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积极预防老年抑郁 提前计划安度晚年!

加拿大都市网

老年人可以继续就业,服务大众

近年愈来愈多长者出现情绪困扰,亦有抑郁长者自杀,如何照顾他们的精神健康,避免抑郁,是目前特区政府的重要议题,亦是社会的大课题。如何让步入老年的人口安然过度,活得精采?今期由老人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讲解。

撰文:陈旭英 摄影:杨耀文

今年63岁的雷武铎这样介绍自己:“我曾经退休,但亦可以说是从未退休!”徘徊退休与未退休之间,他如何自处?

“我50岁那年交卸了副校长的工作,吃’肥鸡餐’退休;但同年即获聘为教育局高级课程发展主任,由教育的台前走到幕后。58岁离开政府,再度退休;翌年受聘于教育大学,由课程设计转到教师培训。生命的成长没有休止符,离开旧岗位,是为了从固有工作框架跳脱出来,寻找更大的可能性。 ”雷先生说。

一般人说的“退休”,对于雷先生来说,正是探索生命价值的另一阶段,所以他在心理适应上,完全没有困难。他现时会当教育义工,教导学生如何做小老师教导别人;又做大学讲师,培训教师,并经常带团到内地及台湾游学、参观博物馆;又帮忙筹划社区义务工作,服务社群;当然亦要行万里路,到处游历了解宗教文化历史,不断吸收营养滋养自己的人生。


雷武铎在退休后开展人生另一页,认识生命、扩阔生命、享受生命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变,不少长者面对退休生活时难以适应,因而出现种种情绪困扰,有长者因地位改变而患上抑郁症;更坏的情况是抑郁自杀,了结生命。

退休改变 带来压力

当人步入老年,是否较容易有抑郁?

养和医院老人科专科医生梁万福说,在长者对生活满足感的调查中,发现在50余至70岁的年龄层,较多出现情绪困扰。

长者的情绪困扰由不同因素造成,包括工作上的转变、面临退休、快将退休、已经退休,可见“退休”对工作中人士是一个大影响。

“在50余岁至60余岁人士中,大约四至五成人仍然在工作中,他们退休会因为工作改变而影响社交关系,随之带来的情绪问题是常见的。

退休对工作中人士是一个心理压力。这压力不会令他们即时生病,但蕴藏于情绪中,日后可能产生影响。

常见的征状是睡不着,或形成情绪病;情绪困扰又会引致身体出现不适,身心症(psychosomatic disease)便是这类情况;当情绪低落、心情差时,活动量自然减少,整体身体健康会变差,例如出现血压高,心脏病。 ”梁万福说。


梁万福医生说,退休的转变的确会为长者带来心理压力

鸟儿飞走独守空巢

另一种最常见令长者出现抑郁的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意指鸟巢中的雏鸟已成长飞走,剩下鸟父母守住空巢。这情况较多出现在妇女身上,传统上妇女负责照顾家庭、养育儿女,到五六十岁,儿女长大搬走自住或另组家庭,这时肩负照顾家庭重任的妇女缺乏寄托,引致心理问题,表现出来是浑身不舒服、情绪低落、失眠等。

梁医生归纳长者有较高机会患抑郁症的三个原因,第一是社会关系改变,包括在工作或家庭关系中改变,感觉难以适应,在退休或空巢过程中产生压力。

第二个原因是身体开始出现毛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影响日常生活。
第三是慢性痛症,有30%的60岁以上人士有慢性痛症。慢性痛症会影响情绪,引致抑郁症。

长者的抑郁症是否需要服抗抑郁药?梁医生认为不一定需要,治疗长者抑郁症应找出原因加以解决;不解决成因,服用抗抑郁药只能暂时治标,之后病情可能继续恶化。

长者自杀率增高

长者自杀情况严重吗?梁万福引述香港的一项研究,了解长者自杀比率,发现香港及亚洲国家包括日本、台湾、韩国、新加坡的整体自杀率都不低,其中尤以男士为高。

自杀很多时反映长者有抑郁症或健康问题,在2000年初,香港政府有关部门曾推动“快速诊治”的精神科服务,希望可以及早发现有自杀倾向的长者加以诊治,在此计划下,长者自杀率略为下降。

造成长者自杀率高的原因,在该研究报告中发现主要原因之一,是长者在家庭关系改变中,期望与实际不符。梁医生解释,中国人重视孝道,父母期望儿女关顾,反观西方国家没有这观念。

在研究进行的九十年代,香港仍然是传统思想家庭观念重,故缺乏家人支援是很大因素。

“中国人家庭观念重,对儿女关顾自己期望高,当期望达不到,就不开心,看不开。

研究亦发现自杀个案中多数是身体有毛病,包括慢性疾病、痛性、癌病等。

在贫病交加的自杀个案中,长者退休后财政不足支付未来生活费,又欠缺儿女或家人照顾,加上疾病,长者便萌生自杀念头。 ”梁医生说。

长者自杀很多时是多种因素同时发生,引领长者步向绝路。梁医生说,生病时如有家人关顾,长者未必会步向自杀之路。

制定政策 迎接变化

年纪渐长难免身体出现毛病,很多身体疾病都与精神健康有关,在处理身体疾病时可能要服很多药物,愈多药物就会愈多副作用,结果长者在心理及生理多重困扰下,整体精神健康差,渐渐走向困局。

所以梁万福认为要处理好长者的精神健康,应从基本着手:对于60至70岁的退休人口。他建议鼓励这群人积极就业,减少依赖政府,对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利。这个年龄群可以全职、半职或兼职形式继续工作。政府可以为高龄劳动人口提供税务优惠,例如免税或半税,而聘请高龄雇员的公司亦可享税务减免优惠,增加长者继续劳动贡献社会的吸引力。

“长者就业,有收入,解决经济担忧,亦能重建社交圈子,情绪自然会较好。当长者成为社会生产力一部分,不会再说是社会负累。”

梁医生亦倡议政府多设立为长者服务的“康乐中心”(避免用“老人中心”或“长者中心”之名),举办跳舞、饭叙、旅行、游泳、郊游等活动,支援退休后无所事事的长者。

“研究发现八成长者可以透过此类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剩下的两成长者,可由长者中心辅导支援。”梁医生说。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有朋友支援,生活自然较开心 

及早计划 迎接退休

50、60岁人士,也应及早做好准备,计划未来生活。 “退休前就要考虑是否仍然值得继续工作,及早找到路向,充实自己,学习新技能。例如接受培训学习新技能,进修物业管理知识,退休后可以做兼职保安。

退休后的工作不用操劳,以短时间工作为主。而转职要在退休前三至五年开始计划,了解自己有什么能力,如何透过政府或坊间提供的培训,去提升自己。 ”

不想继续工作的,可以考虑做义工,例如装修师傅可以帮长者维修居所。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继续服务社群。

一些不会导致劳损的运动,例如打门球,未退休前就可以开始参与,退休后便可积极投入。有些经济无忧人士(15%至20%高收入人士),退休后去长时间旅行,旅程完结后非常失落。梁医生建议要及早寻找自己退休后的社会角色,不宜长时间(例如一年)去旅行,回来后失落感更大,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去一段时间旅行,回来后工作一段时间。

未来长者群中有不少是单身人士及没有儿女的夫妇,退休前要开始建立新的支援系统,例如和好友在同一社会生活,建立群体,互相支援。

像雷先生退休前是中学副校长,计划退休时遇上教育局招聘高级课程发展主任一职,于是重新投入职场迎接挑战。功成后第二次退休,之后又机缘巧合应邀成为教育大学的客席讲师。 2015年至今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包括协助筹组两个非牟利慈善团体,一个提供免费皮肤服务,一个研究及推广优质幼儿服务。

他希望透过个人经历,让大家在退休过渡中展开新一页,认识生命、扩阔生命、享受生命。

长者离婚率高

长者的情绪困扰,是其中一个引致离婚的重要因素。梁万福医生指出,当长者面对退休困扰时,原来亦可以引发离婚。 60岁人士离婚个案愈来愈多,昔日两夫妇因为要工作,见面时间少,较少摩擦。退休后无人邀约赋闲在家,两夫妻相处时间多,退休前做波士的丈夫回到家继续做波士,身为一家之煮的太太看不顺眼,容易吵架,导致婚姻出现裂痕。

“丈夫有退休综合症,妇女有空巢症,各自有自己问题,整天相对令双方问题加剧。”梁医生说。

来源:都市报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恐怖!多伦多华人房子被陌生人入侵强占,茅台喝光屋内狼藉!

8杯水减肥法有效?1个月瘦5kg?营养师讲解功效

Nike经典运动服饰低至5折 短裤$20+免邮

华人讲述《我妻之死》引爆网络!加拿大医疗体系被大量网友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