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16:56:32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歧视

状告哈佛的原告是谁?否认反对平权法案 只帮亚裔发声

■■“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主席布卢姆,代表原告方对外发声。 路透社 星岛日报讯 哈佛大学被指歧视亚裔入学申请人的案件15日开审,大学教职员及学生宣誓作证,但在诉讼中被指受到哈佛歧视的亚裔学生,为免受到骚扰,则不会出庭作证。 综合《华盛顿邮报》及《纽约时报》报道,哈佛多名前任及现任教职员,从入学小组成员到前校长均出庭为校方辩护,包括亚裔在内的学生及旧生预期也会作证,辩称哈佛的收生标准有助校园多元化。但被原诉方列作受害人的亚裔学生将不会出庭。他们的身份一直没有公开,除了亲友及律师外,其遭遇也没有太多人知道。 这次诉讼由“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提出,组织的主席布卢姆(Edward Blum)代表原告方对外发声。他曾多次兴讼挑战各种平权政策,包括曾指德州大学的收生政策违宪,但该案2016年在最高法院败诉。 布卢姆表示,为免受害人受到滋扰,以及在社交媒体受到不公平对待,因此开审时不会公开他们的身分,过去的例子已反映,受害人往往受到骚扰及恐吓。但布鲁姆透露,受害人是“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成员。 审讯预料会持续至少三周,不论判决如何,任何一方败诉相信都会上诉。布卢姆表示,希望把问题提上联邦最高法院,从而推翻大学收生时考虑种族因素的先例。 这项诉讼早在2014年提出,哈佛被指故意限制亚裔取录人数,以增加其他种族申请人的名额。 哈佛否认歧视指控,强调校方根据最高法院指引,只把种族因素列为部分考量,其余学生成绩、课外活动表现、家庭背景等也需考虑。哈佛校长巴科(Lawrence S. Bacow)在开审前强调,哈佛的收生程序并没有歧视任何人,他有信心审讯将证明这件事实。 大学收生时考虑种族的做法也受到美籍华人关注,此前已有数十名华人向司法部投诉,指入学时受到哈佛等大学歧视,司法部已经针对哈佛及耶鲁大学展开调查。 但年轻一代亚裔的想法则不同。据民意调查,不少亚裔学生普遍赞成大学收生时考虑种族因素,很多人都为哈佛大学辩护,指原诉人只想利用亚裔对付其他少数族裔人士。 否认反对平权法案 原告单为亚裔发声 哈佛被指招生歧视亚裔申请人的诉讼,与过往对平权法案的挑战不同。今次挑战的是单一少数族裔——亚裔受到不公对待,而白人及其他少数族裔则受惠。哈佛歧视少数族裔,据称可追溯至上世纪。 《纽约时报》估计,法庭可能就这个问题作出涉及范围广泛的裁决,并就这个问题立法,但也有可能做出只影响哈佛的涉及范围狭窄的裁决。不过,法律专家认为,这宗诉讼至少将其中一家世界顶级大学有时神秘的招生做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以下是这宗诉讼的一些基本事实,及可能受影响的方面:这宗诉讼指哈佛招生通过给个人评分打低分的做法歧视亚裔申请人,但哈佛断然否认。这宗诉讼被广泛视为是有关平权行动前景的法律战。由于族裔在招生录取中所起的作用,在从大学到精英中小学及高中的每一个层面均有争议,这些学校现正密切注视著总诉讼的裁定。据专家预期,这宗诉讼最终将由最高法院审理。如果属实,那将可能令招生程序面目全非。此案的控方是由被哈佛拒绝录取的亚裔学生所组成的非牟利组织“学生为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缩写为SFFA)。 辩方是哈佛,但其他精英大学,包括常春藤盟校的其他大学,一直表态站在哈佛一边,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做出对哈佛不利的裁决,则将伤害整个高教系统的多元化努力。 SFFA对哈佛提出的诉讼是经过几十年的酝酿才于2014年首次提出。指哈佛是否在录取亚裔学生有配额的争议可追溯至1980年代。教育部1988年就曾调查这个问题,但最终认为哈佛没有犯错。哈佛的律师李威廉15日在法庭上就提及这一点。 目前诉讼的原告SFFA曾试图将哈佛据称的招生歧视与1920年代招生限制犹太人联系起来。但主审法官伯勒斯对哈佛歧视犹太裔的历史是否与现时的诉讼有关表示怀疑,不过她还是同意,允许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有限度的作证。(邓燕文编译)  

哈佛歧视亚裔案开审 庭内针锋相对 庭外示威气氛紧张

■波士顿科普利广场14日聚集大批示威者,他们抗议哈佛招生歧视亚裔。彭博社 星岛日报 邓燕文编译 指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美国人的诉讼15日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庭开庭审理。由于裁决结果将对美国精英大学的招生程序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众多莘莘学子入读大学的前景,这宗诉讼受到广泛关注。 综合美联社及《华盛顿邮报》报道,审讯开始时,诉讼的控辩双方各自进行了为时一小时的开庭陈词,陈述他们的观点及理据。 代表亚裔学生申请人的非牟利组织“学生为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缩写为SFFA)的代表律师摩尔塔拉(Adam K. Mortara)多次提出数据,称分析显示哈佛在主观性极强的个人品质的评分中给亚裔学生打出比其他族裔低的评分,其中包括领导才能、热情、勇气及受欢迎程度等性格特征。 ■“学生为公平录取”组织的创办人接受采访。路透社   SFFA的诉讼指称,申请入读哈佛的亚裔学生的学术成绩比任何其他族裔都要好,但录取率却是最低。SFFA的律师在庭上出示一份他们称是哈佛给申请学生个人评分的唯一简单指引文件,显示给“杰出”的评分为1,“存疑的个人特征”为5。律师摩尔塔拉指出,这些主观的评分一直受到偏见的影响。他指哈佛这种做法侵犯了亚裔学生的人权。他指出,这些评分对于申请人是否被录取经常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指出,哈佛已经及继续蓄意歧视亚裔。他还指称,哈佛在2013年的内部文件中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纠正。 但哈佛的律师团队在其开庭陈词中反驳任何歧视的说法,称族裔只是招生程序中考虑的因素之一,而且只会有助学生获得录取。哈佛律师在陈词中,将这宗诉讼描绘为对哈佛及为学生多元化而将族裔作为录取考虑因素的其他大学的攻击。哈佛首席律师及哈佛理事会理事李威廉(William Lee,音译)反驳指哈佛歧视亚裔学生或其他族裔的说法,称哈佛的大门对所有背景及收入的学生敞开。 李威廉表示,族裔只是对申请人有利的多个因素之一,不会比申请人所在的地域或家庭收入重要。他指出:“族裔从来不是学生获得录取的原因。也从来不是学生被拒的原因。”李威廉还极力淡化任何单一一个评分的影响力,指最终的录取决定由一个40人组成的委员会作出。该委员会花多个星期认真审查及讨论申请人的情况。 ■示威者呼吁哈佛取消亚裔配额。彭博社 ■一名男子在脸上贴满标语表达诉求。路透社   由于这宗案件广受关注,法庭早已挤得满满,很多旁听民众要在法庭其他房间观看现场转播。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色衬衣,上面应有“捍卫多元化”的字。而在一天前,来自双方的支持者在波士顿地区举行针锋相对的集会,气氛相当紧张。大约4年前,当时总部设在维珍尼亚州阿灵顿的SFFA将哈佛告上法庭。该组织认为,大学在选择学生时不应考虑学生的族裔。自此哈佛及其他多间精英大学因他们在录取决定时考虑族裔因素而受到严格审查。这个话题再次引起联邦当局的兴趣。 ■部分哈佛的支持者身穿蓝衬衣集会。彭博社   SFFA律师摩尔塔拉还表示,他们这宗诉讼并非是攻击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只是哈佛在考虑族裔这个问题上走得太远。 他表示,“多元化及其好处不在这里受审,SFFA支持校园多元化。”据预期,这宗诉讼的审讯将持续3周。这宗诉讼由联邦地区法庭法官伯勒斯(Allison D. Burroughs)主审,审讯不设陪审团。但外界预期伯勒斯可能不会就诉讼做出裁决,案件最终要交由联邦最高法院裁决。 特朗普政府也介入此次大学招生的辩论。司法部现正就据称的招生歧视亚裔学生对哈佛展开调查,并表态支持亚裔组织的这起诉讼。此外,司法部及教育部还在9月份宣布,耶鲁大学也是类似调查的目标。教育界,包括多家大学现正密切注视此案。如果哈佛输掉官司,其他大学的招生政策也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哈佛歧视风波事件簿   招生应否考量族裔因素 高校争议数十年仍无解 大学招生时应否考虑学生种族的争议已经持续数十年之久,这次因哈佛案再次掀起高潮,分析预料不论哪方胜诉,结果都会带来深远影响。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案可被视为国家对大学招生现状的裁决,民间对此也意见分歧,目前虽未知诉讼结果,也无从推断实际影响,但法律专家分析,本案至少可以揭露哈佛大学一直不为人知的考生筛选过程。也有一些律师认为,判决可能有重大影响,并催生新的法例,政府或许全面禁止大学再把种族列为入学申请的考虑因素。 专家认为这次案件特别重要,是因为哈佛采取的整体收生政策,一直把种族列为考虑因素,此举经1978年最高法院案例确立后,已成全国各家大学的标准,一旦被人挑战成功的话,影响范围将遍及全国所有大学,也将影响数以百万计打算报读大学的高中学生。 有法律专家指,现阶段诉讼仍停留在听取事实、搜集证据的阶段,判决也仅适用于哈佛大学本身,但假如败诉一方提出上诉,最高法院将有机会复核案件,而这正是原诉人的策略。 根据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政府倾向支持原诉方,司法部已经对案件正式表示关注,此前并已针对哈佛及耶鲁大学涉嫌歧视亚裔考生的问题开展调查。而在7月,教育部及司法部都已撤回了奥巴马时代的指引,不再鼓励大学在招生时考虑学生的种族。 与哈佛同属常春藤联盟的其他大学,已经表明会与哈佛同一阵线,全国其他大学则采取观望态度,密切留意判决带来的影响。 这项诉讼虽然在2014年提出,但相关争议其实已蕴酿多年,至少在1980年代,已有人质疑哈佛及其他顶级学府针对亚裔学生,为招生人数设下限额,从而限制亚裔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1988年,教育部辖下的民权办公室曾进行调查,结论是哈佛的收生政策并不涉及种族歧视。到了2012年,教育部又再收到同类的投诉,但最终决定不进行调查。

加国这里业主开会只说普通话遭投诉 类似争端将越来越多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综合报道 卑诗省列治文一个城市屋苑的部分业主在大约3年前,向卑诗人权审裁处投诉,指当时的分契法团在不提供翻译的情况下,以普通话开会,有歧视不讲普通话的业主之嫌。现在双方在卑诗人权审裁处审理前达成和解。 在2015年12月,列治文城市屋苑Wellington Court原业主卡古特(Andreas Kargut),与另外8个来自不同种族和语言背景的业主声称,当时该分契法团以普通话开会,又不提供翻译,有歧视之嫌。此事当时成为全国新闻。 该分契法团当时曾解释,成员主要讲普通话,部分更不懂说英语。 分契法团语言争拗或将更频繁 卑诗人权审裁处原定在周一审理此宗投诉,不过在开审前11小时,分契法团与投诉人达成和解,双方签署了不披露协议和不贬低协议。 之前曾形容“加拿大的英语将来”受到威胁的卡古特表示,双方已解决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双方不会透露和解的细节。 现时,卑诗省没有官方语言法,而分契物业法也没有语言规定,因此卑诗省的住宅分契法团会议,能继续以分契法团选择的任何语言进行。 根据Glacier Media以《资讯自由及私隐法》提出的要求,省政府未有就分契物业法作出修改,也未有考虑设立官方语言法。 卡古特曾称,他相信大温的分契法团的语言争拗会变得更加频繁。 卡古特续道,他无法透露在卑诗人权审裁处开审前达成和解的背后动力是什么。但是他在一个众筹网站上写道,如果案件继续下去,除了他及其团队已经花费的6万元法律费之外,他还要花费大约5万元。他又称,还未计此案可能被提出上诉。

哈佛大学亚裔招生歧视案开庭 最终可能上诉至最高法院

(图片:中新网) 当地时间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哈佛大学涉嫌歧视亚裔的诉讼案在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开庭审理。法庭将审查哈佛在招生中是否歧视亚裔群体,案件审理预计需要三周。 据媒体报道,“哈佛招生歧视案”源于2014年,由一个名为“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的非营利组织发起。当时,该组织因部分亚裔美国人成员申请被拒而对哈佛大学提起诉讼,指其倾向于录取白人、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在制度上歧视亚裔。哈佛大学则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学校有权将族裔作为招生时的评价指标之一,以实现学生族裔的多元化,这一做法“合法且公平”。 《纽约时报》称,此案审理期间,多名哈佛大学高层将作为证人出庭,包括前校长德鲁·福斯特、本科生院长拉凯什·库南纳等人。预计首位出庭作证的将是哈佛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威廉·菲兹西蒙斯,他负责哈佛的招生工作已经超过30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学生公平录取”组织的运营人名叫爱德华·布鲁姆,是一位立场保守的法律人士。除了哈佛大学诉讼案外,他还支持了包括起诉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在内的多个针对平权法案的法律诉讼。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内容是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对少数族裔、美国原住民、妇女等历史上曾被歧视的群体给予关照。在教育领域,平权法案导致许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常采用“种族配额”的方法,即按比例录取不同族裔学生。但由于美国亚裔学生成绩普遍较好,因此反而在录取过程中吃亏。许多亚裔认为自己遭遇平权法案的“逆向歧视”。 “哈佛招生歧视案”中,哈佛大学是否采用了“种族配额”备受关注。有媒体分析认为,鉴于此案中双方态度均很坚定,案件最终有可能上诉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若果真如此,那么此案将对平权法案的实施产生“历史性影响”。 今年7月,美国政府撤销了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时为促进校园种族多元化而颁布的入学“平权行动”指导性政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来源:中新网

患肺部疾病容易受歧视?45%加国肺癌患者因内疚不看病

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记者 据最新的民调显示,患上肺部疾病的国民因受到身边人士歧视,令他们被社会隔离,感到自责,甚至是延迟接受治疗,因而影响康复效果。 由加拿大胸肺协会(The Canadian Lung Association)公布的民调报告,共访问1,500名国民,结果显示患有肺部疾病的国民因受到歧视,对他们的身体及精神健康带来影响。其中超过一半患上肺癌的受访者曾经历被社会隔离,自确诊患病后家人及朋友减少见面。 此外,有42%肺癌病人感到不值得帮助,而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的国民,每3名中有1人对确诊染病感到内疚或羞愧。 加拿大胸肺协会总裁兼行政总监丁尔(Terry Dean)称,该会深信当病人患上肺部疾病,不应受到别人的歧视。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呼吸,应该要为这类病人提供支援,并且改变公众这方面的观念。当听到有人在病患中,因额外负上社会歧视的重担而遭受隔离,这是难以置信的事情,也令人感到心碎。 该报告对比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他长期肺部疾病患者的情况,当中最令人关注的肺癌病人,感受隔离是来自病患者及肺癌病人照顾者﹔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者有同近的情况,39%病人表示受到社会隔离。 另外,哮喘病人受到歧视源于人们对该病症误解已根深蒂固。报告显示没有患哮喘的受访者,每4人中有1人表示相信保持良好的态度便能克服哮喘。哮喘病人中有53%被人认为哮喘并非是严重的病症﹔有26%病人在公开使用药物吸入器时,感到被批判或侮辱。 病人及研究员均认为,歧视问题使肺部疾病患者产生更差的情况。丁尔表示,无论病人患上那种肺部疾病,他们应该获得正面的帮助。 报告其他重点如下﹕ • 有11%非慢性阻塞性肺疾人士相信是因吸烟才患上此病。 • 38%国民曾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知道或照顾这类病人,表示感到社会隔离。 • 55%肺癌病人因感到羞耻而被社会隔离。 • 45%肺癌病人因自责而取消约见医生。 • 有66%受访者认为,那些因吸烟而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人士,,应该如从不吸烟却患病的人,同样获得别人的同情。 • 55%的受访者说,如果认识的人患有肺癌,会同情他们的遭遇。

《神奇动物2》被批歧视亚裔 J·K·罗琳亲自回应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神奇动物2》由韩国女演员秀贤饰演大蛇纳吉尼,引起“这是对亚裔女性的种族歧视”批评。对此,该片编剧 &《哈利·波特》原作者J·K·罗琳作出回应。 《神奇动物2》新预告的最大揭示是:伏地魔的大蛇其实是一个女人中血魔咒后变的。不少网友认为:这等于是“一个亚洲女性被诅咒,变成蛇,成为一个纳粹分子形象的白人男子(伏地魔)的宠物,被当做物品(魂器)使用”,即是亚裔女性在欧美社会的长期刻板印象:对白人男子唯命是从、存在只是为了给白人男性服务,命运仿佛被诅咒一般。   秀贤是《神奇动物1、2》算得上重要角色的演员中唯一一个东亚面孔,《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唯二之一(另一个是饰演张秋的梁佩诗),她的角色设定如此,被一些网友称为“白人想要将影片角色多样化来吸引更多种族的观众,却缺乏考虑,弄巧成拙”,还符合另一个对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亚裔男性没有存在感。也有亚裔网友称:宁愿该系列全是白人出演,将演员多样化却不给好角色,不如不要。 还有人指出亚裔女人化身为蛇的剧情,符合1930年代美国兴起的对亚裔女性刻板印象的词语“Dragon Lady(意思近似‘母老虎’,有贬义)”。 罗琳则回应称:之所以把纳吉尼设定为亚裔女性,是因为它的形象和名字的灵感来源,是印度尼西亚神话里的近似蛇的生物Naga,这种生物有时被描述为生有两翼的蛇形,有时是半人半蛇形。而印尼有数百种种族,包括爪哇人、中国人、巴达维亚人等。 她前几天也表示,“纳吉尼的秘密”自己在20年前就已构思了。 针对她的回应,有人指出Naga是蛇形生物的设定多与爪哇、巴厘等东南亚神话有关,来源则是印度教等南亚宗教,Nagin这个词源也来自梵文,所以如果要以此说明找亚裔饰演靠谱,那也应该找东南亚人或南亚人,而非韩裔。 也有人称:罗琳作为作者有权将心中所想写到故事里。对此罗琳回应:“多谢!” 来源:新浪娱乐

《中餐厅2》被曝歧视国人 网友爆料顾客都是托

热门综艺《中餐厅2》海报。网上图片 随着《中餐厅2》的开播,许多的网友和粉丝们对节目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节目组被爆料:在节目中吃饭的人全是事先安排好的,而且是提前就安排好的,外国人撒泼都行! 网友爆料 网友爆料 有网友称亲自在节目录制时去了现场,并称:“门口一圈都被花坛给围住了,只要是有中国面孔的人接近就会有便衣的工作人员把我们赶走。但可巧的是一群国外的人却说是预约过来吃饭的,但我们要吃的话要告诉的话就被拒绝了,而且根本不让别的节目外面的人靠近。” 来源:网易娱乐

华裔准买家看房受辱 加国白人妇女:不欢迎中国人 请立刻离开 !

■■烈治文山是华裔喜爱定居的大多伦多地区的城市,地产经纪孙子厚表示,想不到加拿大会出现不欢迎华人的言论。网上图片 “华人不得入内”的事件竟然在以多元文化自豪的加拿大发生。一名华裔经纪日前带一名准买家,到约克区烈治文山看待售楼房,离开时被邻居的白人妇女叫嚣,要求华人立刻离开。卖家的经纪与屋主商议后,已经在昨日下午向约克区警队报案。 ReMax地产经纪孙子厚昨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访问时表示,事件发生在上星期六,一名华裔经纪带华裔买家到央街夹16街附近的一间住宅睇楼。由于该物业并没有人居住,他们是以号码锁自行开门入屋。 警方会调查涉案白人女子 他们离开时隔邻房屋一名白人妇女,带着一头未有绑绳的恶犬走出屋外并且瞪视他们,又向该华裔准买家吼叫:“这是一个只有高加索人(白人)的社区,不欢迎中国人,应该立刻离开。”(This Is a Caucasian neighborhood only and that no Chinese people are welcome here,they should leave immediately.) 孙表示这是一个新放盘的物业,星期六是第二次有准买家看房。他昨日才收到对方准买家的短信,知悉事件经过;他们与屋主商议后,在星期一下午到约克区警队纽马克分局报案。办案警员表示,会向准买家经纪了解情况。如果当事人感觉到生命受威胁,警方调查后可以落案提出检控;警方也会调查涉案的白人女子。 他说对此事感到极为不开心。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想不到今天仍会出现不欢迎华人的言论。 星岛日报

谷歌工程师发表性别差异文章被开除 歧视白人男性?

美国Google前工程师冲发表性别差异文章被开除,如今决定反控Google歧视白人男性。 美国Google集团前工程师达莫雷(James Damore)去年在公司内部网上论坛上发表文章,将科技行业缺乏女性高层归因男女生理差异,在科技界引起争议。被开除的达莫雷伙同另一名被开除的工程师入禀法院,反控Google歧视白人男性。 达莫雷在文章提到女性先天不适合做科技工作,言论引起轩然大波。Google去年八月以他「长期存在性别陈规定型观念」为由将他开除。几个月后,个桉继续成为美国右倾博客的话题,而达莫雷也延聘一位共和党人做代表律师商讨作反击。 伙同达莫雷採取法律行动的是Google前工程师古德曼(David Gudeman)。古德曼于在公司的内部网上论坛上,与一名穆斯林同事吵架,2016年12月被开除。 两人向法庭提交长达161页的起诉书,指Google作为精英机构,打压一些胆敢不认同管理层和大部分同事所拥护的理念的员工。 达莫雷形容自己是抱持保守政治观念的白人,却因这样而受到Google歧视。他声称,集团内一些同事尤其是白人男性,因为支持总统特朗普或保守的政治观念,而在工作场所内受到滋扰,但管理层无採取足够措施去保护他们。 他们又在起诉书中指Google有一份传媒业内保守人物的黑名单,不欢迎这些人进入Google办公大楼的范围内。 Google发表声明,声言会在法庭上抗辩。行政总裁披猜表示,达莫雷去年发表的文章越界,在公司内宣扬带伤害性的男女性别定型,违反公司守则。集团强调,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滋扰行为。 来源:巴士的报

萨省一原住民在Canadian Tire被搜身

萨斯喀彻温省一名原住民老人说,他在一家Canadian Tire被店员搜身,他感到受到了羞辱。78岁的爱德华·戈登·阿尔伯特(Gordon Albert)周四表示:“他们真的让我感到非常尴尬。 “他们认为因为我们是原住民所以就会偷东西。”阿尔伯特星期一在North Battleford购物中心与他的妻子马琳和儿子德雷克一起买礼物,但是他们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东西。他的妻子说,他们离开时,门上的防盗传感器发出响声,一名雇员拦住了他们,要求他脱下外套。来源:star.comC08

安省立法将11月20日设为跨性别纪念日

安省于周二正式通过立法,将每年的11月20日设立为跨性别纪念日。此举旨在纪念那些死于对跨性别人士恐惧,仇恨和偏见的人士,以对抗这种暴力威胁和歧视。上个月,在Alloura Wells附近发现一具失踪的跨性别女性尸体。来源:加通社C08

哈佛大学被指招生时涉嫌歧视亚裔 美司法部调查

综合多家美媒消息,文件显示,美国司法部正在对哈佛大学在招生工作中使用种族考量的做法展开调查。《华尔街日报》报导称,司法部在一封致哈佛大学律师,落款日期为11月17日的信函中表示,根据“1964年民权法案”第五条对哈佛大学进行调查;该法案禁止接受联邦资助的机构进行基于种族,肤色和原国籍的歧视。这份信函还称,哈佛大学未能在11月2日最后期限之前提供与该学校招生政策和做法相关的文件。此外,司法部民权部门代理助理检察官John M. Gore发出另一封落款日期为11月17日的信函,司法部通知哈佛大学,如果哈佛大学在12月1日新的最后期限之前仍未提交上述文件,司法部可能会提起诉讼以强制其遵守规定。 司法部表示,哈佛大学采取了“拖延战术”,并威胁如果哈佛大学不在司法部规定的最后期限前交出资料就对该校提起诉讼。这封信说,“我们真诚希望哈佛大学将迅速修正其不配合的做法,转而采取合作的态度。“这封信还说,”哈佛大学目前为止连一份文件也没有提供“。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援引其获得的信件报导,司法部在9月20日已经正式通知哈佛大学,该校正在面临调查。自那以来,司法部和该校的律师进行了多次邮件往来,就司法部所要求获取的文件的范围进行讨论。21日,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份声明说,将“肯定履行其义务”,但是同时需要保护与学生和申请人有关的保密记录。哈佛大学的声明还说,该校一直“寻求与司法部合作的最佳方式“。报导称,司法部对哈佛大学的关注起源于2015年年的一项联邦控告,控告中指出哈佛大学在录取时歧视亚裔学生。今年8月份“纽约时报”曾报导称,司法部公民权利部门正在寻求律师,来调查美国高等教育招生中“基于种族的歧视”问题,司法部当时回应称,这一调查是奥巴马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司法部发言人在当时的一份声明中称,该调查涉及2015年5月由64个亚裔美国人协会提出的行政投诉,该投诉针对一所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平权法案长久以来一直是美国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项政策允许高等院校将学生的种族作为招生的考虑条件,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超越白人学生的优势。尽管支持者说这一政策帮助加强了大学校园的多元化,并给予其他处于劣势的学生实现美国梦的机会,但批评者认为平权法案是一项反而歧视白人和亚裔美国人的政策。美国很多名校都为考虑包括种族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的招生方式和进行辩护,表示只是为了给校园带来多元的视野。哈佛大学曾经表示,该校的招生拥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美国最高法院去年曾经维持得克萨斯大学带有种族考量的招生做法,但同时表示该裁定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学校。来源:中新网C08

新西兰小留学生被骂“滚回中国” 国外遇歧视该怎么办?

据中国侨网9月6日援引新西兰先驱报中文网报道,“你们在国内就是一群学渣,但是因为家里有钱,就被父母送出国接受好的教育,我觉得你们是群白痴,应该滚回中国……”日前,新西兰奥克兰一名华人学生爆料,称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破口大骂,其中不乏对华人的歧视言辞。身为一名移民学生,这样的事情让他觉得不安甚至是恐惧。 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身在异乡的你、我、他、她,在各种似是而非的歧视面前,又该如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   华人学生: 老师骂我们学渣白痴,应该滚回中国 为什么老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出言不逊? 这名学生及其家长告诉记者,日前这名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内容时,有的华人学生因为英文不够好,没有完全听懂老师说的话。此时,英文稍好点的同学就解释翻译给他们听。但老师看到却生气了,认为他们是在聊天不专心上课,并开口责骂学生是“白痴(idiot)”,甚至直接在课堂上发飙,“你们在国内就是一群学渣,但是因为家里有钱,就被父母送出国接受好的教育,我觉得你们是群白痴,应该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 在网上,其他几位奥克兰小留学生的家长,也不约而同地反映了在不同时间发生的类似事件。 这名家长说,老师这种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论是令人无法容忍的。她认为,陪读家长在新西兰是一个弱势群体,由于语言等问题,在异国他乡遇上这样的事情都会选择忍气吞声。但她个人觉得,作为家长有义务为孩子传递一个正确的观念——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应该受到任何种族歧视。 因此在事件发生后,这名家长选择了向校方投诉,要求学校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对孩子和家长道歉。 校方回应: 已与投诉者家庭见面沟通 家长已撤销投诉 对于这起涉嫌种族歧视的校园事件,先驱报中文网也与涉事学校取得了联系。该学校的校长回应称,已经与当事人家庭见面沟通,目前问题已经解决,家长也已撤销了投诉。 这名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学校已经为老师的失当行为进行道歉,并且很乐意聆听家长的建议,也感谢家长反应孩子在学校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家长表示,校方保证今后将加强管理,面对日益增长的中国留学生,将加强对老师沟通上的培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西兰国际留学生: 中国学生数量猛增 今年6月,新西兰政府发布了《新西兰国际留学生报告》,指出国际留学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了6%。其中,中小学留学生的数量从2015年的17,927人增加到19,302人。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和初中年龄段,中国留学生的数量猛增71%,高中年龄段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也增加了36%。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不断增多,种族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新西兰这个多元文化、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任何种族歧视的语言和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成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要完全适应海外生活已很不容易,更何况是小留学生?他们到新西兰,不仅要适应与国内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还要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与不同族裔不同国家的人一起上课学习等。由于文化差异和偏见,留学生还可能面临各种或隐约晦涩、或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 作为“留学大军”中的一员,万一你遇到文中开头说的那名留学生的遭遇,应该怎么办呢? 在新西兰遇到种族歧视,应该怎么办? 愤怒?偏激?沉默?NO! 带着上述疑问,以及该名奥克兰华人学生的投诉,记者联系了新西兰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新西兰教育部副秘书长Katrina Casey表示,任何种族歧视的行为都是不被接受的。新西兰的课程重视多元化,基于公平与平等的原则,所有学校的课程都必须为:非性别歧视、非种族歧视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歧视,学校对所有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并且应促进多样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包容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今年6月,国家党发布了一项针对国际留学生的福利战略,称将巩固其对国际学生的承诺:确保国际学生感到“受欢迎”、“对新西兰的贡献得到肯定”,并帮助国际学生“了解相关可选路径,以此获得雇佣和取得居留资格”。这项福利策略旨在提升在新留学生在经济、教育、健康及社会融入感等。 Casey说,不管是本地还是国际留学生,如果您对学校有任何投诉,可点击教育部官网投诉页面进行投诉。 此外,教育部还对国际留学生有额外的保护措施。根据教育(国际学生关爱辅导)行业规则(Education Pastoral Car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de of Practice),所有接收国际留学生的学校,必须采取所有可行措施,保护国际学生;尽可能确保在新西兰的国际学生获得正面的留学体验,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目标。 对于更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根据新西兰人权事务办公室的指引,当事学生或其家长与监护人可以主动与人权事务办公室联系并投诉。接到投诉之后,办公室将为当事人提供免费帮助,他们会尝试调解,或用其他途径解决问题。 诚然,面对种族歧视,愤怒或者沉默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新西兰政府的相关法律,这里有保护我们不受歧视的合法权利,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应该偏激,而应选择正确、合法的方式去应对。

多伦多华人的车被人喷漆”滚回中国”!面对种族歧视,我们绝不沉默!

加拿大近日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频发 又有一名已经移民多伦多35年的华人 发现自己的SUV汽车后面被人用漆喷上了: “滚回中国!” Wiley Ko对Global News的记者表示,周日晚上5点左右他将车停在位于Don Mills Road 和 401高速交叉口附近的公寓停车场。 第二天早上,他的儿子回家时发现父亲的SUV后面被人用白色的喷涂剂喷上了‘ch–k’涂鸦,以及“滚回中国”(“Go bak to China ” )字样。 发现涂鸦后,Ko说自己非常震惊,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对:“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觉,都不知道在第一时间该如何反应,虽然全国范围内的种族主义事件时有发生,但是这样的事真落到自己头上,感觉完全不一样。” Ko说他于1981年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后来就一直在这里生活,有两个儿子,一个28岁一个21岁,都是在多伦多出生:“他们都是加拿大人,我也已经入籍。” “让我回中国这种说法太可笑了,当你在一个国家生活了35年之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多伦多警察赶到现场后发现,这辆车不仅被涂鸦,两个大灯也被人敲碎了,损失估计超过4000加元。目前该案被当做“蓄意毁损罪”在进行调查,不过也在与多伦多警局仇恨犯罪中心合作,有可能将罪名升级。 Ko表示自己不知所措,一度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就仿佛有人要袭击自己一样。他意识到行凶者知道他的身份和地址,就立刻与警方取得联系,并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了图片,希望能够找到目击者。 “如果有人对你这样做,你会有什么感觉?”他还说自己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你也会觉得糟透了,会觉得非常受伤”。 无独有偶 不久前一名华人在温哥华豪宅区买了间百年老宅 按规矩办好了所有手续准备推倒重建豪宅 这种自己挣的钱自己花的行为 却遭来了当地居民的仇富 也被喷上了红漆大骂中国人 大门旁边墙上这句非常显眼:“中国人贪婪又不懂尊重,诅咒你们” (CURSE THE CHINESE GREED AND DISRESPECT) 人行道也涂上了“为你感到羞耻”(SHAME ON YOU)的字样。 车库门上也被涂上了“不可原谅”(UNFORGIVABLE)。 也许就像Ko接受采访时说的,虽然加拿大的种族主义事件时有发生,但是这样的事真落到自己头上,感觉完全不一样。 无论如何 加拿大的每个种族都应该得到尊重 当你遇到有关种族歧视的时候 不要沉默 面对种族歧视者最好的办法 就是用法律回击!

艺穗节舞台剧海报被贴圣经:女性应从属于男性

■咸美顿艺穗节的舞台剧海报被人贴上《圣经》经文。facebook 综合报道 正在举行的安省咸美顿艺穗节(Hamilton Fringe Festival),今年以女性主义及性小众(LGBTQ)权益为主题,其中有两个舞台剧节目的海报怀疑因此遭到针对,被人贴上《圣经》经文,指称女性应该从属于男性,主办单位要求公众协助以寻找破坏海报的人士。 根据CBC报道,首先遭针对是男同志舞台剧《来自冥王的煤》(Coal From Hades),至少有三张海报遭破坏,被贴上谴责男同性性关系的《圣经》经文。 至于另一个舞台剧《废物:一份宣言》(S.C.U.M.:A Manifesto),则有张贴在威廉王街(King William Street)和约翰街(John Street)附近的海报中被发现贴上《圣经》经文,内容指女性天生较男性低下,其中演员的照片、节目演出时间及地点被覆蓋。该舞台剧是1967年的创作,内容是一个没有男人的世界的女性主义戏剧。 该舞台剧剧团称,有关破坏行为传达一个讯息:“要求人以沉默的态度应对所有从属关系”,而不是“挑战男性权威,而是要人保持沉默”。 有份参演的其中一名演员格鲁梅特(Sarah Grummett)强调,此舞台剧是要表达女性应该得到平等对待,如果因此而遭到针对,情况实在“令人心寒”:“那些破坏行为令我恶心,那些人试图审查我们、节目内容,企图令观众却步。” 但格鲁梅特又认为,不是所有基督教徒都是恐惧同性恋,她称自己的基督教徒祖母已经多次带同朋友支持她的演出。 咸美顿艺穗节的主办单位前日已经作出行动反击,在海报上贴上了印有“人人为爱,爱为人人”(All for love and love for all)的英文字句回应。 资料来源:星报

韦恩谴责辱华事件 “华裔作出巨大贡献”

■安省省长韦恩谴责辱华事件。twitter ■本月初有华人超市不谙英语的员工被骂。资料图片 ■日前一名华裔长者过路时遭青年以歧视语言辱骂。资料图片   本报讯 安省省长韦恩就近日多宗针对华人社区的种族主义事件发表声明,谴责这种歧视行为。韦恩指世界上的仇恨和暴力行为似乎有上升趋势,公众必须比以往更加努力,挺身团结。 韦恩在声明中指出:“对于这些种族主义、仇恨的行为,我表达强烈的谴责。在我们省,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都不应有立足之地。安省的最强优势,在于她的人民,我们有非常多元化的人民。正是因为这个多元化,使我们成为真正全球化的省份,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称之为家的地方。 “我们之所以强健,正是因为我们可以携手并肩,明白我们之间的不同,而团结在我们共同拥有的一个愿景:让每一代都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安全保障,让每一个人都以尊敬相待。” 韦恩指出,6月2日在一间华人超市一名不谙英语的员工被骂,以及6月11日万锦一名长者在过马路时遭一名青年以歧视语言辱骂的事件,再一次痛苦地提醒,公众必须时刻警惕,并继续努力营造一个更关爱、更包容的社会。世界上的仇恨和暴力行为似乎有上升趋势,公众在省内必须比以往更加努力,在试图分裂公众的势力面前挺身团结。   “少数个人行为不代表安省”   韦恩表扬那些把这些事件分享到社交媒体,从而令事件曝光的人士,同时也感谢挺身而出的每一位人士。他们向公众表明,少数个人在这些视频中的行为,并不代表安省、不代表加拿大。 韦恩在声明中指出,华裔加拿大人为安省作出巨大贡献,他们在这里安家、创业,并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强健。携手并肩,共同营造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

种族主义加国重现 学者:全怪特朗普

■事发地点位于密市的Rapid Access to Medical Specialists诊所。CBC 综合报道 多伦多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社会学教授蒂勒辛(Cheryl Teelucksingh)说,白人妇大闹诊所指明要白人医生为其子诊症的事件,反映种族主义在加国日常生活中重新浮现,她指出,有人归咎是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后,令民众把以往不敢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引述蒂勒辛指,事件反映了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就是加拿大虽然被认为是多元文化主义,或者有部分加拿大人假定少数族裔在全国已得到平等待遇,然而在特朗普上台之后,“我认为有人觉得现在有更大空间,去质疑他人是否身处拥有权力的位置,以及是否应该得到优薪厚职等等”。 她相信,非白人专业人士可能要以展示证明文件等方式,去证明自己拥有相关学历,有资格从事某类专业和行业,并藉以证明除了拥有学历外,亦拥有在加国居留和执业的资格。

加国女子带儿求诊:只要白人医生看病!

■拍下短片的Hitesh Bhardwaj是移民,以生活在加拿大为荣。CBC   综合报道   安省密西沙加一名妇人前日大闹诊所,称一定要找“白人”、“牙齿不黄”、“讲英文”的医生来替其儿子看病,诊所内有病人不满其所为,拍下整个过程。有社会学教授认为,事件是种族主义在加国日常生活中重新浮现的例子。 当日拍下短片的Hitesh Bhardwaj向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说,事发时他在Rapid Access to Medical Specialists诊所等候见医生诊症,他透露自己是移民,以能够在加拿大生活为荣,觉得妇人的行为很不恰当,事发后整件事不断在他的脑海中盘旋,故他决定公开这件事。 病人谴责非常粗鲁 在长约4分钟的短片中,一名黄衣白人女子多次要求诊所职员安排白人医生替她的儿子检查胸痛,职员称诊所内没有符合其要求的医生时,她说:“我看过一个非白人医生,他不能帮助我的孩子。我想看白人医生,你是否告诉我在整幢大厦内连一名白人医生也没有?(I saw a doctor that was not white that did not help my kid. I would...

华裔夫妇赢了!高档社区公寓下达的“迁出令”被驳回

据多伦多星报报道,多伦多Rosedale公寓房东对华裔租客彭氏夫妇下达的迁出令被驳回,这对华人夫妇层指称因为自己指控其他租客的种族歧视问题,被业主以干扰他人「合理享用」公寓为由下迁出令。 彭氏夫妇居住在多伦多高档社区1 Rosedale公寓,他们与其他租客的纠纷起源于他们搬来后在使用公共洗衣房与其他租客产生磨擦。因洗衣机有限,每户洗衣服都有固定时段,他们曾在洗衣房贴出告示,希望其他租客不要占用他们的时段,但告示不但曾被撕下,还有人在上边写到「不要忘记清理洗衣机内的狗毛,疯狂的华人(Crazy Chinese)」。 彭氏夫妇在12年首次向业主投诉遭种族歧视,至14年与租客的冲突白热化,二人报警表示不断受骚扰,警方10日内向租客两次发出警告,但事后不了了之。 彭氏夫妇表示事情远没有结束,他们要在安省人权法庭提交民事诉讼,指控在该公寓受到其他房客和房东种族歧视的待遇。 C09

华裔老人遭辱骂 约克区仇恨罪案调查组接手

■疑犯被拍到于街上辱骂一名缓慢过马路的华裔男长者。YouTube ■约克区警追缉一名涉嫌辱骂两名华人的白人男子。约克区警方提供 本报讯   本报前日曾报道有白人男子辱骂一名缓慢过马路的华裔男长者及附近一名华裔教车师傅的事件,已接手调查事件的约克区警方昨日正式追缉该名白人男子,并寻求公共协助,以确定男子身分和举报他的下落。 约克区警方的新闻稿称,该名白人男子本月11日约早上10时过后,在士刁大道东(Steeles Ave East)以北的旧坚尼地道(Old Kennedy Road)因不明原因辱骂男长者,当涉事白人男子发现另一名华人把汽车稍稍驶近时,亦以带有种族歧视成份的语言及粗言辱骂。 指摘言行伤害所有人 警方从华裔教车师傅汽车内的行车记录仪取得涉事白人男子的截图,男子年约20至35岁,身高5呎7吋至5呎9吋,中等身材,脸形瘦削,戴上太阳眼镜,身穿蓝色帽子、黑色短裤、深色T恤,背着黑色背包;约克区警第五区专责仇恨罪案的调查人员已接手进行调查。 约克区警方在新闻稿说:“我们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仇恨犯罪。这些罪恶不仅伤害了受到针对的社区,而且伤害了所有人。成为加拿大最安全、最包容的社区令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会对抗社区存在的偏见、歧视和仇恨。” 公众如对上述案件有任何消息,请联络约克区警方第五区刑事调查局,电话:1-866-876-5423内线7541,或灭罪热线1-800-222-tips,或在www.1800222tips.com网站匿名留讯,或向CRIMES(274637)发出以YORK为第一个字的短信。

华裔老翁过马路遭白人辱骂 华裔青年拍下即报警 

■白人男子走过华裔长者身边并越过对方后,忽停下脚步回过身来辱骂。YouTube ■华裔男长者虽然脚步蹒跚缓慢过路,但无妨碍从后而至的白人男子前进。YouTube ■华裔教车师傅曹海明称对事件感到愤怒。新时代电视 ■本月初曾发生白人女子谩骂华人超市员工不懂英语事件,拍下过程的华裔少年慨叹加拿大仍存在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资料图片 综合报道   多伦多半个月内再次爆出涉嫌歧视华人事件,一名华裔教车师傅在万锦市停车等候过路期间,目睹一名白人男子辱骂一名脚步蹒跚缓慢走过行车路的华裔男长者为“白人的猴子(monkey for white people)”,教车师傅把汽车稍稍驶近二人时,亦因与白人男子有眼神接触,而被他以带有种族歧视成份的语言及粗言辱骂。教车师傅离开后发现汽车内的行车记录仪拍下整个过程,决定把片段公开并报警。警方表示已接手调查,并会追寻涉事白人男子下落。 拍下华裔长者无端被辱短片的29岁教车师傅曹海明,接受新时代电视访问时称,事发时他身在士刁大道东(Steeles Ave East)以北的旧坚尼地道(Old Kennedy Road),正停车等候驶出大街,一名华裔男长者在其车前缓慢横过行车路,其后身穿黑衣白人男子从长者身后步至。 据新闻网站YorkRegion.com报道,白人男子越过长者后回头说:“嗨猴子,你好吗猴子?你是白人的猴子吗?你这样走不累吗?(Hey monkey. How you doing monkey? Are you a monkey for white people? Aren't you tired...

华裔租户被逼迁聆讯:承认声大否认爆粗 讲广东话似吵架

彭氏夫妇称为了爱犬Ginger选择租住现居公寓,惜爱犬去年已病逝。星报 业主去年9月和今年2月先后向彭氏夫妇下达迁出通知。CBC 多市高尚社区玫瑰岱尔路1号出租柏文唯一的华人住户面临被业主驱逐。星报 本报记者 多市高尚社区玫瑰岱尔路(Rosedale Rd.)1号出租公寓唯一华人住户面临被业主驱逐事件,昨日在多伦多业主及租客仲裁委员会(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展开聆讯。双方各执一词,下周将作最终裁决。华人租客彭氏夫妇(Paul Pang和Dot Pang)和公寓业主代表及各自的法律顾问均出席了昨日的聆讯,而3名投诉彭氏夫妇的租客也作为证人出席。 鉴于纠纷缘起的历史较为漫长及复杂,昨日的聆讯仅限于公寓业主在今年2月对彭氏夫妇下达的第二份迁出通告(N5)进行听证,并不涉及人权及种族等议题。 玫瑰岱尔路1号的物业经理Aubrey Hannah作为业主代表,首先就对彭氏夫妇发出迁出通告回答双方律师的盘问。继业主在去年9月对彭氏夫妇下达的第一份迁出通知被作废后,今年2月又发出了第二份。 业主在第二份逐客令上列出了其他3名租客对彭氏夫妇做出的投诉。Hannah表示是通过电子邮件接到投诉,之前曾与彭氏夫妇透过电话和邮件沟通,但昨日才是第一次见面。他也承认并未就本次3位租客的投诉与彭氏沟通,原因是他之前曾多次联系彭氏夫妇,希望开会商讨但均未得到回复。 业主花45000元调查纠纷 他还声称自2014年2月开始至今,就彭氏夫妇与其他租客的纠纷,专门聘请了独立调查员及律师进行调查,业主所花费用已达4.5万元。他认为彭氏夫妇的行为已经干扰其他租客居住环境的安宁和享受,因此决定让他们搬走。 3名投诉人之一的Cole先生在委员会上,讲述了他于今年1月25日与彭太的遭遇。他声称当天下午,他和妻子在车库遇到彭太,彭太盯着他们,在说一种外国语言。他承认自己听不懂她在讲甚么,但从其肢体语言和音量,猜测她是在讲一些亵渎的话,令他感到非常不舒服。 第2名投诉人Arcand先生声称,他在该大厦居住了16年。他于今年2月8日向业主投诉,称2、3天前彭太在经过他时给他难看的脸色,并似在嘲笑他。经过双方长久以来的矛盾,他常常要尽量躲避开彭氏夫妇。 第3名投诉人Sterpin女士在此居住了22年。她声称在今年2月6日取信时,遇到彭氏夫妇,当时他们在讲中文,她并指彭太突然用英文说「神经病」和一句粗话,令她感到是在针对她。 最快下周一有裁决 另一边厢,彭太接受盘问时,首先否认在1月25日经过Cole先生时讲了任何亵渎的话,当时她只是在用中文讲电话。她也否认了Arcand先生的指控,并声称她并没有在2月遇见他,而是在1月20日,因为她当天记了日记,因为警方曾告诉她要保持一个记录。警方曾两次警告Arcand先生远离她。 至于Sterpin女士所投诉,她声称用英文说到「精神病」是因为她当时正在与丈夫讨论一名亲戚患有精神病的事情,而中国人讲话常常是中英混合用。她也否认自己讲了F字的粗语。同时,她强调广东话本来就是音量颇大,即使是正常讲话也往往容易令外人感觉是在吵架。 业主律师在最后的陈述中强调,是彭氏夫妇的行为持续地打扰其他租户居住环境安宁和享受,业主在不断接到投诉后,才不得不对他们发出迁出通知。 彭氏夫妇的律师则认为根据法律,要让彭氏夫妇迁出必须要符合「极大地」干扰他人的「合理的」和「正常的」生活的条件,而彭氏夫妇的案例对上述几点并不适用,而且所谓的指控也被一一否认。因此本案应被撤销。业主及租客仲裁委员会最快将在下周一对本案作出裁决。

白人女子超市责骂华裔 移民部长谴责:令人不安

上周五坐电动轮椅的女子在士嘉堡一间华人超市内,大声责骂店员不懂英语要「滚回中国」。资料图片 华裔少年Frank Hong将片段上载其facebook,浏览次数已逾79万。facebook 本报记者 联邦移民、难民及公民入籍部部长胡辛昨日宣布优化「特快入境」移民计划,在记者会作出上述公布后,主动就日前有白人女子在士嘉堡一家超市熟食柜台,责骂职员不懂英语就返回中国的事件发表回应。 胡辛指该事件令人不安,并谴责有关行为,强调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向来欢迎新移民,人民来自不同背景令加拿大更强大,加国颂扬该些差异,包容乃是本国价值观之一,该宗事件与这价值观背道而驰。 上周五一名坐在电动轮椅上的白人女子在士嘉堡一间华人超市熟食柜前,大声责骂店员无法以英语回答她的询问,她气冲冲地说:「滚回中国去,这是加拿大,说英语的国家。」 当时附近其他人尝试调解,有些人好心替她当翻译,但该名女子声称:「如果他们要在这儿工作,法定要懂得英语。」该女子并没有理会别人替她翻译的提议,继续责骂员工:「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会说英语。」 在场的华裔少年Frank Hong将片段上载其facebook后,有逾79万的浏览次数,连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也有报道。该名少年接受访问时表示,拍片是为了证明加拿大仍然存在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方面的问题。 熟食柜台员工向传媒指片段中的女子吵闹了15至20分钟,最终没有购买任何物品。

白人女子华人超市内责骂店员:不懂英文滚回中国

其他顾客尝试调解,好心替女子当翻译,但她不领情。facebook 华裔少年Frank Hong 店员指女子在店舖吵闹了15至20分钟。 facebook 女子被拍到重复责骂雇员,指他们不懂英语就必须返回中国。facebook 综合报道 上周五在士嘉堡一间华人超市有白人女子大声责骂店员不懂英文,指责华人员工不懂得英文要滚回中国,并声称他们在工作的地方不懂得英文是违法。有在场的华裔少年将片段上载到他的facebook,至昨日已超过47万浏览次数,连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也有报道。少年接受访问时表示拍片是为了证明加拿大仍然存在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方面的问题。 据CTV报道,华裔少年Frank Hong上周五上载到facebook的片段,拍到一名女子在士嘉堡的华人超市熟食柜枱前重复地责骂雇员无法以英语回答她的询问,他们必须「滚回中国」。该名坐在电动轮椅上的女子说话时指着地板,气冲冲地说:「滚回中国去,这是加拿大,说英语的国家。」 Hong向《Daily Mail》表示:「该名女子前往柜枱就查问有没有人懂得讲英语,一开始就没有说要食物。我觉得她是在找麻烦,她之后十多次大叫『滚回中国』。」 当时附近其他人尝试调解,有些人好心替她当翻译,但那名女子却称在工作地方不懂得英语是违法,她说:「如果他们要在这儿工作,法定要懂得英语。」女子并没有理会别人替她翻译的提议,继续责骂员工:「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会说英语。」 Hong接受CTV访问时说:「这的确是我第一次在加拿大听到这样的说话,令人很震惊。我公开这片段是希望让外界知道加拿大仍然存在种族主义、仇外心理和偏见,我们真的需要努力阻止。」   fb短片浏览次数逾47万   Hong的片段至昨日在他的facebook已经有超过47万的浏览次数,超过2,000多个留言,并有超过3,000多人分享。 超市的熟食柜枱员工昨日以中文告诉CTV的华裔记者,片段中的女子在离开店舖之前吵闹了15至20分钟,最终并没有购买任何物品。 加拿大未有规定私营企业的任何雇员不懂英语是违法,《官方语言法》(Official Languages Act)仅适用于联邦机构。多伦多警方则表示,暂时他们并没有收到任何投诉,暂时不会进行调查。

华裔夫妇租住高档社区称遭邻居集体歧视 被发“迁出令”

彭氏夫妇自称多年来受邻人种族歧视。 星报 彭氏称为爱犬Ginger而不愿搬家。受访者提供 在洗衣房张贴的告示被写上「疯狂中国人」等字眼。 星报 彭氏夫妇是Rosedale Rd.1号的唯一亚裔租户。星报 综合报道 多伦多高尚社区玫瑰岱尔(Rosedale)有出租公寓发生租客纠纷,当中怀疑涉种族歧视成份,警察曾试图协助亦未见成效。居住在此的唯一一对华人夫妇指称因为自己指控其他租客的种族歧视问题,终被业主以干扰他人「合理享用」公寓为由下迁出令,明日将就迁出令展开聆讯。二人明日将出席聆讯,试图推翻迁出令。 华裔租客彭氏夫妇(Paul Pang和Dot Pang)2010年看中位于Rosedale Rd. 1号公寓一个空置单位,认为适合他们年纪渐大的牧羊狗生活,于是租下,成为大厦中唯一的亚裔租户。 彭太对本报表示,他们搬来这里是看中了单位一的草坪,可以供爱犬Ginger享用,尽管在此居住一直麻烦不断,他们也是因为爱犬而不愿搬走;这只狗最终于去年病死。 告示被写「疯狂的华人」 目前根据彭太提供的资料显示,他们与其他租客的纠纷起源于他们搬来后在使用公共洗衣房与其他租客产生磨擦。因洗衣机有限,每户洗衣服都有固定时段,他们曾在洗衣房贴出告示,希望其他租客不要占用他们的时段,但告示不但曾被撕下,还有人在上边写到「不要忘记清理洗衣机内的狗毛,疯狂的华人(Crazy Chinese)」。 彭氏夫妇在12年首次向业主投诉遭种族歧视,至14年与租客的冲突白热化,二人报警表示不断受骚扰,警方10日内向租客两次发出警告,但事后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大厦7个单位10名租客签请愿信,要求多伦多警方社区联络员,安排彭氏夫妇与其他租客会议,以讨论各宗投诉和争执。请愿书写到:「我们与彭氏夫妇的磨擦已经导致极大不快,并减低了我们享受社区和玫瑰岱尔1号。我们希望彭氏夫妇与我们一起改变这种情况,就像我们希望与他们一起出力,而不要再寻求其他补救办法。」 彭氏夫妇认为请愿书是要威吓他们迁出,故未有回应,但他们于2014年9月聘请人权律师,起草一封律师信给房东,详细说明被骚扰事件。他们也得到平等居所权利中心(CERA)协助,CERA后来呼吁柏文管理层处理问题。 人权警告疑被人撕毁 房东为回应CERA的呼吁,在楼内贴出了人权警告单张。单张上写到:「请立即停止玫瑰岱尔1号的种族歧视!」并表示「我们楼内的一些租户一直在对我们的亚裔租户进行种族歧视和骚扰」。有些租户对此等通告感到困惑,有人则在单张上写上「重点是甚么」字眼,也有张贴在公共地方的单张怀疑被人撕毁。 2016年5月业主委托独立调查员开始调查彭氏夫妇的种族歧视投诉,调查员表示所有受访者、包括彭氏都非常合作。52页的调查报告作出11项改善邻里关系的建议,并指把二人赶走「不大可能解决大厦的问题」。 然而,业主最终选择下逐客令,在去年9月发出第一份通知。《星报》尝试访问其他租户和业主,惟各方均以迁出令聆讯在即为理由,未有发表意见。 彭氏夫妇明日将出席业主及租客仲裁委员会(Landlord and...

古伟凯专栏:我看加拿大种族歧视

虽然加拿大明文规定不容许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包括口头言语上和文字上的,但是对一个以移民为人口增长主要来源的国家而言,“种族歧视”是难以避免和无可奈何的问题。恕我直言,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部份是欠缺包容的个人主观因素造成,还有一部份是与生俱来的。 举例来说,我们华人移民平日见到肤色较深的印度人,相信一定有一些人称他们为“阿差”,即使嘴巴上不讲,内心可能已经这麽认为;见到非洲来的移民,华人常称他们为“黑鬼”,这虽然不是严重的语言侮辱,但已违反了种族歧视,因为对方多数不懂这些歧视语言,所以很少发生肢体冲突;又如有些白种人自以为有种族优越感,与华人相处稍有不适意,即叫嚣“Go back to China”。我认为这两种情形很可能是个人主观因素或与生俱来的,因为两个种族之间并不是有什麽“深仇大恨”。 去年10月上旬,我在报上看到一则有关种族歧视的新闻,内容是指在美国曼哈顿街头,有一名白人女子对着一位华裔男子大声呵斥“Go back to China”(滚回中国),这位受辱的华人是美国“纽约时报”的编辑Michael Lou,中文名字叫做罗明瀚。当时下着雨,他与家人正打算离开教堂找一间餐厅吃饭,还推着一辆婴儿车,这时有一位中年白人女子感到自己的路被堵住了,随即对着罗明瀚和他的家人用英文大叫“Go back to China”,罗明瀚不甘平白受辱,愤怒地回了对方一句:“我就出生在这个国家!”事后罗明瀚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在“推特”twitter上也讲述了这个故事,并用Thisis2016作为关键词,呼吁亚裔发起反歧视运动,收到“雪崩式”的反应,就连纽约市长都作了回应。有不少人认为,这段“推特”挑动了亚裔美国人的神经,许多人感同身受。 美国黑白之间的种族冲突,经历了两百多年仍无法完全消弭。去年圣诞节前,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全美最大商场Mall of America首次雇用由黑人扮演的圣诞老人,就有网民呼吁杯葛该商场,白人网民认为圣诞老人是白人。但是有家长与教师认为这是推广多元文化的大好机会,认为圣诞老人是虚构人物,可以是任何种族与任何性别。1960年代曾有民权组织批评商场拒绝雇用黑人扮演圣诞老人,是种族主义的象征。前年美国霍士电视台一位女主播更声言“圣诞老人就是白人”。传媒工作者都如此偏激,难怪美国历经两百多年都无法消除种族主义。 先别说不同种族之间的歧视早已存在,难以消除,即使是同一种族之间也有歧视,例如早几年来的华人移民,就看不惯新移民的一些漏习;新移民也对一些年老移民的习性也看不顺眼。 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城市都有不少的华人,第一代移民华人也喜欢聚居在大城市,找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方便,但引起的种族冲突也较多。通常成长后才移居国外第一代移民都比较缺乏归属感,在移居国出生或自小在国外长大者,除非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刻意区分“非我族类”,否则不同族裔之间的孩子们都应该没有什麽隔阂。我认为要消除种族歧视要从自身做起,尤其是为人父母者。

拒租房给90后年轻人 业主被投诉歧视

■有年龄分别为23岁及22岁的人士声称,业主因其年纪,拒绝租出柏文。图片与本个案无关。星报资料图片 综合报道 两名年龄分别为23岁及22岁的青年男女向安省人权委员会作出正式投诉,指他们试图租住多伦多一处共管柏文单位时,因其年龄特征而遭房屋主人及其经纪歧视。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这两位准租客之前都是与父母同住,现决定搬出独立生活。他们于上周向房主的代表经纪提交了租房时所要求的文件资料。他们信用纪录评级均为“优秀”(excellent),两人向房主提供了雇主信,证明两人均有长期稳定工作,年收入合共约8万元。他们申请租住一个月租为1,900元的两室两卫柏文单位。为了降低开支,他们决定未来与其中一名租客的两名姐妹合租该公寓。   “两人一年7.8万收入仍属低” 他们的申请未得到房主的首肯。房主的代表经纪上周对二人回应说,房主经过考虑后,不希望4个“年轻的成年人”租住她的物业。挂牌经纪在给租客代表经纪的电邮中表示,“他们(指4位租客)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我的客人(指房主)没有兴趣面对因此可能引发的问题”。他又说:“他们现在信用纪录良好,但他们以往都没有自己负担生活费的经验,在我看来,两人一年7.8万元的收入仍属太低。” 代表租客的地产经纪则表示,每月1,900元的房租只占两位租客收入不足30%,显示两人有足够收入负担房租。他指相反许多房主每月用于房屋贷款和其他债务负担的钱,远远高于这一比例。两位租客表示,这显示出多伦多的房地产市场对于千禧世代的年轻人多严酷。“我们没有足够的收入在大多伦多负担一所房屋,就连租住柏文时也成为偏见的受害者,有人总认为青年人就是不负责任以及具有破坏性。” 安省人权法(Ontario's Human Rights Code)及安省租客保护法都明文禁止业主基于年龄理由,对准租客做出歧视对待。

阿岗昆公园现中文提示牌 是否种族歧视?

网上图片 据环球邮报报道  在阿岗昆公园边界有一处美丽的湖泊Oxtongue,每到赏枫季节湖面便倒映著五彩斑斓的深秋景色,著实美不胜收。 美景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但有一个问题是,Oxtongue湖边小径和几个极佳的观景点是私人拥有的。Oxtongue湖附近共有5个度假村,裡面的业主已经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打扰的不厌其烦了。 由于大多数游客都是中国人,于是度假村的业主立起了中英文告示牌,上面写著「专属区域,非请勿入」。这引起一些种族主义担忧。 Blue Spruce度假村的拥有者Scott Hayden在他的领地上已经立起了6块告示牌。他说只写英文并不起作用,于是他又靠中国学生帮忙写上了中文。 Hayden说他只是想提示游客这裡是私人领地。他明白很多游客来自中国,以前从没看过枫叶,但是每年都来这么一大批人让他难以应付。刚刚过去的感恩节假期,亚岗昆公园发放了8000张门票,超过了去年水平。 去年暴增的游客让度假村在路口立起指示牌告知此路仅限业主使用,但是并不能阻挡游客和旅行团。有中国游客站在Hayden的码头上赏枫叶,儘管中文指示牌就立在旁边。 Hayden抱怨游客借用他洗手间,乱扔垃圾,随意使用他的脚踏船,还有人违章停车阻挡了消火栓。甚至有人在他的沙滩上驾驶无人机拍照。Hayden认为这很酷,但是不能在他的私人领地上做这种事。 有度假村居民对Hayden说他们再也不会过来了,因为这里的景象太疯狂了。 Hayden不认为设立中文标示是种族歧视,他说如果很多游客来自意大利、法国或者德国,他也会用那些国家的语言。 不过也有当地业主对中文指示牌感到失望。Tracie Parrott说她反对设立这种指示牌,她觉得这算是种族歧视,而且这让她居住的社区看起来非常排外。 大多华人和东南亚社区法律援助干事Avvy Go认为中文告示牌就是一种种族偏见。Go说根本不需要用特定的语言来针对某一族群,中国人肯定不是唯一到亚岗昆的游客,使用一种通用的提示会更加妥当。

法团普通话开会 业主投诉语言歧视

列治文市出现语言风波的Wellington Court屋苑业主立案法团(简称法团),上月在周年大会中否决必须在所有法团会议中聘请认可传译员的议案,令争拗再次升温,暂和解无望,势由卑诗人权审裁处(BC Human Rights Tribunal)审理,因该屋苑一位西人业主向审裁处作出投诉,称受到语言歧视。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首宗因法团会议开会语言问题而闹上人权审裁处的个案。其实以母语进行法团会议在大温非罕见,过去没引起风波,而这趟双方僵持不下,恐与处理手法和沟通方式有关。 Wellington Court屋苑开会语言之争,持续近一年。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大温地区移民聚居者众,不少以非英语成员为主的业主立案法团,往往以成员的母语作开会语言,但正式会议纪录和相关文件均以英文为准。如果在会议上有英语人士出席,一般处理方法由法团成员自行传译,或由负责的物业经理作中间人,协助沟通,使所有出席者均了解会议内容。 要确保与会业主能有效沟通 他还表示,业主立案法团结构有如政府般,成员赋与权力去处理涉及屋苑的事务,过程中出现争拗不足为奇。只是过往甚少听闻因开会语言之争而闹上人权审裁处的情形,所以今次有屋苑业主向审裁处作出投诉,在卑诗属于首例。 据大温律师李溢表示,卑诗《分契物业法》(Strata Property Act)并没有列明法团会议的语言限制,不过他估计,在人权审裁处审讯中,控方或会以物业法中有关法团举行电子会议(digital or electronic meeting)规定中,列明法团须确保与会业主能互相沟通的条文作为理据,指法团以非英语进行会议,未能确保与会的业主能有效沟通。 据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了解后知悉,Wellington Court业主立案法团在有白人业主列席会议时,现转用英语开会。而遇有不谙英语的业主出席会议时,就由成员把会议内容传译普通话。而在周年大会及全体业主特别大会中,该法团都聘请能翻译英语及华语的认可翻译员在场协助。 今次事件,也反映族裔之间沟通,是否可在互谅情况下,彼此共同体认须按照加拿大基本价值观行事,而不坚持要“少数服从多数”,或甚至动辄以数人头方式“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