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03:34:2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太空

「韋伯」拍攝獵戶座星雲 揭示銀河系行星演化秘密

【加拿大都市网】史上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摄到的第一批银河系猎户座大星云(Orion nebula)照片,让天文学家叹为观止。 法新社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个分子云团位于距离地球1350光年的猎户座,与太阳系45亿年前诞生时所处的环境相似。天文学家指照片有助于更加了解银河系行星演化的最初100万年间发生的事情。 加拿大的Western University天体物理学家Els Peeters说:“我们被猎户座大星云令人惊叹的影像所震摄。这些新的观察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大质量恒星如何改变它们诞生时的气体和尘埃云。” 之前,星云被大量尘埃遮蔽,因此无法透过之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观测,但韦伯的红外线观测能力能够穿透宇宙尘埃,揭示星云的结构,小到40个天文单位的规模,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其中包括如长丝般的稠密纤维状结构,可孕育新一代恒星,以及形成由一颗被尘埃和气体包围的原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继而生成行星。 University of Michigan天文学系主任、国际研究团队成员Edwin Bergin指出,他们希望从中了解恒星诞生的整个周期。 图片:NASA/ESA/CSA/PDRS4all T09

「韋伯」捕捉車輪星高清影像 碰撞漣漪繽紛外環超壯觀 !

【加拿大都市网】 美国太空总署(NASA)与欧洲太空总署(ESA)表示,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车轮星系(Cartwheel Galaxy)的新影像,以前所未见的清晰度拍到会旋转的缤纷外环。 车轮星系位于距地球约5亿光年外的玉夫座(Sculptor),是在两个星系对撞时形成目前的样子。法新社报道,NASA与ESA发表联合声明说,这次的碰撞让车轮星系的两个环从中心扩大开来,“像朝池塘丢掷石头般,有阵阵涟漪扩散开来”。 声明又提到,较小的白环仍靠近车轮星系中心,有五颜六色的外环往宇宙扩张了约4.44亿年。外环在扩张时碰到气体,促成新的恒星形成。 哈勃太空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先前曾捕捉到这个罕见环星系的影像,跟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一样,车轮星系据信是螺旋星系,之后被较小的入侵星系撞到。 Webb is on a roll! 🤸 This new @NASAWebb near and mid-infrared composite image highlights the Cartwheel Galaxy, the...

8天5500萬美元!蒙特利爾富商奢侈太空游

【加拿大都市网】三名富商组明年建首支私人飞行队,前往国际太空站观光,其中一人是蒙特利尔居民。两人膝下有孙儿,一人家有3小孩。他们都很富裕,有个太空梦想,甘愿花5,500万美元旅费,到太空站漫游8天。 3名巨贾上太空 如果一切顺利,3人明年初会在甘迺迪太空中心乘坐太空探索科技公司载人龙飞船(SpaceX Dragon spacecraft) ,踏上太空之旅。他们是俄亥俄州地产商人康纳(Larry Connor),蒙特利尔投资商马夫日克公司(Mavrik Corp.)行政总裁柏菲(Mark Pathy),商人兼以色列退役空军机师斯蒂贝(Eytan Stibbe)。 蒙特利尔居民柏菲身为人父,有3名幼龄子女。太空观光虽是他的毕生梦想,从商的他可没想过梦想成真。他从朋友口中得知,公理太空 (Axiom Space)安排私人上太空旅游,初时半信半疑。 他对华盛顿邮报说:“起初我不清楚是否真有其事,我没听过公理太空这家公司。如果那是什么儿戏花招,我可不来这套,肯定不会坐什么火箭升空。但我查探得愈深,跟他们直接洽谈愈多,就更意识到那是真确的。太空观光确实可行,一瞬间,想到自己真的做得到,简直是梦幻时刻。” 柏菲参与的私人飞行队由洛佩兹-阿莱格里亚( Michael Lopez-Alegria)带领和统筹,队长兼负队员培训任务。洛佩兹-阿莱格里亚曾当美国太空总署宇航员,有4次太空飞行经验,目前是休斯敦公司公里太空的副总裁。 这支私人飞行队如期起飞,人类太空飞行即进入新纪元。公里太空周二在公布自费太空旅客名单时说,这次飞行任务有拓展太空旅游的作用,国家政府不再垄断太空飞行。公里太空计划每年主办两次太空观光,并在研发它的太空站,太空总署希望新太空站取代营运已有22年的国际太空站。  公理太空总裁兼首席行政官苏佛雪迪尼(Michael Suffredini)发表声明:“公理太空会有多次旅客飞行,前往国际太空站,这是其中一支私人飞行队。它揭开帷幕,为人类开创太空未来。他们回航后,就会为世界带来意义大的变化。” 多年来,已有好几个富翁飞往太空站,但他们乘坐的是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因为太空总署禁止这类飞行任务在美国境内进行。2019年,美国太空总署改变政策,指太空观光有开拓太空商务的作用,能为太空总署开源。旅客自费飞行,在太空站观光,一天就有35,000 美元开销,那是太空总署收取的膳食“储物”通讯费用。3人在太空站停留8天,太空总署进帐840,000美元。 美国太空总署前财务长杜威(Jeff DeWit)在2019年宣布新政策时说:“太空旅游可没希尔顿或万豪酒店积分。” 运送私人上太空,是美国太空总署多年来的目标。在太空穿梭机计划初期,它有预设私人名额的构思,并有开展太空飞行参与者计划,美国国会多个议员是早期的旅客,好像犹他州参议员简恩(Jake Garn),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历史科女教师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获委太空任务。太空总署还有计划,陆续派新闻从业员或是艺术家上太空。 可惜计划成空,挑战者号太空船载着教师麦考利芙和多个宇航员,在1986年1月起飞后不久坠落,麦考利芙罹难。太空总署认定,太空飞行风险高,不适合普通人。 挑战者号太空船灾难发生后两天,阿波罗11号太空船登月任务其中一名宇航员柯林斯(Michael Collins) 在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文章,似有批评美国太空总署之意,说它送平民上太空,举措轻率,公关伎俩敌不过物理法力。他提到挑战者号太空灾难:“20年了,我预期这样的事情发生。接触过大型火箭器械的人都明白到,机器在极高的气温,压力,速度下推进,才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燃烧与爆炸,两者之间只是一线之隔。” 公里太空的全私人飞行队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说,他们严肃看待这项飞行任务,明了飞行风险。专业宇航员质疑太空旅游,在所难免。所以他们的目标是以坚强的信念,诚心参与太空之旅,证明太空旅游有价值。 带领此次太空旅游的队长兼负队员培训任务的洛佩兹-阿莱格里亚说:“一定有抗拒,我认为我们要出力,赢取他们的信心。我们做足准备功夫,尽量做得专业,肯定办得到。因此,我的目标是做好队员准备功夫。他们抵达太空站,站里人员都会高兴。”他在美国太空总署当宇航员,有20年工作经验,有最多次太空漫步纪录。 洛佩兹-阿莱格里亚谈到亲身体验,他在2006年乘坐俄罗斯飞船上太空,随行者有女游客安萨里(Anousheh Ansari),据说她自费2,000万元观光。洛佩兹-阿莱格里亚初时认为安萨里是个业余玩家,以怀疑眼光看待她,“我在心里嘀咕,是很自然的事。你有军机飞行员背景,毕生学习如何做好宇航员,有人那麽插队钻进来,不容易接受。” 安萨里后来搏得他的信任,因为她“专业熟练”,在太空写网志:“数以百万计的人看她的网志,一些人根本不大关心人类飞行状况。我真的体会到,分享这种经验的用意。” 斯蒂贝曾在以色列空军服役,执行战斗任务,他是一间投资公司的创始人,很理解太空飞行风险。他的好朋友以色列首位宇航员里蒙(Ilan Ramon)就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灾难中罹难,航天飞机在得萨斯州解体。斯蒂贝说:“自然有点害怕,还有风险,我知道有什么风险。” 另一参与行程的美国富商康纳提谈及太空观光,希望他们的太空旅游留下好印象,人们跟随他的足迹。“跻身第一支私人宇航队,我们肩负重任,办事办得对,不能沦为最后一支飞行队。” 3名私人飞行队员说,他们欣然接受挑战,记取宇航灾难教训,理解太空飞行风险,深信太空飞行好处。他们上太空站,不但提高太空计划的知名度,还能做实验研究,提高社区对科学的意识,促进数学活动,并为他们的慈善事务注入太空元素。 他们都知道,地球急待解决难题多的是,民间不少人认为太空观光不必要,尤其是时势不好,新冠肺炎来袭,经济有危机。但他们认为,这次太空旅行有促慈善事务的意义。 康纳说:“有很多问题,有难关逆境,危机,不独在美国,全球都有。那些一定是优先急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将来。可别忘记,我们要有远景,希望这次任务和研究为那个旅程踏出一小步。”康纳又说,这次上太空,是一生难得的经验,他不想在太空做个旁观者,他要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推动研究和实验。 康纳与梅若诊所和克利夫兰诊所合作,一起做研究,他还打算在代顿书院(Dayton Early College Academy)授课,该校有1,300名学生,其中75%是清贫子弟。 柏菲则与加拿大太空署和蒙特利尔儿童医院合作,进行保健研究项目。斯蒂贝计划做科学研究,由里蒙基金和以色列太空署统筹。 柏菲和康纳去年到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观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发射飞行器,首次运送太空总署宇航员上太空,两人第一次在现场观看火箭升空,叹为奇景。柏菲说:“你的胸膛感受到那声音,在我来说,想到几个月后,我就会升空,多么兴奋刺激。” (图片:Globe...

史上第二!加宇航員將於2023年繞月球飛行

【加拿大都市网】加拿大一名宇航员将参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于2023年升空绕月球飞行。 联邦创新部长贝恩斯(Navdeep Bains)周三宣布,加拿大和美国政府已经签署一项航天合作协议,一名加拿大宇航员将参加NASA的阿提米丝计划,为加拿大锁定一个2023年绕月飞行的席位。 这将使加拿大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有宇航员进入外太空并绕月飞行的国家,并且还将锁定加拿大宇航员前往尚待建造的月球门户空间站的第二次飞行。 贝恩斯说,他并未排除让加拿大人参加未来任务的可能性,包括潜在的阿提米丝三号(Artemis III)登月航行。 加拿大政府已为月球登陆计划(Lunar Gateway)投资19亿元,贝恩斯说,其中包括加国宇航员在2023年发射的阿提米丝二号(Artemis II)的席位,以及月球门户空间站本身的费用。 月球门户空间站是NASA阿提米丝太空探索计划的一部分。参与该计划的除了加拿大航天局外,还有欧洲太空总署(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贝恩斯表示,加拿大参与太空探索无论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科技研究都具重大意义。 加拿大航天局有四名现役宇航员目前正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工作。 V05 (文章来源:星岛综合)

嫦娥五號降落月球 採集岩石傳回影像

■落月后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加拿大都市网】(星岛日报报道)由“长征五号”火箭自海南文昌发射升空的“嫦娥五号”登月探测器,前日深夜在月球表面成功降落,并传回降落影像图,昨天凌晨四时五十三分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依照计划,“嫦娥五号”的最主要任务是采集月球表面岩石,任务结束后预定本月十七日降落在内蒙古,带回自一九七六年以来的首批月球样本。这项任务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表面岩石的国家。 “嫦娥五号”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四时三十分,由“长征五号”火箭自海南文昌发射升空。前日深夜十一时十一分,“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面对地球一侧)风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北部吕姆克山(Mons Rumker)附近预定区域成功降落。 降落后的“嫦娥五号”除传回着陆影像图,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还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之后,着陆器需要在一个月球日内,即相当于地球上的十四天,在月球表面完成钻探和取样,任务结束后,预定本月十七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一带降落。 “嫦娥五号”着陆区域的地质年代相对年轻,仅约三十七亿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表示,这使得“嫦娥五号”可望取得最年轻的月球表面岩石样品,在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史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 对地球上的科学家而言,这些相对年轻的样本可能会极具价值,可以用于更好地调校用于评估太阳系内行星、卫星、陨石地理表面年龄的技术。这些样本还将帮助科学家验证有关嫦娥五号着陆区域火山喷发原因的假说。 本次的“嫦娥五号”航天器成功完成了中国自二〇一三年以来的第三次无人月球着陆,第一次的“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是中国首次在月球上软着陆。二〇一九年,“嫦娥四号”在月球远端着陆,是来自地球的航天器首次做到这一点。未来十年,嫦娥月球着陆器按计划还会有至少三次任务,而后中国的设想是在二〇三〇年代建造一座供宇航员使用的月球基地。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长征五号”火箭从发射到向月球轨道飞行的全过程,都由中国国家电视台进行了直播,包括装在火箭上的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这样的直播表明,北京对本国太空计划的信心在增强。

1.3億塊太空垃圾繞着地球轉 撞上一次就是大事故!

本周四,一颗前苏联废弃卫星和中国的火箭残体(分级助推器的一节?)在太空中擦肩而过,幸好没有相撞——否则会制造出大量更加危险、难以监控的高速轨道垃圾。 使用雷达跟踪太空中卫星碎片的企业LeoLabs周二表示,它正在监视“非常高风险”的交汇点——两个物体绕地球轨道的交点。 数据表明,周四美东时间下午8:56,两个大体量的太空垃圾相距8至43米。LeoLabs之前计算出,它们碰撞的概率为10%。 这似乎很低,但是,当大型轨道垃圾撞击空间站概率达到0.001%时,NASA通常就会移动国际空间站。 据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说,如果它们确实发生了碰撞,那将相当于引爆14公吨TNT,并使碎片高速飞溅。 “幸好错开了,”麦克道威尔在推特上说,“但是太空碎片仍是一个大问题。” 碰撞可能不会对地球上的人类造成危险,因为这些卫星位于距地面991公里高处,并且是在南极洲的韦德尔海上方的路径上。但是由此形成的碎片云将对地球轨道构成威胁。 NASA的专家计算出的碰撞几率要低得多:截至周四上午,仅为230亿分之一,而物体相互之间的最近距离预计约为70米。 NASA的空间碎片分析负责人泰德·穆勒豪普特(Ted Muelhaupt)告诉媒体说:“每一次都是低概率事件,因为空间很大。但是次数多了,则早晚会发生。” 目前,有近1.3亿块太空垃圾——来自废弃的卫星,破裂的航天器以及其他航天任务——环绕着地球。碎片的移动速度大约是子弹的10倍,无论多小,都足以对重要设备造成灾难性的毁坏。甚至于杀死飞船上的宇航员。 垃圾之间的碰撞使问题变得更糟,因为它们将分解成大量小碎片。 LeoLabs首席执行官丹·塞珀利(Dan Ceperley)此前对《商业内幕》说:“每次发生重大碰撞,LEO(低地球轨道)的环境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2007年和2009年发生的两次事件使低地球轨道上的大碎片数量增加了约70%。其中印度于2009年进行了反卫星导弹测试,爆炸估计制造出6500片橡皮擦大小的碎片。 这不是LeoLabs第一次向世界发出警告,提醒人们可能发生高风险的卫星撞击。一月份,该公司计算发现,NASA的太空望远镜与美国空军的一枚旧卫星可能会发生碰撞。 当时为政府追踪卫星的美国空军没有将这一可能性通知NASA。 从那以后,关于太空垃圾的警告变得更加紧迫。 如果太空垃圾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大量碎片包裹住地球。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唐纳德·凯斯勒(Donald J. Kessler)在1978年的论文里计算出,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把太空轨道清理干净,足以再次确保航天安全,因此这种可能性被称为凯斯勒事件。 现在地球轨道上的大量碎片可能已经接近于凯斯勒事件。(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俄將把3D打印機送上太空站 打印兔子等生物肌細胞

俄罗斯“3D生物打印解决方案”(3D Bioprinting Solutions)公司管理合伙人赫苏阿尼表示,俄罗斯太空人将于本月底使用3D生物打印机,在国际太空站列印出兔子、牛和鱼的肌细胞。 据报实验的所有结果将发送至地球用于研究。赫苏阿尼称,下次定于9月25日发射的载人太空船“联盟MS-15”,将携带用于3D列印的特殊样本盒子前往国际太空站。赫苏阿尼指,这项实验将在太空船与太空站对接后马上进行。 目前,生物印表机以实验模式运行。其列印出的组织样本并不大。截至目前,太空人已经打印出人类软骨组织细胞、鼠甲状腺,骨组织样本和蛋白质晶体。

星際旅行真的可能實現嗎?

据新浪科技,星际旅行不仅是许多人孩提时期的幻想,更是科幻作品的常见题材,随着火箭和太空探索技术不断发展,有人甚至有了更大胆的想法:我们能殖民其它恒星吗?或者稍微降低一点难度,能否至少发送一些太空探测器到其它行星上、借此一窥外面的世界呢? 从技术上来说,星际旅行和探索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至少没有物理法则直接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有可能实现”并不意味着“很容易实现”,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见到这一日的来临,更别提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实现了。简而言之,星际旅行是块很难啃的硬骨头。 飞向外太空 要开展星际探索,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已经发射了几枚按逃逸轨道飞行的探测器,这意味着它们的目标是飞出太阳系,此生将永远有去无回。   NASA的先驱号、旅行者号、以及新视野号任务都是如此,它们都已踏上了漫漫征程。如果将太阳系边界定义为星系背景粒子和尘埃密度超过太阳风的界限,那么旅行者号目前应该已经离开了太阳系。   因此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有了正在运行的星际空间探测器;但坏消息是,它们短时间内还无法抵达任何目的地。   每枚探测器的运行速度约为每小时几十万公里,听上去似乎挺快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它们并未瞄准某颗特定的恒星,因为它们的任务原本是探索太阳系内的行星。假设它们的目标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话,大约要8万年才能走完这段长约4光年的旅程。   NASA肯定没准备这么大的预算,况且这些探测器的核电池也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最终这些探测器都会变成一块块毫无作用的金属,在虚空中呼啸而过。创造了这些太空垃圾也可以算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功绩”,但和我们想象中的星际旅行显然大相径庭。   太空竞速   星际飞行要想有所收获,探测器必须飞得足够快才行,至少要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这样一来,太空飞船只要几十年就能飞到比邻星了,传回的图片也只要几年就能到达地球,很多人有生之年都有机会一饱眼福。如果能让项目参与者们做到“有始有终”,岂不是很好吗?   宇宙飞船需要耗费大量能量才能达到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让飞船以燃料的形式携带所需能量,但这样一来,飞船就会过重,很难加速到所需速度,已经有人设计出了采用该模式的核动力飞船、并画出了草图,但这相当于在一艘飞船上携带数十万颗核弹,显然不切实际,因此我们还要想想别的办法才行。   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让能量的源头固定不动,然后在飞船行进过程中、设法将能量运送到飞船上。利用激光也许可以实现这一点,因为辐射很适合用于将能量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尤其适合长距离传输,这些能量随后会被飞船捕获,推动飞船向前运行。   这就是“突破摄星”项目的基本原理。该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出一款能在几十年内抵达邻近恒星的宇宙飞船。简单来说,该项目计划在宇宙飞船上安装一面反光率极高的大型太阳帆,将飞船送入绕地轨道,然后用一束功率达数百兆瓦的激光瞄准飞船,从而为其提供飞行动力。   问题是,一道100兆瓦的激光只能推动一个书包那么重的物体。因此,假设我们用激光瞄准飞船10分钟,为了让飞船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飞船的质量必须小于一克才行,和一枚回形针差不多重。   袖珍飞船   有了基本思路还不够,实际操作才是最大的挑战。100兆瓦的激光远比我们目前造出过的激光功率高好多个数量级,相当于美国所有核电站发电功率的总和。   此外,飞船的质量不能超过一克,却必须“五脏俱全”,摄像机、计算机、电源、电路、外壳、天线和光帆一个都不能缺。光帆的反光率还必须接近百分之百,因为哪怕它只吸收了一丁点激光辐射,也会将该能量转化为热能。在激光功率达100兆瓦的情况下,转化的热能会将飞船瞬间融化,这对飞船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等设法加速到了光速的十分之一后,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40年里,这艘小小的飞船将会经受来自星际空间的各种考验,它会受到尘埃颗粒的高速冲击,尽管这些颗粒很小,但运行速度极快,因此破坏力十分惊人。   此外,宇宙中各类天体都会发射由高能粒子构成的宇宙射线。飞船刚刚踏上旅途,就会受到这些宇宙射线永不停歇的轰炸,飞船内部精密的电路系统也会因此受到干扰。   那么,“突破摄星”项目有可能实现吗?从原理上来说是可以的。正如前文所说,没有任何一条物理法则明确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但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或短期内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星际旅行必将困难重重、甚至根本无法实现。我们真能造出这么小、这么轻的飞船吗?我们真能造出如此强大的激光吗?这样的任务真的能经受住深空环境中的种种挑战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能”或“不能”来回答。真正的问题应当是:我们真的愿意投入巨资、仅仅为了弄清这些可能性吗?

下一個「阿姆斯特朗」會是中國人?美媒心急如焚…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新华社) 再过两天(7月20日),人类将迎来登月50周年的纪念日。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下“鹰”号登月舱的舷梯,成为登月“第一人”。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所说的这句话,今天读来仍然激动人心。 但眼下,借着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美国媒体再次密集谈起太空时,字里行间却多了几分“危机感”。   因为他们看到,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正迎头赶上……   美媒推测:下一个“阿姆斯特朗”或是中国人   “如果下一次从月球传来的声音是普通话,我一点儿都不会感到奇怪。”   7月18日,美国彭博社引述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一位太空政策专家的话报道说。   这篇文章有一个颇为亮眼的标题:《下一个阿姆斯特朗可能会是中国人》。   报道如此推测的根据,是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的探月计划。   根据时间表,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把中国人送上月球,在月球上留下中国人的脚印。   报道称,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于1972年最后一次登上月球,此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再也没有实施过此类计划。 但中国在探月领域的进步,显然让曾经遥遥领先的美国产生了紧迫感。   美国副总统彭斯今年3月曾发出呼吁,希望美国宇航员在5年之内重返月球,并称之为“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太空竞赛之中。”他当时说。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一场竞赛,美国如何看待中国在其中的位置?   “太空超级大国”,7月17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选择用这个词形容中国当前在太空领域的地位。   文章列举了一系列中国太空探测成果,包括月背着陆、空间站建设、世界最大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并指出中国还有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基地,探测火星、木星甚至天王星…… “他们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有条不紊地工作。”一位在NASA工作了36年的工作人员的话,或许揭示了中国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能够逐步实现的奥秘。   与之相比,彭博社却在报道中指出,不同于中国的一以贯之,美国的太空政策经常受到“政治钟摆”的左右。   例如2010年,美国取消了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计划,这让阿姆斯特朗难以接受。   “在我们停步不前的领域,一定会有其他国家进场。”他对美国国会如是警告道。   中国探索太空成就,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阿姆斯特朗一语成谶。   尤其是,中国在今年年初成功完成月背着陆,更让美媒对中国刮目相看。   “随着中国登陆月球背面,一个新的太空强国诞生了。”美国《华盛顿邮报》1月3日感慨地说。   报道称,这不仅是一个科学突破,还具有象征意义。 正如澳大利亚皇家学会科学家艾伦·达菲所说,“本世纪初,没有人会猜到中国会如此迅速地成为太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报道不无担忧地指出,在中国继续扩大行动之际,美国探索太空的热情却在减弱,“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的能力已与美国相当。”   不仅是美国媒体,中国的进步也被世界各国媒体看在眼中。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2月1日刊文称,成功的月球科考,令中国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太空开发的领军者之一。   “去年,中国的航天发射数量是俄罗斯的两倍还多。若是从整体上评价中国的太空计划,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不久前的徒弟正在迅速追赶,并已在某些方面超过了老师的水平。在50年前,这是谁都无法想象的。” “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并行不悖”   也正是在焦虑感推动之下,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2日指出,2011年,美国国会便通过法案,禁止美国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到了2018年,美国更透露将成立“太空军”的计划,想以此来保护自身利益。   但即便如此,“中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继续推动自己的计划。”文章说。   中国的这份坚持,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中国只不过是在切实践行已公布的计划,没必要大惊小怪。”《日本经济新闻》3月22日指出,“与其把中国的活动视为威胁,不如将之视为合作的好机会。”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约翰·洛格斯则表示,中国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制定太空计划,而不是为了与他国竞争。   去年5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上,中方表示要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更印证了洛洛斯的话。 是的,更多探索和进步——正如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站4月30日报道中所说:   “围绕美中两国太空雄心的讨论大多会让人想到新的太空竞赛。其实,中国和美国的利益并行不悖。”文章说,“如果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和科技领先强国合作,那么可能为太空探索开辟新道路。” 来源:参考消息

美國太空總署嘗試在太空種辣椒 以改善太空人健康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正不断尝试在太空种植各种植物,以因应未来人类能顺利登陆火星的需求。目前他们正努力将埃斯帕诺拉辣椒(Española chile pepper)送往外太空站种植,若成功的话,将会成为第一个在太空站上成功开花结果的植物。 据了解,种植太空作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易于授粉,二是能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下生存,而辣椒刚好拥有这些特性。NASA科学家托雷斯(Jacob Torres)表示,他于2018年进入NASA实习时,科学家小组正在研究种植新墨西哥辣椒的可能性,由于他刚好来自该州,所以建议团队改种植埃斯帕诺拉辣椒。 新墨西哥辣椒生长在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沙漠中,而埃斯帕诺拉辣椒生长在更高的海拔且生长周期更短,所以比较适合在太空中种植。托雷斯表示,埃斯帕诺拉辣椒的测试结果超乎预期,预计将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期间送往国际太空站试种。 托雷斯透露,从地球通往火星最短的旅程仍需要2年的时间,传统预先包装好的食物虽然能让太空人填饱肚子,却无法带给他们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因此在前往火星之前,NASA科学家必须找到可以在太空种植新鲜蔬果的方法,以补足太空人的饮食均衡。此外,太空中的零重力会导致身体中的液体流往头部,使太空人感觉好像一直感冒并且失去味觉;而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宇航员改善健康问题。

月亮:穿越時光之旅

今年夏天将会迎来太阳神11号登陆月球50周年的特别日子,多伦多Aga Khan博物馆以一个独特新颖的展览庆祝。名为“月亮:穿越时光之旅(The Moon: A Voyage Through Time)”的展览,会带大家探索自人类文明以来由月亮所启发出的奇趣、知识和美学。Aga Khan博物馆董事兼首席执行长官Henry Kim介绍:“漫游月球,先要对月亮在夜空中所呈现的持续变幻着迷,无论何种文化、在任何时间和地域的人,都抱有这份痴迷。”Photos by Aly Manji从伊斯兰时代到嫦娥展览内容由前伊斯兰时代至现代,集合古代器物、珍贵的迷型图画、科学器材、清真手稿及现代艺术品,展品展现月亮在穆斯林世界和以外不同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计时者、神明象征,也是诗人、艺术家和工匠灵感的来源。在芸芸杰出工匠中,‘Abd al-‘Aziz制作了一件精细的纺织物,时间追溯到1300-1350年,这件丝织品以伊斯兰几何交织图案,加上中国的云卷手法制成,叙述著新月主题穿越不同文化的迷人故事。另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创作的例子,是两幅描绘中国公主Mahliqa(她拥有月亮般的面容)的画作,Mahliqa穿上莫卧儿公主的服饰,在一个满布奇珍异兽的花园内漫步。关于Mahliqa最原本的故事无从稽考,她与中国和月亮的联系,大概与中国的月亮女神嫦娥有关,中国最近发送到月球背面探索的无人太空探测器,便以“嫦娥”命名。月亮的“对话”“月亮: 穿越时光之旅”展览的核心,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作为展览客座讲解员的安阿伯密芝根州大学伊斯兰艺术教授Christiane Gruber博士表示:“我们将历史性的物体与标志性的科学影像,譬如从美国太空总署的机械宇宙飞船拍摄到的照片‘对话’,令人振奋。”这位在展览中使用巨幅美国太空总署影像的艺术家是Luke Jerram,他与亚利桑那的太空地质科学中心合作,将美国太空总署所拍得的地球表面细致影像,转化成一个内部发光的复制月亮的表层。这个直径5米的球体悬浮在博物馆一楼和二楼中间,成为游客最喜爱的项目之一,也是拍照的热门对象,显示月亮一直在启发人们对奇幻及美丽的诠释表达。“月亮:穿越时光之旅”正在多伦多Aga Khan博物馆进行,直至2019年8月18日。7月20日的周末,博物馆将举办“登月节”庆贺太阳神11号登陆月球50周年。查询有关展览、夏日活动及博物馆活动的详细资料,请浏览网页agakhanmuseum.org。   

棉花種子月球發芽!網友:真的「太空棉」來了

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 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 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異形」有可能成真?俄科學家發現細菌上太空後變恐怖

环球网综合报道 看过电影《异形》的人们都不会忘记片中外太空生物的顽强生存能力和恐怖的攻击性。近日,俄罗斯科学家们的一个研究发现,让大脑洞的小编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俄罗斯卫星网8月3日的一篇报道中,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微生物学、栖息环境和抗菌保护实验室主任纳塔利娅·诺维科娃表示,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上过太空的杆菌会进行多次分裂,致病力加强。 诺维科娃说,在正常情况下,杆菌会分裂成两个细胞,但上过太空的杆菌会形成多个新细胞。它们会具有高度侵略性和抗生素抗性。 “(在国际空间站外表面进行31个月的)实验结束后,杆菌出现了非标准细胞分裂,间接证明太空条件会引起负责细胞分裂的基因组功能紊乱,”诺维科娃说。 此前有报道称,上过太空的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对六种抗菌剂(共八种)的抗性增加。这样一来,可以得出结论:在太空固有的多个不利因素影响下,最具抗性和侵略性的菌株能够存活下来。 目前,科学家拟在"回旋镖"项目框架下向火星卫星发射装有微生物的胶囊,然后再将其送回地球,以评估微生物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发生的突变。 当然,科学实验和电影情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还是要拥抱未知的太空科学,谁知道它会为我们开启怎样的未来呢? 来源:环球网

維珍銀河公司CEO:明年初將遊客送上太空

近日,英国维珍银河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企业家聚会上登台发言,这位67岁的科技大亨讲述了50年前自己是如何创建唱片公司,以及后期如何创办自己的航空公司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同时,他还畅谈了自己的商业太空旅游计划,他说最早将于2018年初实现。目前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一直在测试他们的飞船——“VSS Unity”,这是与“太空飞船公司”共同开发的商业亚轨道航天飞机项目,他们在2016年成功完成几次单滑翔飞行之后,今年初测试了该飞船的再入系统。今年5月份,布兰森表示自己相信2018年该公司能够将第一批游客送入太空,这是他在讲话中重申的目标。他说:“我们有望提前3个月进入太空,或许实现该愿望还需要6个月时间。”布兰森面对大约7500名听众说,维珍银河公司不像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与马斯克不同的是,布兰森的商业太空项目并不是针对火星,尽管他承认那是“难以置信的挑战”。布兰森补充称,他想做的不仅仅是将人们送到太空进行观光,他正在考虑使用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船以大约483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这个想法似乎与马斯克利用BFR火箭进行地球旅行有相似之处。谈及火星探索,布兰森将这一问题留给了SpaceX公司,他说:“我认为马斯克会最先到达火星,他对远距离飞行的大型火箭更感兴趣,而我对太空的热爱就是它能带给地球人类多大的帮助。来源:新浪科技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