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20:14:43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瑞士

俄烏局勢|瑞士放棄中立加入制裁俄羅斯 凍結普京等人資產

俄乌局势持续,欧美多国制裁俄罗斯。瑞士放弃中立地位,参与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冻结俄罗斯有关个人和机构在瑞士资产,禁止瑞士公司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业务往来,名单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米舒斯京和外长拉夫罗夫,即时生效。 另外,除人道主义、医疗或外交用途航班,瑞士将对所有来自俄罗斯的航班,以及带有俄罗斯标记的飞机关闭领空。 瑞士就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禁止进口、出口及投资的相关措施,扩展至乌克兰东部两区,即顿涅茨克(Donetsk)及卢甘斯克(Luhansk)。 更多第5波疫情资讯,请到以下专页浏览(按此)

瑞士舉行全民公投 決定同性婚姻合法化

瑞士就同性婚姻合法化举行全民公投,投票在当地星期日(26日)上午举行,票站中午关闭(香港时间26日傍晚6时),预料今日稍后有结果。 瑞士联邦政府与国会早前已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与“同性夫妻领养儿童”修正案,但右翼政党“瑞士人民党”(Swiss People's Party)为首的反对者,仍坚持根据瑞士直接民主体制,议题最终交由公投决定。 根据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63%受访者支持同性婚姻,如修正案获得通过,同性婚姻将合法化,亦可领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孩童,已婚女同性恋伴侣则可透过“精子捐赠(Sperm Donation)”孕育下一代。 根据资料,瑞士是少数仍禁止同性婚姻的西欧国家之一,1942年瑞士将同性恋除罪化,但多地警署和政府仍保留着对同性恋者的记档存档,做法在一些地区甚至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目前,瑞士的同性伴侣可登记为民事伴侣关系,每年有约700对同性伴侣注册这一协议,但不能享有与结婚一样的权利,包括取得公民资格、共同领养小孩等等。

瑞士全民投票 或成全球第二個禁用人工殺蟲劑國家

瑞士今日举行全民投票,决定是否在十年内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农药制造商和农民则表示,杀虫剂经过严格测试和监管,可以安全使用。若禁止使用,会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推高食品价格,不但会影响就业,也会令国家更依赖进口食品。现时不丹是全球唯一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的国家。而瑞士是次投票将决定是否成为全球第二个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的国家。 支持禁用的人认为,农用化学品巨擘所生产的农药产品,会损害人类健康、破坏环境。这项“杀虫剂倡议”(Pesticides Initiative)的共同提案人吉尔森(Antoinette Gilson)表示,停止使用杀虫剂是很重要的,它们对现在的人造成严重健康问题,也累积了未来的问题。支持这项提案的团体亦表示,他们希望借此唤起其他国家也发起类似行动。 先正达集团表示反对,并指若通过公投禁令,将使得瑞士农药产量下降四成。集团指出不使用合成农药农药会使农作物减少,导致价格上升,不符合消费者和环境利益。 今次关于杀虫剂的公投案意外在瑞士引起激烈的争辩,支持者甚至收到死亡威胁,而农民也抱怨感受到都市居民的敌意。他们根本不了解农村生活方式。 如果提案获得通过,瑞士将修改宪法,政府必须提出执行措施,由国会表决。根据瑞士媒体集团Tamedia民调,支持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的民众约有百分之四十九。有关民调显示,这两项提案大有可能被否决。现时不丹是全球唯一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的国家。而瑞士是次投票将决定是否成为全球第二个禁止使用人工杀虫剂的国家。

瑞士公投通過禁止公共地方蒙面 包括穆斯林罩袍和面紗

瑞士以些微差距通过禁止在公众场所蒙面的公投案,包括禁止穆斯林女性穿罩袍的提案。公投获得51.2%人支持、有48.8%人投反对票,只是相差2.4个百分点。当地穆斯林组织表示会上诉。 这项“你是否赞成禁止完全蒙面”的提案,并没有特别提及罩袍或面纱,原意是禁止参与示威的暴力人士蒙面。然而,使用“阻止激进伊斯兰”、“阻止极端主义”等用语的宣传海报,在瑞士各个城市四处张贴,并搭配着一张女性戴着黑色面纱,只露出眼睛的照片,禁令被渲染为“禁罩袍公投”。 禁令包括非瑞士公民亦须遵守,但身处宗教场所或防疫理由就可豁免。 政府有两年时间拟定细节,但当地穆斯林组织批评措施歧视少数族裔,扬言循法律途径挑战决定。

德國攔截瑞士口罩,原來跟這道禁令有關

德国和瑞士山水相连,瑞士有1/2以上的人口以德语为母语,两国关系向来融洽,近日却因为一卡车口罩几乎闹僵。 据瑞士联邦经济管理局(SECO)方面披露,近日,一辆载有约24万只医用口罩的瑞士企业卡车,自德国驶入瑞士境内前被德国海关拦截,所有口罩均被德方截留。 ━━━━━ 跟德国严禁医疗防护设备出口的禁令有关 SECO发言人迈恩菲斯表示,这次“口罩拦截”并非个案,该部门已掌握多宗类似的信息,此前瑞士企业曾租用多辆德国卡车用于向瑞士国内运送口罩,均被德国海关扣留,不得已改用瑞士卡车,结果依旧未能幸免。 迈恩菲斯证实,SECO已敦促瑞士驻德国大使向德方提出抗议,要求其“立即启动放行瑞士口罩程序”。 这次事件在两国民间引发不小冲击,两国网友在社交网站上相互指责,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说,小小的口罩在两国间近乎酿成一起外交纠纷。 德国本是医疗设备生产、出口大国,包括ECMO叶克膜体外氧合机在内的各种呼吸机等医疗物资,都是德国的“拳头产品”。自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在欧洲各国“加速”蔓延,德国联邦政府就开始高度紧张。 他们惟恐其他国家出于防疫需要,向德国大量订购各种相关医疗防护设备,从而导致德国本土防疫设备、耗材“失血”,因此3月4日宣布了新的行政命令,禁止向国外出口除国际援助行动等极个别特殊情况外的一切医疗防护设备。 这其中包括德国本土生产的氧合机等高价医用设备,也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原本由第三国制造、经德国转口的低价值医疗耗材。 瑞士是个经济发达、医疗卫生体系完备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一般情况下并不缺ECMO等高价值、大型医疗设备,但几乎不生产低价医疗消耗品。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都是由瑞士公司从中国等国订购,再提供给国内各医疗单位使用。 瑞士是2月25日宣布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的,自邻国意大利发生社区传播疫情以来,瑞士及其相邻的袖珍国——列支敦士登疫情形势就骤然严峻。截至3月8日,瑞士已有332例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两人因疫情而死亡,这无形中加大了瑞士医疗卫生部门的压力,促使其不得不大量消耗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消耗品,以应对防疫的急需。 众所周知,中国等传统医疗物资生产国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压力,因此对外出口直到近期才恢复正常。瑞士方面出于防疫切实需要,不得不紧急“补货”。 瑞士是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不得不通过邻国中转,却不料正撞德国3月4日行政禁令“枪口”,继而遭到“截和”。 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7日,德国新增确诊156例,累计确诊1040例,由此成为中国以外第六个累计确诊过千的国家。在德国疫情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德国会否放松执行3月4日的行政命令,对邻国“高抬贵手”,恐怕难说。 ━━━━━ 疫情给国际间合作提出了新课题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肆虐开来,包括德国、瑞士在内的欧洲国家已有数百甚至上千累计确诊患者。 到目前为止,德国和瑞士都未强令普通民众“不戴口罩不得出门”,欧洲国家的普通民众又并无佩戴口罩防疫的传统和习惯,因此,街头普通民众戴口罩的也是极少数。但随着疫情形势加重,一线防疫医护人员口罩也渐显紧张。 对瑞士而言,因本土不生产,如果“截和”僵局延续,物资短缺问题势必加剧。 疫情在欧洲暴发后,欧盟各国已就统筹防疫紧急协调。但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并非欧盟、甚至也不是联合国成员,这样的紧急协调机制对缓解瑞士的口罩危机鞭长莫及。 当务之急,只能希望这些同文同种的欧洲邻居,在人类共同的威胁新冠疫情面前,能展开更多的联防联控与协同协作,以共同体意识打通物资调配等问题上的隔膜。 疫情防控关乎民众生命健康与安全,也需要国家与国家间携手应对,减少孤岛思维,以跨国跨区域的合作机制理顺避免很多摩擦。 说到底,拦截口罩现象在国与国之间出现,给国际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新冠疫情非同小可,各国国情、国力、医疗体系不同,社会习惯各异,在医疗防护物资、设备普遍短缺,国际合作又不可或缺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协作、提高磨合度,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来源:新京报

瑞士宣布:輕症患者不再檢測,回家隔離別去醫院

     据中国驻苏黎世总领馆3月8日消息,自5号开始,瑞士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在医院的轻症患者也被安排回家隔离。以下为总领馆“疫情速递”原文节选:   瑞《每日导报》3月6日报道:联邦卫生局5日宣布,今后将不再对轻症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以缓解有关医疗机构及实验室的压力,将有限的医疗资源优先保障重症患者。   仅有流感症状的患者,即便发烧或咳嗽,也不应再去医院,而应呆在家中。已在医院的轻症患者也将被安排回家隔离观察。   媒体评论,瑞将因此失去对病例增长数量及疫情扩散情况的掌控。   联邦委员兼内政部长贝尔塞(Berset)表示,联邦政府今后将着重施策保护高风险人群,即65岁以上人士、免疫力低下人士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患者等,并呼吁全社会保持团结。   此外,联邦政府建议雇主放宽员工病假的管理(5天以上才提交医生证明),并灵活安排工作时间,以减轻医生负担,同时降低公共交通工具中交叉感染的风险。 来源:环球时报

防疫情瑞士禁止千人以上活動 日內瓦取消最大車展

新冠肺炎肆虐欧洲,瑞士公共卫生局(Federal Office of Public Health)今(28日)宣布,为预防疫情扩散,1000人以上活动暂时禁止举行,直到3月15日。而原定下周在瑞士日内瓦登场的“日内瓦车展”亦于今天宣布取消。 今年的日内瓦车展原定3月2日开放记者参加,3月5至15日开放大众进场。主办单位表示,每年约有220家企业参展,并有1万名记者和约66万民众前来参观。不过因应疫情影响,车展被迫取消。 日内瓦车展(Geneva Motor Show)主办单位发声明表示:“活动必须取消,我们感到遗憾,但所有参展人士的健康,是我们及参展企业的首要考量。” 数据分析公司“全球数据”(GlobalData)汽车业研究员李吉特(David Leggett)表示,意大利北部上周末突然出现大量确诊案,日内瓦车展却等到今天才宣布取消,主办单位“反应太慢”。 鉴于疫情持续蔓延,部分车厂亦已缩减今年在日内瓦车展的参展规模。例如日本的丰田汽车(Toyota)表示,今年只会派高层主管和负责欧洲公关事务的人员参展。 日内瓦车展是欧洲今年因疫情而取消的第2个重大商展。每年2月至3月在西班牙巴塞隆纳举行、吸引逾10万人的科技业重头大戏“全球行动通讯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MWC),本月稍早也已宣布取消今年展览。

瑞士名廚帶路 帶你體驗山區「芝」味旅程

▲厨师即场制作Tasting Menu美食。 生活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牛群,长期在无污染的世界逐水草而居,可想象到若以它们出产的新鲜牛奶来制作芝士,品质必定有保证,我这次便有幸获当地Bürgenstock酒店主厨Mike引路,畅游跟酒店长期合作的芝士农庄,了解制作过程之余更可一尝其味,确是难得的“芝”味体验。 文、图︰Kengi 鸣谢︰Bürgenstock Hotels & Resort、         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 同名农户 各有所长 位于瑞士琉森湖区的Bürgenstock共拥有四家不同类型的旅馆,全部位处于海拔约500米的山崖上,形成独特的酒店群建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在酒店对面的山谷,便有跟他们合作无间的芝士农场Kserei Bürgenstock,经由酒店主厨Mike Wehrle介绍下,我们认识到经验丰富的农庄负责人Sepp Bircher,其家族已有43年制作芝士的经验,年产量达80吨,作为手工芝士农来说,产量十分惊人。 ▲酒店大厨Mike(右)跟芝士农Sepp Barmettler(左)合作无间。 Sepp提到制作芝士的程序全靠经验的累积,包括使用铜制器皿来搅拌牛奶,因为铜的传热能力最好。另外,芝士在不停搅拌后及成形之前,需要泡在水中存放三星期,然后再封干约一个月,Sepp解释不同的芝士品种都各有储存时间,绝大部分须冷藏于约摄氏12度的室内。他们如今出产芝士种类便有5种,包括Sbrinz、Mutschli,我们即场尝味,前者属于口感较硬而味道浓郁的芝士,储存期一般是18个月至3年,后者则属于硬度适中的Semi -Hard类别,风味各有不同,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及配搭。 事实上,Kserei Bürgenstock芝士的制成品,大部分可在酒店的早餐时段直接品尝,酒店各餐厅的厨师,也大量利用芝士入馔。碰巧由九月份起的季度,Mike正跟瑞士航空合作设计餐单,因此只要乘搭瑞士航空的商务或头等客舱,亦能在机上品尝得到。 我们之后再到人口约8000人的Stans小镇,探访另一户同样有供应酒店及瑞航客舱的芝士农。虽然老板名字同样叫Sepp,不过这家Sepp Barmettler工场明显较现代化,工序由机器操作,人手主要负责检测与监察。说到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十多种软芝士及20种口味的乳酪制品,当中更包括羊奶芝士。据此位Sepp所指,高质素的羊奶芝士绝无膻味,品尝时更觉香软,试尝一口,终明白羊奶芝士如何能比牛奶做的芝士更香滑可口,魅力确是难以抗拒! ▲从山区放牧的牛只身上榨取牛奶。 威士忌吧 瑞航精选 想令旅游体验更愉快,选乘以瑞士为基地的瑞士国际航空是明智之举,皆因单是在苏黎世机场内已有多间贵宾室,最贴心是Arrival Lounge,在旅客搭乘长途机后,提供舒适的洗手间与淋浴设备,同时备有早餐及WiFi等设施,只要是乘搭瑞航或汉莎航空(Lufthansa)的商务舱或头等舱,又或属于Miles & More积分卡Senator或Frequent Traveller会籍,或是Hon Circles飞行常客均可使用。 此外,长途机搭客经常使用的Lounge...

遠離喧囂 入住半山旅館俯瞰琉瑞士森湖

▲由露台可远目眺对面的绿油油山坡。 琉森湖(Lake Lucerne)是瑞士中部的旅游胜地,有不少观光船从旧城开出,提供专业的游湖导赏服务。不过距离旧城约20分钟船程、历史悠久的Bürgenstock酒店,更有自家的豪华游船及登山缆车,接载客人前往真正远离烦嚣的角落,享受舒适假期。 文︰Kengi 图︰Kengi、Bürgenstock Hotels & Resort 鸣谢︰Bürgenstock Hotels & Resort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 半山旅馆 设计型格 说到瑞士名城琉森(Lucerne),大家可能会对旧城区比较熟悉,不过面积约有115平方公里、属瑞士第五大湖的琉森湖一带,同样值得一游,入住湖畔半山的Bürgenstock Hotels & Resort酒店群,便能细味箇中美态。在海拔约500米的山头上,便云集Bürgenstock Hotels & Resort集团四家不同类型的酒店,去年新开幕、主打健康住宿体验的五星级酒店Waldhotel Health & Medical Excellence,便由著名意籍设计师Matteo Thun操刀,集时尚、实用、环保及美感于一身,酒店外墙便采用方块设计,用石头分组堆砌而成,层次分明,原来石头都是构建酒店地基时遗下的原材料,若要用货车运送至其他地方丢弃,做法不环保,因而变成酒店建材,物尽其用。 酒店共有160间客房,多种房型都附设景观开扬的露台,推开大门便可饱览绿油油的山景,早、晚更有悦耳动听的瑞士山区特色牛铃声响。住宿方面,Waldhotel更备有保健检查、医疗、养生、美容及运动等不同主题的住宿套票,即使不预订健康套票,一般客人仍可使用酒店的水疗中心,这里有室内水疗浴池、健身室及可体验摄氏零下110度冰极环境的Icelab,设施完善,不容错过。 欧洲最高 户外电梯 Bürgenstock Hotels &...

世界上對巧克力最狂熱的國家 平均每人每年吃172條

提起巧克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说到“挚爱”到疯狂的程度,非这个国家莫属。 据说在瑞士,平均每人每年吃172条巧克力。 大街上卖巧克力的商店超市,走几步就能看到。 别人万圣节发糖,这里万圣节发的却是巧克力。 你可以想象,在这个国家巧克力有多流行。 有一种说法是,巧克力最早是西班牙人发明的。 后来瑞士人加入了奶,成了现在常看到的——真正的巧克力。 在古老的玛雅文明中,巧克力就被制作成各种饮品,而可可粉成了欧美人都钟爱的美食。 现在我们看到的巧克力,以更多形态展现,也发挥了它多变的特性。 巧克力有许多妙用,比如拯救坏情绪、加强注意力……如果你也喜欢巧克力,不妨去了解下它的背后故事哟! 来源:网易旅游

「中國大媽」又丟臉到國外了?背後真相沒那麼簡單

今天(26日),一群中国大妈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24日,一段事发于欧洲国家瑞士、由路人拍摄的视频开始流传网络。视频中,一群中年亚洲女游客在瑞士卢塞恩湖边与天鹅合影时,在身后写有“禁止投喂”字样提示牌的情况下,有两名女游客不时作投喂状,其中一人更在天鹅叼走手中之物时一把抓住天鹅的脖子,试图抢回物品…… ▲视频截图   视频背景音虽有些嘈杂,但仍可听到其中有疑似普通话发音传出:“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拍……”   而最后大妈一把搂过天鹅脖子的动作更是令拍摄路人爆出粗口。   这段视频很快被多家瑞士媒体报道和转发,并进而在国内引发大量关注。   于是,在国庆前夕,在这段视频的助攻下,所谓中国大妈“怒登”国际“热搜”,并让“中国游客素质”这一敏感话题再度成为讨论热点。   而无论是国内网友对大妈们的“怒其不争”,还是事关“大妈们到底是否有意伤害天鹅”的细节之争,也都无形中为即将到来的中国游客出境热潮敲响警钟:当你踏出国门的那一刻,便要小心了,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不可避免地可能被紧盯、被记录,甚至是在偏见中被误解、被放大……   事情真相尚未完全明了,中国大妈们先被骂惨了……   上述那段视频的相关报道,最初于24日出现在瑞士媒体《20分钟》日报网站上。   小锐注意到,报道原文中并未指明视频中游客的肤色或国籍,而是引用鸟类学家的话指出,突然搂住天鹅脖子的行为对人和天鹅都有一定危险。 ▲《20分钟》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然而,这段视频到了另一家瑞士媒体那里,就有了新的解读——   号称“瑞士唯一官方中文公共服务新闻媒体”的瑞士资讯网以《“中国大妈”:离开瑞典,来到瑞士》为题报道称,这两名游客说的是普通话,而游客的行为则被认为是“对其他生命个体(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的尊重缺失”。   不仅如此,视频中被天鹅叼去的那一片模糊难辨的纸巾状物品,在瑞士资讯网的报道中,也变成了“纸币”。言下之意,中国游客因为怕天鹅吃掉自己的钞票而粗暴对待天鹅。 ▲瑞士资讯网报道截图   在国庆长假即将到来之际,这一波“操作”经过国内媒体的转述后,妥妥地又将中国游客的境外“素质”和“文明”推向风口浪尖。   不过,与以往类似事件中涉事游客被一致地“口诛笔伐”相比,这届网友却有了更多元的视角。   对于瑞士资讯网报道中所指的“纸币”,有网友通过观察截图细节分析称,被天鹅叼去的物品更像是纸巾而非钞票。   此外,不少网友为视频中的游客辩解:她是怕鹅把纸巾吃掉!   有意思的是,还有网友声称,在《20分钟》日报网站上的视频中,该游客说的是韩语,这两人其实是“韩国大妈”,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视频是“经过配音的”。   不过,本着严谨的态度,小锐认真地确认了几遍原视频,发现游客说的并非韩语,视频中的声音与国内网络上流传的版本也并无不同。   有时候,比外媒指责更严厉的,是中国网友的批评   是肆意投喂,还是逗天鹅玩?是为拿回“纸巾”,还是怕天鹅吞掉?是偏见,还是客观评价?   真相暂时不得而知,只是拍摄者在视频最后的那句粗口,和后来瑞士资讯网的着意解读,却正投射出一个有些尴尬又不乏刺痛感的事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正遭受来自世界的抱怨;甚至,这些行为会被有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活生生的案例,又何止中国大妈们。   例如就在半个月前,三名中国女生在日本旅游入住民宿时,与民宿主人产生矛盾并将没有分类的垃圾丢满房间的新闻,就在网络上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中国游客素质”的讨论。   而更早些时候,一群中国游客在日本机场与警方发生冲突并唱起国歌的一幕,想必至今令国人记忆犹新。   据日媒报道,因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滞留在机场的175名中国旅客在与航空公司沟通未果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现场视频显示,在警察将涉事中国旅客带走的过程中,其他中国旅客自发唱起了国歌,一举震动世界…… ▲现场视频截图   不过,将“素质差”的大锅直接扣在中国游客身上的事例也不少见。   今年年初,日本青森县八甲田山上的知名景观“树冰”遭游客涂鸦。因涂鸦中出现汉字“生日快乐”,一些日本网民怒斥中国人“国民素质太差”,“不要再来日本”。然而20多天后,多家日媒揭露真相称,涂鸦者实际上是一名居住在日本的缅甸籍男子。 ▲日媒报道截图   而有时候,比外媒指责更严厉的,是来自中国网友的抨击。正如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在2013年的一篇报道中所说:“最严厉的批评似乎还是来自中国人。”   文章以发生在当年5月的一个事件为例:当时到埃及卢克索旅游的一名中国游客发现,在一座拥有3500年历史的神庙墙壁上刻着“XXX到此一游”。这几个字的照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后,愤怒的中国网游最后把这个15岁的文物破坏者找了出来,直到其父母公开道歉后,人们的怒火才得以平息。   被紧盯的中国游客何时“松绑”?可能要很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对同胞种种不文明行为的出奇愤怒背后,折射的恰是国人面对外界种种负面评价以及由此衍生之误解、偏见乃至歧视的焦虑。   而抛开种族歧视、有色眼镜等敏感语汇不说,中国游客这种被“格外关注”的待遇何时才能“松绑”?   我们都知道,答案可能既简单也复杂。   “继二战后‘丑陋的美国人’和数十年后到处‘比V’的日本人后,‘如今,轮到中国人到处讨人嫌了’。”《纽约时报》曾在上述报道中这样写道。   报道详尽形容了中国游客的鲜明特征:通常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熟悉外国的风俗习惯、没有排队的概念、总会在室内大声喧哗、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   不过,报道也同时指出,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有8300万人次的中国大陆游客在境外共消费了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人和德国人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消费群体”,因此中国游客“让世界各国又爱又恨”。 ▲《纽约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而转眼几年过去,中国游客的数量及其素质都在发生着变化: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的出境游市场已经达到1.29亿人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出国旅游人次越来越多,在大量的讨论和反思下,中国游客的文明程度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改善。 ▲中国游客在法国埃菲尔铁塔前拍照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周鑫宇看来,当下中国游客境外出游的症结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于“素质”,而应落在“文化差异”。   同理,现阶段“媒体讨论也好,寻常反思也罢,也都是提升国人对文化差异认知和敏感度的过程”。周鑫宇举例说,中国人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话,但欧美人吃饭时比较安静,一些中国游客出国后对跨文化环境不熟悉,也没有及时意识到这种差异,导致一些人认为中国游客“大声喧哗素质差”。   周鑫宇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到差异、了解到不同后,作为游客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差异、入乡随俗”。(来源:参考消息)

【視頻】不在瑞典街頭「碰瓷」 中國大媽改去瑞士掐天鵝脖子

视频截图 最近,中国大妈可谓是“红遍”欧洲。先是在瑞典,一位老年女性因入住酒店纷争在斯德哥尔摩街头上演了一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到底是瑞典警方粗暴执警,还是大妈歇斯底里给中国人现了眼?那边争论尚未平息,这边-在与瑞典仅一字之差的瑞士-也出“事儿”了! 今天(9月24日),瑞士《20分钟》报纸网络版以《女游客掐天鹅脖子》为题,发布了路人在卢塞恩天鹅广场湖岸边拍摄的录像:镜头中,两位中年亚洲女性游客正在一只天鹅近前意欲摆拍。其中一位用纸币挑逗天鹅,做出投喂装,另一位为其拍照。谁知天鹅本能啄食,一口抢走女游客手中的纸币。这时,正在拍摄的“女汉子大妈”手疾眼快,一把薅住天鹅脖子,“勇猛地”抢下天鹅衔着的钞票。“What the Fuck?”(这是什么鬼?) 亲见这一幕,视频的拍摄者不禁惊呼。视频来源:YouTube  视频中可见,就在事发地点两米处便设有“禁止投喂”的英语标示牌。虽然《20分钟》全文没有提及当事人国籍,但遗憾的是,视频中两位游人的对话清晰可辨:她们说的正是普通话。是中国游客,中国大妈“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欧洲社交媒体又当了一次“网红”。 在瑞典,她们的“对手”是专业强势的警察;在瑞士,她们面对的是弱势生物天鹅。如果说,瑞典那场闹剧的上演一部分是源于不同文化情感表达方式的冲撞(在理性沟通的欧洲,大哭大闹博取同情的办法是行不通的);瑞士“掐天鹅事件”中,当事人的下意识行为折射出的似乎更是一种态度:对其他生命个体(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的尊重缺失。说到底,大声喧哗、推搡加塞儿、吃完饭一片狼藉... 这些曾被媒体报道的游客行为,哪一件不是对他人的无视呢? 在陈述事实之后,《20分钟》报的报道并未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论,更没有将问题上升到国家种族层面进行攻击,而是切入鸟类专家的忠告:“这位女士的举动不太明智,因为这会给天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游客自己也有可能受伤,因为天鹅在感到受威胁时,会用嘴啄人或扇动翅膀进行自卫。” 没有上纲上线、一概而论的批判,只有对动物和人的关切。面对瑞士媒体这样的切入点,当事人会作何感想?“偶尔用面包喂喂鸭子和天鹅是件愉悦身心的事,但人类应该尊重动物… 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不要去触摸野生动物的身体。”文章最后用鸟类学家的忠告收尾。 来源: Swissinfo

瑞士Paul Klee美術館 四千佳作輪換展覽 邀你藝廊漫遊

▲《Klee in Wartime》主题展览入口。 风景如画的瑞士,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少名人雅士,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及电影大亨差利卓别灵等,他们都曾居于瑞士并于此发表过重要理论或留下辉煌作品;画坛方面,艺术成就极高的Paul Klee亦生于斯,大家来到伯恩便别错过畅游大师的美术馆,名作云集,让人眼界大开! 文、图:Kengi  鸣谢:美和旅游、瑞士国家旅游局(香港) 轮换展览 四千佳作 被称为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大师的Paul Klee,在瑞士首都伯恩附近的小镇明兴布赫塞出生,自小在德国慕尼黑接受教育,及后返回伯恩开展他的创作生涯,终其一生多数于两国间穿梭。他曾与友人往突尼斯旅行,那次旅程对他的创作影响尤为深远,而在年仅35岁之年,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逼到战场服役,期间便创作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杰作,蕴含不少反战符号。战后他曾往德国包浩斯学校及杜塞尔多夫任教,可惜当纳粹德军夺权后,他被解雇了,因此回到伯恩,创作了他后期的作品,并于1940年与世长辞。 2005年,在Maurice E. Muller博士与Paul Klee后裔的共同努力下,位于伯恩以东的Zentrum Paul Klee美术馆正式开幕,以轮换式展览为主,即每隔一段时期就有不同主题的Paul Klee画作展出。由于获得其家族的支持,美术馆收集到属于Paul Klee的名作超过四千件,绝大部分俱是珍贵的素描画。记者恰巧在五月初到访,赶及欣赏名为《Klee in Wartime》的主题展览,展期半年,由去年12月至今年6月30日(六),展品俱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创作。 ▲大楼设计简单,用楼梯与走廊相连。 参观时,旅客可依着小册子的导读自由观赏,虽然展厅的面积不大,但内容充实,展区分八大部分,包括早期具政治意味的作品、在巴黎的立体主义风格作品、旅游突尼斯时期的画作,以及战事发生前、中及后期的创作等。作品以外,还有三面用作陈述历史资料的墙,附以旧照、书信及当时的报章杂志影印本等,全面解释Paul Klee创作时代的背景。若要认真看毕整个展览,大概需时45分钟。 对当地人来说,Zentrum Paul Klee是个多元化的艺术中心,当中Paul Klee主题展馆设在主楼地库,一楼有另一个临时展厅,大家可按网页资料查询最新消息。此外,相连主楼的左右两侧,尚有儿童博物馆、可举行音乐会的大礼堂、会议室、讲座厅及咖啡厅等。观其建筑物外貌也是别出心裁,由意大利的星级建筑师Renzo Piano规划,把它造成波浪形的玻璃屋,依山势而建,远看如三座起伏的山丘相连一起,因外墙是玻璃,采光度十足,省电之余,若沿博物馆走廊行走,也能欣赏到外面的绿色风景。 ▲ Paul Klee用战时采集的材料制作雕塑。 隐藏式符号 Paul Klee的画常被形容有立体主义风格,所谓的立体主义就是二十世纪初一种前卫艺术运动(Avant-garde)的流派,用分离及重组等不依正常结构的方式,以全新的角度表达主体,用色较为大胆,绘画的画面包括大量的线条与图案等。而Paul Klee在1912年畅游巴黎时,在各艺术大师包括毕加索身上学习到立体主义创作,影响所及,让他创作了大量充满表现色彩的佳作,例如他在1922年创作的《Das...

去趟瑞士輸液防癌要價46萬 專家:都是騙子

宣传去瑞士输液防癌的网页截图。 近期,一则海外旅游还能进行“防癌抗癌治疗”的短信陡然出现在不少市民的手机上。对此,一位三甲医院健康教育人士指出,“绝大多数癌症在全世界都还没被攻克呢,怎么防呢?根本不可能。要是真能预防,那国外著名医学杂志早就刊登了。因此如果现在有人说可以输液防癌,那都是骗子。” 最近,一则医疗旅游广告短信悄然钻进很多用户的手机,“排除致癌物”“专杀坏细胞”等词汇相当抓人眼球,难道国外医院对付癌症的手段已经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了?于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向北京三甲专科医院的肿瘤专家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士求证,但是这些最了解医学前沿动态的人士均表示,除了宫颈癌目前已有预防疫苗,对于其他所谓的“输液排出致癌物”的疗法闻所未闻,“绝大多数癌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一直都是世界医学难题,所以根本无法预防”。就此,有关专家提醒,海外就医风险较大,消费者应慎重选择。 调查:瑞士“防癌之旅”10天要花46.8万元 近日,有不少北京人手机里都接到过这样一条短信:“赴瑞士防癌抗癌之旅,修复免疫系统,排出致癌物,专杀坏细胞,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北青报记者拨打短信中提供的防癌抗癌热线电话,接线员王小姐介绍,他们是一家出国医疗旅游中介公司,门店仅有一家,设在上海。该公司目前与瑞士一家大型医院合作,为中国人群提供防癌抗癌治疗。 王小姐说,出国就医服务人群分为两类,一类是健康人群,另一类是癌症患者。而对于健康人群预防癌症的治疗方案,其主要功效是能改变人体的内部环境,让癌症不容易滋生。具体方法是,先进行体检检测人体内癌症病因细胞数量,对体检者的患癌风险进行排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向外国医生进行咨询。 据了解,这种防癌之旅价值不菲,10天的行程需要花费46.8万元人民币,包括检查、治疗、往返机票、住宿、餐饮、旅游、翻译、签证、保险等。治疗期间,患者还可以到苏黎世周边景点旅游观光,“我们安排的景点很多,”王小姐说,“瀑布、雪山什么的,导游都会带着大家去看看。如果想去德国,我们也可以开车带大家去德国转转。” 如果是癌症患者人群到瑞士治疗,费用则会更高。以癌症术后康复患者为例,王小姐说,至少需要100多万元人民币。对于这类出国就医人群,“我们需要他们提供住院治疗报告、出院报告、住院期间的放化疗方案以及最新的检查报告等。患者这些病历资料经过我们的翻译之后,提供给瑞士医生看,医生会给出初步的评估和治疗方案,以确定这位患者大致还需要做哪些治疗、需要花多长时间”。 质疑:“清除致癌物的输液疗法”为何“没法说” 王小姐的话术确实很有一套,让普通人听着不寒而栗。她说:“我们健康人群的体内其实都是有致癌物和癌细胞的,但是其数量还不足以发病。”随后她又话锋一转称:“我们专门有一种治疗可以帮助人体排出致癌物,可以把超标癌细胞还有身体中容易引起癌症的东西排除掉。通过点滴输液的治疗方式,可以将致癌物、癌细胞代谢出去。”据王小姐介绍,这种防癌治疗一个疗程为10天,“周一到周五治疗,周六、周日休息一下。下一周的周一,外国医生要根据治疗情况做一个总结,比如免疫系统改善如何、是否还存在患癌风险等等。如果患病的话就需要进一步治疗。”王小姐说,他们的防癌治疗办法很多,比如臭氧、等离子疗法、血通疗法等,都可以把人体血液中的毒素、致癌物等彻底清理一遍。 针对清除致癌物的输液疗法,北青报记者进一步追问:“那么瑞士医生究竟给患者输的是什么药物呢?会有什么副作用呢?”电话那端王小姐立即回答:“这就是医生自己的东西了,属于秘方,我就没法儿说了。”对于药物副作用问题,王小姐让北青报记者大可放心,“所有的治疗下来,只会对你的人体机能有好处、有帮助的,你会感觉比原来好很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的。他们的治疗都是生物制剂、纯天然的东西,不是什么药物治疗。”王小姐这番解释反而让人一头雾水,因为稍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生物制剂就是药物,纯天然的东西也会使一些人产生过敏反应。此外,治疗之前不预先告知患者药物详细信息,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很明显是剥夺了患者知情权。 据王小姐介绍:“能做防癌抗癌治疗的,在瑞士没有几家这种大型医院,我们的医生防癌抗癌医疗技术在防癌抗癌方面是顶尖的。”据王小姐称,与该公司合作的瑞士治疗中心,属于综合性大型医院,医疗水平在瑞士排名前三,位于苏黎世,成立于1890年,历史悠久,在当地非常有名。但是北青报记者在该公司官网上并未查询到任何瑞士医院的信息。 观点:“说可以输液防癌,那都是骗子” 对于这家医疗旅游中介公司的输液防癌治疗方案,北青报记者向北京多家综合、专科三甲医院的医生咨询求证。他们均表示闻所未闻,无法予以评价。一位三甲医院健康教育人士指出,癌症是世界医学难题,病因尚不清楚,所以没有办法预防。现在唯一能预防的癌症就是宫颈癌,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预防感染HPV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缩写),但是接种者也不是因此就进了保险箱,仍然需要每年定期筛查。“绝大多数癌症在全世界都还没被攻克呢,怎么防呢?根本不可能。要是真能预防,那国外著名医学杂志早就刊登了。现在医学界对付癌症这么多办法,也只是说,我们取得了初步进展。现在经过治疗能让癌症患者的寿命延长两周,都可以让医学专家特别振奋。因此,如果现在有人说可以输液防癌,那都是骗子。” 据介绍,癌症是一个多基因引起的疾病,现在可以观察到某些基因的位点突变,可能与某些癌症相关,整个预防癌症的系统,在医学界就没有这么个概念。“比如我们预防宫颈癌,是因为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长期携带可导致宫颈癌发生,所以就可以采取接种疫苗的措施进行预防。所谓预防,是要切断原因,但是癌症病因不清楚,谈什么预防呢?”这位专家说。 对于体检中的肿瘤标志物的作用,这位专家解释,如果指标是正常水平的几倍几十倍的时候,只能说明与癌症相关,预示着患者体内已经有肿瘤了,但肿瘤标志物也不是癌症的致病基因,或者是致病原因。患者还需要再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是哪一个部位患了肿瘤。 个案:“免费旅游体检”被骗60多万 事实上,近年来海外医疗旅游中介公司、海外就医咨询机构不断涌现,这其中就有一些中介公司以海外就医为幌子,“忽悠”患者并收取高额费用,而到最后患者病也没看好,钱却花出去了,甚至有个别中介利用海外就医虚构病情实施诈骗。 湖南警方近日就打掉一个公司化运作的、从事海外医疗诈骗的犯罪团伙。2017年10月25日,湖南的一位女士向警方报案,称自己被骗了62.5万元。此前,她在一家美容店老板陈某、广州唯托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某及湖南金彩公司刘某某等人游说下,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免费旅游。旅游的第二天,该女士就被建议去一家医院做体检。体检过程中,一名所谓的“医疗专家”对她进行“会诊”后称,她有90%的概率可能患上肺癌、乳腺癌,并推荐了治疗方案。最终,该女士花费了60多万元的医药费。回国后该女士产生了怀疑,她带着体检报告到正规医院询问专家。大医院专家看了她的体检报告,包括心电图、肝肾功能、胸片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发现没有任何异常,认为就是一个常规的体检,不能预测会不会得癌症。此时,该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并随即向警方报案。 经警方初步核实,该案涉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受害人达1700多人,涉案金额竟然高达6.5亿元。 从事演艺工作的刘女士碰到的骗局则更为“高明”。刘女士在网上查询到抗衰老方面的医疗服务,并选中了一家声称与瑞士医疗机构有合作关系的中介公司。一名中介推荐她购买医疗旅游套餐,可以在瑞士一边打羊胎素,一边旅游,价格为22万元。刘女士到达瑞士之后,一位地陪接待了她,带她来到一家类似于诊所的地方,由一名外国医生给她打针,一天两针,疗程三天。然而从瑞士回来半年后,刘女士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体力变得不好,经常腹部疼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医生说是体内雌激素增高引起的,可能与之前注射过羊胎素有关。据了解,瑞士早已叫停其国内羊胎素抗衰老疗法。瑞士药监局官员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羊胎素疗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并提示这种疗法可产生显著的健康风险。 提示:海外就医面临高风险等多项问题 在海外就医的群体中,癌症患者是庞大的一个群体。一些肿瘤病人和家属认为,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新药也许能带来生机。一些中介正是利用患者及家属的急切心理,夸大国外治疗肿瘤的疗效,从中牟取暴利。如今又包装出一个所谓的防癌抗癌,瞄准了健康人群的腰包。 调查发现,虽然患者不惜重金到海外接受医疗服务,但由于行业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目前患者国外医疗面临风险大、无保障、维权难等问题。首先,有一些医疗中介机构根本没有配置专业医学翻译,而是雇佣一些没有医学知识的学生担任翻译。他们对检查结果、病情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翻译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增大。 其次,按照正规程序,患者到海外医疗需要由医疗中介机构代表游客与国外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才能实现。但现实中,一些中介公司没有与国外医疗机构签订任何协议,一旦出现问题或事故,消费者将面临正当权益无法保障的问题。 第三,由于医疗行为的发生地和患者居住地分属不同国家,法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一旦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发生医疗事故,患者取证难度较大,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经济成本。 小贴士:目前中国实行的癌症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杜绝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吸烟不酗酒,少吃过咸过热和烧焦的食物,不吃发霉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切勿滥用药物及放射线。 二级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对无症状人群定期监测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直肠癌的监测。 三级预防:对癌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防止残疾或减轻致残程度,降低残疾率,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进行康复指导,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来源:北京青年报

從燒國旗到群毆 瑞士球員一個手勢牽出一段血海深仇

阿尔巴尼亚国旗及球迷 瑞士和塞尔维亚的比赛,双方球员踢的算得上“你死我活”,3名进球的球员在破门后都表现的超级兴奋,在很多人眼里,这可能只是来自世界杯的快乐,却殊不知这两队背后有着“血海深仇”般的历史纠葛…… 小组赛第二轮,瑞士和塞尔维亚经过一场激战,场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除了足球竞技之外当然也有其他的故事,两个看似没太多历史渊源的国家,其实暗藏着不小的民族矛盾。 瑞士的阿尔巴尼亚中场线   我们来看一下瑞士队的主力阵容:   扎卡,副队长,中前卫,父母是来自塞尔维亚的阿族人;贝赫拉米,第三队长,中前卫,出生在科索沃的阿族人;哲马伊利,意甲老将,前腰,出生在马其顿的阿族人;沙奇里,前拜仁飞翼,出生在科索沃的阿族人。   除了左边前卫祖贝尔,瑞士整个中场都是阿尔巴尼亚后裔。加上本次未带到俄罗斯的卡萨米、迈赫迈迪、塔拉沙伊和阿耶提双胞胎兄弟,如今的瑞士足球,阿尔巴尼亚人撑起了半边天。 在瑞士,大约生活中20-25万阿尔巴尼亚族人。他们大部分人的家乡是前南地区,集中在科索沃和马其顿。当前南斯拉夫解体并陷入内战,作为少数族裔的阿尔巴尼亚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几年后的科索沃战争,进一步让诸多阿族人流离失所。 由于主要来源是难民,阿尔巴尼亚移民在欧洲发达国家的口碑并不算好。著名的动作电影《飓风营救》的主要反派,就是法国的阿尔巴尼亚犯罪团伙。2011年在苏黎世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前南地区”的移民是最不受欢迎的族群,而这其中占比最大的,正是阿尔巴尼亚族裔。而2010年一项统计显示,主要由科索沃阿族构成的前塞黑年轻男性的犯罪率,是整个瑞士平均水平的3.1倍。 但斯拉夫人的运动天赋为瑞士带来了活力。现如今,仅占总人口2%的阿族,贡献了瑞士国家队的几乎整条中场线,是瑞士足球真正的中流砥柱。 扎卡的进球动作代表着阿尔巴尼亚旗帜上的双头鹰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巴尔干移民数量激增,瑞士足坛的教练和球探开始把目光放到这些东欧的孩子上。他们训练其中有天赋的佼佼者,并成功归化。从四年前开始,瑞士人开始收获果实。他们已连续三届国际大赛跻身决赛圈,巴西世界杯和法国欧洲杯均杀进淘汰赛。“我们为代表瑞士出战而自豪,”扎卡告诉瑞士记者勒-马丁-迪曼谢,“尽管我们很多人都有第二本护照,那代表着我们的血脉。” 以贝赫拉米为例。1990年,在他5岁时,由于一家所在的北科索沃经济、政治形势严重恶化,父母双双失业。此前,他们是当地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的经理和秘书。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贝氏夫妇决定移民瑞士。 贝赫拉米一家来到说意大利语的提契诺州。最初的四年里,他们的避难申请始终未能通过审批,一家子处于黑户的状态。这时贝赫拉米生命中的贵人出现了。他所在的体育俱乐部里有一位同学佩德拉齐尼,是提契诺州司法部长的儿子。部长同情贝赫拉米一家的处境,又看到了这个科索沃少年的天赋,决定帮助他们。最终,在1998年,贝赫拉米一家获得了永居权,贝赫拉米也有了安心踢球的环境。 塞-阿的世代仇恨 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大民族的矛盾,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的时代。两族曾在科索沃地区共同抵御入侵,双方都将科索沃视为本民族的“圣地”。可惜,和耶路撒冷一样,这块圣地没有带来两个民族的团结,反而成为了双方矛盾最尖锐的焦点。 首先是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后,以赋税作为筹码劝诱科索沃居民改信伊斯兰教。阿族人通过改变宗教信仰得到了免税的待遇和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不肯就范的塞族人被迫迁往其他地区。 记载塞族人起义反抗穆斯林统治的油画 1901年,科索沃地区的阿族人以清除奸细为借口,对当地的少数塞族人进行了多次屠杀。希土战争后,参战的阿族人并未向当局交还武器。他们把枪口转向了塞族人,北科索沃超过40个塞族聚集的村庄惨遭屠戮。事件最终升级到沙俄和奥匈帝国分别介入才得以平息。 1912-1913年,巴尔干半岛上的几个天主教和东正教王国——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组成了巴尔干联盟,一起对奥托曼帝国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加上同宗同教的俄国人的帮助,塞尔维亚人重新得到了科索沃。他们抱着血债血偿的态度,对阿族人还以种族屠杀,超过两万名阿族平民失去了生命。 前南内战和科索沃战争是两个民族的仇恨在现代的延续和升级。最终,和当初重新获得科索沃的塞族人一样,阿族也是是依靠外部力量取得了科索沃的独立。从冷战时期就全面倒向西方的阿尔巴尼亚,无疑比塞尔维亚这样的“邪恶国家”更受西方青睐。 足球是绿茵场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塞阿两族的矛盾从战场也延续到了足球场上。2016年欧洲杯预选赛,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被分到一个小组中。由于两国并未处于交战状态,亦未收到更改分组的申请,欧足联没有刻意回避抽签结果。然而,官员们低估了政治和民族的心结会对比赛造成的影响。 2014年10月15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双方首回合较量。阿尔巴尼亚队的大巴在路上便遭到主队球迷的石头袭击,在客队热身时,硬币、打火机甚至一大块水泥板从看台上“招呼”下来。比赛开始前,塞尔维亚球迷高呼“杀死阿尔巴尼亚人”,客队的国歌声则被全场嘘声淹没。 比赛开始阶段,主队球迷焚烧了一面北约旗帜。15分钟后,不断有烟火被掷入场中,比赛两次中断。在第二次中断期间,一架悬挂着旗帜的遥控飞机飞过球场中央。旗帜上画着近代阿族的政治领袖,和一幅包含了科索沃的大阿尔巴尼亚地图。塞尔维亚球员米特洛维奇瞅准机会跳起将飞机和旗帜一并拽了下来,几位阿尔巴尼亚队员立刻围上前来抢夺旗帜。阿队前锋巴莱拿到了旗帜准备拿到场下,不料一名主队球迷冲入场内袭击了他。场上形势迅速失控,发展成了双方球员、球迷的群殴。 当值裁判只能取消比赛,安排双方球员退场。最终,塞尔维亚队被判0-3告负。双方次回合,塞尔维亚球迷被禁止迁往阿尔巴尼亚现场助威。 双方的怒火并未在场内完全消除。赛后,塞国两座城市发生了阿族商店被袭击和纵火的事件;阿尔巴尼亚驻黑山大使馆遭到袭击。阿族的反击毫不示弱,在阿尔巴尼亚南部,100名民族主义者袭击了塞族和希腊人的民宅、砸毁车窗,直到警察前来干预。在维也纳,50名阿族人向一家塞族人开的咖啡馆投掷酒瓶。 事后证明,塞尔维亚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凭借对手“赠送”的3分,阿尔巴尼亚最终力压丹麦,获得了直通法国的资格,也是国家历史上首次杀入世界杯或欧洲杯决赛圈。而塞尔维亚名列小组第四,甚至没资格出战附加赛。 瑞士队的两名阿族人进球后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种庆祝动作,在足球场上干输对手,令族人血脉喷张。 两年后,塞尔维亚人知耻后勇,以小组头名身份杀入世界杯,而阿尔巴尼亚运气不再。面对阿族人领衔的瑞士,可以看作他们获得了一次另类的“复仇”机会。然而比赛最后,还是让阿族人扎卡、沙奇里的进球锁定了胜局,而这两名阿族人的庆祝动作几乎都一样,那就是代表着阿族人的“双头鹰”。而这可以算得上对场上所有塞尔维亚人,最大的侮辱了吧。 来源:网易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