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11:11:0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穴位

腳板上這五大強身穴 功效很大!

中医学认为,“寒从足下生”。人体的双足最接地气,自然界的风寒湿痹之气最易经从双足侵犯人体,故有“人老脚先衰”的说法。我们身体的12条经络中有6条在足部行走,分别以足三阳和足三阴命名。脚板“方寸之地”,犹如人体的反射区,“藏”着不少知名的强壮保健穴位,经常刺激这些穴位可行气活血、驱寒逐湿、改善脚部健康状况,进而通过“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的经络作用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1.涌泉穴:人体第二长寿穴。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脚缘两侧连线处。养生界素有“三里(第一长寿穴)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作为人体最低的穴位,肾经之气如泉水自涌泉穴涌出,而肾气是人体先天之本,藏精主骨,肾精充足则耳聪目明、精神饱满、腰膝壮实、行走有力,寒湿之气欲入无门。睡前可以手心搓对侧涌泉穴,使其微微发热为度。 2.隐白穴:穴位中的“干姜”。隐白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隐白穴足太阴脾经的井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则水湿内停。而隐白穴具有振奋脾阳,行气化湿的功效,其功效堪称穴位中的中药干姜。此外,脾主统血,月经过多也可按隐白穴。可用拇指指腹揉按或持艾条悬灸。 3.至阴穴:温经散寒的效验穴。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旁0.1寸。它是人体寒湿水汽到达并输注至体表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平时艾灸此穴可温经散寒、鼓舞气血运行,把寒邪湿气排出体外,从而起到调和冲任、益肾养胎的功效。 4.太冲穴:自带的“消气”按钮。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该穴为肝经上的原穴和输穴,肝经上的水湿之气由此上冲。春季多郁,肝木郁结太过可克脾土,使脾运化水湿失职。当春之季,肝主疏泄、喜条达,常按压太冲穴可疏肝解郁,平肝潜阳。手法以逆经为泻,要消气宜向大脚趾方向推。 5.昆仑穴:肩颈腰痛的“克星”。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点的凹陷处。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要穴,意为该经经水上的“高原”,只要经水通达,气血通畅,便无疼痛。春季多湿,痹阻经络,人们容易出现肩颈腰背等关节疼痛,按摩或艾灸该穴可健背强脊,化血为气,通经止痛。 两穴一官,保护脑血管 中医学认为,人迎穴可双向调节血压,高者降,低者升。太冲穴可降血压,防中风。搓两耳能提神醒脑、延年益寿。 穴位定位:人迎穴,仰头时,在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太冲穴在足背部,第1、2趾间,趾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足背动脉搏动处。 具体操作:1.压人迎穴。双手拇指在人迎穴压迫移动,先轻后重,手下感到脉搏跳动时停留3秒钟,如此重复5次。2.掐太冲穴。用拇指指尖用力在太冲穴掐按,有酸疼感为止。3.搓两耳。拇指和食指分别来回捻搓两耳轮廓,直至双耳发热。 皮肤瘙痒,点按百虫窝 春季气候干燥,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容易干燥脱屑,让人觉得奇痒无比。中医认为,痒属风证,位置不定,反复发作,按百虫窝可活血止痒,收“血行风自灭”之效。 穴位定位:百虫窝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3寸,当脾经血海穴上1寸处取之,左右计2穴。 具体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的内上缘向上约一掌(四指并拢为一掌)处找到该穴。我们经常形容痒的感觉就像小虫子在身上爬一样,这里是“一百条虫子的窝”,用力点按此穴可以止痒。 疏通胆经全身畅通 《黄帝内经》上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由颈、肩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 胆经失调容易发生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等头面五官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各种不适和疼痛,如胸胁肋部胀满不舒、腰腿痛,神经精神失调性疾病,如失眠等也与胆经失调有关。刺激胆经及其穴位可以清利头目、聪耳明目、缓解胁肋部胀满、调理睡眠、治疗腰腿痛。 胆经上分布有44个穴位,其中头面部穴位有20个,是头面部穴位分布最多的经脉。指腹按压胆经穴位或用手指尖做梳头动作,或按摩耳周,均可以清利头目、缓解眼、耳周围的小肌肉群紧张、增加头皮局部血液循环,达到良好的治疗与保健作用。手握空拳或用保健锤敲击胆经在腰腿部的循行线路,可起到放松肌肉、舒缓疲劳、缓解神经压迫等作用,亦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头晕头痛、失眠:按摩、针刺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四聪穴等头部穴位可以改善头皮微循环、镇静安神。 腰腿痛:环跳穴位于人体股外侧部,是治疗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综合征等坐骨神经压迫症候群的特效穴位,刺激该穴可以治疗半身不遂、下肢萎缩、腰痛。 艾灸印堂穴,睡个美容觉 广州市中医医院综合同德门诊针灸科主治中医师郑婕介绍,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 郑医生称,特别是体质偏阳虚者,灸后可以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有延缓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主治病症: 1、治疗头痛、头晕、前头痛、目眩、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疾病等。 2、治疗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等。 3、治疗高血压、失眠、精神乏力等。 四种泡脚比吃药管用 艾叶泡脚 温经散寒治风寒感冒 艾叶辛、苦,性温,既可作为中药内服,又可做成药膳,如艾糍、艾叶煎蛋等,艾叶煎水泡脚有胜似内服的疗效。1.温经散寒。艾叶泡脚有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经脉通畅,还能祛黑眼圈。2.除脚癣、脚气。艾叶外用有抗菌消炎、抗过敏等作用,用来泡脚可有效改善脚气、脚癣等脚部皮肤疾患。3.治风寒感冒。艾叶有散风寒、抗病毒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疗效。 白醋泡脚 促进血液循环 白醋主要以粮食为原料酿造,中医认为白醋味酸,性苦、温,可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杀虫。1.促进血液循环。白醋加入温水后能较快地透过脚部皮肤吸收,起到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适合高血压、高血脂、慢性疲劳综合征等。2.软化角质。白醋有活血散瘀作用,经常泡脚可软化脚部皮肤角质层,改善粗糙情况,令皮肤光滑有弹性。 柠檬泡脚 促进新陈代谢 柠檬味甘酸,性平,能生津解暑、和胃安胎。1.促进新陈代谢。柠檬含丰富的柠檬酸、维生素C,可促进新陈代谢,有效缓解疲劳及延缓衰老。2.去除脚气。经常用柠檬泡脚对脚气、鸡眼等脚部皮肤病也有一定疗效。 生姜泡脚 温经散寒 生姜味辛,性微温,能温经散寒。1.驱散寒气。生姜泡脚能温通经脉,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症状,对风湿寒痹效果很明显。2.防治风寒感冒。生姜有解表散寒作用,可有效预防治疗轻症风寒感冒。 痛经,喝二花陈皮茶 取玫瑰花干品8克、桂花干品3克、广陈皮6克、麦芽糖一勺。玫瑰花和桂花先用开水略烫一下,然后将所有药材放进保温杯,注入沸水冲泡约5分钟,以茶代饮。 春季历来是饮用花茶的最佳季节,因其气香味浓,能提振身心,令人神清气爽,与肝郁所致的春困最为相配。玫瑰花是方中主药,味甘、性微温,归肝、脾二经,能芳香行散、疏肝醒脾、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具有茶调和香疗的双重功效;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有温中散寒、健胃平肝、开郁止痛、清香提神的作用,改善情绪的功效比较明显;广陈皮是有名的芳香化湿药,其性温、味苦而厚,春季多雨多湿,陈皮辛散通温,长于理气,可燥湿健脾、行滞散结、缓解痛经;麦芽糖味甘怡,除了改善干花和果皮的苦味,还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的作用。 肝喜调达恶抑郁,四物合用,玫瑰花从肝经入手使肝气升发,桂花从肺经入手使肺气肃降,使气机升降有序,条达顺畅;加入陈皮和麦芽糖,是因陈皮能燥湿健脾,麦芽糖可补脾,先实脾,则“四季脾旺不受邪”,且四味材料性略温,可暖宫调经止痛。 此茶饮适合春寒料峭之时,肝郁气滞、体质虚寒之痛经者饮用。因方中理气药居多,咽干舌燥、喉咙肿痛、便干尿短等气阴不足、阴虚火旺的人慎用。

長壽拼的是細節!常按這些穴位保健又養生

图片来源:Pixabay 穴位保健是一种简单、方便且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温敷四穴暖全身 《黄帝内经》中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说法,意思是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丢掉会影响寿命,强调保护阳气的重要性。中医也认为,阳气充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会少生病,有活力。寒冷冬季最易折煞阳气,因此应着重养阳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里给大家推荐四个“阳气穴”,它们能参与全身的能量代谢、温暖全身之阳。 关元。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它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也是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故名为“关元”。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经常按摩关元穴能起到补益元气、强身固精、祛寒回阳的效果。每天早晚将双手重叠,以关元穴为中心按揉50下左右,然后用双手食指指腹重叠在一起,点按穴位20下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气海。该穴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位于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经常按摩气海穴,可补中益气、温煦百脉、培元补虚。按摩时以掌心紧贴气海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左右,再按逆时针方向重复。动作宜轻柔缓慢,以腹部感觉徐徐生热为度。 神阙。此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逆、开窍苏厥的功效。同时,穴位又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和大小肠,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理肠止泻。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叠放于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交替按揉各100次左右。 命门。命门穴位于后腰中点与肚脐相对应的位置,它就像两扇门,保护着肾脏,故又叫“精门”。中医认为,肾藏精,若一个人肾精充足,则阳气充足、老而不衰。命门可温煦人体阳气,喜暖不喜寒,临床常用艾灸的方法进行保健。但艾灸是个技术活,自行操作难,平时可用暖水袋温敷该穴,并注意防止烫伤。 困倦乏力,按鱼际穴 临近春节,各种年终工作及应酬接踵而来,不少人身心都有点“吃不消”,困倦乏力。此时不妨按按鱼际穴,让身体从内而外“生”出活力。 取穴: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大拇指一侧称“大鱼际”,另一侧称“小鱼际”。 具体方法:以拇指深按手掌心,其余3指在手背侧支持,主要是拇指用力,直至感觉温暖,可以加强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再以小鱼际搓掌心、掌背。同时,还可用手掌或小鱼际轻拍手臂内外侧,由内向外、由上向下,反复数次,直至皮肤红润,有热胀感。 身体有毒素,按通胃经 脸色黄而黑、身体疲乏、脾气也时常暴躁易怒……中医将这些症状归纳为“身体有毒素”的信号,排毒不仅能使皮肤气色变好,对身体健康也至关重要。因此,不妨多按胃经来缓解。 取穴:屈膝沿髌骨向下循按,摸到胫骨,距胫骨外侧边缘一中指宽处就是足阳明胃经小腿部的循行线。髌骨下方的韧带外侧凹陷处是犊鼻穴,自犊鼻向下约一掌是足三里穴,再向下一掌为上巨虚穴,再下一掌为下巨虚穴。具体方法:自犊鼻沿胃经循行线自上而下点按足三里、上巨虚穴、下巨虚穴,通畅小腿气血。反复10次后换另一条腿重复动作。 年底焦虑按按“开心穴” 年底是收获的时刻,如果收获少或者比自己预期的少,那就会导致人焦虑。同样,新年开始,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焦虑。其实我们很多的焦虑都是因为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其实,焦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和反应方式。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适应和应对环境的改变,最终才能解决问题。从这个层面说,当你焦虑了可能是好事,因为你要解决问题了。应对焦虑,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解放军第309医院急诊科来要水为您推荐了几个“开心穴”,年底有空时经常揉一下,可以缓解焦虑情绪! 这几个“开心穴”主要包括人体上的心包经、膻中穴、风池以及合谷穴,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都可以按揉一下,每个穴位按摩 2~3分钟,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揉按心包经时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直接拍打过去,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另外,中医认为当内脏有火时,也容易导致抑郁、烦躁、悲伤等不良情绪。小麦味甘微寒,有很好的调养心阴以安神志的作用,上班族平常不妨多吃点。其中,甘麦大枣汤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一个名方,主要由炙甘草12克、浮小麦30克、大枣9枚,加水适量,小火煎煮而成,每天早晚温服一次,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在平时也可以当茶喝,效果很不错。 常按血海穴,活血化瘀 血海穴是八脉交汇穴位中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属于足太阴脾经,通于督脉小肠经。血海穴和血有着密切关系,是治疗血症的要穴,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肝血虚、膝关节疼痛等。 取穴: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操作方法: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按摩时间最好选在每天上午9~11点,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旺盛之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按揉此穴可达到最佳效果。 牙疼,按揉三个穴位 1.按揉合谷。拇指指腹置于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向第二掌骨骨膜缓缓用力,以出现酸胀感为度。 2.揉捏下关。当牙痛难忍,吃药也不管用时,可以用大拇指对准牙痛一侧的下关穴(位于头部侧面,耳前约一横指处),用力按住,产生酸麻感。力度以能忍受的极限为度,还可配合揉捏等手法,持续至牙痛缓解。 3.揉颊车。颊车穴是治疗牙痛的要穴,明代《针灸大全》就有记载:“颊车可灸牙齿愈”。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部分的凹陷处即是。将中指指腹按于颊车穴,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揉,带动皮下组织,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使酸胀感传至牙根部。 3个保健穴位助长寿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中指)处,是全身的强壮穴之一。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方强调“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外台秘要》一书也提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生活中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至穴位局部酸胀发热,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起到扶正培元,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另外,此穴位有很强的健运脾胃的功能,常灸此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有效调理胃肠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关元穴。关元穴为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位于肚脐直下3寸,即脐下四横指处,是古今医家皆推崇的中医养生保健要穴。在《扁鹊心书》中就曾记载,南宋绍兴年间,一名唤王超的江洋大盗,年过九十仍精神饱满,肌肤红润,其晚年被抓捕时监刑官问他是修炼什么奇术吗?王超答道,没有别的,就是每年在春夏之交,在关元穴艾灸千壮,久而久之便不惧寒暑,多日不吃饭也不觉饥饿,肚脐下总像有团火那样温暖。这则传说的记载说明长期灸关元穴可以增强体质,保健益寿。生活中我们经常按揉或艾灸关元穴,能够起到补益元气,祛寒回阳,调理冲任等作用,对于正气不足、畏寒怕冷、手脚冰凉、气喘气短等各种虚损性症状以及男女生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补益和调节功效。 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位于手腕掌侧横纹中央上2寸处(约三横指),善治内脏疾病,是心脏保健的要穴。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在五脏中居最重要的位置,心功能强大了,身体自然强壮。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内关穴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会元针灸学》就记载:“内关者,阴维脉所发,是心包经之络脉通于任脉,关于内脏,血脉之连络,故名内关”。大家日常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达到补益气血、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每天按揉内关穴1-2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缓解胸闷心悸、心绞痛,改善心动过缓或过速及失眠等症状均有良好效果。 三个穴位补肾气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4个穴位管全身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是胃经的合土穴。胃经与心、肝、胆、脾、肺、大肠、小肠有着经络上的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因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肠导滞的功效。凡是肚腹的病,均可取此穴。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位于膝盖的正后方,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土穴。足太阳经脉从头向下到足,直贯背脊及腰部。委中有舒筋活络、理气和血、祛风散寒的功效,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对于急性腰扭伤、风寒湿热之邪所致腰痛及肾虚腰痛者都可用。 头项寻列缺。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上,指尖下凹陷处即是列缺穴。列缺有宣畅头颈部经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头颈部疾患,如头痛、咳嗽、过敏性鼻炎、颈项强痛等。 面口合谷收。合谷又名虎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能治疗手指、手腕、肘臂、肩、颈项、喉咙、面颊、牙齿、鼻、口唇部位的疾患,对于头痛、眩晕、耳鸣、牙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眼病等疾患疗效显著。因此,《玉龙歌》中有“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通神”的语句。 美白祛斑按摩三个穴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会慢慢变得暗沉,很多人的脸上还会长出色斑,特别是黄褐斑。 平时坚持按摩一些穴位,对美白皮肤很有好处,而且能帮助治疗面部色斑。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地机穴(阴陵泉穴下10厘米)。 对于出现面斑的朋友来说,还需要按摩长斑的地方。中医上有阿是穴的说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来源:人民健康网

6大救命穴!學會了,關鍵時刻或許能救人一命!

作者:金兰中医学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比如晕厥、突然流鼻血,严重的如心绞痛、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并发症等。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时间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在这些急性病发作时,我们甚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什么也做不了,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其实,在我们身体上,就有6大救命穴位,学会正确的点穴方法就能实现急救。 平时多做6大穴位的按摩,还能预防很多常见病。 合谷穴:治晕厥 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 另外,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按摩合谷穴缓解症状,实现急救。 位置: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间肌肉最丰厚的地方。 方法:用拇指掐捏合谷穴。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 经常按压手心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长期坚持还可使心火下降。 高血压患者会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位置: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 方法: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 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捏脚后跟:止鼻血 劳动、外出等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鼻出血。 在无药、距离医院又远的情况下,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脚后跟,可止鼻血。 位置: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左鼻出血掐捏右脚后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脚后跟。 指压少商穴:止咳嗽 少商穴属肺经,足太阴肺经的井穴。少商穴是治疗咽喉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 而少商穴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咳嗽不止时,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 位置:大拇指外侧,接近指甲角。 方法: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至略有酸痛感。 指压内关穴:防治心绞痛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功效。 经常按压,可防治心绞痛、心率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高血压、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位置:内关穴位于手腕部内侧,取穴时,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现两条筋,内关穴就在其间,腕横纹以上两横指处。 方法: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穴,食指托住外关穴(在与手臂内关穴相对的另一面),两指相互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另一手再重复50下 人中穴:治休克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中风、中暑、中毒、过敏时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等情况时,用拇指尖掐压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位置:人中穴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方法:每分钟掐压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共持续1—2分钟即可。 当然,掐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我们身体上的6大救命穴位,出现突发情况时,用正确的方法按压可以急救。 平时多按摩,可以预防多种常见病。为了家人和朋友,一定要给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