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07:38:05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生物钟

老了还能变年轻?美大学测试生物时钟可逆转2.5年

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刊登出一项新研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科学家原本想再生逐渐萎缩的胸腺,却意外发现衰老或许是可逆的。受试者在服药后不仅恢复免疫系统的活力,连表观“生物时钟”(epigenetic clock)都平均逆转2.5年。 据《福斯新闻》报导,受试者服下包含一种生长激素和两种糖尿病药物的药品,主要用来测试生长激素能不能让胸腺组织再生,但该激素同时也会导致糖尿病,所以需要搭配糖尿病药物。 UCLA研究员Steve Horvath表示,原本预计生物时钟可以放慢,但没想过还能达到逆转的程度,如今就像走进了未来世界。Horvath用4种方法测量每位受试者的生物时钟,结果都观察到明显的逆转。但科学家也强调,这只是初步的研究结果,因为只有9名受试者,也没有任何对照组,如果将来能够再次证实,那对于医疗保健和高龄化社会可能有巨大的影响。 Horvath表示,有6名受试者在测试完的半年后提供血液样本,检验后发现效果仍然存在,因此他对未来的研究保持乐观态度。目前科学家正在计划一项更多样化的研究,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另外,研究中选用的3种药物目前正在独立测试,以确定不同药物所产生的具体效果。

“夜猫子”比“百灵鸟”得乳癌几率高, 你还敢放肆熬夜吗?

资料图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6日报道,研究发现,早起的女性要比晚睡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低。另一方面,超过标准睡眠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几率越高,而调整生物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癌症诊断的风险。 超过40万名女性参与了布里斯托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百灵鸟”型女性(早起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夜猫子”型女性(晚睡的女性)低48%。研究者还发现,每晚睡眠时间超过建议的7到8个小时的女性,每多睡一个小时,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几率就会增加20%。一种解释可能是那些早上精力充沛的人睡得更好,醒得也更早。而那些在晚上精力充沛的人容易睡眠紊乱,这便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晚睡也会影响女性的生物钟,从而进一步增加患病风险。这与先前的研究相呼应,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夜班工人和那些多在夜间接受人工光照的人患癌症的风险更大。 该研究小组在格拉斯哥举行的国家癌症研究所会议上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分析了女性的基因组成,并了解了她们的休息情况后。研究者表示,改变你的习惯不一定会百分之百排除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如果习惯不改,事情将可能更糟糕。 乳腺癌护理慈善机构的Emma Pennery博士也称,改变睡眠习惯并不像其他经证实可降低风险的选择那么容易,因为睡眠习惯往往是由工作、养育子女或其他健康状况的一部分。 来源:环球时报

利用生物钟或治愈癌症 使治疗事半功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导,2017年首个揭晓的诺贝尔奖被授予发现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也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成了热门搜索关键词。按照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瑞典生理学家拉尔森所说,晚上睡觉,白天吃饭,生命都需要适应这种规律。当生物钟规律紊乱时,身体就会出现问题。但是,近日有科学家却指出,早睡早起并不适合所有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生活?  根据今年的诺贝尔奖——地球自转产生了白昼和黑夜,昼夜人们有着不同的活动,这就是生物钟在发挥作用,当生物钟规律紊乱时,身体可能会导致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实际上,这种说法在中医中早有提及。  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涂隽在临床诊断中,也常常遇到因生物钟紊乱导致出现身体问题的病人。长期以来会形成亚健康,比如很多长期加班,或者睡眠很晚的人,像半夜一点、两点、三点才睡的。  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珞颖认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生物钟的情况也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我的钟可能在三点,你的钟在七点,像我们两个就有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生物钟可能就存在这样的时间差,所以有的人更倾向于早睡早起,有的人会倾向于晚睡晚起,因为他会觉得那样更舒服。”张珞颖通过研究发现,早鸟型,也就是早睡早起的人,夜猫子型,也就是晚睡晚起的人,这两种人群的生物钟是有差异的,强迫晚睡晚起的人早睡早起是违背他自身的生物钟,因为他在不应该醒的时候醒来,不应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并不利于他的健康。 “基本上我们所有的行为和生理过程都呈现出这种昼夜节律,它是由生物钟所调控的。它还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生物钟所揭示的生活哲学并不代表“不能熬夜”,而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为什么要遵循生物钟?已有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包括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张珞颖说,现在生物钟在临床中治疗某些病症时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如果根据人体的不同生物钟,进一步进行挖掘、研究,很有可能治愈疑难杂症甚至癌症,利用生物钟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癌症患者他需要化疗,可能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它是有昼夜节律的,癌细胞它本身的生物钟是比较差的,所以它会全天候处于那种比较高的增殖分裂状态。所以在适当的时候,正常的细胞分裂最少的时候进行化疗药物,这样子可以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最小,就相当于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而且最小的副作用。”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遵循生物钟也不能和“少睡觉”划等号。临床医学也显示,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一方面要找到合适自己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更要保证睡眠时间。专家介绍,年龄越轻,越需要睡眠时间长,60岁以上的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少,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睡觉就行;40—50岁的人需要睡眠至少6个小时左右,18岁成年后到40岁之前,需要6个半到7个半小时的睡眠,而未成年人需要的睡眠则更多,因为睡眠在他们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关键。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医生陈灵说,在晚上11点钟和后半夜两点钟的时候有两个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如果熬夜,比如11点钟或者12点钟才睡,生长激素分泌的周期会被打乱,影响小孩身高的发育。还有人在睡眠的时候才能得到休息,所有的脏器是一个修复的过程,脑细胞也得到休息,如果总是熬夜,就像猴皮筋一样,总是使劲抻著,没有恢复的时间,很快就会疲劳,时间长就会老化断掉了,其实人也是一样的。来源:央广网C8

生物钟研究者:强迫夜猫子早睡不利于其健康

      “最新出炉的诺贝尔奖得主喊你不熬夜了!” 2017年首个揭晓的诺贝尔奖被授予发现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三位科学家,也让昼夜节律——生物钟研究成了热门搜索关键词。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10月3日,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珞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解释,“至少我们的研究显示,早鸟型(早睡早起)和夜猫子型(晚睡晚起)人群的生物钟是有差异的,强迫夜猫子型人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不应该醒的时候醒来,不应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对他的健康并不好。”  遵从个体生物钟,“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生物钟几乎影响着人类一切生理活动,其中睡眠规律是最为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之一。  张珞颖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内科系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当时所在团队发现了一个家族,有明显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且发现了与此相关的基因突变。  因此对于能否熬夜,张珞颖认为,“应该遵从自己体内的生物钟来作息,而不是要遵从一个既定的标准,因为每个人不一样。”  “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早睡早起,称为早鸟型;而有一些人则是晚睡晚起,也就是夜猫子型,比如我。”  张珞颖说,强迫一个夜猫子型的人早睡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应该醒著的时候睡觉,与在不应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一样,对他的健康并不好。 ”  因此,生物钟所揭示的生活哲学并不等同“不能熬夜”,而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  遵循生物钟有多重要?已有研究证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包括行为、激素水平、睡眠情况、体温,以及新陈代谢等。“我们的身体好比一个秩序井然的工厂,身体内不同器官的活动就像高度协调的生产线。所有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必须按时送达,才能保证每条生产线上的产品正常生产,维持正常运行。 ” 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校区生物系助理教授张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这样解释。张勇说,跨洲飞行所带来的时差正是生物钟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而现有的研究发现,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睡眠障碍、抑郁甚至是癌症。  临床应用广泛,但调控机制仍不清晰在张勇看来,相比过去几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研究,生物钟目前还是比较基础性的研究,“生物钟不是一个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更为基础的研究,不仅是人类,甚至低等生物,包括真菌、植物等都适用。”  当前已有的研究中,学者已经将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睡眠、情绪、疾病治疗、农业杀虫等。“比如有研究发现,农田杀虫剂在不同的时间段杀虫效果并不同,这正是因为害虫的抵抗效力受到生物钟影响,因此选在害虫抵抗效力差的时候杀虫会事半功倍。”张勇解释。  同样地,生物钟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同样瞩目,“癌症病人的放化疗也可以与生物钟结合,因为不同的时间段病人对放化疗的耐受度也不同。”不过,张珞颖认为,生物钟能否应用到临床操作与医生是否知晓生物钟有关,“诺奖之前,虽然生物钟的研究并不新,但也属于比较小众的领域,甚至全球性的学术论坛也仅有不超过1000人参加。”  现阶段张珞颖的研究方向是昼夜节律与情绪的关联。张珞颖说,哈佛大学团队曾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得出,人在一天中的愉悦指数与生物钟相关,“结果显示,不同的人在一天中的愉悦指数,在凌晨是最低的,而在傍晚则最高。”  不过,尽管发现了情绪与生物钟相关,“但是如何通过生物钟研究来控制或调节人的情绪,目前为止仍不明朗,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张珞颖说。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