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各省抗疫效果大比拼

加拿大都市网

(■■大西洋省份组成“大西洋泡泡”,落实一些列防疫措施取得成效。加通社资料图片)

最新数据分析显示,随着加拿大各地迎来第二波疫情,越迅速采取严格控制措施的省份,在限制病毒传播方面越容易取得成效。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指,根据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对加拿大各省政府疫情应对反应的追踪数据,在加国观察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的趋势:当局对新增个案采取应对措施的速度越慢,就越难控制病毒的传播。安省西部大学(Western University)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主任斯特兰奇斯(Saverio Stranges)指出,这不仅仅关乎公共卫生措施,同时也包括实施这些措施的时机。时机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牛津大学的政府防疫措施追踪数据,根据各省府在旅行限制、学校关闭、戴口罩限制等多个方面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分析。数据显示,越是保持谨慎的地区,如大西洋省份,就越能够避免严重的疫情爆发,而放松警惕的地区,新增感染数字飙升得更快。

各省差异影响抗疫成效

以亚省和缅省为例,两者在第二波疫情期间都受到严重冲击。9月份新增数字开始激增时,亚省并没有马上推出严格限制措施,该省的人均确诊比例在不断增加的个案下已经领先全国。反观缅省,由于反应相对较及时,确诊个案激增情况得以更快地平稳。

多伦多大学控制传染流行病专家兼助理教授弗内斯(Colin Furness)指出,亚省和缅省在第一波疫情期间都没有遭受太强烈的冲击,因此也容易给他们带去虚假的自信心,以为非常有限的措施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情况。他说:“其实魁省在第一波疫情中所发生的状况就应该让他们引以为戒。”

不过,专家们也同时指出,在各省之间做任何直接性的比较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因为包括卫生系统、人口特征等因素上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例如疫情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就越常见,因此人口较少省份的任务就会更容易些。

首波疫情迅速封锁较有效

追踪数据还显示,所有省份在第一波疫情期间所采取的病毒防控措施,较第二波疫情时都更加严格。弗内斯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这是一种新的病毒,在对其缺乏足够了解的情况下,有需要采取紧急限制措施,早期实施限制措施的原因都是出于谨慎的态度。而随着疫情的加剧,有的省份还尝试针对性地对部分区域采取限制措施,譬如缅省在4月到9月期间,对其北部社区落实了旅行限制。不过,温尼辟的流行病学家卡尔(Cynthia Carr)表示,在高度互动的社会当中,随着病毒的持续传播,这种办法的有效性十分有限。

卡加利大学生物学家加斯皮洛兹(Malgorzata Gasperowicz)也指出,加拿大部分地区对第二波疫情采取的措施是逐步的,而不是使用第一波疫情时的迅速封锁方式。

另一个导致第二波疫情更加严重的因素是,一些政府在第一波疫情有所好转时,迅速解除了相关限制。她并以大西洋省份和澳洲等地区的成功做法为例指出,这些地区都继续现行限制措施,直到单日新增个案较少甚至清零、不再有社区传播的情况。

今年7月,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爱德华王子岛、纽奔驰域省及新斯高沙省四个大西洋省份组成“大西洋泡泡”(The Atlantic Bubble),允许同省民可在四省范围内自由流动,但对由其他省份而来的人落实严格的14天自我隔离规则。星岛综合报道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高利率拖累联邦财政 赤字高达509亿按年飙升23%

华晨宇演唱会太嗨震碎歌迷肾结石!获网友封“再世华陀”

范冰冰香港半山豪宅曝光!尽览180度维港景色

美国狗狗大历险 10天跋涉170公里进入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