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13:22:2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血压

新研究:每日仅5分钟呼吸特训即可避免严重疾病

【加拿大都市网】每天只需5分钟——大约是做30次深呼吸的时间——简单的呼吸运动就可以降低血压,促进血管健康,并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罹患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听起来就像健康频道里的神医广告。但这并不是噱头。最新研究显示,一种高度方便和容易执行的技术,可以改善数百万人的健康,特别是有高血压和心血管问题的老年人。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综合生理学家Doug Seals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形式,可以在不给人们提供药物化合物的情况下降低血压,而且人们的坚持率比有氧运动高得多。” 这就是所谓的吸气肌力训练(IMST),是一种专门用于锻炼横膈膜和其他呼吸肌的体育训练形式。用一种手持设备在吸气时提供阻力(有点像哮喘吹风机)。 IMST最初是在几十年前开创的,是一种使用设备中的轻度或中度阻力,帮助危重呼吸疾病患者加强独立呼吸功能的方法。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同样的技术——当与高阻力相配,并且每天只需持续5分钟的短期训练——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健康收益,这当中包括改善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睡眠,降低血压,并减少压力感等一系列好处。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综合生理学家Daniel Craighead领导的团队进行了临床试验,其中有36名年龄在50至79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参与了为期六周的IMST训练。 这组实验中,一半的人被随机分配到高阻力的IMST,使吸气的难度大大增加,让呼吸肌肉得到更高强度的锻炼。 另一半人也做了六周的IMST,但他们实际上是安慰剂组,使用了低阻力版本的设备。 除了这一关键区别外,两组的流程都是一样的:使用该设备每天吸气30次,持续约5分钟,每周六天,持续六周。 六周后,使用高阻力IMST的治疗组看到收缩压(SBP)明显下降,优于或等于实施其他健康生活方式策略的后果,包括有氧运动和服用降压药物。 研究人员解释说:"收缩压的这种改善是有临床意义的,因为这一下降幅度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30%到40%相关联。在停止IMST的六周后,SBP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维持,大约75%的初始减量得以保留。" 此外,IMST组在血管内皮功能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表明他们的动脉健康得到了改善(尽管在如此短的实验中动脉僵硬度没有改变),而全身炎症的标志物也降低了。 虽然研究人员并不完全理解高阻力IMST如何带来这些好处,但可能是呼吸练习促使血管内壁细胞产生更多的一氧化氮,这有助于肌肉放松并改善血流。 研究小组怀疑更持久的干预可能会导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但也承认还需要在更大的实验环境中复核,以便我们了解更多。 虽然在这种更大规模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不能广泛推荐高阻力IMST,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技术似乎很容易被实际应用。研究中95%的参与者完成了5分钟的锻炼课程所要求的所有内容,而且没有人退出。 这种高水平的维持率——由于每天只做几分钟的事情而带来的轻松和便利——值得关注,因为每天完成推荐的30分钟的体育活动,能坚持下来的成年人要少得多。一项研究估计低至5%。 "深呼吸、抵抗、呼吸提供了一种新颖和非常规的方式来产生运动和体育活动的好处。”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   (编辑:北极星) (Ref: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is-5-minute-breathing-exercise-lowers-blood-pressure-as-much-as-drugs-or-exercise) (图片来源pixabay)

如何在家准确量血压?看完这篇就都懂了

临床上不少患者就诊前在家自测了血压,到医院后由医生再次测量,往往这两个数值会有所不同。这时病人就经常会问:“在家和医院测量的血压不一样啊,到底哪个准啊?” 其实从技术层面它们可能都是『准』的,只是被一些因素影响了。比如测量的时间变了,经过路途奔波,挂号排队,血压可能会升高一些;而如果在家测完血压后服用了降压药,到医院时往往药物已经起效,血压可能会降低一些。 所以我们对于自测血压『准』的要求确实不止大家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的。如果做到测量精准并作好记录,在家自测血压对于医生用药方案的调整意义甚至超过了诊室血压。 那么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到底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我想等看完下面的内容,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血压计的选择要谨慎 我们推荐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因为它的准确度及可信度都较高,但同时对于测量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这就限制了患者及家属的使用。 经过国际或中国高血压联盟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方便又准确,也推荐使用。 一般不提倡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 血压计袖带要合适 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带气囊部分)需达上臂周径的2/3。 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宽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所以在医院,测血压的袖带应分为儿童用和成人用。另外,应将上肢和下肢的袖带分开。对于肥胖者,应使用特殊的袖带。 测量前,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憋尿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血压,测血压前一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 在就诊时应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入诊室测量血压。而不应匆匆忙忙跑进诊室就测量血压,否则血压测量值可能会较高,不能反映真实的血压情况。另外,夜间睡眠休息不好也会影响血压,应在测量血压前向医生说明。 测量哪个胳膊要留意 首次看病时一般需测左、右臂的血压,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对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应测量健侧上肢的血压。 除此之外,衣袖与手臂间过紧,不能嫌麻烦往上一捋了事,否则测得的血压值会偏高。 血压计袖带位置要绑对 袖带正确的位置应位于肘弯上2-3厘米,过紧或过松都会影响血压值。把袖带绑在肘关节部位,再把听诊器头塞进去的“偷懒”做法是错误的。 血压计的位置要放对 肘关节、血压表、心脏应位于同一水平。上臂位置放得高于心脏水平,会使测得的血压过低,相反低于心脏水平则导致测量结果过高。 另外,应将血压计放在检查人员的眼睛正前方,双眼平视水银柱凸面的变化,俯视和仰视均不易读准血压值。 听诊器头别放错 测量前应仔细触摸肱动脉最强搏动点,这是听诊器头应该放置的部位。如果随便找个位置放听诊器头,常常会偏离最佳听诊点,影响结果读取。再次强调,将听诊器头塞进袖带下面是绝对错误的。 放气的速度要控制 当快速充气应达到脉搏消失后再加压30毫米汞柱就可以开始缓慢放气。放气速度不可过快,以每秒钟下降2~3毫米汞柱为宜,放气太快,水银柱下降就快,会使测量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 放气太慢则易造成前臂淤血,舒张压读数增高。如果被测量者心率很慢或心律不齐(例如频发早搏或心房颤动),测量时更应减慢放气速度,仔细听取。 两次测量的间隔时间要保证 有的人测完一次(或由于未听清楚)血压,常常马上又打气测一遍,这也是不对的,会造成第二次测量结果偏低。一般应至少2分钟后再次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 血压计需要定期保养和校正 家庭所用血压计大多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更不会定期校正,极大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血压计一般应每半年保养一次,可以与医疗器械部门或血压计生产厂家联系检测、校正。 诚然,越精准的血压测量,就能让大夫做出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但与此同时也想和大家强调,比起测得『准与不准』,『测与不测』更加重要,不少患者药虽然着吃,却不坚持测量血压,也不重视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治疗。 其实,长期测血压正是来验证我们吃降压药效果的方法,血压长期的平稳也是预防心梗、脑梗这样的心脑血管事件。

高血压患者饮食需注意,牢记以下四点!

你身边有患有三高的人吗?你觉得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吗?对于这些人来说,平时他们的饮食需要有什么注意呢?吃一些什么才能缓解他们的疾病症状呢? 一般来说,身体出现血压升高,我们的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头晕,而且还会伴有一些沉闷不适的感觉,这样都会影响到我们工作中的思考,会导致对周边的事物不感兴趣,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喘不上气。 1、如果你是本身血压偏高的人,平时吃饭就需要你注意高盐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导致你的血压升高,而且经常这种饮食习惯会加重你的病情。 2、得了高血压,你就要跟油腻的食物说再见了,平时吃饭一日三餐都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而且还要减少脂肪多的食物的摄入,这样才能够稳定自己的病情,如果你想让自己病情得到稳定的话,就要克制自己。 3、高血压的朋友,辣椒类的食物与你已经没有缘分了,因为辣椒会导致便秘,如果你呆在厕所的时间过长,会让你的血压不断地升高,从而引发生命危险,同时酒也是辛辣的食物,也不能喝了。 4、对于平时喜欢吃肥肉的人,一旦血压高,这种食物也不能吃了,尤其是你们最爱的红烧肉,就要跟你说再见了。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有患三高的人,那么,就把这些注意事项告诉他们吧!

吃降压药的最佳时间 原来不是你想的那样!

根据《欧洲心脏杂志》周二发表的一项研究,服用降压药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晚上睡觉前,而不是早上起床时。 研究发现,与早上服用药物的人相比,睡前服用降压药的人血压控制得更好,因此因心脏病而导致死亡或患病的风险要低得多。 与早上吃药的人相比,晚上吃药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接近早上的一半,而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或需要治疗的风险也接近一半。 (来源: CTV 编译小星)

为何在家量血压和医院差别大?做错4点永远量不准

很多人对自己的血压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也会购买家用血压计,自己在家测血压。但如果量不准,血压计便失去了它的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增武主任医师表示,血压会随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愁的情绪变化和运动情况发生变化。 实际上,不同的运动状况、不同的思想压力状况,都会影响到血压值。因此,要如何测量才能获得准确的血压值? 测血压需要“四定” 首先,测量血压需要定体位(坐着或躺着)、定时间(每天相同的时间)、定部位(左手上臂或右手上臂)、定血压计。只有这样,历次血压测量值才有可比性。 测血压前需要“安静” 指南推荐在测量血压前,至少要停止运动半小时。被测者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安静休息3—5分钟。测血压前注意排空膀胱,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像茶、咖啡等。同时,还要注意情绪的控制,保持心平气和。 测血压时需要“精准” 开始量血压时,需要我们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我们要保证血压计、上臂袖带和心脏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样有利于保证血压值测量的准确。两腿放松落地,不要翘二郎腿。使用通过临床验证的上臂式血压计。测完血压后,应该把数值记录下来。 如果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还要注意掌握放气过程中的节奏,一般建议是每秒钟下降一个格(相当于两毫米汞柱)。在读数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持目光和水银柱在同一水平线,避免发生误差。 测血压频率需要“个性化” 在不同时间测血压值,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这个波动,在合理范围之内是容许的。也就是说,如果测量的收缩压在120毫米汞柱—130毫米汞柱,是正常的波动范围。 如果到达了130毫米汞柱—140毫米汞柱,我们就认为血压轻度升高,要加强对血压测量的监测,每周至少应当测量一次。如果达到140以上,就要找医生就诊了。 对于刚刚发现有高血压的人,或者经过治疗,但是血压尚未达到要求的人,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天—7天,然后拿着测量值就诊,可以给医生的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高血压患者,选择运动的诀窍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坚持规律服药仍然是最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除了服药之外,还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的方法,就是运动。 在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限盐(每天3~6克盐),饮食控制,减轻体重等方法,并不是对全部的高血压患者都有降压的效果。因为高血压人群有30%为非钠盐敏感人群,其中也有标准体重的人,不适合减重。唯有运动,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都会产生降压效果。 一、运动为什么可以降压 对运动降压的效果,曾有过专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使血压平均下降4~9mmHg,几乎能达到单种降压药的平均效果(使用单种降压药的平均降压效果约为7~10mmHg),而且运动一次,其产生的降压效果可以维持22小时。运动之所以可以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是因为: 1、调节神经作用:运动可以改善人体植物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心肺能力,降低心率,减少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分泌,降低肾素、醛固酮等缩血管物质的水平,使血压下降。 2、抗动脉硬化作用:运动可以降低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又可以升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运动还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轻或是中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3、对循环系统的改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大血管口径,促进心、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血管的弹性,有利于血压下降。 二、选择运动的诀窍 1、不适合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运动时有诀窍,要选择“不徐不疾、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避免需要屏气用力、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大等运动。比如说,俯卧撑、仰卧起坐、跳绳、快跑等运动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就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另外球类运动,有对抗性的运动,能引起争强好胜之心的运动也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2、适合的运动: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可以保持正常的呼吸,其二是保持身体微微出汗。保持呼吸是有氧运动,充足的氧气可以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和糖分,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身体微微出汗是要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不要“挥汗如雨”,以身体略有潮湿感为宜。推荐的运动方式有: 快步走:选择环境空气好的场所,昂首挺胸大步行走。双臂摆动,身体重心匀速前移,注意脚掌要均匀受力,配合步行节奏进行呼吸,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骑行:骑自行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神经系统的敏捷性,有预防大脑老化的效果。但骑车之前需要调整好车座、车把的高度,骑车时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姿势错误对关节造成损伤。骑行每次也是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 太极拳:年龄偏大或是不便于户外运动者,可以选择太极拳作为运动方式。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运动量的多少与运动强度的大小都可以自由掌握。 三、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运动之前先评估:高血压患者在运动之前,尤其是并发有心、脑、肾等疾病的患者,最好经过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运动。血压未经控制,或是控制后血压仍然高于160mmHg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运动。 2、运动时注意温度变化:在冬天寒冷时户外运动,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刺激,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骤升,易致脑出血。在锻炼结束之后,不要马上洗澡。人在运动时,外周小动脉会扩张,表现为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洗澡的热水会导致体表和肌肉血管进一步扩张,易引起血压过低,使心脏与大脑缺血,发生危险。 3、别擅自停药:药物仍然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即使进行了运动,使血压降低了,也不要擅自减少药量或是停药。能否停药,需要根据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由医生进行调节,否则小心让高血压杀个“回马枪”。 总结一下,温和、持久的有氧运动有帮助降压的效果。但运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让健康相伴。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保持规律的服药,仍是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式,所以请不要擅自停药。用药时发现问题,要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搜狐健康)

万万没想到!每天吃几块这个有助于降血压?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3日报道,巧克力爱好者们有福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Coimbra)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们每天吃几块黑巧克力,可以在一个月内降低血压。尽管牛奶巧克力也对人体有益,但可可含量为90%的黑巧克力降压效果最好。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黑巧克力富含强大的抗氧化剂——黄烷醇。黄烷醇能帮助人们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体重,甚至加速伤口愈合。 为了确定巧克力对心脏的影响,研究人员让30名18岁至27岁的健康成年人连续30天每天吃20克巧克力,并在实验开始前后分别测量了参与者的心率、动脉硬度和脉搏。同时,这些参与者被禁食其他富含黄烷醇的食物,比如浆果、茶和葡萄酒,以免影响研究成果。实验过程中,15名参与者食用可可含量为55%的巧克力,另外15名参与者食用可可含量为90%的巧克力。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的血压都有明显改善,但高可可含量组的效果更佳。这一调查成果被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 血压的测量单位是毫米汞柱(mmHg)。收缩压测量的是心脏将血液排出体外时的压力,而舒张压则是心脏在两次跳动之间休息时的压力。根据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正常的收缩压在90至12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60至80毫米汞柱之间。上述实验中,高可可含量组的参与者收缩压下降了3.5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了2.3毫米汞柱,而低可可含量组的收缩压下降了2.4毫米汞柱,舒张压降低了1.7毫米汞柱。高可可含量的一组也有更健康的脉搏率。然而,研究人员注意到,实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心脏数据没有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因为这项研究只持续了30天,且研究对象只有健康的年轻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类似的研究通常针对患病的中年人。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它是首批在年轻人中进行的研究。因此,研究人员表示会进一步研究巧克力对心脏的益处,以及它的最佳食用量,希望这项研究结果能够支持巧克力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应对心脏健康问题。他们声称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巧克力如何与我们的日常饮食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保健功效。

冬季温差大 预防中风这四点莫忘记

图片来源:优优健康网 作者:陈映平 郑伟珊 杨广 中风,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变而导致的急性脑功能受损的总称,是脑卒中的中医俗称。1月23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方方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病区与近百名听众分享了关于中风的预防治疗与护理的相关知识。 中风,两大类型分清楚 胡方方介绍,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所导致。后者则由于高血压、动脉瘤形成或动静脉畸形导致脑血管破裂,使脑组织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或者偏瘫。 遇到突然中风的病人怎么办?胡方方提出“三步走建议”:遇到怀疑中风的病人,应及时联系120送往有急救条件的医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解放衣领,有假牙者应设法取出,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昏迷患者应侧卧位,运送途中要保护好病人,避免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 如何防中风?四点建议莫忘记 冬季如何防中风?专家给出四点建议。 第一,管好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和粗粮、多吃豆制品和鱼类等;坚持运动:每周运动三至五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运动前不可吃得太饱,饭后不能马上运动。冬季不要在一天的太早或太晚外出活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乐观和心理平衡。 第二,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必须遵照医嘱,长期治疗控制,按时服药、复诊,绝对不可任意减量或停药。 第三,定期检查。年满四十岁以上的成人,建议每年接受健康检查1次;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中风高危人群,应遵医嘱定期1个月至1年复查血化验及颅内外血管评估。 第四,定期随访。 专家提醒,冬季温差大,想减少中风意外,还要注意减少寒冷刺激,以免引起血压升高,而且天气干燥,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易诱发中风。另外要注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因为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室温控制在16-20摄氏度即可,室内还应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定时开窗通风。 新闻知多D 中风如何识别? 专家介绍,脑中风已成为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当突发一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并伴有意识障碍或抽搐等症状时,患者需前往医院确诊。如何简单识别中风?记住3S测试办法。 3s分别指speak, smile, raise. 即“说一说、笑一笑、动一动”。“说一说”是指语言测试,在操作时可以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判断是否说话不清楚或无法说话。“笑一笑”是指微笑测试,通过请患者“露齿”或微笑,察看是否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动一动”是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确认手臂是否无法维持。 来源:羊城晚报

吃辣微笑勤洗手 这些长寿小秘诀你知道吗?

图片来源:Pixabay 做冥想。它不但能缓解压力,还能增加端粒长度,即长寿在细胞层面的标志。每天冥想5~10分钟,效果也不错。此外,冥想还能激活抗病基因,减轻炎症。 多喝水。喝水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流动和废物排出,使心脏、肝脏和肾脏在较小压力下正常运转。 到户外。适度的户外活动能降低血压,提升心理健康,改善记忆力,强健骨骼。 练力量。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参加2次力量训练的老人死亡风险降低46%。 勤洗手。这可能是实现长寿的最简单习惯。洗手是去除细菌、避免生病和防止向他人传播细菌的最佳方法之一。 跳跳舞。跳舞不仅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增进心理健康。此外,舞蹈还能改善大脑的海马体功能,延缓认知功能衰退。 喝杯茶。茶具有抗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保护大脑免受自由基损伤,并强健骨骼。喝茶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吃点辣。北京大学研究发现,吃辛辣食物能降低早亡风险。这可能是辣椒中的活性成分(辣椒素)对延长寿命发挥了作用。 常交友。孤独感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有关。更重要的是,一生中保持健康的社会关系能延长寿命。建议多给亲朋好友打电话,或登门拜访。 多微笑。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微笑通过触发内啡肽释放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改善心脏健康和增强免疫力,所有这些都有益长寿。 来源:人民健康网

牢记三个“9” 健康又长寿!

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在中国的数文化中,“9”寓意长长久久,非常吉祥。下面跟朋友们分享3个关于“9”的健康数据。 第一个“9”:血压不超过139。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换句话说,老人应把血压值控制在139以内,否则易造成意外事故。一般情况下,早期高血压患者通过日常饮食和运动等手段,可控制血压。 第二个“9”:心率小于99。心率是指人在清醒且安静的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也就是说,老人要把心率控制在99以内。心率加快,反映出体内交感神经活跃。交感兴奋,会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当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肾上腺素分泌水平持续升高时,心脏的消耗也同时变大。所以心率快,会造成心肌供氧减少,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 第三个“9”:血糖低于13.9。糖尿病患者如果连续两次测试血糖(空腹)都超过13.9毫摩尔/升,就要检查酮了。医学上,13.9毫摩尔/升是判断酮症酸中毒的重要参考数值。当糖尿病患者测血糖发现超过这个数值时,应高度警惕,尤其是伴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异常疲倦、呼吸出现水果气味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中国妇女报

新发现!餐前食用酸奶可缓解炎症降低血压

网上图片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4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餐前先食用酸奶作为开胃菜可以缓解炎症,降低血压以及增强肠道健康。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要求60名绝经前期的女性每天吃12盎司的低脂加糖酸奶。这60名女性中一半身体肥胖,一半体重正常。与此同时,另外还有60人摄入等量的非乳制零食。研究者发现,即使是那些摄入了大量肉类和碳水化合物的人,酸奶开胃菜也能帮助抵消由饱和脂肪引起的炎症。 “我们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效果持续了九周,而且我们设想其会随时间而继续改善。”食品科学教授布拉德?博林(Brad Bolling)博士说。慢性炎症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相关。炎症的好处在于它是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这是我们抵抗疾病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但是过长时间的炎症会导致身体自我攻击,对人体器官和系统造成破坏。 阿司匹林、萘普生、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等抗炎药物可以缓解慢性炎症的影响,然而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替代品,特别是安全、温和、长期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得到的结论不一,引发了一场关于乳制品是促炎还是抗炎的争论。博林博士说,酸奶似乎是对抗危险炎症的最有前景的乳制品。 “我们对整个乳制品类都很感兴趣,因为在之前的人体干预研究中,肥胖者食用牛奶、奶酪和酸奶后,出现了普遍的抗炎效果。”博林博士说,“我们要在乳制品中选出来一个,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就肠道健康而言,酸奶看起来最有希望。” “结果表明,市面上的酸奶可能具有普遍的抗炎作用。”博林博士解释说。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每天摄入多少酸奶量是有利的。博林博士也表示他的研究并没有涉及每天摄入超过12盎司酸奶(约300卡路里)的情况。 该研究尚未发现是酸奶中的哪些化合物导致了促进健康的生物指标的转化以及这些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方式。博林博士表示这是他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