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08:18:49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裁缝

特写:温哥华华埠最后一位裁缝

【加拿大都市网】前温哥华市长苏利文(Sam Sullivan)曾经说过,他和他父亲都是趋时裁缝店(Modernize Tailors)的老顾客。他说:“一个真正温哥华人,就应该有一套趋时的西装。我们会翻开西装,显示里面趋时裁缝店Moderize Tailors的标志,我父亲经常光顾,2006年我就任(温哥华)市长时也去订了一套西装。我感觉我是在时间旅行,好似我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1960年代,趋时裁缝店搬回片打街5号原址。 自小便在裁缝店帮手 谈到趋时裁缝店,不能不提它的创办人黄公礼。黄公礼1911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县三乐里,21岁时,离开中国来到温哥华,入境时缴交500元人头税,最初他在西班牙滩(Spanish Banks)一户人家做家仆,月薪5元。后来在黄氏宗亲会一个族叔建议下,他学做裁缝,跟随一个英国裁缝做学徒,他很努力学习各种裁缝手艺:拣选布料、度身、缝纫、针脚、车边以至熨烫等。 1913年,黄公礼满师成为正式裁缝,在佐治街644号开设自己的裁缝店,命名为趋时裁缝店,其后搬到片打西街5号,上世纪50年代,趋时裁缝店曾经搬到卡路街,后来再搬回原址。 1920年,年满30岁的黄公礼返回中国结婚,妻子是新会人赵文明,这段婚姻由赵文明的两个兄长安排,他们都是黄公礼的朋友。黄公礼与赵文明的婚礼以西式进行,在广州长老会教堂举行仪式。新人在教堂门口和广州先施百货公司的天台拍摄结婚相。 ■黄公礼(前排右2)一家合照。 后排左2是黄光大,左3是黄光泽。 1921年1月7日,黄公礼与赵文明乘坐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蒸气船,由香港到温哥华,2月1日到达,按当时规定,每个入境加拿大的华人都要缴付500元人头税,不过赵文明是商人妻子,得到豁免。黄公礼夫妇返回温哥华后两年,加拿大实施《排华法》,禁止所有华人入境。 1922年,赵文明为黄公礼诞下一名男婴,他就是黄光大,跟着赵文明再生下5男4女,前后10名子女。黄公礼与赵文明生的10个仔女,不少有杰出成就,除黄光大之外,五子黄光远(Milton Wong)是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也是前西门菲沙大学(SFU)校长;二女黄绰英(Anna Wong)是著名版画大师。其他子女分别是牙医、教师和实验室技术员。 黄公礼很注重教育,要求子女不仅上公立学校,还要去中文学校学中文。在黄光大记忆中,年幼时是很忙碌, 他和小他一岁的弟弟黄光泽(Jack Wong),早上到士达孔拿学校上课,放学后先要到裁缝店帮手送货,再到中文学校上学,放学之后,两人返回店铺,与其他工人一齐吃晚饭,他们也是众多兄弟姊妹中,与裁缝店伙记一齐吃饭的两个。 黄光大所上的中文学校,是黄氏宗亲会在1925年开办的文彊学校,主要为华埠黄氏子弟提供中文教育,后来不论姓氏的人都可以报读,是温哥华华埠其中一间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学校,提供科目包括国语、历史和地理。 黄公礼如此重视儿子的中文教育,是因为当时华人饱受歧视,在加拿大发展有限,他希望儿子学好中文,就算他们将来返回中国,都有发展机会。在家里,黄家则以台山话沟通。1936年,黄公礼返故乡为母亲建造房屋,趁著这个机会,他带同长子黄光大与次子黄光泽一起去,希望他们在广州接受一年中式教育。 回广州接受中文教育 黄公礼父子返中国行程是在1936年9月出发,距1937年“卢沟桥事变”只有10个月,当时世界局势很不稳定。9月19日,他们在温哥华登上日本皇后号蒸气船,船程总共21日,期间停泊檀香山,日本的横滨和神户,中国的上海,10月10日抵达目的地香港,下船后,黄公礼与儿子返回家乡台山三乐里。 据黄光大忆述,当时三乐里缺水缺电,但人情味很浓,他祖母与一大群乡亲欢迎他们,在三乐里时,他们帮手为祖母盖起一幢两层高的新屋。 行程中,黄公礼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每日发生的事和花费数目,他也要求光大同光泽用中文写日记,他们父子这次中国之行,留下多本由黄公礼与两个儿子合写的日记,70年后,这些日记经过加拿大华裔历史研究员潘美珠编辑与翻译后,在2014年,由推动学习和研究的加国华人历史计划(INSTRCC)出版成书《思故乡》(A Year in China)。 书中最令人感兴趣,是黄光大及黄光泽,这两个在温哥华土生土长的兄弟,第一次踏足他们从未见过的中国国土,对他们来说,在中国所见到一切都是新鲜,更不期然流露出心里那份国家民族情怀。 在1937年3月5日的日记中,黄光大记述弟弟光泽在街边买了六条蚕虫回家,他走近去看蚕虫吃桑叶,初时觉得很有趣味,但愈看愈觉得不是味儿,感觉要制止蚕虫再食下去,最后他将条蚕虫赶走。他在日记解释:“这就是因为我当那块桑叶是中国,这条蚕虫是日本,他把我国的东四省断了来,倘若我们还不唤醒起来,共同奋斗。岂不是被这蚕虫吃了这块桑叶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飞机轰炸广州,以致人心惶惶。当年8月,黄公礼决定将两个儿子送回温哥华。1937年9月3日,黄光大与黄光泽到香港乘搭加拿大皇后号返回温哥华,当时香港遇上史上其中一次最具破坏力的台风,整个地方满目疮痍。根据记载,死亡人数高达1.1万人。当黄光大兄弟离开后,黄公礼也在一个月后搭船返回温哥华。 返回温哥华后,黄光大发现华埠的气氛已经完全不同,大家热切讨论怎样筹款支援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不久之后,台山人引以为傲的新宁铁路也因为日军入侵而被迫拆毁,黄光大感到十分心痛。 返回温哥华后,黄光大与黄光泽继续他们的学业,同时也成为趋时裁缝店的骨干,掌握裁缝每项技术。除此之外,黄氏兄弟也有机参加由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举办的青年营,认识很多其他族裔的年青人。之后,他们考上卑诗大学(UBC),黄光大读机械工程,黄光泽则读建筑工程,黄光大更在大学认识读护士的Zoe Yip,1951年,两人结成夫妇。 当时,华人面对诸多种族歧视与限制,1946大学毕业后,黄光大及黄光泽无法如愿成为工程师。黄光大事后表示,永远不能忘记,在他们毕业时,市府一名招募官到UBC举行招募座谈会,他向旁边的人说:“告诉后面那个中国仔,叫他们不用申请,以免我们尴尬。” 这番说话令黄氏兄弟没有申请其他有关工程科的工作,他们返回父亲的趋时裁缝店,黄光泽负责划样和剪裁,黄光大则负责熨烫和平压,两人自此合作无间。 ■黄光大(左)与黄光泽两兄弟合作无间。 被问到因为歧视而不能成为工程师的感受,黄光大从来没有表露怨恨,2007年,当趋时裁缝店由卡路街搬回原址即片打西街5号时,当时他向《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记者表示:“当你回头去看时,我是过得更好,因为我们有持续的事业(趋时裁缝店)。” 事实上,黄光大兄弟以裁缝师作为职业为荣,他们敬业乐业,做事一丝不苟,每天返回趋时裁缝店工作,十年如一日,完全没有考虑过退休,这种精神赢得顾客以至整个社会的赞赏和认同。 在1950年代,黄光大兄弟正式接手趋时裁缝店,当时温哥华华埠裁缝业很兴旺,约有20间裁缝店在营运,他们的顾客来自四方八面,更不乏名人,包括政要同好莱坞明星,如以饰演007闻名的辛康纳利(Sean Connery)以及饰演末来战士的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2000年,施瓦辛格曾经一次过订造十几套同一款的西装,作为拍摄动作电影《第六发现》(The 6th Day)里面的戏服;辛康纳利也订过一套白西装,作为他拍摄一个日本广告之用。 到了1960年代,由于潮流转向牛仔裤,上班一族又出现“周五普通服”,西装热潮开始冷却,与此同时,亚洲大量生产的服装流入北美,温哥华华埠的裁缝店一间一间消失,不过,趋时凭著黄光大兄弟的坚持和手艺,仍然屹立不倒。 2008年,加拿大广播公司拍摄《温哥华华埠最后一位裁缝》(Tailor Made: Chinatown’ Last Tailors),讲述黄光大兄弟的传奇。在2013年,温哥华市政府将当年11月3日定为“趋时裁缝日”(Modernize Tail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