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08:54:3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华裔候选人

全國當選華裔坐8望9 安省有進賬卑詩少1席

■■叶嘉丽 ■■庄文浩 ■■伍凤仪 ■■董晗鹏 ■■关慧贞 ■■蒋振宇 ■■缪宗晏 ■■陈圣源   本届大选在全国华裔参选人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华裔国会议员或不减反增,8人肯定当选,还有可能拿下多一席。此外,卑诗省列治文保守党两个选区可能变天,两名寻求连任华裔国会议员中,赵锦荣(Kenny Chiu)已遭击败;而黄陈小萍(Alice Wong)则至截稿时,处于下风。 列治文中(Richmond Centre)选区议席,2008年起便由黄陈小萍胜出,本届受到自由党政治新秀缪宗晏(Wilson Miao)挑战,竟惨遭滑铁卢,周一晚开始点票后一直落后,在点算全部185个票站中的184个之后,黄陈小萍以得票率约37%得票数10,970,落后于缪宗晏的得票率39%,得票数11,661,双方差距为2至3%。以票数而言,黄陈小萍基本上已落败。不过,黄陈小萍落败,获胜的也是华裔。 自由党及NDP获卑诗两华裔席位 史蒂夫斯顿-列治文东(Steveston-Richmond East)选区议席自上届开始,便由自由党转到保守党手上,由华裔的赵锦荣胜出。周一晚开始点票后,自由党的Parm Bains一直领先,得票率一直维持4成以上,赵锦荣则徘徊在33%左右,至晚上10时后已显示赵锦荣没机会反先。 温哥华东(Vancouver East)选区的新民主党(NDP)华裔议员关慧贞(Jenny Kwan)则轻松胜出,第二度连任。她的得票一直遥遥领先,更以逾55%的得票率胜出。卑诗省本届有两名华裔候选人胜出,较上届少一人。 安省6当选华裔5位是连任 安省方面,各争取连任的华裔候选人均胜出,包括万锦-康山(Markham-Thornhill)选区的伍凤仪(Mary Ng)、威灵顿-荷顿山(Wellington-Halton Hills)选区的庄文浩(Michael Chong)、当河谷北(Don Valley North)选区的董晗鹏(Han Dong)、士嘉堡北(Scarborough North)选区的陈圣源(Shaun Chen)、士嘉堡-爱静阁(Scarborough-Agincourt)选区的叶嘉丽(Jean Yip)。 今届才代表自由党在万锦-于人村(Markham Unionville)选区参选的蒋振宇(Paul Chiang)也顺利胜出,至此安省共有6名华裔候选人胜出,连同卑诗省的两名,国会仍维持有8名华裔面孔。不过,士巴丹拿-约克堡选区(Spadina-Fort York)的独立候选人王启荣(Kevin Vuong)有可能会获得议席,目前他以3%领先新民主党对手。 星岛综合报道

杜魯多宣布三選區國會議席 2月25日舉行補選

■■华裔候选人王小宝将在补选中迎战联邦NDP党领。资料图片   总理杜鲁多周三宣布,全国三个选区的国会议席补选将在2月25日举行,其中在卑诗省本拿比南选区(Burnaby South),联邦新民主党(NDP)党领驵勉诚(Jagmeet Singh)与代表联邦自由党的华裔候选人王小宝之间的争夺,将会十分激烈。   这三个选区分别是安省约克-锡姆科选区(York-Simcoe)、魁省乌特拉蒙特选区(Outremont),以及卑诗省本拿比南选区。   党领非国会议员仅驵勉诚   联邦NDP党领驵勉诚目前是加拿大政坛唯一不是国会议员的联邦政党领袖,他将参加卑诗省本拿比南选区补选,该选区席位悬空,是由于原国会议员甘迺迪(Kennedy Stewart)去年辞职参选温哥华市长,并且成功当选。   同一选区代表联邦自由党参加补选的是华裔候选人王小宝(Karen Wang)。她是中国大陆移民,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从政前经营托儿所。   该选区其他两候选人,包括联邦保守党的韩裔律师Jay Shin及加拿大人民党的汤普森。魁省的乌特拉蒙特选区位于满地可,是前NDP党领唐民凯(Thomas Mulcair)的选区。唐民凯在去年6月辞职,此后该选区议席一直空缺。而安省约克-锡姆科选区前保守党国会议员范龙(Peter Van Loan),则在去年9月30日从政坛退休。   这次补选的时间离今年10月的联邦大选只有八个月。除了以上三个选区之外,魁省和卑诗省还各有一个选区需要进行补选。

市選華人參選者爆棚 但如何保證華裔候選人參政素質?

市选过后,华人社区一片总结检讨之声,这是好事情。这次市选,华人参选者爆棚,政治捐款也超记录,投票人数应该有所上升,这都是好事,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改变参政议政质量,提升探讨政策的能力,这是一般的进步模式。不可能华人参政“一鸣惊人”,从量到质都达到优良程度。不过,这次华人参政者的良莠不齐,触发了在某些城市牴触华人候选人的风潮,让不少积极投入社区服务、精心准备参选的朋友也蒙受“池鱼之殃”,引发了社区的不少反响。 在一次聚会上,前中侨基金会主席、怡富地产合伙人杨兴琳先生突然对我说,我们应该筹款建立一个社区华裔参选者甄选委员会,来解决参政者良莠不齐的现象。我即时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应该推动。 当然,除了独立候选人,政党的参选者如何出台,都是政党的家务事,外人不应该多置喙。但是,我们看到,今天主流政党的大党与华人社区参政议政脱节,在遴选党内华裔参政者时,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大党找华裔候选人,立足点在找“花瓶”,而不是找可以胜选者,华人胜选者常常是在各大党都让华人参选的选区取胜。因此,在大党机制下,主流政党常常依赖“自己相信”的一两个人,来物色可能的候选人,如果这一两个“幕后操盘手”走了邪道,他们推荐的候选人自然也就染上了淤泥,而不愿意同流合污的人,就被排除在候选人门外。这种状况,应该改变。改变的渠道,就是社区独立甄选委员会的“功能”。 要知道,在“华人投华人”的传统思维习惯下,独立候选人也可以各怀目的,造成参选者良莠不齐。最棘手的是,华人社团鼓励华人参选心情殷切,常常采取不管谁参选,都敲锣打鼓送上台加以鼓励,但却忽视了“群体效应”的负面效果,从而给选举结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这是始料不及的事情,可谓好心办了错事。 如果杨兴琳先生倡议的甄选委员会,建立在超党派、具公信力的基础上,就可以发挥良币逐劣币的效应。这个委员会可以邀请各个党派和独立人士参加,他们要在社区有广泛的公信力,他们可以为各个政党举荐人才,也可以为独立候选人进行“社区诊断”,他们并不要具备谁能参选、谁无资格参选的“法定功能”,却可以给社团做出推荐支持,让社团能够集中人力财力,支持合适的华裔候选人进入政治舞台。如此一来,华人在参政者的“质量管控”上,就会有长足的进步。我们相信,除了政党大势以外,质量好的候选人当选机遇大,当选后也能突破“花瓶”限制,为华人参政添砖加瓦。当然,委员会的甄选标准,不应该是幕后的,而是可以拿上台面的透明标准,允许社会进行公评。 作者: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