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濕麻痹關節痛?教你突發自救穴按法

加拿大都市网

【加拿大都市網】踏入三月尾,天氣開始回暖,春濕雨霧時分,再加上常夾雜風、寒、熱邪,身體一旦正氣不足,便很容易輕則濕重易倦,嚴重者出現痹證性關節痛。  

筋肌骨酸麻痛

濕邪具有黏滯、重濁、趨下(向人體下部走)的特性,濕氣重與居住環境、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因素存在着肯定的關係。中醫認為濕氣有內濕與外濕之分,春季的氣候潮濕悶熱所造成的居住環境潮濕,正是導致外濕的原因之一。而濕邪偏勝所導致的痹證為著痹,特點是肌膚麻木,肢體關節重着;風邪偏勝者為行痹,特點是關節遊走疼痛;寒濕偏勝者為痛痹,特點是疼痛固定、劇烈;風濕熱邪則形成熱痹,特點是關節灼熱紅腫、發熱。

突發作自救穴按

不管是哪種痹證,中醫針灸治療本病在臨牀上已獲得良好的療效,可配合中藥外敷,以溫經通絡、舒筋止痛中藥於患處局部外敷,療效更為顯著。當患者痹證突然發作時,除了儘快求醫,可按壓穴位及服用食療以緩解疼痛。
 
下肢

  • 陰陵泉: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與陽陵泉相對,脛骨內側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部上方。能化濕舒筋,祛風除濕。
  • 陽陵泉: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今作膝下兩寸。助清利濕熱、舒筋健膝。
  • 犢鼻: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助祛風濕,利膝關節。
  •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下3寸,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能調理脾胃,扶正培元。

上肢

  • 肩: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外方凹陷處。可助疏散風濕,通利關節,祛邪解熱。
  • 曲池: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有助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
  • 合谷:手背第1至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能疏散風邪,開關通竅。

按摩方法:使用食指、中指或拇指的指腹輕輕按揉穴位2至3分鐘,每日2次即可。不宜過分用力,以稍有酸脹感為度。當關節疼痛甚,同時伴有發紅、腫脹、發熱時,請勿揉搓關節。

祛濕補骨湯療

材料:巴戟天3錢、杜仲3錢、山藥5錢、牛大力5錢、千斤拔5錢、薏米5錢、芡實5錢、茯苓3錢、豬腱半斤。
製法:將所有用料和配料洗凈,豬腱汆水,同放瓦煲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2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祛濕,舒筋活絡。

若有明顯不適,建議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食品及適當配伍其他藥材服用。

(網上圖片)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健康饮食要少摄入钠 盐与钠有什么区别?

保持健康亮泽肌肤的最佳食物

睡眠不好?推荐你这些最佳助眠维生素

用自然的方法缓解关节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