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需要挺住!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加拿大都市网

環球網公眾號消息

北京時間5月11日凌晨,第十一輪中美貿易磋商結束。

隨即,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接受了中國媒體的集體採訪。

劉鶴副總理在採訪中說,「磋商沒有破裂」,「兩國談判之中發生一些小的挫折是很正常的」。

現在的談判,已經進入到具體的文本階段。

需要一條一條、一個文本一個文本的逐條達成共識。進入到這樣一個階段,一些問題就有必要做出澄清。

「文本階段」涉及很多問題。例如,貿易不平衡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

讓我們從中美雙方的角度上,客觀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中美兩國貿易不平衡,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居高不下。

在這個問題上,美方認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過大,因此需要對中方加征關稅。

美國部分利益攸關方相信,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太多,導致了美國對中國巨額貿易逆差。

的確,中美貿易中存在不平衡問題。據海關數據,2018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2.14萬億人民幣。

中國對此也表示,解決雙方貿易不平衡問題非常重要,中方願意解決。

但是,美方只看到他們的貿易赤字,卻不願理清造成這種不平衡的原因。

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原因有很多:

首先,美國對中國的諸多出口限制。

這是造成兩國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即使中國想買,美國也不願賣」的局面一直影響着兩國貿易平衡。

美國進口商對中國物美價廉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非常青睞,而美國政府卻對中國出售高科技產品大加限制。

中國推動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對美輸出的產品大多是涉及美國幾億人民的日常消費品,而美國只願意對中國出售一些農產品和石油、天然氣這些能源產品。

換句話說,中國想買F35,美國是不賣的。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種類單一,出口總額當然不會很大,因此造成了對中貿易赤字。

造成這種結果,美國不去降低出口限制,而是選擇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那些涉及幾億美國人的日常消費品」加征關稅,這些關稅負擔總歸會讓美國消費者承擔。

其次,匯率因素也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一直是相對穩定的,1美元=6.82元人民幣。

這使得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商品顯得價格偏低,低價格優勢有利於中國商品佔據更多美國市場,進而導致美國進口商更加願意進口中國商品,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也就逐漸擴大。

美國一直尋求中國要像當年日本簽署「廣場協議」那樣迫使人民幣升值。

中國當然不會答應。

美國想要訴諸「匯率」逼迫人民幣升值,中國是否也選擇「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使人民幣貶值來應對貿易戰?

中國央行行長易剛早就表態,不會通過人民幣貶值應對貿易戰。

 退一步說,即使強迫人民幣升值,也不會解決美國的自身問題,反而直接導致美國物價飛漲,加大通脹壓力,受損的是美國消費者。

 匯率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因素之一,但它是一種客觀存在。

使用「匯率武器」消弭貿易不平衡,對兩國都沒有好處,是不可行的。

除此之外,造成貿易不平衡的原因還有兩國對國際貿易的認知不同。

中方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規則;美國自特朗普政府以來愈發青睞貿易保護主義,肆意設立貿易壁壘。

這違反經濟全球化歷史趨勢,破壞自由貿易體系,是被一國私利遮蔽雙眼所導致的對國際貿易常識的錯誤認知。

不論怎樣,造成貿易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單一的加征關稅解決不了複雜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反而對兩國、乃至世界貿易都沒有利處。

第二個問題:技術轉讓。

美方認為,在中美合資企業中,中方存在進行強制技術轉讓的行為。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有較完備的關於外商投資的相關法律。為進一步加強對外商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今年三月份,中國還出台了全新面貌的《外商投資法》。

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在中國法律裏面、在中國政府和各部門的相關政策文件里都不存在這一問題。

企業之間的技術轉讓行為,特別是美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進行的一些技術轉讓,是基於國際商業慣例的技術轉讓。

在技術轉讓的過程中,中國也要支付相關費用,也就是知識產權使用費和專利權使用費等。

中美企業合作過程中發生的技術轉讓,源自美國企業出於利益最大化的主動行為,是他們在華的商業利益使然。

美企轉移出來的產業技術,往往不是在產業領域內最先進、最前端的技術,而是轉讓一些已經過時了的、上一代的技術。

美國企業在美國國內的產業不斷升級,將淘汰技術轉讓出去,符合他們在華商業利益。

在這個過程中,是不存在強制轉讓的。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也多次說過,如果美方能夠舉證,哪一個項目領域有強制技術轉讓,請你們(美國)指出來,需要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加以糾正的,我們會做出相應的決策。

而美方一直沒有任何具體證據,強制技術轉讓其實是一種誣陷。

第三個問題:知識產權保護。

這一問題由來已久,中美建交40多年來,兩國貿易難免出現摩擦,在歷次的中美貿易摩擦中,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主題之一。

美方認為,中國一直在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

甚至稱,是美國幫助中國實現了巨大發展成就,是美國再造了中國。

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上的態度是明確而堅定的。

中國自加入WTO以來,逐漸形成了關於知識產權的一套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和行政層面的操作體系。

特別是近些年來,中國建立了一批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以便能夠及時處理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糾紛,對他們知識產權侵權的投訴做到及時結案,也加大了對侵權者經濟懲罰的力度。

所有這些方面中國都是取得了非常好的進步。在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國的官方報告也積極肯定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不斷取得的成績。

美國企業也因中國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獲益豐厚。

就連美國的經濟學家也指出,中國的中關村、中國深圳在IT領域、ICT領域、通信技術領域和信息技術領域,他們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如果靠的是盜竊美國知識產權,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中國靠盜竊美國知識產權實現發展,華為是最好的反駁。

靠盜竊技術,華為不可能具備讓美國承壓的能力。美國一邊扣押孟晚舟,一邊聯合西方國家共同抵制華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華為5G技術令他們心存忌憚。

美國指責中國盜竊知識產權,卻始終未拿出任何有力證據。

創新和知識產權絕非美國的獨家「專利」,不可能只有美國人才有創新能力。

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當中,正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躍升。

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一直是守信用、重承諾的大國形象,美國指責中國進行盜竊這種低劣的行為,中國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以上三個「文本階段」所涉及的問題,需要解決,中方也表達了願意解決的態度。

但有些事屬於重大的原則問題,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立場原則,在原則問題上沒有任何國家會選擇妥協、讓步。

最後要說的是,兩國談判,目的決定一切。

中方的目的是,在平等的、有尊嚴的前提下達成一個互利的合作協議。

正如劉鶴副總理所說:「在平等的、有尊嚴的前提下,中美兩國需要一步一步地努力,像馬拉松賽跑一樣,跑到最後階段是比較艱難的階段。」

「這會兒需要挺住!度過黎明前的黑暗。」

美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特朗普應該最清楚。

圖為談判地點: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番外

劉鶴:合作是正確選擇 重大原則決不讓步 堅決反對加征關稅

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於5月9日至10日在華盛頓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在磋商結束後對媒體表示,中美關係十分重要,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不僅涉及兩國關係,也涉及世界和平與繁榮。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但合作是有原則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

劉鶴表示,中方此次帶着誠意來華盛頓磋商,與美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的交流,雙方同意繼續推進磋商。中方強烈反對美方加征關稅的做法,這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也不利於整個世界,中方將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劉鶴強調,雙方的協議必須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目前雙方在很多方面達成了重要共識,但中方三個核心關切問題必須得到解決。一是取消全部加征關稅。關稅是雙方貿易爭端的起點,如果要達成協議,加征的關稅必須全部取消。二是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雙方在阿根廷已對貿易採購數字形成共識,不應隨意改變。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尊嚴,協議文本必須平衡,目前仍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討論。去年以來,雙方談判出現幾次反覆,發生了一些曲折,這都是正常的。在雙方談判仍在進行的過程中,隨意指責「倒退」是不負責任的。

劉鶴表示,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巨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將帶來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財政和貨幣政策仍有充分的空間,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樂觀。在大國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一些曲折是好事,可以檢驗我們的能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共同努力,任何困難都不怕,一定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來源:本文綜合自觀點中國(ID:ChinaOpinion)/蔣新宇、新華社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加拿大的利率可能会下降 但最终会降到哪里?

震惊!多伦多好心人街头帮忙 转眼车就被盗了...

漫步者Edifier书架式有源蓝牙音箱 打折仅售187.49

三折记忆海绵床垫 特价仅售1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