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03:34:51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喝汤

喝汤最好 但是这几种人喝很危险!

喝汤是滋补暖身的好方式,但如果喝得不科学,不但营养没法吸收,还会给身体造成负担,老年朋友尤其要当心。   嘌呤高,增加肾负担。汤煮时间过长,会使嘌呤含量高;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增加肾脏负担。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因此,老人喝汤对肾脏损伤更大,岁数大的人不要过分追求喝汤补身的做法。   盐分高,促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喝汤时尤其易超标。浓汤里溶解的盐分很多,可能造成高血压等疾病。据研究,一定比例的脑卒中和冠心病主要由高血压引起,而吃盐量与高血压呈正比。老人喝汤,最好少放盐甚至不放盐。   草酸高,影响矿物质吸收。如果汤中含草酸过高的蔬菜,如菠菜、甜叶菜、韭菜、竹笋、苦瓜、茭白等,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钙质如果和草酸结合,就成了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达不到补钙目的。草酸钙沉积过多,还可能诱发各种脏器的结石病,比如肾结石、胆结石。因此,老人喝蔬菜汤,最好将菜焯几十秒再做汤。   汤太烫,易损伤食管黏膜。不少老人认为,汤要趁热喝才鲜美。但一味追求“热”度,会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研究表明,常吃烫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增高。因为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承受不了高温。   建议老人喝汤要清淡、少盐。切勿煮太长时间,蔬菜汤以食材稍微变软最佳,肉类汤炖1小时左右为好,不要超过2小时。熬汤前,将肉类、菜类分别用沸水焯一下,可有效减少嘌呤和草酸含量。

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这五大喝汤误区,你中了几个?

煲汤是中国人喜欢的食补养生方式之一。生病喝汤、体虚喝汤、坐月子喝汤……熬一锅好汤需要手艺,科学的喝汤同样是一门学问。 一、饭前喝汤or饭后喝汤? 饭前喝汤好,还是饭后喝汤好?估计很多人都有争议。其实从原则上来说都是可以的,并没有完全的标准答案。当然,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饮食习惯来进行调整。 1、饭前喝汤 俗话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饭前喝点汤,就相当于给口腔、咽喉、食道、胃这一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够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时,少量汤还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 饭前喝汤的最佳时间是20分钟左右,可以帮助增加胃部的饱腹感,让自己吃饭的时候吃得更少,更适合有减肥需求的人群。 2、饭间喝汤 饭间小口的进点汤水也是有益的。因为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产生口渴感,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 所以,有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或吃饭时不断进点汤水的习惯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3、饭后喝汤 吃饱了再喝汤,会增加总的能量摄入。适合想增重的人和住在寒冷地区,需要储存能量的人。 饭后喝汤的最佳时间是饭后10分钟。 专家提示:无论是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都不要喝太多,小半碗就够了,也不要喝太快、太烫。 二、特殊人群喝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饭前还是饭后喝汤,并没有严格限制,关键在于喝多少汤、喝什么汤。而对于特殊人群来说,喝什么汤更要注意。 像高血压、痛风、胃酸过多、胆结石患者,比起饭前或饭后喝汤,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什么汤相对更适合自己! 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鱼汤和肉汤都需要注意少盐 ,但更推荐不加糖的蔬菜汁、绿茶、乌龙茶、椰子水等。 2、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不喝油汤、浓白汤,连鱼肉的清汤也少喝 ;推荐矿泉水、没有加糖的蔬菜汁、纯椰子水、淡茶水等 。 3、胃酸过多的人 胃酸多的人不适合大量喝鸡汤、肉汤 ; 如果要喝汤,也要先吃蔬菜,少量喝,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4、胆结石、胆囊炎患者 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应注意去掉鸡汤、肉汤中的脂肪,不喝浓汤和油汤;推荐喝淡茶、柠檬水。 三、喝汤的五大误区 除了控制喝汤的量和时间,还有哪些常见的喝汤误区需要注意呢? 1、汤泡饭易消化 很多肠胃不舒服的人都喜欢吃汤泡饭,觉得汤把米饭泡软,吃下去没什么负担。这种想法其实是错的。 将饭泡在汤里,虽然是变软了,可是吃的时候,食物往往缺乏咀嚼,没有经过太多的唾液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反而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2、趁热喝汤 平常吃饭的时候大家总喜欢说“趁热吃”,喝汤的时候也喜欢“趁热喝”,认为热汤更暖身更有营养,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食道和口腔表面都覆盖着黏膜,正常情况下,它们温度多在36.5-37.2℃,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能耐受的高温也只在60℃以下。 汤太烫,会损伤食道黏膜,一般机体虽能自行修复,但若反复如此,却会出现增生,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3、喝汤速度快 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这样容易导致肥胖,加重消化负担。 而慢速喝汤,不但可以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能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 4、只喝汤,不吃肉 很多人都觉得,煮了很久的老火汤,汤的营养比食材高。其实不然。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原料中。 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5、爱喝“独味汤” 不少人在家煲了汤后,就直接就着下饭,甚至不准备其它菜肴。其实,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是有限的,单一喝汤无法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 所以煲汤的时候,最好是荤素搭配。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四、六个诀窍熬一锅好汤 熬汤也算得上是一门大学问,怎样熬一锅好汤,需要掌握几个技巧。 1、配水3:1 用水量一般是煲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不宜用热水,忌中途加凉水。 2、黄金搭配很重要 有些“黄金搭配”能使食物的营养素互补,比如:莲藕配排骨、海带配猪肉等。另外,为了使汤的口味纯正,一般不宜用太多品种的食品一起熬。 需要注意的是,应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配料,如百合偏凉性,胃寒的患者要少用,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3、不宜先放盐 盐会使原料中的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导致鲜味不足,口感变差。所以在快出锅时放盐更好,且少许食盐即可。 但炖汤时切忌放入过多的葱、姜、料酒等调料,以免影响汤汁本身的原汁原味。 4、炊具选瓦罐 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里面的原料。它能使熬出的汤滋味更鲜,原料更酥烂。 煲汤时盖上盖子能保留食物香气,还有利于保持煲汤时的温度。 5、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煲汤时间并不是越久越好,炖煮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原料营养流失,还会增加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风的风险。 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如果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2个小时。 6、把握火候 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能让食品内的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而文火能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而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五、秋季去燥汤 【原料】 土鸡600g、山药200g、枸杞20g、葱段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姜片适量 【做法】 1.山药去皮后,马上浸泡在水中,土鸡洗净沥干,剁块; 2.鸡肉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加料酒滚煮2分钟; 3.捞出,用温水冲洗掉鸡块表面的浮沫和杂质; 4.洗好的鸡块入砂锅,加足热水,加葱段和姜片煮开; 5.小火慢炖40分钟,加入山药块; 6.继续小火,炖至山药软烂,用盐调味,起锅前五分钟,撒入洗好的枸杞。 【功效】 鸡汤是效果良好的家庭“常备药”,它能帮助人们有效抵御严寒,提高免疫功能。 来源: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