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城市 : 多伦多 | 温哥华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19:10:26
dushi_city_toronto
dushi_city_vancouver
dushi_top_nav_01
dushi_top_nav_29
dushi_top_nav_02
dushi_top_nav_28
dushi_top_nav_22
dushi_top_nav_05
dushi_top_nav_24

Tag: 慢性病

疫情影响慢性病患者求医 专家鼓励视频远程就诊

(■■民调显示,慢性病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避免寻求医疗护理。星报资料图片) 现时不少加拿大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癌症、糖尿病、心脏病或痴肥。据新近的全国民调显示,有38%受访者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避免寻求医疗护理。他们可能认为可以减少感染病毒的潜在风险,但延迟护理会为个人健康增加负面的后果,并影响医疗护理专业人员及人们对医疗系统的需求。 其实,加拿大人在疫情期间,在安全的环境会见医疗护理专业人员。每个省和地区都提供遥距和视像的医疗护理服务。对于需要亲身见护理的人士,在安全卫生及消毒的环境下与医疗护理人员接触,他们应该感到安心。他们可以在居住的省或地区所属的卫生部网站以获取有关讯息,以亲身或遥距医疗方式与医疗护理的专业人员联络。 该项研究由Novo Nordisk Canada Inc.委托独立调查公司Leger,于2月26日至28日期间,在网上访问1,532名成年国民,其中492名受访者已确诊慢性疾病。 民调发现,除了38%的长期病患者因疫情而避免求医外,有13%病人表示未有亲身会见医生,也没有以视像或电话方式跟进病情;只有56%病患者在疫情期间曾见过医生。 专家鼓励视讯看诊 加拿大糖尿病协会科学与政策部副总裁纳柏(Seema Nagpal)称,采用视像护理对病人、医生和医疗护理系统都有好处,特别是在疫情下能够提供护理服务,对于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行动不便的人更为有效。有众多糖尿病人使用这种护理方式后感到方便,既能获得优质护理外,又可以得到适当的支援。 加拿大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JDRF Canada)首席科学总监宁利达(Sarah Linklater)表示,如果担忧个人长期病症情况,就不要延迟往医院求诊,特别是怀疑患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一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未能及时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一般情况下,急症室和医院实施所有防疫措施,以防止新冠病毒传播。同时,院方采用高效率的方法处理确诊者,怀疑感染者和没有被传染的人士。 加拿大痴肥协会当选科学总监霍兴医生(Dr. Mary Forhan)说,肥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及复发性疾病,类似糖尿病或高血压,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正如其他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持续和跨学科护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肥胖问题。 在疫情期间,病人可以使用安全可靠的方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例如视像方式进行护理,有时还包括面对面的咨询。所以,不要延迟求诊,及早与医护人员联系。星岛记者报道    

移民更容易患慢性病 宜尝试将运动融入生活

身兼多大医学院教授的心脏科医生周志明(图)称,患有至少两种或以上慢性病的,不单是长者,现今即使年轻族群亦有可能因运动时间少、饮食习惯欠佳等而存在罹患多种慢性病潜在诱因;他称尤其年轻移民,或因工作与交通时间长,也或因原居地不太重视运动等因素,令移民较易患上慢性病。 周医生表示,本国儿童基本上重视运动与读书双发展,故大部分在本国土生土长人士,一般都着重做运动;反而移居本国的移民,也许因原居地不甚重视做运动习惯,又或因中年移民将每天时间用于工作及交通上,间接令他们做运动时间不足。 谈到手机及电玩或令市民多花时间坐着打机,减少时间起身做运动,周志明医生称很多时见到本国孩子热衷运动,反而家长们却在子女做运动期间,坐在一旁玩手机,他奉劝家长们其实应该与子女一同做运动,加强亲子关系外,亦可强身健体。 宜尝试将运动融入生活 周医生续说明白都市人工作繁忙,平时可将运动融入生活,例如泊车在距离目的地较远的泊位,或在高楼大厦办公室工作的都市人,可选择乘电梯在较低楼层出来,然后多走几层楼梯作为运动,锻炼体能。 本国国民愈趋老化,令本国心血管、中风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数有增无减,周医生说据他了解,安省整体开支约60%用于医疗开销,在医疗开支当中估计用在治疗省民慢性病的开支,约占一半,如果国民在年轻时期,开始着重健康生活,对政府及国民本身皆有裨益。 他形容不少年轻至中年人,认为慢性疾病离自己很远,如糖尿病及心脏病等都是“老人病”,然而现今社会不少壮年即40岁左右人士,已被多种慢性疾病煎熬。 周医生说社区推广健康生活非常重要,他说去年曾就本国华裔生活习惯上进行调查,当中500名受访者来自安省,另外500人来自卑诗省,他喜见去年之调查结果显示,相较2004年同类调查,本国华裔市民注重生活健康模式,包括多做运动与多吃有益健康之食品之比例提高了许多,这显示社区推广之重要性,但随着每年有相当数量之海外人士移居本国,社区健康推广活动仍然有其挑战。本报记者

加拿大慢性病患者数量攀升 不运动风险高4倍

(■■由于本国人均年龄上升,长者人数甚多,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比率升高。星报资料图片) 虽然大部分加国人都明白“多做运动,食得健康”,是让身体远离慢性疾病的良方妙药,但知易行难,根据卑诗大学(UBC)一份最新研究指出,本国国民身患多种慢性病状况愈趋普遍,导致心脏病与中风风险亦愈来愈高,研究人员直指要改善此状况,必须鼓励国民多做运动、减少不良饮食及设法纾减生活压力。 负责进行该研究调查的卑诗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警告,太多加国国民因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胆固醇过高等疾病,旷日持久后,令致身体出现心脏代谢性多发疾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而导致国民健康被多种慢性疾病折磨之因素,与国民相对少做运动、饮食习惯不良及生活压力太大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本国2016年加国社区健康调查数据,当时合共访问了本国近69万名国民之健康状况,并整合有多少受访者罹患至少两种甚至更多慢性疾病,以及他们生活模式,包括其饮食习惯、运动量与压力情况等。 慢性病患者众多令人担忧 结果发现患有至少两种或更多慢性疾病者数目不少,而当时具有患有多种慢性病潜在性的受访者,人数颇众,数字达到令研究人员担心的局面。 卑诗大学慢性疾病预防及管理中心助理教授赛卡齐巴拉(Brodie Sakakibara)表示,除因为本国国民缺乏运动量、不良饮食习惯与压力愈来愈大之外,本国人均年龄上升,长者人数甚多,加速本国国民患有两种或以上慢性疾病的比率数字,加重了本国医疗开支负担。 他续称,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是全球3大慢性疾病之首。当中心血管系列的慢性疾病,主要因生活习惯而起。 研究发现患有3项或以上慢性病者,他们较其他受访人士每星期完全没有运动时间的情况,是没有患慢性疾病受访者的4倍;无独有偶,患有至少3种慢性病人士,他们感到生活压力的情况,也是没有慢性病人士的4倍。 慢性病患其他症状易遭忽略 他形容本国医疗管理系统,只会着眼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者身体内其中一种慢性病而已,而忽略其余肆虐其健康的慢性病,例如一名患者本身是糖尿病者,同时又有高血压及心脏问题,但医疗体系往往只着重在治疗其糖尿病,忽视其他疾病,令其健康状况得不到应有的改善。 对于国民本身来说,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每天抽些时间做运动、减少进食加工食品及多食蔬果、以不同方法纾缓生活及工作压力等,都可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成为慢性疾病的奴隶。 研究人员呼吁国民及政府,应在促进健康生活上多做工夫,减轻本国政府及市民荷包上的医疗负担。

超加工食品不仅卡路里高 还增加患慢性病风险

根据满地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超加工(ultra-processed)食品,包括碳酸饮料、大量生产的饼干、雪糕及乳酪,会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该项研究是基于2015年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调查发现,超加工食品平均占成人每日摄取卡路里的总量达47%。 研究共调查13,608名年龄在19岁或以上的人士,该些人士须报告每天进食的食物种类、身高、体重,及是患有糖尿病或血压高的疾病。 研究发现,从超加工食品中摄取较多卡路里的人,肥胖机会率提高31%,患糖尿病的机会率增加37%,有高血压的风险提高60%。 研究指出,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是患上心赃病及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结论呼吁生产商须提供营养标签,政府亦应该限制超加工食品与饮料出售予小童。 撰写该份研究报告的作者──满地可大学营养学助理教授Jean-Claude Moubarac表示,超加工食品含有高卡路里、游离糖(free sugars),钠及饱和脂肪;超加工食品不仅没有促进健康饮食,且取代健康的食品。 自愿参与研究的人士,每天平均消耗1,819卡路里热量,其中,大约40%来自未加工或少量加工的食品,例如新鲜、冷冻或干蔬菜,普通肉类及牛奶;7%卡路里来自已加工的原料,如糖、盐、油及牛油;7%来自加工食品,如罐头水果及蔬菜、面包及乳酪。 (图片:CTV) T02

当心 这八种癌容易遗传下一代!

图片来源:Toronto Star 作者:任琳贤 在我们面临的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简单来说,癌症是由于一组或多组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功能异常,形成了快速、无限制生长的恶性肿瘤。我们知道,基因代代相传,因此遗传也是致癌因素之一。那么,父辈患癌是否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有癌症家族史的人能否逃脱“命运的审判”?  癌症本质是基因病 说到癌症遗传,有个例子非常值得一提。2013年5月,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文章《我的医疗选择》提到:“我自身携带一个‘错误’的基因——brca1,这让我有87%的几率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完成切除乳腺后,我的乳腺癌患病风险从87%降至5%,我的孩子们不必再担心因为乳腺癌而失去自己的妈妈了。” 朱莉称,她的母亲与乳腺癌搏斗十余年后,于56岁时去世。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从母亲那里遗传了同样的突变基因,毅然选择预防性地双乳切除,这在当时非常轰动。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癌症会遗传,越来越多人关心,亲人患癌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也有很大风险。 “从癌症家族性聚集的现象到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都证明癌症存在遗传倾向。”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内科首席专家罗荣城表示,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原本在正常细胞中发挥重要生理作用的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如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或辐射作用等,被异常激活,转变为致癌基因,诱导细胞发生癌变。基因作为遗传的基本单位,确实可能导致某些癌症的遗传。不过,遗传过程本身非常复杂,不同癌症的遗传几率及遗传基础有很大差别。 通俗讲,癌症遗传的往往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的“易感性”。以朱莉为例,她携有brca1基因就会使她比普通人更易患乳腺癌、卵巢癌,或者她患癌的时间可能较一般人更早。癌症遗传有别于普通遗传病,与“爸爸得什么病,儿子就得什么病”不同。 首先,癌症的遗传可能出现多人患不同癌症的现象,一个基因的致病突变可能导致多种癌症,例如brca1基因发生突变后,可能导致乳腺癌,还可能导致卵巢癌等。 其次,癌症遗传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家族成员并不一定最终都会患癌,因为大多数癌症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癌症遗传除了“易感性”,还取决于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及生活习惯等综合作用。也就是说,朱莉如果不切除乳腺,她最终也不一定患癌。 八种常见癌症容易遗传 目前,人类对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还不明确,已被证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癌症有30余种。以下8种比较常见: 乳腺癌。上世纪90年代,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被发现,但仅有5%~10%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一般情况下,家族中母亲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儿或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 卵巢癌。约20%~25%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家族史,都可能导致家族中女性成员的卵巢癌风险增加。 结直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胃癌。在所有胃癌患者中,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占10%。大量资料表明,家族肿瘤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的胃癌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胃癌患者亲属比其他人患胃癌的危险性高2~3倍。 肺癌。日本一项调查显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58.3%。 子宫内膜癌。据统计,在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是由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小10~20岁。 胰腺癌。5%~10%的胰腺癌患者家族成员也有该病的病史。若多于一位直系亲属(即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等)罹患该病,其患病几率会大幅增加,且常在50岁之前发病。 前列腺癌。如果一个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两个或两个以上直系亲属患前列腺癌,相对危险性会增至5~11倍。 罗荣城补充道,临床上,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黑色素瘤、遗传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神经肌肉瘤等也较为常见。另外, 家族内集中发生白血病、脑瘤、骨瘤等,也明显预示着遗传性癌症已发生。 理性认识,做好预防 “随着肿瘤防治工作不断进步,我们可做到结合癌症家族病史提早防范,尽可能避免癌症。”罗荣城说,提高防癌意识是关键,人们需注意减少接触致癌因素,改变不良行为。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理性认识癌症遗传性。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例如,由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癌,有可能是家族中乙肝病毒传染导致的家族性聚集现象,并不一定是遗传因素导致,只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后代患癌风险就可能大幅降低。 注重早期筛查。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病到晚期一般需要5~20年,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建议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向医生咨询家族癌症遗传的相关特征,定期进行筛查,最好每年1~2次。 此外,随着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基因检测也可帮助分析导致家族遗传的致癌基因,加强对癌症的预测和防控。例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等都已发现较为明确的易感基因brca1、brca2;预防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癌症,可以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拒绝“癌宝宝”的出生。 减少致癌因素。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权威医学杂志《自然》上的一项研究显示,70%~90%的癌症源于后两者。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常见的化学致癌物有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菌,石油和熏烤类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环芳烃,腌肉和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等。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也有助防癌。注意膳食均衡、规律运动,保持合理体重,改掉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