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07:37:1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逃犯条例

「思政学阵」温市悼港示威死难者

  ■点燃蜡烛纪念逝去的生命。CTV 本地学生组织「思政学阵」周六在位于温市中心的温哥华美术馆(VAG)门前举行集会,悼念在香港因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触发的抗议运动中而逝去的生命。 目击者指有200多人参与了于周六下午5时开始的悼念活动,现场有多位不同背景人士发言,表示对在抗议运动中失去生命的哀悼,也展现对抗争者的支持。 多数参加活动的人士身穿黑衣,部分人也戴上黑色口罩。很多人献上鲜花并点燃蜡烛以示悼念,活动约在下午5时45分结束。 据CTV电视报道,支援香港民主运动活跃人士Jane Li说:「现在香港争取民主的运动仍在继续,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运动中逝去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此纪念在二战期间,为保卫香港而牺牲的加拿大军人。」综合报道     ■悼念者在台阶上摆放香港抗争者经常佩戴的头盔,并打出横幅悼念。CTV

《逃犯条例》修订案正式撤回 香港能否回复平静?

反修例示威风波由六月九日起至昨天已持续一百三十七日,政府昨日终在立法会复会后第二次大会,正式撤回修订《逃犯条例》草案。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昨午三时在三名司长及多名局长陪同下,宣布撤回条例草案,有关动议不容辩论,亦毋须表决。整个过程历时数分钟,李家超便与一众官员迅速离场,其间有民主派议员叫嚣,要求李家超及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下台。   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昨日于立法会会议上宣布撤回修订《逃犯条例》草案。他指出,由于公众对修订《条例草案》意见分歧,政府经研究及检讨后,六月决定暂缓修例,立法会大会就处理《条例草案》的工作亦因而停止,之后政府亦曾多次表明修例工作已完全停止。为更清楚明确表明特区政府就修例工作的立场,当局根据立法会议事规则第六十四(二)条,正式宣布撤回《条例草案》。   及后多名民主派议员于座位叫嚣,当中民主党立法会议员许智峯要求李家超澄清,自己是否要为修例事件引起社会撕裂向公众道歉及问责下台,李家超表示不回应,并指“没有需要澄清”。其后有多人高呼“下台”,主席梁君彦将公民党郭家麒逐出会议厅,并宣布暂停会议。   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在宣布撤回条例草案后回应陈同佳事件,指极不同意台湾指香港“故意放弃自身应有的管辖权”。她表示,本港刑事司法管辖权是按“属地原则”进行,会考虑证据、法律、《检控守则》,以及有合理定罪的机会,才决定是否检控某一个人。假如决定不检控,法院自然没有司法管辖权。   她重申,案件于台湾犯罪,大部分证据亦在台湾,因此应由台湾法院去处理。被问及一六年“石棺案”香港曾与台方交涉接收疑犯,与今次做法有何不同,郑若骅指难就上次案件做法作回应。

就是他引起了香港的大乱! 杀人犯现在准备回台湾自首

触发香港政府修订《逃犯条例》的台湾杀人案疑犯陈同佳,因洗黑钱案入狱,将于10月23日刑满出狱,可靠消息透露,有牧师劝服陈同佳同意出狱后前往台湾自首,为个人错失承担责任,而陈同佳希望台湾当局不判处死刑。据悉,陈同佳出狱后会留港一段短时间与家人相聚,之后动身赴台,但仍要视乎台湾方面如何处理。 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死女友潘晓颖后,返回香港的他因涉及处理潘晓颖的财物,触犯洗黑钱罪,被判监29个月,目前还押在香港壁屋监狱,将于10月23日出狱。香港政府原计划修订《逃犯条例》,将陈同佳引渡至台湾受审,但随着修例工作停摆,港府未再提出任何方案处理台湾杀人案,亦对坊间提出的“域外法权”、“行政指令方式”单次移交疑犯等建议一概否认,认为并不可行。 本报获得可靠消息透露,近月有牧师多次以神职人员身分到壁屋监狱探望陈同佳,建议他考虑到台湾自首,最终成功劝服对方原则上同意赴台自首,但希望不会被台湾当局判处死刑。消息指,陈同佳曾担心到台湾服刑“人生路不熟”,亦不熟悉台湾法律,有台湾律师早前到香港与陈同佳商讨案情,并向他介绍台湾法律、监狱情况等。 消息人士指,陈同佳犯案时19岁,因为一时错手犯下大错,若自首可显示他真心悔改,敢于承担罪责,“将来亦可以抬起头做人”。消息人士引述陈同佳说,对死者潘晓颖的父母表示最大歉意,希望获原谅,他在狱中亦知道修例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对此感到内疚,若他最后向台湾自首,希望此决定亦有助“外面的哥哥姐姐”减轻愤怒,令社会事件尽快平息。 消息又指,陈同佳的父亲原先对自首建议有保留,担心儿子或被判死刑,经过几次与律师和儿子倾谈后,对自首决定亦表示同意。陈同佳10月23日出狱后,将留在香港一段非常短的时间,与家人相聚后便出发赴台。而台湾方面就接收疑犯一事仍在商讨当中,正式赴台日期有待敲定。 台湾杀人案死者潘晓颖的父亲今年6月曾去信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提出四个方法希望为女儿讨回公道,包括以“单次个案处理”方式,赋权香港法庭审理单一个案;以“行政指令方式”单次移交疑犯;赋予香港法庭域外法权;以及劝服疑犯到台湾自首。民建联今年7月与林郑会面,要求劝疑凶自首。 台方吁港府继续羁押追责 台湾杀人案疑犯陈同佳即将出狱,台湾的法务部17日发声明,就香港女子潘晓颖在台湾被杀案,呼吁香港方面秉持追诉杀人犯罪的执法立场,在案中疑犯陈同佳涉及另一宗案件刑满释放前,积极继续羁押追诉。陆委会发言人邱垂正亦指,陈男疑似在香港就有预谋迹象,港警掌握未提供给台湾的证据,应积极续押追诉。不过,香港法律界人士表示,陈同佳并非在香港犯案,不可能因杀人罪而羁押他。 台:若早预谋 港有管辖权 台湾的法务部声明指,陈同佳所犯涉嫌杀人的重大刑案属于“万国公罪”,香港检警机关也应依照其司法程序,持续积极侦办,以还给死者及其家属公道。台方将在对等、尊严及互惠的基础上,迅速提供本案在台湾的相关证据,以便香港方面得以充分掌握台港两地全案事件证据,以查明事实真相,依法追究刑责,实现公平正义。 法务部指,陈同佳与死者潘晓颖都是香港居民,且据了解香港检警机关已掌握诸多未提供予台湾的证据,怀疑陈同佳可能是在香港时已预谋犯案,故香港并非没有管辖权。声明又指,台方就案件通过法务部经由陆委会向香港政府提出两次司法互助协请调查取证,至今未获港方回应;而涉案的香港居民在案发后已潜逃回港,陆委会向港府提出遣送被告到台湾接受侦审,亦未获回复。士林地检署去年3月及4月,两度向香港律政司提出司法互助,并于去年12月正式通缉陈同佳,时效长达37年6个月。 “不在港犯案 没权羁押” 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香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表示,香港有严谨的法律制度,陈同佳因洗黑钱案出狱后,不可能因涉嫌杀人罪而被拘捕或羁押,否则他可申请人身保护令,保障出入境自由权利,形容台湾法务部的呼吁“多余”。至于台湾提出的司法互助,汤家骅指只适用于交换文件、证据等,但不能移交疑犯,否则港府就不会提出修订《逃犯条例》。 律师会前会长熊运信亦指,陈同佳并非在香港犯案,不可能借杀人罪继续羁押陈同佳;至于台方怀疑陈同佳在香港已有预谋犯案,熊运信指,除非证明到陈同佳有同党,在香港已串谋犯罪,否则不可能入罪,事实上根据陈同佳招认的内容,台湾杀人案只有一名疑凶。

《金融时报》引述消息 林郑数度向京请辞被拒

  林郑月娥(图)

指修例「寿终正寝」 林郑再认工作失败

香港《逃犯条例》争议不断,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图)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社会矛盾、纷争,由政府提出修例而引起,今次修例完全失败,原因是工作做得不好,社会脉搏掌握不足,民意未完全掌握。她强调明白小部分人担心,现已停止一切修例工作,形容该工作已「寿终正寝」。 林郑月娥表示,知道条例引起很大争议,难以在短时间内推行,形容「寿终正寝」是斩钉截铁的说法,形容条例「已经死了」,即使撤回亦可以在三个月后再提交立法会。她表示,两名司局长已作真诚致歉,明白市民对问责制有一定要求,冀市民给予空间时间,让他们更好服务市民。 吁市民理性表达不满 林郑月娥表示,对社会弥漫负面情绪感到心痛,不同日子看到香港社会出现两种场面,一种是数以十万计市民参与和平游行,展现言论自由可贵;另一场面,是部分示威者用暴力进行冲击,以致发生警民冲突,不愿意再见到警员、示威者和记者受伤,希望市民对政府施政不满选择和平理性有序方式表达,从而改善施政。 林郑月娥表示,由「占领中环」到「反修例」,反映出香港社会存在深层次问题,应该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她已经收到一些来自学者的意见,同时收集民间意见,希望能够解决深层次矛盾。 她还提到,改善施政作风,首先聆听更多各方意见,掌握民意;而行政会议成员加强收集民意的功能;咨询委员会追不上时代要求,将改革咨询模式,需构建互动平台,让不同背景持分者畅所欲言;大幅改变青年委员会。责令司长重新审视具争议的政府,争取市民对政府的信任;愿意与学生进行公开对话,冀在没有前设情况下进行。 被问到会否下台,林郑月娥表示,仍有热诚、承担为香港市民服务,对未能评估政治敏感度,表示真诚歉意。对年轻人自杀,她表示感到非常痛心,动员了非政府机构进行辅导服务,呼吁10日放榜,校长家长给予学生更大支持,强调一次成绩非代表全部。 李国能倡独立调查 针对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引致社会产生争议和矛盾,终审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国能罕有开腔回应。 他在一份报章撰文,指政府犯下严重政治错误,现时政府应撤回《逃犯条例》草案,以及成立由法官领导的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警方处理冲突的情况。不过他指出,特赦示威者一说与法治不符。 李国能指自己无意涉足政治领域,但鉴于现时情况特殊故撰文评论。他指出,在《逃犯条例》一役政府低估市民不信任内地法律的程度,犯下严重政治错误。他于文章首段指出,特首林郑月娥已向公众道歉,社会应给予她一个机会,同时指出「从港人的观感看,她过度侧重向中央负责,其实她也要为港人更多发声,并彰显于人前。」李国能又呼吁担任公职者应紧记「他们是人民公仆,应该谦卑服务,并应受到舆论监督。」 他又指,社会有广泛声音要求政府撤回草案,由于「暂缓」和「撤回」没有分别,政府应发声撤回草案以助和解。李国能同时支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认为委员会是司法程序并可公开聆讯、传召证人等,一直行之有效;而监警会则欠缺相关权力。他又指,高度尊重警队,认为独立调查委员会长远能提升警队声望,有机会还警方清白,又说探明真相方面,监警会不及独立调查委员会有效。他指出,委员会需要较长时间调查聆讯,有助缓和社会紧张气氛。 特首要更多为港人发声 针对7月1日示威者冲击立法会,李国能认为必须谴责违法和暴力事件,并且追究事件,而日后法庭应判具阻吓性的刑罚。 李国能又说,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要对中央及特区负责,从港人的观感看,她过度侧重前者,认为她必须更为港人发声,又说林郑月娥下重要决定前,应鼓励政府内部广泛讨论;出任公职者要时刻铭记,不要做家长式管治,而是人民公仆,应该谦卑服务。 本报讯

港现管治问题 英学者:政治触觉不足

《逃犯条例》修例冲击港府管治威信,英国学者、清华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分析,香港出现管治问题,源于政府政治触觉不足,以及财团垄断型的经济。 曾著书《当中国统治世界》的马丁·雅克指,一直以来的香港政府管治机制,是按照殖民地制度而设立,故政府只具执行能力,并不需要具备强而有效的政治领导才能,直言「殖民政府从来毋须具备政治触觉,因为这不是殖民政府需要操心的事情,而是以往伦敦(英国政府)操心的事情」。不过回归之后,香港的政府模式与回归前无异,他认为只是问题根源之一。 他又指,有人指香港一直引以为傲的是经济繁荣及富有竞争力,但他认为这是「垃圾」言论,反指事实上香港一直是典型的「殖民地经济」,没有竞争力,而是「垄断性经济」,由寥寥可数的财团垄断,「就好像在房地产项目,根本就是几个大财团瓜分」,认为这种情况应有改变。他最后强调,港人应提倡改革,当香港自己纳入国家总体规划发展当中,「香港不能只想自己」,否则香港的发展,只会续落后于深圳。 本报记者香港报道

前宪制事务司施祖祥:初心是错的

  施祖祥

万人围总部「困警」 13人不适召救护车

大批示威者包圍灣仔警察總部,攻佔全條軍器廠街。黃賢創攝 在香港,示威者要求「撤回」修订《逃犯条例》等四项诉求未获回应,不少市民响应大专学界及网上号召,21日按计划将行动升级为「围堵」,逾万人包围警察总部、封锁各出入口,要求与一哥卢伟聪对话,撤回对暴动的定性,但未能如愿。但封锁导致数百名下班人员没法返家,其间有13人包括孕妇及年长病者疑受困逾13小时感不适须召救护车,惟救护车无法直入警总,救护员须徒步入内再带病者登车送院,有警官向记者申诉:「我们同事也是人呀!」 大专学界和网上群组20日晚扬言包围政总及礼宾府后,二百多名示威者通宵在立法会示威区和政总外留守,至21日上午约十时,聚集人群增至逾千人,部分人步出添美道行车线,搬动水马及「雪糕筒」阻碍车辆,人群不久堵塞夏悫道及龙汇道,多条巴士路线被逼改道。 及至21日上午11时许,部分人开始撤离夏悫道往警察总部抗议,刚出狱的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亦号召示威者「包围警总」,未几逾千人将军器厂街、夏悫道及靠近夏悫花园五个出入口重重围困,警总和相邻湾仔警署的警车没法出入,部分人更以铁马等物品堵塞门口。谈判专家虽现身劝喻,惟众人未有理会。 包围警总逾一小时后,部分示威者开始采取「攻势」,不时向门外警徽及外墙掷鸡蛋,也有人用不同方法遮挡警总外闭路电视镜头。 「勇武派」图冲警总 内部分歧 入夜后,示威者人数续增至逾万人,不少人继续掷鸡蛋,警员只好以盾牌阻挡,亦有一批市民高唱圣诗,至22日凌晨仍有约五百名示威者继续留守,拒绝让警员出入。到凌晨3时后,示威者撤走。 虽示威者主要采取「和平包围」行动,但21日晚近9时,有「勇武」示威者突破防线登上警总扶手电梯,大批「和理非」示威者见状退后,青年发现无人跟随其行动,只好折返。据悉,两派示威者在社交群组内争执不断,若示威行动持续,不排除出现分裂情况,令暴力事件再现。 据了解,有家归不得的警务人员及文职人员多达数百人,当中包括有怀孕女警及年长病者疑被困逾13小时,先后不适须召唤救护车,但因街头聚满人群,救护车无法抵达,至深夜11时许,有多辆救护车被逼停在附近街头,救护员徒步进入警总,至22日晨零时许,警总内有九女四男病者,由救护员搀扶或由担架床抬往救护车送院。警察学院副院长李仲华见同袍被「禁锢」,受尽委屈,不禁向记者申诉:「我系警察,都系香港人,警总内有不少同胞包括孕妇被困,我们同事也是人呀!」 另一边厢,数百人经Telegram群组联络,采取「野猫式」突袭,21日中午联袂包围税务大楼,阻止职员及市民进入,随后又转往入境事务大楼及金钟道政府合署,扬言要「瘫痪所有政府部门」,导致多个政府部门职员提早下班,也有市民没法处理税务。 本报讯 示威者搶攻六據點   有示威者向警總投擲雞蛋發泄。 尹敬堂攝 警總內多人不適,送院治理。尹敬堂攝

华邮:港府与港人关系破裂

香港市民16日再上街游行,要求撤销《逃犯条例》修订案,据《华盛顿邮报》指,这显示港府与香港民众之间日益严重的裂痕。 《华盛顿邮报》报道,香港人口约740万人,却有近200万人16日走上街头,凸显深受北京影响的香港政府与民众之间日益严重的裂痕。大规模、一波接一波的抗议,也让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越显孤立。在近200万人涌上街头后,林郑月娥向港人致歉,表示「由于政府工作上的不足,令香港出现很大的矛盾和纷争」,并重申没有重启条例修订的时间表,但仍拒绝下台。 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订《逃犯条例》,并未安抚游行队伍中的任何一人,许多游行者表达对林郑月娥处理修订案方式的不满,一名27岁的女子就表示,暂缓修订案审议「并未改变任何事」。 与9日的示威游行相比,16日参与游行的人群中有老人、残障人士、由家人带着的儿童、企业高层、社会工作者与学生,全都要求撤销《逃犯条例》,许多人要求林郑月娥下台、高呼「香港加油」,也有横幅呼吁香港独立。 「华邮」除详述游行现场状况,也针对林郑月娥将《逃犯条例》修订案的源头指向台湾,报道台湾方面的反应。报道指出,一名香港人在台湾犯下谋杀案后,《逃犯条例》修订案首度浮上台面。台湾的蔡英文总统日前公开表示,不愿成为「恶法的帮凶」,台湾也曾表示不会参与任何暗示台湾属于中国的引渡提案。报道称,许多台湾人都支持港人的行动,钦佩他们的奋战,在香港人走上街头的同时,许多在台港生也举行集会支持家乡的抗议活动。在台北,香港的抗议行动也升高台湾人对北京潜在影响力的认识,《逃犯条例》修订案让台湾人更加关心「这样的情况」,一名在台湾三年的港生就说,「他们(指台湾人)不想成为下一个香港。」

联邦发香港旅警 吁采正常安全防范

  ■联邦环球事务部发出警示,提醒旅港国民小心。联邦政府官网

港六大宗教领袖吁双方克制

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12日发出「至诚呼吁」,表示修订《逃犯条例》引发激烈争议,宗教界深表关注,事件发展至今,社会出现重大分歧,期盼政府与市民在不同意见当中求同存异,并呼吁政府和市民大众以克制、和平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六大宗教领袖包括香港佛教联合会、天主教香港教区、孔教学院、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及香港道教联合会,他们指近日香港社会因由政府提出,并交立法会讨论修订《逃犯条例》引发激烈争议,香港宗教界深表关注,谨此向广大市民发出「至诚呼吁」,提出三大要点,首先是市民大众在合法情况下举行游行集会,向政府表达意见的权利,应予以尊重,同时,宗教教义均导人为善,主张不同意见人士和谐共融,理性地讨论修例议题,「我们呼吁特区政府和市民大众以克制、和平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 他们认为,修例发展至今,社会出现重大分歧,「期盼政府与市民大众在不同的意见中求同存异,以真诚态度沟通,相互理解,达致共识」。

大温社区领袖齐呼吁 港府顺应民意撤恶法

  ■左起列国远、杨望侯、袁家瑜、李灿明、区泽光、朱伟光、何良懋、苏悲鸿和董达成,出席周三的记者会。

港府称尊重市民 表达不同意见

  游行人士高举双手交错手势,以表达对修例的不满。本报记者梁誉东摄

林郑:人数多毋须争议 要平衡社会正反意见

  林郑月娥(圆图)回应游行人数时表示,周日参与游行的市民非常多,这是毋须争议的。本报记者摄

学生忧碍言论自由 指港法庭难把关

反对《逃犯条例》游行参与人数创占领运动后新高,当中以中年人为主,但亦不乏年轻人。中六学生黄同学表示,一直有留意《逃犯条例》的新闻,担心条例通过后会对香港的言论自由会有很大影响。他认为若修例通过,香港法庭或因证据问题难以把关,政府可将异见人士引渡往内地受审。 带着一家四口参与游行的翟先生则指,自己没有直接受修例影响,但相信条例通过后,会影响香港言论自由气氛,担心香港人会被送往审讯不公平的地方受审。他批评政府漠视民意,故希望透过参与游行向政府表达反对修订逃犯条例的信息。法律界人士马小姐则指,此次上街是受新闻及法律界组织的呼吁,担心法例通过后,会影响市民对香港法治的信心,又认质疑台湾杀人案只是一个借口,指政府修例实质是为打开「中港引渡之门」。 占中四子台上向支持者挥手 另外,因脑部发现肿瘤、在占中案押后判刑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陈淑庄,二十八日亦有在街站「叫咪」,她透露母亲嘱咐不可以激动及参加游行,只可于台上挥手,但到场后想起昔日战友未能一同站台,感到十分感慨。 她强调要联同在狱中的陈健民、戴耀廷、黄浩铭及邵家臻的力量,令更多人明白香港的处境。 天主教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透露,自己曾探访陈健民和戴耀廷,指他们最希望是呼吁更多人出来游行,认为他们看到有不少人出来游行会感到开心。在占中案判处缓刑的占中发起人朱耀明说,对于游行人数之高十分感动,期望政府能聆听市民意见。 本报记者吕颖珊香港报道

香港保安局区志光粉墨登场 宣传短片解释《逃犯条例》

■区志光拍摄宣传片解释《逃犯条例》修订问题。网上图片   星岛日报讯   政府为向社会清晰解释修订《逃犯条例》,对现有的法律保障不减,日前在保安局官方网页及YouTube上载两条各长约一分钟的宣传短片,由保安局副局长区志光粉墨登场,亲自列举例子说明条例中较为复杂的“双重犯罪”原则,以及社会关注的“政治罪行不移交”规定。 区志光于其一短片中首先表明,政府提出修例旨在填补法律缺陷,现行条例所有的法律保障,包括“双重犯罪”原则会保留。他解释,“双重犯罪”是指某个犯罪行为必须在两个地方都属刑事罪行,举例藏有大麻在香港是刑事罪行,但在某些地方藏有某个数量以下的大麻并不犯法,故即使香港向这些地方提出移交逃犯要求,对方都会拒绝移交。他又援引曾有外国向香港提出移交请求的案例,罪行涉及非法出口武器,由于所指的武器在香港不是受管制物品,在香港出口并不犯法,香港拒绝有关请求。 在另一短片中,区志光引述条例中有三个条款保障“政治罪行不移交”,“第一个条款说,无论对移交的罪行怎样描述,如果属于政治性质的话,是不会移交;第二条说,就算怎样用另一种罪行包装,但实际上是由于该人的种族、宗教、国籍或政治意见而被检控或惩罚,都不会移交;第三条说,该人如果是因为种族、宗教、国籍或政治意见,而在审讯时可能蒙受不利或者被惩罚,亦都不会移交。”据悉,这次是区志光初试啼声拍摄宣传片解释政策,有板有眼,政府拟续以文字形式解答修例问题。

刘銮雄来身多伦 为“流亡海外”探路?

■■网上流传刘銮雄在多伦多一间中餐馆现身的照片。网上图片 被指若香港修订《逃犯条例》便可能被引渡到澳门受刑的香港著名地产商刘銮雄,据称被人看到现身加拿大多伦多,在一家中餐厅与友人聚餐。 刘銮雄2014年4月在缺席审讯下,贿赂澳门前运输工务司长欧文龙及洗钱罪名成立,被判入狱63个月。香港正在修改《逃犯条例》,一旦落实通过,刘銮雄可能被引渡到澳门服刑。有人认为,他此番来加拿大乃为避风头,为“流亡海外”探路。 刘銮雄所提出的司法复核案,定于6月21日进行复核申请聆讯,如今在这敏感时刻,他却已离开香港,到了加拿大。 从网上流传的照片来看,穿着蓝色外套和裤子的刘銮雄虽然瘦了点,还是拄著拐杖,但看来精神不错。身边并没有像在香港一样带上保镳,只是与几个好友一起轻便用餐。 有香港媒体报道,当时刘銮雄不改富豪慷慨作风,向在场每个餐厅员工打赏100加元小费。刘銮雄与加拿大素有渊源,他年轻时曾就读于安省温莎大学,并且在大学内结识前妻宝咏琴。 早前刘銮雄可能被引渡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估算他应会流亡英国。因他早在2011年开始,就开始陆续购入英国的物业,包括豪宅、办公大楼以及各种商业用地,现在各项物业价值纷纷翻倍,至少百亿元,而且买入的时候均是以离岸公司的名义。 此外,刘銮雄近年已辞去华置行政总裁等职务,并将名下股份转移给妻子甘比和儿子刘鸣炜,安排好了退路。 综合报道

【大评台】港府再心急 也须回应加国心底忧

香港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就修订《逃犯条例》多次公开表示「非常心急」,不过国际上的反应却是越来越「心忧」。加拿大外交部已表示关注,明言如果修例成功,担忧访港或居港加人可能遭遇任意拘捕,甚至引渡中国内地的风险。港府必须注意这心急与心忧之间的差距,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加港两地的长远关系。 香港政府藉台北命案修订,打开引渡中国大陆的《逃犯条例》大门。李家超多次要求反对人士,设身处地想像命案受害者的家人有多焦急,希望凶手早日绳之于法,而港府对有关修例也「非常心急」。不过,早自去年开始,台湾陆委会及法务部已三度要求与港府协商,处理案件,但香港政府统统懒理。如果港府真的心急,要疑犯早日得到制裁,何不积极作出回应?李家超究竟心急甚么呢?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有关修法却纷纷表达忧心。无国界记者协会日前(4月18日)公布2019年度全球新闻自由指数,香港排名再倒退3位至73位,其中一大原因是担忧一旦成功修订《逃犯条例》,香港的法治将受侵蚀。无国界记者东亚办事处执行长艾玮昂,表明反对香港修订《逃犯条例》,指中国政府假借刑事罪行拘捕内地记者及网络博客,忧虑条例修订后,香港记者或遭受同样风险,影响新闻自由,侵蚀香港法治。 孟晚舟案令加国感受切肤之痛 随后,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Guillaume Berube也向媒体表示,基于保障在港加拿大人的安全,对有关修例表示关注。加国政府高度关注并非无因,事关正感受着切肤之痛。 华为CFO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后,至少有两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内地被拘禁。Berube也正正以孟晚舟案为例,明言担心港府成功修订逃犯条例后,访港及居港加人会随时遭到任意拘留。 修订《逃犯条例》一事,港府再心急也不宜无视加国以至国际社会的忧虑。对于加国政府公开表示关注,港府宜作出正面回应,因为是次修例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新闻自由这法治基石,而有相对独立和健全的法治,正是国际社会至今仍对香港采取相对容忍和信任的基础。 此基础一旦流失,将长远影响加港两地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交流。 撰文:廖长仁

民运人士顾虑自身安全 一旦修例永不踏足香港

■■李美宝 资料图片 ■来自香港的时事评论员董达成   星岛日报讯   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不少居在温哥华的加籍港人都表示忧虑。温哥华支联会主席李美宝表示,根据过往事例,对港府政治审查和律政司司长的中立性都有顾虑,她表明实施修订《逃犯条例》后,不会再到香港,并且希望加国政府可以更强硬地向港府提出她们的担忧。时事评论员董达成也担心中国会以言入罪,他若返回香港,有可能被遣返中国受审。 李美宝周五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称,港府修订《逃犯条例》不单是香港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因为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路经香港,如果实施了《逃犯条例》后,随时有机会被遣送到中国受审。 “占中九子”定罪 恐政治审查 李美宝称,香港近日的“占中九子”被定罪等事件,令人对港府政治审查和律政司司长的中立性都有顾虑。她更说,香港的司法官员都是被钦点,对上级言听计从,影响到司法制度的独立性,令人担心如果实施修订《逃犯条例》,像她这样的民运人士若回到香港,便有可能被遣返中国受审。她表明实施修订《逃犯条例》后,不会再到香港。 来自香港的时事评论员董达成(图)称,他的评论触及全球各地,更包括中国,但他不知道是否有机会触犯中国的法例,故此担忧若回到香港,是否有机会被遣返中国受审。 他承认这种担忧是因为对中国司法制度缺乏信心。他建议中国先改善其司法制度,让全球各地对它建立信心后,才实施有关的《逃犯条例》。 本报记者冯瑞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