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疫苗
世卫:正研制至少20种疫苗
■为应对疫情,比利时一家医院的员工在制作口罩,以解决口罩短缺问题。法新社
星岛日报讯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在全球夺走超过一万条人命,世卫组织20日说,正与全球科学家研制至少20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部分已进行临床试验。但世卫官员强调,目前距离给公众使用仍然遥远。有科学家指,由临床试验,至获得安全许可及推出巿面,往往需时18个月。
与此同时,世卫官员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令医疗系统崩溃。世卫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瑞士日内瓦的记者会形容,在疫情下一些医院的深切治疗部被完全淹没,医生护士疲于奔命,情况并不正常,强调目前面对的并非只是严重的流感季节,医疗系统在大量病例的压力下正在崩溃。综合香港商业电台及多维新闻网报道,他呼吁各国安排“空中桥梁”,加快运送医疗物资。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20日强调,根据多国的资料显示,很多确诊留院的患者都是50岁以下人士。因此特别向年青人呼吁,称他们不是无敌,警告病毒会令他们入院一段时间,甚至丧命。即使他们没有生病,但他们选择到哪个地方就会左右别人的生与死。
同一天,亲身参与中国抗疫的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表示,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去年12月31日也就是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关闭的前一晚,就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非正式通知。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锐评表示,中国与世卫组织一直及时、密切地在联络,因此国际上某些人士抛出的中国隐瞒疫情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另外,谭德塞20日还表示,武汉零新增确诊病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希望,武汉的例子证明,即便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也能够遏制疫情。
澳洲发现患者体内有病毒抗体 有助研发疫苗及治疗方式
澳洲医学团队首次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出现病毒抗体。该医学团队今天(17日)表示,患者体内抗病毒的方法与抗流感相似,有助研发疫苗及其他治疗方式。
有关研究刊登于医学期刊《自然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来自墨尔本彼得多尔蒂感染及免疫研究所的研究员,在该国首名40多岁女患者身上抽取4次血液样本,在她就医3日后,团队发现她体内新增大量免疫细胞,情况与流感一样,因此推断患者已开始康复。
领导研究的Katherine Kedzierska表示,患者康复前所产生的免疫细胞,与对抗流感的细胞相同,有关资料有助他们评估各种疫苗。“就理想情况而言,疫苗应该会模仿人体免疫反应。”
Kedzierska又说,今次发现有助理解轻微至中度患者如何康复,惟目前未能确定患者康复后,免疫反应会持续多久。科学家在此研究,有望利用血液中的标记物筛查患者,检测他们会否出现更严重症状。
特朗普出价10亿美金挖角 遭德国疫苗公司回绝
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重金挖角德国公司CureVac的科学家和技术,为美国独家生产新冠肺炎疫苗,消息引发德国人震怒。媒体报道,特朗普出价达十亿美元,遭疫苗公司回绝,德国外长也直言拒绝美国的要求。
二〇〇二年成立的CureVac是一家位于德国南部大学城杜秉根的生学科技公司,专精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一月即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CureVac的股权八成属德国企业家霍普(Dietmar Hopp)所有,微软创办人盖兹夫妇成立的基金会也是投资者之一。
现年七十九岁的霍普是商用软件巨擘SAP的创办人。针对美国企图收购CureVac的技术,霍普表示,若如愿很快研发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应该要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保护和帮助全世界的人,不能只给一个地区的人使用。德国外长马斯昨日也直言批评美国企图挖角疫苗技术,让美国独享的作法。马斯说,德国的科学家与各国专家合作,在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享有领先地位,“我们不允许其他人独占研究成果”。《世界报》报道,特朗普向CureVac的出价达十亿美元。
美国媒体昨日则引述一位美国政府官员透露,一项针对新冠肺炎疫苗的临牀试验于周一(昨日)开始。这位官员说,试验的第一位参与者会在西雅图的凯撒永久华盛顿卫生研究所,接受实验性疫苗。但官员说,要完全验证任何疫苗,需要一年到十八个月的时间。测试将从四十五名年轻、健康的志愿者开始,他们服用由NIH和Moderna公司共同开发的不同剂量的疫苗。
新冠病毒疫苗 第一例人体实验开始
美国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周一(16日)宣布,1项在美国进行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测试,已经为第一名参与者注射实验疫苗。
该研究的目的,是在6星期时间内,招募45名健康成年人,每名参与者将以不同剂量,相隔约1个月接受2次注射。
有关研究是一项第1期临床测试,目的是确定该疫苗属安全,在健康成人身上进行,并且可诱导参与者的免疫系统,产生所需反应。
专家表示,要证明这种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将需要更多参与者进行后续研究,这将花费更多时间。
该项测试由NIAID资助,在西雅图Kaiser Permanente华盛顿健康研究所进行;该疫苗的使用,被称为RNA讯息遗传物质,是由NIAID科学家及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合作研发。
(资料图片) T02
加拿大要逆天救世界?萨省大学新冠疫苗有突破!
当全世界都在为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做出巨大改变时,加拿大正在研制一种疫苗。这种疫苗是在萨省制造的,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尽管到人可以使用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随着更多的资助资金流入,相关人员正在努力工作。
早在2020年1月,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就获得了加拿大公共卫生机构的许可,开始研制针对covid19的疫苗。从那以后,研究人员一直在接受资助,以加快研发进程。
萨斯喀彻温大学的疫苗和传染病组织-国际疫苗中心确认,该疫苗目前正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而这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它何时可以用于人类使用的时间表。
VIDO-InterVac的首席执行官兼董事Volker Gerdts告诉媒体,研究人员从第一次SARS爆发中所学到的一切,都对这次疫苗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他还补充说,由于接近完成研发,他相信疫苗会起作用。
一旦动物试验完成,研究小组将需要把任何可行的疫苗送去进行临床研究,然后才能确认对人类是安全的。
这一巨大的里程碑是在萨省研究小组获得近100万元用于开发新冠病毒疫苗的公告之后出现的。
根据3月6日发布的一份新闻稿,VIDO-InterVac小组参与了此项267万元的联邦快速研究资助计划,旨在为全球抗击COVID-19的努力做出贡献。
这些钱将帮助12人小组开发出最合适的疫苗。
据研究人员说,动物模型正在帮助科学家评估疫苗、抗病毒药物和保护动物和人类的药物。
“全球竞赛正在进行,以找出复制这种病毒的最佳动物模型。是老鼠、仓鼠还是雪貂?我们将要使用的是最有效的模型。一旦该模型被开发出来,我们就将能够测试候选疫苗的有效性。”Gerdts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们将把这些模型提供给其他拥有领先候选疫苗、抗病毒药物和增强免疫疗法的研究人员。”
新冠感染人数正在急剧上升,截至3月12日,加拿大的第一个儿童在卡尔加里被诊断出感染了COVID-19。
据估计,如果不加以控制,多达70%的加拿大人可能会受到病毒感染。(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萨斯喀彻温大学网站)
(ref:https://www.narcity.com/news/ca/sk/coronavirus-vaccine-made-in-saskatchewan-is-now-in-the-testing-stages)
与疫情赛跑 各大药厂加速研发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升温,促使全球药厂与生技公司加速研发疫苗与药物。其中脚步最快的是美国药厂吉利德(Gilead),旗下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已展开第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最快于5月出炉。
吉利德日前启动两项临床三期试验,目的在于评估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两项试验共招募1000名受试者,包括600名中等症状与400名重症病患。
这两项试验地点包括疫情严重的亚洲地区,以及确诊病例近来暴增的国家,初步结果于5月出炉。
至于美国生技公司Inovio已于2月29日完成临床前研究,最快将于4月展开第一期试验。Inovio研发能力惊人,在肺炎病毒基因序列公开三个小时后,他们便设计出名为“INO-4800”的疫苗。
Inovio表示,他们将于美国展开临床试验,随后也将于重灾区大陆与韩国展开测试,结果将于秋季公布。Inovio亦指出,他们在年底前应能提供100万剂疫苗供紧急使用。
英国药厂葛兰素史克则提供旗下“AS03佐剂平台”技术支援,希望协助加速肺炎疫苗研发。佐剂能让疫苗增强免疫反应,换言之,只需少量抗原便能生产更多疫苗。
葛兰素史克指出,中国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便将他们的佐剂技术用于疫苗研发的临床前研究当中。
至于其他药厂的肺炎疫苗与药物研发进度,目前则停留在临床前试验阶段,包括娇生、Moderna、雷杰纳荣、赛诺菲、武田与Vir等。
娇生计划在年底前展开疫苗一期试验。赛诺菲目前正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合作研发新冠肺炎疫苗,预计于2021年3月~8月开始一期试验。
Moderna则宣布即将展开mRNA-1273疫苗一期试验,他们已开始征召45名受试者,预计2021年6月完成试验。
另据消息,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及另外两个大型慈善机构10日承诺捐赠1.25亿美元,以帮助加快开发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
这一名为COVID-19治疗加速器(COVID-19 Therapeutics Accelerator)的项目将专注于新药物和用于新用途的已有药物,可以立即用于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未来可能感染其他病毒的患者。
这笔捐款旨在确保贫穷国家的人们能够得到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而且个人能够负担得起。
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抗病毒药或其他免疫系统治疗药物被批准治疗新冠肺炎。
盖茨基金会和医疗慈善机构韦尔康信托(Wellcome Trust )将各出资5000万美元,万事达卡影响基金(Mastercard Impact Fund)承诺出资2500万美元。
上个月,盖茨基金会已宣布承诺捐款1亿美元,用于支持全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此之前,该基金会在1月末承诺捐款1000万美元用于抗击疫情。
美国开始测试新冠肺炎疫苗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表示,已将首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运送至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进行测试。
去年底开始,在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已造成逾8万人感染,在中国因这病毒而死亡的人数已逾2,600人。
(资料图片) T02
利益相关!著名反疫苗组织40%捐款来自同一保健品商人
美国国家疫苗信息中心National Vaccine Information Center,听名字或许会误以为它是美国卫生部门的下属机构,但其实是美国资历最老的反疫苗倡导组织!
它在各种广告中经常强调说,该机构的日常运作主要由小额捐款和关切孩子健康的父母们维系,称其创始人是“全国基层意见”的代言人。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根据最新的税收记录,某单一捐助者已向美国国家疫苗信息中心捐款超过290万美元,约占总募集资金的40%。
法庭记录显示,捐献者为整骨疗法医师约瑟夫·默科拉(Joseph Mercola),他的主要财富来源是推销天然保健品,其中包括他声称可以替代疫苗的维生素补充剂。
近年来,该中心一直处于反疫苗运动的最前沿,导致一些父母放弃或推迟为孩子接种(如麻疹)疫苗。卫生官员说,疫苗接种率下降是今年美国超过1200人感染病毒的原因,这是25年来最大的数字。麻疹病例在全世界范围内激增,自10月中旬以来已有近8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幼儿。
同时,国家疫苗信息中心今年在宣传中,将挫败10多个州为儿童强制接种的立法动议归功于自己的领导。
默科拉对其产品的宣传,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警告。除此以外,他还向其它几家反疫苗机构捐赠了至少400万美元。他在2017年的一份书面证词中提到,他的净资产主要来自他名下私人企业,如今规模已“超1亿美元”。
“在2016年,为回应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虚假广告的投诉,默科拉为近1300名购买了日晒机器床(tanning beds)的消费者办理了退款,近260万美元;他声称晒黑床可以减少患皮肤癌的风险。”(煎蛋,图片来源pixabay)
最新研究建议婴儿应1岁前接种疫苗
根据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的婴儿,比过往更容易感染麻疹病毒。
根据安省病童医院与安省公共卫生(PHO)的共同研究指出,在196名婴儿中,绝大部分在出世后3个月时最容易感染麻疹,到6个月大,没有一名婴儿是有麻疹免疫能力。
报告指出,婴儿一般到12个月大才接种麻疹疫苗,但这将导致巨大药敏性差距,报告形容这情况“十分惊人”。
安省公共卫生的科学家Shelly Bolotin表示,研究发现,每个人都需要保持最新免疫状况,以保护人口中最脆弱的一群。
多伦多大学Dalla Lana公共卫生学院与实验室医学及病理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Bolotin表示,研究结果令人感到不安,因为麻疹是一种严重疾病,在婴儿中可能会更加严重。
她形容这是绝对具有毁灭性,故确保需要保护最脆弱的人口──婴儿。
有关研究于《美国儿科学会》杂志12月版的《儿科》刊物中发表;研究发现,1个月大的婴儿,有20%人的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水平,3个月大的婴儿中,有92%人的抗体水平低于保护水平。
Bolotin表示,研究人员已知道婴儿的免疫力在出世后的首6个月内会下降,但没有想到会这样快速地下降。
她表示,对于决策者而言,这是一个具挑战性问题,必须权衡感染风险,及儿童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仍不断完善中。
Bolotin表示,应鼓励前往麻疹流行地区的6至11个月大婴儿,除了常规的12个月剂量外,亦应提早接种疫苗;但加拿大所有省份均建议婴儿在12个月大时才接种麻疹、腮腺炎及风疹疫苗(MMR)。
但有儿科专家指出,早期接种疫苗,实际会有机会阻碍往后再接种的疗效,与在12个月时首次接种疫苗的儿童相比,导致抗体水平下降。
Bolotin表示,年初至上周末,加拿大已发现112宗麻疹病例,其中,绝大多数是进口或与进口有关。
麻疹会引致严重并发症,当中包括肺炎、脑炎,严重的会致死。
(图片:CTV)
10%以上学生拒绝接种疫苗 另类学校爆发麻疹风险高
据多伦多公共卫生局披露,由于家长的个人信仰,多伦多教育局辖下十几所另类学校(alternative schools)的学生拒绝疫苗接种的比率过高,导致学校面临爆发麻疹的风险。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对免疫接种的数据分析显示,多伦多教育局的12所另类学校中,有10%或以上的学生,出于宗教或理念原因而被豁免接种疫苗,仍可在公立学校就读。另类小学和中学的规模通常比其他公立学校小,并使用非传统的动手方法来进行教学。
多伦多公共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包括了在2018-2019学年,多伦多所有英语和法语的公立及天主教教育局的806所学校中,所有7至17岁的学生。
建议省府取消非医疗豁免
多伦多副卫生官杜贝(Vinita Dubey)医生表示,希望降低接种豁免率,因美国加州的免除率就在10%左右,而这正是导致该地区学校大规模爆发麻疹的原因。尽管目前高豁免率在多伦多的公立学校中仍是例外,全市范围因宗教或理念而豁免接种的学生比例低要得多,只有1.7%。但这一数字仍是10年前的两倍,如果个别学校的高豁免率成为惯例,则可能会导致类似今年美国的大规模麻疹爆发。
在9月份提交给多伦多市卫生委员会的报告中,多伦多首席卫生官建议安省卫生厅考虑,在多伦多豁免率达到危险的高水平之前,取消非医疗豁免。
错误信息网上泛滥
三级政府均认可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麻疹等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上个月也表示,今年头3个月,全球报告的麻疹病例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0%。
根据多伦多公共卫生局的说法,出现对疫苗严重反应的病例只有大约千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但仍有20%的加拿大家长不愿让孩子接种疫苗,因为他们不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这种犹豫不决是归因于关于疫苗的错误信息在网上和社交媒体上的泛滥。
杜贝进一步解释,随着非医疗豁免率的提高,学校可能会失去群体免疫的保护,即某些因医疗原因而无法接种的学生将无法获得免疫保护。对于麻疹,需要对95%的人口进行接种,才能获得群体免疫。
在多伦多的所有学校中,豁免率最高的是在罗素街和Spadina Crescent附近的达芬奇学校,高达36%,其47名学生中有17名获得非医学豁免。在12所另类学校的780名学生中,共有143名获得了非医疗接种豁免。
该不该让不接种疫苗的儿童停学?挑战省政府接种制度
一个对安大略省儿童疫苗接种制度发起法律挑战的组织计划今天在安省立法机关举行集会。
该组织包括五名家长和加拿大疫苗选择组织(Vaccine Choice Canada),预计还将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讨论其对法规的挑战。
法律规定,除非父母因医疗原因或信仰不同而反对,否则儿童一定要接种某些疾病的疫苗。
为了获得非医疗豁免,父母必须签署一份道德或宗教信仰声明,并从2017年起,还要求参加一个有关疫苗接种的说明会。
父母不遵守规定的儿童可被卫生官员勒令停学。
该组织声称,《学生免疫法》违反了几项宪章权利,包括道德和宗教自由以及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权利。
这些指控还没有在法庭上得到证实。
卫生部长发言人说,政府不能在开庭前对案件发表评论,但致力于确保一个强有力和有效的免疫系统。(加通社,都市网Rick编译,图片来源加通社)
多伦多疫苗接种新策略 信仰和宗教原因不能豁免
多伦多卫生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一项新的疫苗接种策略,该策略旨在结束所有针对学生的个人信仰和宗教原因的疫苗接种豁免。
该委员会在周一的一次会议上批准了这一策略,但多次被数十名反对接种疫苗的抗议者打断。
抗议者们在实际投票过程中大喊“羞耻”,其中许多人穿着印有“哪里有风险,哪里就必须有选择”的T恤。
新策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疫苗接种犹豫不决”的问题,其中包括一项防止学生因宗教或个人信仰原因不接种疫苗的新政策。出于医疗原因的豁免将继续存在。
这项政策将要求该省修改《小学生免疫接种法》,使之生效,但周一,省卫生部发言人告诉多伦多CTV新闻,目前还没有这样做的计划。
“卫生部正在不断评估现有的最佳证据,以提高疫苗的使用率,降低疾病爆发的风险,并为省所有人实现更好的健康,”Hayley Chazan说。
目前,申请个人信仰或宗教疫苗豁免的家长必须在申请获得批准之前完成一项教育课程。
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不给孩子接种疫苗
根据卫生官员Eileen de Villa博士的一份报告,由于个人信仰或宗教原因,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不给孩子接种疫苗。
她说,在2018-2019学年,1.72%的学生没有接种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比13年前上升了0.8个百分点。
周一,代表们告诉卫生委员会,要求他们为孩子接种疫苗是“不道德的”,是对他们权利的侵犯。许多人还表示,他们或他们的孩子过去曾受到疫苗的伤害。
根据de Villa的报告,只有百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接种疫苗的人会出现严重反应。
多伦多市长庄德利周一晚对CP24表示:“我和科学家们站在一起,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表示,全球范围内,这些疫苗对保持人们的健康、确保他们不会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起到了很大作用。人们相信这是一个侵犯他们的权利可以选择去法院挑战法律法规,但我们要选择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如果你想要上学,那你必须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疫苗接种的犹豫不决列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在de Villa的报告中,她表示,终止对学生的宗教和个人信仰豁免是必要的,以防止在多伦多选择不接种疫苗的人数达到“危险的高水平”。
庄德利说:“我们已经看到基本上已经根除的麻疹现在开始卷土重来。不是很多,但这不是重点。如果你想防止麻疹卷土重来,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成为一种广泛传播的疾病,你就必须确保人们接种了疫苗,这样才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时间已经证明了,数百万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疫苗只产生了积极的效果。”(Rick编译,图片来源pixabay)
(ref:https://www.cp24.com/news/tory-says-he-is-with-the-scientists-after-anti-vaccination-protesters-cry-shame-over-new-strategy-1.4607349)
孕妇可不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流言简介: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孕期女性的抵抗力减弱,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增加,但有流言称孕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会伤及宝宝。
真相解读:流感疫苗对孕妇是安全的,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我国使用的流感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建议在当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后尽早接种。研究表明,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孕妇因流感病毒感染而住院、继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且孕妇患流感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出现死胎、流产、早产和新生儿出生低体重等情况。孕妇在接种疫苗时值得注意的是,对鸡蛋或对疫苗中任一成分过敏者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发烧和生病期间不宜接种,应该在症状消退后再接种;曾经患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孕妇,应先咨询医生再做决定。
本文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主任唐芹进行科学性把关。(科普中国,图片来源pixabay)
因宗教借口拒打疫苗增多 多伦多促省府强制接种
鉴于有些家长因宗教或反疫苗的理念为借口不让孩子接种疫苗,多伦多首席卫生官敦促省府考虑停止让学龄儿童因非医疗原因而放弃疫苗接种,但省府表示无意改变。
在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披露,多伦多首席卫生官迪维娜医生(Dr. Eileen de Villa)提出了一项有争议的建议,即终止所有非医疗的疫苗接种豁免,同时也提出了多项其他措施,旨在打击有可能降低整体免疫力的误导性疫苗信息。
安省的疫苗接种对于学龄儿童是强制性的,但是家长可以根据医疗、宗教或哲学理念为他们的孩子申请豁免。安省卫生厅长叶丽雅(Christine Elliott)办公室昨日表示,没有计划改变这种做法。
世卫组织称拒疫苗威胁健康
迪维娜的8项建议中还包括:健康委员会应要求广告商和社交媒体网站严厉打击误导性的反疫苗信息;为让孩子接种疫苗的地方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经济奖励”;对遭受严重疫苗副作用的人加强支持,出台省级补偿方案;确保学校制定计划,教育儿童接种疫苗,并帮助提高免疫水平。
但建议中最具争议性,也可能具有政治争议性的就是呼吁省府考虑取消学生免疫法中的哲学理念和宗教豁免,并且只接受经过认证的健保提供者认定的医疗豁免。
该报告还披露,多伦多的中小学经历了疫苗接种的哲学理念和宗教豁免的少量但稳步的增长,从2006/07学年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MMR)疫苗的0.8%增加到2018/19学年的1.72%,这也是一个全省的趋势。
迪维娜指出,去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不愿意或拒绝接种疫苗列为全球10大健康威胁之一。本报告的作者多伦多副卫生官杜碧(Vinita Dubey)也警告称,麻疹正在北美、欧洲和世界各地蔓延,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下降了。
迪维娜还说,估计五分之一的加拿大父母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犹豫不决或不确定,公共卫生部门在教育公众和通过维持高疫苗接种率来保护社区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多伦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费斯曼(David Fisman)赞成应禁止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到校。他说,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会伤害到因医疗原因而无法接种疫苗的孩子。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疫苗非常安全和高效,我们需要让证据和科学推动这一政策。
多伦多天主教教育局主席里卓(Maria Rizzo)表示,她完全支持多伦多首席卫生官的建议。
河北幼童接种疫苗后死亡 政府介入调查
星岛日报讯
中国问题疫苗隐忧再现,河北一岁男童近日接种小儿麻痺疫苗后,出现哭闹不止、昏厥等症状,经抢救后死亡。目前该批剩余疫苗已被封存,当地部门介入调查。
中国过去20年来多次传出问题疫苗事件,河北张姓妇人10日下午2时35分左右,带着1岁的儿子去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小儿麻痺疫苗),在观察约30分钟后,她带儿子回家。
据红星新闻报道,张女士称,当天下午约4时半,孩子开始哭闹。
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后,她带孩子去看了急诊,“(医生)给开了开塞露,说随时观察就行了。”
张女士说,11日上午,她和疫苗接种单位联系,并将孩子带到了白沟卫生院,“专家说没事,他说你放心,都没有过敏反应。”可是回来之后,孩子到下午还是又哭又闹。到了12日早上,叫孩子开始没有反应,家人将孩子送到医院后直接进了抢救室,就没有抢救过来。
据张女士提供的疫苗接种记录上显示,其子注射的脊灰疫苗生产厂家为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201710097。通过第三方疫苗查询平台查询显示,该批次疫苗资讯正常,有效期至2019年10月25日。
保定白沟新城管委会说明,事件发生后,白沟新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由副县级官员担任组长成立工作专班,公安部门已封存该批剩余疫苗。最新进展情况将向社会公布。
目前尚不清楚这起死亡案是否和疫苗有直接关系,但河北近来多次成为问题疫苗灾区,今年2月石家庄就发生用平价疫苗“掉包”贵疫苗敛财事件,去年8月的“百白破”问题疫苗也有流入河北。
前妻未让儿接种疫苗 孩子爸不服裁决提出指控
■■多伦多一对离异父母对孩子是否接种疫苗争论不休,孩子父亲入禀法院。星报资料图片
多伦多一对离异夫妇对子女应否接种疫苗意见分歧,在仲裁员做出有利孩子母亲的裁决后,孩子父亲上诉至高等法院寻求解决方案。
据《星报》报道,47岁的普莱斯蒂(Arnaud Presti)本周要求高等法院批准其对一项仲裁裁决的上诉。这项裁决支持了他前妻的意愿,允许他们的两个儿子不接种疫苗。
普莱斯蒂在向法院提交的书面证词中辩称,家庭法仲裁员佛格曼(Herschel Fogelman)的这项裁决,是根据有关疫苗危害的“伪科学证据”做出的。
普莱斯蒂称他主要担心的是两个儿子的福祉。他说,这两个年龄分别为8岁和13岁的儿子已经患过百日咳,并且可能只因与麻疹患者站在同一个房间而被感染,这令他非常不安。
仲裁主旨为符合孩子利益
普莱斯蒂自2013年1月与前妻离婚后,即开始了两人之间的疫苗接种争议。争议最终被提交给家庭法仲裁员佛格曼。
佛格曼在2018年4月裁定,选择不接种疫苗不属于违法、疏忽或不道德的行为,这是个人选择。佛格曼强调,他的角色不是决定疫苗接种是否有害或有益,而是决定这是否符合两个孩子的最佳利益。
佛格曼称,“只有当我发现,不接种疫苗会对孩子带来偏见,或者从医学角度来说,免疫接种真的符合他们的最佳利益,我才会裁决必须接种。但我面前的证据不支持这些发现。”
普莱斯蒂对佛格曼的裁决表示震惊,称感到不公平。他以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裁决的个案,但无法想像与法官几乎拥有相同权利的仲裁员,会做出一项违反加拿大和安省政府政策、且违反科学的裁决。
普莱斯蒂称他的上诉请求将于5月30日举行听证,他感觉对他有利的裁决不会很快到来。普莱斯蒂说,两个孩子不接种疫苗,既不利于社区,也不利于他们自己,非常危险。
本报综合报道
多伦多30%学童未接种麻疹疫苗 远低国际标准
麻疹在全球多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持续扩散,但加国学童只有七成已接种疫苗;根据《多伦多星报》获得的数据显示,大多伦多地区的7岁学童有近30%未有接种疫苗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根据比例,未有全面接种疫苗的7岁学童人数高达数千人。
至于近年不断在全球扩散的麻疹病毒,根据数据显示,在多伦多,2017至2018学年(2010年出生)的学童中,只有76%的7岁学童有接种麻疹疫苗。
多伦多公共卫生部发言人Vinita Dubey表示,以这个比率,仍未达到国际介乎90%至95%的标准。
欧洲去年有95%人已接种麻疹疫苗,但仍有8万人感染麻疹,当中72人死亡。
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Art Reingold博士表示,多伦多似乎已经准备好迎接麻疹大爆发;他强调,一直认为加拿大会比美国做得更好,但情况不像想像中好,麻疹病毒似乎不可避免地会扩散,且有可能持续多代传播。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21天,征状包括感冒、流鼻水、咳嗽及发烧,面部、胸部及背部会出现红疹;根据估计,每1,000人中,便有1人死亡;该病亦会引致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肿胀、严重腹泻及脱水、肺炎、耳部感染及永久视力丧失。
(图片:多伦多星报) T02
接种疫苗威胁健康到底是真是假?官方辟谣来了!
■■多伦多公共卫生局称,约20%的家长对注射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确定。星报
多伦多公共卫生局(Toronto Public Health)称,须制定一项战略,打击有关注射疫苗的误导信息。
在周一公布的一份报告中,多市卫生官迪维娜(Dr.Eileen de Villa)指出,不愿意或拒绝接种疫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确定为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之一。该报告将于下周递交至市卫生会议。
报告称,在加拿大,预计有20%的父母对注射疫苗犹豫不决,他们不确定疫苗是否安全和有效。而公共卫生局在教育公众作出知情选择、纠正错误信息以及通过高疫苗接种率保护社区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报告并未提供更多公共卫生战略的具体信息。不过,报告推出恰逢其时,因为拒绝为孩童接种疫苗的人数增加,导致一些疾病爆发,公众对此问题也更为关注。
约20%家长怀疑疫苗成效
迪维娜表示,麻疹在北美、欧洲和世界各地传播,卑诗省2月报告称有9宗病例,而安省卫生局截至4月1日已接报两宗病例,两宗皆与旅行有关。多伦多卫生局上周五还表示,一名已被确诊患上麻疹的成人,曾于3月20日下午4时至10时到过旺市购物中心(Vaughan Mills),此人在国外感染上麻疹。
根据多伦多公共卫生局的数字,多伦多5年平均麻疹纪录为每年5宗。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根据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说法,麻疹病毒可以在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后的空气中存活两小时。若未接种麻疹疫苗或曾患过麻疹,高达90%的人会在接近麻疹患者后染上麻疹。
婴儿受到感染的风险则更大,因为通常他们不会在一岁之前接种麻疹疫苗,该疫苗未获批准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
根据多伦多公共卫生局的数据,拒绝接受疫苗接种者占人口的比例不到5%。
综合报道
杀死2亿人的它卷土重来 美英法或爆发一场大危机!
来源:瞭望智库
当地时间3月13日,美国医学协会(AMA)发出了一封公开“求救”信。
这封信的内容,是向亚马逊、Facebook、谷歌、Pinterest、Twitter和 YouTube 等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求助,要他们帮忙阻断错误信息的传播,制止国内一场风起云涌的运动——“反疫苗”,称这场运动已经使得部分疾病在美国大幅上升,并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
这是杞人忧天或者小题大做吗?
并不是,危险真的已经降临。就在今年2月,一场麻疹疫情席卷美国华盛顿州西南部小城克拉克郡,共有31人感染。随即,华盛顿州宣布该州进入了“紧急状态”。
图为CNN对事件报道截图)
麻疹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大部分受影响者为儿童。1963年以前,累计有2亿人被麻疹夺去性命,但通过相应疫苗的接种推广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如今麻疹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杀手”。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宣称,整个美洲区域自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麻疹消除状态。
本应在2002年以前就在美国消失的麻疹,竟然“起死回生”了!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意外”。不仅在华盛顿州,今年以来,全美已在10个州确诊超过120例麻疹病例,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实打实的数据也显示,从2018年起,美国的麻疹病发就呈现明显的“高爆”期。
图为美国国家疾控中心的报告中,2010至2019年美国年度麻疹病例数量统计)
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到,就在世卫组织强调美洲已“消除麻疹”的2014年,美国就出现了一次麻疹爆发高峰。
当年,一场大规模的麻疹疫情席卷了美国加州迪士尼乐园,感染了50多人,一时间,迪士尼乐园从“欢乐天堂”瞬间转变为了人人畏惧的“人间地狱”。
(图为当年感染麻疹的女孩 图源:路透社)
其实除了美国,欧洲2018年时的麻疹病例数据也创下20年以来新高,病例总数约6万,截至2018年12月病死72人,均较上一年翻倍,相比2016年更是增长了约8倍。
欧美两大发达区域,出现这样的状况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在2016年,世卫组织还宣布柬埔寨、蒙古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根除麻疹,发达的西方世界为何却反受其害呢?
这正是拜愈演愈烈的“反疫苗”运动所赐,那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主动将守卫自己的“麻疹克星”拒之门外。
1
一场席卷欧美的“风暴”
前段时间,意大利国家队排球运动员、奥运会金牌得主伊万·扎伊采夫(Ivan Zaytsev)在社交账户上贴出自己7个月大的女儿刚刚接种疫苗的照片。
(图为扎伊采夫发布的Instagram)
但是,照片刚发布没有过几秒钟,评论区还没等来给孩子的赞美和祝福,就被一群人的辱骂占领,甚至有人恶毒地说道:“希望你女儿快得病死掉!”
如此狠毒的攻击,只有一个原因:他的女儿打了疫苗。
在意大利,起初规模不大的“反疫苗运动”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如今已“声势浩大”,逐渐上升到了整个社会对于医疗注射的怀疑,甚至真正影响到了政治层面的决策。
就在扎伊采夫发布照片的几天后,意大利卫生部长发布公告澄清:孩子在入学时,家长无需再向学校提交孩子已接种过疫苗的证明。
而此前,在民粹主义执政党“五星运动”的带领下,为了迎合“反疫苗”的民意,意大利已经修订了法律,废除对疫苗接种的强制要求。这导致一大批儿童在父母意志下“合法”放弃接种疫苗。
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很多意大利人的担忧——
“出台这样的法规太不负责任,将使意大利倒退回中世纪”;
“反疫苗者等同于杀人”……
意大利卫生部已接到30万民众签名抗议,要求政府保留疫苗法案强制措施条款,确保在校学生和儿童的健康安全。
但是,这部分声音被反疫苗运动的声浪覆盖了。
这场“反疫苗”的风潮,波及的可不只是意大利。
据2016年法国公共卫生部门的调查,约25%的法国人对接种疫苗持怀疑态度。约13%接受调查的儿童家庭表示,如果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不是强制接种的话,他们不会考虑让孩子接种。
英国人对于是否接种水痘疫苗也有着持久的争论。一些英国家长认为,水痘疫苗可能会增加孩子成年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因此拒绝给孩子接种。
而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反疫苗”运动同样沸沸扬扬,在参与抵制疫苗活动的人群中,甚至还包括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和政客。
美国著名作家达拉·夏因(Darla shine)不久前在推特上发布了关于反疫苗的惊人之语,她表示麻疹会让人身体更健康。
“整个人口爆炸时代出生并得过麻疹的人到今天都还活着。让孩童时代的疾病回来吧,这样会让你更健康并且还能抗癌。”
下面的评论则更加离奇:
“最好要自然地患上麻疹,这样能帮助你终生免疫并预防某些特定的癌症。这些疫苗就是屎,还会带来永久性脑损伤。”
“我同意!当我的孩子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让他们感染了猩红热,使得他们变得更健康了,其中一个孩子现在还在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呢。”
有个医生看不下去,在评论区里驳斥这些荒谬的理论。但很快,一个叫“专业反疫苗”的账号就跳出来与他针锋相对。
“我是一名医生、丈夫、父亲和分子遗传学家,你得知道疫苗是能救命的。脊髓灰质炎、破伤风、麻疹、百日咳、流感、狂犬病、乳头状瘤病毒、天花等等,我还能举很多例子。”
“你应该为你是一个否认疫苗伤害性的医生而感到羞耻。你真的能说疫苗的好处大于它的风险吗?你的证据呢?”
社交媒体上的“反疫苗”声浪,传播速度极快,如风暴般席卷欧美,这导致很多人选择让自己的小孩放弃疫苗接种。
世卫组织建议的疫苗接种率是75%,而法国16年的接种率不到50%,18岁以上的法国民众接受抗流感疫苗的比率只有28%左右,有将近一半的法国人对疫苗效果保持怀疑态度,有20%的人甚至怀疑有副作用。
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疫苗接种率,竟然还不如一些非洲国家高。
可以说,这些早早迈进发达行列的欧美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却在“开倒车”。随之而来的就是高传染性疾病的激增和爆发,让一些早已得到控制的疫情又找到了可乘之机。
“(现在)意大利的麻疹免疫覆盖率和纳米比亚差不多,客观来说,来到我们国家的人,的确有着很高的麻疹感染风险。”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微生物病毒学教授罗伯特·布里奥尼(Roberto Burioni)这样说道。
2
接种疫苗是“挑战上帝权威”?
其实在西方世界,“反疫苗运动”早已有之,可以说其文化中就根植有“反疫苗”的精髓。
从疫苗诞生之日起,“反疫苗”就随之产生,像最近这样的集中“爆发”,在历史上也时有发生。
在古代,天花曾长期肆虐欧亚大陆,并于16世纪被西方殖民者带进美洲,缺乏免疫力的印第安人因之大量死亡。
而在新大陆生活的白人,状况稍好却也深受其害。1721年爆发在美国波士顿的天花,就夺走了约3/4居民的生命,当时的波士顿,可以说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当地的卡顿·马瑟牧师和伯伊斯顿医生为了拯救当地居民,创造性地率先使用“人痘接种法”,他们分别给自己的儿子接种了疫苗,并成功使其免受了天花的侵袭。
虽然他们的行为拯救了当地居民,却遭到波士顿教会的强烈指责。因为在基督教信仰中,包括天花在内的疾病都是上帝惩罚罪人的手段,如果人类有意识地预防天花,不免就有了干涉“上帝旨意”的嫌疑。有的牧师断言,“接种是对上帝安排的挑战,是走向罪恶和道德沦丧的诱惑,是让人们去屈从于发明而取代神意的企图”。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他们觉得往身体里注射“痘”这种奇怪玩意儿能治病也十分匪夷所思,内心也有恐惧。
(图为1892年出版的美国反疫苗书籍中的插画,画中把疫苗描绘成毒蛇)
但这种荒谬蒙昧的言论和时代的局限性,注定要被淘汰于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既然已经掌握能够控制疾病的办法,新的时代必然会来临。
1796年,在和天花的长期对抗中,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医生从挤奶女工的牛痘水泡中取出一些材料,发明了抵御天花病毒的疫苗。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发明出了成熟的疫苗,当人类接种这些材料后,可以对天花病毒产生抗体。詹纳后来也被认为是西方疫苗学的创始人。
图为爱德华·詹纳)
自19世纪末起,人类医学前进的脚步始终伴随着多种疫苗的研发,这些疫苗从大规模传染性疫病的魔掌中,拯救了千千万万人类的性命,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
但对于疫苗的疑虑,依旧深深埋在不少西方人的骨髓里,如同一颗不定时炸弹,一遇风吹草动就有“爆炸”的机会。
3
一篇论文引发的“血案”
之后的两百年里,关于疫苗的各种争议层出不穷,DTP(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脊髓灰质疫苗等都被拿来说过事儿,反对疫苗接种的声音从来就没停止过。不过总体来说,还没人有证据证明疫苗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更多的只是瞎猜。
没想到,上世纪末的1998年,有人破天荒地拿出了“实锤”——疫苗的确能够伤害人体!这个人还把所谓的研究成果发到了医学界著名期刊《柳叶刀》上。
这位老兄是个英国医生,名叫维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led),他在发表的那篇论文中明确指出,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疫苗)的接种可能导致自闭症。
凑巧的是,几乎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人提出含硫柳汞疫苗的安全问题。由于MMR疫苗里的防腐剂硫柳汞(thimerosal)含神经毒素汞,民众更加认为其会损伤幼儿的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自闭症。维克菲尔德的观点似乎被进一步夯实。
这样一来,很多民众觉得“疫苗有害”的传闻可算是坐实了,内心多年的疑虑突然找到证据,顿时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医药产商和政府给个说法。
他们开始团结在维克菲尔德周围,将他当成不容置疑的英雄:
任何对维克菲尔德的质疑,都被认为是来自势力强大的、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
任何对那篇论文的批评,都被当作是对“英雄”的人身攻击,也就是对自闭症家庭和患儿的攻击。
这是一场“战争”。
这位“揭露疫苗黑幕”的“英雄”,此时受到了万民拥戴,开始到处奔走为“抵制疫苗”而“努力”。
在1998年2月新闻发布会上,维克菲尔德呼吁民众暂停接种MMR疫苗,并提出了一个短期解决方案:停止使用MMR三联疫苗,重新独立使用老三种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这相当于倒退回几十年前的水平。
不过,事情很快发生了反转。
这篇文章发布后,政府和医疗专家们立马就开始对其中的研究数据进行大量二次研究。毕竟,疫苗对人体有无伤害这个问题,在医学界长期无人能下定论。但这位老兄如此轻易又斩钉截铁地认为疫苗对身体有害,实在是太过蹊跷。
此后,专家们经过一系列的验证,都认为MMR疫苗和自闭症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并对维克菲尔德的结论表示质疑。
但这样的质疑也仅限于医学界的范围,在民间,很多老百姓还是坚信疫苗和自闭症有关,碰不得。据调查,直到2002年,英国仍有24%的父母认为疫苗的危险大于疾病本身,有26%认为政府和医疗机构“没有说服自己”。
而真正的反转,来自记者布莱恩·迪尔(Brain Deer)历经四个月的调查,于2004年2月发表的一篇报道。
报道指出,维克菲尔德在研究伦理上存在巨大漏洞。其研究证据被人为篡改过,研究对象都是要进行反疫苗诉讼、期望索赔的家庭,带有明显的偏向性,失去了实验应有的客观性。
后来维克菲尔德还被扒出来一件旧事——就在1998年宣称麻疹疫苗有问题以后,他还递交了一项麻疹疫苗的专利申请。
一个“反疫苗斗士”,居然去申请疫苗的专利,这不是自抽嘴巴吗?
一时间,维克菲尔德在英国从“万民拥戴”变成了“过街老鼠”。
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同年3月,与维克菲尔德一起撰写那篇论文的其他10个共同作者,在《柳叶刀》上发表了道歉声明,他们承认之前的数据并不充分,贸然提出这一草率的猜想,对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算是从来源上澄清了有关“疫苗危害”这一谣言。
而那篇轰动一时的论文,于2010年2月从《柳叶刀》完全撤稿。2011年,英国医学总会取缔了维克菲尔德的从医资格,吊销了他的行医执照,这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到此有了一个定论。
英国以外,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因这次事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疫苗覆盖率下降问题,而父母们对MMR疫苗的不信任感,还蔓延到了其他儿童抗病毒疫苗。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疫苗覆盖率的急剧下降,也并未使得自闭症病例减少,恰恰相反,病例数不降反增。
需要注意到的是,一些民众对疫苗的消极情绪,多少来自对政府和大型机构长期的不信任。在有关硫柳汞导致自闭症的讨论中,许多律师和记者就纷纷抨击美国政府和研究机构,认为他们为了利益,故意隐瞒疫苗的风险,并夸大疫苗的作用,这引起了民众的不信任感。
《卫报》引用了罗马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政治学教授乔瓦尼·奥西纳的话说:
“如果医生说孩子必须接种疫苗,人们不会想着医生是专业的,他们只会想,医生是不是从销售疫苗的公司里拿了钱。”
更可怕的是,这种趋向,而今正愈演愈烈,反疫苗的潮流,正在与一股更加危险的潮流汇合。
8,500名学生被勒令停课 原因是这项记录没更新!
■■卫生局呼吁家长,带子女注射预防疫苗。资料图片
本报综合报道
多伦多卫生部门日前证实士嘉堡一婴儿感染麻疹,事件引发儿童接种疫苗状况,教育局规定学童如果未能提供最新防疫针纪录,有权勒令学生停课,直至接种与更新防疫针纪录才可复课。卫生官员表示,市内有逾10万名学童,防疫针纪录有待更新,至今超过8,500个学生因此被勒令停课。卫生官员呼吁家长,按规定更新子女防疫针纪录。
据CP24报道,多市助理卫生官杜比(Vinita Dubey)表示,自去年7月开始,市府卫生部门审视市内超过32.2万名就读公校教育局辖下学校学生的防疫针纪录,而审视工作至今仍继续。
不过卫生当局发现,约32%多市公校学生,即约10.4万名学生的防疫针纪录没有更新。卫生部门知会教育局,且向受影响的学生家长发出通知,要求他们立刻更新子女的防疫针纪录;同时,卫生部门亦向约5.6万名没有在限期内为子女更新“针纸”的家长,发出第二次通知,且说明如果再不更新子女防疫针状况,他们的子女有可能被勒令暂时停学,直至“针纸”更新才可复课。
防疫针纪录一旦更新即可复课
她续说,当中有约2.3万名学童,因“针纸”在多次劝喻下尚未更新,曾被最后通牒会遭停课,但最终则有近8,550个学生确实因防疫针屡不更新而被校方勒令停课。当受影响学生的“针纸”更新后,即获准复课。
杜比声称明白有些学童因没有家庭医生,而未能立刻得到接种防疫针的机会,因此市府为没有家庭医生及没有受到OHIP保障的学生,提供社区诊所地址与服务,建议这类学生家长携同子女到社区诊所接种教育局列明必须注射的防疫针。
她表示,新一轮的小学生“针纸”审视工作,已于今年一月由多市公校教育局展开。杜比呼吁家长,一旦接到教局通知,要求家长在时限内为在学子女更新防疫针纪录的话,应马上与家庭医生或社区诊所预约,尽早为子女接种所需疫苗。
“救人无数 但仍遭质疑” 广告呼吁接种疫苗被指误导民众?
广告吁自主打疫苗 多市议员指误导公众
■■反疫苗组织展示的其中一个宣传图片。Facebook
有反疫苗组织上周起发起宣传广告,提醒民众小心疫苗注射的风险,但有多伦多议员表示,担心这种宣传会误导民众,令人误以为接种疫苗存在危险。
发放该广告组织名为“加拿大自由选择接种疫苗”(Vaccination Choice Canada),该组织在多伦多的50个广告牌,轮流展示4张图片。
虽救人无数 但仍遭质疑
该组织在其网站中称,他们目的是想就疫苗的风险、副作用和对身体的长期影响,向民众展示一些科学研究资料,又称他们不是“反对注射疫苗”,而是让民众关注到疫苗的风险。
组织发言人昆茨(Ted Kuntz)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很多人被媒体和公共医疗机构误导,认为注射疫苗是强制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是否接种疫苗纯粹是个人决定。
市议员周凯捷(Joe Cressy)周三在推文中指,这种广告令人不安,而且有危险。他在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访问时称,从过往纪录来看,疫苗拯救的儿童数目,远多于其他医疗方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计,在2017年有13.6万人死于麻疹,自从MMR疫苗在六十年代初推出以来,每年拯救了200至300万人的生命。
根据世卫列出的全球10大健康风险,其中一项就是“对疫苗的疑虑”。
综合报道
麻疹疫情爆发 7成家长赞成学童必须强制注射疫苗
■■民调显示逾7成民众支持要求入学儿童必须注射可致命疾病的预防疫苗。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大温哥华地区、加国多个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在今年冬季爆发的麻疹疫情,令疫苗注射的争议再次炽热。安格斯列特(Angus Reid)的调查显示,70%民众支持要求入学儿童必须注射可致命疾病的预防疫苗;但有29%的人认为,疫苗的科学根据仍不清楚。
研究指出,虽然有83%家长毫不犹豫为子女注射疫苗,但多达20%有12岁以下子女的家长认为,疫苗注射是家长的选择,不应该强制打针。目前,只有安省、缅省和纽奔驰域省规定入读公立学校的学生,除了个别获得豁免之外,必须注射疫苗。
统计显示,在2011至2015年间,有89%儿童接受麻疹的三合一疫苗(MMR)注射,是各种疫苗中注射比率最高,但与防止疫情爆发的95%“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要求,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注射三合一疫苗比率降
70%民众赞成强制疫苗注射。虽然3大政党支持者大多数认同强制注射疫苗,但仍有明显分歧。自由党有80%支持强制疫苗注射,新民主党也有77%,保守党的66%比率最低。
预防疫苗也令全世界的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痺症)降至500宗。不过,英国一名医生Dr. Andrew Wakefield在1998年发表言论认为,三合一疫苗与自闭症有关连。虽然至今未有科学证据发现三合一疫苗与自闭症的关连,但自始之后,注射三合一疫苗的比率下降。
调查发现,有66%民众相信疫苗的效用,但有29%人抱怀疑态度和担心副作用。18至34岁的人最信任疫苗,随着年龄愈大,愈对疫苗有怀疑。55岁以上的人,有36%认为疫苗欠缺明确的科学根据。研究指出,有74%人认为,家长没有为子女注射疫苗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有88%人支持家长要为子女注射疫苗。
高度传染!美国华盛顿州爆发麻疹疫情
■■卑诗全省儿童均接种两剂麻疹疫苗。 网上图片
卑诗省疾病控制中心(BCCDC)周六表示,美国华盛顿州已宣布爆发麻疹疫情,并进入紧急状态,因此前往华州的居民,如不具备麻疹免疫力,应小心感染这种高度传染的疾病。
疾控中心指出,截至周六,本省并没有与华州有关的麻疹个案报告,但前往当地的民众面对感染麻疹的潜在风险。
1岁以下未种疫苗属高危群
麻疹属高度传染疾病,患者呼吸系统分泌物和唾液含有的病菌,可通过空气传播。最有效预防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1岁以下幼童,以及从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人士,是感染麻疹的高危群。
目前,在卑诗省,所有儿童都会接种两剂麻疹疫苗,第一次是在出生后12个月内,第二次是在4岁或入学时。因此,在1970年1月1日或以后,出生于卑诗省的人士,应该具有麻疹免疫能力。此外,在1957年1月1日或以后出生的卑诗省医疗护理界人员,也应该具有此免疫能力。
2018七大健康谣言 千万别被忽悠了!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记者 吴月辉
过去的2018年,你可能因为看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新闻而努力让自己变成碱性体质;也可能因问题疫苗事件的爆发而对疫苗失去信任……事实是这样吗?
人的体质没有酸碱之分
流言: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真相:“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人体时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十分敏感,但人体有一套有效的调节系统,使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改变人体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人体变得酸性更强。至于“酸性体质生女,碱性体质生男”,更是无稽之谈。
每天喝几杯咖啡不会致癌
流言:饮用咖啡会致癌。
真相: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酰胺被列为2A类致癌物,但2A类致癌物的含义是在动物实验中具有明确致癌作用,人群研究结果未有定论,只是具有潜在风险性。据《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的文章介绍,当人体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丙烯酰胺时,就会有罹患癌症的风险。按此计算,一个体重55公斤的人,每日丙烯酰胺耐受量为143微克。一杯160毫升咖啡,平均丙烯酰胺含量为0.45微克,每天至少要喝318杯才可能产生致癌风险。
疫苗是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流言:疫苗不值得信任,也没效果,不接种没关系。
真相:疫苗是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截至目前,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目前我国之所以能将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靠的就是极高的接种率。接种疫苗是安全的,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只有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才能够形成广泛的、有力的防御。
洗牙可以预防口腔疾病
流言:洗牙会把牙齿洗坏。
真相:洗牙不是为了美白牙齿,而是去掉牙面的细菌、牙结石等。至于牙缝变大、牙齿松动,那说明牙齿本来就有问题,很可能牙龈已经开始萎缩,是牙周病本身所致。如不及时清除牙结石,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家用节能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流言:家用节能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真相: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节能灯的紫外线辐射的总能量只占节能灯释放总能量的6‰,也就是说15瓦节能灯的紫外线功率仅为0.09瓦,而且节能灯里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人体的真皮层。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我国标准的合格节能灯,都能把紫外线辐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此外,一只节能灯中只有几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灯里面,即使灯被打碎了,也要几百只灯同时碎掉,并且是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环境下,全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间质不是人体器官
流言:科学家发现,间质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真相:“间质”的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过相关报道。它其实就是若干结缔组织、胶原蛋白和内衬细胞组成的网状微型液体腔,和很早前就提出的“细胞外间质”属于同一范畴,目前还仅在组织层面,离器官差着一个等级,把这样一个非典型的简单构造称作器官,实在牵强。
能见度受四方面因素影响
流言: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真相: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识别出来的最大距离,单位是米或者公里,主要受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的影响。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湿度较大,对阳光散射作用明显增强,导致光线投入到人眼中的量减少,所以能见度降低。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气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上最好的艾滋病新疫苗将试用 接种后长期无需服药
网上图片
俄媒称,莫斯科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中心主任阿列克谢·马祖斯说,莫斯科作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低的国家首都之一,明年将开始试用针对艾滋病的新型疫苗。首届中俄艾滋病大会于20日在莫斯科闭幕,会议期间两国学者讨论了旨在医治艾滋病患者、抗击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新药研制及创新技术应用问题。
据俄罗斯《独立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此次莫斯科艾滋病大会成为了中俄两国抗艾科研机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平台。
报道称,大会首先讨论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一种艾滋病疫苗。马祖斯说,莫斯科明年将在艾滋病预防和治疗中心试用这种疫苗。他说:“这是世界上最有前景的疫苗之一,即能伴随病人(并持续提供免疫力)的疫苗。接种这种疫苗后病人将长期无需服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能降低治疗成本并避免引发(患者体内病毒的)抗药性。我们希望北京的同行也能参与到试用工作中来。”新疫苗的试用将持续数年,随后专家将对疫苗效果及推广可能性作出结论。
报道称,大会的第二个重要议题是长效药物的使用。医生们指出,艾滋病治疗医学正在跨越新时代的门槛,现在已可为患者提供长效药物。这种药物不像现有药物那样必须频繁服用。新药有助于避免在吸毒的艾滋病感染者体内造成病毒抗药性,过去对这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时经常出现问题。马祖斯说:“类似(长效)药物已问世。我们希望俄罗斯未来也能生产只需病人每月服用一次的药物。”
莫斯科艾滋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莫斯科是世界范围内民众接受艾滋病普查最广泛的首都:2017年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查的市民人数占全市人口的37%,这有助于监控艾滋病疫情并降低其扩散水平。莫斯科的艾滋病感染率比俄全国平均水平低40%。与此同时,莫斯科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也能维持应有的生活质量,他们中超过60%的人能获得抗逆转录疗法的治疗,80%的人已出现低于确诊指标的病毒载量。尤其值得莫斯科专家骄傲的是,该市艾滋病母婴传染率相当低,仅为不到1%,优于西欧国家类似指标。
马祖斯指出:“莫斯科依然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低的国家首都之一,显示了该市遏制艾滋病疫情工作的惊人成效。这里的新增感染人数逐年递减。”
报道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说:“中国和俄罗斯一样,也面临严峻问题,需与艾滋病疫情作斗争。”他说,中国已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有100万人,但90%患者体内的病毒已得到控制。正如中方指出,如果过去的重点是与西方国家合作,那么现在更多注意力被放在借鉴亚非国家及俄罗斯的经验和战略上,而莫斯科及其所采取的抗艾战略仍是许多国家医疗工作者的典范。
邵一鸣指出:“我们从俄罗斯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照料患者、如何提供医疗服务以及如何开展预防工作。”(编译/刘洋)
来源:参考消息网
流感来势汹汹,加国这个省一周内住院人数几乎翻倍
■■阿尔伯塔省卫生服务部门正鼓励公众接种流感疫苗。资料图片
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RCI)
阿尔伯塔省卫生服务部门称,卡加利市因流感住院的人数在一周内几乎翻了一倍。
卡加利市上星期三有147人因流感病情严重而需要住院治疗,再一周前的有关数字是80人。在爱民顿市,目前有29人因流感严重而住院,较一周前多了8人。
阿尔伯塔省卫生服务中心同时证实,至今为止阿尔伯塔省还没有出现因流感死亡的病例。
阿尔伯塔省从10月15日开始让公众接种流感疫苗,省政府告诫公众,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儿童,以及成年人都应该去接种疫苗,哪怕疫苗不一定完全有效,但仍然是预防流感的最佳途径。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阿尔伯塔省的流感疫苗对所有人都是免费,但去年只有29%的人接种了流感疫苗。
有活病毒的疫苗注射进宝宝体内 这种低级错误全中国罕见
近日,湖南郴州五个月大的女婴颜熙,在苏仙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接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时,医务人员错将口服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打进了小颜熙的体内,并且超过口服剂量十倍。由于口服疫苗内含有活性病毒,孩子现在免疫不成,病毒感染风险反而大增。更令人心忧的是,经郴州卫计部门证实,这种疫苗注射失误病例全国罕见,目前尚无明确解决办法。
女婴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口服疫苗被注射入体
8月21日上午,五个月大的女婴颜熙的妈妈带着孩子在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但是,接种人员曾某却将“口服活性疫苗”,注射进入了孩子的左大腿外侧肌肉里。
随后,记者来到了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过,当时负责注射疫苗的医护人员曾某,已经被停职,没有上班。
经过多方沟通,一名医护人员最终证实,事发时,负责注射的医护人员曾某,没有按照“三查七对”的规定,误将口服疫苗当成注射疫苗进行注射。
发现疫苗注射错误后,女婴颜熙和被送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进行专家会诊,8月21日,专家会诊记录指出,幼儿已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风险,建议患者家属立即寻求上级医疗机构帮助。
用来口服的活性疫苗被直接打进了身体里,对此,女婴的所有亲属都焦急万分,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来度过难关。
郴州卫计部门证实 涉事卫生服务中心属重大违规
事情发生后,女婴颜熙和被送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女婴家属多次找到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希望了解事情的后续处置事宜,但是多次上门,都未见到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
记者经过反复沟通,终于见到了郴州市苏仙区卫计局的何姓副局长,对方坦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实存在重大违规情况。
记者随后咨询了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厂家,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对方表示,由于类似注射失误极为罕见,他们没有处理意见,建议严密观察患者情况。
疫苗厂商坦言,口服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内,存在有活的病毒,所以肌肉注射患者确实存在感染风险。目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方面已经过专家多次会诊,并给出了先度过35天观察期的建议。
同时,郴州市苏仙区卫计局方面表示,此次疫苗注射失误病例较为罕见,他们已经对此介入了调解。将牵头签署相关赔偿协议,并将保障患病风险写进条款。
目前,郴州市苏仙区卫计局方面已启动追责程序,待事件调查结束,将对已经停职的接种人员曾某进行处罚。
截至记者发稿前,湖南省卫计委已经接到情况反馈,并介入了事件调查。
疫苗无小事,这样操作上的低级失误,就连疫苗生产厂家都感叹,是绝无仅有,全国罕见!这样的错误不能仅仅是对当事医生的追责就能一笔带过,暴露出的涉事医疗机构流程把控不严,制度不全的问题,也值得主管部门深刻反思,希望小朋友能平安无事!这样的低级错误永远消失!
来源:澎湃新闻 (图:芒果都市新闻视频)
中国家长不敢给孩子打疫苗 世卫组织强调理性对待疫苗
8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媒体声明:接种疫苗挽救生命,呼吁中国家长继续让孩子接种疫苗。
这是继7月25日世卫组织针对长生生物狂犬疫苗造假发布媒体声明后再次发声。约10天前,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呼吁中国公民继续使用质量有保证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理性看待疫苗事件。
7月11日国家药监局在对长春长生开展的飞行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生产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事件发生后,国家药监局扣留了所有涉事疫苗并停止了该公司疫苗生产。
7月18日,长生生物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百白破疫苗检验不合规定,收到吉林省药监局行政处罚,由于百白破疫苗主要用于为婴幼儿接种,不少家长开始担心给孩子注射的疫苗是否安全。随着疫苗事件发酵,疫苗恐慌情绪开始在社会群体中蔓延,甚至出现一些抵制疫苗的声音。
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一次媒体声明,对中国狂犬疫苗事件表示高度关注,并对国家药监局处置行动给与肯定。
8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第二次媒体声明,称接种疫苗挽救生命,提醒中国家长不要因为受本次疫苗事件影响,产生拒接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想法。
世卫组织称,疫苗的发明和推广是人类医学事业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正是得益于疫苗接种,天花、瘟疫、水痘等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的传染病才得以被控制。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种,不仅可以保护儿童免遭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等疾病的痛苦,而且可以减少由于患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全球,接种疫苗每年可以避免200-300万人死亡,如果能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甚至可以额外避免150万人死亡。
在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的扩大免疫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公共卫生进程。历史上,1959年全国有近1000万人患麻疹,1964年约有15万多人患白喉,4.3万人因脊髓灰质炎而瘫痪,1967年有300多万人患脑膜炎,正是疫苗接种,使得这些重大传染疾病不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仅在1992年至2014年期间,乙肝疫苗接种就保护约1.2亿人避免感染乙肝、2800万人避免患慢性乙肝。
事实证明,接种疫苗是挽救生命最宝贵的手段。
疫苗事件发生后,疫苗的生产和监管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父母和社会公众对疫苗安全普遍产生焦虑和担忧。
世卫组织认为,长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绝不应发生,但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应对,也表明现行监管体系和现场检查行之有效。
世卫组织认为,家长和民众要保持审慎、理性,正确认识接种疫苗作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重要性,客观看待中国数十年通过免疫规划挽救生命的成就。因为如果无法继续保持广泛的疫苗接种,曾经被消除的许多疾病就有可能卷土重来,再次威胁公众健康与安全。
来源:南方都市报
再次戳心!中国孩子为什么躲不过疫苗之祸?
给孩子接种疫苗。东方IC图片
疫苗,再一次戳痛了中国人的神经。
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宣布长春长生公司的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7月20日,吉林省药监局又对长春长生公司曾生产不合格百白破疫苗进行行政处罚。两事一出,公众对疫苗的愤怒情绪爆发了。
世界卫生组织将免疫看作是享有健康人权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接种疫苗,是避免感染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在急需普及疫苗的中国,频发的疫苗安全事件却不断的让人们陷入对疫苗接种的怀疑当中。
那么中国的疫苗问题有多频发?疫苗事故为何屡屡发生?最后又是谁来买单?
频发的疫苗安全问题
通过梳理慧科新闻数据库会发现,在近五年的媒体报道中,中国至少发生了十余起疫苗安全事件,引发公众恐慌。其中又以2013年多例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死亡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案的影响最大。
尽管相关部门调查后宣布接种乙肝疫苗婴儿的死亡与疫苗无关,专家也澄清流入二十多省的山东失效疫苗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都止不住疫苗问题对公众信心的打击。自从乙肝疫苗被指可能导致婴儿死亡后,多省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下跌至30%,近8个月后才恢复到90%。
山东疫苗案发生后,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媒体发布会肯定中国的疫苗监管水平,希望中国的免疫规划不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的背书的确有数据的支撑。根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AEFI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EFIIMS)的监测数据,2014年,全国(不含港澳台)报告接种疫苗5.27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9830例,疫苗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87/10万剂次,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合理范围内。
然而,疫苗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正常,并不意味着疫苗就能让人放心。
不管是过期疫苗、无冷链疫苗还是不合格疫苗,都属失效疫苗,虽然它们没有毒性,但没有效果的疫苗依然问题严重。
对个体而言,失效疫苗意味着将无法预防本能预防的疾病,如果失效的是流感疫苗,那接种者可能会无法抵御流感;但如果失效的是狂犬病疫苗,那接种者可能就有性命之忧。
对群体而言,失效疫苗则意味着疾病大规模爆发的风险。无论是天花,还是脊髓灰质炎,要消灭它就需要实现群体免疫,这只有持续不断地接种疫苗才能做到。而长春长生的25.3万支不合格百白破疫苗全部销往山东,动辄几十万支不合格疫苗流入市场,则有可能出现几十万新生儿没有获得相应的疾病免疫。
这么看,的确如北京大学医学部专家王月丹所说的那样:“这是在杀人”。
疫苗为什么总出事
中国疫苗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绕不开疫苗的行政分类及其购买方式。
在中国,疫苗被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前者是法定免费疫苗,后者则是自愿自费疫苗。第一类疫苗主要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15种对适龄儿童进行接种的疫苗,此外还会根据地区情况进行增添。第一类疫苗全部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并逐级进行配送。
幼儿出生后,依靠母体获得的抵抗力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通过接种疫苗,能使幼儿体内主动出现抵抗疾病的物质,从而预防传染病。例如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这种慢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流行。
第二类疫苗并非不重要,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和水痘疫苗等都属于第二类疫苗。世界卫生组织还曾在2016年对中国建议,希望可以将肺炎球菌、流感和轮状病毒等五种自费的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为儿童免费接种。
与第一类疫苗由省级部门统一购买不同,作为自费的第二类疫苗曾一度开放市场,允许药厂、批发企业、疾控机构、接种单位之间进行交易。此举的初衷,是为了打破省级行政垄断,通过市场竞争降低疫苗价格,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市场机制还没发挥作用,省级行政垄断就被基层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的行政垄断所替代。一些卫生所为了降低成本,甚至绕过上级部门直接寻找廉价货源,这给疫苗贩子非法经营二类疫苗以可乘之机。
山东疫苗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涉案疫苗基本全是第二类疫苗,这些疫苗虽然是正规厂家生产,但疫苗贩子为了压低成本,未按规定运输、保存,脱离了2至8摄氏度的恒温冷链,致使疫苗成为失效疫苗。
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即使是人命关天的疫苗,也有人会昧着良心收受回扣,使不合格疫苗注射进人们体内。
通过梳理 OpenLaw 网站上的法院判决文书可以发现,近五年来,有四百多起涉及人用疫苗的犯罪刑事案件,其中山东、河南、福建、广东和安徽发生案件数量较多。
而最常见的犯罪原因,有受贿、非法经营、滥用职权、行贿、贪污和药物造假等。有多达122起案件涉及受贿罪,很多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而行贿的,主要是药业公司的销售人员。回扣金额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即便被起诉刑事责任,最后的判决也往往是轻判。2015年4月2日,山东烟台芝罘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因涉嫌犯受贿罪被逮捕,他收现金及购物卡折合人民币共计78000元,购买流感疫4800支、狂犬病疫苗4000份,交由他人销售牟利。最终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又三个月,缓刑一年又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
山东疫苗案后,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基层单位的采购权再次被收回至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减少了疫苗贩子浑水摸鱼的机会。但是,监管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卫生部门管疫苗接种,药监部门管疫苗质量和流通,两部门分段监管疫苗,但实际操作则往往是另一回事。山东疫苗案主犯庞某某,在2009年因为非法从事疫苗药品经营活动被判刑,就在缓刑期间,她再次非法经营疫苗等药品,而这一次的问题疫苗,波及到了26个省,震动全国。
本次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记录造假之所以被发现,是内部生产车间老员工的实名举报。监管不能靠知情者的良心未泯,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更有可能的是发现不了或为时已晚,长春长生另一批百白破疫苗被发现不合格时早已流入市场。
问题疫苗,普通人买单
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被视为疫苗不良反应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这种疫苗的不良反应被称作“恶魔抽签”。如果疫苗本身就有问题,那么责任分明,但如果是合格疫苗,又该如何判断?即使是完全合格的疫苗,也有一定的异常反应率,可能导致后遗症甚至是死亡的后果。
因为疫苗异常反应证据的获取门槛高,许多出现不良反应的疫苗接种者都会被鉴定为与疫苗本身无关。偶合症,就是许多医药公司或医疗机构解释接种后发生某症状的理由——接种时正处于该症状的潜伏期,接种和发病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
在近五年里的78起涉人用疫苗医疗纠纷案件中,最终法院判决接种行为和疾病有因果关系的有36起,而无因果关系的有26起,因缺少证据等而不确定的有16起。其中,被起诉最多的就是注射疫苗的医疗机构。而产生纠纷最多的就是狂犬病疫苗,这或许和狂犬病疫苗一旦无效就会致死有关。
虽然,在这些民事起诉案件中,医药公司很少成为被诉方,涉事企业通常也很难遭受管理部门的重罚。此次吉林长生生物造假,按照相关规定,罚款金额只有344.3万元。但医药公司一旦造假,影响绝非是几个人,它们的造假,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疫苗的信心。
一边是对国产的疫苗的恐慌,一边是不打疫苗带来的患病高风险,陷入两难的一些家长可能会想,国产疫苗不可靠,那么掏更多的钱,去打贵一些的进口疫苗应该就可以了。
但是很不幸,你可能会面临有钱也打不到的尴尬,先是中国修改疫苗标准,葛兰素史克等公司进口疫苗被取消进口许可;接着药监局拒绝为辉瑞等医药公司的疫苗许可证续期。如今的疫苗市场中,进口疫苗的身影越来越少,还时常面临缺货的状况。
来源:网易新闻-数读
多伦多注意:在这个小吃摊用过餐的人 可能已感染甲肝病毒!
资料图据CP24报道,多伦多公共卫生局今天公开提醒在Union地铁站一家小吃摊用过餐的市民,他们可能已经接触到甲肝病毒。健康部门在今天发布的新闻中说道,在Union地铁站备受喜爱的Calii Love小吃摊工作的一位员工,从国外旅行回来后,被确诊为甲肝阳性。多伦多卫生局称,5月14日至5月29日这段时间,以及在6月8日和9日的11am到4pm这段时间,来Calii Love用过餐的客人可能已经接触到甲肝病毒。虽然通过食物感染病毒的机率很低,卫生局仍呼吁在这段时间到小吃摊用过餐的客人勤洗手,并警惕相关症状。甲肝病毒可以引起肝炎。其中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烧、疲倦、食欲不振、恶心想吐、尿液颜色变深、腹痛以及黄疸病。症状可能持续几天甚至几个月,但大多数人可完全康复,个别人在感染后不会呈现任何症状。卫生官员称,避免甲肝病毒传播的最好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洗手并杜绝在感染后给他人准备食物。多伦多卫生局将在Metro Hall的诊所免费为大家提供疫苗:地点 - Metro Hall, 55 John Street时间 - 6月13日 3pm至7pm;6月14日 中午至6pm如果担心自己已经感染上甲肝病毒,或有相关疑问的市民,可以拨打热线416-338-7600询问卫生局工作人员,或致电给家庭医生。(智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