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3:46:0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胃癌

華裔作家全身癱瘓又患癌 頑強抗爭奇蹟痊癒

■柯兆龙在商场训练单拐走路。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都市网】在经历了全身瘫痪、胃癌、全胃切除接二连三的致命打击后,他不仅活下来,还站了起来,而且能走路,并能正常饮食了。他就是移居温哥华多年的成功企业家、著名作家柯兆龙,凭著钢铁般的意志,他创造了奇迹。他自豪地说:“我战胜了全身瘫痪和癌症!”   ■全身瘫痪回到温哥华治疗后柯兆龙每天被吊来吊去。受访者提供   厄运接踵而来。2015年3月,柯兆龙与家人在洛矶山旅游时,因胃溃疡送到医院抢救,4月回国公干期间在酒店卫生间跌倒造成高位截瘫,中外医生结论一致:终生高位截瘫,永远无法自己大小便,日夜需要他人护理,最好的结果是坐轮椅;2016年1月4日,正当他体力逐渐恢复,复健训练初见成效,对康复前景充满希望之时,被查出患有早期胃癌,癌细胞品种恶劣,极其危险。4月22日,做了全胃切除手术。   权威判终生截瘫无法自理   在病魔的一连串打击下,柯兆龙没有屈服。“如果都按医学专家结论而认命,那世界上还有‘奇迹’二字吗?”他要挑战权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的康复是一个奇迹!现在他可以借助双拐独自一人走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毋须任何器械即能独立小步缓慢行走;能在生活上做到自理;能完全自控大小便;能独自一人进出游泳池,并在游泳池里一个人,快速大步地往前往后及横著走路、前跳后跃、击球和游泳;经常开车自驾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能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指导帮助了不少病人。   ■柯兆龙在跑步机上训练走路速度。受访者提供   “虽然许多医学专家和专业治疗师,都说我已经战胜了全身瘫痪和癌症,创造了医学奇迹,但我还是不满足,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挑战医学上的不可能,回复到我瘫痪前状态。”柯兆龙对记者说。   不过,他也深知,从一个被医学上判定终身坐轮椅、失去了胃只能坐坐、看看电脑的人,能康复到今天这个程度,已经是做到了不可能做到的事,要想进一步康复,难上加难。这就像一个跳高选手,已经跳到了他的极限高度,即使从早练到晚,要想再提高哪怕是1厘米,恐怕也是极其艰难,甚至不可能。   每天康复训练至少4小时   自从生活自理、能开车、能拄拐行走后,尽管他依旧刻苦训练,但几乎已经看不见有更大进步了。面对接下来的更大艰难,更大挑战,年岁逐渐递增、体力逐渐递减的现状,他还能持之以恒和心想事成吗?   柯兆龙的身体里,始终流淌著一股与生俱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热血,他对自己立下新的誓言:生命不息,康复不止!   他说:“我的下一步康复目标:能自然稳定大步地快速独立走路,能爬山和跑步,双手功能完全恢复,重回球场打球,陪伴太太周游世界,帮助太太做花园里的活。”   他凭什么逆转残酷的命运?   柯兆龙能够康复,最重要是钢铁般的坚定信念,坚忍不拔的精神;第二,持续不断地进行每天至少4小时的康复训练,方法正确并坚持不懈;三是他太太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他住院期间,太太每天为他做两顿他爱吃的饭菜,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医院的病人家属。在他康复治疗期间,坚持不放弃;四是得到社会、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等许多人的帮助。他特别感谢有40年从业经验、医术高超全面、医德高尚的李永洲(John Lee)中医师和他那中西医基础扎实、年轻有为的儿子李宗颖(Johnson Lee)中医师,妙手仁心为他做了4年的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 星岛记者董清霞报道

胃癌為何偏愛中國人?這4點是主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粗略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有近50万人,相当于每天有近1400人。 而对比其他数据,欧美国家胃癌患者加起来甚至都不足中国一个国家胃癌人数多。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东南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而其他地区加起来仅占约30%。 胃癌为何偏爱中国人 这4点是主因 胃癌为什么会更加“偏爱”中国人呢?究其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019年4月发布在中国消化杂志上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中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 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虽然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感染在肠型胃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2.国人爱吃烧烤、熏制食品 重庆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孙浩2017年8月11日在健康时报刊文中指出,胃癌是典型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的疾病。 大家熟知的烧烤、油炸类食品能诱发癌症。孙主任表示,在临床中,他们发现30岁到40岁的胃癌患者中,过半的人都爱吃烧烤或麻辣烫。尤其是有些地区的人们口味重,喜欢吃烧烤,但食物经过烧烤或烟熏后,容易产生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类物质,这些都是明确的致癌原。 3.国人喜爱高盐、腌制食物 除了烧烤,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就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而高盐饮食对胃的伤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2011年10月14日在健康时报刊文中做出了解释,食盐的高渗透压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害,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同时还能使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易受攻击。 最关键的是高盐食物含大量的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 4.国人爱喝高浓度白酒 喝酒很伤胃,还易引起胃出血。而且喝酒并没有所谓的“小酌怡情”。2018年8月,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文指出:喝酒直接导致了全球280万人的死亡,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健康有益! 预防胃癌,这项检查不能少 对于胃癌的预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不饮酒,少吃辛辣、高盐、烧烤等重口味食物,减轻胃肠负担。除了日常饮食需要注意以外,发现早期胃部疾病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胃镜检查。 晚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不及20%,而90%的早期胃癌是可以治愈的。令人痛心的是,我国90%的胃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通过胃镜筛查,胃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目前,我国的胃癌筛查做得远远不够。 所以,只要是高危人群,都建议定期检查,根据《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病人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Pixabay

5兄弟4人得胃癌只因吃這種食物,很多人都中招了!

来源:健康时报 五兄弟四人得胃癌, 这不是韩剧桥段, 而真实发生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这四人中老大老二已经去世, 还有两位去年刚做了手术。 而罪魁祸首竟是这种食物, 高盐食品易致癌 7年间,五兄弟四人陆续得胃癌  五兄弟是江西人,老三王富生去年8月,去浙医二院做了胃镜检查,确诊得了胃癌。 接诊医生龚渭华了解到,3、4年前王富生的大哥、二哥都因胃癌去世,兄弟中已经有三人患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在龚渭华医生的建议下,王富生的两位弟弟也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最小的弟弟也查出胃癌,还好是在早期,已经做完手术出院。 五兄弟都爱吃腌菜等高盐食品  俗话说“吃一块儿,也病到一块儿……” 除了遗传原因,同样的饮食习惯也是诱发癌症的高危因素。 王富生兄弟自小生活在浙赣边界的玉山,食物匮乏的年代,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菜肴。 这些年经济好转了,但酸菜、豆腐乳、腊肉这些高盐、腌菜食品,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家五兄弟四人患癌 他們生活都有這樣一個習慣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来源:FM93交通之声   五兄弟四人得胃癌,这不是韩剧桥段,而真实发生在浙医二院外科龚渭华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   这四人中老大老二已经去世,还有两位去年刚做了手术。   7年间,五兄弟四人陆续得胃癌   五兄弟是江西人,老三王富生今年75岁,随儿子定居杭州10多年,平时很少回老家。去年8月,王富生出现了胃胀饱、吞咽困难等情况,“就算晚饭只吃几口,胃也胀得难受,晚上睡觉时还感觉吃下去的食物顶在喉咙口”,但因还能忍受,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有时候晚上起来吐一次,肚子就舒服,不胀就能睡了。”   “爸爸那一辈人,从小上山下田,干了几十年的农活,在庄稼地里苦惯了。只要不严重,他也不会告诉我们生病的。”王富生的小儿子说。   一个月后,王富生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严重了。在家人的坚持下,去浙医二院做了胃镜检查,随后他被确诊得了胃癌。   “来医院就诊时,王富生的病情已经是进展期胃癌,癌细胞出现淋巴结转移,太可惜了,本来他的情况,是能够更早地发现癌症,并把癌细胞控制在萌芽状态。”   龚渭华医生解释到,肿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与分期早晚有很大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目前,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一旦到了进展期,5年生存率下降比较明显,如果到了IV期,仅有10%生存率。   “早期胃癌相当于一颗刚出芽的种子,生长范围比较局限,斩草除根的效果比较好;一旦癌细胞扩散、转移,就会像茂盛的树木,蔓延到各个器官,即使是手术切除,也很难把肿瘤枝叶全部清除而不复发。”   虽然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但在王富生这却有迹可循,只是他大意错失了最佳手术机会。原来面诊时,龚渭华医生了解到,3、4年前王富生的大哥、二哥都因胃癌去世,兄弟中已经有三人患癌,而这就是典型的家族性胃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在龚渭华医生的建议下,王富生的两位弟弟也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最小的弟弟也查出胃癌,还好是在早期,现在已经做完手术,出院了。   五兄弟都爱吃腌菜等高盐食品   这也是引发胃癌的高危因素   王富生兄弟自小生活在浙赣边界的玉山,食物匮乏的年代,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菜肴。这些年经济好转了,但酸菜、豆腐乳、腊肉这些高盐、腌菜食品,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盐的食物,可以破坏胃黏膜;腌制品中硝酸盐通过细菌的作用,可以分解成亚硝酸盐和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会诱导胃黏膜的癌变,也就是细胞基因的突变,从而增加胃癌发生的几率。”龚渭华医生说。   目前研究还发现,大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降低患胃癌的风险,“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   除了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外,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里面有息肉等癌前病变也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40~60%,有些人治疗后还会再感染,生活中共餐制导致细菌的口对口传播,是感染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减少感染风险,龚渭华医生建议,聚餐时增加一双公筷或分餐制。     胃癌,在日本是“良性疾病”   与我们谈癌色变不同,作为胃癌高发率的日本,他们却一致认为胃癌不会致死,是个“良性疾病”。而事实上,日本胃癌死亡率真的很低。   2017年,龚渭华医生曾经去日本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进修三个月:   “去了三个月,对日本医疗印象中最深的有三个:一是他们手术实行的是无血原则,就是从未见他们手术中输过血,术前也不常规备血;二是手术十分严谨,术中出血量非常少,基本上见到一滴出血立即进行止血;三是对胃癌的早期发现率高达60%以上,而目前中国早期胃癌筛查较好的中心最高也不到40%。”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龚渭华医生认为原因在于胃镜检查, 这是日本40周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胃镜检查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它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黏膜的病变和活检,对于癌前病变、早期癌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国内做胃镜的观念还未普及,一般人也是胃部不适、有了明显症状以后,才想起来要做个胃镜检查,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进展期胃癌了。”   龚渭华医生说,要想远离胃癌,一定要提前预防,“40岁以上的,可考虑每两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里有肿瘤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父辈和亲兄弟姐妹得过胃癌的,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当然还要合理膳食、饮食规律、少吃腌熏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控制饮酒和抽烟。   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完全不用“谈癌色变”!点朵小花提醒自己,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

胃癌都是「拖」出來的,「十人九胃」 飯後出現這7種表現,趕緊去看看吧!

作者:PiPi健康 俗话说"十人九胃",主要是由于日常饮食方式、长期“烟酒不离手”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是引发胃癌的诱因。 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胃癌有40%以上发生在中国,而且85%以上的胃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其五年生存率迅速将到20%以下。 人们常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而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而且胃癌,大多是“拖”出来的!因为胃癌早期具有隐蔽性,它之所以难发现,是因为它跟普通胃病症状很相似,而胃病又太过普遍,所以即使出现也被一拖再拖,最终到了晚期。 饭后出现这7种症状,说明你的胃已经病的不轻了! 信号1:打嗝异常 胃癌引发的打嗝与平时不同,当胃癌持续发展下去,影响到附近迷走神经或膈肌时,就会导致人不停的打嗝且会持续长达数十个小时。所以,癌症引发的打嗝具有经常性特点,一旦出现经常性、长时间的打嗝就要引起重视了。 信号2:腹胀异常 上腹部不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有饱胀感,甚至在只吃了少量的食物后,也会感到异常的饱。经常反复发作,但持续时间并不长,症状也不是很剧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或胃炎,因此被忽视。 信号3:腹部不适、疼痛 胃癌一开始最常见的表现为不能缓解的腹部不适,包括进食后胃部出现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而且多数没有诱因。 值得提醒的是,不少老年人会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的问题,对痛觉的感知也不敏感,更容易忽视这些早期症状。 信号4:腹泻 如果发生经常性腹泻现象,且大便颜色不正常也是胃癌的早期信号之一,这是由于腹部发生癌变,影响到了食物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消化道病变,消化不良,从而引发腹泻。 信号5:恶心呕吐 在胃癌早期时,患者就会出现在吃进东西后恶心呕吐等感觉,由于这种症状跟其他胃病相似,因此要综合来判断。 信号6:便血、大便发黑 胃癌早期有20%会有大便发黑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胃癌细胞的发破坏了血管,如果不曾出现过任何疾病,却经常性出现大便带血、发黑,就要引起注意了。 信号7:明显消瘦 如果突然不明原因的瘦下来,也许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胃癌。癌细胞繁殖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人体每天摄入的能量不能够癌肿消耗,这个时候人体自然就会消瘦下来。 这3类人是胃癌“高危”人群! 1、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进食腌制、熏制、烧烤、煎炸、高盐食物者。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苯并芘,它们均为一级致癌物,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另外,吃饭狼吞虎咽、东西就爱趁热吃,同样会造成胃黏膜糜烂、溃疡。 2、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性极强,在胃黏膜上繁殖,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元凶。 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让胃病患者患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 3、慢性胃病人群 患有胃癌癌前病变的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肠息肉和切除了部分胃的人群,一级家族成员中有胃癌患者的人,要特别警惕胃癌的靠近。 预防胃癌、养好胃,谨记“三多四少”,胃会越来越好! 三多: 1.多吃碱性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研究表明,很多胃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病都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因此,在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碱性食物,来中和胃酸,暖胃养胃。如西兰花、南瓜、小米、胡萝卜等食物。 2.多吃新鲜果蔬 预防胃癌就要多吃新鲜当季的水果、蔬菜,这些食物能够自动参与修复机体的防病屏障,阻挡那些容易在体内合成的致癌物。 3、多锻炼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运动预防癌症,其实不仅是胃癌,还能预防各种其他癌症。 四少: 1.少烟酒 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并且饮酒会将酒精摄入体内,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出血。所以,胃不好,一定要少碰烟酒。 2.少吃“烫” 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的黏膜,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一旦超过65℃便能烫伤黏膜,导致食管炎和胃炎。 3.少熬夜 睡眠不足,会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因此,胃不好的人,平时一定要规律睡眠,减少熬夜晚睡的机会。 4.少压力 压力过大会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粘膜修复能力下降。情绪、心态都会引起胃肠症状,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胃肠道疾病导风险。 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

中國人胃癌高發 專家建議40歲以上都應儘早篩查

网上图片   恶性肿瘤已成为中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成人肿瘤发病率约一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理事长、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李兆申13日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也是提高中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的关键点。这位专家倡导采取简单有效的方法,让更多人加入到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中。 当日举行的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专家们倡导,40岁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条件之一者都应该进行胃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太行山脉和甘肃等地);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2018中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13日启动。芊烨摄 据了解,胃癌是中国第二大癌症。近年来,中国胃癌防控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李兆申对记者表示,胃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多,全世界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在中国;胃癌“后备军”数量庞大。以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Hp)为例,感染者人数众多。他说,除了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等胃癌高危人群以外,还有由于高盐饮食、重度饮酒和吸烟造成的庞大“后备军”。此外,李兆申特别指出,公众对早期胃癌筛查意识薄弱,90%的胃癌患者发现病况时已是进展期,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 事实上,如果胃癌在早期及时筛查,无需“谈癌色变”。在2018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在欧美国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更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 李兆申表示,相比晚期胃癌,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更高,约为90%以上。导致胃癌发生的最重要可控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Hp),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即可确诊,确诊后规范用药就可根除。数据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风险达46%。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芊烨 摄 怎样实施既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早期胃癌筛查策略,一直是政府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据了解,既往中国开展的胃癌筛查多依赖胃镜这种侵入性检查,不符合人口基数庞大的国情。研究表明,中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在40岁以上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胃癌初筛,发现疑似患者再进行精确诊治,符合中国国情,是创新实用之举。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秘书长、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杜奕奇教授介绍:“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活动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据介绍,活动期间,全国400多家联盟成员除了为公众举办健康讲堂、义诊等活动外,部分联盟成员也会针对报名预约的人员进行免费胃癌筛查。此次筛查主要以血清学胃功能检测为主,参加检测的人员只需抽个血就可检测4项指标: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抗体。 据悉,今年7月,由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中心副处长李方表示,此次全国早期胃癌防治宣传周的启动,将提高国民胃癌早期筛查观念,提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率,减轻社会医疗负担,提升地区基层医生诊治水平,为控制消化道肿瘤死亡率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持续提供解决方案。(记者 陈静) 来源:中新网

幽門螺桿菌被列一級致癌物 華人飲食習慣超易感染

胃癌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网上图片 比起一人一份的西餐,围成一桌吃饭的中国人显得更亲近。但是,这份热闹的背后,却藏着健康风险: 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可能会传染幽门螺杆菌(Hp)。 Hp可引起多种消化道症状,胃癌也跟它有关。小编今天就教教你,怎么和幽门螺杆菌断绝关系。 半数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长”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的细菌,最喜欢胃的幽门、胃窦部位。 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 这种细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 “口-口”传播两种途径传染。 “粪-口”传播不细说,总之每次上完厕所一定要好好洗手。 “口口相传”,指的是唾液、飞沫传播,在不分餐的中国,一起吃饭也会增加感染几率。无论是共用筷子还是相互夹菜,都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咀嚼食物后喂养幼儿,或爱人之间接吻,也容易传播Hp。 当然,一个人是否会感染幽门螺杆菌,也跟自身体质有关。比如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可能有的感染了,有的却没事。 感染Hp,多数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少部分人会表现出较轻症状,如腹胀、上腹隐痛、恶心、口臭等,较严重的可能出现一些胃部炎症。 能引发多种胃病的致癌物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 除了胃癌,幽门螺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胃炎 几乎所有Hp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 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溃疡 Hp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肿瘤 约1%的Hp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消化不良 Hp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其他疾病 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呼气试验来诊断。 要不要根治Hp,弄明白4个问题 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引发胃炎,并且有癌变风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治疗。下面这几个问题帮你弄明白,你是否需要根治。 Q:没症状要治疗吗? A:14岁以下儿童及70岁以上老人,若感染Hp但没症状,通常不推荐治疗,以免影响胃肠道微生物或增大胃食管反流风险。 但若检查发现已有溃疡或较严重胃部炎症,建议治疗,并综合考虑身体状况。 Q:治疗能不能做到根除? A:采用目前推荐的四联方案,治疗10~14天,Hp有效根除率可达到80%~90%。即便初次治疗失败,也可通过换药进行补救,获得根除机会。 Q:会不会复发感染? A:治疗后有可能再次感染,但几率不高。数据显示,治疗后每年约5%的患者再感染,随着相隔时间的增长,再感染几率也会有所提高。若复发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即可。 Q:哪些人需要治疗? A:发现Hp呈阳性,且有消化性溃疡,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人,强烈推荐治疗。 而有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胃癌术后的人,一旦发现推荐治疗。 预防幽门螺杆菌,从分餐开始 自己或家人中有人感染了Hp,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同时用下面这些行动,保护好家人和朋友。 1、吃饭要分餐 分餐、用公勺、不相互夹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外出就餐,尽量分餐,多用公筷,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减少感染风险。 如果家里已有人感染Hp,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 如果家里有孩子,最好不要用嘴喂孩子。 2、学会洗筷子 幽门螺杆菌能附着在用过的碗筷上,特别是使用较久、已有沟壑划痕的竹木筷子。 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过一段时间,可用开水煮一煮筷子,能达到很好的杀菌效果。 清洗后,将筷子头向上,放在筷子笼中,自然风干,不要用抹布擦拭。 竹木筷使用半年或一年后最好更换。 3、吃得干净一点 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4、少吃刺激食物 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咖啡及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饮食要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等,可避免发生胃病。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即使根除了,也不代表以后一定不会得胃癌。想预防胃癌,一定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腌制、熏制食物。 规律吃三餐是有效的养胃手段,现在还没吃饭的人,赶快放下手机去吃饭吧。 来源:生命时报

家庭醫生:殺不死? 究竟該如何對抗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胃奄奄痛,又或有消化不良征状,都有机会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致。 不少人有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听见有胃病朋友照胃镜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而要接受治疗。但有些人却服多次疗程都无法杀清幽门螺旋杆菌。到底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东东?为何可以如此顽强?肠胃专科医生为我们解构箇中玄机! 撰文:陈旭英 幽门螺旋杆菌有多顽强,为何经历多次杀菌疗程都无法歼灭? “我在2014年开始第一次杀菌疗程,服完两星期药,复诊时医生说我有服足药就可以,毋须再检查,我以为没事啦!谁知之后复发……”张先生说。 51岁的张先生4年前因胃痛而求医,胃镜检查发现他有幽门螺旋杆菌,家庭医生处方了两星期的抗生素疗程杀菌。疗程完结后胃痛消失,故医生说毋须再照胃镜或其他检查。 然而两年后,张先生胃痛问题又来缠扰他,这次他直接前往见肠胃专科医生,对方在了解病历后,怀疑之前的疗程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建议他再做胃镜,发现仍然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两星期的一线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怎料疗程后的吹气测试,发现胃内仍有菌存在,张先生再做胃镜检查,并在胃内取组织及细菌化验,检查是否有抗药性,结果显示有两种抗生素能有效对付,医生再处方第二线杀菌药物及辅助药物,疗程一个月。 ”张先生说。 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他以为这次对症下药,应该能一举歼灭恶菌,谁知在完成疗程后做吹气测试,发现恶菌仍存在!肠胃科医生建议他再服用另一个疗程,并加上对付肺结核杆菌作辅助药物,之后再验,幽门螺旋杆菌仍然不死! 为何会这样?张先生和医生心中都充满问号!肠胃科医生转介张先生到养和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养和医院肠胃肝脏科专科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寄生在胃黏膜的细菌,会引发很多问题,最常见是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或小肠溃疡,长远来说可能会增加病人胃癌风险。 ▲徐成智医生指出,香港大约四成人有幽门螺旋杆菌。 徐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长期寄生在人体内都没有病征,人体可以与它共存,如果没有引起严重的发炎,就不知自己带菌。 “消化不良,进食后胃胀、胃顶住或有谷住、疼痛等病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因为很多病人因消化不良求见医生,检查后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处方药物杀菌后,有一半以上患者的消化不良病征消失。”徐医生说。 细菌不死 风险存在 如果没有病征,是否代表没有发炎? “不是,就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发炎亦不一代表有病征,它引起的发炎大多属浅表性质,只在胃黏膜层,未必影响吸收或胃部蠕动,所以病人未必有感觉。”徐医生说。 大部分病人是因为接受恒常健康检查,或因胃部不适而求诊时才发现。小部分有缺铁性贫血病人,检查时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发炎,因而影响吸收。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卫生组织已被定为致癌细菌,寄生在胃内,无论有没有引致发炎,宿主的胃癌风险都比一般人高。故如发现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应接受杀菌疗程。 徐成智医生解释杀菌的好处:“第一,减低胃癌风险;第二,减低由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第三,部分年长人士需要服药减低严重疾病(冠心病或中风)风险,例如亚士匹灵、新一代抗凝血药,但这类药物会增加胃出血风险,研究发现如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歼灭后可以减低病人胃出血风险。”徐成智说。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体内愈久,致癌风险愈高。胃癌高风险人士,包括男士、长期吸烟、家族有胃癌病史的,都应考虑接受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如带菌,无论有没有病征,都应接受治疗。”徐说。 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亦有轻微与严重之分,如属浅表性发炎,即只在黏膜,情况较轻微;但如属萎缩性胃炎,胃癌风险便高! 个别病人在服用抗生​​素疗程后未能完全杀死细菌,很多时因为细菌已经出现抗药性。 ▲进食前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减少细菌感染机会。 多种原因 影响疗效 徐成智医生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一般会用两种抗生素,加抑压胃酸药,一个疗程为两星期,杀菌成功率平均为85%至90%(因不同治疗配搭而效果不同)。 没有抗药性的幽门螺旋杆菌,在服用第一线药物一星期后,大部分细菌已死亡,但为保险,肠胃科医生会处方两星期药物疗程。部分病人服用一星期后出现副作用如腹痛、腹泻或呕吐,应致电医生商讨解决方案。 病人在疗程完结后四至八星期内需要进行吹气测试,如测试结果发现仍然有菌,病人可能要转药及再追查原因。 徐医生说,如果病人有吸烟、饮酒习惯或没有依指示服药,或期间因有副作用而暂停服药,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检验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带抗药性,需要进行细菌培养。 “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在酸度高的环境生存,离开胃部后,它很快死亡,故需要特别方式处理细菌培养。”徐说。 终极方案 成功杀菌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第一线有效药物是盘尼西林(青霉素),故医生一般会处方此药。如未能杀尽,才处方第二线药,如无效才用第三线药物。 “第二、三线药物的副作用较多,有病人服用后会作闷、作呕、晕眩、腹痛等,故医生会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副作用,让病人有心理准备,避免因出现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而第二线药物的治疗成功率比第一线药物低5%至10%:而吸烟及饮酒人士,服用药物效果会较差。” 服用3个疗程仍未能杀绝幽门螺旋杆菌的张先生,在徐成智医生详细了解病历后,处方一种非抗生素但可以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活动能力的药物,再配合抗生素及治疗肺痨药物(Rifabutin)三管齐下,但仍然未能成功歼灭细菌。之后徐医生再根据病理化验室的报告,处方两种有效的盘尼西林类抗生素,结果仍未成功!这时张先生已经历了5次疗程,都未能杀死顽强的幽门螺旋杆菌,不禁有点心灰。 徐医生其后转介张先生到玛丽医院见一位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专家,再进行胃镜、分析所有化验报告,调配了一个药物组合,张先生在完成14天疗程后,终于成功杀菌! 对于自己多次杀菌失败,张先生每次都有向医生查问原因,他们都不谋而合地说,与服用抗生素有关。 “我不吸烟,不饮酒,但服用了10年8年抗生素。我小学时体弱多病,医生常给我处方抗生素;青春期时脸上长暗疮,医生又处方抗生素;出来社会工作后每逢遇上伤风感冒,要快痊愈又请医生处方抗生素,加上我经常没有完成抗生素疗程便自行停药,造成今天的恶果。”张先生说。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较少机会透过饮食传染,但用公筷仍然较安全。 很多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如何避免感染?徐成智医生说,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粪便传染,如果患者如厕后没有洗手,触摸过的洗手间门柄便会带菌,其后接触门柄的人就会沾到细菌,如之后没有洗手便进食,幽门螺旋杆菌便会进入胃内。要避免经上述途径传染,可用纸巾覆盖门柄,避免直接接触。另外进食前及触摸口鼻前要洗手。研究发现共同生活的人感染风险高,例如病人有幽门螺旋杆菌,其配偶、同居人士很多时会被感染。徐医生建议如同住亲人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员都应检验是否带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