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不少患者并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就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药)服至半个月到1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如果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糖尿病门诊随诊,接受专业医师和药师的指导,定期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注意观察影响自身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并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合理用药,避免走入误区。另外,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采取何种治疗,饮食控制都是时刻不能放松的治疗原则之一。 为了您的血糖 运动别太用力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当血内胰岛素浓度降低,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时,人通过运动,可以加强肌肉对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运动还可提高骨骼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效率,减轻β细胞的负担,纠正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带来的糖代谢紊乱。 正确运动才可主动降糖 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低强度运动以利用脂肪为主,中等强度的运动可明显降低血糖,高强度运动的主观感受是非常疲劳。为确保锻炼有效,我们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不能连续两天不运动)。 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形式包括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快节奏舞蹈、有氧健身操、慢跑和游泳等。但是有些患者会觉得做高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降低血糖,所以就自行加大运动强度。殊不知,过于强烈的运动会导致血糖不降反升。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强度过大还有低血糖的风险。所以合适的运动强度对血糖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运动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则适当延长运动持续时间。 如果运动前血糖就已偏高(如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的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选择运动方式以及运动强度,是不可随意的,而是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有些糖尿病是睡出来的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睡眠也是其中之一。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U字形曲线,正常人睡眠时间是7~8小时,多睡和少睡都会影响血糖,进而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少睡。睡觉时间短的人患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其中,每晚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的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时间有7~8小时的人高46%。睡眠过少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抑制胰腺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与此同时,睡眠不足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紊乱,致使体内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引起糖代谢紊乱。参与人体代谢调控和能量平衡的激素有很多,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瘦素(Leptin)和胃饥饿素(Ghrelin)。瘦素能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睡眠不足时瘦素的峰值、平均水平、波动幅度等都明显减少。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进食增多,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 多睡。“睡懒觉”同样可以引起血糖发生改变,研究表明多睡容易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及基础代谢降低等,进而引起了血糖紊乱。 开灯睡觉。长期开灯睡觉不仅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褪黑素在夜间的作用时间。褪黑素分泌下降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因此要想避免糖尿病,除了注意饮食以外,还要保证睡眠,对于长期睡眠不足或贪睡等不良习惯应给予更多关注。 哪些人要强化降糖 “强化降糖”是当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引起颇多关注的一个名词。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介绍,所谓“强化降糖”是指应用强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的血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理想水平且代谢紊乱得以纠正的治疗方法,包括选用适当剂量的胰岛素、联合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用等多种方法。这种看起来十分有效的疗法却并不适合所有的糖友。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各种可怕的并发症,由此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降低血糖可能会减少这些并发症。国内外做了许多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糖后,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然而,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大血管并发症(如心梗、中风等),在降低血糖后并无明显变化。李全民教授说,曾有研究将新发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强化降糖,B组仅常规治疗,几年后A组也恢复常规治疗,但比起B组糖友,进行过强化治疗的A组糖友各种糖尿病并发症都明显减少,证明强化降糖好处很多。另有由美国国立卫生院进行的一个1万余参与者的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降糖后,其死亡率反而高于普通治疗人群。深入分析显示,强化降糖之所以导致死亡率增加,是由于这些参与者患糖尿病时间较长,血糖一直没有得到较好控制,很多人已经并发了心血管疾病。这样的患者再进行强化降糖治疗,结果就不甚理想。 由上述两项临床试验可得出这一结论,强化降糖并非对每位糖友都足够安全,在强化降糖之前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并发症和伴发病等情况。李全民教授表示,以下6类人群需要强化降糖治疗:1.新发的糖尿病;2.持续高血糖的非肥胖患者;3.不能控制的体重降低和高血糖;4.口服降糖药失效 的患者;5.口服药及饮食不能控制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6.起病较急、症状明显、体重显著减轻、病程较短的新诊断2型糖友。这些患者宜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临床症状和高血糖状态,从而减轻对β细胞的早期糖毒性作用。 以下4类人群一般不考虑强化降糖治疗:1.高龄糖友;2.儿童糖友;3.已经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4.存在未察觉的低血糖症的糖友。这部分人群低血糖风险较高,对其强化降糖只会弊大于利。 来源:人民健康网

牢记三个“9” 健康又长寿!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在中国的数文化中,“9”寓意长长久久,非常吉祥。下面跟朋友们分享3个关于“9”的健康数据。 第一个“9”:血压不超过13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换句话说,老人应把血压值控制在139以内,否则易造成意外事故。一般情况下,早期高血压患者通过日常饮食和运动等手段,可控制血压。 第二个“9”:心率小于99。心率是指人在清醒且安静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也就是说,老人要把心率控制在99以内。心率加快,反映出体内交感神经活跃。交感兴奋,会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当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肾上腺素分泌水平持续升高时,心脏的消耗也同时变大。所以心率快,会造成心肌供氧减少,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 第三个“9”:血糖低于13.9。糖尿病患者如果连续两次测试血糖(空腹)都超过13.9毫摩尔/升,就要检查酮了。医学上,13.9毫摩尔/升是判断酮症酸中毒的重要参考数值。当糖尿病患者测血糖发现超过这个数值时,应高度警惕,尤其是伴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异常疲倦、呼吸出现水果气味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中国妇女报

血糖为什么降不下来?这些误区要注意

图片来源:网易 作者:刘龙诞,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按时服用药物情况下,血糖依旧得不到下降,多数情况可能是以下五个原因。 饮食控制不当 如果糖友有按时服用药物,但是没有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就会让血糖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控制饮食并不只是不能吃糖分高的食物,在日常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只有每天计算好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运动量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患者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平时没有坚持运动,就容易让脂肪和热量堆积在身体内,容易让糖友的血糖一直持续上升。 情绪影响 情绪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多变的时候,会容易让身体的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分泌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糖出现上升。 应激状态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或者一些严重感染以及外伤等疾病时,或者是女糖友处于怀孕期间或是月经期间,也会让身体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让血糖不能下降。 用药不当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快速下降,在使用药物时会自己增加药量,而当使用的药量过多的时候,就会让血糖降得比较快,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让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让血糖出现反跳,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过量的降糖药就会让血糖持续升高。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只吃水果当作正餐 糖尿病人血糖飙升

■医生指许多人因水果太好吃,因而当作正餐,造成血糖不稳。加通社资料图片   现年76岁黄姓男子一向患有糖尿病,因天气闷热没胃口,连续4天以水果代替正餐,导致身体倦怠、拉肚子,就医检查发现他的血糖飙到870mg/dl,住院一周重新调回胰岛素控制范围。 黄姓男子的遭遇,说明如果只吃水果当正餐,糖尿病患者血糖随时飙升,这是必须正视的情况,以免影响了正常疗程。中央社报道,台湾丰原医院新陈代谢科医师林正修表示,许多人因为水果太好吃,当作正餐来吃以致造成血糖不稳须就医情形。为了有效控制血糖,食用当造水果还是适量为宜。营养科代理主任郑秀英也说,糖尿病患者正常的水果量是一天2份。 据台北卫生福利部丰原医院新陈代谢科医师林正修今天表示,黄姓男子患有糖尿病,平常规律服用药物控制胰岛素,他以为吃水果不会影响血糖,把水果当正餐吃,造成身体出现脱水、倦怠、拉肚子,血糖也飙到870mg/dl。 林正修指出,如果拖延入院就医,恐怕导致酮酸中毒影响生命安危。黄男住院一周,重新调回胰岛素控制范围,正常人血糖饭前80-120mg/dl、糖尿病患者饭前120mg/dl以内、饭后160-180mg/dl。 易因血糖飙高而威胁生命 林正修指水果并不能当正餐食用,因水果的果糖进到体内,会增加肝脏的胰岛素阻抗,肝细胞接受到胰岛素的讯号后,就会抑制肝脏的葡萄糖产出;肝细胞对胰岛素有了抗性,就会持续生产葡萄糖,使得血糖上升,患有糖尿病的人容易因血糖飙高而威胁生命。 郑秀英就表示,糖尿病患者正常水果量是一天2份,例如5颗荔枝为1份、八分之一片的凤梨(菠萝)为1份、一根小香蕉为1份。可挑选两种水果在同一天吃,一天假定吃了20颗荔枝等于吃了一碗饭量,血糖也会跟着飙升。 林正修认为,许多人因为水果太好吃,当作正餐吃造成血糖不稳就医情形,为著有效控制血糖,当造的水果还是适量为宜。本报讯    

服用维生素C后血糖会升高?

星岛日报讯/网上图片 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C后,多数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下降的。但为什么有人服用维生素C后血糖反而升高呢? 在服用维生素C后,血糖仪的数值会升高,尤其是高剂量维生素C,但血糖仪的数值高,其实是来自于维生素C对于某些类型的血糖仪进行干扰。如果实际去抽血检测,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并没有上升。 维生素C 的使用很广泛, 有人使用在癌症、病毒感染、严重烧烫伤以及慢性疲劳等病症。如果糖尿病患者明明没有高血糖,但是用了「会受维生素C影响的血糖仪」,可能就会误以为高血糖!所以维生素C对于血糖仪的影响一定要知道。 为什么有些血糖仪会受维生素C的干扰? 在指尖血血糖仪测试换算成血糖的方式中,需要透过血糖试纸上的化学反应得到的电流来换算。试纸上面的化学反应所用到的酶,主要分二种。一种是葡萄糖脱氢酶、另一种是葡萄糖氧化酶。 如果血糖仪试纸使用的测定方法是用葡萄糖脱氢酶方法做测定,因为葡萄糖脱氢酶除了会催化葡萄糖之外,也会催化其他的糖类分子。所以血中的其他糖类分子浓度若上升,血糖仪数值就有可能会受影响。 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在电化学试纸的表面被氧化产生电流。所以维生素C跟麦芽糖都有可能影响血糖仪的判读。而某些血糖仪虽然宣称有使用特殊技术减少其他糖类对血糖仪的影响,但是有研究发现,虽然可能对麦芽糖产生的干扰有减少,但是仍然有可能会受到维生素C的影响,血糖仪数值可能会比化学方法测定的高20-100%,而且这还是在比较低浓度的维生素C的情况之下。在使用使用高浓度维生素C的平均血糖仪数值甚至可以比没使用高浓度维生素C的时候高一倍。 如何减少维生素C对血糖仪的影响? 要减少维生素C对血糖仪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使用不会受维生素C影响的血糖仪。 但要说明的是,有些血糖仪虽然有注明受维生素C的影响程度小的说明文件,但是实际上这些测试都是在比较低浓度维生素C使用的时候,使用较高浓度维生素C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发生比较大的数值误差。静脉注射的维生素C的人体代谢完维生素C的时间可能需要8-10小时的时间。在使用后的8-10小时的时间中,血糖仪测试得到的数值,真的要多多注意其是否准确。 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用的血糖仪是否会受维生素C影响,可以考虑先在起床空腹的时候,测一次血糖,然后单纯使用维生素C,不吃东西后1小时测一次血糖。然后再比较平常起床后不吃东西1小时的血糖变化,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