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0:12:54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纽约时报

打脸!埃航忍无可忍 没想到《纽约时报》这样欺负人

一贯喜欢在报道发展中国家的事情上“信口开河”与“歪曲事实”的《纽约时报》,昨天却因为歪曲报道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客机坠毁事件,而被埃塞俄比亚人狠狠打了一记耳光。   更可笑的是,这家美国媒体一边还嘴硬不承认自己有错,一边却又悄悄修改了自己的报道……   “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安装了波音737 MAX 8 客机的飞行模拟器,但坠机航班的飞行员没有接受训练”——这,是昨天晚上美国《纽约时报》发布的一篇关于埃航客机坠毁案的最新报道。   相信大家一看这个标题,就会首先产生一种“认知”,即航班的坠毁是因为埃航没有给飞行员进行足够的培训。 而《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开头几段,也都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印象。   比如其开篇第一段就引用所谓的“公司匿名人士”的说法称,埃航是全世界仅有的几家安装了波音737 MAX 8型号客机飞行模拟器的民航公司,但坠毁客机的飞行员并没有在这个模拟器上进行过训练。 之后,这篇报道又提到虽然坠毁客机的驾驶员有8000小时的波音737客机的飞行经验,并在去年9月和10月也曾接受过其他的培训,但“不清楚”他接受的培训是不是使用过这个模拟器,也“不清楚”他的副驾驶有没有接受过培训。 结果,这篇报道发出后很快引起了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的不满。该公司直接在境外的社交网站推特上发帖驳斥了《纽约时报》的报道。 埃航方面先是表示对《纽约时报》这篇宣称飞行员没有接受过训练的“错误”报道感到“失望”,之后又详细阐述了公司对飞行员培训的实情:   1、  在执飞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之前,埃航的飞行员都接受过波音公司推荐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认证的专门培训。   2、  公司也令飞行员充分知晓了此前狮航客机坠毁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的“紧急适航指令”,并将指令中的内容整合进入了飞行员的培训、操作和工作规程与手册之中。   3、波音737 MAX的那个飞行模拟器中并没有模拟如何应对波音客机MCAS系统出故障的内容(注:这也是目前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两架波音客机坠毁的技术原因)  最后,埃航方面还呼吁各方不要在调查还在进行的时候去散布那些未经证实的、不准确和不负责任,甚至具有误导性的信息。   不少埃塞俄比亚的网民也支持他们的航空公司对《纽约时报》的批驳,并质问这家美国媒体说,“你们发报道前为什么不采访一下航空公司官方的态度?”“这就是你们做报道的方式吗?偏听偏信?张口就来?” 确实,耿直哥检查发现,《纽约时报》最初的这篇报道从头到尾都没有采访过埃航官方,只是引用了所谓的“公司匿名人士”的说法,但也没有去核实这些“匿名人士”的说法。这恐怕也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会在其报道中不止一次地表示“不清楚”培训具体内容的原因。可他们还是在什么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发布了这么一篇报道……   如此怪异的报道手法甚至令不少非洲网民认为美国媒体就是在故意抹黑非洲,有人更怀疑《纽约时报》如此把责任暗示给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是不是为了给美国的波音“洗地”:  然而《纽约时报》却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他们的公关部门还在埃航的驳斥贴文下发了一份“声明”,大意是:我们的报道没错,埃航也没指出我们的报道具体哪儿错了,但你们的说法我们也补充进去了。  可“打脸”的是,埃塞俄比亚的网民却很快就发现《纽约时报》已经悄悄修改了他们的报道标题,从原来的改为了。 埃塞俄比亚的网民也十分清楚《纽约时报》为啥会悄悄修改报道标题。比如下面这位网友就说,《纽约时报》那篇报道的主要问题其实就在原标题上,一上来就误导人以为飞行员没有接受航空公司足够的培训,并把整篇报道的节奏都“带偏”了,所以《纽约时报》才会改了那里。 但也有网民认为问题不仅仅在标题上的错误。正如耿直哥前面提到的,他们认为《纽约时报》应该在发报道前就应该先找埃航进行核实,而不是发布了错误的报道被批驳后才把人家的回应给补充进去。他们认为《纽约时报》的这种做法很没有职业操守。 所以,目前埃塞俄比亚网民对于《纽约时报》这种悄悄修改内容、却坚称自己没错的做法更不满了,要求该报必须道歉。有网友还建议埃航雇律师起诉《纽约时报》。 但作为一个常年被《纽约时报》抹黑的国家的国民,耿直哥觉得埃塞俄比亚的网民还是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吧。要知道在中国新疆的问题上,《纽约时报》几乎天天都在用存在严重疑问的来源编造虚假新闻,而且中国方面的驳斥他们要么根本装傻不报道,要么就断章取义进行裁剪和歪曲。 来源:耿直哥(环球时报)

《纽约时报》爆料孟晚舟被抓内幕 美国采用黑帮常用手法

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扣押华为财务长孟晚舟,《纽约时报》根据加拿大法庭文件,以及对相关调查人员的采访,揭露美方原先是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及其高管进行调查,但因为指控不易,后来遂以涉及银行欺诈等罪,通知加国抓人。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这是美国运用“艾尔.卡彭(Al Capone)式战略”:也就是检方借由指控逃税,缉捕臭名昭著的黑帮成员所惯用的手法。前联邦检察官表示,以“涉嫌银行欺诈”为由追捕孟晚舟,比起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案,会是更好的进攻路线。于是,美国检方今年夏天决定对孟晚舟提起相关刑事诉讼,布鲁克林一位联邦法官签署了逮捕孟晚舟的授权令。 报道称,导致孟晚舟被扣押的案由已于几年前启动。知情人士称,该案始于奥巴马政府对华为等中国公司进行的国家安全调查。最近,调查焦点转移到华为,特别是孟晚舟身上。 报道指出,美国企业依法不得与受美国制裁的国家、个人和机构开展业务,但美国并不能禁止华为这样做。不过利用汇丰银行之类的国际银行通过美国转移往来伊朗的资金,就可能违反美国法律。此外,以间谍或其他安全犯罪对华为或其高管进行刑事指控并不容易。检方遂以涉及银行欺诈等犯罪,进行起诉。 美国和加拿大有引渡条约,美方也了解到孟晚舟经常去加拿大,她去加国只是时间问题。于是就有了12月1日的抓捕事件。报道指称,加国检方对孟晚舟的指控,大多来自布鲁克林检察官12月3日写给加国检方一封3页长的信。加国检方提交给法庭的文件,很大程度上依赖美方提供的资料。 孟晚舟已于12月11日获保释,将在2019年2月6日再度出庭。按计划,美方会在孟晚舟被扣后60天内,提出正式引渡申请。 加国方面在接到引渡要求后30天,会举行引渡听证会,孟晚舟方面肯定会为此辩护,拒绝被引渡,届时将会出现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庭拉锯战。

网红特朗普向推特“开炮”:我的粉丝为啥增加这么慢?

 海外网10月27日电 当地时间2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指责社交网络推特的管理者删除其帐号上的粉丝,并且阻碍其账号订阅人数的增长。   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称,“推特已经从我的帐号上删除了很多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增加了(特朗普帐号)的订阅难度,他们阻碍订阅增长,而且做得路人皆知。几个星期前它还是一艘火箭飞船的速度,现在它是飞艇的速度!这都是偏见吗?” 推特截图     被称为“推特治国”的特朗普,在大选获胜后更是频繁发布推文。根据其推特账号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特朗普已经发布3.94万条推文,而他自己也订阅了46个帐号。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还在推特上“炮轰”过多人,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哈里·里德等,连美国国会也没有躲过特朗普的推特“扫射”!   有分析认为,“推特治国”体现着特朗普与美国国内主流媒体交恶的无奈性,这些媒体包括《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特朗普“通俄门”被调查后,与美国主流媒体的关系就在不断恶化。特朗普认为,美国媒体报道新闻时,总是刻意的夸大事实,并将这一类新闻称为“假新闻”。   此前还爆出,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CNN等多家媒体记者,被白宫禁止进入一个简报会现场。CNN当时表示,由于他们曾经报道过特朗普不喜欢的事而被报复。《纽约时报》表示强烈抗议,批评白宫的做法影响政府的透明度及国家利益。 来源:新浪新闻 海外网(人民日报网)综合报道

纽约时报深度报道揭特朗普逃税 爆料人可能是他堂兄

■■特朗普的堂兄沃尔特怀疑是爆料人。 portwashington图片 星岛日报讯 《纽约时报》关于总统特朗普通过替父亲瞒税积累大量财富的深度报道发表后,外界一直好奇,报社如何取得这么多的秘密材料。最新消息披露,可能是特朗普的堂兄沃尔特(John Walter)“大义灭亲”,事关沃尔特曾协助老特朗普,将公司薪资和发票资料输入电脑,因此掌握数量庞大的第一手资料。 综合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com和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沃尔特是老特朗普姊姊伊丽莎白的儿子,今年1月离世时终年83岁。Politico追查发现,老特朗普的房地产事业起步初期,先由伊丽莎白记帐,后来沃尔特参与其事。沃尔特在世时,也喜欢对外自称特朗普家族的历史学者,不时向媒体透露内幕。 Politico记者早在1990年代搜集特朗普家族秘辛期间,就曾与沃尔特接触,记者当时的印象是,沃尔特颇以此沾沾自喜,特朗普竞逐总统时,他也受到媒体疯狂追访。但特朗普胜出大选后,沃尔特一度宣称,不再透露特朗普家族任何消息,去年9月并婉拒受访,但同时怀缅特朗普从政前,自己能畅所欲言的日子。 Politico形容,沃尔特虽然明面上封口,但似乎仍然担任特朗普家族“业余历史学者”的角色,有可能就是《纽约时报》调查报道的主要消息来源。2日发表的该报道披露,老特朗普利用空头公司“全郡建材供应及维修”(All County Building Supply & Maintenance)隐藏了大量财富,一边为自己逃税,另一边将财产转至5名子女名下。 “全郡”公司在1992年成立,负责为老特朗普在纽约布碌仑和皇后区的房地产公司,向外包商提供虚假发票。报道称,“全郡”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登记地址其实是沃尔特在纽约州富人区Manhasset的住所。而沃尔特生前为老特朗普工作数十年,住所地下室藏有多箱老特朗普的纸本财务纪录。 沃尔特的做法与老特朗普父子“不留纪录”的作风截然不同。《纽约时报》报道强调,记者翻查了“数以万页的机密纪录,包括银行月结单、财务审计报告、会计分类帐簿、现金支付纪录、发票和已注销的支票”等,才完成这次接近8千字的长篇报道。 《纽约时报》还透露,过程中取得最特别的机密文件,是200多份老特朗普、老特朗普的公司、多家合伙企业和信托基金的报税表,但报社未有证实这些机密文件是否来自沃尔特。沃尔特的家人也没有回应Politico的查询。

纽约时报赌上声誉发匿名文章 保守派议员想用测谎议排查

■■众议院议长赖恩(左)表示,他不知道在调查匿名作者上国会将能起什么作用。一旁是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诺。 美联社资料图片 星岛日报讯 匿名作者身分受质疑 分析称《纽时》冒险 《纽约时报》刊登据称是“政府高官”撰写的匿名专栏文章后,引起轩然大波,多名白宫官员纷纷否认与事件有关,政府内外以至新闻界都掀起“寻找真凶”的热潮。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名所谓“高官”可能只是无名小卒,《纽时》为此将自己推到刀口浪尖上,成为众矢之的,随时会损害报章公信力,做法相当不智。 美联社报道,这篇匿名专栏文章登出后,外界纷纷猜测作者身分。总统特朗普也随即发推炮轰《纽时》,质疑作者是否真的存在,并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该报披露其身分,使《纽时》顿时备受压力。 对于匿名高官的身分,《纽时》评论版编辑詹姆士.杜(James Dao)只透露对方透过中间人联络他,他进行过背景审查,也与对方交谈过,对其身分“极有信心”。他又称《纽时》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撰文者身分,报社已采取措施保密,并相信知情者会遵从保密守则,不会公开撰稿人姓名。 外界目前都在揣测撰文者是谁。纽约大学教授礼特(Paul Light)指,可能人选多达50人,可能是特朗普委任的政治官员,甚至内阁级别或副部长级别,能经常进出白宫或在白宫的办公室工作。 但曾为希拉莉助选的评论员帕米耶里(Jennfier Palmieri)却认为,“此人可能名不见经传,职位比大家想像的低得多”。 NBC主播托特(Chuck Todd)在节目中坦言,假如最终发现撰文者并非“高官”,《纽时》无疑自找麻烦。而获邀受访的《华盛顿邮报》马库斯(Ruth Marcus)更认为,《纽时》的做法冒险,“当你让别人匿名撰写专栏文章,便是把自己的公信力置于危险境地”。 美国国会保守派议员要求调查 国会共和党人对《纽约时报》发表的匿名评论文章反应不一,包括众院议长赖恩在内的建制派指,总统特朗普政绩良好,不担心白宫官员引用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逼宫,但特朗普在国会的保守派盟友则称,需要成立委员会调查。 综合美联社与《华盛顿邮报》报道,赖恩6日表示,撰写文章的人“活在虚伪中”,既然无意协助总统治国,就不应该在他手下工作。 赖恩同时淡化资深记者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新书中的指控,形容自己只关注政绩,特朗普固然行事方法不符合传统,频繁在推特留言也让人困扰,但成绩还是“良好”。 众院共和党党鞭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也说,不担心匿名评论文章中提到,部分白宫官员正讨论引用第二十五修正案罢免总统的说法,相信类似情节不符合事实,而且撰文的人也许只是低级官员,根本不是总统任命的重要人物。 与此同时,众院“自由党团”领袖、众院总统行政办公室监督小组委员会主席梅多斯(Mark Meadows)则称,事件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性质严重”,强调国会需成立委员会调查。他不同意众议长赖恩当天稍早时所说的,不知道国会将能在调查这件事情上扮演什么角色。不过同样属于保守派,而且也是委员会主席的另一名共和党籍众议员高迪(Trey Gowdy)也持不同立场,他表示自己虽然“想像力丰富”,但也无法预见国会如何能追究匿名文章的来源。 在《纽约时报》刊登的匿名评论文章中,作者自称白宫高级官员,并形容白宫内部已经形成“抵抗力量”,设法阻挠特朗普施政。由于文中使用“北极星”(lodestar)一词,而这个称呼传统上又与副总统有关,因此有人猜测文章也许和副总统彭斯有关,但彭斯已经否认。 对于白宫和共和党国会乱成一团,众院民主党领袖普洛西说,相信不久后就能查出真相,自己第一个怀疑的人是彭斯,但也可能是国务卿蓬佩奥或者国家情报总监柯茨(Dan Coats),虽然各人都否认,但只要简单推算,排除无关的人,就能找出答案。 参议员保罗建议用测谎仪排查 ■共和党籍参议员保罗(Rand Paul)   共和党籍参议员保罗(Rand Paul)建议总统特朗普,安排白宫官员接受测谎调查,以便查出这次匿名文章的源头。保罗并指涉事官员可能进一步泄露国家机密,因此事态严重,必须彻底追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保罗6日在国会山庄评论事件时表示,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都定期安排员工接受测谎调查的先例,白宫如能取得安全许可的话,也可以要求官员接受测试,询问他们有否违反白宫政策,私下向媒体通风报讯。保罗又称,涉事的官员可能接触国家机密文件,如果这种行为继续的话,也可能泄露敏感情报,因此必须“追究到底”。 保罗虽然在共和党内属于自由派,但对严守机密却持强硬立场,较早前曾呼吁总统特朗普,撤销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布伦南(John Brennan)的安全许可,禁止对方接触机密文件,最终特朗普也采纳了他的意见。

麦凯恩配合穆勒调查令特朗普大怒 再骂纽约时报“假新闻”

■■白宫法律顾问麦凯恩(后)曾一度反对特朗普将前FBI局长科米革职。 路透社 星岛日报讯 《纽约时报》报道白宫法律顾问麦凯恩(Don McGahn)主动配合特别检察官穆勒的通俄调查后,引来总统特朗普极度不满。特朗普一方面强调自己事无不可对人言,因此授权麦凯恩是与穆勒合作,另一方面再次形容《纽时》是“假新闻”,并宣称部分媒体已向他道歉。 综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与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特朗普19日早上连发多条推文,首先指责“失败的《纽时》写了一篇报道,暗示麦凯恩已经背叛总统,事实完全相反”。接着说由于报道严重失实,以至于引起“部分媒体成员愤慨”,打电话向他投诉并道歉,最后特朗普指通俄调查已经沦为“麦卡锡主义”,甚至比那严重得多,这是特朗普首次将通俄调查与麦卡锡主义相提并论。 《纽约时报》回应特朗普的批评时指,报社支持最初的报道以及撰文的两名记者。 这次引起特朗普不满的报道以麦凯恩为焦点,指他担心自己成为特朗普的代罪羔羊,因此至少三次主动接受穆勒调查组访谈,先后历时约30小时。 在访谈中,身为白宫法律顾问的麦凯恩提供了大量独家讯息,包括特朗普错误认为麦凯恩将扮演私人律师的角色,继而保护他免受调查,但麦凯恩认为自己只负责保护总统这个职位,而不是总统本人。 报道又指,麦凯恩提供的讯息对特朗普有利有弊,比如曾向调查小组表明,他个人认为特朗普从未逾越职权。 麦凯恩2016年从竞选时就加入特朗普团队,一直以来与特朗普的关系忽冷忽热,曾有消息透露,特朗普不满麦凯恩的表现,一度有意换人。而在通俄风波中,麦凯恩也多次近距离牵涉事件。 特朗普去年5月在幕僚面前狠批联邦调查局时任局长科米时,麦凯恩就在现场;接着特朗普首次有意将科米革职时,因为麦凯恩威胁辞职而作罢;到了今年4月,司法部长赛辛斯要求特朗普不要撤换监督通俄调查的副手罗森斯坦时,麦凯恩同样在场,消息人士透露,当时赛辛斯扬言,如果白宫解雇罗森斯坦,他就会辞职以示抗议。据悉,经过一年半的白宫生涯后,麦凯恩已经有意求去,暂定目标是等候保守派法官卡瓦诺(Brett Kavanaugh)进入最高法院后,他就会请辞。

特朗普斥媒体是人民之敌 纽约时报出版人正面对呛

■《纽约时报》出版人舒兹伯格反驳了特朗普总统关于两人会面的说法,他并告诉特朗普,他对新闻媒体的攻击是危险的。 设计图片 邓燕文编译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纽约时报》的出版人舒兹伯格(A. G. Sulzberger)29日就特朗普对传媒的威胁爆发激烈的公开冲突。之前舒兹伯格指特朗普不实描述他们之间的一个私人会晤,指特朗普指责《纽约时报》及其他报纸不负责任报道的说法令记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但特朗普反驳指,反而是传媒不实报道政府内部的新闻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综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特朗普当天早晨贴出推文表示,他与舒兹伯格讨论了“由传媒发出的大量的假新闻,以及假新闻如何转变为‘人民的敌人’”。他称这种情况“令人难过!”。 舒兹伯格在两小时后发表有5段文字的声明中表示,他接受特朗普的邀请,7月20日出席总统与《纽约时报》出版人的传统会面。他称他出席的主要目的是向特朗普表达对他“令人深感困扰的反传媒言论”的担心。今年1月1日接替父亲成为《纽约时报》出版人的小舒兹伯格表示:“我直接告诉总统,我认为他的言论不仅具分裂性,而且日益危险。”他续说:“我告诉他,虽然‘假新闻’这个说法不对且具伤害性,但我更担心的是他将记者加上‘人民的敌人’这个标签。我警告说,这个剧煽动性的说法正导致对记者的威胁增加,并将导致暴力。” 舒兹伯格指出,这种情况在海外尤其明显。有外国政府正在使用特朗普的说法,作为镇压记者的借口。他说,他警告总统,他的攻击正将“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并“损害我们国家的民主”。 舒兹伯格措辞犀利的声明显然触动了特朗普的神经。他在下午发出一连串愤怒推文,指责媒体不爱国。特朗普声称,那些“对我们政府内部审议问题的详细报道……确实将很多人的生命,不仅是记者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他续说,“新闻自由也体现在负责任准确的报道新闻。” 特朗普指传媒对其政府的“报道90%是负面”,表示他“不会允许我们伟大的国家被在奄奄一息报业中反特朗普的仇恨分子所出卖”。 特朗普所指的可能是政治保守的传媒研究中心去年公布的一个研究,指91%的主流媒体对特朗普的报道为负面。哈佛大学Shorenstein中心对特朗普上任100天的研究也有类似结论。 特朗普任后不断在集会甚至较正式的总统活动中攻击报道他负面消息的传媒,鼓励他的听众呼喊“CNN令人厌恶”,及将他们的愤怒发泄在聚集在会场的记者身上。特朗普上周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一个退伍军人集会上告诉与会者,“不要相信你们从那些人,那些假新闻中看到的垃圾。我们看到及读到的并非正在发生的事情。” 舒兹伯格后来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他与特朗普的会面气氛“亲切”,但他表示,他今次是下决心要向总统指出他煽动性言论的危险。他回忆说,他告诉特朗普,由于针对记者的威胁增加,有的报纸已经开始在办公室外安置持枪警卫。而特朗普就对他们还没有武装警卫表示惊讶。他还说,特朗普对“假新闻”一词的流行表示自豪,并说其他国家开始禁止假新闻。舒兹伯格回答说,那些是专制国家,他们不是禁止假新闻,只是审查记者的行动。舒兹伯格表示,他不奢望他的言论会让特朗普对传媒的攻击有所收敛,但他鼓励总统对《纽约时报》他认为不公正的新闻报道作出投诉,并促请他不要在世界各地系统性地攻击记者及传媒。

纽约时报转型 做环球旅游大赚

■《纽约时报》正通过高端旅游项目实现自己品牌的变现。路透社资料图片 让普利策奖记者当“导游”,《纽约时报》的这次环球旅行带来的收益可达6700万美元,它是《纽约时报》一系列品牌变现操作中的一步。 传统媒体利润持续下滑,难以实现盈利?《纽约时报》并不这么认为。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记者、独家报道毒品战争和独裁的记者陪你在长达26天的环球旅行中聊当地风土人情,发掘“隐藏在新闻头条背后的故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让你充分体验纽约时报专业报道的深度见解与视角——听起来不错?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人均花费高达13.5万美元,乘坐私人飞机玩转全球,《纽约时报》正通过这个高端旅游项目实现自己品牌的变现。 2017年《纽约时报》宣布将在次年2月推出私人飞机环球旅行项目,整趟旅行耗时26天,覆蓋9个国家与地区,人均消费13.5万美元。除了丰富多彩的线路设置外,纽约时报特别派遣四名资深记者担当“陪玩”。 虽然自计划宣布起便被很多美国媒体调侃这样昂贵的旅行套餐可能卖不出去,但高端旅游市场对《纽约时报》的这条线路的反应却让调侃者们大跌眼镜。“2018年2月的纽约时报私人飞机全球旅行项目已经顺利完成,50个席位全部订满,” A&K 公司旅行助理Diane LaFrancis 在回答接口记者提问时透露,“目前尚不清楚何时会策划下一轮旅行。” 因为价格高昂,环球私人专机旅行项目一经宣布便引发众多争议。《华盛顿邮报》在去年7月的报道中将该产品形容为“极端奢侈”和“有利可图”,文章认为《纽约时报》此举反映了传统媒体在面临激烈竞争时的无奈选择。“这次环球旅行为《纽约时报》带来的收益可达6700万美元,它是《纽约时报》一系列品牌变现操作中的一步。”该报道称。 该产品是由《纽约时报》在2012年创立“时代旅行”(Times Journey) 部门负责的,时代旅行部在全球挑选了五家高端旅行社进行合作,旨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此次专机环球项目便是与Abercrombie & Kent公司联合开发的。在该旅游公司的网站首页,“《纽约时报》私人飞机旅行专案”被作为重点推广内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据路透社消息,《纽约时报》集团的利润近年来持续下滑,2017年第四季度利润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目前《纽约时报》的订户主要分为纸质和电子版两类,2017年电子版订户数量增加了21.9%,电子版广告利润占总利润比也达到了41.9%,然而即便如此,也未能挽救其利润下滑的窘境,2017年4月,《纽约时报》宣布将陆续关闭巴黎等一些记者站以缩减开支。 在此背景下,《纽约时报》的Times Journey项目颇有了一丝“救火”的意味。除了私人飞机环球旅行这种超高端项目外,Times Journey 还有许多不同价位的旅行套餐供选择,例如13天的东南亚邮轮游,36小时的中美洲深度游,或是给6人以上团组提供的私人订制套餐等等。 其宣传册中还专门列出了为期13天的中国“美食文化”游,路线覆蓋北京,西安,成都和上海等等城市, 均花费大约9000美元。所有这些旅行线路都格外强调“文化”和“深度”,配备不同的“旅行专家”担当导游,这些专家多数是《纽约时报》在当地的记者站负责人,或是普利策奖获得者。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许多美国媒体批评《纽约时报》此举会损害其记者的专业和可信度。“不管他们怎么粉饰,这看起来都像是让自己的记者陪那些有钱人们四处玩儿,”职业记者联盟道德委员会主席Andrew Seama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民众已经在质疑报道的公正性了,现在大家只会越来越怀疑媒体会不会在报道时更加偏袒那些付得起钱的富豪们,我相信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别的媒体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纽约时报“52个必去之地” 加国仅有这个城市上榜!

温美现代艺术馆,加通社图片根据Yahoo消息, 《纽约时报》周三公布了2018年最值得旅游的52个地点名单,仅包含一个加拿大城市:沙省的沙斯卡通。这个城市排在第18位。《纽约时报》的Seth Sherwood称赞沙斯卡通的温美现代艺术馆(Remai Modern Museum),认为其是“世界级的现代主义建筑”。相比之下,《纽约时报》2017年的榜单中将加拿大作为一个整体列为旅客的首选目的地。当时报纸说,加拿大是一个巨大的国家,既有着热闹的大都市,也有未经探索过的自然奇观。 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