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9:45:58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世卫组织

世卫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构成“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4日强调,尽管意大利、伊朗和韩国等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陡增令人十分担忧,但目前疫情仍未构成“大流行病”。   谭德塞当天在世卫组织例行记者会上说,近日意大利、伊朗和韩国等地的确诊病例迅速增多令人十分担忧。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存在发展成为“大流行病”的可能,但根据世卫组织的评估,目前尚未构成“大流行病”。   谭德塞解释说,世卫组织在判断是否使用“大流行病”一词描述疫情时,要对病毒传播的地理范围、所引发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等进行持续评估。目前世卫组织并未看到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不受控制地”传播,也未看到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大规模出现。“我们看到的是世界不同地区发生的疫情正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各国,需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   谭德塞说,目前使用“大流行病”一词不符合事实,无疑会引起恐慌,对阻止感染或挽救生命没有任何帮助。他指出,现在是所有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集中精力控制疫情、并为可能到来的“大流行病”做准备的时候。世卫组织将持续进行风险评估,时刻监测疫情的发展变化。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同一场合表示,“大流行病”意味着全球人口均面临感染此病的风险,其中一部分人口将可能最终染病。而目前看来,在对病毒的强力阻击下,中国确诊病例数出现明显下降,这与“大流行病”的逻辑相悖。   瑞安强调,现在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大流行病”为时过早,人们目前正处在为可能的“大流行病”做准备阶段。“我们仍在努力避免让它成为现实,有些国家已经成功做到了这点。”      新华社

WHO外方组长:看到中国做法前,我曾像其他人一样有偏见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全球社会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式方法,而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艾尔沃德称:“在全球也要不得不为疫情做应对和准备的过程中,我曾经像其他人一样有过这样的偏见,就是对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日在中国四地开展联合调查的结果。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改变了新增确诊病例快速攀升的曲线,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数据。两周前我刚到中国的时候,每一天新报告的确诊病例大概都是两千多。当联合考察团结束考察任务的时候,昨天报告的确诊病例是416例,两周之内实现了80%的下降。 他表示,这样的数据下降是切实的。数据在不断地变化,做统计也面临挑战,考察组是通过不同信息的来源,来确定这样的下降是真真切切的。实地学习和考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事实,这些事实再一次不容质疑地确认了这种真切数据的下降。 艾尔沃德说,中国的协同优势是几年前我们都无法想象的。比如大型医院进行临时床位的调拨和划动,以便能够使更多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得到救治。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常规的接诊项目被转到以在线方式去提供,而在这个方面中国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他表示,有一些在国家层面上所采取的鼓励大众去做的一些改变,比如像勤洗手、保持距离等,这种反应的策略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中国从最初采取的比较整齐划一的方法,慢慢的转变到基于科学的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更多地考虑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其能力,也考虑到病毒传播本身的一些特性,这种微调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全球社会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式方法,而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艾尔沃德说,“在全球也要不得不为疫情做应对和准备的过程中,我曾经像其他人一样有过这样的偏见,就是对于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没有药,现在没有任何的疫苗,所以我们只能拍拍手表示没有什么办法。而中国的做法是,既然没有药,没有疫苗,那么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 艾尔沃德表示,目前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切勿沾沾自喜,未获全胜,不轻言胜利。虽然病例数目在下降,但人群依然是普遍易感的。这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可能会有反弹风险,当出现反弹时又要快速去进行大规模的应对。目前数字的下降来之不易,采取了大力的措施才带来的,像医院的床位数在增加、呼吸机在购入、疫苗和药物在研发,这些努力都不要停止。就像梁万年教授所谈到的,这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依然面临的是巨大的风险,所以切勿沾沾自喜。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都等现场考察,联合考察组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认识。 一是人口学特征。患者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77.5%的病例来自湖北。 二是动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三是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一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在中国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触者管理。在广东和四川,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几乎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大约1%-5%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梁万年介绍,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播动力学分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武汉传播。武汉早期发现的病例大多与华南海鲜市场的暴露有关。随后,病毒通过接触海鲜市场的人群扩散到社区,形成社区传播。自2020年1月23日起,在武汉及周边城市采取的交通管制等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向全国及全世界其他地区进一步扩散蔓延。 第二种是湖北除武汉外其他地区的传播。在紧邻武汉的湖北孝感、黄冈、荆州和鄂州等地,传播流行强度略低于武汉。该省其他地区,因武汉的交通管制,人口流动减少,其传播动力与全国其他地区更为接近。 第三种是湖北省以外其他地区的传播。武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再加上疫情发生时恰逢中国农历春节,人口流动性大,疫情有可能迅速从湖北省扩大到我国其他省区。为了阻断疫情蔓延,全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截至目前,绝大部分报告病例与湖北武汉有关,其他省份的社区传播非常有限,大部分为家庭聚集性疫情。 第四种是特殊场所和人群的传播。我们注意到有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医疗机构、监狱等特殊场所。但总的来看,不是影响传播动力学的主要因素。关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感染,据报告,全国共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绝大部分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来自湖北武汉。 据报道,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2055例确诊病例,1070例临床诊断病例和157例疑似病例);90%以上的医务人员(3062例)来自湖北。 在此次发布会之前,考察组在2月17日赴北京、广东、四川开展调查,22日至23日在湖北开展现场调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新闻中学英语:中国逼着你们表扬?WHO总干事的回答太帅了!

在日前举行的“科研路线图: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上,一位欧洲新闻电视台的记者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Ha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pproached the WHO to ask it to stand up and say that China is doing a good job? Was there...

世卫组织最新报告:新冠病毒与菊头蝠冠状病毒有关联

世界卫生组织2月11日疫情报告显示,世卫组织将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特截图。 报告显示,世卫组织在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协商后,根据以往经验将疾病命名为COVID-19。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有了正式名称有助于防止利用其他不准确的名称导致污名化。 最新疫情报告将技术重点放在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畜共患病成分上。报告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其他已知的在蝙蝠中传播的冠状病毒存在关联,更具体地讲则是和蝙蝠亚种菊头蝠(Phinolophus bat)存在关联。菊头蝠在中国南方以及整个亚洲、中东、非洲和欧洲广泛存在。 报告称,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国的蝙蝠中已经检测出500多种冠状病毒。而根据对居住在洞穴蝙蝠自然栖息地附近的农村人口进行的血清学研究表明,蝙蝠冠状病毒的血清阳性率为2.9%,这表明人类接触蝙蝠冠状病毒可能很常见。 不过,报告指出,此次疫情暴发最初的传播途径仍然不清楚,目前最可能的情况是某种中间宿主动物将病毒传染给了人类。世卫组织称,目前中外专家都在努力寻找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传染源,确认源头将有助于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疫情,同时帮助理解此次疫情的最初传染路径。

世卫总干事开会一声咳嗽 幽默一句全场爆笑

自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后,言词被外界批评为讨好中国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已遭逾20万人连署要求下台,而他昨(3日)在执行委员会议上无意间咳嗽了一下,之后他喝了一口水,开玩笑地说:“别担心,这不是新冠状病毒”,全场即时松了一口气,引来大笑。 世卫在日内瓦召开执委会会议,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现时没有必要采取措施,干预国际旅游及贸易,去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呼吁各国应基于证据,落实这些防控疫情的决定。 会上谭德塞突然咳嗽了一下,用手臂遮住口、喝了口水,接着开玩笑说“别担心,这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让现场出现一阵笑声,他本人也笑了一会儿。谭德塞上周才刚访北京,与中国国家习近平与卫生官员讨论抑止疫情扩散,女儿还担心他那里很危险,希望他不要去,让他还特别解释危险性不高。 报导也指出,谭德塞也表示WHO正在与Google合作追踪关于疫情的谣言与假讯息,确保民众在网路上搜寻关于病毒时,能获得WHO正确的资讯。根据WHO社群媒体主管,如脸书、推特、腾讯与抖音等多个社群媒体也开始采取行动,限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假资讯传播。

疫情被世卫列为紧急事件 PHEIC有别于疫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扩散,截至1月31日上午10时,中国病例增至9720宗,213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30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是史上第6度宣告,确认疫情对中国之外的国家有风险,需要国际社会一致应对,但世卫组织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 截至1月30日24时,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692例,现有重症病例1527例,累计死亡病例21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71例,共有疑似病例15238例。截至1月31日上午10时,病例已增至9720宗。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谭德塞称,“作出这一决定不是因为中国正在发生的情况,而是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的情况”,“我们最大的担忧是,病毒向一些卫生系统较弱国家扩散,这些国家可能并未做好准备应对疫情”。 谭德塞强调,宣布这一决定“并非是对中国没信心”,“相反,世卫组织继续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保持信心”,“几天前我去了中国,见了习近平主席。在离开时,我对于中国在资讯透明度、保护全球人民方面的承诺毫不怀疑”。 谭德塞表示,虽然会有一些经济损失,但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中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树立了榜样。“实际上,中国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对其的要求。”谭德塞指出。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为PHEIC后,谭德塞还宣布了七条临时建议,其中认为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世卫组织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 谭德塞:中国措施远超要求 世卫组织此前曾5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是: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2014年,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情;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疫情;2018年-2020年,刚果(金)埃博拉病毒疫情。对于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外交部31日上午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很多举措远超出《国际卫生条例》要求,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外交部称,中方本着公开透明和负责任态度,向有关各方及时通报疫情资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

世卫组织:宣布国际卫生紧急状况为时过早

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现在是“过早”宣布,新冠状病毒的爆发,可以成为国际卫生紧急情况。 世卫指出,中国境外感染病例数量太“有限”,故没法宣布为国际卫生紧急事件;世卫强调,会继续密切监视发展情况,并在必要时重新召开紧急会议。 世卫表示,中国已有数百人感染新冠状病毒,但仍然不是全球性突发卫生事件。 世卫是在中国封锁3个城市,并取消农历新年假期北京的主要庆祝活动,以压抑新病毒扩散后的决定。 这是独立专家花了2天时间评估有关新冠状病毒传播的讯息后,世卫才作出这项决定。 世卫过去曾就寨卡病毒、猪流感、小儿麻痺症等爆发,宣布全球进入紧急状态。 世卫一旦宣布全球紧急状态,一般会付出更多资金及资源,且有可能令不少政府宣布旅游警示。 在中国已有数百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17人死亡。 (网上图片) T02

中国家长不敢给孩子打疫苗 世卫组织强调理性对待疫苗

8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媒体声明:接种疫苗挽救生命,呼吁中国家长继续让孩子接种疫苗。 这是继7月25日世卫组织针对长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发布媒体声明后再次发声。约10天前,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呼吁中国公民继续使用质量有保证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理性看待疫苗事件。 7月11日国家药监局在对长春长生开展的飞行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生产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事件发生后,国家药监局扣留了所有涉事疫苗并停止了该公司疫苗生产。 7月18日,长生生物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检验不合规定,收到吉林省药监局行政处罚,由于百白破疫苗主要用于为婴幼儿接种,不少家长开始担心给孩子注射的疫苗是否安全。随着疫苗事件发酵,疫苗恐慌情绪开始在社会群体中蔓延,甚至出现一些抵制疫苗的声音。 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次媒体声明,对中国狂犬疫苗事件表示高度关注,并对国家药监局处置行动给与肯定。 8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二次媒体声明,称接种疫苗挽救生命,提醒中国家长不要因为受本次疫苗事件影响,产生拒接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想法。 世卫组织称,疫苗的发明和推广是人类医学事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正是得益于疫苗接种,天花、瘟疫、水痘等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传染病才得以被控制。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不仅可以保护儿童免遭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等疾病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由于患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全球,接种疫苗每年可以避免200-300万人死亡,如果能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甚至可以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在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公共卫生进程。历史上,1959年全国有近1000万人患麻疹,1964年约有15万多人患白喉,4.3万人因脊髓灰质炎而瘫痪,1967年有300多万人患脑膜炎,正是疫苗接种,使得这些重大传染疾病不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仅在1992年至2014年期间,乙肝疫苗接种就保护约1.2亿人避免感染乙肝、2800万人避免患慢性乙肝。 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挽救生命最宝贵的手段。 疫苗事件发生后,疫苗的生产和监管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父母和社会公众对疫苗安全普遍产生焦虑和担忧。 世卫组织认为,长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绝不应发生,但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也表明现行监管体系和现场检查行之有效。 世卫组织认为,家长和民众要保持审慎、理性,正确认识接种疫苗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客观看待中国数十年通过免疫规划挽救生命的成就。因为如果无法继续保持广泛的疫苗接种,曾经被消除的许多疾病就有可能卷土重来,再次威胁公众健康与安全。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