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09:15:55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渔人村

多倫多萬錦市裡這個德國小鎮你去過嗎?今年夏天還有嘉年華!

如果有人问,那批最早来到多伦多的德国人,离开German Mills后,到底去了哪里?其实并不远,只是往东北方向迁移了一点,即如今的万锦市境内。这些德国人,像播种一般散落,再生根发芽,成为万锦市一个个村镇的最早居民,不仅奠基了多个漂亮小镇,而且创造了社区的历史。 渔人村的历史 大多伦多的同胞一提起德国小镇,必定指Unionville渔人村。这里正是German Mills的定居者东进后居住点之一。1808年,跟着Berczy来到多伦多的Philip Eckhardt,带着自己庞大的17人家庭,从German Mills移居到了这里,开始定居拓荒。这块地原属Berczy的另一个追随者Frederick Westphalen,但没来居住。Eckardt亲手建造的log house,现在仍在小村附近的Cemetery Hill屹立着,估计是万锦最古老的建筑物了。有意思的是,Eckardt贵为第一个定居者,却是Berczy被官定为渔人村的 “founding father”。 1840年代,Ira White到此开设Union Mills。渐渐地,社区开始围着这小作坊形成壮大。这就是村子最早的雏形,也是被叫做Unionville的原因。White为啥要给自己的磨坊取名Union呢?据说,他是受1841年上下加拿大合并的法案“Act of Union” 的为发。到了1851年,渔人村老街就已经非常繁荣,有许多的厂家、杂货店、诊所、钟表店、铁匠铺,木匠行,造马车的作坊等,还有3座教堂。上世纪六十年代,许多商家看中了这里低廉的房价,纷纷到此开店。最早的是古董铺,随后餐馆、酒吧、时装店等接踵而来,迅速占领了老街。旅游业也随之兴旺,成了小镇的经济支柱。如今,渔人村每年有100万的游客造访,是约克区的第二大旅游景点。 Main老街 1794年来,小镇的道路骨架从未改变过。漫步老街,老街上的店铺建筑,既保存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貌,又装扮得温馨时尚,散发出一股纯朴的德式小镇滋味,让游客留恋忘返。边走边聊,时行时停,看看两边古色古香的街景和见证历史的风情老建筑,随意逛逛时尚店铺,咪一口小酒,品一口咖啡,坐会儿街头长椅打量五彩行人,甚至躺在草地上打会儿盹,都会让你逃离都会的喧闹,抛弃心底的烦恼。自然,谁也不会去想什么多伦多时空里的日耳曼身影。 但是,每年十月的德国十月啤酒节时是例外,Main街上满是身着老式德裔服饰的人在热舞狂欢,你不想也得想。复活节、维多利亚日、加拿大日、爵士音乐会、劳工节和万圣节也是宾客云集之时。婚礼秀,午夜疯狂和浪漫复古烛光圣诞游行等特色节目也不容错过。 老街中段的Bandstand是为庆祝千禧年而建,历史上曾经是养牛场,如今成为了街心小广场,常有音乐舞蹈自由表演,也是游客的小憩之处。边上的红砖塔楼是建于1900年的老兵纪念堂。商业老街的南端有一座木制的商业中心,驻扎了许多旅游品店和艺术家工作室,是Planning Mill的原址。该作坊曾是小镇的主要经济引擎。   渔人村火车站 再往南去,就是初建于1871年的渔人村火车站,这可是加拿大现存最老的火车站之一。其西侧相连的Stiver磨坊,也是小镇重要的历史记忆,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一直给小镇及周边居民农夫提供烧煤、种子和饲料,要知道当时这里还是农业社区,现在是农夫市场。如果时间富裕,务必要离开老街,走入各式民居隐藏着的小巷,那种感觉妙不可言。最不能错过的是老火车站:有 140 多年的 The Markham Train Station ( 1871 )。这座火车站现在还作为 GO Train车站。不过,如今看到的模样已是其 1910 年的风姿。在开放日,运行的是 Heritage Train 老式蒸汽火车,往来于 Unionville 和 Markham 两个老镇。你瞧,老火车工在等着你登车,去渔人村呢。 McKay美术馆 老街最有名气的人文景点应该是McKay Art Center,一座建于1840年代的维多利亚式样老屋。加拿大著名画派七人组成员Frederick Horsman Varley,从1957年开始就在这栋木屋里和主人夫妇一起居住,直至1969年去世。女主人Kathleen McKay是画家的好朋友,也是木屋建造者Andrew Eckhardt的曾孙女;Andrew的爸爸就是渔人村的第一个居民。在这里,Varley有自己的画室,还挂有自己的座右铭:Artist awake or be forever fallen。后来,McKay老太太把房子捐赠给了政府作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展览馆。 毫无疑问,画家自然也成了小镇的骄傲。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美术馆Varley Art Gallery of Markham也设在这小镇,就在老街北端,有红砖外饰,虽为后现代风格,但是和周边环境和老房子非常协调。美术馆于1977年开放,面积近1.4万平方英尺,除了以Varley的油画水彩为主的馆藏珍品展外,还有当地,全国,乃至国际画家的临展。 “太好了”池塘 美术馆后面有一片不大的水塘,叫Toogood Pond,翻译来就是“太好了池塘”。颇有小家碧玉之美,大大的池塘,翠树环绕。南端有小小的截流水坝,所形成的人工小瀑布,虽平常,却增加了野趣和动感。其下游蹦蹦跳跳的溪流,则弯弯曲曲汇合到Rouge水系主流。这里其实是个自然保护区,池塘北端就是密林湿地,湿地上支起的栈桥式木板步道,可谓是移步换景:水中横倒的枯木如一件件艺术品,过人的芦荻在微风掠过后的沙沙声如恋人的呢喃,还有不时飞过或栖息的鸟儿。 在这33公顷的公园里,地形高低起伏,有坡有谷,变化多端,沿着环形步道闲遛,似乎每个转角都有不同的视觉体验。小编最喜欢的是站在截流水坝上的长桥,看着池塘会有天高云阔的感受,即使在阴雨时。临水的观景台,是瞭望野鸭飞翔的佳地,常让小编有直沖云霄的念头。傍水的细沙滩,是狗狗们聚会的好地方。自然,孩子们在这时而水天一色,时而浓荫蔽日,外加花草鱼鸟的世界里,永远不会疲劳。大人们则会同意这是都市的桃花源,异口同声的说:太好了!Too good!也许这就是池塘名字的来历。 Markham Museum万锦博物馆 Markham夹16街西北角有座Markham Museum万锦博物馆。这是一个类似于Black Cr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