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华裔家长Jasmine有话说 002】如果你的孩子生来就是性小众

加拿大都市网

【专栏 / 华裔家长Jasime有话说】我家小朋友有个好朋友,名叫Jayden。小朋友每天回来,Jayden长,Jayden短,说个不停。有一天,小朋友偶然说了一句:「Jayden有两个妈妈,没有爸爸。」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后来我送小朋友去参加Jayden的生日派对,心里就存了一份好奇。人对异于寻常的人和事有八卦心,我也有这个毛病。

Jayden的两个妈妈都温和而友善。我的好奇心,在和真人有过接触后,烟消云散。大家都是人,人都是一样的。

倒是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我的小朋友在学校新交了一个高年级的朋友,叫Wilson。我就问小朋友:「Wilson是什么族裔的?」小朋友说:「不知道。」说完,小朋友瞪我一眼:「你为什么想要知道?这有什么重要?」顿时让我感到羞愧。

今天在学校门口看到彩虹椅,不禁想起家长游行反对学校进行性小众教育的新闻。想起那桩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就想起这两件事。两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性小众人群,概指性向和异性恋不同的人群。这个人群的全称是2SLGBTQIA+, 也就是双灵人、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 …… 等等不同性取向人群。

卑诗省和另外几个省份,将性小众包容性和多元化内容整合到教学课程中。这里面包括性别身分和性取向的确认教育,也包括尊重和支持性小众人群的教育,更包括针对性小众人群反歧视和反欺凌的教育。孰料这个教学课程的计划掀起轩然大波,遭到一些家长强烈反对。
但在我看来,这反对,恰恰说明了教育的必要性。

这些家长之所以反对,大概因为他们认为,性小众不是好事,他们不愿他们的孩子了解和接触性小众人群。这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观念是「习得」的。家长们对性小众人群持有的这种观念,是他们在传统、历史、教育和世俗中潜移默化的结果,这和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其实是一回事。而我家小朋友,对他的朋友们,就完全不持这种观念,因为他成长的环境没有让他「习得」这种观念。

第二件事,性小众人群古已有之,长期存在。这个人群并不是因为现在遭部分家长反对的「激进」教育才出现的。如果这个人群之前不存在,家长何以如此心知肚明,又如此害怕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为什么家长如此害怕呢?

我也是家长。我冒昧揣测一下,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观念,观念大过天。人都不喜欢和自己价值观不同,取向不同,审美不同的事物。汉语里有句糟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为这种先入为主的反对做注解。那人是好人、坏人、内向、外向,都无所谓,只要那人不是异性恋,就是原罪,我的孩子最好躲远点。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真正的痛点:家长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影响,加入性小众人群。

这两个原因中,第一个观念问题还情有可原,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更新观念并非易事。第二个原因则完全是杞人忧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性小众是先天的,不是后天的,是基因的,不是养成的。科学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没有人是会因为教育,文艺作品,或者朋友的影响,而变成性小众的。一个人如果生来是异性恋,就不可能变成性小众。一个人如果生来是性小众,那么迟早TA (编按:对性小众不强称他或她的友善称谓) 会发现自己的真实取向。这个过程中如果TA不得不逃避,隐瞒,或者欺骗,TA的人生必然不可能幸福。

所以我想问游行的家长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生来就是性小众,你还爱TA吗?你一定还爱TA。一定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生来就是异性恋,你何必害怕和反对性小众教育?如果你的孩子生来就是性小众,你难道不应该赞成和支持性小众教育?

你难道愿意见到你至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歧视、排挤、孤立和欺凌?

这再次说明,我家小朋友交朋友的那两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里,性小众依然是少数和边缘群体,就像我们华裔,依然是少数和边缘群体。学校将性小众内容加入教育课程,和学校将反种族歧视加入教育课程,是同一回事。

你会反对学校将反种族歧视加入教育课程吗?

针对少数和边缘群体,展开包容、尊重、反歧视,和反欺凌教育,是时代的进步,我们华裔身为少数和边缘群体,更应该举双手拥护和支持。

世界风云变幻,谁知道华裔在这片大陆上,是不是真的已经苦尽甘来呢?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终于现世安稳,就不再愿意推己及人,那么如果真的出现逆流,到时候谁会对我们伸出援手呢?

文:语冰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有片】又一个毒品注射屋翻版案!列治文要盖支援性住宅 民众跳脚反弹

英国队夺得2024温哥华烟花汇演冠军

温市中心3人遭随机刺伤 29岁男子被控严重袭击罪

新西敏河边发生刺人案 警寻两妇女陪同的两名男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