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愛生恨「:歷史恩怨為何會令脫歐協議遭否決 原因在這裡!

加拿大都市网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當地時間15日晚,英國議會下院以432票反對、202票支持的投票結果否決了英國政府此前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根據議會下院此前決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將在21日前提出新「脫歐」方案,並再次提交議會表決。

據BBC報道,這是英國歷史上執政黨在議會投票表決中遭遇的最慘重失敗。上一次英國執政黨所提交議案在議會表決中失利,是在1924年的10月,反對票比支持票多出166張,而這一次的差額竟然高達230票。

反對黨工黨領袖裡米·科爾賓稱這次投票是保守黨的「災難性失敗」,並稱「本屆政府完全無能」,提出了不信任動議。英國議會於1月16日對這份動議進行辯論和投票。

特蕾莎·梅的脫歐協議遭拒後,很多人開始猜測,英國脫歐的下一步走向如何。

投票前,特蕾莎·梅警告議員,稱歐盟不會提供「替代協議」。她說:「在這個時刻,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着重大的責任,因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將決定我們國家幾代人的未來。」

但這次被否決的「脫歐」協議所包含的一條關鍵條款,讓特蕾莎·梅很難成功,那就是愛爾蘭與英國北愛爾蘭的邊界問題。

我們先看看愛爾蘭和英國的位置示意圖:

愛爾蘭是歐盟成員國,而北愛爾蘭屬於英國,一旦協議通過,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的邊界,將不再是歐盟成員國之內國家的邊界,而是脫離了歐盟的英國與歐盟的唯一陸地邊界。

「脫歐」協議的目的,是避免英國與愛爾蘭之間存在所謂的「硬邊界」(通過設置海關來控制邊界兩國進行交流,在「硬邊界」的邊界活動會受到更加嚴格的管控)。

21個月的過渡期後(2019年3月29日-2020年12月31日),如果英國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那麼英國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就能順利進行交往;就算英國和歐盟未能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為了確保「硬邊界」不會出現,英國與愛爾蘭的邊界也不會設置實體海關檢查措施,但同時北愛爾蘭會繼續受到歐盟的規制。

這意味着,英國的脫歐實際上是拖泥帶水的。北愛爾蘭作為英國屬地,出現既受英國管制,又有歐盟規則制約的可能性很大。

如此一來支持脫歐的一方不同意了,這份協議並沒有讓英國真正的脫歐,反而會令英國無限期地受制於歐盟規則。

「離開就是離開」,支持退歐的抗議者在下議院外的街道上喊着類似的口號。

脫歐的支持者為何不願讓這份脫歐協議通過?應該說,是他們不願20世紀的血腥歷史再度發生。

愛爾蘭獨立前的戰鬥

愛爾蘭島西瀕大西洋,東隔愛爾蘭海與英格蘭相望。1169年,英格蘭人入侵愛爾蘭島。兩年後,英王亨利二世確立了對愛爾蘭的統治權。1541年起英王成為愛爾蘭國王。1801年英格蘭、愛爾蘭簽訂同盟條約,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被英國完全吞併。

英國統治愛爾蘭期間,當地人的反抗從未間斷。1905年,信奉社會主義、以謀求愛爾蘭獨立為目標的新芬黨(Sinn Fin Party)建立,「新芬」意為「我們」。1916年,大規模的「復活節起義」爆發,起義被英軍鎮壓,十五名新芬黨領導人遇難。1919年,新芬黨在都柏林組成愛爾蘭國民議會,宣布建立愛爾蘭共和國,組建「愛爾蘭共和軍」,代表了島內民族主義者勢力。

共和軍與英國當局衝突升級是因為1920年3月15日,皇家愛爾蘭警察暗殺了一名新芬黨領袖。面對以英格蘭人為主的警察部隊的兇殘報復,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有針對性地攻擊警察和告密者,同時他們在道路上挖掘陷坑,阻攔警車,破壞英方的通訊設施。愛爾蘭警察則貼出告示,宣稱每有一個警察或輔警士兵被打死,那麼就要槍決兩名新芬黨人。

有着正義目標的愛爾蘭共和軍採用的方式與對手是相同的。1920年11月,柯林斯以一些新芬黨黨員組成行刑隊,槍決了十四名英國的情報人員。在諸如此類的事件後,皇家愛爾蘭警察往往會焚燒村莊,虐待和處決共和軍戰俘,以作為報復。這無疑大大激怒了普通的愛爾蘭人,他們逐漸將警察與共和軍間的戰鬥視為一場英愛戰爭。

1921年5月末,愛爾蘭共和軍展開了建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行動。他們放火焚燒了都柏林的海關大樓,那裡是英國人在愛爾蘭統治的中樞所在地。一百二十多名愛爾蘭共和軍的戰士包圍了這裡,將正在上班的公務員驅逐了出去。

當愛爾蘭共和軍行動的時候,有一男一女兩個公務員正在辦公室中喝咖啡,他們突然看見一位不速之客闖了進來,並且要求他們離開。女公務員說:「你不可以這樣做。」她當然不知道,此時面對的正是之前殺害英國軍官的行刑者。闖入者隨即掏出了槍。直到此時,女公務員才知道來者不善:「我可以取我的帽子和外衣嗎?」「你能拿走你的性命就已經是很走運的事情了。」愛爾蘭共和軍的戰士一面回答她,一面將辦公室的文件倒在地上,準備用汽油焚燒。

就在愛爾蘭共和軍佔領海關大樓的時候,皇家警察部隊和輔警部隊早已聞訊趕來,隨即攻守易勢,愛爾蘭共和軍成為被包圍的瓮中之鱉。在短暫的交火中,有一兩名愛爾蘭共和軍成員被擊斃,其餘人全部繳械投降。這次行動的失敗,嚴重打擊了愛爾蘭共和軍在都柏林地區的勢力,從而與英國政府陷入對峙僵局。

為了獨立,愛爾蘭內戰不斷

在一年多的衝突後,以柯林斯為首的代表團終於與英國內閣坐在一起,商討和平獨立事宜。1921年12月6日,英國與愛爾蘭在唐寧街簽署了《英愛條約》。從英國獨立出來的愛爾蘭南部二十六個郡將使用「愛爾蘭自由邦」。愛爾蘭自由邦的地位與加拿大、澳大利亞在英聯邦內的地位相同,擁有屬於自己的海陸軍,以及一切內外大權,但議員需宣誓「忠於國王喬治五世陛下和他的法定繼位者。」

愛爾蘭國會在1922年1月7日以六十四票對五十七票,以微弱多數通過了《英愛條約》。條約被批准之後,一個以柯林斯與格里菲斯為首的「臨時政府」成立,用以將權力從英國政府移交到愛爾蘭自由邦。

但是,有一半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將之視為一種背叛行為,於是共和軍走向了分裂。反對條約的愛爾蘭共和軍成員組建了他們自己的「軍隊執行會」,自視為愛爾蘭的真正政府。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內戰已經一觸即發。但是雙方還在為彌補裂痕而努力,因此柯林斯建立了一個「軍隊再統一委員會」,試圖重新統一愛爾蘭共和軍。柯林斯想與以德瓦萊拉為首的反對條約者訂立協定,約定在1922年自由邦的第一次大選後成立聯合政府。此外,他還想以共和式憲法(對英國君主一字不提)來換取反條約共和軍領袖們的妥協。

柯林斯的努力沒有白費,一些共和軍領袖準備同意妥協。但是,英國對他們計劃中的共和式憲法不能同意,甚至威脅說,如果愛爾蘭敢於在《英愛條約》框架外製定新憲法,那他們就封鎖自由邦的貿易。雙方談判破產,各自以新芬黨的名義參加愛爾蘭大選,結果贊成條約的新芬黨以239193票對133864票戰勝了反條約的新芬黨。除此以外,投給其他黨派的247226票,也都是贊成條約的。大選後,柯林斯領導成立了愛爾蘭自由邦臨時政府,同時以愛爾蘭國民軍代替愛爾蘭共和軍。

隨後,以羅里·奧康納、利亞姆·梅勒斯為首的反對派佔據都柏林的法院大廈,希望能實現兩派聯合,爭取愛爾蘭的完全獨立。在和談未果,以及來自英國的壓力下,自由邦政府終於在1922年6月向反對條約的「叛軍」、從前的袍澤——愛爾蘭共和軍反對派宣戰,愛爾蘭內戰爆發。

自古以來,兄弟鬩於牆都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在愛爾蘭的土地上,愛爾蘭國民軍與愛爾蘭共和軍的戰鬥持續了八個多月。8月22日下午,柯林斯的車隊行駛在路上時,突然發現路上放置了一堆障礙物。一些反對條約的共和軍士兵已經在這裡埋伏了一整天,他們在車隊停下後立即開始射擊。半個小時之後,柯林斯陣亡了。可以想像,這導致了自由邦政府在此後更殘酷的報復行動。

雖然共和軍在人數上一度佔優,但因為自由邦一方有英國的武器支援,且有能力不斷募集新兵,所以自由邦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共和軍政治領導人德瓦萊拉下達了「放下武器」的命令,同時表示「必須尋求以其他的方式來保護民族的權利。」此前,已有為數眾多的共和軍成員被自由邦政府處決,甚至曾有九名共和軍囚犯被綁在地雷上,地雷引爆後,倖存者又被機槍射殺。

內戰後,愛爾蘭共和軍已經缺少必要的活動空間,一方面因為愛爾蘭民眾厭倦了無休止的暴力活動,另一方面羅馬天主教教廷承認自由邦政府為愛爾蘭的合法政府,將反對條約的共和軍成員開除出教。在雙重困境之下,愛爾蘭共和軍在隨後的幾年淪落到僅僅能破壞一些雕塑的地步——那些皇冠、獅子與獨角獸與大英帝國密切相關。有兩名愛爾蘭共和軍的戰士,將炸藥捆綁在奧倫治國王雕塑的馬腿上。這次爆炸雖然沒有將雕塑炸毀,但是卻產生了非常大的震動。

在愛爾蘭南部,支持與反對《英愛條約》的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北方六郡的自治政府獲得了自身鞏固的時間。

血腥星期日

1948年,愛爾蘭獨立後,新教勢力佔優勢的愛爾蘭北部6郡仍選擇留在英國治內。

南北愛爾蘭分立後,原本在島內是少數的新教教徒成了北愛的多數派,而與南愛同樣信仰天主教的人反而成了少數。在北愛爾蘭,有60%的人信仰新教,主張留在英國,是為「聯合派」;40%的人信仰天主教,主張北愛六郡脫離英國,與愛爾蘭組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被稱為「民族派」。

半個多世紀以來,北愛地方政府一直是由親英國的新教政黨「北愛統一黨」執政。該黨的核心宗旨是保持與英國的統一,排斥任何與英分離或獨立的意識。占人口近40%的愛爾蘭人在政府內幾乎沒有自己的代表,在議會內也始終處於弱勢。愛爾蘭人在就業、住房、教育、社會福利等方面也普遍受到歧視。統一黨政府還努力扶植和鼓勵各種新教政治團體的活動。

1967年,以天主教知識界及中產階級為主體成立了「北愛民權協會」,發起了一系列的「不服從」運動和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1968年8月12日,當時鐘指向一年一度的「學徒男孩遊行」時,15000名新教徒遊行經過德里的伯格賽德地區,北愛的氣氛變得極為緊張。

1969年8月是北愛爾蘭歷史的一個轉折點。那時哈羅德·威爾遜的工黨政府作出決定把軍隊——北愛皇家警察隊派到北愛爾蘭的街道上,先是德里,然後是貝爾法斯特。當年英國軍隊剛剛到達北愛爾蘭時,那裡的天主教徒認還為英國軍隊是來保護他們的。然而在「血腥星期日」後,很多天主教徒都開始把英國軍隊看作是他們的敵人。持愛爾蘭民族主義信仰的年輕人更加向暴力的共和集團靠攏。在這個背景下,一度被英國政府取締的北愛爾蘭共和軍,隨着民權運動的高漲和民族衝突的激化再度興起。

在此後的20年內,北愛爾蘭陷入了共和派和保皇派之間的恐怖主義戰爭,雙方有數千人被謀殺或者暗殺,「血腥星期日」可視作北愛爾蘭命運的一個分水嶺。

972年1月30日,星期日,北愛爾蘭民權協會在德里組織了一次示威遊行,反對英國在北愛爾蘭實行的不經審判就進行關押的收容制度。

英國當局獲悉後允許遊行在天主教徒聚居區舉行,但禁止遊行隊伍前往市政廣場。北愛地面部隊指揮官羅伯特·福特下令第一空降營前往北愛,應對遊行中可能發生的騷亂。

當日下午14時50分,聲勢浩大的遊行隊伍在德里的天主教區集結,超過1.5萬名示威者向市政廣場進發,由於在通往市中心的路上受到維持秩序的英國軍隊阻攔,15時45分,遊行組織者決定改道前往自由德里紀念碑,大多數示威者聽從了指揮,直到此時遊行活動完全是和平的。

但是,一群青少年離開了遊行隊伍,他們執意要衝破英軍的路障前往市政廣場。他們用石塊襲擊英軍士兵,對方則使用水炮、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還擊。據目擊者回憶,此時的對抗尚不激烈,當時如此規模的衝突也很常見。

下午16時,英軍指揮部突然得到一條消息,一名愛爾蘭共和軍的狙擊手出現在伯格賽德區。指揮部下令空降營進入該區,並可以改用實彈射擊。

殺戮開始了,遊行現場頓時混亂,17歲的傑克·杜德在逃離時被英軍部隊擊中,他胸部中彈當場身亡。雖然英軍事後堅稱杜德持有武器,但至少三人證明他手無寸鐵,更別說殺傷性武器了,另還有三名證人看到了英軍士兵蓄意瞄準了正在逃跑的杜德開槍。

杜德的死催生了現場的北愛民眾對英國軍隊採取更有攻擊性的行為,英軍則開始圍捕參加遊行的人群。

1979年8月27日,二戰的戰鬥英雄、查爾斯王子的親叔叔、印度的最後一任英國總督蒙巴頓公爵,在愛爾蘭西北部夏季別墅附近的一次全家捕魚旅行時,他的29英尺長的漁船爆炸了。蒙巴頓與另外兩人被炸死,其中有一個是他14歲的孩子。

愛爾蘭共和軍立即宣布對此負責,說這次謀殺是「處決」,以推進「這場把英國入侵者趕出我們祖國的崇高鬥爭」。愛爾蘭共和軍殺害蒙巴頓,是長期恐怖行動中最大膽的一次,在英國和愛爾蘭都激起了憤怒的衝擊波。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以及愛爾蘭共和國境內共有3600人在暴力衝突中喪生,愛爾蘭共和軍及其他組織至少應對其中2000人的死亡負責。

愛爾蘭共和軍立即宣布對此負責,說這次謀殺是「處決」,以推進「這場把英國入侵者趕出我們祖國的崇高鬥爭」。愛爾蘭共和軍殺害蒙巴頓,是長期恐怖行動中最大膽的一次,在英國和愛爾蘭都激起了憤怒的衝擊波。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以及愛爾蘭共和國境內共有3600人在暴力衝突中喪生,愛爾蘭共和軍及其他組織至少應對其中2000人的死亡負責。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share to wechat

Nofrills等西人超市最新传单!三文鱼鸡胸肉橙汁特价

安省男子新家发现高浓度放射性气体 劝大家都检查一下

爆款首次减价!Coach棋盘格系列一律3折

Tiger电饭煲10杯容量 打对折仅售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