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血管都是養出來的 這些行為最傷身!

加拿大都市网

圖片來源:Pixabay

血管不好,從頭傷到腳

頭:影響認知。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吳明營表示,現代人由於飲食和生活方式不健康,慢性病不請自來,腦袋裡的大動脈血管壁上也悄悄產生了斑塊。斑塊一點點長大,血壓平穩時,還算相對安全。若血壓突然升高,斑塊就會被「刺激」脫落,沖向細小動脈,導致腦梗死。同時,血管隨着年齡增長逐漸「老化」,個別地方還會產生「鼓包」(微小的動脈瘤),一旦破裂,就是腦出血。大腦作為人體的「總司令部」,若是生病了,思維和行動也會跟着失靈,甚至誘發認知障礙。

頸:誘發卒中。「頸動脈是一個流向大腦的血液通道,各種原因造成的該通道內部管徑變小,就稱作頸動脈狹窄。」吳明營表示,最常見導致頸動脈狹窄的原因是頸動脈硬化,臨床上80%以上的人都屬於這個情況。動脈硬化過程與水管中水銹形成非常類似:最初表現為動脈管壁上出現硬化斑塊,隨着斑塊一點點增大,最終形成頸動脈狹窄。不僅如此,頸動脈狹窄還是導致腦缺血和腦卒中的「罪魁禍首」。一方面,狹窄的頸動脈會導致腦組織無法獲得足夠血液,產生缺血癥狀;另一方面,頸動脈斑塊若生長不均勻,可碎裂而產生碎屑,導致腦卒中。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吸煙、酗酒都是頸動脈狹窄的高危因素,如生活中經常出現頭暈、發獃、無力,白天思維不清、昏昏沉沉,晚上失眠等癥狀,建議去醫院做個頸動脈的超聲波檢查。若診斷明確,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胸:動脈夾層。主動脈是心臟向全身輸送動脈血的總通道,也是人體最粗的血管。吳明營介紹,主動脈血管壁有內、中、外三層膜,正常情況它們緊貼在一起,共同承受血流壓力。若內膜出現裂口或潰瘍,血液衝擊便會沿着這個「缺口」進一步撕扯擴張,導致三層膜分離,形成主動脈夾層。若不及時處理,外膜將單獨承受血壓,隨時會發生致命性破裂,動脈血會直接湧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造成大腦和內臟短時間內供血不足,出現失血性休克,患者幾秒鐘之內就會死亡。

「高血壓是主動脈夾層的首要危險因素」,吳明營表示,血壓的不穩定極易造成動脈壁的損傷,臨床上主動脈夾層患者幾乎都存在高血壓控制不良的現象。此外,有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鈣化斑塊的老人、孕婦及有主動脈夾層家族史的人,都是該病高危人群。以上人群若出現「撕心裂肺」的疼痛,且持續時間長,並感覺疼痛延伸到了前胸、後背甚至腹部,應及時就醫。目前,診斷主動脈夾層,臨床常用的是CT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介入放支架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腹:主動脈瘤。提到血管疾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風、心臟病,但對腹主動脈瘤卻很陌生。其實,人體最大的主動脈血管,往上走可達到頸部、往下走則可延伸到腹部。腹主動脈源源不斷地把從心臟泵出的動脈血,通過其分支血管輸送到全身,就像樹榦和樹枝一樣。當主動脈膨脹越來越薄時,血管像一個被撐大的氣球,最終形成主動脈瘤。一旦破裂,會使體內大量失血,導致猝死。

吳明營表示,這個病早期幾乎沒有癥狀,但若感到腰背部或腹部呈撕裂感、刀割樣等脹痛不適,並伴血壓異常升高,則須警惕。此外,建議5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煙齡10年以上,有外周動脈瘤病史者,盡量每年做一次腹部超聲檢查。

腿:深靜脈血栓。「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很危險的靜脈病。」在吳明營看來,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最典型癥狀是下肢腫脹。由於深靜脈堵住後血液迴流不暢,患側腿就會腫起,還會出現壓痛和發熱感,就像是被小火從里往外烘烤一樣。若對側沒血栓,或血栓不像另一側那麼嚴重,則會形成不對稱下肢腫脹。更加嚴重的是,若深靜脈血栓遷移至肺部,會形成有潛在致命威脅的肺栓塞,患者常常會出現胸痛、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

需要提醒的是,卧床、長時間不動等均是靜脈血栓重要危險因素。司機、IT工作者、教師、售貨員等需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風險相對較大。以上高危人群一旦出現腿部,尤其踝關節和足部有腫脹感、疼痛或壓痛、腿部發紅、腿部皮膚溫度上升、有淺靜脈擴張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5大毒素讓血管「長垢」

毒物一:黏稠的「脂肪」

膽固醇是血液中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被稱為「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對血管有保護作用,但「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旦過量,就會使血液變稠,血管壁上逐漸形成小斑塊,讓血管通道變窄,血流受阻,引發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人體1/3膽固醇從食物中獲得,高膽固醇和暴飲暴食、動物性食物(肉類、動物內臟等)攝入過多有很大關係。因此,「管住嘴」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血管保持清爽。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物;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多蒸煮,少油炸;多用魚肉代替畜肉和禽肉;還要適量吃些被稱為「血管清道夫」的食物,比如山楂、燕麥、大豆、金橘、紅薯、大蒜、洋蔥等。如通過控制飲食不能將血脂降到理想水平,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毒物二:煙草化學物

吸煙時,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通過肺泡和血液的氣體交換進入血管,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如果把血管比作輪胎,不僅有外胎還有內胎,覆蓋在血管內側的內胎在醫學上稱為「血管內皮」,能幫助血管保持彈性,而尼古丁會對其造成毀滅性破壞。值得提醒的是,被動吸二手煙也對血管有類似傷害。因此,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主動戒煙,社會也應繼續加強控煙力度。

毒物三:甜甜的糖分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和血管病是「難兄難弟」,血糖控制不好,血管就易發生病變。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普通人吃糖太多,可能引起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增高。久而久之,導致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症,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促使血栓形成,增加患腦卒中風險。

米飯、饅頭等主食經人體消化後,澱粉會轉化為糖進入血液,如果還額外吃很多糖,攝入的糖分就會超標。因此,大家應少吃甜食,尤其是碳酸飲料、雪糕等。

毒物四:錯亂的激素

熬夜成了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殊不知,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研究表明,長期熬夜的人,患心臟病風險比常人高一倍。因此,大家一定要規律作息,每晚11點前睡覺,每日保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毒物五:口腔里的各種細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調查研究發現,口腔細菌可誘發動脈硬化,增加患心臟病風險。原因在於,刷牙方法不對、次數太少會讓食物殘渣沉積在牙齒周圍,久而久之形成牙菌斑和牙石,細菌產生的毒素可進入血液循環,損傷血管內皮。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是常人的2.7倍。因此,大家千萬別以為刷牙事小,一定要關注口腔衛生,每天早晚刷牙,每次3分鐘,飯後別忘漱口,成年人每年都要洗牙。

幾種壞習慣最傷血管

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於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因此,建議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平時飲食中少吃燒烤、腌制的加工類食品和油炸食品,應少肉多菜,避免脂肪攝入過多。

長期吸煙會導致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香煙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環芳香烴及丁二烯等 多種有害物質,它們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到達血管,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缺乏運動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誘因。 長期不運動,血管裏面的「垃圾」就沒有辦法排出,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囤積在血液中,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最終堵塞血管。

長期熬夜可能帶來心梗風險。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黏稠,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顯增加。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壓力大,心情差,精神壓力也能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 使血管變硬。

血積——傷血管

血積,是指瘀血凝結成積。「人體內的血液不斷流動循環,灌注全身臟腑器官,當營養成分過多,血管內甘油三酯等脂類物質便會大量積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時,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減慢,血瘀就離你很近了。」李曉君表示,高油、高脂飲食,抽煙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禍首。血瘀的人通常表現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點或片狀瘀斑、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皮膚瘀青、女性多見痛經、閉經或經血暗紅甚至有紫黑血塊等。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終結果就是血栓。

對策:日常飲食上應多吃有活血通脈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蔥、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飲或寒涼的食物。此外,還可以嘗試一個葯膳方——三七粉。將一小勺(大約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暢氣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趙艷提醒,血瘀體質的人心血管機能一般較弱,鍛煉不宜過猛,可選擇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錦等。

不吃早餐 傷腦血管

不吃早餐,上午會出現低血糖反應,如表現為頭暈、乏力、出汗、飢餓感等,使得工作、學習效率下降,長期不吃早餐還會使膽固醇、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引起血管硬化。

構成合理營養早餐的理想模式是主食類(米、面、雜糧)+含有優質蛋白的食物(蛋、奶、肉、豆製品)+蔬菜類+油脂類。

早餐可以有以下組合:1.包子+粥+雞蛋。包子餡可以是肉和菜,還可以蛋和菜,粥可以是雜糧粥、玉米面粥、燕麥粥、大米粥。2.麵包+果醬+牛奶+堅果。麵包可以換成漢堡,果醬也可以換成芝麻醬。3.發糕+粥+蔬菜+雞蛋。發糕還可換成饅頭、花捲、豆包等,蔬菜根據個人的口味烹制,建議不用太過複雜烹調。4.豆腐腦+燒餅+拌小菜或豆漿+早餐包+拌小菜,既簡單又不失營養。

每天兩瓣蒜養出好血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科主治醫師王欣介紹,中醫認為大蒜性辛、溫,歸肝、心經,其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稱。無論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還是普通人群,每天食用兩瓣蒜,都有輔助降壓、擴張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腫瘤的作用。

涼拌新鮮蔬菜、烹飪海鮮時加入大蒜,還能佐制蔬菜和海鮮的寒性。若喜歡喝粥,可煮點大蒜粥。取蒜頭30克,去皮,先放到開水中煮1分鐘後撈出,再將100克粳米放入水中煮成稀粥,快熟時將大蒜重新放入粥中煮熟,加鹽調味即可。要注意的是,有口苦咽干、口舌生瘡、心煩胸悶、大便閉澀等上火癥狀時盡量要少吃或暫時先不食用。胃病患者不宜生食大蒜。

食物中的血管「清道夫」

血糖穩定劑:普洱茶

普洱茶品性溫和,對脾胃刺激相對較小,含有茶多酚等多種有益健康的成分。研究發現,普洱茶具有顯著抑製糖尿病相關生物酶的作用,有助於穩定血糖。普洱茶建議在兩餐之間飲用,沖泡時要用100℃ 的沸水。喝普洱茶最好先洗一遍,因為大多數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數年後飲用,容易沉積塵埃,「洗茶」可達到「滌塵潤茶」的目的。

血脂調節劑:燕麥

燕麥中含有豐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纖維,可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對調節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麥能帶來較強的飽腹感,使人長時間不餓。建議選擇最「單純」的燕麥,即大片、整粒、不細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麥。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營養又美味。

血壓控制劑:芹菜

芹菜中含有豐富的鉀和芹菜素,有利於控制血壓。美國心臟協會雜誌《高血壓》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適當飲用芹菜汁確實有助於降血壓。烹制芹菜要少油少鹽,否則會削弱芹菜的降壓作用。可將芹菜焯水後涼拌,或者直接用來榨汁喝。

血循環催化劑:黑豆

黑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能清除體內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促進血液循環。此外,花青素還有護眼的功效。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更穩定,用醋泡有利於黑豆中營養物質的吸收。泡製前需要先將黑豆炒熟,放涼後倒入陳醋使其沒過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約1/3的空間,以免黑豆膨脹溢出。蓋好蓋後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脹後就可以吃了。黑豆還可用來打豆漿或熬湯。

血液凈化劑:海帶

海帶不但是含碘較高的食物,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膠質,其中的膠質成分能結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具有排毒、凈化血液的作用。可直接將海帶泡發後,製成涼拌海帶絲。不過,由於海帶屬於涼性,建議身體較寒、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帶燉豆腐,高溫加熱能中和海帶的涼性。

血栓溶解劑:納豆

納豆是由黃豆通過納豆菌發酵製成的豆製品,研究證實,納豆中的納豆激酶能「溶解」血栓,防止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此外,納豆還富含大豆異黃酮、鋅、鈣與維生素K,能補充雌激素,改善更年期癥狀,還可預防骨質疏鬆。為了保持納豆激酶等成分的活性,納豆不能加熱吃,必須是涼菜狀態,新鮮食用。此外,為了保持它有益於心血管的健康特色,不能在裏面加入大量油脂,也不建議配合大量動物性食品食用。

養護血管做好五點

首先,管住嘴,少吃「四高」食品,即高糖、高油、高脂、高鹽,這些食物易導致膽固醇等附着於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管不暢通。

其次,不熬夜。長期熬夜,身體內激素分泌周期出現紊亂,增加心腦血管系統的張力。

再次,拒絕吸煙和二手煙。煙草中有害物質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和動脈粥樣硬化,以致形成血栓。

第四,多做有氧運動。游泳、跳舞、騎單車、瑜伽、打太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是最簡單的健步走,持之以恆都會使血管的彈力增強。

最後,保持好心情。不少心腦血管疾病都與情緒波動過大有關。想要血管健康,平和的心態必不可少。

來源:人民健康網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多伦多油价明日再降2分!

口渴夜尿多恐患糖尿病?自测7大症状 医生教1招减44%风险

12星座一周运势(4月20日-4月26日)

视频:大多伦多团伙连续持枪劫车!青少年犯案停车场冲撞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