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4平米 中國最宜居城市為何是這裡?

加拿大都市网

香港

資料圖:香港銅鑼灣。

當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樓和北京的大樹》里說,香港的高樓令人窒息,讓他無比懷念北京的大樹。後來,他又在《香港的鳥》里說,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緻雙層鳥籠,沒有鳥能夠在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飛。

這些文字生動地反映了香港這座城市給予人的壓迫感。截至2017年末,香港總人口740.98萬人,在香港11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4平米。

可就是這個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4平方米的城市,竟被不同機構評選為「中國最宜居城市」。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日前發佈的《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8)》,香港的宜居指數高居全國第一,北上廣深位列其後。不僅如此,英國《經濟學人》旗下智庫公布的2017年全球宜居城市報告,也將香港評為中國最宜居城市。

近年來香港經濟增長放緩,住房壓力有增無減,她憑什麼拿下中國最宜居城市?

生態環境是重要指標

公開報道顯示,經濟學人智庫將香港列為中國最宜居城市的最重要理由,是因為香港擁有大量的綠化面積。

香港自1970年代開始,便通過立法保護了約佔全香港總面積40%的郊野公園。在法律約束下,所有樓盤的開發只能在狹小的空間展開。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港人以「蝸居」的居住環境,換來了大片的綠化面積和清新空氣。如今,雖然經濟增長放緩,住房壓力巨大,但香港的郊野公園有增無減。

不同機構對於城市宜居指數的評定,參考的因素並不完全相同,但衡量的指標基本都包括氣候環境、社會安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環境、基礎設施這些方面。香港除了在經濟基礎和氣候環境方面極具優勢,其他幾項指標也表現強勁。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在世界最安全城市排名上位列第二,僅次於日本。

據社科院《中國城市營銷發展報告(2018)》,近一年來,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座城市的總體發展勢頭良好,文化、旅遊、創新創業方面都有不錯表現,但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短板——宜居指數比較低。

北京宜居指數低主要原因在民生質量和生態環境這兩方面。醫療、教育的高成本,回漲的房價,使民生質量缺乏提升拉動力;另一方面,雖然北京在治理污染企業和霧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空氣質量仍未進入優質行列,導致生態環境落後北京發展需要。

上海的宜居指數有所下降,主要失分項在民生質量,交通擁堵、房價偏高、公共醫療資源緊張等問題,使上海民生質量排名靠後。廣州宜居指數較低主要也是民生質量不高導致的,因此廣州在2018年將品牌建設重點放在宜居建設上,共計56個覆蓋民生、醫療、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項目將要開啟。

雖然現階段上海的投資發展指數有所下降,但過往的積累仍保證她在未來有很大潛力。上海的自由貿易區、綠色協調的經濟結構、開放的姿態將為其未來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投資發展指數整體偏低

除了香港,另一個讓人略感意外的城市是上海。

報告顯示,北京在投資方面保持着較為明顯的優勢,吸引力依然強勁,但上海在吸引投資方面略顯不足,其投資發展指數排名跌出了全國前三。

報告指出,北京通過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落地積分落戶政策等措施,切實強化了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最大程度為企業鬆綁減負,有力推動投資在逆境中保持強勢。

反觀上海,雖然上海在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等經濟指標方面成績亮眼,但上海的人口限制政策桎梏了人力資本結構,影響了經濟發展的要素質量。另一方面,上海的互聯網行業投入相對不足,限制了投資營銷,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上海在吸引投資方面相較於北京略為弱勢。

數據顯示,城市的投資發展指數與創新創業潛力相關程度最高。深圳與成都,就是一「正」一「反」的良好佐證。

報告指出,深圳在投資指數上表現出色,主要得益於深圳的創新創業活力。而成都的投資指數之所以較低,除了其經濟基礎本身相對較弱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創新創業潛力比較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劉彥平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近一年來,中國城市投資發展指數整體不高,這不僅與中國城市正處於推進高質量發展轉型調整期的內在壓力有關,也與國際貿易爭端等外部因素相關。

來源:中新網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染食肉菌香港截肢 华裔消防员返回温哥华积极复健

约克区警队本月底将举行亚裔招聘会!

不粘锅10件套装 原价219.99特价仅售139.99

他在史丹利公园露宿34年 来自安省曾入读滑铁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