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00:22:3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糖尿病

小伤口大问题 不小心你可能被截肢!

图片来源:Pixabay 足病诊疗师会检查鞋子是否夹脚及利用三维足部扫描分析足部问题,因为微细的事项都会影响到患者双脚健康 作者:文乐轩 糖尿病是都市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不少糖尿病患者往往忽略脚部护理,糖尿病患者较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足部病变、伤口不能愈合,严重时需要截肢,所以患者控制好血糖水平外,更要保护双脚,今期由养和医院足病诊疗师陈家伦讲解糖尿病人足部护理。 ▲养和医院足病诊疗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名誉临床助理教授 陈家伦 小伤口、大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由头到脚不同系统都有机会出现并发症,例如眼睛、心脏、肾脏,还有双腿。养和医院足病诊疗师陈家伦解释:“最常见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足部问题,一开始只是轻微的创伤,然后伤口受到糖尿病病情影响而不能愈合,继而发炎和细菌感染,最终有可能变成俗称的‘烂脚’,需要截肢。” “糖尿病患者的足患常见有四大问题,第一是他们的脚部感觉不及正常人,会有麻木感,对痛楚、温度、压力等感觉较弱,称为周边神经病变,其次是血液循环变差,主要会影响伤口感染和无法愈合,例如剪趾甲造成的小伤口、胼胝(俗称枕)、使用鸡眼药水和胶布刺激弄伤皮肤、倒甲等导致伤囗不能正常愈合。下肢血液循环有问题的患者有机会在走路时反映问题,例如有间歇性跛行,即是无法长时间走路,很短路程便觉得双脚很累及不能动,再者脚的结构亦有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什至变形,还有双脚的皮肤和肌肉都变弱,同时又会影响到筋腱、皮肤和关节的柔韧性,使步行时步态不正常。”陈家伦说。 足病诊疗师的角色 正因为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脚部溃疡,因此护理患者双脚需要不同范畴的医护团队合作。 陈家伦表示,针对糖尿病患者其实现在临床上已不是只着重治疗,单纯治疗并不足够,因为脚部有损伤的糖尿患者,当中有五分之一人士的伤口有机会受感染,严重时需要截肢,但是截肢亦不表示康复,因为患者肌肉较弱或伤口不能自然愈合等问题,某程度亦会影响病人存活率,截肢后的糖尿病人近半活不到五年。 因此预防比事后治疗更为有效,足病诊疗师可为糖尿病患者足部健康好好把关。 ▲糖尿患者很多时候忽略双腿健康问题,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 陈家伦指出:“足病治疗师会掌握患者脚部问题的情况,而且会为患者进行定期的糖尿病并发症检查,并按照患者不同的病情转介其他专科医生,例如血液科可以处理血管栓塞或血液循环不足问题、骨科处理伤口感染,甚至进行外科手术。同时足病诊疗师亦会顾及细节,譬如检查鞋子,需要时可以用鞋软垫和其他器具来减轻压力点挤压关节问题,教导病人正确的足部日常护理,进行伤口的清创治疗等等。”陈家伦强调对于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愈是微小之处愈是重要。

缺钙不可小觑 钙的这几个克星你知道吗?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 石浩强 当人体缺钙时,轻则会引起抽筋、腰酸背痛、注意力不集中,重则导致骨质疏松,诱发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这时就应当考虑补充钙剂。 补钙是预防、弥补钙质缺失的基础措施,但补钙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最好不要与下列富含纤维素、草酸、脂肪酸、咖啡因等成分的食物同服,否则补钙功效大打折扣。 纤维素不但可以吸附钙离子,其糖醛酸残基还可以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少钙的吸收。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主要为一些谷类,如玉米、大麦、小麦、燕麦等。 草酸可以与胃肠道中的钙离子络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从而降低钙质的吸收。富含草酸的食物有菠菜、苋菜、竹笋、茭白、洋葱、雪菜、空心菜、毛豆等。吃这些蔬菜时先在温水里焯一下,可去除草酸根离子。 一些富含油脂的食物在体内可分解成为脂肪酸,而脂肪酸可以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皂化物,随粪便排出,导致钙吸收减少。因此,补钙时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咖啡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对抗疲劳,多存在于日常饮料如咖啡、可乐、茶中。在兴奋神经系统的同时,咖啡因还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经尿排出的钙量也会同步增加,体内的钙平衡有可能被打破,引起骨质的流失。临床上有相关报道表明,较高浓度的咖啡因可以显著增加骨折、骨质疏松的风险。此外,咖啡因还会减弱成骨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发挥作用,进而影响钙质的吸收。 虽然牛奶可以补钙,但其与钙剂不宜同时服用,否则可能会形成凝块而影响吸收。一些药物如四环素、喹诺酮、异烟肼等,会与钙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不仅降低钙的吸收,也会影响这些药物本身药效的发挥,应当避免同时服用,可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最后提醒大家,补充钙剂最好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推荐用法是一天3次,每次补50毫克的钙,而不要一天1次,1次吃下150毫克钙。如果是咀嚼型的钙片,应尽可能嚼碎,并多喝水,以增加钙剂的吸收。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血糖为什么降不下来?这些误区要注意

图片来源:网易 作者:刘龙诞,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一些糖尿病患者在按时服用药物情况下,血糖依旧得不到下降,多数情况可能是以下五个原因。 饮食控制不当 如果糖友有按时服用药物,但是没有严格的控制好饮食,就会让血糖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 控制饮食并不只是不能吃糖分高的食物,在日常还要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只有每天计算好自己摄入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够配合药物治疗,控制血糖。 运动量不足 运动可以帮助消耗患者身体内多余的热量糖分,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患者在平时没有坚持运动,就容易让脂肪和热量堆积在身体内,容易让糖友的血糖一直持续上升。 情绪影响 情绪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多变的时候,会容易让身体的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等分泌增加,这样就会导致血糖出现上升。 应激状态导致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发热,或者一些严重感染以及外伤等疾病时,或者是女糖友处于怀孕期间或是月经期间,也会让身体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而让血糖不能下降。 用药不当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让自己的血糖快速下降,在使用药物时会自己增加药量,而当使用的药量过多的时候,就会让血糖降得比较快,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让身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让血糖出现反跳,如果在这个时候继续使用过量的降糖药就会让血糖持续升高。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三招助你甩掉脂肪肝 别陷入这六个误区!

图片来源:健康体检网 “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但是,在繁忙的生活中,大家往往是忙于工作,急于应酬,却忽略了身体健康这块风水宝地。其实,平时稍加注意,提早预防,健康就在我们身边。人民健康网推出《“健”识早知道》专栏,专为你收集整理平时忽略的健康知识,做您的健康智库,同您一起将健康进行到底! 脂肪肝,别陷入六个误区 众所周知,脂肪肝是一种非常普遍、威胁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脂肪肝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脂肪肝的认识、治疗及预防上,不少人存在一些误区,最主要有6个。 误区一: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 脂肪肝主要分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这个疾病看似简单,实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轻度脂肪肝并不是指程度“轻”,而是比较容易治愈的阶段。理论上,单纯性脂肪肝去除病因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病变肝脏也能通过积极治疗得到完全逆转。但如果不予重视,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相当严重,比如肝硬化阶段。此时,病变肝脏再也不能恢复正常。 因此,发现脂肪肝后应尽早进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长期忽视治疗,到最后不仅会引发肝硬化,还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诱发脂肪性肝纤维化等,甚至出现肝细胞癌。 脂肪肝患者如果合理饮食、运动、作息,可以治愈单纯性脂肪肝。对于较为严重的,合理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帮助减轻症状。 误区二:脂肪肝和糖尿病没有关系。 脂肪肝常常“串通”糖尿病,危害健康。脂肪肝使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身体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化后,降糖药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将减弱,易出现脂代谢异常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造成恶性循环。 误区三:脂肪肝是吃出来的,控制饮食就可以了。 轻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若程度较重,就不能单以控制饮食来进行治疗了。平常生活中,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饮食,还需注意3点: 1.戒烟、戒酒、戒糖。脂肪肝患者坚决不能碰酒。因为肝脏受损,酒精无法被完全分解,长期存在身体里,不仅破坏肝细胞,还会降低肝脏对脂肪的分解效率,加快脂肪肝的进展。油炸食品含有很多胆固醇,进入身体后会生成脂肪。长期服用这类食品会加重脂肪肝;另一方面,摄入过多糖分,会对肝脏的代谢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多余的糖分会转化为脂肪。 2.多吃蔬菜。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对脂肪肝患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多吃些苦瓜可以促进肝脏对脂肪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转运,从而保证肝脏内的脂肪能够处于正常范围。 3.注意运动。正如“生命在于运动”,规律运动是脂肪肝极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可增加人体对多余脂肪的消耗,提高身体免疫力。工作日的下午或晚上,大家可以抽出30分钟去跑步或慢跑。平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做家务也是运动,有助于减少肝脏脂肪。周末,患者可以增大运动量。起床后,可以到附近的公园或绿地跑跑步。  六诱因惹脂肪肝 三招助你甩掉它 六大“坑”你踩中几个? 1.膳食结构不合理 越来越多人每天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明显增加,而且来自饱和脂肪、单糖、双糖的热量上升(包括果糖饮料),这些对于脂肪肝的“茁壮成长”简直太有利了! 2.饮食习惯不健康 现在物质条件好,很多人觉得“能吃是福”,每餐吃得太饱、荤食太多,餐后零食、特别是甜食吃得太多,加上熬夜经常吃夜宵、早上起不来不吃早餐……这些任性的饮食习惯,都给脂肪肝和肥胖症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3.多坐少动 我们身体里的多余热量,主要是通过体力活动来消耗的。当人体习惯久坐、不参加体育运动时,没有被消耗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很多人平日都喜欢“多坐少动”,多余的热量未及时消耗掉,脂肪就聚集到皮下、肝脏,哪怕外表看着不胖甚至偏瘦,但发展成腰围增粗的内脏型肥胖就更危险了。 4.酒喝太多 一般来说,一个人平均每天摄入酒精量大于40克、持续5年以上,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如果不加以遏制,进一步发展下去,脂肪肝就会变成更加凶恶的肝硬化、肝癌。脂肪肝也会发生在短期、反复、大量饮酒的人身上,如果你在两个星期内每天摄入的酒精量大于80克,脂肪肝同样会迅速“傍上你”。 5.遗传易感性 脂肪肝跟遗传还有一定关系,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有脂肪肝家族史的人,相对更易患上脂肪肝。特别是父母都患有上述这些疾病的人,比别人更易被脂肪肝“盯上”。 6.减肥过急 如果减肥速度超过1.5千克/周,反而有利于脂肪肝的成长。建议减肥的速度控制在每周1斤到1公斤之间。 三大“克星”能对付脂肪肝 生活方式干预 如果我们能改变吸烟好酒、熬夜工作、暴饮暴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以不暴怒、少气恼的态度为人处世,脂肪肝就很难在人体里存活下去了。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后几个星期内,肝脏的脂肪就有可能逐渐消退,即使是多年“酒精考验”、有肝硬化倾向,如果能坚持戒酒,还是可以减缓进展速度,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机会。 饮食调整 一日三餐要规律,注意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增加蛋白质摄入,重视脂肪的质和量,适量控制糖类。脂肪的摄入建议以植物脂肪为主,限制动物内脏、脑髓、蛋黄等高胆固醇类食物;增加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特别是高纤维类食物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尤其重要。 运动疗法 多做各类有氧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可选择慢跑、中快速步行、打羽毛球、踢毽子、跳舞、跳绳、游泳、打太极拳等。 留神!一半脂肪肝患者是糖尿病前期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50%的患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和糖尿病前期表现,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强调,若能早期引起重视,有60%~80%的患者可以从危险的边缘挽救回来,免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困扰。 因此,预防糖尿病,就需要早发现、早控制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发现自己近期有体重增加、饭后头昏、精力不集中、动则疲劳、腹部隐痛、饱胀不适等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临床征象,就需要尽快做脂肪肝的筛查。 在临床上,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有时很难早期发现,因为脂肪肝患者空腹血糖可以是正常的,早期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脂肪肝患者在发病机理上不仅仅是肝脏的脂肪病变,更重要的是肝脏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脂质的过度沉积可导致脂质的代谢异常,从而将影响糖、脂代谢,进而易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和普通人相比,脂肪肝患者更要定期筛查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同时测定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IR)状态,以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饥一顿饱一顿,惹来脂肪肝 目前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健康,并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还是导致肝硬化的常见原因。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脂肪肝。人体为了维持生命代谢的需要,糖、蛋白及脂肪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在饥饿的状态下,为了维持血糖的水平,机体就会分解脂肪,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而暴饮暴食最易导致肝脏脂肪储备能力上升,也会导致营养过剩,在肝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起来,形成脂肪肝。 其次,常熬夜、饮食营养不均衡、烟酒过多等都容易导致脂肪肝。一般上班族都是晚餐吃得晚,吃完直接睡,能量消耗少,长此以往易导致脂肪积聚。此外,这样饮食不规律的人往往高脂肪、高糖分的零食摄取过多,易产生肥胖问题,导致脂肪肝。 预防脂肪肝首先应注意饮食健康,忌暴饮暴食,尽可能避免动物内脏的摄入,晚餐最好早点吃。食物品种不要太单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比例搭配要合适,以低糖、低脂肪饮食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如果已得了脂肪肝,建议患者多吃有助于降低血脂、促进肝内脂肪代谢的食物,如燕麦、玉米、海带、瘦肉、鱼类、蛋清等。此外,还应少熬夜,以保护肝脏的排毒功能;多运动,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 脂肪肝患者这几样东西吃不得 1.坚果属于高热量的食物,脂肪肝患者要控制摄入量,不要多吃。 2.脂肪肝患者要吃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比如牛羊肉、鱼肉。牛肉中牛腩脂肪含量较高,脂肪肝患者必须限制食用。 3.动物内脏一定要少吃,胆固醇含量很高。 4.要减少精致淀粉类食物的摄入。 5.油炸食物要少吃。每人每天平均吃油量不超过25克~30克。橄榄油、山茶油都比较健康。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摄入过多可能会促进肝脏氧化损伤,所以建议少吃。 6.不要饮酒。戒酒是防治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措施,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好也不要喝酒。总之,日常生活中营养摄入要均衡,蛋白质、淀粉、水果、蔬菜都要吃,但不能过量。要坚持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150分钟。 来源:人民健康网

早餐喝什么最健康?来杯咖啡预防肥胖和糖尿病

网上图片 有些为了减肥、或偷懒,就不吃早餐,但根据最新发表的一项结果显示,早餐一定要吃好,而搭配喝咖啡最健康,不止可以预防肥胖,还可以预防二型糖尿病。 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会近日在柏林召开,咖啡科学信息研究所在会中发最新的研究成果。《自由时报》报道,根据研究报告指出,由丹麦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的一项高达118万人的大型研究结果,咖啡可以将二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5%、有助于预防炎症,热量可以刺激新陈代谢和增加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化;而苦涩味的咖啡所含的抗氧化成分及其保护作用,最好的饮用量约在每天三至四杯咖啡,男女皆宜。

加国越来越多少年儿童患二型糖尿病 根源还是在于肥胖

资料图片 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 二型糖尿病,本来是一种成年人的病,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和儿童也患上了。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魁省目前大约有10%的少年和儿童被列为肥胖,而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是2%,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肥胖大流行的后果,就是儿童患上二型糖尿病的人数大增。 众所周知,年龄增加、运动量减少、超重或肥胖,都是导致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20年前这种病仅局限在成年人,现在则成了老幼皆病。 一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 蒙特利尔大学儿童医院,设有一个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预防中心,比龙(France Biron)是中心的协调员,她在接受CBC采访时说,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肥胖与二型糖尿病之间确实存在直接联系。 CBC指出,儿童患一型糖尿病,通常与遗传有关,儿童患二型糖尿病,则与超重和生活方式有关系。 医院的儿科内分泌专家亨德森(Melanie Henderson)医生说,二型糖尿病患儿不断增多,这真的令人非常担忧。 她说,如果看一下美国的数据,5年内检测到的有糖尿病先期症状的少年和儿童,增加了80%以上。 糖尿病预防中心的协调员比龙称,现在的少年儿童,生活方式经常是久坐不动,打游戏,上社交媒体,这是能够解释儿童们患上二型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她表示,在一个人的身体中,进来的能量需要与出去的能量平衡。她称,应该让孩子们动起来,需要迅速采取行动,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已经表明,糖尿病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 宜注意饮食及多做运动 朱诺医生是蒙特利尔心心脏病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他说,现时青少年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多于一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肥胖,食品中附加糖所带的卡路里过高。 比龙指出,少年儿童运动量不够;此外,家长们往往因为工作太忙而并没有时间在家里做饭,带着孩子出去吃快餐,吃垃圾食品。比龙说,家长应该尽量在家里做饭,这才能监控入口的东西,减少糖和盐,为孩子们提供健康的食物。 蒙特利尔大学儿童医院的糖尿病的中心诊所已经存在了近8年,该诊所计划协助有5至17岁少年和儿童的家庭改变生活习惯,改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

最新研究:孕妇贪吃面食 孩子患糖尿病风险高

(图片:视觉中国) 麸质是存在于多种谷物中的精华物质——谷蛋白,它具有弹性,能给面食带来“劲道”的口感。面条、馒头、包子、蛋糕、面包、披萨、意面等常见面食中麸质含量都比较高。丹麦、冰岛和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联合研究称,女性在孕期少吃这些面食,孩子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 研究人员对6.4万名孕妇进行调查,发现摄入麸质最多的孕妇(每天约20克,相当于13片面包),生下1型糖尿病孩子的风险为0.52%,该概率是麸质摄入最少女性(约7克)的两倍。 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基因仍是导致1型糖尿病的首要原因,但准妈妈饮食中的麸质或可引发孩子新陈代谢系统炎症,导致该病风险升高。英国糖尿病协会研究联络官员露西·特雷尔表示,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类基因和一系列环境因素如何共同起作用,影响1型糖尿病发病。 来源:生命时报

高糖环境改变癌症基因 糖尿病人患癌风险大大提高

甜食。网上图片 糖尿病和癌症都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几率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此前,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在ACS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就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型糖尿病可以... 糖尿病和癌症都是人类健康的重大杀手,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几率已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此前,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癌症学会(ACS)在ACS 官方刊物《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就正式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2 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几种常见癌症(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施扬/石雨江教授团队的重大科研成果,发现糖尿病造成的高糖环境影响抑癌基因的活性,从而导致癌症风险的增加。研究不仅揭示了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确实存在着传导通路,还指出,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也能有效地降低部分癌症暴发的风险。 石雨江团队经实验发现,在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之下,高糖环境最终会破坏5-hmC(一种表观遗传新标志物)表观抑癌修饰的生成。表观抑癌修饰变少了,患病风险自然大大提高。另外,研究发现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通过一系列过程可对肿瘤生长达到抑制。 检测血糖。网上图片 研究团队发现,少摄入糖分,保持体内血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对防治部分肿瘤有着积极作用。此项研究也将为更多临床研究和预防癌症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 另外,根据预测的2025年糖尿病和高BMI(身体质量指数)患病率与2002年相比,估计女性和男性的相关癌症比例平均将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因此,还需要采取更迅速的行动控制肥胖和糖尿病,从青少年开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健康的体重。 来源:保健时报、复旦大学官网

是什么手术 让他宛如新生 一次性解决了三种疾病?

▲当药物无法控制时,糖尿病人便要注射胰岛素。 肥胖和糖尿病在过去逾半世纪以来,一直是已发展国家的重大医疗问题。过去,大家认为只要好好控制饮食和肯运动便能改善,事实并不如此。 为病人施行减重手术,不但解决了肥胖问题,更重要的是完全治疗病人的糖尿病。外科手术如何治疗内科病?今期由专家详细解构。 撰文、摄影:陈旭英 50岁的吴先生,是一名“糖胖症”患者,去年11月接受减重手术,这手术的目的不单是令他减磅,更重要是改善健康,控制糖尿病! “我之前重78.3公斤(172磅),现时不到53公斤(116磅);腰围由三十几吋,减到现在的27吋;血糖由十几度,降至今天的5.3度;血压上压由一百四十几,今天是完全正常。”吴先生一边说着,一边展示手机中血糖及血压记录相片。最后展示他减肥前后的对比照,简直判若两人! “我有了糖尿病大约10年吧,当年是因为去泰国旅行时受伤求医,验血时意外发现血糖超标,之后便开始服药。 初时我以为糖尿病没什么大事吧,没有太严肃对待,只是减少吃淀粉质食物和甜食,其他鸡鸭鹅等肉食没有减,我很能吃的,一整只鸡都能吞下! 有糖尿病后一直要服好多药,后期要注射胰岛素,每餐进食前都要打针,在家还好处理,遇上要外出应酬,惟有自己躲在一旁注射,很不方便;虽然又服药又注射,血糖都无法好好控制;加上血压又高,心脏又差,肝酵素又上升,肾功能衰退,最近一次验蛋白尿报告出现两个+,所有病都冲着来,所以当医生建议我做手术,我马上答应! ”吴先生说。 手术后翌日,吴先生血压回复正常,毋须再服药;血糖亦大幅下降至可接受水平,现时每天早晚只须服一粒药,血糖便可保持在六度以下。 吴先生接受了什么手术,可以一次过解决了3个疾病? 传统治疗 以控制为目标 ▲唐琼雄医生说,手术对糖胖症病人有即时效果。 养和医院外科专科医生唐琼雄医生说,吴先生所患的“糖胖症”,过去只能透过药物及改善生活习惯来治疗,但近10余年,研究发现可以透过外科手术,治疗内科病,而且不单是改善病情,更可以完全根治疾病! 什么是糖胖症? “糖胖症‘diabesity’是英文糖尿病‘diabetes’及痴肥‘obesity’结合的疾病,因为肥胖人士很多时都有糖尿病。”唐医生解释。 传统以来治疗糖尿病都是以控制为目标,以共存(living with)态度对待糖尿病,病情轻的就以运动节食减肥加药物为治疗基础;到药物无法控制时就要转为注射胰岛素。而当患者有了糖尿病十多二十年后,并发症便陆续出现。这一条糖尿病情发展路,只能面对,无法逃脱。 大约在20年前,这治疗旧路出现契机。 “美国肥胖人士比率高,每3个人有一人肥胖,所以很多人接受减肥手术,有医学研究人员发现术后病人未出院,血糖已经回复正常。”唐医生说。 荷尔蒙刺激胰脏细胞 美国糖胖症病人在减肥手术后,80%至90%患者的糖尿病不药而愈,可以完全停药,效果长达10年。之后引发很多医生进行研究,逐渐发现影响血糖的机理。 “当中第一个重要发现是成年的二型糖尿病人在手术后,肠道荷尔蒙改变,因而刺激胰脏分泌更多胰岛素,故进食后患者血糖不会过高,而效果是即时的。 第二项发现是,人体小肠末端有两种荷尔蒙称为'peptide YY'(PYY)及'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属肠促素(incretin);我们进食后当食物来到这位置,肠壁分泌这两种荷尔蒙刺激胰脏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如果这个反应能早些发生,即进食后食物较快到达小肠,荷尔蒙早发出讯号刺激胰脏分泌胰岛素,病人便不会有高血糖问题。 ”唐医生说。 ▲吴先生复诊,向唐医生报告近况。 基于上述两项发现,外科医生的手术研究循这两方面着手,一是胃不是用来储存食物,食物应快速经过胃进入小肠;二是将小肠末端调到上消化道,接近食道的位置,便能令小肠荷尔蒙启动刺激胰脏细胞机制,分泌胰岛素。 由此,发展出两项手术,一是缩胃手术,二是胃绕道手术。 “以减肥手术方式治疗糖尿病,可说是颠覆了医学界!糖尿病人毋须再面对中风、心脏病、肾衰竭、糖尿眼、糖尿烂脚等风险。而手术后的效果长达10年,即就算日后糖尿病再来,都可以将病情推迟20至30年。如病人50岁发现患糖尿病,手术后可以将病推迟到80岁!”唐医生说。 应把握手术时机 “最早发现减肥手术有治疗糖胖症效果的是美国医生,他们将小肠接驳食道,食物完全不经胃及十二指肠,直接到达小肠末端。 其后由意大利籍医生从动物实验中证实机理,称为'前肠理论'及'后肠理论',食物早些到达后肠就能刺激荷尔蒙分泌;食物避免接触前肠部分,能减低肥胖人士最常见的胰岛素抗阻问题。当手术后启动病人的后肠受刺激效果,前肠又减少胰阻,胰脏正常工作,糖尿病因而消失! ”唐医生解释。 减重手术在近十余年仍有不少医生继续研究,有更多发现,例如术后令肠道细菌改变、胆汁酸(bile acid)改变;而缩胃手术研究发现胃内有一种称为Ghrelin的食欲荷尔蒙,故切除部分胃后,病人食欲大大下降,不再感觉饥饿。 什么病人适宜接受手术治疗? 唐医生说,医学界定下明确指引:“体重指数(BMI)超过27.5,用尽药物或内科方法都难以控制血糖的病人,应考虑手术治疗;BMI达32.5或以上的,建议手术治疗;BMI超过37,应以手术为首要治疗方案。” 接受手术治疗应把握时机,因为研究发现太迟进行手术,病人获得改善的效果较少。 “如病人到药物完全失效时才做手术,胰脏完全没有健康细胞,手术后就算有荷尔蒙刺激,也无补于事,无法治疗病情! 又如病情属晚期,肾功能极差,糖尿病史逾20年,人消瘦,手术对这病人来说已经没有效了。 ”唐医生说。 接受手术 得新生 ▲吴先生手术前后的对比。 糖胖症之所以称为糖胖症,因为糖尿病人同时肥胖,而这类手术在欧美被纳为减重手术,属美容类别。然而近数十年来,各国医学界都认同肥胖是疾病,减重带来的效果不单是外观,而是减低各种疾病的风险。 他引述其中一名BMI超过46的病人个案,糖尿病加高血压并有睡眠窒息症及脂肪肝,晚上需要佩戴呼吸机,在手术后所有指数回复正常。 一名有血压高、脂肪肝、正服用两种血压药的药剂师个案,术后所有指数回复正常,毋须服药。 另一位65岁接受缩胃手术岁数上限的男病人,高血糖、大肚腩、睡眠窒息症并要用手杖辅助步行;术后血糖正常,毋需用手杖,昔日因肚腩巨大无法自行如厕的他,在唐医生为他切去减重后松弛肚皮后,终于可以自己上厕所。 而吴先生在去年11月手术后,亦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全新感受。 “术后当天下午,我的血压已经回复正常,术后第二日,空腹血糖已经跌到六以下,现在不用注射胰岛素,只需服一种药。 不过缩胃加胃绕道手术后要时间适应,第一个月要吃流质食物,第二个月才开始吃固体,量不能多亦不能吃得急,否则会顶住! 现在进食很有节制,每餐吃两三条小鱼和瓜菜;每天在家亦会踩健身单车,保持运动。 上天给我多一次机会,不能再放任了! ”吴先生说。 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 唐琼雄医生指出,肥胖不再是美容问题,不是一个人贪吃、懒运动导致肥胖或有糖尿病,部分病人是身体控制能量吸收机制出问题,故肥胖是一种病不是一个美容问题。 昔日有研究为肥胖病人置入胃水球,病人因而进食少了而减了磅,但没有改变身体控制能量吸收机制,故七成人在取出胃水球后体重回升。 而早期糖尿病人因为身体无法分解糖份阻碍吸收而消瘦,当服药控制血糖后,身体回复吸收后会逐渐肥胖,而肥胖令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阻,两者互为因果,结果是糖尿病人难以瘦下来。

空气污染导致糖尿病?全球一年320万此类病例

空气污染。网上图片 据英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7月1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指出,2016年,空气污染导致全球320万新发糖尿病病例,占总数的14%,新研究是首批量化烟雾弥漫的空气和糖尿病之间联系的尝试之一。 由汽车和工厂排出并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细微颗粒物质,以雾状物的形式悬浮在空气中,使人呼吸困难。此前就曾有研究指出,空气污染与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 在最新研究中,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70万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美国退伍军人的数据,以评估他们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这些人被追踪平均时间为8.5年。研究人员还利用全球糖尿病风险研究数据,以及美国环保署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空气质量数据,从全球范围,创建了分析暴露于空气污染与罹患糖尿病之间关系的方程式。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柳叶刀行星健康》杂志上报告称,新数据显示,空气污染要为2016年全球约14%的新发糖尿病病例负责。遗传、体重、活动水平和饮食等因素也会影响人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有4.22亿人患有Ⅱ型糖尿病,而1980年患者人数为1.08亿。 当然,每个国家的情况并不一样,巴基斯坦、印度等是污染程度较高的国家,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也相对较高。 来源:科技日报

想不到! 很多人的视力是被糖尿病“偷”走的

网上图片 眼前总是模模糊糊、看东西扭曲、颜色暗淡、视野出现盲区……这些都是眼底疾病黄斑变性的症状。年龄、遗传、肥胖、三高等,都是眼底疾病高发的原因。6月6日爱眼日,眼底疾病需要关注。 目前,全球约有2.85亿人视力受损,其中2.46亿人有低视力(严重或中度视力障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性黄斑水肿(AMD)是导致视力下降的第三主要原因,也是发达国家排名第一的未被治疗疾病。  糖尿病是如何“偷走”视力的?  在健康的眼睛中,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感光部位。视网膜向大脑传送信号,大脑讲信号转换为图像。黄斑区是视网膜中对光线特别敏感的区域,是您用于中心视力的区域,可让您看到清晰细腻的细节。这是DME所形成的部分。  黄斑区被微血管包围,微血管将氧气输送给黄斑,并将废物运走。然而,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可以损伤这些血管。受损的血管会渗出液体和蛋白质,它们会积聚在黄斑周围区域,导致黄斑增厚、肿胀并受损。这就是所谓的DME。  随着黄斑隆起并受损,中心视力变差。在这种情况的前后,新血管也可能开始形成,进一步导致视力下降。  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糖尿病。眼底病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前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指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是7.6%。截至2015年,中国DME患者已突破540万;预计2040年,中国DME患者将达到750多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视力损害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全球老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而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预计老年人数目将以每年500-800万的速度增加,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病人数亦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nAMD是中国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危险因素有很多,年龄和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但吸烟、日晒、肥胖、高血压、新血管疾病以及胆固醇水平等则是可改变的。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组组长许迅教授介绍,黄斑是人体正常的眼底结构,是眼底视网膜最重要的部分,起到精细视觉的作用,包括光觉、形觉和色觉。DME和nAMD最重要的病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和黄斑水肿,造成患者视力严重下降或者致盲,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健康。  “抗VEFG药物所针对的就是这些因子,通过注射,药物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达到恢复正常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陈有信教授解释。  需要提醒的是,药物并非万能。血压、血脂、肾功能等全身指标的控制,对于治疗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边治疗,一边还在大鱼大肉,完全不控制,那就加大了治疗的难度。”陈有信教授说。 来源:澎湃新闻

糖尿病人福音 日本发明胰岛素简便化学合成法

    注射胰岛素。网上图片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东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最新发明了一种简便的胰岛素化学合成法,有望在此基础上研发新的生产胰岛素制剂的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所需的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能够控制血糖,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岛素。这些胰岛素通常是通过生物工程的方式生产,而不是以化学方法合成。这是因为胰岛素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它们被称作A链和B链,要将它们用化学方法组装起来面临一些困难。   日本东北大学、东海大学、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和德国同行合作发现,在满足特定条件的低温、碱性溶液中,A链和B链可自行组装到一起。研究人员先是用这种技术合成了牛胰岛素,随后又合成了人胰岛素。   研究人员说,这种合成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像生物工程方法那样使用基因技术,也不需要大规模的设备,接下来希望能让这种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进一步研发出新的生产胰岛素制剂的方法。   目前,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英国《通讯化学》杂志网络版上。   来源:新华社  

吃早饭不能晚于这时间!不然糖尿病找上门…

你几点吃早餐?7点?9点?干脆不吃?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在上午9:30之前吃早餐,能够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研究结果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 吃早餐的时间,会影响一种调节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的“生物钟基因”,从而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产生联系。 浙江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病专家祁鸣教授表示,人体内,有9~12组控制节律的基因,在它们的作用下,人的激素分泌是有节律的。9:30这个时间点,应该是现代人的节律基因,根据上班族相近的工作时间,慢慢自主形成的一个时间节点。 这些事情也得掐着时间做 一、生活方面 1.起床:醒来后5~10分钟 醒后,在床上躺5~10分钟再起床,有益于健康,应养成习惯。因为清晨是容易发生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而最危险的时刻恰是刚醒的一刹那。 人们在睡眠时,各项生理机能维持着“低速运转”。早晨醒来,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迅速恢复“常速运转”,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所以醒后立即下床,对心脏造成负担,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 2.刷牙:饭后3分钟 只要我们吃完食物,3分钟后那些食物残渣就会在牙齿上形成一个获得性膜。如果吃完饭很长时间内不去刷牙,细菌就会在这个膜上沉积,长时间会形成菌斑,进而形成牙结石。解放军302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李雅彬建议,饭后3分钟就要去刷牙,而且要保证每次3分钟左右的刷牙时间。 3.测清晨血压:醒后1小时内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都与清晨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像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高发于清晨,特别是起床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是高血压患者猝死的高发时段。因此,稳住清晨血压很重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绍说,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理念上存在误区,导致血压不能很好的控制,最终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4.健身:下午4~6点 下午4~6点左右进行健身最为合适。首先,这个时间段内肌肉的增长效果最好,最有利于人体的肌肉合成。其次,人在一天之中,体温最高的时间段是在下午4~6点之间,这时运动更不容易受伤。最后,科学家们对比了不同时间内受试人员的运动功率,发现下午的时候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都比上午更好一些。 5.散步:饭后45分钟 饭后45分钟,以每小时4.8公里的速度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最大,如过2小时后再散步20分钟,保健效果会更佳。 提醒大家,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更需要餐后先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再去运动,有冠心病者尤应注意。 二、用药方面 1.降压药、降糖药:早7点左右服用 对于血压较高的人来讲,早上血压的骤变很可能会导致心血管意外。为了防止血压的波动给人体带来伤害,在用药时间上要有所讲究。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医生建议下,最好选择日服一次的降压药。早上7时左右服药,这样在早上血压高峰时段,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已经可以起效了。 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甲糖宁如果上午7~8时口服,作用强而且持久,下午服用需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2.降脂药:晚间服用 人的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他汀类药物能阻断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具有夜间合成增加的特点,所以此类药物如果每日一次,则宜晚间服用。 3.哮喘药:睡前用 大部分平喘药以临睡前服用为佳,因为夜里0时~2时是哮喘病人对引起支气管痉挛的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反应最为敏感的时间。 对于哮喘病人来说,呼吸道阻力会有所增加,通气功能较差,而在清晨和晚上气道阻力增加更易诱发哮喘。而哮喘病人常用的茶碱类药物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非常近,并且白天吸收快,晚上吸收慢,建议哮喘患者采取日低夜高的给药剂量使用哮喘药物。 来源:星岛环球网

加国大学与政府合作研究 干细胞治I型糖尿病

  本报记者张文慈 卑诗大学(UBC)和温哥华沿岸卫生局(VCH)正研究使用干细胞(STEM CELL)疗法,治疗不是遗传及40岁以下人士发病较多的I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本省第一个接受干细胞治疗的患者表示,他血糖问题大幅改善。 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报道,本省接受治疗的第一个病人罗伯逊(Joshua Robertson),上个月植入了几个小于信用卡的小包,每个包内,含数百万未成熟的胰脏细胞,它们是由利用美圣地亚哥生物技术公司ViaCyte开发的技术,从胚胎干细胞中培养出来。  罗伯逊正从他原本日常验血和注射胰岛素,转换成少量服用免疫药丸。他说:“我一直有健康风险,如今我的血糖可能一整天都很低,令我根本没有注意。”相关实验,由UBC细胞与生理系教授基弗(Timothy Kieffer)开创,糖尿病老鼠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3至4个月后,可不需注射胰岛素。UBC内分泌学家汤普森(David Thompson)介绍,这项新疗法,是他从医来最有前途的疗法。汤普森说,卑诗共有10位I型糖尿病患者,将手术植入含有实验室生长的干细胞小包,这些细胞可模仿胰腺细胞那样产生胰岛素,希望可扭转他们的疾病。 

一型糖尿病税务优惠 回复旧有审批条件

星岛资料图 综合报道   加国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往都可获残障税务优惠,但最近的申请都不约而同被否决,加拿大税务局(Canada Revenue Agency,CRA)否认上调申请门槛,但病人组织取得税务局5月向医生发出的信件显示,除非有特别情况,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不需要14小时来接受胰岛素治疗;意味每周治疗超过14小时的患者才可以申请税务优惠,事件引起病人组织强烈批评,税局决定回复旧有糖尿病患者税务优惠审批条件,并且重新检讨5月以来遭拒绝的相关审批个案。 将恢复残疾咨询委员会 糖尿病协会欢迎税务局有关决定,协会联邦事务主管汉森(Kimberley Hanson)表示,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税务优惠来支付各项医药费,如果税务局提高申请门槛,患者便要承受极大财政压力,她期望税务局的检讨有助申请过程更透明。 联邦税务部长勒布蒂耶(Diane Lebouthillier)表示会同时恢复残疾咨询委员会在税务局的工作,委员会的14名成员会协助税务局改善制订有关残疾人士的税务措施。委员会成员包括加拿大糖尿病协会(Diabetes Canada)及加拿大残疾人理事会(Council of Canadians with Disabilities)的代表。 资料来源:加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