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05:40:07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个人隐私

用手机数据追踪分析疫情 中港台三地华裔怎么看?

(■■林伟辰认为中国健康码制度合理,有助控制疫情。 星岛记者摄) 对于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分析追踪国民的手机定位数据,以分析追踪疫情,来自中港台的大温居民均认为,两岸三地的健康码系统非“专政抗疫”,而是“科学抗疫”,他们称若知道曾与确诊者直接或间接接触,会马上做病毒检测及自主管理,有助保护自己和亲友,并表示不担心涉及私隐问题。 来自上海的大温居民林伟辰表示,去年往中国探亲,才意识到中国当局对于疫情防控十分重视。在上海市内出行必须使用“随申码”,广州则名为“穗康码”,无论港澳台或外籍人士,都可登记使用。 他解释指,“随申码”的颜色分别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后台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评估分析,经过人工流行病学调查及数据比对后,一旦曾经与确诊者有所接触,或曾到访高危地区,可通行的绿码,随即会在手机上变为黄码或红码,黄码告知市民须强制检测,红码须作一进步观测及隔离,不管前往市内商场或餐厅,或乘搭高铁前往外地,都须使用健康码出行,在中国没有健康码,会变得寸步难行。 在中国没健康码寸步难行 林伟辰称并不担心私隐问题,因为“健康码不是监控工具,而是出行的电子通行证,帮助当局及时更新疫情的相关资讯”。至于本国的病毒追踪系统存在争议,他无奈地说:“加中两国制度不一样,无法相提并论,但如果能普及全民病毒追踪,我便毋须每天担惊受怕。” 来自香港的温哥华居民梁淼则表示,从香港近日发生的“望月楼”食客群组,以及“洪门宴”西班牙餐厅爆疫的事件中,了解到“安心出行”这类病毒追踪程式。在港亲友现在出入指定现场所都须扫码,该应用程式可记录民众,是否曾与确诊者同场出现过。梁淼希望本国可效仿中港使用的病毒追踪系统,她更笑著称:“我只一个小市民,政府不会无缘无故监控我。” 台湾提供手机监测隔离 高贵林的台裔居民张勋(John Chang)在去年往台探亲时,台湾已实施“实联制”登记,当地的大型购物中心,甚至社区便利店,都须居民扫码入内,他说:“台湾防抗做得非常严谨,‘实联制’容易找到病毒源头,亦可通知接触者作相关的自主管理。”不过张勋认为,本国不太可能实施类似政策,会被视为“专政抗疫”,应该不会效仿亚洲地区的防疫政策。 另一台裔居民陈女士,两个月前刚从北美往台湾,由于没有台湾的电话,所以台湾当局为她额外提供一部本地手机。陈女士在居家隔离期间,不时有防疫人员打电话盘查是否留在家中,“不可能溜出门不带手机,因为万一没接到电话,辖区警察或民政人员就会上门找我。” 加拿大餐饮总会及卑诗省餐饮业东主商会秘书长谢百强,周四接受采访时表示,省内食肆在实施疫苗卡制度后,逐渐取代登记食客名字和电话号码。谢百强说,省府未有要求对曾用餐的确诊者,以及同时段食客进行病毒追踪,但他强调会严格遵守省府的卫生防疫指引。星岛温哥华记者王弘树

小心!你家监控录像画面 可能在互联网上公开直播

(■■一些来自本国的录像画面也在用户不知情下被网站公开直播。CBC) 家居监察摄录镜头通常用作保安或监察用途,但有网站却连接了这些镜头输出的视讯作公开直播,使用户的私隐曝光。有关做法不但侵犯私隐,而且造成网络入侵漏洞,但由于欠缺法例规管,亦难以杜绝,使用者必须提高警觉,做好防范措施。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报道发现,有网站收集了世界各地数万个家居及工作场所摄录镜头的视讯画面,实时直播给网民观看,其中有超过250个来自本国,内容有在客厅中玩耍的儿童、需使用便桶座椅的长者的睡房,以至无数在家中或商店内工作的就业人士。 多伦多市中心Second Cup咖啡店的员工在接获顾客来电通知后,才知道店内情况经网站转播,让人一览无遗,员工指店主已很注重网络安全,所以对此感到惊讶。 这个据称总部位于俄罗斯的网站,声称为世上最大的网上监控保安摄录镜头目录。加拿大私隐专员办公室(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of Canada)一直有留意此网站,曾于7年前联同其他相关的政府机构,发信要求该网移除未获授权播放的画面。办公室发言人皮利西(Vito Pilieci)表示,该网站停止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后又重新播放一些户外的画面,数星期后,更播放私人住所内的画面,包括好些“令人感到震惊的个案”,私隐专员将与相关国际机构商讨此事。“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私隐问题。我们目前正在考虑能最有效解决这问题的选项。” 没改密码很易遭黑客入侵 该网站在其页面上声称,只会展示经过筛选的画面,以保护他人的私隐,并表示在收到投诉电邮后,就会移除不当内容。“如果你不想以电邮联络我们,你仍然可以从网站上移除画面,只需要重设摄录镜头的密码就可以了。” 怀雅逊大学的网络安全专家巴蒂亚(Sumit Bhatia)指出,被网站取得画面的摄录镜头,通常为使用者没有设置密码、使用了生产商提供的密码,或在安装过程中没有正确地设定配置。“如果不更改密码或没有用上复杂的密码,那就会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他提醒用户,即使网站声称只会截取没有设定密码的摄录画面,但如果没做好安全措施,会很容易受到黑客入侵,他们更可能透过用户的连接网络,进而入侵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装置,尤其在疫情期间有大量办公室工作转到家居进行,必须加倍注意。如果发现有问题,应立即解除网络及路由器的连接,然后重设配置及更改所有密码。 在安省向商业及个人就监控录像提供咨询服务的律师哥德斯坦(Elliott Goldstein)指出,外泄的影像可被作用滋扰、勒索或转售图利等不法行为。由于这类网站大多设于外国,实际上没有法律规管,本国也不是很着力推动修订有关的法例,特别是政府现正忙于处理很多其他事项,保障私隐的责任,主要落在装设摄录镜头的用户或机构身上,尤其是像诊所这类会处理敏感个人资料的场所,更应提高警觉。星岛综合报道

调查指皇家骑警使用面部识别技术违反隐私法

【加拿大都市网】目前,警方不同意私隐专员的结论。 隐私专员Daniel Therrien在调查了加拿大警方使用美国Clearview人工智能软件的情况后,于周四上午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加拿大皇家骑警使用有争议的第三方面部识别技术严重违反了加拿大的隐私法。 他裁定,通过使用第三方的工具,皇家骑警违反了《隐私法》,《隐私法》中规定,除非与该机构的运营项目或活动直接相关,否则政府不能收集个人信息。 “加拿大皇家骑警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搜索大量没有犯罪嫌疑的加拿大人的资料库,这严重侵犯了隐私,”Therrien表示,“政府机构不能从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第三方机构处收集个人信息。”   RCMP最初否认使用Clearview AI软件   去年,《纽约时报》的一项调查显示,Clearview AI从Facebook和Instagram等公共网站上提取了30多亿张照片,此后,人们对该公司的担忧加剧。然后,该公司将这些数据存入一个数据库,供美国、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600多个执法机构使用。 皇家骑警起初否认使用了Clearview AI,但在去年有报道称皇家骑警的客户名单遭到黑客攻击后,皇家骑警方面证实了自己一直在使用该人工智能。 当时,警方模糊地说,“皇家骑警的一些单位”一直在使用这项技术“加强刑事调查”——不过,这几乎可以指皇家骑警的任何部门。 报告指出:“加拿大皇家骑警放弃其尊重加拿大人隐私权的责任,而接受一家私人公司的一般主张,而不进行任何验证,我们对此感到担忧。” 目前Clearview AI已经停止向加拿大提供服务。虽然Therrien说皇家骑警已经不再使用它,但他仍然担心皇家骑警不同意违反隐私法的结论。 报告中称,“尽管私隐专员办公室坚称皇家骑警有责任确保其使用的数据库是合法编制的,但皇家骑警辩称,这样做将产生一种不合理的义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其有义务确认其私营部门合作伙伴收集个人信息的法律基础。”   Therrien:个人数据需更好控制   该报告还发现,皇家骑警没有适当的系统来跟踪、识别、评估和控制这类个人信息。 报告建议皇家骑警在一年内改进其政策、系统和培训,这是该部门已经同意做的。 Therrien和其他三名隐私专员在2月份的一份报告中发现,Clearview的人工智能技术允许执法部门和公司将照片与包含加拿大人和儿童在内的30多亿张照片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重大风险。 隐私专员发现Clearview人工智能在未征得加拿大人同意或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加拿大人的照片,这违反了加拿大的隐私法律。他们呼吁政府加强联邦和省级隐私法律,以保护个人隐私。   (编辑:北极星) (图片来源pixabay,仅作说明使用)

清洁女工拒绝手机安装追踪程序而被解雇

(迪翁不满因拒绝安装手机程序而被解雇。CBC) 【加拿大都市网】亚省一名清洁女工因拒绝雇主要求在手机安装追踪程序而遭解雇,事件引发雇员个人私隐受保障的关注。在本国,只有亚省、卑诗省及魁省,有相关法例规管私人企业雇主,卑诗省曾有类似案例,需交由资讯及私隐专员仲裁。  迪翁(Michelle Dionne)居于爱蒙顿市附近的Darwell镇,她受雇于清洁公司,在学校做清洁及消毒工作。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去年10月,雇主要求她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名为Blip的程序,以确认她有在指定的地点及时间上班,迪翁觉得受冒犯,亦担心私隐及个人资料外泄,因而拒绝,结果被解雇。迪翁说,“我们不是贼,不需要戴上电子脚镣。”  Blip程序会纪录手机使用者进出某个地点的时间,雇主借此可监察员工依时依地上下班,但不会追踪使用者在该地点内的活动。总部设于英国的Blip开发商表示,该程序遵守所有法例,但收集的资料会如何运用,需视乎收集者(即雇主)公司的条款。  根据亚省的私隐条例,当员工所在的位置被收集用作人力管理时,有关讯息即被视为个人资料。在卑诗省,于2013年曾有案例,有雇主使用装设了GPS(卫星定位仪)的手机收集员工个人资料,以管控员工依时上班及处理雇佣关系,事件交由省级资讯及私隐专员署(Office of the Information and Privacy Commissioner)审理,审裁员裁定,个案中雇主在使用及收集有关资讯时,已遵守相关法例及履行责任。  多伦多就业律师Lior Samfiru指出,雇主是有权要求员工在手机安装指定程序的,惟必须在受雇时事先说明;否则,员工拒绝也不会构成“行为失德”,但雇主只要给足遣散费,可以解雇员工。  迪翁的雇主Hanan Yehia承认,她不知道程序收集的资料会储存在哪里,她从来没意识到有这个问题,她指此前曾有其他员工发生没到上班地点工作的问题,所以用Blip程序来监管及计算工作时数。对此,迪翁表示,她乐于使用打卡机纪录上下班时间,但不信赖透过手机收集资讯。  多伦多就业律师Soma Ray-Ellis认为,雇主最好选用手机程序以外的方法,来追踪员工的行踪,否则也必须向他们解释清楚使用上的各项细节,并取得其同意。她表示,“雇主要知道这些资料会被送到哪里去,会否被第三者取得,会否被送到外国?”  根据亚省的《个人资料保护法》(PIPA),雇主如能提供“合理通知”,并向雇员告知原因,就可以基于“与招聘,管理或解雇人员有关的合理用途”,来收集员工的个人资料,但同时亦须提供“合理的机会”予员工表示拒绝。  本国各省都有法例规管在公共行业使用和披露个人资料,但只有卑诗省、亚省及魁省,订立了规管私营企业的相关法例。联邦政府去年秋季提出《数码宪章及实施法案》(Digital Charter and Implementation Act),以规管雇主收集雇员的个人资料,法案正提交二读,相信不会在短期内通过实行。    V20

温市餐厅被指用追踪接触者登记信息发促销广告

【加拿大都市网】温市中心西端有餐厅利用追踪接触者之便获取联系方式,并向一对伴侣发送餐厅促销广告,这令两人既惊讶又愤怒。 收到短信的麦卡特尼(Peter McCartney)说,这条信息被推送到一个很私密的手机号码上,这个号码知道的人很少,只有在1个月前,因为要遵守省防疫指引,他曾给告诉过市中心西端戴维斯街(Davie St.)的一个餐厅员工。 麦卡特尼说:“我和我的伴侣坐下来绞尽脑汁想,他们怎么知道这个号码的?而我们唯一能想到方法就是因为登记了追踪接触者名单。” 根据指引,餐厅被要求登记所有食客的联系方式,以便有病毒感染时方便追踪,但这些数据不应该被用于其他目的。 麦卡特尼说:“我很生气,说实话,我觉得有点侵犯了。我把名字登记,是希望得到正确和合法地使用。” 卑诗省信息和私隐专员办公室对收集客户个人信息有严格规定,不要将收集到的信息用于其他目的,例如市场营销或分析。同时私人信息也必须在30天后销毁。 麦卡特尼表示,明白餐厅在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因此自己也不愿意透露这间印度餐厅的名字,但他表示,仍然对收到促销广告感到愤怒。 卑诗省信息和私隐专员办公室也承认,他们收到了针对餐厅不当使用个人信息的投诉,目前正在进行调查。 V33

联邦政府计划引入私人法案 希望更好地保护国民隐私

【加拿大都市网】杜鲁多(Justin Trudeau)政府计划引入私人法案,以更好地在数位时代保护加拿大人的隐私。 这项私人法案最早将于本周提交至国会,内容涉及10项原则,包括数据控制到对滥用信息的处罚等,以充实联邦的数字宪章(digital charter)。 加拿大联邦隐私专员特里恩(Daniel Therrien)曾多次呼吁将加拿大陈旧的《隐私法》现代化。 联邦自由党在议会公告中表示,他们有意提出一项法案,创建《消费者隐私保护法》(Consumer Privacy Protection Act)和《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法庭法》(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Data Protection Tribunal Act)。目前尚不清楚新法案将如何与现有的联邦隐私法相衔接。 《隐私法》涵盖政府机构和联邦机构监管的行业,如银行和航空公司。《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文件法》适用于私营机构。 特里恩说,加拿大信息保护法律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他敦促新的权力机构能够向企业发布有约束力的命令,并对不遵守隐私法的企业处以罚款。 联邦创新部长贝恩(Navdeep Bains)发言人宝沃(John Power)上个月表示,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加拿大人对自己的数据如何被使用感到担忧。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加强监管。 杜鲁多已要求贝恩与其他部长合作,提升和从实数字宪章,加强隐私专员的权利,目前是建立一套新的网上权益,包括从Facebook或Twitter等平台删除基本个人数据的能力、当个人资料被破坏时,通知市民并作出适当补偿,以及免受网路歧视和骚扰等。 V33

私隐专员要求联邦立法规范人工智能

加拿大私隐专员指,联邦政府必须对人工智能信息立法以保护国民私隐及人权。 据加通社报道,联邦私隐专员塞里恩(Daniel Therrien)周四发布有关监管人工智能的新建议时说,他正在呼吁立法以规范人工智能系统的使用和开发。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立法将有助国民在使用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能维护个人基本私隐权。 塞里恩说,应将私隐视为一项人权,是行使其他基本权利的要素。 分析预测自动决策或失公平 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分析并尝试预测人类行为和兴趣的各个方面,并将之用于做出针对相关人士的自动决策。塞里恩说,这些人工智能分析可能影响当事人是否获得工作机会、是否有资格获得贷款、保费金额,甚至引起非法行为的怀疑。 塞里恩说:“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前景,但必须以尊重私隐、平等和其他人权的方式使用。” 他表示,需要修订法律以免除人们的担忧,包括修订《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文档法》(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Electronic Documents Act),以允许同时也限制在人工智能创新中使用个人信息。 他建议给予当事人权力,对人工智能自动决策获得有意义的解释,并且对这些决策有权提出异议。 此外,塞里恩还呼吁加强问责,并授权联邦私隐专员办公室对违规行为发布有约束力的命令,并处以罚款。星岛综合报道

人权组织状告政府 要求禁止警察获取新冠患者个人资料

(■■有人权组织入禀安省高等法院,要求禁止警方撷取确诊者个资。 加通社资料图片) 疫情于安省爆发后,省府即颁布紧急状态令,且于4月起容许警方在内的紧急部门人员,撷取新冠确诊患者个人资料,以助追踪病源。有民权组织入禀安省高等法院,指此令侵犯病患人权及私隐,认为只会使一些疑染疫者因怕被警方取得个人资料而逃避检测,使社区面对更大危机,要求法院中止此规定。 省内4个关注民权组织早前入禀法院,要求中止省府在4月时颁布容许警方随时索取确诊患者个资指令,认为无此必要,却令不欲警方取得其资料者,即使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也不愿前往检测。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入禀促请司法复核的民间组织包括加国公民自由协会(CCLA)、原住民法律服务中心(Aboriginal Legal Services)、黑人法律行动中心(Black Legal Action Centre)、安省爱滋病法援中心(HIV & AIDS Legal Clinic Ontario),这些组织认为省府该项决定,违反省民医疗私隐保障权利,以及有违个人受宪法保护的私隐与平等权。 或令部分怀疑感染者却步 入禀状提到,省府使用紧急状态令,目的是要保障公众安全健康,但难以理解为何颁令中,容许警方随时撷取新冠确诊者资料,包括姓名、住址及出生日期等,认为此举反而使部分怀疑感染者却步,不敢主动前往检疫中心测试,与省府原意背道而驰。 加国公民自由协会指,省府4月份颁令时,安省私隐专员曾提出反对,省府在未能提供理据和效用时已匆匆通过法例,私隐专员办公室对此也感无奈。 协会刑事公义计划总监蒂丝蔓(Abby Deshman)表示,理解公共卫生部门需取得确诊者资料作为追踪病源手段,却对警方获取资料对防止病毒蔓延有何作用感到困惑。 她指出,现今民众对警方执法手法存有颇大疑虑,警方如何运用取得的敏感个资一直欠缺透明度,尤其对部分族裔来说,他们的忧虑应该获正视。 入禀促司法复核的组织,正等待法院回应是否受理此案。组织也曾于4月22日去信安省律政厅,提出关注,至今未获回应。 人权律师指欠透明度 质疑指令助警权扩大 对于容许警方撷取新冠确诊者的敏感个人资料,人权律师吴瑶瑶表示不明白,认为只需公共卫生部门有此权限已足够。省卫生厅现开始收集患者资料,分析社区受感染数据,此前也咨询社区意见,但警方获取患者个资及会否与其他政府部门分享却欠透明,引起社会人士质疑是可理解的。 省府颁布紧急状态令,在4月份额外颁布指令,容许紧急部门获取新冠患者个资,警方亦属紧急部门之一。吴瑶瑶对省府此项指令感奇怪,理解公共卫生部门获取患者资料是要追踪病源,防止病毒在社区蔓延,但警方能获取这些资料效用在哪里,她质疑省府此项颁令会令警权扩大。 或影响外劳权益 她表示,公众担心警方会否将获得的患者资料,与其他政府机构共享,例如移民部,尤其本地有不少外劳在本省工作场所染疫,警方撷取其个资后,会否通知其他政府部门,影响外劳的权益。 她指现时省卫生厅正着手收集确诊者的社会数据,制定及分析哪些族群及社会阶层较易受感染,省府收集数据前也咨询社区人士及团体意见,确保不会侵犯个人私隐及权利;但警方获取患者资料措施却缺乏透明度,难免引来公众隐忧。 吴瑶瑶称,本国《人权宪章》没有明显提及如何保障个人私隐,这属于《私隐条例》内容。关注民权组织入禀高等法院提出司法复核,或促使法庭开始着重保障私隐与维护人权之间的关系,对未来类似诉讼有所依据。 她称省府此项措施,无疑会令一些不信任警方人士,即使怀疑自己感染新冠肺炎,也不愿意自行往检疫中心测试,增加社区传播危机,做法适得其反。 星岛记者报道

微商网上卖明星信息 你想要啥都能买到!

 艺人虞书欣在网上抱怨,自己的朋友圈内容被售卖。这则新闻又一次刷新了艺人信息被售卖的尺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销售知名艺人各类信息的“微商”正在社交网络上活跃,艺人的航班信息、通告单、酒店信息应有尽有,更私密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微信号也可以买到,且几乎囊括所有知名艺人。记者只用了20分钟,就以50元的价格在某微商处买到了一位当红男艺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父亲姓名等信息,还被附赠了其他的航班信息。   一份信息要多少钱?价格便宜到令人咋舌,最常见的航班信息、酒店信息一般在10元以下,这意味着,粉丝们可以依据信息去接机、堵酒店,一睹偶像真容。   一位购买过航班信息并接机的粉丝说:“买航班信息去接机是最简单的、可以近距离见到偶像的机会,所以有很多人买。”   5元即可得到航班具体到达时间   对于粉丝来说,想了解偶像的一切是一种本能。   95后学生小在迷上了一位艺人,时常会在微博上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喜爱。一位微博用户给她发私信表明自己出售该艺人的航班信息,并留下了微信号。   这个人的微博很简单,多数为“艺人名字+航班图标+目的地”,但发布很频繁。出于好奇,小在加了他微信,发现他朋友圈内每天都在更新艺人的航班信息,只需花费5块钱即可得到航班具体到达时间。   小在的粉丝朋友们常常会聊到接机的经历,也有不少人给她推荐曾购买过信息的微信号,不知不觉,小在加了十几位“隐私微商”。他们每天在朋友圈刷屏般地公布明星航班信息,看到有航班在上海落地,这让身处在上海的小在觉得要见到偶像易如反掌。   一次,当偶像遭遇不顺时,小在有了去接机的冲动。她从一位长期观察感觉“靠谱”的微商处花费10元购买了航班信息,如愿地在机场见到了偶像。   “我就想看看他线下长什么样,而且价格太便宜了,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小在说,只要你肯花钱,艺人的一切都可以买到。   同样去接机的小石是在微博上主动寻找艺人“隐私微商”的,她在微博上搜索偶像的名字,很自然地能看到有微博用户更新偶像行程,加了微信后,她多次购买偶像的航班信息,每条信息价格最高不超过10元。   “这是一个最低成本可以近距离见到偶像的机会”,小石以几百元的演唱会门票价格作为对比。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部分演出暂停,除了看其他人拍摄的照片,没有见到偶像近况的渠道。   买信息去追星,这对于不少粉丝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很容易。记者在微博、闲鱼上很容易地找到了销售艺人信息的微商,他们的朋友圈都大同小异,多数为销售艺人的航班信息、通告单的广告,以及一些活动的入场机会。   当记者询问一个“隐私微商”是否有某位艺人的身份证号码时,对方表示有,并给出了50元的价格。转账50元后,记者拿到了这位当红艺人的身份证号、曾用名、户籍住址、父母姓名等信息,整个交易过程只用了不到20分钟。   对方还表示:“我赠送你航班信息,你想要哪个明星的和我说就行。”   价格分三六九等,能包月还能当代理   对于“隐私微商”来说,找到客户最重要。   通常,他们在微博、闲鱼、贴吧等社交网络上发布信息,或是通过微博搜索粉丝直接发私信,和客户成为微信好友后,在朋友圈内发布广告,最终在微信里交易。   这些信息在社交网络上往往用缩写来代替,比如,“sfz=身份证”“hb=航班”,或者直接标注“行程、通告”等,方便别人搜索。   信息的价格也分三六九等,其中航班信息价格最为便宜,多数在10元以下;通告单价格次之,价格在几十元左右;身份证、准考证等涉及隐私的信息最贵,价格在百元左右。   有部分微商还推出了价格高昂的“信息包月”服务。小在透露,她曾看到了一位报价5000元“包月”所有知名艺人航班、通告单信息的微商,主要针对的对象是蹲点拍摄艺人照片的“站姐”,向粉丝兜售照片以赚取更多的钱。   像其他微商一样,“隐私微商”一边自己售卖,一边发展“代理”——花费百元左右成为“代理”,即可长期拿到信息向其他人售卖,成为下一位“隐私微商”。   这些信息是怎么来的?几乎所有人都闪烁其词,讳莫如深,有人表示“我自己有渠道”,也有人说是“自己查的”。   《北京商报》的一篇调查文章显示,一名销售信息的人称,其酒店、宿舍等信息是从公司处拿到的;自己认识明星所属公司内部或是常年在剧组的人,关系熟悉后便能直接向内部人员了解明星的动态。   此外,航空公司、酒店等场所的工作人员也是泄露明星信息的源头之一。今年1月,有人在网上称,一名疑似航空公司的员工多次在微博发布明星的旅客信息,涉及韩红、倪妮、张杰、周笔畅、邓伦等多位艺人。随后该微博用户被核查确认为乘务人员,并被处以停飞的处分。   艺人的信息在互联网上“裸奔”   打开“隐私微商”的朋友圈,当红明星、新秀艺人、热门综艺、正在拍摄的影视剧……各种信息应有尽有,后面直接标注:“需要私”。   这意味着,这些剧组和艺人的信息正在互联网上“裸奔”。   一位知名娱乐公司的经纪人告诉记者,有热度的艺人都会面临隐私泄露的问题,“尤其流量艺人和选秀艺人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比如航班、私人行程、朋友圈,等等”。   然而,在每一个粉丝的心里,对于艺人隐私有不同的定义。   在小石眼里,明星在机场内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隐私权,廊桥内属于隐私,自己不会拍摄,看到别人拍摄的照片也不会传播,但接机大厅属于公共场所,她认为在那里等待见明星无可非议。   但小石也承认,自己属于比较有操守的粉丝,不会打扰偶像的生活和行程,但如果是“私生饭”(侵犯明星的私生活及工作的粉丝)或者不法分子掌握了艺人的信息,“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也有不少人认为,粉丝接机、探班等也是给艺人增加人气,部分艺人甚至会故意放出信息期待粉丝来接机,艺人的职业决定会让渡一部分隐私。   毋庸置疑的是,隐私泄露已经影响到了不少艺人的生活。艺人胡歌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无奈提到,在剧组期间有很多不认识的人加自己好友,认定自己的联系方式被泄露,因为被骚扰而不得已开启手机飞行模式。   同样,隐私泄露还会带来更大的隐患。比如,粉丝得到艺人的航班信息后到机场接机,到达出口、办票柜台、登机口、接机口,甚至在航班上都有了粉丝,还出现了部分狂热分子从经济舱涌入艺人所在的头等舱求签名、合影、拍照的情况。这给现场秩序带来混乱,引发其他人反感,造成安全隐患。   去年,上海虹桥机场候机楼的步行扶梯玻璃被接机粉丝挤碎,就是因为当晚有多位明星到达机场,得知信息的粉丝聚集在机场造成的。   2018年,民航局曾发布《关于加强粉丝接送机、跟机现象管理的通知》,通知提到三点:一、防止泄露知名旅客信息;二、强化机场秩序,避免粉丝大量聚集;三、杜绝粉丝机上扰乱秩序行为。以此提醒广大粉丝理智追星。但时至今日,仍然屡禁不止。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还是源于现在的粉圈文化,包括‘私生饭’的存在。”前述经纪人也很无奈,艺人的航班信息基本都没办法不泄露,很多黄牛都会卖这类信息给粉丝,因为粉丝有机场接机、送机,甚至跟拍的诉求。知名艺人的私人行程一般容易被“私生饭”跟踪。   “但没有一个明星和团队会鼓励这种行为,只能很无奈地接受。‘私生饭’这个问题,基本是所有流量艺人的困境。‘私生饭’有诉求,黄牛自然就有市场。”这位经纪人说。   艺人发在“朋友圈”的信息是不是隐私   虞书欣在得知朋友圈被泄露后无奈地说:“我连最后的小天地也不能有了吗?”这则新闻引发了关注,艺人发在自己朋友圈的信息是否属于隐私?   刚刚通过的《民法典》对隐私有了明确的定义: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但朋友圈是否为“隐私”仍然有争议。   北京清律律师事务所熊定中律师表示,出售和泄露航班信息一定是违法的,但“朋友圈”内容并不必然是隐私,但可能涉及到隐私。   熊定中解释:“如果你在朋友圈里表达一些违法的内容,公安机关认为你是在一个公共平台发布,会查处,但在传统民法理论里,又认为朋友圈公开的是特定的对象,不应当算做公共场所,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熊定中认为困境在于,现在有非常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都需要建立在提供个人信息的前提下,那么对于它的保管和商业化利用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监管的领域,公民个人来说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中国青年报,文/陈璐)

Pizza Pizza提供客户资料给警方惹争议

据《星报》独家报道,在去年一宗逮捕数十人的重大刑事调查中,披萨连锁店Pizza Pizza擅自搜索内部数据,把客户的个人信息提供给多伦多警方。多市警方该项名为“鲲鱼行动”(Project Kraken)的目标,是调查帮派、枪支以及毒品,去年6月逮捕了70多人,其中7人是拖车司机。该案目前正在候审阶段。 在调查过程中,多市警方通过电话拦截技术获得了一些电话号码,警员将这些号码带到Pizza Pizza,以获取相匹配的客户名单。这个方法并没帮警方找到任何一个被告,但识别了一些与调查目标相关的人,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两位知情者告诉《星报》警察使用这一方法,但因他们不能公开谈论披露内容,不能公开身份。 加拿大公民自由协会(Canadian Civil Liberties Association)执行董事兼总顾问布莱恩特(Michael Bryant)批评Pizza Pizza,既提供非接触式送饼服务,也无根据地传递顾客的个人信息,无理由要顾客向餐厅提供电话和地址时,就预料自己的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警方公司皆不回应 《星报》向多市警方询问与该方法相关的许多问题,包括使用这种方法的频率,以及其他企业是否也擅自向警方提供类似信息。警方没有回答任何提问,发言人在一封电邮中称,他们“将不对此事发表评论”。 《星报》还要求Pizza Pizza回应事件。该公司通过电邮称“致力于保护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私隐政策详细说明了我们如何在执行客户订单时,保护和使用客户资料”。 Pizza Pizza的隐私政策规定,该公司“保留在遵守适用法律或合法政府要求的情况下访问和披露个人信息的权利”,客户同意“Pizza Pizza根据其政策条款收集、使用和披露客户信息”。 在全国拥有700多个分店Pizza Pizza并未回答,有关该公司向警方分享客户信息频率及地点等问题。警察通常需要取得逮捕令,才能从企业得到个人信息,这要求警员向法官提出令人信服的案件或判定获取信息。而在此案中,多个警员只是要求Pizza Pizza的联系人查找电话号码。由于查出来的都不是被指控的人,这一方法可能不会在法庭上公开披露或接受检验。 安省资讯与私隐专员比米殊(Brian Beamish)表示,虽然他的办公室对公共机构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工作上给予支持,但他担心警察是否经常在没逮捕令的情况下,要求披露个人信息,特别是搜集信息的对象并不是调查对象。他认为这是“对工作基本隐私的侵犯”。 私营企业披露个人信息属于联邦事务。在回答《星报》问询时,加拿大私隐事务专员办公室发言人表示,他们无法就Pizza Pizza的个案进行评论,因为他们尚未就此案进行过详细调查。星岛综合报道

国家安全局忧改《隐私法》 将影响情报收集

(■CSIS担心修改《隐私法》,将影响情报收集工作。加通社) 加拿大国家安全情报局(CSIS)就可能的《隐私法》改革,向渥京发出警告,担心此举将影响情报收集工作。 据加通社报道,在去年9月递交联邦司法部长达14页的报告中,加拿大国家安全情报局指出,任何对于《隐私法》的修改,都可能影响该部门在执行国家安全相关活动中,重要的公共利益问题。 《隐私法》规定了政府机构收集、使用、公开个人信息的权利,为民众个人隐私提供保护。CSIS认为,联邦政府提出的修改内容,将对情报部门的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尤其在修改后,扩大了对个人信息的法律定义,可能会加大情报工作难度。譬如,在新规定下,一段被查看但并未记录的视频资料,也会被例为隐私法范围。 报告指出,如果更改《隐私法》,那么有关所能收集的信息量的限制,应当与一个机构的职能为考量。CSIS建议,当情报部门在一项工作中,因安全调查需求,经过当事人同意所收集的资讯,应当被允许用于其他相关工作中,而不需要再次获得批准。 在现行规定下,因为一特定原因所收集的个人资讯,一般不能用以其他方面。 民权组织强调个人隐私权 对此,“国际民权监测小组”(International Civil Liberties Monitoring Group )全国协调人麦克索利(Tim McSorley)认为,在《隐私法》中明确定义公开的可获得信息(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是个受欢迎的举措。他并对CSIS所提以上建议持保留意见,认为如果一旦信息被收集,将被情报部门用于其他用途,会带来严重隐私担忧。 CSIS还建议,《隐私法》应确保情报服务部门无需公开共享或交换资讯的海外机构,以及在个别情况下,毋须告诉民众,他们的个人信息被盗用或泄露的情况,因为这可能成为一个他们正在被调查的信号。 但麦克索利认为,情报机关所掌握的个人资讯,并不都是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人,而每个人都有权知道自己的资讯遭泄露。星岛综合报道

机密文件显示:安省计划建数据库 追踪染疫者

(■位于怡陶碧谷总医院的新冠肺炎评估中心。星报) 为应对持续恶化的新冠肺炎疫情,安省政府正计划建立一个庞大的卫生资料数据库,收集的数据除了来自省内医疗系统,可能也包括省民的手机和行车数据,用以追踪患者身处的地点。省府会进行相关的政策讨论,权衡数据带来的好处和省民对隐私的忧虑。 据《多伦多星报》早前取得的一份政府机密文件显示,省府正计划建立一个名为“应对疫症大流行”(Pandemic Threat Response,简称PANTHR)的全新数据平台。 建立PANTHR的目的,是让人工智能和“机械学习”(Machine Learning)领域的专家,利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改进新冠病例的检测工作,并预测未来可能爆发疫情的地方;找出易受感染人群的危险因素;评估防治措施是否有效;以及预测卫生系统的需求,并改进资源的部署工作。 安省卫生厅在星期日发表声明回应指,省府收集的数据,将包括多种匿名数据,包括安省医疗保险计划(OHIP)的帐单资料、处方药纪录、医院出院纪录、急症室就诊,以及家居护理和长期护理数据等,这些数据将透过一个“安全的平台”收集。 该份文件指,数据平台可能最终会收集公共医疗系统以外的数据,例如从省民的手机、车辆及智能设备等,收集定位数据。文件亦有提到,目前没有其他省份使用该些数据,作为抗疫之用,省府会进行相关的政策讨论,权衡数据带来的利益和省民对隐私问题的忧虑。 数周前已初步修改相关隐私法 卫生厅发言人向《星报》表示,有关收集或使用手机数据和个人资料方面,目前仍未作出最后决定。 为了对该项目打下法理基础,省府在数周前已对《个人医疗隐私保护法》(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以及《资讯自由及隐私保护法》(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进行了初步修改。 这些修改包括,更多人有权查看省卫生系统的资料,以及对卫生厅以外机构的处理数据方式,采取更严格的规定。 安省卫生厅发言人查赞(Hayley Chazan)在星期日向《星报》表示,省府将会咨询资讯及隐私专员的意见,确保在保障省民利益的同时,也保护到省民的隐私。 至今未有加国省份采取“中国抗疫模式”,即利用个人手机数据追踪民众行踪,并找出违反公共卫生指引的民众。

多伦多助贫穷儿童获电脑计划 暴露学生私隐惹关注

多市公校教育局于20年前推出惠及贫穷家庭学童的新电脑奖励计划,原意是让没能力负担孩子购买新电脑的家庭,只需登记孩子个人资料及生活照等,就可获得一部新电脑;然而有社区人士担心计划登记孩童个人资料与相片,容易被娈童癖罪犯及人口贩子所利用,将孩子隐私置于危险境地,建议教局取消计划。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该惠及多市贫穷家庭青少年的新手提电脑配置计划,名为“Comkids”计划,由多市公校教育局、多市警方及Merry Go Round儿童基金会合办,鼓励就读多市公校第7班的贫穷线家庭学童申请,合资格学童可获免费配置一部簇新手提电脑,以作教学及娱乐之用。 申请计划的第7班学童,可将自己姓名、出生日期、生活琐事及生活照或录影,上载至申请计划相关网站。该计划推出20年,至今已向逾7,000名合资格学童,配置手提电脑或平板电脑等,该计划亦推广至多市天主教教育局及其他安省教局。 公开资料危及青少年人身安全 然而最近有社区人士及家长,担心计划涉及只有12、13岁青少年的个人资料及近照,一些对青少年存有不良想法的娈童癖者及人口贩子,有机会透过黑客入侵等方法,从相关网站获取到少年的个人资料及相片,危及青少年人身安全。 多市公校教育局早前接获一封长达85页、力陈此计划对孩子安全构成威胁的信函指出,相关计划要求市内合资格第7班学生,创立个人博客,写上至少100字生活纪录文章,注明其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更重要的是要上载照片。 投诉信函形容教局一边要求学生不要轻易在网上透露个人私隐、照片及生活点滴,但在此计划却要求学童将个人私隐放上博客,是自相矛盾。 信函要求多市公校教育局立即停止该计划,就此教局发言人贝特(Ryan Bird)强调,学生私隐永远是教育局最重视的安全议题,教局明白家长及社区人士对此计划所带来问题的忧虑,教局会与主办计划的基金会及警方反映家长忧虑,研究如何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参与计划学童的人身安全,进一步确保学生个人资料,不会落入不法之徒手中。 综合报道

脸书谷歌掌握大量个人资料 澳洲拟加强规范

澳洲竞争及消费者保护委员会(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建议加强管制使用个人资料,并采取各种加强管理网路公司的措施,包括限制脸书和谷歌对网路广告的支配地位。 澳洲政府表示,将采纳澳洲竞争及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的23点建议,并在年底之前拟订好有关法规,加强规范各大科技巨头。现时政府未有表明将执行哪些建议。 澳洲财政部部长佛莱登柏(Josh Frydenberg)欢迎委员会所提出的报告。他在报告公布时表示,从来未曾有这么多敏感的商业和个人资料集中在两家公司手中,他们必须承担责任,增加活动的透明度。

手机软件频“越界” 您的个人隐私真的安全吗?

■智能手机应背后的使用权限和隐私问题也引起消费者的密切关注。路透社资料图片 本报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出现,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使用权限和隐私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继Facebook、谷歌被指侵犯用户隐私后,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也曝光上百款手机APP索取的权限涉嫌严重“越界”——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今年3月,《纽约时报》和《卫报》先后曝光英国政治咨询公司——剑桥分析公司如何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利用Facebook收集的5000多万用户资料。9月,Facebook自曝公司内部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5000万用户的安全漏洞,随后公告称1400万人的姓名、联系方式、性别、关系状况和其他敏感信息都遭泄露。上月28日,荷兰、挪威、瑞典和斯洛文尼亚4个欧洲国家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投诉谷歌,指责该公司追踪用户地理位置的方式违反欧洲最新《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装个手电筒APP都要求开放读取通讯录的权限。网上图片   中国消费者协会(“中消协”)11月底也公布了于今年8-10月对十类100款APP进行了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中消协本次共测评了10类(通讯社交、影音播放、网上购物、交易支付、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旅游住宿、新闻阅读、邮箱云盘和拍摄美化)100款APP。 结果显示,新闻阅读、网上购物和交易支付等类型APP为总平均分相对较高的APP类别,而金融理财类APP得分相对较低,仅为28.91分。具体来看,十类APP中,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拍摄美化、通讯社交和影音播放等5类APP中,每一款都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 查看中消协提供的测评APP名单发现,其中包括不少知名APP,如通讯社交类的微信、新浪微博,导航领域的滴滴出行、高德地图,拍摄美化领域的美图秀秀等。);其次是住宿旅游、网上购物、新闻阅读和邮箱云盘等4类APP中,32款APP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形;而交易支付类APP中有7款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现象。《新京报》报道,“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手机号码”等三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最常见的内容。100款APP中,59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了“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