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12:25:44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健康

别乱吃!这些食物中的隐形盐高得吓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 克,但有研究指出我国居民日均吃盐量达11 克!有人说,平时吃的不咸,应该没有盐超量的担忧吧?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饮食中,很少有人会去看产品中的钠含量。吃着不咸,并不意味着食物的含盐量就低。咸味经常会隐藏在别的味道中,称为“隐形盐”,就是这些“隐形盐”让你防不胜防。 隐形盐和食用盐对身体的作用是一样,主要是钠离子的作用,如果钠摄入过多,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导致血管狭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也会给肾脏造成负担,还会导致钙离子的流失。会引起很多疾病,骨质疏松、肾脏疾病等,最主要的就是高血压。下面这些食物中的也隐形盐含量高的吓人,强烈要求减少食用。 1、调味酱 很多人是做菜时,都会选择性的加一些酱料,使味道更香醇,酱之所以能够持久留香,离不开盐的调味作用,所以酱、酱油等调味品的含盐量非常高,100克黄酱相当于15克食盐,100克酱油相当于15~20克食盐。除酱以外,味精、鸡精、蚝油、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韭菜花、腐乳等都含有盐,这都是“隐形盐”最常见的藏身之所。 2、腌肉腊肉制品 腌肉腊肉风味独特,百吃不厌。但腌肉腊肉里的含盐量可不是一般的高。盐是腌肉腊肉制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既能调味,又能让肉质更加鲜嫩,还能延长肉质风味的保持时间。尤其是需要长时间风干的腊肉,为了更好地防腐抑菌,常常需要大量的盐来加工,含盐量最高达到5~10%。 3、腌渍食品 腌渍食品例如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乳酸菌,长期使用对肠道健康有非常大的好处,但是腌渍食品食用大量的盐来腌渍的,不论是泡菜、酸菜,都离不开大量的食盐。盐除了调味,也能让其他的调味料更好地渗透到食物中。咸菜中的食盐浓度高达10%~14%。 4、快餐式食品   快餐,比如炸鸡、披萨、方便面等,不止维生素、矿物质等身体必需营养素含量较少,还高盐、高油、高热量。平时没有注意的挂面,为了让面条更加筋道,也常常加入盐,所以煮挂面时应少放盐。 除了以上食品外,平时的饮食中还有这些你不曾注意到的“隐形盐”: 泡面+火腿肠=11克盐? 跟多人吃泡面时为了够味,习惯放整包调味料和酱料,再加上一根火腿肠就更佳美味了。有人曾计算过,如果吃泡面时把调味料都放进入,然后全部吃掉,钠的总摄入量相当于8克食盐,一根某牌子105克的火腿肠,吃一根大概相当于吃入3克盐。 一包瓜子=14g食盐 一袋某牌子160克的瓜子的含钠量,相当于14克盐。你可能看集电视剧就把瓜子都吃完了……但是却根本不知道无形中摄入了这么多盐!

喝水时加点它 活血化毒 消三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出现了“第四高”——高尿酸,高尿酸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痛风。在我国痛风患者超过7500万人,并且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高尿酸血症常常还会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互相影响,互相加重病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肾内科叶志斌主任医师强调,血尿酸增高不仅可以造成“痛风”性关节损伤,还可增加血管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更严重的是,高尿酸可以引起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对于原来就有肾脏病的人来说,高尿酸血症可以明显导致肾脏损害至尿毒症,肾脏疾病反过来又会引起或加重高尿酸血症,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叶主任强调,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也千万不能大意。近年来医学界已经将高尿酸血症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到底高尿酸血症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痛风? 血清中的尿酸,大部分是我们人体的细胞核酸分解为嘌呤,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没有用处的代谢产物。还有一部分则是从我们每日的饮食中得来的,比如海鲜和动物内脏、豆类以及酒类。但高尿酸不一定是吃出来的,饮食因素导致的尿酸合成属于外源性的嘌呤摄入,只占到体内尿酸来源的20%-30%。因此很多病人无论怎么控制饮食,尿酸就是降不下来。 血液尿酸增高,严格说它不是一种病,是一种现象。但这一现象持续存在的话就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如果听之任之的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发生痛风。 通常来讲,正常体重的人身体里保持有动态的1200毫克的量,其中每日大约会有50%的出入平衡。因此食入一些含嘌呤的食物是不会影响总的血尿酸水平,因为会有一半被排出。但是假如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了,身体就会出现异常,因此有危险因素或有基础疾病发的人群定期的检测是很必要的。   按照国际标准,男性每升血液里不超过416毫摩尔,女性要少于360毫摩尔左右。如果达到500毫摩尔是轻度增高,500-550毫摩尔是中等增高,要是超过600毫摩尔以上也就是重度增高。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最多见的是对关节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对肾功能的损伤,因此常被称作是肾脏的“沉默的杀手”。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和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因此,简而言之,当你痛风反复发作,或有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时,你就需要关注你的血尿酸水平了。 如何控制尿酸水平? 体内合成多不多?饮食摄入是否超标?排泄是否通畅?要明确以上三个问题,才能控制好尿酸水平。不同的人病因不同、基础尿尿酸排泄也不同、基础疾病也不一样,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才能选出最合适的治疗药物。 做好以下四点对控制尿酸水平有帮助: 一、促进排泄,多喝水。 每天保证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这样尿酸就会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了。在正常人的体内80%的尿酸由肾脏排出,每天多喝水,对于痛风排酸有用,可以促进尿酸从尿液中排泄,缓解尿酸在体内的堆积。如果适当用一些碳酸氢钠,还能起到中和尿酸及调节尿液酸度的作用,防止形成结晶,帮助尿酸排出。但假如是你的肾脏有了问题,排泄有困难,就必须要去找肾脏专科医生来帮助你了。 在日常喝水的时候,可以加点兰菊根茶一起冲泡代茶饮,对于降尿酸,防止痛风,改善三高症有帮助。兰菊,性味微苦,含有蛋白质、脂肪、单糖、纤维素、黄酮、原花青素、蓝菊素、蓝菊酸、蓝菊苷、泛醌、蓝菊倍半萜等对人类极其有益的物质,具有降低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作用。 兰菊根提取物能够降尿酸,尤其对高嘌呤饮食引起的高尿酸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兰菊根茶还对腹型肥胖有不错的作用,可以辅助减肥。兰菊根的有效物质蓝菊酸,也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 所以,日常尿酸高、痛风、三高症者都可以取兰菊根茶5-10g,加入热水浸泡代茶饮,每天2次。但是痛风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肾功能不全,有明显水肿者,不宜多饮水,饮水要适量或遵医嘱。 二、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注意荤素搭配。 天冷了,火锅吃得多了,肉汤也喝得香,这个时候假如能管住嘴,或者在享受美食的时候注意荤素搭配,适当的调整饮食结构,就会减少尿酸的摄入。 无论你的尿酸值有没有偏高,都要注意在年关时节科学合理安排膳食,勿食用太多高嘌呤食物。除了高嘌呤饮食可导致血尿酸高以外,过多摄入甜食也已成为高尿酸血症的“幕后推手”。研究发现,果糖会干扰尿酸代谢,造成高尿酸血症,所以对有尿酸危机的人来说,应限制摄入富含果糖的饮料和食品。 ○少吃高果糖食物。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 ○少吃调味料。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少喝咖啡、浓茶。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们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加重痛风,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 ○别喝啤酒。啤酒中有嘌呤。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另外,酒精可增进尿酸排泄,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 ○少吃种子类食物。花菜、菠菜、菌类及植物的种子、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仍应控制摄入量。 ○少吃内脏和鱼类。痛风性关节炎无论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需要注意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贝壳类、鱿鱼、海参、虾类等。这些都是痛风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所以一定要小心。 三、高危人群遵医嘱用正规抗尿酸药物。   假如有上述我们提到的高危群体,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运用抗尿酸的药物,比如别嘌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等,但由于这些药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往往需短期服用镇痛药。叶主任指出,肾脏很“怕”镇痛药。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引起肾脏损害,如产生大量蛋白尿,甚至导致严重肾功能衰竭等。痛风的治疗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其的源头——进行降尿酸治疗,但不少患者长期乱用镇痛药,直至发生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即使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根据肾功能状况合理选用控制急性发作的药物,尽可能避免药物肾损伤或其他不良反应。 四、注意休息和运动。 疲劳的时候也会导致尿酸的排泄障碍,但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因为出汗也可以排出一部分的尿酸。

谨慎使用非处方药很重要! 女子“自疗”湿疹变“猪嘴”

渥太华一名女子使用非处方药膏涂伤口引致过敏,嘴唇严重红肿。皮肤专科医生指出,市面上出售含3种抗生素的创伤药膏并非绝对安全,小伤口用凡士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渥太华医院的Dr. Carly Kirshen医生与渥太华大学教授Dr. Sophia Colantonio医生联合发表在最新一期《加拿大医学会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的病例个案指出,一名28岁女子到渥太华医院求诊时,嘴唇已经痕痒和严重红肿3天,导致饮食困难,手指也有红疹。病人声称曾搽Polysporin药膏治疗手指上的小伤口和嘴唇的湿疹。她到渥太华医院前一天,也曾到另一个急症室求医。 医生倡凡士林代成药 据Kirshen医生表示,很多家庭都常备Polysporin和或其他非处方的抗生素创伤药膏,但巿面上出售的药膏并不是绝对无害,可能会引起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病人经皮膏过敏源测试,证实对利多卡因(Lidocaine)过敏。这种局部麻醉药是含3种抗生素创伤药膏和治疗麻木的外用药物常用的成分之一。她说,以往很多人认为让伤口风干有助痊愈,但其实保持伤口湿润疗效更快。医生建议小伤口可以用搽凡士林取代成药,既有效又不会令细菌产生抗药性,或致过敏。 她又表示,由于很多抗生素引起皮肤过敏病征很轻微,往往被人忽视,因此这类过敏的普遍性未能有确实的统计数字。 研究人员查阅渥太华医院的病人皮肤测试纪录发现,利多卡因和杆菌素(Bacitracin)是最常引起过敏的药物。本报记者

粤科学家或攻克一种白血病 治愈13例暂无复发

■小儿白血病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图为一名在无菌室里化疗的小患者在接受医生检查。资料图片   本报讯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素有 “儿童白血病之王”的称号,患儿往往在发病一年内就死亡。目前最佳的治疗方式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复发率仍高达50%。但如今,这一“儿童白血病之王”难题有望被广东科学家攻克。 近一两年来,广州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主治医生彭智勇及其团队成员利用去甲基化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成功使得13例患儿存活,无一例复发,最长的已经生存了39个月。 据南方网报道,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儿科病房,6岁的小宇光着头、戴着口罩的小宇,比同龄人瘦小黝黑,正开心地跟哥哥打打闹闹。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曾被“判了死刑”,幸运地被医生们救了回来。 去年的一次幼稚园体检中,小宇被发现血小板异常,他的父亲曾先生带着儿子四处就医,几经周折,最后在香港玛丽医院确诊患上了“儿童白血病之王”JMML。 李春富介绍,JMML主要侵袭婴幼儿,患儿血液中粒单核两系细胞恶性增殖,发病的男女幼儿比例为13:1。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高、贫血、出血、肝脾增大以及肺部等组织浸润,不少患儿肚子膨胀增大。 虽然这种病只占儿童白血病的2%左右,但病死率高,化疗效果差,长期生存率不到10%。一般患儿在发病一年内死亡,死因主要为感染和肿瘤细胞浸润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因此,许多患病儿童的家长只能选择放弃治疗,非常绝望。 听说南方医院的李春富有成功救治的案例,曾先生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儿子找到了李春富“赌一把”。“不尝试的话,孩子就没有希望了。”曾先生说。 他赌赢了。李春富为小宇进行了去甲基化联合HCT的治疗,目前小宇的白血病已经消失,也没有复发。 小宇是幸运的。在他之前,很多同样的患儿,都未能等到生存的希望。李春富的团队以前也曾尝试治疗JMML病人,但在2014年前,所有治疗的JMML患儿无一例生存。 2014年4月,一位深圳的母亲带着自己2岁的患了JMML的儿子找到了李春富。李春富明确坦诚地告诉她:“这种病我从来没有治好过。”但这位母亲非常坚定地说:“你没治好过,我也相信你,我想给我的小孩一个机会。”这位母亲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鼓励了李春富开始积极尝试研发新疗法。 在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外的临床研究发现给了他重要的启迪。一是美国休士顿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位教授在讲课时候介绍,地西他滨——一种去甲基化的化疗药物,能缓解成年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另一个是在美国血液年会上,李春富获悉,地西他滨在移植后使用能增加生存率。 李春富思考:能不能把地西他滨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两者结合起来治疗JMML?很快,李春富开始将地西他滨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的前后,效果令人鼓舞:包括小宇在内,李春富团队目前治疗了14例JMML病童,除了一例因移植失败无力再次移植而死亡外,其余13例病人均已存活,无一例复发,并无中度以上并发症,存活最长的已达39个月,结果令人鼓舞。 这位2岁的深圳患儿成为李春富成功治愈的第一位患儿,那位勇敢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了活下去的机会。

56万加拿大人得了这个病…比常见病症更普遍!

据CTV新闻报道,一项新的调查显示,加拿大人慢性疲劳症状比预期还要普遍,而且比很多其它更常见的病症分布地更广。加拿大统计局在调查中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得到过医生关于慢性疲劳症的诊断,结果显示有56万加拿大人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比2014年的调查结果提高了36.7%。该结果同时证实慢性疲劳症比乳腺癌,帕金森症等其它常见病症更普遍。医疗工作人员称将要倡议联邦和省政府建立基金会以支持慢性疲劳的研究。C09

一根香蕉防治八种病

香蕉鲜为人知的多种好处 改善抑郁症:香蕉中的色氨酸可在人体内转化为血清素,血清素有助于放松身体,改善情绪,缓解抑郁。 缓解经前综合征:香蕉中的维生素B6可调节血糖水平,缓解经前各种症状。 调控血压:香蕉高钾低钠,可很好地调控血压水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允许香蕉产业在广告中宣传香蕉的降血压和防中风功效。 提高脑力:英国一项以200名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吃香蕉等含钾量较高的水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 防治便秘:香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不借助于泻药即可自然缓解和预防便秘。 缓解宿醉:缓解醉酒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喝一杯香蕉蜂蜜奶昔。香蕉具有护胃作用、蜂蜜可提升血糖水平,牛奶有助缓解酒后脱水。 防治烧心:反酸容易导致烧心,吃根香蕉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预防孕吐:孕妇在两餐之间吃根香蕉有助于防止孕吐。 香蕉的食用禁忌: 1、忌空腹食用香蕉 我们说香蕉可充粮食,但不能空腹大量地吃。因为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钾、磷、镁,对于正常的人,大量摄入钾和镁可使体内的钠、钙失去平衡,对健康不利。所以不可空腹食过多的香蕉。 2、过量吃香蕉可引起微量元素比例失调 香蕉是香糯可口的水果,因而有些人一次大量食用香蕉。殊不知,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镁、钾等元素,这些矿物质元素虽然是人体健康所必 需的但若在短时间内一下子摄入过多,就会引起血液中镁、钾含量急剧增加,造成体内钾、钠、钙、镁等元素的比例失调,对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多吃香蕉还会因 胃酸分泌大大减少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和情绪波动过大。因此,香蕉不宜过量食用。 3、香蕉忌放于冰箱中冷藏 大家知道香蕉长到六七成熟便被采摘,因其自身成熟很快,如果成熟时才采摘,味道不好,看上去也不新鲜。那么香蕉摘下来后,被贮存时的温度要求也较高,一般 为11--13摄氏度,而冰箱中存放果蔬一般为4摄氏度左右,最高达8摄氏度。香蕉若置放于此环境中,易被冻坏,放一天就会变黑,且质变软烂,口感也变 坏,甚至出现斑块或腐烂。

三大传言求证: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文章来源:科普中国微平台   专家:王璐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喝柠檬水会让皮肤变黑?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喝凉白开等于自杀?……这些反反复复会出现的一些传言,今天一一击破。   白天不能喝柠檬水,喝了皮肤会变黑?   柠檬本是爱美女士们心仪的美白神器,但是最近听到“白天不能喝柠檬水,喝了皮肤会变黑”的说法,这可真是让我们广大美少女们伤透了心,喝了这么久柠檬都没变白,原来都是因为在白天喝,看来以后柠檬水要放到睡前喝了,喝完赶紧关灯睡觉?   其实不光是柠檬,还有柑橘、芹菜等,其中都含有一种可能让您“美黑”的成分:呋喃香豆素。它是一种光敏化学物质,可以强力而迅速的吸收波长为320~380纳米的紫外线。在成分吸收紫外线的同时,也会聚集紫外线中的高能量,这种热量的聚集就会破坏我们的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同时引发美少女们的噩梦----黑色素沉积。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发现皮肤晒伤、起水泡、变黑等。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后怕?别担心,您只需记住一句话:离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虽然柠檬中含有呋喃香豆素,但含量是否能达到轻易引发光敏反应的水平,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小范围实验,如果想通过吃柠檬来引发光敏反应,那您一天大约需要吃353个柠檬。这个量,我想姑娘们无论如何是吃不到的吧!   况且,柠檬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高,在水果中它比不上“维C之王”沙棘和刺梨,也不如酸枣、猕猴桃和草莓;和蔬菜甚至不如新鲜的白菜帮,更比不上西兰花,而如果您喝的是晒干的柠檬片泡的水,那恐怕结果就会更令您失望。要知道,维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柠檬片晒干的过程中,维C早已经随着水分蒸发流失的差不多了,您就别指望它能帮您合成胶原蛋白或者美白了。   所以,综合考虑,新鲜柠檬片温水或凉白开浸泡是可以起到补充维C作用的,而您也不用担心这半个柠檬会害的您“见光黑”。当然,其他美味的新鲜水果蔬菜也是维C的极好来源,您又何必守着酸涩的柠檬不放呢?   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   网络上曾经一度流传着“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倒也有很多人信以为真,从此晚餐无论炒什么大菜都与生姜绝缘,想来倒真是辜负了这些美味啊。   首先,目前营养学界和医学界尚未有证据证明晚上吃生姜会引起显著的健康危害,也没有临床报道称曾经发现因为晚上吃姜而导致一命呜呼的案例。其次,若依据“发散阳气之物晚上不能吃”的说法,那么晚上喝酒(酒性辛辣,疏散阳气)岂不后果更严重?晚饭吃辣椒、大蒜、花椒、大葱、肉桂等一切辛温的食物都不行了?看起来,切莫把“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当真。   喝凉白开等于自杀吗?   喝凉白开等于自杀?这种无稽之谈如果当真,那从小到大喝凉白开的我们,以及除了茶和咖啡之外几乎不喝热水的外国朋友们,是不是都要怀疑自己像猫咪一样有九条命?   现代医学提倡人们晨起喝一杯温开水,一方面帮助稀释血液,预防慢病;另一方面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排便情况。仔细分析一下传言,就知道这种说法多么的站不住脚。   首先,凉白开≠冰水,如果晨起喝杯冰水,的确有可能对不适应冰水的中国人肠胃造成刺激;   其次,还是剂量的问题。退一万步讲,即便不喝凉白开而改喝热水,如果一次性喝上十杯八杯,也一样可能会引起不适症状;   最后,任何说法想让人信服都要有科学依据,至今科学家并未发现凉白开对人体有威胁的证据,也没有任何一位医生报道自己见过因为喝凉白开致死的患者。   还是那句话,只要喝的是新鲜卫生的凉白开, 您就妥妥的放心吧。

家庭医生:隆胸噩梦PAAG后遗症

内地PAAG受害人曾在美容院前揭起外衣控诉。 拥有丰满的胸部,是不少女士的愿望,所以十多年前出现一种称为PAAG的物质,可以透过注射入胸部达成丰胸美梦,受不少女士欢迎。可是后遗症不断出现,部分更要切除乳房组织。 时至今天,PAAG已在内地禁用十年,但仍有香港人冒险接受注射,发炎脓肿胸、大细胸继续出现…… 目前只有传统外科手术隆胸,才属安全 撰文:陈旭英 设计:张均贤 美丽的胸脯是女士的性征,但说到做隆胸外科手术,未必有胆量尝试;相对注射式的隆胸程序,却又有不少女士接受。所以十多年前当PAAG隆胸疗程初出现时,吸引很多女士光顾! 然而很多接受PAAG隆胸的女士都出现后遗症,需要取出PAAG,严重个案更需要做外科手术,切走部分乳房组织。 到今天,这类个案仍然未消失。在内地城市及香港,仍然有人继续接受注射疗程。 35岁的郭女士,12年前、才23岁的她有大无畏精神,勇者无惧地在内地接受了PAAG隆胸程序,注射了像水凝胶物质后,胸部由A级升为C级,她十分满意,亦自信大增。可是在3年后发现乳房有硬块;她咨询医生意见后,决定以管道抽出方式取出PAAG。 10年后的今天,她发现乳房变形,而且再出现不寻常的硬块!这次她不能再让计时炸弹藏在体内,决定到养和医院整形外科中心求助,希望能彻底解除危机。经磁力共振检查后,发现PAAG已移位至不同位置,需要外科手术才能将所有异物取出。 另一位张女士于2007年注射PAAG,惟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就是PAAG,以为是另一种先进物料;注射后经历数年变化,她的胸部逐渐变形,部分PAAG移至腋下及上腹,十分难看亦令她十分担心。年前到养和求诊,接受手术取出PAAG,一年后再放回传统的矽胶袋,改善乳房外观。 丙烯酰胺有害物质 10年前PAAG隆胸大行其道,到底PAAG是什么神奇物质,吸引这么多妇女相信其神效?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吗? 养和医院整形外科专科医生关健雄说,PAAG的学名是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简称PAAG),是多个丙烯酰胺经过聚合反应组成。这种物质是透明且呈黏稠状,当中主要成分为水,聚丙烯酰胺只占其中大约2.5%。 关说“PAAG亦称为'Amazing Gel',由乌克兰人发明,1997年开始用于面部及胸部整形。产品介绍指其主要成分是水,故触摸时感觉软腍;它不能被人体吸收,故注射入人体后不会分解,稳定性高。用来注射入胸部整形,质感相当理想。因不吸收,注射后效果永久。 ” 关医生说,虽然丙烯酰胺(acrylamide)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会伤害神经,令孕妇形成畸胎,亦可引致癌症。但合成的丙烯酰胺不会有上述坏影响,可是不纯正或来历不明的产品就可能有上述的问题。从产品资料介绍下看,PAAG表面上一切安全稳妥,事实是否如此? 关医生引述《上海日报》于2006年的报道,估计自1997年有此产品后,内地有30万名女士接受此填充物手术,9%至15%人士有副作用,内地20,000宗整形手术投诉中,七成以上与PAAG有关。 内地在○六年禁售PAAG后,商人以其他名称借尸还魂,继续提供注射PAAG疗程。 内地禁售 仍有注射 “因投诉个案多,国家食品安全局于2006年禁止使用PAAG,但PAAG被禁不代表从此在市场上消失,美容商人改用其他名称,继续在市场上出售PAAG,提供注射PAAG疗程,故仍然有人注射PAAG到面部及胸部。” 注射后,有不少个案因出现后遗症而投诉,部分更要求取出PAAG。到底她们出现什么征状?关医生引述一份综合200个研究的分析报告,有8.5%人士注射PAAG后发炎、三成余人有痛楚、70%感到乳房变硬、25%PAAG移位致乳房变形及不对称等,另一部分女士在注射后感到惊慌、担心致癌等。 “香港都有同样问题,有不少女士在注射PAAG后出现发炎、疼痛、不适等征状,其中有6人需要接受乳房切除手术。” 无论外国、中国城市或香港,都陆续发现注射PAAG后遗症。关医生处理不少有关PAAG后遗症个案,求诊者来到医院接受检查时,发现乳房有瘀血、发炎、大脓疮等;部分患者在乳房发炎后没有好好处理,在皮肤渗出PAAG,或皮肤出现一个个硬块,因为PAAG慢慢渗到身体其他位置。 “亦有报告指注射PAAG后喂哺母乳,有机会增加乳房发炎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关医生说。 两方法取PAAG PAAG会否引致乳癌? 关医生说:“我们在处理PAAG时亦有发现乳癌个案,但暂未能确定个案是否由PAAG引致。但注射PAAG后接受影像扫描时,较难侦测乳癌,故可能忽略早期乳癌,令患者延误诊治。” 当出现后遗症,患者需要取出PAAG,有什么方法? 关医生说,取出PAAG十分困难。 “目前有两个方法取出PAAG,一种是采用吸取方式,另一种是外科手术切除。前者以吸管取出的,只能取出一泡泡未渗透移位的,如已渗透,或已经被包膜包住,就很难抽出来。” 患者在术前需要接受磁力共振检查,确定PAAG移位情况,然后在乳晕边开一个小伤口,用一支直径一厘米的管道吸走PAAG,然后冲洗伤口。关医生解释:“PAAG存在的人体位置并不是单一空间,不是一间大屋,而是很多个小房间,故我们需要逐个空间打开然后吸走及清洗。在乳晕边开切口,好处是创口细小,愈后不容易察觉。” 然而这项手术的缺点是无法全取走已渗透入肌肉及其他组织的PAAG,剩余的PAAG日后慢慢会渗入这些空间,它日后亦会变硬,令人产生痛楚。至于会否变癌是未知之数,但总之PAAG一日留在体内,日后仍会带来麻烦。故较彻底之法,是进行外科手术取出PAAG。 一名妇女在抽出PAAG后,取出的毒液像搅拌了的生鸡蛋。 牺牲部分组织 关医生说:“PAAG渗透范围不止在乳房,也会渗入胸肌,甚至渗入胸膜,亦可渗至腋下淋巴,故手术除了取走一泡泡能明显见到的PAAG外,还要切除被PAAG及包膜渗透的组织。” 因为PAAG渗透在乳房、胸肌,致取出时要牺牲部分组织,例如部分胸肌及腋下淋巴。关医生说,手术清走约95%至98%的PAAG,虽然手术影响的范围较大,但日后再出现问题的机会相对较小。因PAAG移位致乳房变形的女士,可以透过传统的隆胸手术,重建乳房外观,但需要先等候伤口复元。 用吸管抽出PAAG后,乳房内原有的空间需要时间复元。而且PAAG包膜仍在原有位置,如这时放入乳房假体例如矽胶袋或盐水袋,两者会否产生化学作用?如即时放回,假体与原有胶袋会否摩擦,会否容易穿,会否有水渗出来? 注射物质不安全 关医生说不建议病人取出后即时放假体,一来避免引起摩擦,二来原来位置有过多空间,须待其自行修复,原来空间收缩才能置放假体,否则难以固定假体位置。但这类病人的术后效果未必如其他未曾用PAAG隆胸的病人好,因为假体可能会轻微移位。 需要等候多久,才能再置入假体?关医生说约需9个月至一年。 关医生亦曾处理一名注射PAAG后发觉左胸有乳癌患者,在公立医院切除乳癌后,另一边乳房出现硬块而要求取走PAAG,顺道进行做乳房重建手术。 过去十多年PAAG造成不少伤害,但关医生奇怪内地自2006年起禁止使用PAAG,但香港一直没有禁止。他特别提醒爱美女士应小心选择:“没有任何物质可以安全地注射入胸部。目前只有传统外科手术隆胸才较安全,填充物料可以是矽胶袋或盐水袋,以及自体脂肪。PAAG绝对不是安全物质!” 他亦提醒大众,两三年前有医学报告提醒医生不要再注射大分子透明质酸入胸部,因为可引致发炎、移位、硬化等问题。

高温干旱加上雾霾 民众多喝水多吃蔬果防暑降温

■ 天气炎热,在卑诗日长周末,不少市民纷涌到郊外“避热”。图为白石镇(White Rock)的界限湾(Boundary Bay),周一有市民潮退时在滩头作日光浴。何良懋摄  各地持续出现高温,医护专家提醒,婴幼童、65岁以上长者、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过重者等危险族群易有热伤害,应多喝水、吃蔬果以助散热。 卑诗省近期高温状态持续,天气炎热,同时已干旱多个星期,加上内陆山火浓烟吹袭低陆平原,形成空气质量也恶化。 而台湾气象局台北检测站近日录得摄氏38.5度高温,再度打破今年全台最热纪录。台北国健署长王英伟提醒,民众须注意散热方法,尤其是适时补充水分和多吃蔬果。 保持凉爽补充水分提高警觉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今年8月至今,有141人因热伤害送入急症室,比去年同期120人还多;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发布新闻稿表示,任何人都可能会发生热伤害,尤其婴幼童、65岁以上的长者、慢性病患者、服用药物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或密闭空间工作者及过重者等高危险群,容易因高温而造成热伤害。 台北荣民总医院急诊部主治医师侯重光表示,跟过去几年的暑期相比,最近因热引起的疾病确实有比较多,例如感染、虚弱、无力、倦怠等,可能因水分补充不足或有些人有服用药物,影响排汗、血压等。 王英伟则说,防止热伤害三招为保持凉爽、补充水分、提高警觉。天热时尽可能留在室内凉爽、通风或有空调的地方。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白开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蔬果含有比较多水分,也可以多吃。 当局提醒,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身体疑似出现热伤害征兆时,好像体温升高、皮肤干热变红、心跳加速,严重者会出现无法流汗、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神智混乱、抽筋、昏迷等症状,务必迅速离开高温环境、设法降低体温(如松脱衣物、用水擦拭身体或搧风等)、提供加少许盐的冷开水或稀释的电解质饮料,并以最快速度送到医院急症室。本报讯

卧室的床千万别这样放!这不是迷信

朋友搬了新家,最近一直抱怨每天吃不饱睡不香,怀疑是搬进新房睡不适应。小编在想搬进新房可是好事,睡不好莫不是床没放好,于是想帮他找找原因。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吓一跳!关于卧室内床的摆放,在风水学上还真是一门学问!年前,也正是很多人搬新家的时候,分享给大家看看,不要放错床哦!   1 卧室门与床正对厕所门 卧室门对到厕所门,会造成骨骼与肌肉的病痛及钱财流失。厕所是湿气、臭气、污秽产生的地方,如果房门对到厕所门,刚好会全部接收(特别是强风倒灌的日子)。 2 房门对到床 房门对到床,因对到身体不同的部位,会造成对应部位的功能性病变。房门与窗户是室内空气对流的进出口,处于睡眠状态时,风会直接吹到身体,受到风寒的部位会造成病变。为考虑室内空气对流,一般的房门下缘都会留有细缝,所以就算是紧关着门,只要打开空调或窗户开一小缝,都能使室外空气进出。  3 厕所门对到床 房间里的厕所对到床,情况比房门对到厕所严重:对到头,会头痛、思考时不能集中,住久了容易产生肿瘤、中风等;对到腰,会腰酸、心脏无力、水肿,住久了容易产生糖尿病、心脏病;对到脚,会坐骨酸痛、膝盖无力、痛风水肿,住久了容易产生意外骨折。 4 镜子对到床 镜子对到床,会造成精神恍惚,思路不能集中。卧室里除床头同一平面两边可放镜子,其它位置都不可放。但是,如果衣柜里加穿衣门板,平时门关上看不到,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 5 床上有横梁   横梁是建筑物主体结构之一,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成,将指南针放在梁下,指针立刻会改变方向,这证实横梁会产生明显的物理磁感应作用。由此可知,睡在横梁下,人体的微电系统(尤其是大脑、心脏)会直接受到负面影响,造成睡眠不足、头痛等现象。建议在梁下放矮柜,或干脆作整面包梁立顶柜来避开。 6 床对到壁刀 壁刀常见于顶楼或边间,尤其是高楼层建筑,是建筑物主体结构之一。对人体的影响,初期是睡眠不足、晕眩、头痛,但检查不出病因。时间久了,可能会造成脑部的病变。 7 床位在楼梯下方 床在楼梯下方,睡在床上的人,睡眠状况一定不会好,经常恶梦不断,运势也会非常差。

洋葱能杀癌细胞 但是一种吃法致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渐渐由“温饱”变为“吃好”。可市面上那么多食物,到底哪种既好吃又健康呢? 说到抗癌蔬菜,洋葱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经常逛微博、朋友圈,就会发现,“洋葱抗癌”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到底只是道听途说,还是有所依据呢? 洋葱抗癌,一种化学物是功臣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洋葱确实能杀死癌细胞。其中,红洋葱的抗癌效果最佳。 洋葱之所以能抗癌,主要依赖于它其中的槲皮素和硒元素。其中硒是一种抗氧化剂,能提升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而槲皮素是一种活性物质,它能提高癌症抑制基因表达,还能阻止癌细胞的分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槲皮素在受热情况下容易失活,从而失去抗癌效果。 洋葱除了抗癌,这六大功效也不可小觑 抑菌:洋葱中还含有硫化物,这种物质对白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降压防血栓:洋葱中所含的前列腺素A是一种血管扩张剂,能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减少心脏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的阻力,达到降血压和预防血栓的作用。   降血糖:洋葱中还含有一种抗糖尿病的化合物,类似口服降糖药,能刺激胰岛素释放,同时还能保护血管。所以糖友坚持吃洋葱,能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 缓解紧张:洋葱能改善大脑供血,间接消除疲劳和紧张感。 降胆固醇:食用高脂食物时配上点洋葱,能抑制胆固醇的升高。因为洋葱中的丙基三硫化合物和硫氨基酸,能使血液凝块更快速地溶解。 预防骨质疏松:《自然》期刊中曾经就有明确指出,洋葱是一种能防止骨质流失的蔬菜。 一种吃法还会致癌 虽然洋葱抗癌是事实,但如果烹饪方法不当的话,还有可能致癌!所以爱吃洋葱的你们,可要小心啦! 洋葱若经高温油炸方式烹饪时,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这种物质在温度高于150度时就会生成,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含量越多。 所以要想发挥洋葱的养生功效,不建议选择油炸、烧烤哦!

西瓜好吃三大禁忌要知道

在中医看来,西瓜确有清热解暑、利尿降压的作用,但不同体质的人群对西瓜的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人吃完西瓜后反倒会出现便秘等上火的症状。 专家表示,「夏季人易上火,一上火就想到吃西瓜等水果降火,适量吃西瓜确实有滋阴、清火的作用,但是吃多了会利尿从而导致伤阴。阴虚了火自然就旺了,就会引发嗓子疼等一系列上火症状。所以说,吃西瓜,掌握好量很重要。 」 吃西瓜的三大禁忌: 1、冰镇西瓜寒性大,室温放置后再食用很多人喜欢把西瓜冰镇后再吃,这样才吃的够爽。但专家表示,大热天吃冰西瓜,虽解暑效果好,但对胃的刺激也很大,容易引起脾胃损伤。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西瓜宜洗净后放在自来水里泡一泡,让它均匀受凉,温度大约20摄氏度左右就可开吃,如果真的要吃冰西瓜,最好在室温中放置半小时后再吃。 2、饭前饭后不要立刻吃 饭前,不少家庭会准备一些水果给大家吃;近期去餐馆吃饭,服务人员也会在大家用餐后端上一大盘西瓜,其实这两个时间点都不是吃西瓜的最佳时机。因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液,饭前或者饭后马上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西瓜最好餐后两小时再吃,这样可保证摄入的营养素得以充分吸收,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消化快的水果,水果会停滞胃内,容易导致胃胀和胃痛。晚餐后特别不能多吃,易产生胃肠胀气。 3、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患者不宜吃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水分调节能力低,对进入体内过多的水分,不能调节及排出体外,就会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调查资料显示,西瓜含水量近95%,常吃西瓜不但会使水肿加重,还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西瓜的含糖量在5%左右,糖尿病患者不应多食。尤其不要在饭后吃,容易加重胰腺负担。 作为「夏季瓜果之王」,西瓜可谓全身是宝 1、西瓜中的瓜瓤、瓜皮和瓜子都可做药。在历代医药书籍中,关于西瓜做药用的记载甚多。西瓜子有降压作用,取西瓜子仁9-15克煎汤内服,或者生吃、或者炒熟嚼食,均有一定的降压效果,适合高血压患者。 2、位于西瓜瓤和西瓜外皮中间的那部分,绿色的瓜条,中医称之为西瓜翠衣,把它晒干入药煎,也能起到清热解暑的效果。西瓜吃完后,把它外面那层硬的绿皮削掉,内侧红色的瓤刮干净,然后把瓜条切成细 丝,用盐杀一下,杀完以后把水挤干净,再调点醋,放点蒜,一拌,就是一道很好的、爽口、解暑、清热的凉菜。

炒菜时加点这个 可以避免致癌物产生

每天炒菜做饭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很多炒菜时的坏习惯,可能影响你和家人的健康!赶紧看看吧。   1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产生苯并芘致癌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习惯:刚炒过鸡蛋,锅里还有一些底油,放点油再接着炒其他的菜,这样很节约。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而且不刷锅接着炒菜,原本在锅里残余的菜很容易烧焦,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隐患。 2 炒完菜马上关油烟机:可能会诱发肺癌 有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然而就是这一随手习惯,却暗藏“杀机”。如果炒菜时火特别大,且菜烧焦的话,会引发有害物质释放,对呼吸系统产生危害,有诱发肺癌的可能,所以炒完菜最好不要马上关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 3 油冒烟时才下锅:反式脂肪酸伤身体 怎么看油是否热了?很多人会回答看到油锅冒烟就行了。但油锅冒烟时,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把菜下锅,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患癌风险,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 营养师建议,在烹饪过程中,最好是热锅冷油,油在高温状态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害的。 4 剩下的油用来炒菜:残留致癌物含量高 很多人不舍得倒掉炸过的油,继续炒菜。专家建议,食物油最好只用一次,在控制好油温的情况下,最多2~3次。使用多次用过的油,里面会有残留致癌物,主要是苯并芘的成分,还有些醛类、杂环化合物等。 提醒 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但在医生眼里,这类烹饪方法可能制造更多的“致癌物”,特别是肺癌、食管癌以及肠癌都与不健康的烹饪方法有关。 下面教大家几个避免致癌物产生的小技巧↓↓↓ 裹层面糊再煎炸 炸丸子、炸鱼、煎牛排等,煎炸这类食物时,肉类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可产生致癌物。要想减少致癌物产生,可在原料外裹一层厚度适中的面糊(可用淀粉、蛋清混合)再下油锅煎炸。面糊可起到隔离作用,不让肉类直接在高温的油里加热,最大程度减少这两种致癌物产生。 炒菜时加醋、勾芡 建议在炒菜时,多加点醋,因为醋可避免蔬菜中维生素C丢失,而维生素C可阻断亚硝基化合物(一种可导致消化道癌症的物质)形成。另外,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丢失,最好别倒掉炒菜时的菜汁。 如果您在炒西红柿、小白菜等比较容易出汤的菜时,可在出锅前勾点芡,让淀粉把菜汁浓缩起来,尽可能多地保留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

中风患者年轻化 饮食和生活习惯是罪魁祸首

■ 有学者指,过肥并缺乏运动是导致中风的主因。资料图片  有专家指出,越来越多年轻人会突然中风,这是因为时下年轻人少运动,缺乏营养,甚至有滥药情况等。中风,再不是长者的“专利”了。 卡加利大学神经内科教授Dr. Michael Hill表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提示,中风是不受年龄限制的。根据他的经验及越来越多的病例,甚至在改进的诊断技术中发现,现在能更准确地证实中风趋向年轻化。当中,以年届20岁至59岁的人最多。 Hill强调,按比例计算,比起过去,时下年轻人中风的现象确实相当高。而根据人口趋势,一些少做运动及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年轻人更容易中风。 他指出,现时有更多人年轻人体格不达标准及过肥,缺乏运动,没有保持适当的体重等,而导致患上高血压及糖尿病。而这类疾病就是中风风险的主要因素。另外,滥服非法药物亦是其中原因之一。因吸烟而造成中风的机会,则比过往有所减少。 Hill表示,一般而言,中风对老人来讲最普遍,80岁或以上长者中风的风险更高,但青年人亦应对中风征兆有认识。 写书鼓励认识征兆 他又表示,好消息是年轻人若真的中风,亦可以有机会重拾正常生活,复原较快。他称曾见过有些18岁或19岁的年轻人中风后,好像奇迹般的痊愈。 心脏及中风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中风患者虽然以老人居多。但最近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中风,年龄由20岁至59岁不等,而这风险的增加幅度比老人更快。 现年27岁的Evan Mudryk表示,20岁时曾经中风过,而这影响了他的一生。他忆述当年中风的经过,指当时是2010年,他正在一酒吧内庆祝亚伯达大学学报百周年纪念,他表示,永世不会忘记向酒保要求添一杯酒时的情况,当时酒保回应称“你已经饮够了”,Mudryk感到很奇怪,因为他认为自己饮得不算多。 就在那时,他的同事告诉他,他在流口水,同时他的眼睑垂下。当他想走出去吸点新鲜空气时,竟跌倒在地上,全身瘫痪。到他苏醒时,发觉自己已身在医院。 Mudryk中风是由于血管异常,又称做动静脉畸形(Arterial Venous Malformation),在人口中只有少于1%,但如果没透过CT素描是无法得知的。Mudryk表示,他撰写了一本以其自身痛苦经历的书,鼓励任何人去认识中风的征兆。他用4个英文字母缩写FAST来概括,就是面孔(Face)、手臂(Arms)、讲话(Speech)及时间(Time),当有人中风时,他们大多数会面部肌肉异常或下垂、手臂摇摆及言语不清。本报记者

中耳积水幼童病发率高 防治是关键

耳积水是指非化脓性的液体积聚在中耳,属于中耳炎的其中一种疾病,而且儿童发病率较高。 水从何来? 耳鼻喉科医生何的炜解释:「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管道称为耳咽管,功能是把中耳与鼻咽内的气压调节出一个平衡点。当管道受到阻塞或因功能不良,中耳便会变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当中的空气被四周的组织逐渐吸收,使中耳的压力由正变负,形成真空状态。这股吸力会把原本存在周围组织内的水分吸到中耳内,造成中耳积水。」 发病成因? 儿童和成年人都有机会中耳积水,但以儿童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小童。最常见的为感冒或急性中耳炎之后的积水,其他原因有过敏反应、免疫系统失调、腺样体肥大、鼻炎或鼻窦炎等。这些状况会产生液体和引致肿胀,使耳咽管阻塞情况加剧。除听力减退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耳胀、耳鸣、晕眩等症状。儿童患者未必能清晰表达不适。家长及老师们应特别注意,若发觉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或叫他时似乎不太理人,可能是患有中耳积水,应尽早求医。医生会利用外耳道窥探器或显微镜来直接观察耳膜,并进行听力检查及耳鼓震动检测,以助确诊。 治疗方案 确诊后会给予抗生素、抗敏感药和鼻药水治疗,以及观察三个月。观察期间可考虑用助听器,作为暂时的解决办法,因三个月后有七成半病人会自然痊愈。若病情没有进展,必须考虑进行装置中耳通气管手术。目的是让中耳内积水流出,使耳内压力恢复正常。通气管通常会在三至十八个月内自动脱落,有一小撮病人的中耳积水会复发,他们或有需要考虑把腺样体切除,以减低复发机会。 资源:星岛周刊/文:卫儿Hygibaby 图片:星岛图片库

百病生于气!这两个重要器官最先受损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教授彭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张声生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这首《莫生气》口诀或许人人都能说上两句,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黄帝内经》记载:“百病生于气也”,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 很多人“动不动就发火” 日常生活中,“动不动就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抢座位而掌掴别人;因为两句拌嘴话用滚汤浇别人;因为堵车而“斗车”,进而大打出手……一项各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间调查显示,德国人为60秒,英国人为45秒,美国人为40秒,而中国人只有15秒。国人似乎越来越沉不住气,做事儿急,“气焰”旺。 为什么向来以忍让著称的中国人,越来越爱发火了?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教授彭旭认为,是多重因素造就的,首先,现代人不仅爱生别人的气,还爱生自己的气:当不了官,生气;赚不到钱,生气;评不上职称,生气……各种闷气萦绕在人的生活中,很多人得不到真正的快乐。第二,被各种人际关系所“绑架”。人作为社会个体,与他人相处是生活的必须,两口子吵架、同事间的摩擦都会影响心情。第三,自身性格使然。有些人本身脾气就暴躁,遇事更是火急火燎;有些人性格内向,爱较真又不擅表达,长期压抑,闷气藏在心中无法宣泄,遇到刺激,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彭旭说,发火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形成惯性,脾气会越来越大。 大脑和胃肠最先受损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脾气暴躁的人相比脾气温和的人早亡风险增加1.57倍。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经常生气,会引起连锁伤害,一步步给身心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记”。最先受伤的便是心和胃肠。 心跳加速,容易心律不齐。心脏是最先受到影响的器官,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马志敏说,生气时,人的心脏收缩力较强,大量血液集中在大脑和面部,使供应心脏的血液减少,造成心肌缺氧。此时,心脏为能补给足够的氧气,只能加倍工作,容易引发心律不齐。 血流量降低,胃肠蠕动困难。供血量不足,马上引发胃肠“消极怠工”。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张声生说,生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肠血流量降低,蠕动减速,食欲不振,严重时还可引起胃溃疡。人们常说“气得胃痛、气饱了”就是这个原因。 呼吸变急促,肺脏易失常。生气时,因情绪激动,呼吸急促,会出现过度换气,比如有的人会“急的喘不上气”,结果造成肺泡持续扩张,得不到正常放松和休息,导致肺脏功能失常。 患癌风险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免疫力差的人易生病。而仅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经历,免疫系统就会“罢工”6个小时,这会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刺激毛囊,容颜变丑。彭旭指出,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气色差、色斑等问题。 细胞衰老加速,大脑反应变慢。经常生气,大脑兴奋与抑制的节律就会被破坏,脑细胞衰老就会加速,使大脑反应变慢。过分愤怒还容易出现头胀、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甚至引发脑出血。 情绪低落,导致抑郁症。彭旭认为,生气可导致气机不畅,所以也常出现精神心理疾病,如情绪低落、多疑善虑等,甚至发展为抑郁症、自杀。 张声生指出,生气对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还包括失眠、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等健康问题。 几个方法压住怒火 高兴就笑,不高兴就生气是人的本能。既然无法做到一辈子不生气,那我们就尽量减少生气的频率,学着用以下几个方法,浇灭你的怒火,尽量平心静气。 找不重要的东西当“出气包”。生气时,不要在内心抱怨,不妨找个安静或安全的地方哭出来。此外,还可以尝试把气撒在不重要的物体上,比如把废报纸撕成碎片,也可以狠狠地抛沙发靠垫。   猛跑。气到无处可发时,可以到公园或者楼下猛跑几步,跑到累了就可以停下来了,让藏在心里的怒火发泄出来。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消除怒气。 做深呼吸。生气时,会感觉一股快速上升的能量,犹如“气火攻心”。此时,先默数十下,然后闭眼做深呼吸、放慢语速,不要急于表达愤怒,给大脑一些时间清醒,调节身心状态。 此外,生气、发怒会加大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生气时,老人不妨多听听相声、看场喜剧电影等。同时,可以在饮食上下些功夫,多吃些有助疏肝气的绿色蔬菜及能去火的苦味食物,如芹菜、白菜、苦瓜、苦菜等。 彭旭提醒,生气是人正常的情绪发泄,但尽量不要超过2分钟。当你觉得生活中生气的事很多,而且它们就像道坎一样,怎么也迈不过去时,就需要咨询专业心理医生了。(记者单祺雯)

这几种被遗忘的抗癌菜 你常吃吗?

有8种菜,具有抗癌效果,但是已经逐渐被人遗忘他们可以起到抗癌作用,是哪八种蔬菜你知道吗? (1)茄子:“ 霜打茄子”是好药 中药许多方剂及民间验方中,时常使用“秋后老茄子”、“霜打茄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茄子具有抗癌功能。曾有试验从茄子中提取的一种无毒物质,用于治疗胃癌、子宫颈癌等收到良效。另外,茄子中含有龙葵碱、葫芦素、水苏碱、胆碱、紫苏甙、茄色甙等多种生物碱物质,其中龙葵碱、葫芦素被证实具有抗癌能力,茄花、茄蒂、茄根、茄汁皆为良药,古代就有秋茄根治疗肿瘤的记载。    茄子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除维生素A、C偏低外,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几乎跟西红柿差不多,而蛋白质和钙甚至比西红柿高3倍。    (2)苦瓜:李时珍称其为“一等瓜”    苦瓜在民间受到的待遇两极分化严重,不少人很“好”这一口,也有人对其敬而远之。但真正给它“好身份”的却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他称其为“一等瓜”,是不可多得的抗癌瓜。 西医更证明,苦瓜的抗癌功效来自一种类奎宁蛋白,它是一种能激活免疫细胞的活性蛋白,通过免疫细胞做“二传手”,将癌细胞或其他不正常的细胞杀掉。苦瓜种子中含有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3)海带:可预防乳腺癌和甲状腺肿瘤 海带中药名为“昆布”,可预防乳腺癌和甲状腺肿瘤。海带富含碘,能防“大脖子”病在中国已经妇孺皆知,实际上,海带还有其他诸多“本领”,它含的海藻酸钠与具致癌作用的锶、镉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并将它们排出体外;海带可选择性杀灭或抑制肠道内能够产生致癌物的细菌,所含的纤维还能促进胆汁酸和胆固醇的排出;海带提取物对各种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 (4)地瓜:逐渐被淡忘的抗癌佳品 小时候冬天捧着香喷喷的烤红薯边暖手边解馋的日子已经淡出不少年轻人的记忆,过去走街串巷的卖烤红薯摊现在几乎无迹可寻,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有调查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不少人已不再食用地瓜。 地瓜:别名甘薯、红薯、白薯,被认为是祛病延年、减肥保健的绝佳食品。其实地瓜也有强大的防癌功能。最近科技人员在地瓜中发现了一种去氢表雄酮的物质,它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5)南瓜:被誉为“神瓜”    在某些国家它被誉为“神瓜”,因为它既可为粮,又可为菜。美国人在感恩节都要吃南瓜,以表示对南瓜的谢意。但是,在我国,现已很少种植。    南瓜可预防肥胖、糖尿并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对癌症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南瓜维生素A的含量之高,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另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质和纤维素,还含有抑制致癌物色氨酸-P的不明成分。 (6)麦麸:最好的防癌食物纤维 别名麸子,小麦磨粉时脱下的种皮,用作饲料,不食用。用麦麸喂牲口,皮肤红润,毛发油亮,极显健康状,现麦麸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健康,西方不少机构号召人们吃全谷食物、全麦食物。全麦食物即把小麦全粒磨成面粉丁再分出麦麸,用这种粉制成的食品。    麦麸是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仓库”,B族维生素、硒、镁等矿物质及纤维素几乎都集中在它身上。它能预防并治疗结直肠癌、糖尿并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便秘、痔疮等。因此,不少专家认为,麦麸是最好的防癌食物纤维。    (7)萝卜:根茎类蔬菜中的“健康保护神”    萝卜别名莱菔,品种多,皆为抗癌能手,所以有农谚:“冬吃萝卜夏吃姜,一生不用跑药堂”以及“十月萝卜水人参”之说。荷兰人定胡萝卜为“国菜”,日本、美国认为它是根茎类蔬菜中的“健康保护神”。     萝卜具抗癌、宽胸、化痰、利尿之功能。萝卜中含有多种酶,能消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其中的本质素能刺激肌体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其吞噬杀灭癌细胞的能力。萝卜的辣味来自芥子油,它可刺激肠蠕动,促进致癌物的排除,萝卜中还含有许多抑制致突变活性的不明成分。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梨高出8--10倍。而胡萝卜因含丰富的胡萝卜素,也具有极好的防癌作用。    (8)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 棕色,形似土豆,其内碧绿如翡翠,甘酸可口,本是南方山区野果,现在已移栽到全国各地。其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类脂、维生素、有机酸及多种矿物质。 维生素C含量居水果之冠,每100克果子含200毫克,几乎是柑橘的100倍,西红柿的30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维生素C片”,另外还含有丰富的具有保护血管功能的维生素P,其营养价值甚高。

报告显示:加国四口之家医疗护理费用超过1.2万

■ 菲沙研究所报告显示,加国一个四口之家今年的医疗护理成本逾1.2万元。星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报道 根据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周二发表的最新一份报告显示,育有两个子女的一个四口之家,今年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成本逾1.2万元,较20年前急升了差不多7成。 这份有关公共医疗护理开支的报告共同撰写人巴鲁雅(Bacchus Barua)指出,加拿大的医疗护理服务绝非免费。尽管不是直接缴付费用,但事实上,除了医疗保险费之外,国民还要透过缴付各项税款来支付庞大的医疗护理费用。 报告引用来自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及加拿大健康资讯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的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年入127,814元、育有两个子女的双亲家庭,今年平均负担的医疗护理开支为12,057元,经通胀调整后,较1997年增加了68%。同时,对于单身人士来说,今年的医疗护理开支为4,596元,比20年前上涨了超过一倍。 ■ 2017年医疗护理开支  菲沙研究所报告更发现,不同收入家庭负担的医疗护理成本出现明显差异。举例而言,全国最低收入的一成家庭,即平均年入14,641元,2017年的公共医疗护理开支为471元。相对地,最高收入的一成家庭,即平均收入292,063元,今年须要负担的医疗护理开支则为39,123元。

美国人不吃专卖中国人?关于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发布

央视网消息: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今天在京发布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风口浪尖的转基因,频频在网络上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你有没有中招,来看一看。 谣言一: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生产出来都卖给中国人 美国市场上75%以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研发大国,也是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加上凝乳酶等转基因微生物来源的食品,超过5000种。 谣言二:转基因大豆毁掉了阿根廷农业 阿根廷并非“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阿根廷因为使用转基因技术使之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大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阿根廷是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2016年,阿根廷仍然保持其全球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占全球种植面积的13%。该国种植了2382万公顷转基因作物,包括1870万公顷转基因大豆、474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和38万公顷转基因棉花。 谣言三:转基因导致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 广西大学生不孕不育与转基因无关。 广西大学生精液异常之说,出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研究者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出精液异常与转基因有关的观点,而是列出了环境污染、长时间上网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因素。 谣言四:转基因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 2010年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称,“山西、吉林等地区种植‘先玉335’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异常现象”。科技部、农业部分别组织多部门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调查组进行实地考察。据调查,“先玉335”不是转基因品种,山西、吉林等地没有种植转基因玉米,老鼠减少、母猪流产等现象与转基因无关联,属虚假报道。《国际先驱导报》的这篇报道被《新京报》评为“2010年十大科学谣言”。 谣言五:转基因食品影响子孙后代 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食用转基因食品影响子孙后代之说完全属于危言耸听。 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生物学角度看,转基因食品的外源基因与普通食品中所含的基因一样,都被人体消化吸收,食用转基因食品是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的。事实上,任何一种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动植物食品,都包含了成千上万种基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中来自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并遗传给后代。 谣言六: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等都是转基因品种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等都不是转基因品种。 植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对野生植物进行栽培和驯化,从而形成了丰富的作物类型。我国市场上所有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等都是自然演变和人工选择产生的品种。 转基因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我国自己种植和生产的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另外一类是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转基因甜菜和转基因棉花,主要用作加工原料。 谣言七: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导致不孕不育 通过科学评价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为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准则。依照这些评价准则,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规范和标准。从科学研究上讲,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从生产和消费实践看,20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累计种植300多亿亩,至今未发现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因此,经过科学家安全评价、政府严格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谣言八:抗虫转基因作物虫子吃了会死,对人体同样有害 实际上,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无害。 抗虫转基因作物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肠穿孔,导致害虫死亡,而其他昆虫、哺乳动物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Bt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其他昆虫和哺乳动物造成伤害,更不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另外,人类发现Bt蛋白已有100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至今没有Bt制剂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 谣言九:转基因作物不增产,对生产没有任何作用 转基因农作物的增产效果是客观存在的。现阶段广泛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并不以增产为直接目的,有着更高产量和其他更优良特性的转基因作物,是下一代转基因作物研发的方向。 农业上的增产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品种能减少害虫和杂草危害,减少产量损失,加快了少耕、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实际起到了增产的效果。如巴西、阿根廷等国种植转基因大豆后产量大幅度提高;南非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玉米后,单产提高了一倍,由玉米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印度引进转基因抗虫棉后,也由棉花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 谣言十: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会产生“超级杂草”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不会成为无法控制的“超级杂草”。 1995年在加拿大的油菜地里发现了个别油菜植株可以抗1-3种除草剂,因而有人称它为“超级杂草”。事实上,这种油菜在喷施另一种除草剂2,4-D后即可全部杀死。其实,“超级杂草”只是一个形象化的比喻,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超级杂草”的存在。

岑信棠医道:癌症治疗最热门的方法

作者:岑信棠 抗PD-1免疫治疗可说是近年癌症病人及家属最热门的搜寻字。数年间,抗PD-1免疫治疗颠覆了肺癌、肾癌、膀胱癌及头颈癌等治疗,为癌症病人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新希望。 癌细胞会针对地抑制病人的免疫系统,令病人的免疫系统能正常地对付细菌等病原体的同时,却放过追击癌细胞。如何做到?其中一个机制是PD-1。 PD-1机制原本是免疫系统的自身保护方法,避免慢性炎症等出现过强反应伤害自己,但PD-1被癌细胞骑劫后,癌细胞带有“免死金牌”,从而避开免疫系统的追击。抗PD-1免疫治疗就是封锁这个机制,逆转免疫系统“走漏眼”及放生癌细胞。 抗PD-1免疫治疗的第一个突破性发展,是在2015年10月批准使用pembrolizumab药物,作为肺癌的第二线治疗。其后相继批准nivolumab 及atezolizumab这两类针对肺癌的药物;2015年11月,nivolumab批准用于肾癌;2016年5月,atezolizumab及nivolumab分别获批用于膀胱癌及淋巴瘤;2016年8月,pembrolizumab获批用于头颈癌;今年5月,pembrolizumab批准用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实体肿瘤;今年6月,pembrolizumab更获批与化疗合并使用,成为肺癌第一线药物。 抗PD-1免疫治疗与化疗合并使用这项最新批准,基于一项涉及123名初诊断但未曾接受治疗的肺癌病人的研究。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pembrolizumab加化疗,另一组单用化疗,结果发现前者有五成半机会有效杀灭肿瘤,后者只得两成九;前者的肿瘤无恶化中位期为13个月,比后者的8.9个月延长4个月。整体而言,pembrolizumab加化疗这组合,疗效比单用化疗理想。目前未知效用是否由两种药物的协同效应造成,但重要的是排除了医学界一向担心化疗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并大幅减弱免疫治疗的效用这可能性。 81岁的李伯4个月前确诊患上肺癌。正电子扫描证实,肿瘤转移至中膈淋巴和骨。考虑到李伯一把年纪,难以承受化疗副作用,所以肿瘤科医生建议使用抗PD-1免疫治疗,并指出李伯是吸烟者,因此他的肺癌癌细胞表面抗原较多,更易被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 李伯使用抗PD-1免疫治疗后约6周,出现皮肤红疹,这是免疫系统调强后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局部使用类固醇皮肤药膏后,得以缓解。他同时使用放射治疗,再配合止痛药及强化骨质的药物,10日后已几乎骨痛全消,放射治疗又可加强免疫治疗效用。 李伯的家人看到最新研究资料,遂问医生李伯能否使用合并免疫治疗加化疗。肿瘤科医生解释以李伯的年纪,恐怕无法承受一般化疗,但预计抗PD-1免疫治疗的药效会继续在李伯身上发挥,愈来愈好。当将来发掘到更多有关合并使用抗PD-1免疫治疗及化疗的有效机制资讯时,便可为李伯度身订造一个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了。
关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