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成海歸就業新選擇

加拿大都市网

新華社照片,杭州,2015年11月4日 “海歸”聚杭州 攜500餘項目交流尋合作 11月4日拍攝的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現場。 當日,2015浙江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開幕,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的505名海外留學人才帶來電子信息類、物聯網、生物醫藥類、新能源環保技術類等593個創新創業項目,吸引國內一大批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項目投資人在現場洽談,尋求合作。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圖為杭州國際人才交流與合作大會現場。新華社資料圖片

 

本報訊

《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日前在北京發佈,根據《報告》顯示,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仍然是海歸就業首選,同時杭州、武漢、南京、成都、蘇州等正在迅速崛起的「新一線」城市,也成為海歸選擇的新熱門。

大多數海歸回到中國後,都希望能夠在一個寬廣的平台施展身手。作為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工作機會多、發展空間大,不少海歸會優先考慮在這幾個城市求職,但當他們開始在一線城市生活和工作時卻遇到不少煩惱。朱一丹曾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回國後她選擇到北京工作。「北京的交通非常擁堵,短短几公里的路有時能堵上好幾個小時。而且秋冬季節的天氣很糟糕,經常會遭遇『霾伏』。這些生活中的細節很容易影響到我上班時的心情」,朱一丹說道。

彭圳培曾就讀於法國國立高等先進技術學校,回國後他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待過,現在深圳工作。當談到為何只到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就業時,他稱這幾座城市有着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好的工作崗位。但當求職者都湧向這些城市,很容易出現人才飽和的情況,職場競爭也異常激烈。為了在一線城市立足,彭圳培付出不少努力,但是也感到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壓力。他說:「無論是在北京、上海,還是在深圳,我每天都得在高峰期乘坐地鐵上下班,經常被擠得無處可站。同時,高房價也正在阻礙年輕人在這裡紮根。」

「疲憊」是不少在一線城市打拚的海歸心聲。正因為此,一些海歸將目光投向中國其他城市。據《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雖然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仍是海歸族就業首選,佔比分別為18.6%、15.6%、13.4%及12.0%;但杭州、武漢、南京、成都、蘇州等迅速崛起的「新一線」城市,也成為海歸就業的新選擇。

海歸投身於「新一線」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們看好那裡的發展前景。陳志浩曾就讀於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攻讀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畢業後,他選擇回到家鄉成都,準備創業。「我在成都長大,非常清楚這座城市的優勢所在,也非常看好它的發展前景。成都有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但許多領域還有待開發」,陳志浩說。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下,不少「新一線」城市通過大手筆招才引智政策,吸引海歸前來創新創業,比如設立留學生創業園區、項目孵化平台等,為海歸提供資金扶持、創業指導以及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等。這也是海歸投身到二線城市的原因之一。

李志鋒曾就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回國後他落戶重慶。「在重慶創業初期,我曾獲得創業資金36萬元。這筆資金給我的創業帶來不小的幫助。」

回家創業 工作家庭兩全

■29歲的海歸女姚瑤回國創業,圖為姚瑤蜷縮在辦公室一角睡覺。中新社資料圖片

 

除了政策原因,海歸選擇這些「新一線」城市還考慮到了環境等其他因素。

「成都是一座宜居城市,有着適宜的氣候、優良的空氣品質以及悠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成都的生活成本較低,這是它相對於一線城市的優勢。較低的房價也讓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比較能接受」,陳志浩說,「選擇在成都紮根,很大程度上也有工作和家庭兩方面的考慮。首先,成都是我的家鄉,北上廣深中的任何一個城市都離成都太遠了。畢竟父母都在成都,我想離家近一些;其次,在家鄉創業我的心裏更有底。一來我熟悉當地的環境,二來在成都積攢下來的人脈能夠為創業提供幫助。」

一些海歸因為曾在這些「新一線」城市讀大學,回國後也會選擇回到大學時期學習生活的地方,落戶於這座城市。從本科到碩士期間,李志鋒就讀於重慶大學,學習應用物理專業,後來他前往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先是在北京創業,但兩年後他選擇搬到了重慶。「我之所以選擇到重慶創業,是因為對這裡非常熟悉。雖然我不是重慶人,但我在重慶生活過很多年,這裡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故鄉。而且在重慶創業,成本相對較低」,李志鋒說道。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针对不同人群 种类齐全!Nova益生菌一律8.5折!

珊瑚礁灭绝危机 全球暖化致“第4次大规模白化”

摩恩Moen单把手高弧度厨房龙头 原价207.20特价169.99

万锦三名青少年停车场抢车 最小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