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08:21:02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city_to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0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30
dushi_top_nav_31
dushi_top_nav_25

Tag: 口音

学者:口音不影响交流不是障碍

■研究第二语言教育专家、安大略理工大学(UOIT)教育系助理教授李佳 本报记者 专门研究第二语言教育专家、安大略理工大学(UOIT)教育系助理教授李佳,昨天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口音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作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人,也不必要对于自己的口音过于纠结和敏感,因为,加拿大在这方面的观念相对宽松。 李佳表示,口音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不应是障碍,但如果口音重到让人听不懂说什么的时候,也有必要去改善,而不必拘泥于要捍卫自己民族尊严,而不想改变。相反,如果有些人以自己的“纯正发音”去标榜自己的优越性,从而看不起有口音的人,就有歧视之嫌。她举例说,“如果作为教师,有学生反映我的口音让他们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我一定会重视,但如果有学生说,你的口音不如某某教授更优美、更标准,我一定会反驳,有口音的教师,教学质量和内容不一定不如没有口音的教师。” 李佳还指出,其实保持沟通顺畅的因素,除了口音和语言本身外,对背景讯息的了解是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专门的层面上。如一个球迷和一个从不看比赛的人,即使大家都讲纯正的英语,也可能无法沟通。 她庆幸的是,加拿大在口音方面的社会包容度是比较宽松的。

专家:口音问题或涉及种族歧视

■吴瑶瑶 本报记者 华越柬寮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吴瑶瑶,也对一定要纠正口音的做法表示不解,并指出背后动机可能涉及种族歧视问题。 吴瑶瑶对本报表示,安省人权委员会几年前出台的政策,也非常警惕,因为口音而歧视某个人,可能与被歧视对象的种族和族裔背景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涉及种族歧视。但这要具体案例作分析。 她还指出,有些地方的移民的口音也非常重,如爱尔兰口音和其他欧洲口音,可能也很难懂,但却相较于亚洲口音和非洲口音,似乎更容易被本地人接受,其实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是白人。或者能讲一口女王英语或国王英语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受教育水平高的上层阶级等。所以对口音的歧视,有时不仅是口音问题,而是种族问题。所以人们真正要急于摆脱的不应是口音(只要不影响交流),而是要尽快减少种族歧视现象。

口音阻碍星途?加国女演员花千元纠正!

■来自乌克兰的女演员马利亚米洛舍维奇,觉得口音阻碍了她的才艺。  CBC ■移民有口音问题,大多区有企业为移民提供口音纠正培训。 资料图片 ■言语病理学家格罗斯认为,完全摆脱口音是困难的。 CBC 综合报道 多加拿大第一代移民,如果是在成年后来到加拿大,即使努力学会了英文,但往往口音的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现实。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最近就英文口音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报道,试图探讨口音如何决定别人的看法,以及移民看待自己的方式。有移民为了改善口音,花费逾千元聘请导师纠正口音。 在CBC的一篇最新报道中,例举了一位2013年来自乌克兰的女演员马利亚米洛舍维奇(Mariya Miloshevych),当她遇见陌生人的时候,往往有人通过她的口音,就认定她应该是会喝罗宋汤和伏特加,并且名叫娜塔莎。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女演员,她觉得口音阻碍了她的才艺,并令演艺界把她拒之门外,于是她曾在多伦多和温哥华两地花了1,000多元,聘请语音和方言教练纠正口音。 所谓“口音减少”(Accent reduction)和“口音纠正”(accent modification),是一些培训企业用来泛指改变一个人的英语发音。西门菲莎大学语言学教授门罗(Murray Munro)则指出,问题是这个领域没有标准化,所以培训企业想怎么定义都可以。他还说:“当我听到口音减少这样的说法已经让我感到不舒服,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口音愈重愈糟糕,你想改变它,摆脱它,但这不一定是真的有必要。” 在大多伦多地区提供口音纠正培训的企业,也有着不同的理念﹕是成为一个清晰的沟通者?还是要有像本地人一样的口音?后者是令门罗质疑的。他说,“实际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你可以把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带到街上,让他们听起来像是英语为母语的人。”他不想说没有人会听起来像本地人,但对于成人学习者,这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多伦多的言语病理学家格罗斯(Bonnie Gross)认为,从她服务过的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看,完全摆脱口音是困难的,但减少口音是可能的。她说,“我的目标不是要摆脱口音。口音可能代表人们非常重视的身分、自我意识和对自己语言的自豪感,除非他们愿意,我是不会试图让他们摆脱口音,完全听起来是北美人。” 格罗斯指出,口音有时并不是说话者的主要障碍,有时可能是语音投射或他们说话的速度。所以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做口音评估,而且要弄清楚口音是不是真正影响沟通的问题。 作为研究人员,门罗称口音减少是一个奇怪的想法的开始。对于他来说,无论你是用外国口音还是像本地的口音,可懂度都是关键。他更强调,口音和说话令人难理解,是不一样的。

加国口音歧视?华裔博士”带口音“授课遭批评!

■高云香教授认为,只要语言能让人听懂,当中有否夹杂口音并不重要。CBC 综合报道 多伦多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地,多伦多人在各种场合听到别人讲英文时带着口音早已司空见惯。有不同口音的人,是否会受到区别的对待?在人际交往中有什么独特感受?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昨天报道,由一位华裔女教授的经历开始,探讨这一略带敏感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加人普遍存在口音偏见。 据CBC报道,根据2016年加拿大人口统计资料,英语为非母语的加拿大人已经占全国总人口23%。在移民较为集中的都市区,相信比例会更高。包括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专业工作人士,如大学教授。有研究显示,人们会依据说话人的口音来对其作出价值判断,这种情况绝非少见。CBC采访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内蒙古地区、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怀雅逊大学担任副教授的华裔女性高云香(Yunxiang Gao,译音)。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学生通常会匿名对其教授作出评价。在对高教授的评价中,除了课业负担、讲课风格之外,多次被学生提到的还有她的口音。一些学生表示“一直难以适应她的口音”。 研究口音二十多年的亚省亚伯达大学语言学教授德温(Tracey Derwing)表示,人们可能因为一个人讲英文所带有的口音,而对其产生各种假定和想像。西门费沙大学语言学教授芒罗(Murray Munro)称这种现象为“口音偏见”(accent stereotyping),即是说人们如果对一个特定的族群有偏见的话,一旦遇到讲话带这个族群口音的人,也会将其固有的负面成见加诸于这个人身上。 无独有偶,2010年发表于“个性与社会心理学评论”(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期刊的一份社会心理学研究报告指,研究者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人们经常对某个人做出某种个人品质判断,比如这个人是友善的、聪明的、或是懒惰的等等,而判断的依据仅仅是这个人说话时所带有的口音特征。 回应指不必感低人一等 在一个专门匿名交流教授表现的网站“给我的教授打分”(Rate My Professors)上,有学生不鼓励其他学生选修高教授在怀雅逊大学开设的中国历史课程,原因是她的浓重(molasses-thick)口音。高对此表现平静。她指学生不会当她面谈论其口音问题,只是在学期结束时,她会读到诸如“高教授是一个好教授,只是有口音”之类的评论。 高教授是受过足够教育、有专业资格的教授,她的学历和得到的荣誉都证明这一点。不过一些学生仍执着于她的口音。“我的确有口音”,她对CBC表示,“时间长了学生会习惯。他们从我这儿学到了东西,所以我不介意口音。”她认为那些没有太多机会经历教授不同讲话风格的学生,往往可能会注意到她口音,并更经常发表评论。 亚伯达大学教授德温表示,一些人只要听到别人讲话时带有口音,马上就把自己的耳朵“关闭”,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说明加拿大人应该更加习惯于聆听带有口音的谈话。她表示可能有一些因素令讲话者难以被别人理解,比如讲话者词汇量不够或是语法错误。但人们往往把“听不懂对方讲话”,统统归咎为讲话者的口音。 德温表示,如果你一听到别人讲话有口音,马上就下意识地反应自己听不懂,那就有可能真的听不懂。实际上所谓“带有严重口音”的演讲并不难懂,只是听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讲话有口音,则表示这个人没有掌握好英语。那些带有“外国”口音的讲者更易受到判断。 高教授指自己打从研究生时已偶尔会听到人们会谈论起“可爱的英国口音”,令她感到同样是有带口音,也会被分为不同等级。“我想知道人们会因为口音不同而得到如何不同对待”,比如“这个人有中国人口音”,或是“这个人的口音真可爱,真令人尊敬”。她认为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如果你可以让别人听懂,有没有口音无关紧要。”她表示,那些不能说所谓地道的英语的人,不应感到失败或低人一等。

非裔女子遭白妇辱骂:你肤色深 返回你自己国家

■受辱事主瓦塞尔。CTV电视图片 ■涉嫌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白人女子。CTV 本报记者 种族歧视无所不在,即使在移民比率很高的温哥华,涉及种族主义的事件并不罕见。最近,本拿比一名24岁在加拿大土生土长的非裔女子,就在温市街头被一带有欧洲口音,说英语的白人女子辱骂。受害人拍下两人对话情景,并把该段短片上载到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短短一日,已吸引超过4.5万次浏览。 据Global电视台报道,西门菲沙大学(SFU)女硕士生瓦塞尔(Anika Vassell)上周四在温市百老汇街(Broadway)夹安大略街(Ontario St.)路边发动车子时,一个途经的白人女子突然走近,并且示意瓦塞尔绞低前座乘客座位车窗。 当瓦塞尔绞低车窗后,该女子就问瓦塞尔在哪个国家出生,瓦塞尔回答说,她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但具有牙买加和南非血统。这时对方就回应说:“你的肤色很深呢。” 瓦塞尔表示,她本来想开车离去,但决定把该女子的不友善行为用手机拍下。 “感觉很难受” 据该段27秒的短片显示,涉嫌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的女子说:“因为当我见到妳的时候,我发现妳是黑人,不是白人,所以妳和我们其他人不一样。天助我们啊,我们或会保持多数。”该女子又表示,如果更多像瓦塞尔的人“被释放”,其他人就会“有危险”。最后,该女子叫瓦塞尔“返回自己国家”。  瓦塞尔在自己的脸书网页写道:“尽管我想像自己很坚强,并不会把这种事情放在心里,但事实上,我的情绪受到影响,感觉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