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5:54:3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朋友圈

疫情期间宅家手机刷不停 焦虑的微信朋友圈

社交软件微信面世之初给人带来无尽便利,而后朋友圈功能的加入则让这个社交平台变得丰富多彩。疫情期间,宅家增多,很多人比平时更多地刷朋友圈了。只不过天长日久刷朋友圈的你,有时候是不是觉得并没有很快乐,甚至觉得这个所谓“朋友圈”的存在让你变得莫名地焦虑,这种焦虑或许来自他人不停地“晒幸福”,“晒成功”,让你总觉得比别人差。又或者是朋友圈氾滥的碎片式信息,让你焦虑地无法辨认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本期《加拿大都市报》就和大家聊聊微信所带来的焦虑情绪。 文:本报记者张誉 图:网上照片 同龄人秀成功 让人难受 让人酸 电视节目《圆桌派》早前开了一档番外节目《圆桌时光派》。节目上,嘉宾蒋方舟谈到自己的焦虑来自微信朋友圈。蒋方舟原话称:“朋友圈的存在,让我边生活边竞争,太让人焦虑。在没有朋友圈前,我不会这么密切地了解别人的生活样子,我也不想了解。在朋友圈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看到领先自己很多的同龄人,就会让自己感到很焦虑。晚上睡不着,越焦虑越刷,越刷感觉越焦虑。” 家住卑诗省列治文的Dylan说,自己很认同蒋方舟的说法,而他自己也是,尤其最近几年开始变得好像有微信焦虑症一样。而且这种源头一大部分也是来自看到别人不断地“晒成功”。“说实话,在没有朋友圈之前,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我们很难了解,也真的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自从朋友圈出现,让自己与身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的生活被迫拉近。” Dylan续说,因为养成了刷朋友圈的习惯,所以自己每天定时都会翻一翻,睡觉前也必须看一下,结果就是越看越难受。他说,说实话,晒旅游,晒美食,自己也没什么感觉。但尤其受不了看到别人晒成功。Dylan举例说,朋友圈有认识的朋友可能事业还算成功,所以不定时就会参加一些高大尚的活动,然后与社区名人或者政客合影。每次参加完活动,他都会在晚上10点左右就“秀”照片,并且编辑内容说自己又受邀参加晚宴,感到很荣幸,同时再“秀”上至少6张照片,展现出一片年少事业有成的模样。 Dylan坦言:“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同龄人,看到别人如此优秀,你难道不焦虑,不羡慕,不嫉妒吗?在真实社交环境中,朋友之间相互比较一下都很正常,很普遍。如今跑到一个社交平台上,还要被迫看原本就不算熟的朋友秀成功,你说心里堵不堵得慌。” 有人说Dylan有些玻璃心,其实这一切何足挂齿。Dylan也表示:“这个也许真的和性格有关,身边其他朋友也刷朋友圈,我也询问过是否有同样的焦虑,有些朋友就完全没有,这样的朋友大多数属于乐观派。但像我这种相对没那么乐观的人而言就真的不行。” Dylan说道,这一年焦虑感尤其严重,可能是自己30岁,身边的同龄人经过5-6年的奋斗,也都成为各行业的精英,人与人的差距就渐渐拉开了,因此让焦虑感更肆无忌惮地滋生了。他又说:“为了不让自己那么焦虑,我现在唯一在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手,尽量少刷朋友圈。我曾经一度将朋友圈关闭,但后来发现这样也不行,毕竟还要通过朋友圈获取一些资讯,所以现在能做的就是少看朋友圈,多做事。” 的确或许少看朋友圈是唯一解决焦虑的一种方式。网上有一个关于朋友圈的段子是,当代人解压三大方式:删除朋友圈、换朋友圈封面,以及换头像……由此可见,朋友圈确实给当代人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无时无刻对比就有无时无刻的伤害 住在南三角洲的新移民Jennifer告诉记者说,她还算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但自己依然会因为朋友圈感到焦虑。“举个例子,我看到别人的孩子参加什么活动,又得了什么奖,心中难免有些酸溜溜,感觉自己遭受了一万点的伤害。每每如此,我心中就会寻思,别人家的孩子是吃啥长大的,为何那么出色。” Jennifer说:“只要是人就都会比较,只要一比较就自然会有伤害。朋友圈让这种伤害无限放大的根本是让“比较”变得太容易了。以前八竿子打不到的人,现在随随便便就出现在朋友圈里了。其次,朋友圈晒出来的大量内容中,相信有绝大多数东西又是自己所没有的,包括秀成功,秀恩爱,或是自己苦逼“搬砖”干活吃泡面时,别人却在世界另一头度假和享受美食,这种时不时出现的内容必然触碰到了敏感神经。自己啥都没有,别人要啥有啥,你说来气不来气吧。再者以前你可能只会和身边一两个朋友比,这样自己或许还有些优势。比如自己会做饭,A朋友不会做,那心中好受一点。如今和朋友圈N个人比较,你就会发现自己原本有的会做饭优势也荡然无存,而自己没有的则依然没有,你说这样比较后,能不焦虑吗?更严重的是这种焦虑感被放大了几十倍。”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在他的《身份的焦虑》一书讲到,越是看起来与我们背景接近的人取得成就,越是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种不平衡感。 把握微信社交礼仪 晒者有度 在温哥华工作的Ben说道,自己在浏览朋友圈的时候看到的是人生百态,里面都是晒幸福、晒高贵、向领导晒成绩,晒孩子和晒旅游,偶尔抱怨一下。如果这些人的背景和自己比较接近,又或是同事和同学,而他们的一些不同的举动或取得了成就晒出来,就给自己带来了心理的波动。不平衡的心理,嫉妒和焦虑也难免。 不过,他也表示,对这样的焦虑把控的还算得到。首先自己的宗旨是少刷朋友圈,绝对不会闲来没事,就去刷刷朋友圈。以前自己有个习惯会从朋友圈最新动态倒过来刷,一直翻阅到上一次看的最后一条动态。如今自己绝对不会这么做,错过就错过,前往不要看太多,看太多就容易想太多。其次,就是调整心态。“我现在很关注自己本身拥有,而非去想自己没有的。同时乐观地去看待一些事情,比如别人很成功,我便当成是一种督促和鼓励,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其实不看朋友圈也没什么损失。建立内在的对自己的认可,在有焦虑的时候,用自我认可和其他精神上的支点支撑和对冲。”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焦虑。华裔女士Vicky就说,自己平时也刷朋友圈,但她也不是很焦虑,因为自己秉承了“别人爱咋咋地,过得再好,飞上天也与自己无关”的心态。当然要是别人真的足够出色,自己也会像对方取取经,获取点有用信息。 不过Vicky也提到,既然现在很多人把微信朋友圈当成一个社交圈子和平台,那就要与身处真实社交环境一样,把握正常社交礼仪,你所言和所做需考虑他人感受,不让对方难堪和不舒服,所以朋友圈爱晒的小伙伴,还是要注意一下秀的方式和频率,顾及一番圈中好友的感受。当然看者也要保持心态平和,用美好和祝福的眼光关注他人,这样才能避免心态失衡。 朋友圈:发者疲累,观者难受 中国《新週刊》曾在463期以“滚蛋吧!朋友圈”为封面标题,阐述朋友圈所带来的焦虑。如今很多对人都和Jennifer,Dylan一样看腻了朋友圈,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理由:烦。另外,有一批不再爱朋友圈的人也有一个相似的理由:累。 的确,当你在雾霾包裹的楼宇中吃着外卖、敲着代码,却发现朋友圈里戴着太阳镜在金色沙滩上高高跃起的朋友露出了夸张的笑容。倏忽之间,你就被浓浓的自怨自艾包围,天天如此,只剩烦人。 你以为照片里的朋友就容易麽?在海滩上跳了十七八次,才捕捉下一张还算完美的照片,修过图之后发出去,已经累得满身大汗。难得休一次年假,不收穫几十个赞和回复实在太亏。几条票圈发出来,次次凑够九张,怎能不累? 美食、旅行、跑步、孩子、恩爱……朋友圈各种频繁的秀令人厌烦。 朋友圈是一门秀的艺术。很少有人把伤痛难堪、没有结果或不如人意的事情发在朋友圈,我们所能看到的,往往都是别人光鲜的一面。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就不跟你说了,只给你点阳光感受一下吧。很多时候,能发一条让人艳羡的朋友圈,甚至成为面对眼前困难的动力。久而久之,朋友圈上全是轻鬆又美好的快乐图景,而背后曲折的生活真相永远是个谜。现在的朋友圈陷入到“总是羡慕别人”和“处心积虑让别人羡慕”的境地,双重尴尬下,发朋友圈和看朋友圈也越来越无趣。 若做不到少刷朋友圈,那至少就先从克制开始吧。 中国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曾在微信公众号“我们心理都有病”中提到,其实朋友圈的焦虑是完全不必要的。他说如果每天你多花点时间沉浸在朋友圈里,是很难不焦虑的,你忙得不可开交的工作日有人在海岛度假,你加班完一口饭都没吃的深夜有人刚刚吃完烛光晚餐在散步,你心心唸唸却捨不得买的一条裙子已经穿在别人身上且她比你更瘦更白更优雅,你是单身狗但是一个月内有三个老同学在朋友圈发佈了婚纱照。 朋友圈是你的,但快乐和幸福却都是别人的。在落差中,别人的光鲜生活会让我们降低对自己的评价,伤害自尊水平,这就是焦虑的根源,错不在朋友圈里的人过得太好,而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一种将自己暴露在不恰当比较的环境中。 雨天不带伞却还偏偏羡慕着坐在车里的人,你能怪谁呢? 而这种刷朋友圈带来的焦虑其实原本没有必要,朋友圈里的状态永远都是片面的,而我们也总是会条件反射地的格外注意自己的缺失或不足,我们过度放大了对比最明显的部分,一叶障目,超载的信息负荷又很难让人有足够的认知资源去加工和推导事情本来的面目。 朋友圈展示的是结果,我们也往往只看到了结果,其实大家都一样,在漫长的过程中煎熬和拉扯,不必焦虑和羡慕,你能做的就是少动动手指,少刷几次朋友圈,我不是教你掩耳盗铃,是教你真正参与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不在朋友圈,而在眼前。 我们为什么乐此不疲? 虽然心知肚明太多冗余的消息占用了我们大量精力,造成了压力和焦虑,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乐此不疲?答案有点绕,但却很真实,我们刷朋友圈的初衷其实本事想缓解焦虑,或者说是用一种不可知的焦虑来代替已知的焦虑。 解决一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其实是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那么之前的问题看起来也不算什么了,哪怕它客观上没有得到任何的处理,但从我们内心感受而言,那个老问题被取代,就相当于被解决掉了。想想那些你本不必驻足在朋友圈的时刻?有时候你本该在处理繁琐的工作,有时你刚刚跟人吵架心情很差,有时你本打算开始背单词,有时你马上就要开始一个重要但让你精神紧张的会面…… 这些时候你的确有该做的该面对的重要的事情,但是你却选择了打开朋友圈,那是我们想暂时逃避和缓解当下现实里正要面对的难题和压力,我们试图躲到朋友圈里纾解情绪。 可惜往往我们的暂时逃避会造成沉溺,该做的事情被一再拖延,甚至本想偷得一点空閒轻鬆却造成了新的焦虑,结果是不仅耽误了真正要做的事,同时情绪上也增加了新的负荷。 刷朋友圈可以说是一种很便捷却又很廉价的转移注意力方式,它给我们造成的幻觉是我们可以随时从逼仄的现实生活里逃跑,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通过朋友圈去屏蔽现实带给我们的负面感觉,但这种阻隔并没有真的发生过,我们把问题归咎到朋友圈的时候,反而是放弃自己的主导权,相当于束手就擒接受被肆意侵犯。 你需要的是多给自己一点保护,别总是将自己暴露在容易失控的环境里,你是情绪和生活的主人,如果暂时做不到刷朋友圈却不为所动,那至少就先从克制开始。 面对疫情恐惧,封城不如封朋友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尽管形势有好坏两面的变化,但是华人圈里的焦虑和恐慌始终不减,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架势,令人为之担忧。这种恐惧,本质上不是来自新冠病毒,而是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的胡乱揣测和虚假信息。 新冠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中致死率、轻症居多、不难治癒的病毒,虽然与普通流感不可同日而语,但和SARS比起来只能说各有千秋。 这次疫情刚爆发时,由于人们缺少对这种新病毒的了解,加之中国在前期防控方面的失误,产生了爆炸式传播和一系列恐慌,这可以理解,但时至今日,还以讹传讹,自我吓唬,就太不应该了。像后来的其他国家,比如加拿大、美国在疫情处理上,都比较适度、理性,进退有据。他们主要是要求居民加强自我防范,如有轻型症状则以自我治愈为主。 像对待戴口罩问题,大部分地方都不会建议戴口罩出行的,因为国外通常而言是有病的人才戴口罩或者确实发生了严重的情况。据了解,新加坡这次为了教育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政府反复宣传不要戴口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海外的华人新移民该怎么办?一句话: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入乡随俗,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是十天前由大连经北京返回温哥华的,一路上都是紧紧戴着口罩,当小心翼翼走进温哥华机场时,发现除了来自中国的旅客佩戴口罩外,其他旅客和机场工作人员都没有佩戴口罩,机场进出连最基本的测温都没有,一切照常(当然相关部门也在做好各种准备,只是不需要过度防范而已)。我想,华人向来缺乏信任,遇事妄加猜测,彷彿只有大量抢购物资,才能安抚那颗躁动的心。 对于疫情的发展,虽然正在形成的更广泛的扩散,但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的:第一,中国的疫​​情已经根本好转了;第二,即使其它地区(韩国、伊朗、意大利等)会有一些爆发高峰,但毕竟有中国的经验教训,很难再次出现中国的情况;第三,最重要的是天气很快就会转暖了,而大自然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也就是说,疫情的风险敞口只有三、四两个月了,这期间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假如美国增加到近千例,加拿大超过百人,都会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估计美、加实际上也都不止现在这个人数,只是没有全面检测,有些感染者稍微休息也就很快痊癒了。如果这个病毒还耐热,将转为长期存在,那也无需恐惧,长期化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应对了,更别说“瑞德西韦”们正快速走来。华人比本地人恐慌,因为有双重的恐惧。前段时间因为中国的疫情而恐惧,这段时间中国好转了但海外增多了,华人更是惶恐。华人何时才能有双重的平安和喜乐呢? ! 华人恐惧,是因为华人活在恐慌的世界里。要想摆脱恐惧,就必须走出恐慌的世界——至少是微信群和朋友圈的世界。我有位同学前段时间说,天天看微信刷疫情,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也好像得上了。其实我也有这种感受,春节期间在中国,就不由自主地被各种谣言和传闻淹没了,心常有戚戚然;回到温哥华,才稍觉安顿,不过一旦你多在微信群里翻翻,那种感觉又会袭上心头。凡是常在朋友圈里转发不实报道或者所谓阴谋论之类文章的,或者总是晾晒个人生活图片的,或者动辄一天转发好多条信息的,我就只好把他们割爱隐藏起来了。 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给我们提供一个发表言论的平台,甚或说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小自媒体,但越是这样越要注重自己的言论,关爱别人的感受,从而让个人品牌和朋友圈越来越有价值。否则,得不偿失,害人害己。 除了像清理病毒一样,清理自己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还要走出去多做点事。越是陷在小圈子里,待在家中,越是容易恐慌,并自我强化;而凡是去上班的,去做事的,就不会觉得这个疫情有多么可怕。 为了更好地防控病毒,打造幸福的新家园,在温哥华,就有一群华人义工自发地创建“回家(加)隔离互助”活动,给有需要的华人朋友提供各种帮助,产生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也在当地主流社区中赢得美誉。通过他们的奉献和努力,华人社区正在成为主动防疫的优秀典范! 总之,要处理好自己和微信群与朋友圈的关係,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病毒败于勇者。作为海外新老华人,更需脚下生根,心有依靠,才会有真正的平安、喜乐、健康和幸福! 本文首发于公号“幸福家庭圈”

自制外卖火爆朋友圈 澳洲留学生遭举报遣返

无监管制作的外卖的确有很大安全隐患…… 澳洲华人留学圈中的私房菜外卖曾生意红火,但最近澳洲政府斥责这些没有任何卫生许可的家庭厨房。多位无证经营私房菜生意的华人遭遣返。 网上图片 据了解,Facebook和Gumtree网站上有数十个家庭自制餐的广告,食品包括咖喱、千层面等等,其中,有些卖家声称他们的厨房有食品安全执照,但很多厨房其实没有。 澳洲餐饮业管理部门CEO Juliana Payne提醒消费者,在网上点家庭自制餐前应三思。她表示,消费者没有办法确定,在这种不受监管的家庭厨房生产的食品是否符合严格的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很难对网上一些没有执照,在不受监管区域自制食品的卖家进行调查」,「很难知道他们的食品生产过程等是否符合所有标准」。 网上图片 一家专做外卖的餐饮店老板表示,从员工培训,到获得食品安全执照、保险和有关清洁和食物保存温度的文件,都涉及到食品健康和安全。 据悉,澳洲食品行业经营规定很严格,地方议会管理食品店并强制规定有照经营。昆士兰卫生局鼓励市民如果怀疑餐饮店的食品不安全或认为该餐饮店没有食品营业执照的话,可以向当地议会举报。 另外,无证经营的家庭自制餐生意存在,会导致不公平竞争。之前曾有30多名留学生因在朋友圈经营私房菜被直接遣返,他们正是遭到了当地华人餐厅的举报,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无照经营下场悲惨的故事,更是一个恶性竞争的写照。 在澳洲,根据法律规定,所有售卖食物企业(包括微信上运营的家庭外卖),必须在运营前14天通知当地政府。根据规定,如果没有告知当地市政便开始售卖食物算违法行为,并伴有巨额罚款。 网上图片 卖家要了解运输食物相关的法律要求,并确保送到的食物温度符合规定;烹制食物的场所,和运送食物的车辆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且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打造家庭外卖厨房——家里要有商业等级的厨房配套等。 在墨尔本,市政工作人员表示私家外卖未经卫生许可出售食品百分之百是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最多处罚2万澳币罚款。如果涉事者是非本国公民,还有可能面临遣返的状况。 来源:巴士的报

朋友圈“炫富摔”并非只为娱乐 可能已盯上你的钱包

网上图片 最近,网络社交平台出现“炫富挑战”,“一不小心”摔出了“全部家当”。深圳警方提醒:有些人“炫富”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谋你的财富。 刘女士的高中同学小王近两个月突然在微信朋友圈里高调炫富,背的包包不是LV就是迪奥,让她羡慕不已。经过多方打听,刘女士得知小王正在做一个投入低但收益快的项目。刘女士联系了小王,小王爽快地将自己的投资经理小付介绍给刘女士。 付经理向刘女士介绍,自己手上的这个项目属于低投入高回报,定期给投资者分红,投资2000元每月回报1000元,15天周期可以赚一半本金。刘女士动心了,先后向其推荐的投资网站支付6000元进场费。几天后,刘女士就收到该网站向其注册账号发来的“分红”1800元。 接着,付经理告诉刘女士,如果想要更高的分红,就得发展更多的人投资。一想到有这样的好事,刘女士立即联系自己的好友。为了让好友安心加入,刘女士还先行垫付了资金。一段时间后,刘女士已经投资3万余元,然而不到两个月,该网站突然无法正常打开,账号内的本金和分红均无法提现。 深圳警方介绍,透过这个案例可以发现,所谓的投资项目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网络诈骗,骗子先通过炫富骗取朋友圈好友的信任,再通过编造虚假项目,以定期分红、高额回报等方式为诱饵,拉人入伙投资,最后卷款跑路。 警方提醒,不少骗子会利用修改头像和昵称冒充他人,通常这样的人群来自“附近的人”或者许久不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炫富的照片一般是从网上下载的。

女子为试探男友发朋友圈 怎么把警察招来了?

发朋友圈消息。网上图片(图文无关) 29岁的小婷(化名)感觉男朋友不关心自己,一气之下从宾馆出走。随后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还配了一张血淋淋的图片,让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小婷说,她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试探男朋友是否还在乎她。 小婷老家在湖北,男友小朱今年36岁,桐庐人。小朱有个亲戚在建德,听说这里环境很不错,于是小朱便带着小婷过来了。两人一玩就是2个月,没有去工作,一直住在寿昌的甜梦宾馆。 昨天晚上,两人因为一点琐事吵了一架。小婷感觉男朋友不关心自己,自己又是一个外地人在建德,人生地不熟的,越想越委屈,一气之下就揣着手机拎上包就走了。 从宾馆出走后,小婷没看到男友追上来,一边哭一边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她找到一个地方坐下,不停地刷手机,看看男友有没有发信息过来。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男友一点动静也没有。 “他果然不爱我了。”小婷回想男友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忍不住又哭了起来。紧接着,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爸妈对不起,以后再也不让你们操心了……”,还配了一张血淋淋的割腕图。 小婷发的朋友圈。浙青网图片 另一边,小婷出去后,小朱刚开始并没有在意,以为她只是赌气出去走走,过一会儿就回来了。晚上快11点,小婷还没回来,小朱有点郁闷,躺在床上玩手机,刷到了小婷的朋友圈。 血淋淋的图片,加上这段文字,这可把小朱吓坏了,要是因为这点小矛盾就让小婷起了轻生的念头,那自己可是罪孽深重啊!小朱连忙给小婷打电话,但怎么也打不通。一筹莫展之时,他想到了报警——“我女朋友赌气出走,发了朋友圈可能要自杀!” 一听到“自杀”两个字,寿昌派出所民警立马警觉起来,马上赶到甜梦宾馆。前台工作人员说,她亲眼看到小婷带着一副又沮丧又气愤的表情,走出宾馆大门。因为两人已经在这里住了2个月,所以工作人员非常确定走出去的就是小婷本人。 不管用小朱的电话还是民警的电话打过去,小婷就是不接。这时值班所领导通过路面监控和沿街走访对小婷展开寻找。出警民警兵分几路开展搜寻,一方面利用手机短信、微信与小婷沟通,表明身份,另一方面通过旅馆场所微信群群发,询问小婷是否入住。 民警在走访。浙青网图片 短信、语音都没回,周边旅馆也没发现小婷入住,所有人的精神都紧绷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晚上11点50分,距离报警时间已经1个小时,距离小婷出走已经2个小时。2个小时可以发生很多事,大家都不敢想象。就在此时,小婷回来了! 民警在走访。浙青网图片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样至少人是安全的。 小朱又问,“你这样发朋友圈,不怕你爸妈他们担心吗?" 小婷笑着说,发朋友圈时她就分好组了,这条割腕的朋友圈,只有男友小朱一个人看得到。 小婷说,因为感受不到男友的爱,她想通过这个方式来试探男友是否还在乎她,朋友圈发的图是假的,是从网上搜来的,后来觉得骑虎难下,很难收场,所以就回来了,没想到会惊动警察。在场所有人都哭笑不得,民警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小婷当场表示,自己这次确实做错了,下次再也不会这么冲动了。 来源:浙青网

警惕!朋友圈里这些东西不能轻易晒 小心被人盯上

微信朋友圈。网上图片 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朋友圈晒图的内容五花八门,可你是否知道,某些信息一旦被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近日,中国江苏的张先生买彩票中了奖,兑奖时却发现奖金已被领走,只因其曾在朋友圈晒过彩票照片。 那么,究竟哪些东西不能轻易晒?发朋友圈要注意什么?关乎信息安全,看图了解↓↓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