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周邊游:森林畫廊 McMichael美術館

加拿大都市网

 
多倫多郊外森林中的這個美術館,陳列着大量獨具風格的作品。創作者們,基於對充滿野性土地的熱愛,以拓荒者的堅持,用自己大膽誇張的筆法,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變化的線條,豐滿的體積感,濃郁的裝飾性,活生生地描繪了加拿大土地上湖泊、森林、曠原、山壑、藍天、白雲、疾風等標誌性景觀的真正風貌。畫中所呈現的一切,是獨樹一幟的加拿大Style,無不折射出加拿大之魂,也激發了加拿大人對自己生活土地的興趣和熱愛,成為加拿大國家精神的重要來源。
 
七人畫派凸顯加國民族風
 
1913年,在多倫多一家叫Grip的設計公司里工作時,一群年輕的藝術家相識了:Tom Thomson,J.E. H. MacDonald,Arthur Lismer,Frederick Varley,Frank Johnston 和 Franklin Carmichael。不久,A.Y. Jackson 和 Lawren Harris也加入了這個圈子。
 
他們常常在Arts and Letters Club里討論和分享自己的藝術創作。同時,Harris和James MacCallum,為大家在Rosedale建造了三層的Studio Building,以作創作室。MacCallum在喬治灣的農場,和Thomson任職導遊的Algonquin Park,也是藝術家經常去寫生的地方。他們否認歐洲藝術天生優於加拿大,主張要擺脫歐洲影響另創畫風;在一起所探討的,就是如何創作出反映原有風貌的加拿大風景畫,並表現出加拿大精神,以反擊「加拿大的風景沒法,不值得,甚至沒有什麼描繪」的論調。
 
這幫年輕的畫家,大多有歐洲學畫經歷,深受印象派影響。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這種輕柔的筆觸,色彩的潛變,光影的交織,根本無法表現加拿大自然的粗狂,野性,原始,遼闊,冷峻。
於是採用後印象派色彩濃烈鮮明和新藝術派注重裝飾效果的技法。最重要的事件,是參觀1913年水牛城的斯堪的維亞畫展:用平塗的顏色、有機的外形和彎曲像葡萄藤一樣的曲線來勾勒美麗的風景。這給他們以極大的啟發。
 
一戰的磨難,使得這群藝術家們的作品更臻完美。Thomson創作的「The West Wind西風」就是傑出的代表。戰後的1920年5月7日,第一次以Group of Severn七人畫派名義,在多倫多美術館舉辦畫展。MacDonald為此說道:「無論是在自發、活力以及持續性方面,他們已樹立了鮮明的加拿大特徵。在一片從傳統上和先例上從未有人涉足的地方,他們開創了一條新路。」可惜, Thomson已於1917年溺死,不然應該是八人畫派。但是,不僅Thomson的畫風對其他人影響深遠,而且其他人也從來沒有忘記這位有深厚情誼,共同志向的朋友,在畫展中總有Thomson的畫。要說明的是,參加七人畫派的畫家,不止七人,先後共有10人,但總是進出相當,保持七人。
 
然而,一切並不是那麼平坦,總是那麼曲折崎嶇。七人畫派才露尖尖角,歐洲人就冠以落後、晦暗、陰沉等詞,甚至給以尖酸刻薄的批評。在國內,皇家藝術學會和其它機構的藝術家和評論家們,也是竭力否認畫家們的努力和成果。尤其是在1926年,當國家美術館收藏Lismer的「September Gale九月狂風」時,竟引得他們大規模的抗議和嘲諷,說:「我們這座美麗的城市還沒有這麼失敗和變態的藝術品」,「醜惡的、畸形的繪畫作品」。
 
但是,畫家們,以加拿大本土藝術的倡導者、開拓者、踐行者的角色,用自己的堅持、熱情和色彩,最後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承認。
 
「七人畫派」,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強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情緒。他們主動地去發現加拿大自然之原始美,運用大膽誇張的筆法,富於變化的畫面和色彩,去捕捉加拿大之魂,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風景畫。他們對大自然的愛,更激發了加拿大人對自己生活土地的興趣和熱情,是加拿大國家精神的重要力量來源之一。
 
安省有個森林畫廊
 
接着,就應該講講多倫多一對年輕夫婦的故事了。Robert和Signe McMichael於1949年結婚後,就繼續經營丈夫婚前開設的攝影室。1954年,他們在兩年前購置的10英畝河谷森林深處,建造了有4間房的度假屋。地方在多倫多城郊的Kleinburg小村。房屋由岩石和圓木材建造,高大寬敞,像先民開拓者居所,與周邊的環境非常吻合。年輕夫婦為自己的愛巢取名為Tapawingo,意思是「place of joy喜樂之處」。
 
話說在50年代初,這對夫婦還成立了以紐約為基地的照片銷售公司,並大獲成功,大賺其財。這也引導他們開始注意和收藏畫廊作品。一看到七人組的畫作時,他們的心就被俘獲了。在森林小屋落成的次年,他們先後購買了 Harris 的Montreal River和Thomson 的Pine Island ;從此開始了他們有關七人畫派和其他加拿大藝術作品的終生收藏。他們深知這些作品的意義,便也有一個夢想:建立一個加拿大藝術品博物館。
 
逐漸增多的藏品均陳列在森林小屋。一些畫家和藏家也不時捐贈畫作給他們。隨之,每周慕名前來欣賞的人數越來來多,包括學校的師生。於是,這對夫婦在1963年,初次擴建森林小屋,面積至1萬平方英尺,並正式對外開放畫廊,展示自己的藏品。
 
1965年,McMichael夫婦覺得,這些偉大的作品該由加拿大人民擁有了,便把這塊風景如畫的土地及其土地上所有的一切,包括森林木屋和196幅畫作,全部贈予安大略政府。次年,以加拿大藝術為特色的McMichael Canadian Art Collection正式開放。
 
現在,美術館建築面積已達8.5萬平方英尺,由13個畫廊組成,有報告廳、臨時展廳、禮品部、藝術家創作室等。藏品共計6000多件。畫者包括七人畫派諸成員及其同時代的藝術家、現當代加拿大藝術家、First Nations;Inuit。同類展品,與安大略美術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齊名。
在這座森林美術館園區里,走走聊聊最喜歡在典雅古樸的畫廊里,透過寬大的玻璃窗,居高臨下地俯瞰Humber河谷,也喜歡在景色幽美的森林步道漫步。時值秋天,在密密的林地里,滿眼斑斕,鳥語輕啼,一切都是那麼沁人心脾。來到小丘之上的婚禮園時,一種夢幻般的聖潔和美好,又在心底油然而生。
 
走走聊聊自然也不會放過園中的每一座露天凋塑。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着名藝術家Ivan Eyre在2010年捐贈的凋塑園。那九座超大比例的青銅人物像,似乎在敘說著一個個遠古的神話。我也去瞻仰了Tom Thomson Shack。這座木頭窩棚,曾是Thomson在多倫多居住和畫畫的地方,原址在Rosedale離Studio Building不遠的山谷里。1962年,McMichael購得其屋,並遷移至博物館,作為緬懷這位偉大藝術家的場所。
 
靈魂與畫風永存
 
時間又到了1968年3月。這時,85歲高齡的單身漢AY Jackson身體日漸虛弱,便寫信給McMichael: “Some time when you are not busy you might enquire about a lot in some quiet little cemetery near to Kleinburg. I was going to acquire one in Hemmingford, Que. where some old friends are buried but I don’t like the direction Quebec is taking.”原來,這時魁北克的分離主義運動已非常暴力,讓這位來自蒙特利爾的老人非常不安。因為曾去McMichael家寫生過多次,對Humber河谷美麗的景色記憶猶新,所以老人有了在小鎮安息的念頭。
 
再說McMichael,雖然捐出了全部的房地產和藏品,但還可以在此居住到終老,也有死後葬於此的安排。他便想到:既然早已把Jackson認作家中一員,何不死後就葬在一起呢?Jackson欣然同意,並熱情地提出,活着的七君子成員,死後也歸葬於此;並積極促成了這設想。不久,Jackson也前來定居,度過了最後的5年時光,直至1974年去世。
 
第一個入葬在美術館的是享年83歲的Arthur Lismer(1969-04-15)。這位天才的卡通畫家,曾有一幅墓地的想像草圖,上面寫道: “Here lies the Group of Seven: A Dynamic Cemetery.” Johnston的遺骸,在死後26年,也於1975遷入墓園。現在,美術館的七人畫派墓園裡,安息着A.Y. Jackson, EH. Varley, Lawren Harris, Arthur Lismer, Frank Hans Johnston, and A.J. Casson。後面4人均有夫人相伴,真可謂是”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Group of Seven.” McMichael夫婦也和這些自己一生鍾愛的藝術家們永在一起。
 
當走入這不大,沒有門欄,甚至會感到簡陋的墓園時,走走聊聊有一種神聖而敬仰的感覺,因為自己也是他們的熱愛者。當緩慢移步在墓園約直徑5米的鋪石小道時,也沒有覺得這些墓碑太過隨意。這些粗糙,沒拋光的花崗岩墓碑,並不高大,只有半米多高,只是簡單地安置在草地上;但是,這些岩石是畫家生前畫了無數次的,並賦予了加拿大國家精神。看着這些墓碑,走走聊聊感到猶如史前石柱,讓人想起那些粗曠的山巒,那種加拿大風格的野性和原始。是的,墓碑上只單單鐫刻着姓名,因為他們的業績已銘記在世人的心中。
 
一個童話小鎮
 
也許是沾上了畫家們的靈氣,或許是美術館氛圍的渲染,小村也處處散發著異樣的藝術氣息。一出美術館,走走聊聊就不由自主地駛入小村老街。
 
Kleinburg由最早的居民,德裔移民 John Nicholas Kline Sr (1825–1854) 創立,德語直接翻譯是small town。關於名字緣起,當地居民,有的說始於Kline名字,也有辯稱是源自山野景觀。也許是小村太小,移民較少,是大多倫多移民最少的社區,居民大多數來自西歐和英聯邦國家。所以,小村的屋舍民風,保持着一種純正味道,瀰漫著幽雅嫻靜的氤氳。
 
走在不長的歷史老街上,有人說有行走漁人村Main街的體驗。走走聊聊則想,除了那些明艷的外表包裹着的古樸典雅老屋,和不用吸鼻子就能感受到芬芳的盆花一樣外,這裡少了那些旅遊點的世俗和喧鬧,從骨子裡散發出無窮無盡的淳樸,簡單和靜心。最喜歡的是街上無處不在的生活氣息,一種慢悠悠的愜意:一杯咖啡,在街邊坐着喝半天;花卉店前貌似雜亂無章的繽紛美麗;門口隨意而擺的雜物,有的可能還是古董呢;沒人看管的貨攤;還有,沒有刻意修剪的花草,手工做的店招牌在秋色的映襯下,是那麼夢幻,猶如七人畫派筆下的世界。
 
也許,真是這小,這老,這靜,吸引了零落的一日游的客人。如此,雖不至於熙熙攘攘,但也破壞了小村的本色。童話的意境被遊客紛擾,但七人畫派的色彩和線條已在走走聊聊的記憶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地址:10365 Islington Ave, Kleinburg,ON L0J 1c0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视频:大多伦多团伙连续持枪劫车!青少年犯案停车场冲撞车辆!

著名教练在飞多伦多航班上拍摄惊人视频!美国展开调查!

警告!加拿大女子服用“神奇”天然补品 含有大量隐藏成分

大片来了:一部在多伦多拍摄的好莱坞电影 很多熟悉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