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导管主动脉瓣植入 救治主动脉心瓣狭窄

加拿大都市网

撰文、摄影:陈旭英 设计:美术组

易晕、胸痛、急步行时喘气,甚至静止时都感到不够气,大有可能是心脏病。除了我们熟悉的冠状动脉疾病外,其中一种常见的是主动脉心瓣狭窄。过去不少年长人士因心瓣叶退化关系出现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大大影响生活,却无法承受“开心大手术”,幸好他们还有一个选择,是通过导管进行心瓣置换手术,解除因缺血而死亡的危机!

八十岁的何先生身体扎实,每天清晨到海滩游泳锻炼身体。然而最近他渐渐感到气力不继。“感到游起来有点吃力,容易气促,能游的距离亦比以前短,有时游得快一点更感心口不舒服,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我看不对路,还是见医生检查一下吧。” 何先生说。

▲ 主动脉导管人工心瓣,有多个尺码供不同病人需要。

他在朋友介绍下见心脏科专科医生, 对方一听他的病征,再加上他的年龄和胸部听诊,推断是主动脉心
瓣出了毛病,之后安排超声波扫描及电脑扫描,确认主动脉心瓣的确严重狭窄,唯一治疗之法是进行换心瓣手术。何先生听到手术二字,心头一凉。

 

七十七岁的郭女士早年做过四次开心大手术,分别换了金属二尖心瓣及生物制三尖心瓣。最近由于有气促、脚肿等病征再求医,结果发现更换多年的三尖心瓣又再狭窄,而且主动脉心瓣亦退化狭窄,需要再更换三尖心瓣及主动脉心瓣。

 

心瓣狭窄 影响供血

然而郭女士年事已高,加上心脏已进行多次手术,再接受一次开胸大手术,对她来说风险极高。然而不治疗,她的气促情况无法改善,且会愈来愈差。两位长者,有其他治疗方案选择吗?

 

养和医院心脏科专科陈良贵医生说,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severe aortic stenosis)是其中一种常见心脏病,病征与冠心病相似。在美国,六十五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约百分之二至四。香港患者人数于2010年约一万八千人,估计2020年会增至二万六千人。

主动脉心瓣狭窄会带来什么问题?

“人的心脏有四块心瓣,其中一块是主动脉心瓣,当心脏收缩时会泵血经过主动脉心瓣,输送至全身;当心脏舒张时心瓣闭合,防止血液倒流。主动脉心瓣狭窄原因众多,退化是主要原因。心瓣退化即心瓣叶变厚及钙化,钙亦会令心瓣叶增厚;厚了打开时幅度不够,通道变得狭窄,泵出的血量减少,没有足够血液携氧,人便不够气。由于是退化问题,故大部分患者都是年长人士。较年轻的人,例如四十余五十岁,亦可以有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问题,如曾经心瓣叶发炎、患类风湿心脏病、胸部电疗或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都有机会导致心瓣狭窄,或可能一出生就有结构异常的心瓣狭窄问题。”  陈良贵医生说。

结构问题无药可治

陈医生说:“此症的病征与冠心病相似,例如心口痛、急步行时心口翳、经常晕眩、曾经晕倒、运动量下降及不够气等。” 如有上述病征,求医时心脏科专科医生会进行听诊及心脏超声波检查,如发现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就需要处理。

“超声波扫描配合方程式去计算心瓣打开时的面积,评估是否有足够血流量通过。正常心瓣打开面积有三平方厘米以上,如面积少于一平方厘米就属严重狭窄;另外亦会计算血流量差距、压力差距等。通过超声波扫描评估,主动脉心瓣狭窄程度可分为严重、中度或轻微。轻微至中度狭窄不会令病人出现病征,可以采取观望态度,病人需定期覆诊以监察变化。如超声波发现严重狭窄加上病人有病征,就不得不处理。因为心瓣狭窄是结构性问题,故没有药物可以改变结构,目前的处理方法只有换心瓣。” 陈医生说。

▲ 长者如发现运动时气力不足或气促,或运动时间被迫缩短,就应见医生检查清楚。

有病人会问,如主动脉心瓣狭窄但不会进行剧烈运动,可否不做手术?陈良贵医生说,虽然很多公公婆婆活动量低,表面没有病征,但细心追问下会发现他们头晕次数增多,亦有病人表示睡眠时需要垫高枕头,呼吸才较畅顺,这些都是心瓣严重狭窄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病征。他补充说:“不是病人活动时才有病征,很多时静止时都可以有病征。亦需留意是否有脚肿,因为这亦是常见病征。”

导管手术 七年历史

昔日进行换心瓣手术,病人需要全身麻醉,然后医生要剖开胸膛、锯开胸骨,将心脏停顿,然后切除心瓣再换人工心瓣。由于创伤性大,复元时间长,及有手术风险,故令部分病人却步。“过往根据研究有三分之一病人因手术风险大而不能做手术。如有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又不处理的,有一半病人在两年内会有生命危险。” 陈医生说。这情况直至2002年有改变,当年全球首名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病人在法国进行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手术,现在仍然活着及状态良好;而香港第一个以导管置入主动脉心瓣病人则于2010年于伊利沙伯医院进行手术,已有七年历史。

团队挑选合适个案

虽然导管手术能减少创伤及病人复元快,但陈医生说此手术暂时只应用于开胸手术属于中或高风险或完全不合适开胸手术人士,如病人可以接受开胸手术,仍然以开胸为首选。

至于哪些病人适宜进行导管置换心瓣手术,陈医生说需要由一专业团队去判断,包括心脏科及心脏外科医生共同商讨。

▲ 陈医生以三维心脏模型示范手术过程。

像四十五岁的张先生,年轻时患胸腺瘤,曾接受开胸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接受电疗。近年因感气促、脚肿等求医检查,发现主动脉心瓣严重狭窄,需要置换心瓣。由于年轻,故最初由心脏外科医生进行开胸手术,惟剖开胸膛后发现主动脉严重钙化,无法继续手术,惟有缝合再作研究。

最后经心胸外科及心脏内科医生共同商讨,决定为病人进行导管置换主动脉心瓣手术。张先生术后很快复元,目前生活如常。而上述八十岁何先生及七十七岁郭女士,都经由医生团队研究,最后都透过导管手术置换心瓣。术后两人都很快复元,何先生更已回复每天游泳习惯。医学界将会继续分析数据,日后如确定导管微创手术长远效果比开胸手术优胜,或许导管手术可逐渐取代开胸手术。

 

手术过程

导管置换心瓣手术过程与心脏支架手术类似,医生将导管从病人的腹股沟动脉放进主动脉,在X光引导下沿主动脉进入至心脏的主动脉心瓣,然后置入人工心瓣。部分病情复杂个案,医生会利用病人于术前电脑扫描的数据,进行立体打印,规划手术。

▲ 陈医生(右二)介绍导管换心瓣手术。

陈医生举例说:“有些病人曾接受开胸置换二尖心瓣手术,现在主动脉心瓣狭窄但不宜再开胸,可以选择用导管进行。但二尖瓣支架的位置与主动脉距离近,故手术前就要小心规划,避免触碰二尖心瓣,确保安全。”

实际进行手术时,全程会由X光引导,难度在于置放人工心瓣的位置要十分精准。人工心瓣为牛或猪心瓣,直径分为二十三毫米、二十六毫米、二十九毫米及三十四毫米,视乎病人主动脉阔度而选择适当尺码。

病人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亦会视乎病人是否紧张或手术过程复杂程度,向病人建议麻醉方式。一般来说如果手术顺利,患者可以在第二天站立并开始物理治疗, 大概可以在一周内回家。

share to wechat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