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15:11:0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中年

关注中年男性幸福 1月8日线上公益讲座

【加拿大都市网】2022年新年伊始,成立6年的美洲汽车房车露营协会(CCAA)下属悦读汇将举办一场旨在关注中年男性幸福的线上公益讲座 - 《男人的天空 – 如何面对生活的风雨阳光》。 背景:人到中年,特别是在海外,男性在事业、家庭、婚姻、亲子关系、健康等方方面面都会遇到变化和挑战。 过去2年,疫情导致封国封省,工作、生意、生活、社交活动饱受影响,回国探亲的路也如此漫长,男性朋友们无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 需要倾诉吗? - 需要聆听吗? - 需要分享自己人生的感受和借鉴他人的成长智慧吗? - 欢迎来到“男人的天空”加油、充电! - 这里全心专注中年男性朋友最关心的话题! - 这里是趟过岁月的河流、站在人生的风口、期待快乐前行的一众兄弟! - 在资深导师的启发下,敞开心扉、道出苦恼,探讨人生意义! - 在小组支撑下,学会释放压力和关爱自我,结伴寻找情趣人生新支点,揭开构建亲密关系的和美满家庭的秘密! 多伦多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唐莉老师和多伦多士嘉堡总医院精神科项硕医生再度联袂出任本次公益活动的特邀导师!2021年3月,加国疫情初起,二位老师即率先为加拿大华人社区联合推出备受欢迎的、旨在帮助华人在疫情期间构建心理健康的公益讲座! 回顾2021,人生百味,健康是福; 展望2022, 富养自己,充盈灵魂。 — 历尽千帆终无悔,从今起,过心中有光,身边有伴的富足人生! (有兴趣继续学习提高的朋友,可参加后续的周六“男人的天空”工作坊。6次线上学习+2次线下活动结合,限15人,安全保密性好。截止发稿时,已报名7人) 2022年1月8日,星期六,加东时间:10 AM,北京时间:11 PM ZOOM ID:890 3945 3284,密 碼:20220108 (长按、扫码入群,或加微信Carmen2280)

都市报:研究揭示“中年发福”的真相

【加拿大都市网】都市报电子版为您送上新鲜热辣的生活资讯娱乐八卦,今天的健康专栏为《研究揭示“中年发福”的真相》阅读原文请翻到48-49页 点击查看本期都市报完整内容(阅读原文请翻到48-49页)

人过中年,你还敢离开舒适圈吗?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广泛转载着这样一张图。 一个看起来像管理层的女人,正在告诫她的同事:  千万不要去责骂年轻人,但对办公室里的中年人不要心软。因为他们要拖家带口,要抓住手里的每一分钱,所以大多数的中年人在职场受到委屈,一般都会选择忍气吞声。 这样的中年状态,你以为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电视剧里面吗?当然不是,现实生活往往比我们的想象更具有杀伤力。 Verizon,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近日传出了裁员44000人的消息。裁减波及总员工的30%以上,主要针对“长期员工”,即那些为公司效力了多年的中年人。   “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有娃有房贷的中年人”,在如履薄冰的忍受了职场指责后,有些中年人还是难以逃脱被裁的命运。   命不由己,压力山大?有着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发型,唐僧一样絮絮叨叨,却离“西天”越来越近?难道中年人,注定就该这么丧吗? 其实不然,人生当下的很多生活状态,早就由我们先前做出的选择而决定,如果当初能坚持学一门外语,如果当初能不断的挑战新技能,如果当初选择了那次创业机会…….或许就会有一个全然不同的结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选择,在经济学层面都意味着我们需要承担此次选择的风险和放弃其他选择的沉默成本。 比如选择了挑战,那势必就要放弃经营多年的稳定舒适圈,而人到中年,能做出放弃稳定的工作、人脉等的人并不多。正如能参透“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智慧的人一样稀少。 今天,周刊君也找来了3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一起为我们还原一段不断离开舒适圈,追逐时代脚步的日子。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讲述者:老关    年纪:45岁 (老关,中等身材,皮肤偏黑,也许跟你认识的来自农村的中年男士没什么不同,可是我要告诉你的是,他来自小岗村。) 老关:回首过去,40年前,18户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这其中就包括我爸,他们以“托孤”的形式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 因为在更早之前,差不多是我三岁的时候,我们小岗村全年人均口粮仅有230斤,人均收入32元,到了冬春之际,大多只能外出要饭,当时的凤阳花鼓词形象地唱出了这段历史:“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贫困而落后,让我们这代人身高都比较矮,营养严重不足,迫于孩子们的生计,叔辈们就合计着要分田到户,不能让娃们饿死,所以才有了18枚的红手印,签下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就是他们“舍我而得大成全”的牺牲和冒险。 如今,当年因为贫困而促成的变革,让我们健康的活了下来,今日,因致富而促成的新变革仍在继续,因为我们希望后代能生活的比我们更好。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这样感慨。“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一路创业的老伙计 讲述者:老陈    年纪:55岁 (老陈,一路闯荡的时代弄潮儿,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终成大集团的领军者) 老陈:40年前,大多数的中国人还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贫穷落后的山村更是数不胜数,我就生活在其中一个村子。 一直以放牛为生的我,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赶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命运的轨迹从这一年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当时的放牛生活很快乐,很自由,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是在我的心里泛起了涟漪,虽然不知道舍弃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确,未来是什么路在等着我更是毫无头绪,我只知道一切都在朝新的方向在发展。 那时候,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了,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了,甚至私营经济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场“舍旧得新”的改革运动正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的展开。 高中没毕业,我就向父亲要了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开了间废旧电器剥离金属的小作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那时候,身边的人都说我太喜欢冒险了。因为学历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珍贵的,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而我却选择了高中辍学创业,其实不是我喜欢冒险,而是因为我很早就知道,如果不努力,时代进步的车轮就会无情的从我的身上碾压过去,而我永远也不希望成为那个活在车辙印里的人。 虽然后来我还是选择了回到大学进行进修,但是以“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为座右铭的我还是在90年代初开始了全新的创业。鉴于总是被同行抄袭的经验,我这次终于聪明了一回,选择了进入门槛比较高的制造业。 那时正值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发布,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迈开了新的步伐。 后来的我才知道,那次的讲话竟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我居然奇迹般的又一次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如今的老陈,在经过了多次转型和舍弃舒适圈后,已经成为执掌千军万马的集团董事长。 选择那么多,而我只想做好这一件事 讲述者:王志(化名)    年纪:40岁 (人称“志哥”,改革开放的“同龄人”。见证过很多伟大时刻,也有过很多选择,可他却始终坚持在做一件事。) 王志:我今年40岁,生于1978年。社会上对70后的评价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时代给了这代人很多机会,也有很多选择。可我似乎有点另类,因为我的前半生却只做了一件事。 大概是因为我的父辈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期,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对于我的学业要求就很严格,这也让我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思考,愿意分享。我的成绩还不错,一直都是班上的好学上,最后也成功考上了当地最有名的大学。 不过,2000年我大学毕业时,工作已经不在包分配了。很多人有些不知所措,可我的内心却莫名地兴奋,感觉可以靠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番天地了。我第一次参加了招聘会,接触了互联网。出于对文字的热爱和能力,我如愿进入了一家还不错的出版社,成了一名编辑。 那时候的编辑在社会上非常受尊重,整个出版行业也正值黄金期,我的收入也还不错。可是好景不长,我付出房子首付的那年,整个出版行业开始遭遇技术变革带来的强烈冲击。周围的人陆陆续续走了,有的去了互联网公司,有的选择下海经商,有的开启了培训机构。 我也面临过各种选择与诱惑。可是出于热爱,我选择了留下来。因为我坚信,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不会降级。 留下来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自我革新。我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打通数字图书出版与传统图书出版的边界,在专业图书领域加大IP开发力度,重视图书收藏价值等,一系列的变革不仅让我自身得到了成长,也让整个出版社不断进化和转型。 有人问我,“一直从事这个行业,乏味吗?”是啊,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和文字打交道,只做了一件事,可我觉得自己的坚守值得。“离开”也许会更舒适,但是留下来同样可以让自己更精彩。 今天的王志,已经成为了某知名出版社的总编辑。他总说,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时代的英雄。去年他还要了二胎给自己“励志”,“忘掉自己年纪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和年轻人混,如今,阅读正在复兴,我觉得我还能在这一行继续做下去。” 你们看,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在无数个命运当口的那个选择,成就了他们以后的人生,也反映了时代的魅力。

党报谈”油腻中年人”:趣味过量 自尊过量 欲望过量

图片来源:新浪近来一文《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人》,戳中了痛点,满屏跟风。大家你一条我一条:大肚子、盘串儿、炫耀喝茶、公开说性、爱教育人、装腔作势、不读书……油腻的指征纷纷出炉,相信不少人暗自惊心。大家有油腻恐慌,好清而不好浊,这是好事。然而,判断油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似乎还值得申说一二。油腻之本义,当发乎庖厨。油放多了,能把菜叶子浮起来;肉太肥了,咬上一口吱吱冒油;赤酱、多糖、重味,也是油腻元凶。越过量加料,离“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境界越远。人也一样。透过纷杂的表像看油腻,其本质是一种过量:趣味过量、自尊过量、欲望过量。何为趣味过量?譬如说,盘串儿、好文玩、谈人生哲学,这是一种趣味追求,挺不错;但倘如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所说,赏月固是清事,月下装腔作势,恐人不知其赏月,就俗了。仔细想想,许多油腻审美,皆如此。审美趣味,尤其是分寸感,是熏陶出来的。成长过程中资源匮乏,中年恶形恶状难免不自知。没别的,只能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来弥补。再说说自尊过量。曾结识过一位朋友,50多岁,最喜欢教育他人,进饭店必训服务员,到单位必骂年轻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人见人烦。几十年积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会有些成果、人脉,以此为倚仗盛气凌人,或者把自己的些许经验放大成宇宙真理,强加于人,这就腻不可耐。清朝皇帝有一处所叫“戒得堂”,人之既老,戒之在得,人到中年也要戒得。王国维词云: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人生贵有这种“身外观身”的自省精神。欲望过量更麻烦。有一位企业家,事业做大,临近退休,在办公室挂出“初出茅庐”四字条幅。观者不解,他说,那个战战兢兢、朝乾夕惕的小青年状态,才是干事、为人的好状态。大事小事随心任性、想干啥就干啥,是取祸之道也。是之谓自制。既然病根是过量,那就要做减法。自学而自知,自知而自省,自省而自制,或是法门,何妨一试。来源:人民日报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