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23:35:00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德胜

德胜:移民算“我们”还是“他们”?

近日安省的选举如火如荼,在第二场党领辩论中,三位党领被问及如何启动试点移民计划,以吸引移民到安省北部,解决北部地区的人口下降、吸引劳动力前往这些地区的问题。其中一位党领表示省府应该“先照顾我们自己人”,然后再邀请移民前往安省北部地区。这一言论立即遭到省长和另外一个党领的谴责,指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个主要政党的领袖,令人震惊。 不论是否是无心之失,还是潜意识中的理念区别,但将一个省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自己人”,一类是“非我族类”,这显然是不把新移民当“我们自己人”看待。这种将一个社会分裂成为“我们”与“他们”,不论事后如何王顾左右而言他,都显示出一种意识,将外来的移民视为“非我们自己人”,成为政府“照顾”中需要摆在次要地位的一群。 对移民的区别对待不仅是在“照顾”的意识上面,也同样反映在是否认知移民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方面。党领辩论中所提到的问题,本来就是地方市政当局经常呼吁的问题。安省北部有些地区,长期以来面临人口逐年减少的威胁,年轻人都喜欢到南部多伦多等大城市寻找工作。市政府希望振兴当地经济,将希望寄托在新移民身上,新移民不仅带来人口增长,更带来新的技能、新的技术和资金。这些正是地方当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他们希望省府推出类似加国大西洋省份那样的特别移民项目,帮助吸引一些新移民来到这里。然而这位将新移民不看成“我们自己人”的党领,显然没有搞明白安省北方所关心的事情,脱口而出要先“照顾我们自己人”,在意识上根本就没有把吸引移民当作一项振兴经济的手段。一谈到移民,他首先想到的是移民给社会带来负担,而不是带动经济发展的贡献。这是个对移民正面作用的认知问题。 多伦多一位省议员高图认为,这位党领有关移民的言论是“侮辱性”的。 “自己作为一个移民,这直接攻入我心里。我们的经济继续建筑在移民之上。我认为他根本不理解这个国家为何伟大。”无独有偶,加拿大咨议局近期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没有移民,加拿大经济将会出现窘境,前景将“很不好看”。该报告指出,“如果停止移民,加拿大将面临劳动队伍的萎缩、经济增长迟滞、以及社会服务例如医疗护理等的资金将面临更大挑战。” 该报告说,如果没有移民,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将更加严重,到了2040年,劳动者和退休人士的比例将从3.6下降到2.0,超过四分之一(26.9%)的人口将在65岁以上,而如果有移民计划,这个比例将维持在22.4%。老年人口的增加,劳动人口的萎缩,一方面造成很多工作无人能做,另一方面造成经济活力下降,很多工作就业机会也随之流失,第三方面将给社会服务造成巨大压力,需要每两个劳动者养活一个老人……。总而言之,停止移民,对加拿大经济的负面滚雪球效果,将是恶性循环。而继续吸引移民,才能促使加拿大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吸引移民,才能让“我们”大家生活更好。 报告也注意到,当前加拿大社会上出现一股反移民的思潮,也许这是跟随美国的民粹主义。但报告指出,加拿大必须采取主动行动,保持对其移民体系的公共支持。 “否则,反移民的情绪将会损失加国欢迎新移民以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能力。”

德胜:重识加拿大,一个具有吸收难民传统的国家

5月8日,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在国会发表声明,正式向圣路易士号客轮事件道歉。 79年前,1939年5月13日,圣路易士客轮从德国出发,船上载有907名德国犹太难民,他们因为遭遇迫害而绝望地寻求安全及庇护。他们在古巴、美国和加拿大都遭到了拒绝。这批人被迫被遣送回欧洲,很多人最后被德军抓住,大部分被关进了纳粹的集中营,254人在迫害犹太人的种族暴行中丧生。这一事件成为加拿大永久的反思和沉痛的一页。 加拿大是个移民的国家,接受移民和难民是加拿大长期的传统。从早期通过秘密通道接收来自美国的黑奴,50年代接受大批巴勒斯坦人,50年代接收37000名匈牙利难民,70至80年代前后接受11万来自越南的难民(大部分是华裔),让躲避战乱和迫害的人们有一个栖身之地,这显示出加拿大以人为本的人道精神。 需要提及的是,加拿大也从来不是毫无限制接收难民的国家,一直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一个接受难民的总数,并且都要经过一套制定好的程序,对难民进行甄别审批。不论是哪届政府执政,不论是保守党自由党,都是如此。当年接收越南船民,有自由党执政期间,也有保守党执政的时候。 但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加国,种族主义盛行的程度也许比现在高很多。当时的反犹主义盛行,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强硬的限制犹太人政策。各国拒绝犹太人难民的政策,也是给当时的纳粹政权助纣为虐,让纳粹推行种族仇视和种族灭绝更为猖狂。当时主掌加国移民政策的,是自由党Mackenzie King政府下的移民主任Frederick Blair。他制定了一整套以种族为基准的严格吸纳移民的政策,最为着名的就是大力限制犹太人移民。那时曾有一名移民官员被问:到底二战之后接收多少犹太人移民才算合适?官员的回答是:“None is too many”。 但是,以种族为基准的移民政策也发生在更早期的年代。 1885年,保守党的John A MacDonald当政时,通过第一部专门针对一个种族的法律,针对华裔移民征收人头税。 19世纪至20世纪初,很多政治人物都热衷于保存“白色加拿大”的想法,不论哪一个政党,只允许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加拿大,限制什至禁止其他族裔的移民。 直到1960年代开始,自由党老杜鲁多政府才引入多元文化政策,彻底改变了加国以种族为基准的吸收移民政策,向亚洲移民打开了大门。 近80年过去,圣路易士客轮的事件已经成为历史。加国在哈利法克斯当年轮船靠岸的Pier-21设立纪念碑,让加国永远记住这次教训。当年针对犹太裔难民的“None is too many”移民政策,就是源于一种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当年针对华裔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同样也是一种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在当今社会,这样形形色色的歧视已经被社会绝大多数所抛弃和拒绝。不论是难民和是技术移民、其他种类的移民,都是因为加拿大具有包容、接受移民和难民的传统而得以来到这里。而很多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的犹太人、匈牙利人、越南船民等,现在都回馈社会,成为加国多元文化社会中作出贡献的一员。 然而,也许会令华裔祖先惊异的是,当初反对吸收少数族裔、坚持白人至上和“白色加拿大”的人士,今天也会和一些新的少数族裔移民联手,对其他少数族裔展现排斥和歧视。

无论黑白黄棕,我们都是多伦多人!多元文化不容抹黑

网上图片 多伦多发生了驾车袭击事件,造成10人遇难、14人受伤的恶性惨剧,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和悲痛,这在加拿大历史上也什为罕见。上次加国发生如此严重的悲剧,应该是发生在1989年的蒙特利尔理工学院,一名枪手疯狂胡乱开枪,击中28人,导致14位女性丧生。 此次袭击,发生在号称“世界最长街”的Yonge街上,有白人、韩裔、华裔、伊朗裔、俄裔等聚居,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区。仔细留意一下新闻中所涉及的人名,同样包含了这种多元化。 目击者中,有很多人的名字看似韩裔、华裔和穆斯林人士,至于说多伦多警方亮相的人物中,警长是非裔,坐镇指挥的副警长源植勉是华裔,勇敢沉着的英雄警官林伟杰(Ken Lam)也是华裔;公布的受伤人士中至少有一个名看似华裔。所有这些人,他们都是多伦多人,是这个多元化社区中的一员。 因为这一袭击,多伦多人显示出的爱心和凝聚力也是多元的。Yonge和Finch附近设起一道纪念墙,前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多位政府官员前来悼念;一句“多伦多坚强”的话语连接起不同族裔多伦多人的心,哀悼的信息不仅有英文,也有中、韩、俄、越、阿拉伯文等等,现场能听到/看到基督教的唱诗、佛教的唱经、伊斯兰教的祈祷;路口一家花店(叫Secret Garden)也慈悲为怀,在店门口写上一块“表达衷心的同情,取者自便”的牌子,为众多的哀悼人士免费送花,这家花店的店主,从名字上看是个华裔。所有这些,再次彰显了多伦多这个多族裔的社区,以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哀悼。 大多数的多伦多人是富有同情心的,同时也是理智的。在这场悲剧面前,大部分人并没有用一个人去代表一群,去指责某个族裔或宗教整体,没有爆发仇视和分裂的偏执。因为他们知道,不论你是新移民老移民,不论肤色、种族、宗教、来源国,我们都是受害者。也许这正应对了这个城市信奉的格言:因为多元化、多族裔和谐,我们更加团结,也许这正是加拿大、多伦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正如多伦多市长在事发当天表示,希望市民等待警方调查结果而不要过度猜测,需要提醒自己,我们正是因为包容、接纳、理解和体谅而获得世界的钦佩。多伦多人因这一袭击而震惊,但我们没有破碎。 与这样的正能量所相反的,是一股憎恨的情绪,世界上有部分人急不可待地散布伪新闻,挑动针对穆斯林的憎恨,试图把这一惨案归咎于加国的多元文化。一个英国极右翼人士Katie Hopkins,曾表示希望英国出一个特朗普。她在事发第二天发表推文,用自己在Rebel Media上的录像称:这就是发生袭击的城市多伦多,这里找不到任何一个看似“真正来自加拿大的人”,好像所有人都来自非洲。然而在她摄像的繁华市中心Yonge和Dundas附近,视频中明显出现众多白人、黑人等各族裔的人士,本地人一看便知和我们日常看到的多伦多人无异。这位种族主义者刻意抹黑多元文化的意图非常明显。 一家中文日报也刊发 “报道”,有被采访者称这一惨案是因为 “太讲人权太自由令一些人变疯狂”,抱怨加国没有跟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严厉控制政策。一些不顾事实、蓄意中伤的谣言,违背了加国价值观,传播憎恨情绪,也毒化少数族裔的生存环境。(德胜)

德胜:看清贸易风云 先要读懂东方文化

星岛资料图 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剑拔弩张,贸易战的炮声隆隆。美国的关税从30亿、500亿、1000亿一个接一个地发出炮声,世人的心态犹如美国股市,上上下下翻个不停。不能不佩服的是,白宫似乎对华尔街的股指是非常在意的。最终的结果经常是:股市上午出现大幅波动,下午就会反升回来,周五下午出现下滑,周一上午就会收复失地。 近期以来时常有政治人物和媒体发起一个话题,世界贸易大战,到底是谁认“怂”了? 美方的评论和官员似乎都在说,是中国服软了。总统亲自在社交媒体上发推文,不是说“我和习主席关系很好”,就是说“感谢中国的习主席在关税和汽车壁垒、知识产权等方面慈善的话语”。然而中国就有人评论说这是美方在“碰瓷”,把中国在贸易战之前既定好的一系列改革与开放内容,功劳全揽到自己手里。美国官方还更进一步,宣称“光有表态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看中国的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泼了一盆凉水:“中国扩大开放,与中美贸易冲突无关”。 关于到底世界贸易大战中到底谁“认怂”的话题,本身就没有跳出斗争哲学的怪圈。牛仔式的斗争哲学,讲究双方决斗时的大眼瞪小眼,有其中任何一方“眨眼睛”(blink),就算是认怂服输。因此最近在西方媒体上,时常看到在双方对决中中国“blink”之类的标题。 这样的斗争哲学,曾经让美国压服了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起来,美国采取强硬手段,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日本产业受到重创,使得企业大量倒闭,日本经济崩盘,事业人口暴增,有评论说日本被迫倒退了20年。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最近撰文表示:警惕美国,我们教训惨痛。 此次针对中国的301调查,瞄准中国重点发展的未来科技产业“中国制造2025”计划,无异于将中国打回工业社会初期,一直只会做衣服鞋子卖玩具,永远停留在低端产业。这一招数,中国不会答应。 然而现实中,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是保护主义和开放经济理念的对垒。全球化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保护主义采取的是提高壁垒,试图将自己与世界更多地隔离开来,依旧沉沁在冷战思维的旧时代,把国际贸易看成是零和游戏,似乎你卖给我多一点,我卖给你少一点,就是自己吃了大亏。 中国提倡的是“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各阶层的人民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和平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 欲看清当前的贸易争端,首先应该了解东方的“和合共生”的文化。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计利当计天下利。这种积淀了上千年的传统东方文化,对比相互抗争的零和游戏,也许是当今世界格局变化之时一种正面、共赢的思维。

德胜:保护主义,全球经济的麻烦制造者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2018年的4月初,全世界似乎都闻到了贸易战的火药味,关注到经济暴风雨的来临。最先坐不住的,是美国的大豆农民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在保护主义的推动之下,4月1日,美国纽约州开始实施“只买美国货”,规定在州政府修筑道路和桥梁的采购中,只允许购买美国的钢铁材料。加美经济的融合性非常之强,一辆汽车组装出厂,平均要穿越国境线五、六次,双边企业参与对方竞标,已经是司空见惯。纽约州开始践行“美国优先”,此举令长期以来可以参与竞标的加拿大供货商很不爽。安大略省政府随即出台了反制措施,4月2日,安大略省长韦恩发表声明:“我一贯支持开放和竞争性的采购,因为这有助于在国境线的两边创造优质的就业,但这必须是双向互惠的。当美国方面的保护主义行动威胁到安大略省工人和商业之时,我别无选择,只能回应。”安省政府宣布从4月1日起禁止省属机构采购源自纽约州的钢铁材料。 如果说纽约州与安省仅把贸易纠纷限制在钢材领域,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就没有这样的局限。 4月2日,中国正式出台针对原产于美国的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决定,当天生效,涉及30亿美元的商品。当时,美国已经扬言对中国500至600亿美元商品的提升关税。因而有人质疑,中国拿30亿反击美国500亿,是否是示弱、偏软的表现?事后证明不是,这只是针对美方日前宣布的钢铝材征税,美国打击30亿元,中方反击30亿元,反击范围不仅包括钢铝材,同时扩展到水果、葡萄酒、花旗参、猪肉等等。而且这只是“盘前小菜”,后面还有“大招”。果然,4月3日美国公布针对中国的清单,价值约500亿美元。不到12小时,中国也公布了一份106项商品的清单,价值同样是500亿美元。中方此次行动之快令人惊异,至于生效日期和实施情况,均以美国为准。中国同时宣布,将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采取法律行动。 中国官员称,反击是“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美方保护主义咄咄逼人,而中方则是绝不向美方低头。谈判大门敞开,但无论贸易战打多大,都将奉陪到底。 美国的500亿,瞄准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优先发展的行业。而中国反制的500亿,同样也触动白宫的七寸。清单中的美国大豆,去年对华出口124亿美元,占有很大市场份额。而出口大豆的伊利诺、爱荷华等州,都是曾向特朗普投票的“摇摆州”。一些农场主已经坐不住了。美国一个“Farmers for Free Trade”组织,自费在特朗普最爱看的电视台上打广告,多个农民现身说法:“我支持特朗普政府,但我对目前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的行动很担忧,中国是大豆的第一大顾客,这令我们很容易受伤。我们的农场,还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农场,都将成为贸易战中的第一批牺牲品。” 同样坐不住的是世贸组织,其总干事近日警告: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全球经济面临“迅速下降的风险”,现在是世贸组织23年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保护主义是麻烦制造者,以单方面的 “本国优先”,演变成鹰派上升的“斗优先”,挑起贸易战,是否有可能波及全球经济,人为地引起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令人关注。

德胜:不再由莫斯科和华盛顿主道,国际新秩序会啥样?

特朗普推特图 加拿大的英文刊物《麦克林杂志》近日发表一篇评论:《欢迎来到不再由莫斯科和华盛顿主道的世界》,回顾了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规模驱逐俄国外交官,新上任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正在坐进自己新的办公室,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地球另一端的北京正在高规格迎接朝鲜的最高领道人……。 《麦克林》说,以上这些同时发生的事件,显示出世界历史上一个最新而且非常显着的转移。在过去七十年间,源自莫斯科和华盛顿的两极曾是国际事务的主宰者,从二次大战期间颇为不自在的联盟,到冷战期间的剑拔弩张,到后苏联时代美国的单极世界,任何一项重大的国际事务,都需要看看克里姆林宫和白宫才能理解。但是,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博尔顿以鹰派主张而着称,连同近日白宫替换的多名高层官员,鹰派主张更加充当主角。随着俄罗斯前特工在伦敦的中毒事件,英国与俄罗斯的矛盾迅速激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伙伴迅速把驱逐运动推向高潮,据报道总共至少有23个西方国家集体行动,向超过130名俄罗斯外交官下达了“驱逐令”,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体驱逐,也许还有其他国家效彷。 另一方面,朝鲜最高领道人金正恩近日突然访问北京,与中国最高领道人习近平会见,对全世界颇为轰动。这一会见让世界看明白很多事情,首先金正恩向习近平、同时也向全世界表明,“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决心将北南关係转变为和解合作的关係;其二,朝鲜依然非常看重与中国的关係,“在朝鲜半岛局势极速前进,发生不少重要变化”之时,还是需要当面向中国方面通报;其三,凸显了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上的影响力。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比分明:一边是美国领头驱赶外交官,试图把全世界带回冷战,单边挑起新的贸易战,世界贸易组织担忧会将全球经济引入新一轮衰退;一边是朝鲜和中国进行高层会见,发出和平信息,解除了半年前双方危言恫吓、似乎核战即将爆发的不安。一边是不断出现新的冲突,一边是突发奇想,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和平进程。北京随后还要派杨洁篪作为特使,前往韩国通报习-金会谈情况,整个把美国晾在了一边……。 在不同理念的对比之下,国际新秩序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不得不说的还有美国国内的局势,美国总统的当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铁锈地带”的愤怒,美国年轻一代近期开始走上街头,展开控枪运动。然而国内人民对生活现状的愤怒,更多的是自身经济结构和收入两极分化的问题,归罪于“外国人”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衰退,更多地应该从自身寻找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更加相互依赖。世界局势在不断变化,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新的国际秩序应该不会像以前那样是单极或两极主宰的世界,而是多极世界,由多个国家共同推动。也不会像以往那样,以冷战的方式决定国际事务。以单边主义、对抗、恃强凌弱的方式对付其他国家,未必能够得到好的结果。

自由市场化、踢开政府干预,房市泡沫了找谁吐槽?

资料图:百票之差险胜 德加福特成安省进步保守党新党魁。 安省反对党的党领新官上任三把火,张口刚刚开始谈施政主张,就提出要废掉海外买家税,反对政府介入干预市场,提倡“让市场自行决定”。 纵观这位反对党的党官上任一星期的言论,基本都是同样的思路:“自由市场化”、要“踢开政府闹革命”——大麻市场不应该有政府介入规管,不应该由政府来专营“垄断”,应该允许私营贩卖大麻者来赚钱,市场竞争之下大麻价格自然降低;酒类市场不应该有政府介入管制,让愿意卖酒的店舖都加入卖酒;住房市场、租房市场也不应该有政府介入干预……。 总之,“我不喜欢政府干预市场本身可以搞定的事情”,“市场总是能够自己照顾自己” 。 “我相信让市场自行决定”。这样的言论虽然不是什麽新鲜的观点,但在上述行业也算是语不惊人势不休。 主流媒体中已经有一些评论,对这位新党领大谈住房“自由市场化”颇为担忧,担心在踢开政府的介入、开放市场自由化以后,住房市场是否会出现泡沫化。 抛开海外买家税一项政策不谈,其实这涉及到一个公共政策的基本观念问题:政府在商品经济中的存在和作用。在商品经济中,资本是逐利的,一切以利润最大化为主道,当然“逐利”并不是洪水勐兽,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政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需要做一些百姓和私营企业不能做的事,提供关係民生的必要服务。在我们现在讨论的领域裡正是如此:大麻、酒类和枪支等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物品,住房、租房是涉及到百姓民生的重要生活必须,政府是否应该在这些行业的市场起到作用?起到什麽样的作用?是否需要解除政府的介入? 事实上,政府在房屋市场的作用一直都有,政府通过住房CMHC(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局)为4800多亿的房贷提供保险,如果没有CMHC,加拿大人购买地产的能力将大为削弱。在这裡,政府的存在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住房市场真的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吗?有时也未必。去年年初的多伦多房市,出现超过30%的增长,虽然安省的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新移民在增加,人口在增加,但过高的增长数值已经严重超出了经济的基本面,很难说投机炒房在其中有多大成分,但这其中泡沫的成分应该不少。 去年4月,安省政府推出《公平住房计划》干预房市,其中不仅包括征收“非居民投机税”,更有共计16条的一套“组合拳”。据报道,满银首席经济学家波特近日评论说,儘管对海外买家是否道致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地产泡沫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安省政府的干预政策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让房价飞涨的局势降温,也防止了这个市场出现硬着陆。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和出手干预,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房市会是什麽样子。在近期多伦多地区举办的城市论坛上,一位嘉宾指出,如果在房市方面解除政府的规管,反对政府介入干预,开放“自由市场化”,出现20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或泡沫破裂,到时候也许连个吐槽政府的机会也被踢走,受到严重冲击的不仅仅是地产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更是全行业甚至全球的普通百姓。在这裡,政府的作用在于规范市场、保障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

德胜:科恩辞职 No Zuo No Die

美国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辞职了! 上星期我们刚刚谈到,白宫提拔了鹰派代表纳瓦罗出任总统助理,显示了白宫高层“斗优先”的思想占了上风,而曾经持续一段时间的温和派失势。然而局势发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纳瓦罗曾经的顶头上司、提升后的平级幕僚科恩惨然辞职,两人是死对头。据说科恩在辞职之前与总统发生对峙,这令我想起《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怒怼栾平的情节:“今天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留他留我,三爷,您随便吧!” 在加入白宫的团队之前,科恩在华尔街赫赫有名,曾经担任高盛集团的COO、“二把手”,高盛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中不单躲过了倒闭的厄运,而且还赚了40亿美元。他的年收入,曾经在2000万美元或7250万美元上下。在进入白宫之前,有报道称他的资产在6亿美元。科恩放弃了他在华尔街薪酬丰厚的职位,进入白宫,期待施展一番抱负,然而他是白宫决策层中少数几个持有自由贸易立场的人士,“房间里的成人”。据报道科恩表示反对全面提高对钢材和铝材的关税。曾经有人士希望,他是唯一能把总统拉回“正常”轨道的人物。 然而如今科恩却离开了白宫团队,这预示着温和派进一步远离权力中心,鹰派再次得势,“踩刹车”的人没有了。华尔街的很多人士感到不安,共和党内很多人士感到不安,而美国的传统盟友,心态更是可想而知。科恩留下的职位由何人接替,总统称很多人都想做这个职位,他会“明智选择”,而媒体分析纳瓦罗是人选之一。 华尔街的知名人士发言说“科恩为他的国家付出了太多,值得嘉奖。我想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对他的离职感到难过”。对于华尔街的投资界人士,心中有了比较严厉的问题:总统在争取民粹主义的支持之下,是否还能呵护市场,善待商界的心绪? 对于美国以外的世界各国,问题似乎更加沉重。欧洲已经扬言,要对美国的关税进行报复,进行对等的反制措施。你美国提升钢铝产品关税,欧盟也可能针对美国农产品市场。贸易战的警讯已经是非常明显,无论你如何做——是努力和颜悦色晓之以理还是威声恫吓,结果也许都是差不多的。“斗优先”的理念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同样面临鹰派理念的不仅仅在经济和贸易,也在国际政治方面,一边是朝鲜半岛的高层互动,相互对话及缓和;一边是频频谈论制裁和军事演习。同样是一种“斗优先”的理念……。 也许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话:“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全球的政治和经济贸易格局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变化,世界正在重新洗牌。有识之士不仅应该看到今天和明天,还应该考虑后天。

德胜: 遏华鹰派获提拔,将“斗优先”进行到底?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刘鹤 近日美国媒体传来消息,着名的贸易“鹰派”纳瓦罗(Peter Navarro)获得晋升为总统助理,进入总统经贸团队核心圈,成为直接可以向总统说得上话的人。高层中的保护主义狂热者成功排挤掉了温和派,显示美国当局在贸易上更有可能倾向于鹰派路线考虑到近期即将发生的一些事情,此次调整的背景耐人寻味:一边是白宫即将考虑对多国实行征收惩罚性关税;一边是中国急派习近平特使刘鹤出访美国;还有一边是NAFTA的谈判即将在墨西哥城重开......。 刘鹤是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中国高层的经济智囊。他曾代表中国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阐述中国当前的经济结构改革和转型的思路,强调世界各国应该跳出局限,加强战略思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进相互谅解,包容,信任,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合作。此次,在美中关系出现复杂变化和动荡的趋势之时,刘鹤缺席三中全会,专门以超长时间出访美国,别有一番意义。但寻求合作的愿望,未必有热脸相迎。 说完智囊刘鹤,再看智囊纳瓦罗。纳瓦罗曾经是加利福利亚大学尔湾分校的商学教授,为总统竞选的经济政纲出力。纳瓦罗最出名的头衔,也许是“中国问题专家”,坚决反对与中国做生意,认为中国是美国经济所有问题的根源,呼吁为了‘保卫美国’而不要买中国货他写了一部书并拍成同名纪录片:“被中国杀死:美国如何失去制造业基础“,成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代表在其中他与另一位着名的华裔“中国专家”章家敦合作而这个章家敦一时谈中国威胁论,一时又大谈“中国即将崩溃”论,孜孜不倦地预言中国很快崩溃几十年。 纳瓦罗被称为“遏华先锋”,美国当局近期以301条款等对中国实行惩罚性关税,折射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开始行动,美国总统指责世界贸易组织WTO,称之为“灾难性“的,容忍中国变富,以美国为代价。这些都与纳瓦罗在“被中国杀死”中所提的理念相同。美国近期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把中国当作战略对手,都体现了鹰派的“斗争优先”思维。 纳瓦罗的主张不限于和中国贸易,他也曾指责德国以不公平的方式操纵欧洲汇率。他曾经力主美国退出TPP,美国做到了。他对加拿大也绝不是福音,被加媒称“最糟的噩梦”,纳瓦罗曾经力主美国当局对加国软木加收关税,美国做到了;他也曾力主美国退出NAFTA,美国这次没做到,临门一脚时被加拿大总理的一个电话而暂时止住,但今后是否能再次推动结果难料他还力主美国对钢铁和铝材实行全面的关税,理由是国家安全一位小布什总统下的官员评论:。纳瓦罗在贸易上的观点远远偏离主流意识。 纳瓦罗非常看重贸易逆差,美国总统就屡屡宣称对加贸易出现逆差,让加拿大赚了便宜,尽管总统自己签署的经济报告上明确写明,美对加贸易是顺差。 美国决策层中,据称贸易代表莱特西泽是鹰派,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则是温和派。此次纳瓦罗的晋升,提到与科恩平级,提高了鹰派的话语权,对加拿大,欧洲,中国等,也许都会遇到更多挑战。斗争来斗争去,对美国也未必是好消息。

德胜:昨天排华今天排穆,种族主义的前世今生

星岛资料图 加拿大一直被称作是“移民的国家”,除了原住民之外,都是移民。然而,这片土地并非从一开始就欢迎移民。据记载,早期加拿大的移民基本只对英国和美国开放。“卑诗省必须保持白色……我们有权利说:只有与我们同种、同肤色的人,才配享受我们劳动的果实。”这是当年卑诗省的省长Richard McBride在党大会上的言论, “让加拿大永远白色”,代表了当时的民意基础。而华人则是这种“白色加拿大”思潮的早期攻击对像之一。 在1880年代,为数不少的华人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有的是来淘金,有的是应召修铁路做苦工。当时的加拿大不愿意接受这批肤色不同的人。1885年,加拿大的开国总理麦克唐纳在议会上宣布,如果不能把华人赶走。“未来英属美洲大陆的雅利安特色将会被摧毁”。 至于排斥华人的理由,和当今针对其他少数族裔的说法有很多类似。华裔移民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根本不能融入。每到经济萧条时期,华人就会成为替罪羔羊。工会人士表示,他们只知道干活,会抢掉本地人的就业机会;有人称华人身上带有疾病和不良习惯;“他们近乎奴隶阶层,对自由社区来说是讨厌的,对国家来说是危险的”(皇家委员会调查报告,1906年)。 从政府层面,最早的办法就是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单纯针对一个种族的人头税法案,专门对华人征收人头税。见效果并不明显,随即多次把人头税的价码升高,最后干脆通过了《排华法案》,禁止华人入内。上行下效,在社会层面,仇视华人的行为时有发生,不明不白地被殴打残害,警方睁隻眼闭只眼。1907年,上万人在温哥华聚集发动排华示威,一些发起者头上繫着“为了白色加拿大”的布条,带领人群冲向唐人街和日本街,见人就打,见店舖就砸;1919年,数百名士兵和市民冲向哈利法克斯,同样是砸华人店舖。可以说,在十九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白人至上主义、“白色加拿大”思潮盛行,这种思潮不仅针对华裔,也曾经针对来自东欧、中欧,这对犹太人,针对来自印度、非洲的移民。 加拿大也曾受到三K党的影响。三K党滋生于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结束期间,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军队”占领了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各州,这些“北方佬”在那些维护白人至上主义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不仅要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还要向非洲裔的美国人授予选举权。三K党作为反弹的力量应运而生。三K党蔓延到加拿大,这些人要求保持安格鲁撒克逊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的纯洁性,因此当时的诉求是反对加拿大吸收从中欧和东欧来的移民,对天主教恨之入骨。 直到二战以后的很长时间,加拿大在1960-70年代才确立了多元文化的国策,相应地去掉了以来源地选择移民的移民法规。大批非欧洲移民来到这片土地。 时至今日,种族主义、白人至上的思潮又有所回潮,伴随以新纳粹组织,虽然不像历史上那样占社会的主流,但这些思潮依然存在。他们以前是针对华人,如今却针对各个少数族裔,包括针对华裔;他们以前曾经反对天主教、犹太教的信徒,今天却是在排斥穆斯林。华人到底应该与谁为伍,需要更多的理性。

德胜:试把华人推向仇穆前沿,唯恐天下不乱?

有华人团体于市中心示威,活动有近50人参与。 新时代电视(星岛资料图) 一个穆斯林女孩的举动,引起华人社区的巨大争议。华人社区部分人士,先是在网上积极呼吁跟随某媒体发起的签名,要求对这个女孩的家庭进行起诉;随后就是从一个“华人之声”发起声讨,极力渲染称华人“受到伤害”,整个事件“针对华人的谋划,令人不寒而慄”, 所谓的“亚裔”就是 “华裔”;随即是就是串联的示威活动,虽然在加国多个城市均有出现,甚至还有美国的川粉前来助威, 虽然每个城市参与示威的人数与当日在附近举行的全球性妇女游行活动相比,近似九牛一毛,但组织者对外表示此时的示威又不是“华 裔”了,而代表了“亚裔”……。 涉及华人利益的问题,华人是 否应该不做“哑裔”、挺身维护? 当然应该。但华人也应该注意有礼 有节,保持理性。笔者认为,此次 穆斯林女孩剪头巾事件,抗争的法理性严重不足。 正如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评论 《亚裔从来都不是哑裔》指出,“我 们维护法律的尊 严,是因为法律 是社会价值的基 石,基石在,一 切都在,一个强大、健康的社 区,宽容与从容 面对,比挑动争斗、撕裂更为重要,也更有价值”。 其实,不论渲染什麽样的理由, 我们都应该尊重法治社会的精神。很多人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被鼓动示威的群体称为“高风亮节不畏强权” 的多伦多警方,除了公布结论说“剪 头巾事件没有发生”之外,同样还公布了另一个结论:不对小女孩或任何人进行追究,结案! 警方的这两个结论,我相信都是经过对事件进行充分的调查之后而得出的。如果有任何迹象显示整个故事有任何阴谋论在其中,警方也不会轻易结案。不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哪一条法律,警方专业人士有他们依照法律的处理结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处理结果。向一个犯错误的未成年女孩穷追猛打,这丝毫体现不出一个法治社会的成年理性。  更令人关注的,反而是此次事件中华人所涉及的政治势力。从一开始的某媒体,到示威活动为被指为种族主义者的非华人提供平台,整个过程涉及到我 们华人社区的一个日趋严肃的问题:我 们是否在歧视穆斯林社区? 在很多主流人士中,某媒体向来被认为是白人至上、新纳粹主义的支持者,他们针对穆斯林社区的评论, 也经常遭到社会上的批评。而种族主义理念目前的行为,也许是企图在挑动部分华人脑子背后那种潜意识的歧视穆斯林的神经。  社会上针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和仇恨言论,不仅针对华人,更多的也在针对穆斯林,华裔和穆斯林,都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今年1月29日,是魁北克遭遇重大恐怖枪击袭击案件的一周年,去年发生的这场针对穆斯林群体漫无目标的枪杀行为,至今是全加拿大人的痛楚,然而我们有少数华人,却有意无意要在这个伤口上撒盐……。  我们华人也曾经遭遇被喊“滚回去”,华人老者被辱骂“猴子”等...

鼓吹学蔡英文抗中,加国报纸再造神话?

德胜 近期加拿大的英文报纸,似乎刮起一阵旋风,专门针对中国和华人。先是将在加拿大的华人“一网打尽”,宣称约100万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是加拿大的安全威胁,随后又逐个盯住华裔社区的一些知名人士,连篇累牍地进行攻击。 近日,加国的英文报纸又再创奇葩,登出一篇Michael Cole的文章,“民主国家如何抵抗中国渐增之影响力”,鼓动加拿大要向台湾学习,因为台湾已经具备数10年的追踪、反击大陆渗透的经验,非常值得加拿大借鉴。然而另一位台湾歌手黄安则呛声,痛批说如果加国真的跑去跟眼前这个台独台湾学习,“根本是找死!” Michael Cole是长年居住在台北的加拿大公民,英文报纸介绍说,他曾经是加拿大情报局的分析师、英国诺丁汉大学台北“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而进一步搜索,此人在台湾也是一个颇为著名的人物:他的中文名叫寇谧将,是从他的法语名字倒着按中文念过来而成;长年从事媒体宣传,担任网媒“台湾守望”的总编、英文报纸《台北时报》副组长,更是蔡英文筹设的“小英教育基金会”旗下的“想想论坛”英文版主编。 寇谧将的文章经常是积极支持蔡英文的政策。2015年,他曾在美国一家刊物上撰文,指控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信集团“听命于解放军”,与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民间团体举办的活动,以达到“颠覆台湾”的目的。华信集团对这一指控特别关切,认为这篇文章让许多不明就里的外国企业受到影响,因此终止或延缓与华信集团合作案件,使得华信集团蒙受重大经济利益上的损失。他们委托在台湾的律师向寇谧将发出律师函,要求其发函美国杂志社,以作者身份提出从该杂志社网站撤除原文,并另行撰写文章,澄清所提诸多不实论点。面对质疑,由于寇谧将拿不出任何具体证据支撑其论点,也没进一步说明,他只能让步。表示愿意撤下文章、与华信集团代表在台北公开场所见面、撰写一篇介绍华信集团文章。寇谧将后来虽然出尔反尔,不履行承诺,华信集团不得不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正式向台北地院提出诉讼。要让寇谧将知道传播虚假信息的后果。 此次,寇谧将到加拿大的报纸上撰文,形容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未来不确定,美国全球领导力前景未卜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自然只得设法加深和中国的关系。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重要的参与者。但加拿大应该向台湾学习,考虑民主国家如何抗衡中共党国。 台湾歌手黄安在则表示,加拿大媒体根本不懂“攻守之道”,“首先台湾不是国家,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很快就会统一。其次,加拿大绝对无法复制两岸关系,因为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我们都姓‘中’而加拿大人姓‘加’,两岸一家亲的概念无法适用在外国人身上。倘若加拿大执迷不悟,不妨看看蔡英文台独政府的下场,如果真的跑去跟台独学习根本找死嘛!台湾现在都自身难保了还跑去干嘛?”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的崛起,是西方各国都在遇到的问题。如果以保守、冷战的心态,认为这是一场零和的游戏,则必然以对抗的方式应对。而事实上,世界需要新的思维,实现合作、相互包容及共同进步。

德胜专栏:2017年对中国最不友好的国家

网络图 作者:德胜 2017年即将接近尾声,日前在中国大陆进行了一项年终调查的网民投票,评选 “2017谁对中国最不友好?”,在统计时有14441人参与投票。调查结果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对中国“最不友好”,以绝大多数位居榜首。位居第二、第三的占14%和11%。 2017年,澳大利亚与中国之间出现了一些风波,澳洲的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掀起了一股排华浪潮,指责中国的“阴影”对澳大利亚“政治渗透”,惊呼澳工党议员被中国“收买”,再把华人及中国留学生视为潜在威胁和间谍。而澳大利亚总理也跟著推波助澜,特别用中文效彷中国领道人的口吻,宣称“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伴随著政治人物和媒体的浪潮,社会上针对华人和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也时有出现。在2017年12月的一列火车上,一个华裔青年刚刚坐下,有人就大声朝他喊叫“Get out!Yellow pig!”(滚开,黄皮猪!),要求华裔青年给白人让座,并用更恶毒的语言咒骂,随后又拳打脚踢。在这个过程中车内其他乘客无一人上前劝说,有的为此偷偷发笑,有的起哄喊叫“滚蛋!中国佬!”类似的还有很多事件,殴打中国留学生;大学校园里屡屡出现歧视性的传单,要求“禁止中国人进入”、“中国佬滚出澳洲”、“保持澳大利亚白色”等等。 平心而论,一个国家的政治捐款制度,禁止外国公民的捐款,理所应当。没有相关法规的,立法健全法规即可。但近期澳洲政坛一系列大张旗鼓的举动,则是借机掀起浪潮。正如笔者上周所撰的文中提到,澳大利亚今年泛起的排华浪潮,与近年来的民粹主义息息相关。 澳洲新起一个极右翼的政党“单一民族党One Nation”。该党的创始人汉森曾经因为反对亚裔移民和原住民的言论而出名,被她当时所在的政党开除,随后创立的这个单一民族党,宣称“我相信澳洲正有被亚裔人淹没的危险”。“单一民族党”近期卷土重来,继续炮轰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主打反穆斯林,反对亚洲移民。这个党虽然在席位上依然占少数,但它所代表的极右翼排外理念影响整个澳洲的政治生态,催动主流政党向右转。 澳大利亚出现的排华浪潮,展现出一个典型的缩影,在全球化经济转型期间西方国家所经历的阵痛。一方面,澳大利亚通过扩大与中国的贸易,为澳洲人民带来了相当大的实惠,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澳洲国际贸易的最大主顾。澳洲经济依赖中国,同样中国经济也依赖澳洲。从这一点上说,澳大利亚的对华贸易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正面效应,为澳洲的经济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为众多的澳洲人民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些是给澳洲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但从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并没有合理分配到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荷包里,经济结构从传统产业向新经济的不断转型,使得社会上一部分人产生失落感﹐为民粹主义造成可乘之机,令社会相当一部分人把所有困难归结为外来因素,归罪于与白人不同的人群抢了他们的饭碗。因此做得越来越红火的澳洲-中国贸易,反而成为了一部分国民愤怒的对象。 民粹主义,再加上守旧的冷战心态,一些右翼政党不会放过排外的思潮。

德胜:华人会否成民粹主义下一个目标?

作者:德胜 近两年发生在地球村的一些动向,值得华人的关注。 先说美国。美国总统近日发布了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位成美国的“战略对手”,称之为“修正主义强权”,“挑战美国的实力、影响和利益,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总统还进一步强调要强化军事,以军事实力说话,在边境上筑牆、在政策上收紧移民。为了防止 “偷盗美国的知识产权”,当局在考虑对前来美国留学科学、工程、数学和技术的外国人(特别是中国留学生)作出“签证限制”。 当然,这些词语还算客气的了。更有消息称美国原先准备指责中国“经济侵略”。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还到日本发表讲话,抱怨美国历届政府容忍国民成为中国经济扩展的牺牲品,令美国犹如中国的附属国一般,是“绥靖政策”。呼吁日本向美国团结,共同遏制中国“令人恐惧、厚颜无耻和全球性的”野心。 这些政策,都显示出美国对外的不确定性:昨天可以和你大谈合作共赢,大笔签下合作协议,明天就可以和你瞬间翻脸,认定你赢了就是我输了。 再说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曾经积极与中国推进经贸关係,经过为期十年的马拉松谈判,于2015年正式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迅速飙升。目前,中国已经跃升为澳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第二大旅游来源国……。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著政治人物的变迁,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环境似乎开始转向。右翼的媒体开始炒作“政坛遭中国捐款渗透”,质疑在澳的华裔新移民“效忠北京”,指责中国留学生受到操纵,将华人视为威胁和潜在的间谍,执政的澳大利亚总理为了表示与中国划清距离,效彷中国领道人的口吻,学了中文宣称“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澳大利亚针对华裔新移民和中国留学生的排外现象也在泛起。2016年12月,有人在墨尔本大学校园内张贴上百张种族歧视海报,仇视各种有色人种,鼓吹“sh**skins、黑鬼(Niggers)和中国佬(Chinks) ,统统滚出澳洲”,要求“保持澳大利亚白色”,并有纳粹符号。2017年,墨尔本和悉尼的大学校园接连出现“中国佬滚回去”、“杀死中国人”、“禁止中国人进入,违者将面临起诉或驱逐出境”等仇视标语;多个城市出现中国留学生被殴打事件,其中有一件发生在公交车站上,2名留学生遭到30名当地青少年的群殴,被骂“滚回中国去”,旁边的一位中国女留学生路过前去劝止照样被打,受伤的一个留学生眉骨断裂,眼被缝七针。 再说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这股风同样吹到。加国反对党的一位参议员呼吁,加拿大应该效彷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做法,而主流的英文报纸,则连续多篇文章渲染“中国的阴影”,似乎在加拿大的一百万华裔新移民都是怀疑对象,一些政治人物也不断放出风声,在反对执政党与中国探索自由贸易之时,渲染中国阴影。 全球经济正在迅速变化,人类需要新的思维面对变化的世界,以合作共赢的心态应对格局变化。而民粹主义把一切问题道向排外思潮,我们部分华人在贬低了“木木”之后,也许始料不及华人自己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排斥目标。

德胜专栏:大麻合法化 传言与真实的落差

近日,联邦卫生部公布了规管大麻生产、种植方面的草案,展开公众咨询,欢迎公众提意见。这是联邦政府在前期公布了大麻法治化和严格规管的框架计划,并实施广泛咨询之后,进一步推出相关的法律草案和咨询。不论从哪一点看来,政府推出的规定,更多地着重对大麻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比现在更严格的管制,与一些政治人物所描述的完全不同。 比如对于私家种大麻,曾几何时,一听到政府提出每家只能种四颗,立即有很多传言:大麻屋将会遍地开花;如果一家有五口人,这样的规定也就容许种20颗;未成年儿童可以因为自家有大麻而轻易接触等等……。而真实的规则确定,不论是大规模的种植大麻,或者是私家种植大麻,都必须向联邦政府提交申请,获得不同适用范围的许可证。种植大麻的主要人员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以确保没有犯罪记录或警方的暴力侵犯记录,规定种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与周边的隔离措施,规定时限,还需要定期彙报,需要知会当地的地方政府备案。政府还确立的跟踪机制,对每个种植点的大麻数量和走向进行严格的跟踪。所有这些规定,估计获取大麻的种植许可证,也可能和获得一个枪械许可证差不多。 对于大麻销售,传言说大麻将在街角的便利店随意可买。然而真实情况是,联邦政府制定了基本的框架,具体的规则交由各省。安省的管制规则似乎要严格很多,规定只能在政府管辖之下的LCBO专卖店可以出售,并且对专卖店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还禁止私营店铺经销大麻,这就堵住了很多私营店铺的出路,更不用提目前在便利店中销售。据说,安省有超过7,500家便利店,省府不可能允许他们都去售卖大麻。 联邦政府制定了多项新的刑事条款,对向未成年出售或允许使用大麻的人科以重罪。并且开发了新的探测手段,对使用大麻后驾车的行为实行零容忍。 对于未成年获取大麻,传言称大麻合法化之后,将会让未成年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大麻。而真实的情况是,政府推出的政策恰恰是为了防止未成年接触大麻。谈到大麻问题,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加拿大的现实国情。其实据报道,加拿大的青少年大麻使用率居西方国家最高,达到21%,而年轻成年人的使用率更高达30%,相比之下,未成年中抽烟人的比例只有8%。这就是加拿大的现实国情。 以往的历届政府,都没有对大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管制措施,虽然口号可以喊得震天响,但是大麻的使用率依然高企。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香烟有害身体,大麻也有害身体,香烟可以在在法律管制的框架上在市面流通,而大麻在麽有法律管制的框架下也在市面流通,比香烟还更容易得到,是什麽机制使得未成年人中抽烟的比率远远低于使用大麻的比率? 关于大麻的问题,我认为切合国情的规管,好过为了政治宣传的口号式但无管制。其实有的政治人物口头上喊反对大麻,试图占领道德制高点,却拿不出任何真实的管制措施。就像前安省省警总长、前保守党国会议员范天奴,当年随前朝政府喊坚决反对大麻,但是一旦卸去国会议员身份,却自己华丽转身,准备做大麻生意。

德胜专栏: 不要瞧不起中国人!

日前,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人物马云来多伦多,举办了一个“门户’17”商业大会,加拿大总理杜鲁多和马云为主讲嘉宾,人气颇为旺盛,安省省长和多伦多市长均出席致辞,掀起一股颇为引人注目的“马云旋风”。 马云的演讲主要针对中小企业,把自己当成小企业的旗手,他鼓励创业者要有耐心“我们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但又像乌龟一样有耐心”,不要怕被拒绝和失败,就像他自己也经常被拒。马云鼓励创业者坚持梦想,“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区别,不在营业额,而在梦想”,“小就是强大,小就是美丽” ……。 但马云所谈论的远不止生意经,他和杜鲁多总理之间的互动,激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更深层的是涉及到当今世界的技术革命,以及对全球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马云认为“大多数人低估了新革命带来的冲击”。他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去描述新技术,单单讲“电子商务”似已足够。马云说:“在过去20年,我们(人类社会)把人做成像机器一样,在未来20年,我们要把机器做成像人一样”。实际上,这种现象已经给当今社会造成恐慌:你机器变成人一样,把人的就业抢走了,那人还能做什么?坐等失业吗?对这种新技术冲击,马云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持悲观、恐惧和抗拒的态度:“不要担心人工智能会消灭很多就业,技术革新确实会消灭很多就业,但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变化和冲击超出想象,但也将是巨大的机会。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seeing is believing,而对真正的创业者来说,we believe, then we see。杜鲁多说,面对全球化、技术革命,世界各国面临选择,一种是走在它的前面,试图引道,另一种是试图躲在后面、试图抗拒或减缓技术变革。而加拿大选择前者。 马云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反映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思维,而是中国的变革。据中国商务部近日公告,在过去5年,中国电子商务出现“爆发式”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从8.1万亿元增长至26.1万亿元,每一年平均增长34%。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速度更快,年均增长达40%。电子商务发展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从1500万人增长至3700万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购人数已经突破5亿,成为世界第一大网购群体。 电子商务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却在中国最为普及,引领技术变革的潮流。前不久,一群在中国的外国人评选出了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除了高铁,另外三项都凸显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中国社会在变化,在加拿大,还有人骂华人比猴子,借丑化中餐馆仇视华人﹔也有政治人物以各种理由反对与中国商谈自由贸易,骨子里还是瞧不起中国。殊不知在技术上、意识形态上、或市场观念上鄙夷不屑,划地为牢,只能让本国经济丧失机会。

德胜专栏:加拿大风云人物麦当劳的历史遗产

有“加拿大国父”之称的麦当劳爵士,是第一批头像被印在加元票面的总理之一 近期以来,一个历史人物在加国政坛上引起争议,这就是麦当劳。当然,这与那个在全球广泛传播的快餐连锁店没有半毛钱关系。这里所谈的,是加拿大第一任总理约翰·A·麦当劳(麦克唐纳)爵士。安大略省小学教师工会要求,在省内学校名称中去除麦当劳的命名,因为他当年曾是“寄宿学校”的主要推动者。在加拿大,麦当劳的雕塑随处可见,以麦当劳命名的政府建筑比比皆是,以麦当劳命名的学校有12所,10所在安大略,另有2所在阿尔伯塔省和诗高沙省。 作为开国元勋,麦当劳无疑在加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44年,他首次进入政坛,代表保守党竞选安省金士顿区的“加拿大省”议员,一举成功,随后很快成为保守党的党魁,1857年成为加拿大省省长。 促进稳固的加拿大联邦,是麦当劳的重大遗产。 1864年,各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夏洛特城(Charlottetown)和魁北克城召开会议,协商成立加拿大邦联。到了1867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包括四个省份:当年的加拿大省分成了安大略和魁北克省,另两个是新诗高沙省和新布伦瑞克省。而当年参加夏洛特城会议的代表,就成为了“建国之父”,麦当劳是这些“之父”们的主导者,成为创立自治领之后的第一任总理。创建加拿大联邦,麦当劳功不可没。 麦当劳的第二项历史功绩,是促成了加国东西两岸的实质联系,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吞并。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连接了各省,促推动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联系,促进了自治领的统一和经济繁荣。 在赞扬麦当劳的历史功绩之余,也应该认识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对待原住民上,麦当劳以限制食物为手段,强迫原住民迁移至指定的保留区,否则饿死活该;强迫原住民子女进入寄宿学校,这样的学校被后人称为“文化灭绝”。 同样,在对待华裔移民上,麦当劳的态度也颇为激烈。他曾经抱怨说,华人抢走了白人的就业机会;白人工薪阶层和华人在一起生活,只会走向“邪恶”。 1885年,麦当劳提出选举权立法,禁止“具有蒙古和华人种族的人”有投票权,并称此立法是他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也在同年,麦当劳力主通过“华裔移民法”,成为加拿大联邦第一部专门为了限制华人的人头税法律。在联邦议会上,麦当劳为此议案护航说,如果不把华人从加拿大排斥出去,“未来英属北美的雅利安特色将会遭受毁灭。”据史学家Timothy J. Stanley记载,麦当劳是在议会中唯一一个将加拿大称之为“雅利安(种族)”的政治人物,以强调“华人”和“雅利安人”是两个不同物种,在卑诗省引入“混杂(mongrel)”的种族,将威胁本国的雅利安人特色。 以历史人物命名建筑、学校,并树立雕像,自然是为了表彰该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倒不认为这需要(或有可能)二百年不变,一千年不变。但加拿大建国之父麦当劳的历史遗产,至今依然是值得纪念。他的正面和负面言行,他的历史局限,以及前人为推动族裔平等、消除种族歧视所做的努力和曲折,都值得后人所知晓。当今的总理、安省及沙省的省长,都主张保留麦当劳的命名,我认为这是全面、正当的主张。

德胜专栏:卡德尔案件,彰显加国法治精神

加拿大联邦政府决定向卡德尔道歉并赔偿,据报道这个赔偿金额有1050万加元,引起全国上下激烈辩论。 15年前(2002年)的7月27日,在阿富汗的一个村庄,美军对塔利班阵地进行了猛烈的空中和地面炮火攻击,当他们认定没有一个活人之后,突击队冲上了塔利班的营地,不料发现竟然还有活人从阵地上射击并扔出手榴弹。美军突击队经过交火之后,确认击毙了枪手再次冲上阵地,发现只有一个少年还活着,这个少年就是15岁的卡德尔,出生在加拿大。美军指控是他扔的手榴弹,造成美军士兵一死一伤,但有评论说,没有一个士兵亲眼看到他扔出手榴弹的证据。 在阿富汗战场上,这个卡德尔到底算是敌方士兵、敌方未成年士兵还是百姓平民,本来这需要在法律上界定并给依此予相应的判处,但是美国一开始就错了。他们把他带回到饱受批评的关塔那摩湾监狱,这个地方名义上是古巴领土,美国法律用不到这里,但一直被美国占领,美国利用这个特殊地位,以“军事委员会”而不是法庭处理在押的犯人。 一码归一码,在此后的事情和加拿大政府有关,如果加国政府要求美方,根据国际法律,以人道和法律程序处理一个本国公民、一个未成年人,结果将是另外一个情形。但是加国不仅没有如此,加拿大是唯一一个在美方提出要求之后,还拒绝引渡本国公民回国的西方国家。加国政府还明知关塔那摩湾监狱的酷刑等非法行为的情况下,多次派出人员对卡德尔审讯并与美方配合。加国最高法院的判词指出,加国政府的行为有错。 既然有错,加国政府是否应该向卡德尔道歉? ——现任的联邦公安部长葛戴尔认为需要道歉,今天的道歉和赔偿不是针对阿富汗战场上发生的事,而是针对卡德尔被俘后和被关押期间加拿大政府的一系列行为和决定做出的。这些行为和决定是清楚的事实,加拿大最高法院对此作出的判决也没有任何疑义。加拿大政府违反了最基本的准则,做了错事,这是没有疑问的。保守党对道歉也没有异议。 加国政府是否应该向卡德尔赔偿? ——这就不是人们情愿不情愿的问题了,既然认为应该道歉,不赔偿可能吗?也应该赔偿。上届的哈珀政府已经在此案上输了三次官司,付出了500万元的诉讼费用。多位法律界的人士都认为,继续把这场官司打下去是不明智的。渥太华大学法律教授Craig Forcese指出,如果继续打下去,总费用可能会在3,000至4,000万之间。明知官司打不赢,通过双方律师谈判,是最佳的止损办法。现任的联邦政府,等于是在为前三届政府的过错收拾残局。 这方面加国和西方并不缺乏先例,哈珀政府赔偿1050万,英国政府赔偿关塔那摩湾监狱的本国囚犯2,000万英镑。 围绕卡德尔这件案子的各种争论,实际上让我们更加了解加拿大这个依法治国社会的法治精神。在一个法治社会,法律保护所有人,而不应该根据当时的民意或某个政府或大人物意愿和情感而有选择性(那就变成人治);法治社会不允许用酷刑,不论当事人无论有罪与否;法治社会不允许用酷刑或要挟逼供;法制社会对儿童和未成年提供特别保护;法治社会要求被监禁或拘押者及时送交法庭处理。所有这些,恰恰是加拿大可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