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碳九泄漏量是企业报告量近10倍 谁给他们瞒报的胆量?

加拿大都市网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泉州月初发生碳九泄漏事故,工作人员事后加紧清理。新华社

福建泉州泉港区东港石化公司于11月4日凌晨发生碳九泄漏事故,造成至少69人送院治疗。该公司事后宣称,泄漏量为6.97吨,泉州市政府25日通报称,已查明实际泄漏量为69.1吨,涉事企业一开始就刻意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性质十分恶劣,泉港区副区长陈相成等官员被免职。

东港石化公司执行碳九装船作业时,装载碳九的货轮“天桐一号”与码头连接海域软管处发生泄漏。泉州市长王永礼表示,东港石化公司“安全生产隐患严重,泄漏事件发生时存在违规作业”。从11月4日凌晨1时6.97吨碳九在福建泉港泄漏开始,一系列围绕该事故的细节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25日,泉州市政府通报称,事发后,企业要求中层以上员工统一口径,严守泄漏量为6.97吨的“底线”,隐瞒泄漏数量,并恶意串通码头船只统一口径。

■泉州碳九泄漏后,附近海域出现死鱼。 网上图片
 

泉港区副区长免职

经深入调查发现,涉事公司通过精心掩盖、移花接木的方式少报62.1吨的泄漏量,隐瞒近十倍。通报指出,虽然企业百般掩盖,也采取措施吸回了大部分油污,但泄漏事实客观存在,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已经形成。目前,包括涉事企业法人代表黄某仁在内的6名企业人员、涉事油轮值班水手长叶某彪在内的4名操作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黄某等7名直接责任人员已被批捕。
还有一批官员受到处理,包括泉港区区长颜朝晖向泉州市委、市政府作深刻检查,泉港区委常委、副区长陈相成免职,泉港区交通局局长朱辉阳、区安监局主任科员刘建康、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陈文雄被责令停职检查。

渔民捕捞逐步恢复

另据中新网报道称,当地政府已下拨应急扶持资金500万元人民币,帮助渔民生产恢复。官方通报指出,事发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已恢复正常,水质已恢复至第一(二)类海水水质。 

东港石化法人名下拥十余公司

涉事企业东港石化公司曾由福建国资控股,但在4年前已退出,彼时东港石化已连亏三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采取措施的法定代表人黄天仁,名下拥有十余公司涉及多个领域。

据天眼查显示,东港石化于2005年成立之初,便由福建省国资控股,其间长达9年时间,直到2015年5月才由自然人林森与黄天儒控制的德和集团控股,目前,德和集团旗下合计100%持股4家子公司,业务涵盖液体化工、房地产、新能源、物流等领域。

此外,截至2013年11月,东港石化总资产为2.72亿元,总负债2.28亿元,所有者权益4379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64万元、1557万元、76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89万元、-1227万元、-1724万元。

福建国资退出后,东港石化又经历了两次法定代表人变更。2015年5月,施益军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改由刘萍兰担任;2018年7月12日,法定代表人由刘萍兰变更为黄天仁。

天眼查显示,除涉事企业东港石化以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张北县源润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直接参股了泉州泉港晨兴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和张北华源风电有限公司,其持有前者60%股份为控股股东;此外,黄天仁还在张北县腾源光伏开发有限公司、阳原东润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担任高管。

此外,天眼查显示,涉事企业东港石化控股股东德和集团分别由林森和黄天儒持股85%和15%,除东港石化以外,德和集团还100%持股福建省德和房地产有限公司、厦门东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东港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除东源新能源由黄天儒担任法定代表人以外,其余两家均由东港石化前法定代表人刘萍兰担任。

综上,黄天儒、刘萍兰、黄天仁分别担任了德和集团四家全资控股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泉州碳九泄漏后,居民出行基本都戴口罩。网上图片
 

违法代价小 瞒报胆子大

碳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只知道是有毒的危险品;相比之下,碳九泄漏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什么秘密,却早在公众预料之中。果不其然,这又是一起严重的事故瞒报。
根据《刑法》,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目前包含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内的7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

只不过,公众仍有很多疑惑待解:多达69.1吨的碳九,不可能在瞬间泄漏完毕,何以“一泄而不可收拾”?事件发生后,当地多次发布环境通报,资料都是6.97吨,为何迟迟没有发现瞒报?有观点认为,如果只是涉事企业“恶意串通码头船只统一口径”,不足以解释。事发海域支撑渔排的塑胶泡沫被腐蚀,泄漏海面油污仍未打捞干净,多位村民出现不适入住医院……媒体能够发现此类景象,当地官方为何发现不了?如果只要隐瞒就可以蒙混过关,企业当然会有恶意隐瞒的冲动;反过来,如果凡是隐瞒必然会被罚到倾家荡产,影响这么大的碳九泄露事故,大概也不是那么好瞒的。企业之所以选择瞒报,必然是因为,违法代价要小于违法成本。

调查组认定,事故主要是企业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的。碳九泄漏事件背后,是否存在保护伞和利益链?问题仍需解答。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MIRROR演唱会多伦多站圆满落幕 镜粉祭典场内场外气氛炽热

海豹不满“被搬家” 6天游200公里返回维多利亚

防火灾!烘干机清洁套装19件 打折加优惠券36.99

卫生部修改政策 将允许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