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碳九泄漏量是企業報告量近10倍 誰給他們瞞報的膽量?

加拿大都市网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泉州月初發生碳九泄漏事故,工作人員事後加緊清理。新華社

福建泉州泉港區東港石化公司於11月4日凌晨發生碳九泄漏事故,造成至少69人送院治療。該公司事後宣稱,泄漏量為6.97噸,泉州市政府25日通報稱,已查明實際泄漏量為69.1噸,涉事企業一開始就刻意隱瞞事實、惡意串通、偽造證據、瞞報數量,性質十分惡劣,泉港區副區長陳相成等官員被免職。

東港石化公司執行碳九裝船作業時,裝載碳九的貨輪「天桐一號」與碼頭連接海域軟管處發生泄漏。泉州市長王永禮表示,東港石化公司「安全生產隱患嚴重,泄漏事件發生時存在違規作業」。從11月4日凌晨1時6.97噸碳九在福建泉港泄漏開始,一系列圍繞該事故的細節不斷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25日,泉州市政府通報稱,事發後,企業要求中層以上員工統一口徑,嚴守泄漏量為6.97噸的「底線」,隱瞞泄漏數量,並惡意串通碼頭船隻統一口徑。

■泉州碳九泄漏後,附近海域出現死魚。 網上圖片
 

泉港區副區長免職

經深入調查發現,涉事公司通過精心掩蓋、移花接木的方式少報62.1噸的泄漏量,隱瞞近十倍。通報指出,雖然企業百般掩蓋,也採取措施吸回了大部分油污,但泄漏事實客觀存在,環境影響與社會影響已經形成。目前,包括涉事企業法人代表黃某仁在內的6名企業人員、涉事油輪值班水手長葉某彪在內的4名操作人員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黃某等7名直接責任人員已被批捕。
還有一批官員受到處理,包括泉港區區長顏朝暉向泉州市委、市政府作深刻檢查,泉港區委常委、副區長陳相成免職,泉港區交通局局長朱輝陽、區安監局主任科員劉建康、湄洲灣港口管理局副局長陳文雄被責令停職檢查。

漁民捕撈逐步恢復

另據中新網報道稱,當地政府已下撥應急扶持資金500萬元人民幣,幫助漁民生產恢復。官方通報指出,事發地的環境空氣質量已恢復正常,水質已恢復至第一(二)類海水水質。 

東港石化法人名下擁十餘公司

涉事企業東港石化公司曾由福建國資控股,但在4年前已退出,彼時東港石化已連虧三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採取措施的法定代表人黃天仁,名下擁有十餘公司涉及多個領域。

據天眼查顯示,東港石化於2005年成立之初,便由福建省國資控股,其間長達9年時間,直到2015年5月才由自然人林森與黃天儒控制的德和集團控股,目前,德和集團旗下合計100%持股4家子公司,業務涵蓋液體化工、房地產、新能源、物流等領域。

此外,截至2013年11月,東港石化總資產為2.72億元,總負債2.28億元,所有者權益4379萬元;2011年、2012年、2013年至11月,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4萬元、1557萬元、76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689萬元、-1227萬元、-1724萬元。

福建國資退出後,東港石化又經歷了兩次法定代表人變更。2015年5月,施益軍不再擔任法定代表人,改由劉萍蘭擔任;2018年7月12日,法定代表人由劉萍蘭變更為黃天仁。

天眼查顯示,除涉事企業東港石化以外,黃天仁還在張北華源風電有限公司、張北縣源潤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張北縣騰源光伏開發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擔任法定代表人;直接參股了泉州泉港晨興科技貿易有限公司和張北華源風電有限公司,其持有前者60%股份為控股股東;此外,黃天仁還在張北縣騰源光伏開發有限公司、陽原東潤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等17家公司擔任高管。

此外,天眼查顯示,涉事企業東港石化控股股東德和集團分別由林森和黃天儒持股85%和15%,除東港石化以外,德和集團還100%持股福建省德和房地產有限公司、廈門東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東港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除東源新能源由黃天儒擔任法定代表人以外,其餘兩家均由東港石化前法定代表人劉萍蘭擔任。

綜上,黃天儒、劉萍蘭、黃天仁分別擔任了德和集團四家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泉州碳九泄漏後,居民出行基本都戴口罩。網上圖片
 

違法代價小 瞞報膽子大

碳九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只知道是有毒的危險品;相比之下,碳九泄漏事件背後,可能隱藏着什麼秘密,卻早在公眾預料之中。果不其然,這又是一起嚴重的事故瞞報。
根據《刑法》,犯「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目前包含涉事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內的7人,已被採取強制措施。

只不過,公眾仍有很多疑惑待解:多達69.1噸的碳九,不可能在瞬間泄漏完畢,何以「一泄而不可收拾」?事件發生後,當地多次發佈環境通報,資料都是6.97噸,為何遲遲沒有發現瞞報?有觀點認為,如果只是涉事企業「惡意串通碼頭船隻統一口徑」,不足以解釋。事發海域支撐漁排的塑膠泡沫被腐蝕,泄漏海面油污仍未打撈乾凈,多位村民出現不適入住醫院……媒體能夠發現此類景象,當地官方為何發現不了?如果只要隱瞞就可以矇混過關,企業當然會有惡意隱瞞的衝動;反過來,如果凡是隱瞞必然會被罰到傾家蕩產,影響這麼大的碳九泄露事故,大概也不是那麼好瞞的。企業之所以選擇瞞報,必然是因為,違法代價要小於違法成本。

調查組認定,事故主要是企業嚴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主體責任不落實導致的。碳九泄漏事件背後,是否存在保護傘和利益鏈?問題仍需解答。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全国抵制活动今天开始,Loblaw首席执行官发声:够了!

高音强光吓走坏人与动物!女性个人报警器仅售24.89

拼手速!Live Nation年度活动:5000多场演出票价仅需$25!

22岁女子失踪超三年 警方将搜索垃圾堆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